首页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复 习 提 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国家的性质(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

《政治生活》复习提纲
<<政 治 生 活>>复 习 提 纲 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一、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   我国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   国家的性质(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 4、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5、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6、   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1)   广泛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民主主体广泛。 2)   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法律和物质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7、   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8、   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1)   民主:“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统治阶级的民主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专政)。 2)   专政: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3)   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人民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另一方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9、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立国之本。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宪法。 2)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0、  人民民主专政新的时代要求: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 二、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1、   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 2、  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3、   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基本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      政治自由: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③      监督权: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4、   政治义务: ①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它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      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爱国主义的体现,是公民义不容辞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 ④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1)   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   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①      我国权利与义务是统一、二者不可分离。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②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③      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 政治生活:有序参与 1、  政治生活主要内容: 1)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基本内容 2)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政府的工作。 3)   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3、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1)   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政治生活的内容更多地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 2)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   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一、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 1、   各种选举方式的区别 选举方式 含义 优点 缺点 直接选举 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 更能直接反映民意,实现选民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在选民较多、分布较广的情况下不适用,组织工作难度大,选举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 选民—代表—被选举人 选举成本低,便于组织,形成决策 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阻隔,影响选民意愿的表达 等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的应选名额的选举方式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一定程度限制选民选择,选民易受误导,积极性受影响 差额选举 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 可能影响当选者结构合理性;被选举人间的竞选如不加以有效规范,易导致假宣传,金钱交易 2、   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决定。 3、   我国选举方式选择依据: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4、 直接选举: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村委会、居委会的选举;间接选举:县以上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 5、 人大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等额选举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被采用。 6、   为什么要珍惜选举权利: 1)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认真行使这项权利,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7、   怎么做: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二、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的选择 1、  间接决策: 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市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  直接决策:不同的民主决策方式: 内容 方式 依据 意义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 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使决策反映社情民意 专家咨询制度 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 论证会、座谈会 专家学者的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 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社会公示制度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让公民了解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社会听证制度 对公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 决策机关拟定的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可能存在不足 听证的目的是为了决策利民 3、   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直接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4、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重大意义: ①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②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同时,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政治责任感。 三、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1、   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 村民委员会 2、   村民委员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3、   村民自治的内容: ①      选举:自己选举当家人,使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 ②      决策: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和管理。 ③      管理村民自制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使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行为,用民主办法管理村里事务的有效途径。 ④      监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工作。 居民委员会 4、   居民委员会,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5、   作用: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管理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6、   选举:干部有居民民主选举产生;决策: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监督: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监督和质询。 7、   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 8、   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四、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1、   民主监督方式: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区别 含义不同 通过给国家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意见,提出批评建议 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 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 方式不同 信函、电话、手机短信、当面指出等 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以议案质询的方式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 特点不同 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民主监督有效方法 人大代表连着国家权力机关,一头连着人民群众 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作用不同 为公民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是公民的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保障 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发挥独特作用 相同点 ①        都是实行民主监督的方式,在民主监督中发挥重要作用 ②        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③        不论哪种方式,都要遵守法律法规,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 还有一些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   公民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1、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 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 3、 在中共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脱离党的领导、不遵守法律规则、不遵循程序和要求,必然导致无序的局面。 第二单元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一、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1、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   政府的主要职能: (1)         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 3、   政府的职能是有限的,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4、   政府的作用: (1)         人们的社会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5、   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行为,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二、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1、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   原则: (1)         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民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 (2)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真抓实干;工作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问题上) (3)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   “形象工程”的危害:增加了政府财政的开支;某些政府工作人员热衷追求个人的“社会影响”和“出镜率”,而不是着力解决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影响了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助长某些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 4、   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开设热线电话;设立信访部门;推行电子政务;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上级机关)和行政诉讼(法院)制度。 5、   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一、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1、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 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   依法行政的意义: (1)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力和自由; (2)         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3)         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1)         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        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3)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5、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6、政府权力的行使包括决策、执行、监督等环节 7、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性及怎么做 二、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1、  为什么: (1)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过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2)重要性:更好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决策;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一个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2、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 3、  行政监督体系: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中共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内部(上级政府、法制、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等。 4、   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5、   我国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强了政府工作透明度。这一举措,深受群众欢迎,被称为“阳光工程” 6、   人民政府制定和发布文件:一方面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7、  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单元综合探究: 1、 政府的权威的含义 2、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能否具有这种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3、 表现: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4、 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这是区别有权威和无权威的政府的标志。 5、 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依法行政的水平与政府权威紧密相连。 6、 政府树立权威,要做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1、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3、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4、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5、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6、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各项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力: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与人大的职权区分)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   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叫做政体。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   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 4、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5、   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①      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罢免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 ②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③      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一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特点。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 ②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③      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④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⑤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等 9、   我国国体和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1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①      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      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4、   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科学执政 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民主执政 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二、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1、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3、邓小平理论: ①  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②  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      内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③ 地位: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④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  科学发展观: ①      依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②      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③ 主题:科学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④     地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6、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试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7、 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   民主党派的性质: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它们都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   形成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①      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是代表广大人民掌握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 ②      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反对党,是积极的政治力量,具有法律赋予参政权的参政党。 ③      民主党派参政的目的,是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参政的基本点是:三个参加一个参与 4、   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政治领导)。 5、   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长期共存”是中国共产党存在多久,民主党派就存在多久,多党合作制度要长期存在下去。 “互相监督”实质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要在平等的基础上互相监督,尤其强调参政党监督执政党。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表明参政党要和执政党一道经受考验,共同承担国家和民族盛衰兴亡的责任。 6、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7、   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8、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9、   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同于一党制、多党制,其优越性在于: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一、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1、  现阶段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 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障。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3、   要珍惜、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二、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 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治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3、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利。 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4、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5、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①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      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      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      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 我国的宗教政策 1、我国是多宗教的国家。宗教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还将长期存在。(历史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 2、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包括两方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是全面、完整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4、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5、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6、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既是社会主义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各宗教自身的要求。 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与民族的整体利益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支持他们与各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7、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中学生,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四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系列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四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第八课 走进国际社会 一、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主权国家: 1.          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主要参加者。 2.          三种类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 3.          人口(基本)、领土(发展不可少的条件)、政权、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4.          国家主权两个特性:对内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对外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性。 5.          主权国家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际组织 6.          国际组织:一些国家、地区或民间团体,处于各种特定目的,通过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建立了由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7.          国际组织也使国际社会主要成员,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8.          国际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解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等。 联合国 9.          联合国: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的产物。191个成员国过,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10.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①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③      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民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 ④      作为协调各国的活动中心。 11.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2.       作用: ①      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②      有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求发挥更大的作用,联合国面临诸多挑战,其改革任重道远。 13.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二、 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 1.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最主要)、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 2.          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 3.          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最基本的形式。 国家利益 4.          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属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决定。 5.          含义:国家在独立与生存、稳定与发展及国际参与等方面所追求的目标。 6.          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7.          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过渐渐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国家力量 8.          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9.          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坚定维护我国利益 10.       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内容:安全、政治、经济利益 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 一、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和平问题 1.          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2.          世界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3.          世界俄和平的维护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它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4.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认识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5.          世界人民面临着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艰巨任务。 发展问题 6.          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8.          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9.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10.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条件。 11.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贫困和落后时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建立国际新秩序 12.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3.       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而且这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这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是维系其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外部条件。 14.       内容: ①      要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②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③      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④      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15.       各国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      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②      经济上相互促镜,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③      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      安全上相互信任,统统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根,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辨析: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就越大 (1)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 (2)一个国家能否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一个国家对外政策是由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并不是由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决定的。 (3)经济繁荣,且致力于维护世界与发展,不称霸的国家,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才更大。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阻碍。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越快,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越大。 如何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应以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为基础,有赖于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还有赖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壮大。 二、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世界多极化 1.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一个突出特点。 2.          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 3.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          意义: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5.          称霸和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国际竞争的实质 6.          国际竞争便现在各个领域,经济、文化、军备、人才、科技竞争等。 7.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最终决定本国在国际中的地位。 8.          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9.          我国的应对:发展才是硬道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才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我国外交政策 2.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          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纪的和平与发展。 4.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          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6.          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平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谱写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7.          建国之际,毛泽东提出的三条外交原则: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8.          我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在国际舞台上肩负的责任日益重要,中国外交正谱写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补充: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          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现形式有哪些 (1)         领导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掌握国家权力,以此保证国家制定的法律和方针政策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         领导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书屋,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此保证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意愿、利益和要求。 (3)         领导人民实行基层民主,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通过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4)         领导人民严格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享有法律上、事实上的广泛的自由和权利,尊正和保障人权,维护公平和正义。 2.          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都是中国共产稻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式。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具体形式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利的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权力机关,人民政协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3.          中国共产党威慑么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我国国情决定。 (2)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参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成为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带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长期性的重大课题。 4.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党员素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2)         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治政,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         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4)         有利于坚持发扬党内民主,走群众路线。 5.          如何认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及关系? 党委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其领导方式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但党委并不能取代人大、政府和政协的职能。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对政府进行监督,从而避免政府决策失误;政府通过形式国家职能,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条件;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促进政府政策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6.          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在我国政治格局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大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政府是我国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中国人米乃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 7.          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 民族地区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积极性; 发达地区在人力、技术等方面对西部地区给与支援,先富帮后富,达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全文完)
本文档为【《政治生活》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0640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61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高中思想政治
上传时间:2013-05-20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