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举报
开通vip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surfacewater resourcesqualityassessment 2007—08—20发布 2007—11—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7年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以下5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二oo七年八月二十日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
S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395--2007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Technologicalregulationsforsurfacewater resourcesqualityassessment 2007—08—20发布 2007—11—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07年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以下5项标准为水利行业标准 现予以公布。 二oo七年八月二十日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替代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 有机分析样品前 I SL39l2007 Z007.08.202007.11.20 处理方法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分析法(GC/MS) 2 SL392--2007 2007.0820 2007.11.20 测定水中半挥发性 有机污染物 吹扫捕集气相色 谱f覆诺箭析法 3 SL3932007 2007.0820 2007.11_20 (GC/MS)测定水中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铅,镉、钒、磷等 4 SL3942007 2007.08.20Z00711.20 34种元素的测定 地表水资源质量 5 SL3952007 2007.08.20200711.20 评价技术规程 前 言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SL1—2002),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共7章23节。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 ——地表水水质评价; ——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文局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怀东彭文启李怡庭杜霞 彭辉李振海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李青山 本标准体例 格式 pdf格式笔记格式下载页码格式下载公文格式下载简报格式下载 审查人:陈昊 目 次 1总则⋯⋯⋯⋯⋯⋯⋯⋯⋯⋯⋯’ 2术语⋯⋯⋯⋯⋯⋯⋯⋯·⋯⋯··· 3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 3.1评价范围、内容与评价项目⋯’ 3.2评价标准与分级方法’’’⋯⋯⋯’ 3.3评价数据要求⋯⋯⋯⋯⋯⋯’ 3.4评价成果图⋯⋯⋯⋯’⋯⋯’’‘ 4地表水水质评价⋯⋯··⋯⋯··⋯ 4.I基本要求⋯⋯⋯⋯⋯⋯⋯⋯’ 4.2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 4.3评价数据要求⋯⋯⋯⋯⋯’⋯ 4.4水质站水质评价⋯⋯⋯⋯⋯’ 4.5流域及区域水质评价⋯⋯⋯⋯’ 4.6评价成果图⋯⋯⋯⋯⋯⋯’⋯ 5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5.1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 5.2评价方法⋯⋯⋯⋯⋯⋯⋯⋯ 6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 6.1基本要求⋯⋯⋯⋯⋯⋯’⋯‘‘ 6.2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 6.3评价数据要求⋯⋯⋯⋯’⋯⋯’’ 6.4单个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6.5流域及区域水功能区达标评价⋯ 6.6评价成果图⋯⋯⋯⋯⋯’’⋯⋯’ 7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7.1基本要求⋯⋯⋯⋯⋯⋯’’⋯‘ l 2 3 3 3 5 5 7 7 7 7 8 8 9 0 O 0 2 2 2 2 3 4 5 6 6 7.2评价项目⋯⋯’’⋯⋯⋯⋯ 7.3水质站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一 7.4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7.5评价成果图⋯⋯’⋯⋯⋯⋯。 标准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6 16 17 19 20 21 1总 则 1.o.1为统一全国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方法,确保地表水资源 质量评价结果的系统性、科学性、准确性,特制定本标准。 1.o.2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水 库、运河、渠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 1.o.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包括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 价、地表水水质评价、湖库营养状况评价、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 价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5个方面的内容。 1.o.4本标准主要引用以下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 《水环境监测MATCH_ word word文档格式规范word作业纸小票打印word模板word简历模板免费word简历 _1714185314043_1》(SL219)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 1.0.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尚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l 2术 语 2.o.1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surfacewaterresourcesquality assassment 水资源质量一般简称为水质,是指水体物理、化学及生物学 的特征和性质。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是以地表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为目标,根据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要求,参考国家和有关 用水部门制定的各类用水水质标准,对地表水水质状况进行的 评价。 2.0.2劣V类inferiortOgradeV 水质项目浓度值不满足GB3838V类标准限值要求的称为 劣V类。 2.0.3超标项目 exceedingstandardparameters 水质项目浓度值不满足设定标准限值要求的称为超标项目。 2.0.4水质变化趋势分析waterqualitytrendanalysis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一定 时段内水质变化的规律及地理分布模式。常见的水质变化趋势分 析方法有序列建模法和趋势检验法等,其中趋势检验法又可分为 参数检验法和非参数检验法两种方法。 2 3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 3.1评价范围、内容与评价项目 3.1.1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适用于未受人类活动影 响或影响较小的水域。 3.1.2评价内容应包括矿化度评价、总硬度评价、水化学类型 评价和天然劣质水状况评价4部分。 3.1.3矿化度评价、总硬度评价、水化学类型评价项目应包括 矿化度、总硬度、K+、Na+、Ca”、Mg”、CI一、S042_、 HC03一、C032_。 3.1.4天然劣质水状况评价项目应根据区域环境特点选择非人 为原因造成水污染的水质项目,其中应包括氟化物、砷、矿化 度、C1~、SO。。。 3.2评价标准与分级方法 3.2.1地表水矿化度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应符合表3.2.1的 规定。 衰3.2.1地表水矿化度评价标准殛分级方法 单位:mg/L 级别 标准值 评价类型 <50 低矿化度 50~100 100~200 较低矿化度 200~300 300~500 中等矿化度 四 较高矿化度 五 ≥1000 高矿化度 3 3.2.2地表水总硬度应采用与Ca“、Mg”含量对应的CaCO。 量表示,地表水总硬度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应符合表3.2.2的 规定。 表3.2.2地衷水总硬度评价标准殛分级方法 单位:mg/L 级别 标准值 评价类型 <25 极软水 25~55 55~100 软水 100~150 150~300 适度硬水 四 300~450 硬水 五 ≥450 极硬水 3.2.3地表水水化学类型评价应采用阿列金分类法,具体包括 以下几个步骤: 1按优势阴离子将地表水划分为三类:重碳酸盐类、硫酸 盐类和氯化物类。 2在每一类中,按优势阳离子将地表水划分为三组:钙组、 镁组和钠组(钾加钠)。 3按阴阳离子问摩尔浓度的相对比例关系将地表水划分为 四型: 1)I型:FHC03]>2ECa2+]+2[M92+]。 2)Ⅱ型:[HCO。]<2[c铲+]+2[M矿+]<[Hc03]+2 [sq2]。 3)Ⅲ型:EHCOx一3+zESO,2。]<2[Ca2+]+2EMf+],或 Eel]>ENa+]。 4)Ⅳ型:EHCO。]一o。 4水化学类型应采用符号表示,写成类;的形式,其中, “类”采用阴离子(C、S、C1)符号表示,“组”采用阳离子 4 (Na、Ca、Mg)符号表示,“型”采甩罗马字表示。 3.2.4天然劣质水水质评价标准应符合表3.2.4的规定。表 3.2.4中未规定项目的评价标准应参照GB3838和GB5749 确定。 裹3.2.4天然劣质水水质评价标准 单位:mg/L 水质项目 标准限值 氟 1.5 砷 矿化度 2000 氯化物 硫酸盐 400 3.2.5氟浓度超过评价标准限值的水体为高氟水,砷浓度超过 评价标准限值的水体为高砷水,矿化度、氯化物及硫酸盐浓度超 过标准限值的水体为苦咸水。 3.3评价数据要求 3.3.1矿化度、总硬度和水化学类型的评价数据应满足阴阳离 子平衡、总硬度与Ca“、Mg”关系、矿化度与离子组分关系的 合理性检验要求。不满足合理性要求的监测数据不应采用。 3.3.2天然劣质水的评价不应采用一次瞬时监测值。 3.4评价成果图 3.4.1评价成果图应包括矿化度分布图、总硬度分布图和水化 学类型图。 3.4.2矿化度分布图、总硬度分布图和水化学类型图的底图应 包括主要水系、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要素。 3.4.3矿化度和总硬度分布图图例图色设置值应符合表3.4.3 的规定。 a 表3.4.3矿化度和总硬度分布图图例图色值设置表 矿化度 总硬度 序号 红色 绿色 蓝色 (mg/L) (mg/L) <50 <25 216 225 181 2 50~100 25~55 118 240 176 100~200 55~100 118 217 240 200~300 lOO~150 171 208 215 300~500 150~300 255 221 221 300~450 255 255 147 >1000 >450 255 209 13 3.4.4 l 蓝色。 2 3 空白。 6 水化学类型分布图图例应符合以下规定: 类:重碳酸盐类为绿色,硫酸盐类为黄色,氯化物类为 组:钙组为空白,钠组为横线,镁组为竖线。 型:I型为圆圈,Ⅱ型为圆点,Ⅲ型为十字,Ⅳ型为 4地表水水质评价 4.1基本要求 4.1.1水质评价时段应分为旬、月、水期和年度。水期应分为汛 期和非汛期,汛期和非汛期的划分应遵循有关水文规范的规定。 4.1.2应按河流和湖泊(水库)两种水体类型分别进行评价。 水库应根据其水力特性和蓄水规模等因素区分为河流型水库和湖 泊型水库。河流型水库按河流评价,湖泊型水库按湖泊评价。 4.1.3流域及区域水质评价应按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两种口 径分别进行评价。 4.2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 4.2.1评价标准应采用GB3838。 4.2.2评价项目应包括GB3838规定的基本项目。在COD大 于30mg/L的水域宜选用化学需氧量;在COD不大于30mg/L 的水域宜选用高锰酸盐指数。 4.2.3流量、湖泊(水库)水面面积、水库蓄水量、总硬度等 对水质评价具有辅助作用,宜作为水质评价参考项目。 4.3评价数据要求 4.3.1水质评价采用的监测数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水质监测数据应由具备计量认证或国家实验室质量认可 的监测机构提供。 2水样的采样布点及监测频率应符合SL219的规定。 3监测项目的分析方法应采用国家或行业标准。 4水质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SL219的规定。 4.3.2水质评价数据应符合以下频次要求: 1旬、月评价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 7 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2水期评价应采用3次(含3次)以上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 值;年度评价应采用6次(含6次)以上监坝r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4.4水质站水质评价 4.4.1水质站水质评价应包括单项水质项目水质类别评价、单 项水质项目超标倍数评价、水质站水质类别评价和水质站主要超 标项目评价4部分内容。 4.4.2单项水质项目水质类别应根据该项目实测浓度值与GB 3838限值的比对结果确定。当不同类别标准值相同时,应遵循 从优不从劣原则。 4.4.3单项水质项目浓度超过GB3838Ⅲ类标准限值的称为超 标项目。超标项目的超标倍数应按式(4.4.3)计算。水温、pH 值和溶解氧不计算超标倍数。 r Bi一蓍一1 ‘4·4·3’ 式中B,——某水质项目超标倍数; C。——某水质项目浓度,mg/L, S。——某水质项目的Ⅲ类标准限值,mg/L。 4.4.4水质站水质类别应按所评价项目中水质最差项目的类别 确定。 4.4.5水质站主要超标项目的判定方法应是将各单项水质项目 的超标倍数由高至低排序,列前三位的项目应为水质站的主要超 标项目。 4.5流域及区域水质评价 4.5.1流域及区域水质评价应包括各类水质类别比例、I~Ⅲ类比 例、Ⅳ~V类比例、流域及区域的主要超标项目4部分内容。 4.5.2各类水质类别比例为I类、Ⅱ类、Ⅲ类、Ⅳ类、V类及 劣V类的比例;I~Ⅲ类比例应为I类、Ⅱ类及Ⅲ类比例之和; 8 Ⅳ~V类比例应为Ⅳ类及V类比例之和。 4.5.3河流应按水质站、代表河流长度两种口径进行评价;湖 泊应按水质站、水面面积两种口径进行评价;水库应按水质站、 水库蓄水量和水面面积三种口径进行评价。 4.5.4流域及区域的主要超标项目应根据各单项水质项目超标 频率的高低排序确定。排序前三位的为流域及区域的主要超标项 目。水质项目超标频率应按式(4.5.4)计算。 PB.一孥×100% (4.5.4) JVi 式中PB.——某水质项目超标频率; NB.——某水质项目超标水质站数,个; N,——某水质项目评价水质站总数,个。 4.6评价成果图 4.6.1评价成果图应包括单项水质项目水质类别图和水质站水 质类别图。 4.6.2评价成果图的底图应包括主要水系、水资源分区和行政 分区要素。 4.6.3在评价成果图中,水质站采用倒三角符号(v)、河流采 用线型、湖泊水库采用面型表示。 4.6.4水质类别图例图色值设置应符合表4.6.4的规定。 表4.6.4水质类别图例图色值设置表 序号 水质类别 着色名称 红色 绿色 蓝色 I类 蓝色 255 2 Ⅱ类 绿色 255 3 Ⅲ类 黄色 255 255 Ⅳ类 红色 255 5 V类 紫色 255 255 6 劣V类 黑色 9 5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5.1评价标准与评价项目 5.1.1湖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应符合表5.1.1的 规定。 表5.1.1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标准及分级方法 营养状态分级 评价项目 总磷 总氮 叶绿索。 高锰酸盐 赋分值 指数 透明度 EI一营养状态指数 (rag/L)(rag/L)(mg/L) (m) (rag/1,) 贫营养 10 0.001 O.020 0.0005 O15 10 0≤Ef≤20 20 5O 0 0020 1.0 中营养 0025 1_5 200.1,水质变化无趋势。 7.3.6应根据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对水质站水质变化特征进 行分析。水质站水质项目呈上升趋势(溶解氧呈下降趋势),表 示与该项目相关的水质状况趋向恶化;反之趋于改善。 7.4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7.4.1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应包括单项水质项目上升 趋势水质站比例、下降趋势水质站比例、无趋势水质站比例评 价,单项水质项目水质变化特征评价和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特征 评价3部分内容。 7.4.2流域及区域单项水质变化趋势比例应采用式(7.4.2—1)~ 式(7.4.2—3)计算: 聊。一等 TDN。一—NDjrN (7.4.2—2) 17 N—NUP。+NDN。+NNO。(7.4.2—3) 式中TUP。——某单项水质项目的上升比例; TDN。——某单项水质项目的下降比例; NUP。——某单项水质项目上升趋势水质站数; NDN。——某单项水质项目下降趋势水质站数; NN()m——某单项水质项目无趋势水质站数; N——进行流域及区域水质项目趋势分析的水质站 总数。 7.4.3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应以综合指数WQTI 表示。综合指数WQTI应按式(7.4.3—1)、式(7.4.3—2) 计算: M--I (∑聊。+TDN。) wQTIur一。土—可广一 (∑TDN。+TUPm) WQTIDN一—!生———iF———一(7.4.32)』y』 式中WQTIur——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上升趋势综合指数; WQTI。w——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下降趋势综合指数; TuPDU——溶解氧上升趋势比例; TDND0——溶解氧下降趋势比例; TUP。——其他水质项目上升趋势比例; TDN。——其他水质项目下降趋势比例; M—一评价项目总数。 7.4.4应根据某单项水质项目上升比例和下降比例的大小关系, 判断流域及区域单项水质项目的变化特征。若TUP。>TDN。 (溶解氧为TUPco%TDNDo),表明流域及区域该单项水质项目 趋于恶化;反之趋于改善。 7.4.5应根据流域及区域水质变化上升趋势综合指数和下降趋 势综合指数的大小关系,判断流域及区域总体水质变化特征。若 】8 WQTI。,>WQTIoN,表明流域及区域水质整体状况趋向恶化 反之有所好转。 7.5评价成果图 7.5.1水质变化趋势成果图应包括各评价永质项目的趋势变化 图和专题图。 7.5.2评价成果图的底图应包括主要水系、水资源分区和行政 分区要素。 7.5.3水质站标记应符合以下要求: 1上升趋势站用“△”表示。 2下降趋势站用“V”表示。 3无趋势站用“口”表示。 7。5.4水质变化趋势专题图应采用饼图或直方图等形式。 19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用词 在特殊情况下的等效表示 要求严格程度 应 有必要、要求、要、只有⋯⋯才允许 要求 不应 不允许、不许可、不要 宜 推荐、建议 推荐 不宜 不推荐、不建议 可 允许、许可、准许 允许 不必 不需要、不要求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条文说明 目 次 总则⋯⋯⋯·⋯⋯⋯⋯⋯⋯⋯⋯.. 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 地表水水质评价⋯⋯⋯⋯⋯⋯⋯ 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22 23 24 25 27 28 29 1 总 则 1.o.1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是地表水资源评价不可分割的重要 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起,水利部及其7大流域机构、省 (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厅或水文局开始陆续定期发布《水质通 报》、《地表水资源质量年报》、《水资源质量状况公报》、《水资源 质量状况简报》、《全国重点城市主要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旬报》及《水功能区水质状况通报》等,在水利系统内形成了一 套较为完整的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体系,对全面评价我国地表水 资源质量现状、揭示我国地表水环境演变时空规律、分析地表水 污染发展态势、诊断地表水环境问题、核定水域纳污能力、实施 人河排污口管理、开展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制定水资源保护规 划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涉及内容较多,评价方法体系繁 杂,水质评价标准与我国水环境特征不尽适应.加上我国幅员广 大,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水体环境特征存在各种差异,因此造 成全国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在评价基础数据要求、评价项目和评 价方法选择、评价结果表述、评价结论总结等环节出现诸多的不 一致,使全国层面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结果的系统性、科学性、 准确性受到影响。 为规范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工作,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 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和变化特征,制定本标准。 23 3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 3-1·1地表水资源天然水化学特征评价主要是评价天然状况下 的水资源质量特征。 3·1·3天然地表水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元素的复杂溶液,其中 Ca“、Mg“、Na+、K+、CI一、SO。2_、HCO。、C032为天 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中所含离子总量的98%左右。 矿化度通常以溶解于水中主要离子之和来表示,以mg/ L计。 水中所含Ca”、M92+称为总硬度,并根据加热能否析出水 中Ca“、Mg”划分为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永久硬度)。把水中Ca“、M92+含量换算为与其相对应的Ca CO。量来计算硬度值,单位采用mg/L。 3·1.4氟化物、砷、矿化度、氯化物和硫酸盐是影响我国天然 水体饮用适宜性的主要水质项目,因此作为主要的天然劣质水评 价项目。 3·2.3水化学类型符号示例:重碳酸盐类钙组第二型水表示方 式为嗜;硫酸盐类钠组第二型水表示方式为s:8。 3.2.4表3.2.4中的标准值主要根据《全国农村饮用水安全现 状调查评估报告》(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估组)确定。 24 4地表水水质评价 4.1.1不同水资源区因水文条件不同,水期划分存在差异。水 质评价的水期确定应遵循有关水文规定。 4.1.2地表水水体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和水库。河流是具有较 高的平均流速(>o.1m/s)、流向相对单一的水流运动。湖泊内 永流运动相对较弱,水面平均流速一般介于o.ool~O.oim/s之 间,因此水力滞留时间低的超过1个月,高的达数百年。水库的 水动力特征介于河流和湖泊之间。大型水库可以通过建造大坝蓄 积大量水体,水力滞留时间较长,这类水库的水动力特性与湖泊 接近。在河道上建造的一些水库,受径流调节和人为控制,水力 滞留时间较短(小于2周),属于径流型水库,如葛洲坝水库、 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等,其水动力特征与河流接近。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在项目设置中针 对河流和湖库设置了不同的评价项目,在对水库进行评价时,应 根据水库的水力特性和规模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项目和标准 限值。 4.1:3 《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第2.0.2条规 定水资源评价应按江河水系的地域分布进行流域分区。全国性水 资源评价要进行~级流域和二级流域分区;区域性水资源评价可 在二级流域分区的基础上进行三级流域和四级流域分区。同时, 其第2.O.3条规定水资源评价也应按行政区划进行行政分区。全 国性水资源评价要进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区(市、自治 州、盟)两级行政分区;区域性水资源评价可按省(自治区、直 辖市)、地区(市、自治州、盟)和县(市、自治县、旗、区) 三级行政区分区。故本标准应遵循上述规定。 4.2.2高锰酸盐指数和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水体中有机 及无机氧化物质污染的表征指标,均属于GB3838--2002规定 25 的基本评价项目。但在实际的水质评价工作中发现,当COD值 较低或高锰酸盐指数值较高时,两个水质项且的评价结论常相互 矛盾。本标准根据《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标准制定了避免两个项目同时参与评价造成评价结 论不协调的技术方法。 4.4.2不同水质类别标准限值相同时,遵循从优不从劣原则。 如:铜Ⅱ~V类的标准限值均为1.0mg/L,当铜实测浓度为 1.0mg/L时,其水质类别应为Ⅱ类,当铜实测浓度为1,lmg/L 时,其水质类别应为劣V类。 4.4.3水质站水质类别采用最差项目赋全权方法确定,即一票 否决法。 26 5湖库营养状态评价 5.1.1湖泊从贫营养向重度富营养过渡一般需经历贫营养、中 营养、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和重度富营养几个过程。在从贫 营养到重度富营养转变的过程中,湖泊中的营养盐浓度和与之相 关联的生物生产量从低向高逐渐转变。贫营养湖泊(oligotro— phiclakes)中营养盐(N和P)浓度较低、初级生产能力较弱、 生物量较少。中营养湖泊(mesotrophiclakes)的定义不太明 确,一般认为其处于贫营养和富营养湖泊的过渡形态。富营养湖 泊(eutrophiclakes)中营养盐浓度较高、生产能力较强、透明 度较低。重度富营养湖泊(hypereutrophiclakes)的营养盐浓度 极高、生产力极强、处于极度富营养状态。故应从营养盐浓度、 生产能力和透明度三个方面设置湖泊营养状态的评价项目。本标 准中湖库营养状态评价项目包括总磷(TP)、总氮(TN)、高锰 酸盐指数(CODM。)、叶绿素q(chla)和透明度(SD)5项,引 用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中国永资源公报》、《中国地表水资 源质量年报》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等中均有应用。 6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 6.1.1地表水水功能区采用水功能一级区和水功能二级区两级 区划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水功能一级区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和缓 冲区四类;水功能二级区是将一级区划中的开发利用区细划为饮 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 水区、过渡区和排污控制区七类。根据水功能区的使用功能(部 分排污控制区除外),管理部门对各水功能区均设定了包括水质 目标和营养状态目标在内的管理目标。 6.3.3为避免地区矛盾,缓冲区水质监测代表断面优先选用省 界控制断面;为提高饮用水水质安全保障程度,饮用水水源区的 代表断面选用水质最差断面。 6.4.4水期或年度水功能区达标评价次数应满足6.1.2条的规 定。水期或年度水功能区达标评价采用达标率法,即达标率不小 于80%的水功能区为水期或年度达标水功能区。如汛期、非汛 期仅进行3次水质评价,则3次均达标的水功能区才称为汛期或 非汛期达标水功能区。如年度内仅进行6次水质评价,则至少有 5次达标的水功能区才被称为年度达标水功能区。 28 7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7.3.1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不同方面了解和判断 水中污染物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其要求水质数据具有系列性, 代表性、完备性和较好的一致性,但由于水质数据与流量、季节 相关,在一定评价时段内又会出现“漏测值”和“未检出值”. 故水质数据的菲正态分布特性使得传统的处理正态分布的统计学 变得无能为力。针对水质数据序列的上述特性,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在20世纪70年代末研制出了用于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的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目前,美国在全国或州的河流 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中也多采用此方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 将季节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引人国内,首先在淮河流域,继而 在1995年的全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及随后的2004年全国水资源综 合规划中进行了应用。在2004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全国 统一采用了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开发的季节 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PWQTrend)评价软件,使得应用季节 性Kendall趋势检验法进行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的工作在全国得以 普及。 7.3.3对污染物浓度变化主要由流量变化引起的水质站,应进 行流量修正下的水质变化趋势分析,以剔除流量变化对水质浓度 变化的影响。流量修正 公式 小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免费下载公式下载行测公式大全下载excel公式下载逻辑回归公式下载 中的系数应根据浓度和流量相关性分 析计算确定。 29
本文档为【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8751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457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35
分类:建筑/施工
上传时间:2013-05-19
浏览量: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