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1)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1)

举报
开通vip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1)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1)
《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第一章 绪论(定义+多种定义+二种解释) 第一节(研究原因~定义) 1、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研究公共政策的缘由主要表现在科学、专业和政治三个方面: (1)从科学角度而言,公共政策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有助于增进和提高社会领域的知识,增进人们对政治行为和政府治理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公共政策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并且公共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可以扩大社会科学的广度和深度。 (2)从专业角度而言,能够使人们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从政治角度而言,它通过提供政治讨论的素材,促进政治意识的提高,从而完善政策制定过程。 2、什么是公共政策? 本书中,政策被定义为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情境中,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动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及相关策略等。 第二节 1.公共空间:是提供给大众使用的,每个人都有权力在这个空间里活动,于是你的权力知 识与他人分享空间,而不是独占空间。 2.公共物品:是指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和服务,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纯粹的公共物品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则是“准公共物品”或不纯粹的公共物品。 3.公共职能:就是建立在集体而不是个人基础之上的、用来满足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群体 需求的一种活动 公共活动是复杂多样的,公共职能并不是必须得由公共部门独家行使,现实生活中存在许多不同的职能表现形式。 4.公共问题:了解。任何问题,都可以从私人性和公共性两方面做出区分。政府要管具有公共性质的问题,而尽量不要去干涉私人性质的问题。 ★5.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指一定范围内不特定多数人的共同利益。 它包括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民族利益、集体利益在内的公共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如果要正确界定公共利益,通常要遵循以下四项基本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公共、合理、正当、公平。 (1)公共性:体现公共利益 (2)合理性: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个人利益与私人利益的权衡。 (3)正当性:听取公众意见、参与 (4)公平性:得失相当的公平补偿和合理补偿。 ★6.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它在保证社会稳定、维持良性互动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任何非公共的私人权力都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 7.公共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的等共同确定。主要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等。包括以下基本原则: (1)正当性:公共秩序的需要是否比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更为有利 (2)必要性:除非必要,否则尽量少侵犯或不侵犯个人利益。 (3)合法性 (4)合理性:个人损失得到合理补偿。 第三节 怎样从政治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1.政治解释:把公共政策视为一系列程序化的政治企图,或是为了解决或控制政治争端,或是为了确保一致性目标的实现而提供一种理性激励,既包括物质资料方面的问题,还包括伦理道德方面的问题。 2.三种类型:控制、交易,博弈 (1)控制:命令;武力 (2)交易:交换政治利益的基本途径就是讨价还价。谈判三部曲包括:A.申明利益,了解各自需求B.创造价值,达到双赢目的C.克服障碍,达成协议 (3)博弈:政治的博弈观强调的是非权力环境中人们的战略与战术。它有助于阐述政治活动的参与者在既不彼此控制也无需直接交换利益的的情况下令人费解的竞争和合作行为。 3.三个层面: (1)微观政治:指个人、公司和社区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政策诉求,努力寻求政府采取有利于他们的行动。 (2)中观政治:指在某一特定的政策领域内,一些与此相关的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利益群体所形成的互动模式。 (3)宏观政治:指某些政策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形成了广泛的政策争论。其特点包括:A.冲突的范围和影响的程度大大扩展B.解决方式改变C.公众的整体利益更可能得到充分的考虑。 第四节(自由主义+政府干预)p24 第二章 第一节 1、西方国家三权分立体制下的公共政策制定主要形式: (一)国会立法 (二)总统决策 (1)立法倡议 (2)立法否决 (3)委托立法 (4)外交决策 (5)防务政策 (三)政府机构决策 (四)司法决策 (1)司法审查 (2)推翻先前的判决 (3)司法命令 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的政策 (1)直接形式 (2)间接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 (1)宪法 (2)基本法 (3)其他法律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5)此外,除立法权外,人大还具有决定权 (三)国家行政机关的决策 (1)行政法规 (2)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3)部门规章 (4)地方性规章 (5)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特征 (一)政治性 (二)价值选择性 (三)层次性 (四)阶段性 (五)功能多样性 (六)合法性 (七)权威性 (八)普遍性 (九)稳定性 第三节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政策首先可以分为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如修建高速公路,实施福利计划,抓捕恐怖分子,禁止酒精饮料零售等,会直接给人们带来利益和造成不便,并分配相关收益和支付成本。 · 程序性政策,涉及怎样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管制性政策、自我管制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 这种分类方法基于政策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策形成过程中相关方面之间的关系。 · 分配性政策涉及将服务和利益分配给人口中的特定部分—个人、团体、公司和社区。 · 管制性政策的形成通常涉及两个团体或团体联盟之间的冲突。 · 自我管制性政策同管制性政策近似,涉及对某些事物或某些团体的限制和控制。 · 再分配性政策是政府有计划的积极行动,涉及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财产和权利的转移性分配。 3、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 根据所要分配的利益类型,公共政策还可分为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 物质性政策是将有形的资源和实质性的权利给予受益人,或将真正的不利条件强加给那些受相反影响的人。 · 象征性政策多涉及人们所珍视的一些价值观,如和平理念、爱国主义和社会公正。 4、涉及公共物品的政策和涉及私人物品的政策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作用 一、导向功能 二、管制功能 三、调控功能 四、分配功能 第三章 主体、客体、环境 ★第一节(官方4+非官方5) 1、政策主体的定义 直接或间接的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官方决策者是指那些具有合法权威去制定公共政策的人们,它包括立法机关、行政决策机关、行政执行机关、法院。非官方决策者是指并不拥有合法权威去做出具有强制力的政策决定的人们,包括利益集团、政党、公民个人、大众传媒、思想库。 2、政策主体有哪些?其中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非官方决策者包括什么?(要重点记忆非官方决策者里面的内容) (1)官方决策者 ①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 ②行政决策机关: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行政执行机关:不仅能够参与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而且能够通过行政拖拉和无所作为使其他机构制定的法律或政策徒有虚壳。 ④法院:通过司法审查权和法令解释权对公共政策的性质和内容产生巨大影响。司法审查权是指法院有权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活动是否违宪。法令解释权是指法院有权解释和决定那些只有抽象的表述且容易引起分歧的法规的含义。 (2)非官方决策者 ①利益集团:是指具有相同价值需求和利益倾向的个人所组成的团体或团体间的联盟。它代表成员的利益,履行利益表达的功能。其方式包括:院外活动、舆论宣传、政治捐款、抗议示威等。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政策制定不应受个别或少数利益集团的操纵。 其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由以下因素决定: A成员数量 B财力状况 C团体实力 D领导者能力 E群体凝聚力 F与政府决策层的关系 ②政党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③公民个人 公民个人参与政策过程的主要途径包括:以主权者的身份投票、通过代议的形式推举代表参与政策制定、通过威胁手段如示威**反对某项政策的出台、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或多方游说、以个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 ④大众传媒 指广播、电视、报纸、报刊、杂志等人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有“第四种权力”之称。 大众传媒通过以下特点使其成为现代社会政策主体 A传媒是传播政府政策意图的有效工具。 B传媒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有效向政府反映公民所需。 C传媒是社会舆论的导向舵,引导公民的价值取向。 D传媒是社会信息分配的中枢,公众和利益集团借用传媒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传媒利用自己抢先获得信息的优势影响人们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⑤思想库 思想库,或脑库,是现代政策研究组织的别称,它是政策主体的一个十分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被认为是现代决策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类型: A官方思想库:隶属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或作为最高行政长官的智囊团,或隶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或具有相对独立的建制。 B半官方思想库:一是政府出资重点支持的项目,二是政府与政策研究机构签订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三是与政府有关机构有对口挂靠关系的思想库。 C民间思想库:由民间发起,得到基金会或公司企业赞助的社会性政策研究机构。 D国际思想库:是由不同国家的学者和官员组成的,以国际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国际性政策研究组织,其研究涉及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 3、知识鸿沟:首先获得信息的利益团体或公众在影响公共政策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由于信息差异而对政策制定造成不同影响的状况被称为“知识鸿沟”,社会的知识鸿沟越大则社会在公共政策方面具有的影响力的差异越大。 第二节(作用对象+影响范围) 1、什么是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研究的是公共政策的作用对象和影响范围,即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和公共政策的目标群体。 2、什么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征? 社会问题就是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人稳定的环境和范畴,牵涉到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只有一部分社会问题能够得到政府的真正重视,进入政府议程,这部分社会问题才转化成为政策问题。 特征: ①社会问题是一种客观条件 ②社会问题是一种主观认定 ③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 ④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 ⑤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⑥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 3、社会问题的类型有哪些?p114 ①过失性社会问题:产生于偏离是社会正常生活和规范的一些过失行为,因为他们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所以这类社会问题很容易被人们识别。 ②结构性社会问题:由社会自身结构不合理所导致的一些社会现象,包括不平等现象和价值观念的变化(核心家庭、环境问题等) 4、目标群体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和服从某一项政策,通常是由于下述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政治社会化的影响 (二)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 (三)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 (四)对成本收益的权衡 (五)对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六)避免受到惩罚 (七)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三节 1、政策环境的定义 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研究政策不能不研究环境,这种研究可以借助行政生态学行政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把政策与环境的互动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2、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公共政策和政策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环境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①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 ②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应该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③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④公共政策也不是完全消极和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也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公共政策的作用发挥的好,就能使政策环境不断地得到优化,按照公共政策的目标去发展。 3、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是怎样的? ①地理环境的影响 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②经济环境的影响 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主要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状况构成,包括生产力的结构、性质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③政治传统和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政治文化通过社会化过程代代相传,是影响公共政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④社会变迁的影响 凡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社会人口、社会规范等一切社会现象的急剧的变化或渐近的、缓慢的变化都可叫做社会变迁,它不同程度的影响社会系统的平衡,所以必然会对公共政策造成冲击。 ⑤国际环境的影响 是指一个国家同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其他国家之前的相互关系。把公共政策置于国际背景中,不仅能比较公共政策的优劣和效能的高低,同时也是每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尤其是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 4、了解中国版地理因素说和权力属地化。 第二讲 本书重点章(第四、五章) 第四章 模型及理论 第一节(定义+评述+有效性区分) 1.模型、具体模型、抽象模型定义 模型是现实世界部分化、序列化、简单化和抽象化的代表。模型突出了原型的本质特征,忽略了次要因素,使错综复杂、变化无常的现实世界更易于为人们所把握,模型作为研究原型的中介,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有助于人们分析和理解研究的对象,有助于人们解释和阐述研究问题。 模型可以分为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具体模型主要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型,如示意沙盘、模型飞机、交通地图等。这些模型对原型是一种形象的说明,使人一眼望去就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突出表现了模型的相似性特征。 抽象模型是指用语言、符合、图表、数字等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2、对模型怎样评述? ①没有简化和抽象,我们就难以认识复杂 ②要注意“错置具体的谬误”。在政策研究领域,我们不得不非常谨慎的对待模型所代表的真实,这种真实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建构,是人们对复杂现实的一种人为的想象。 3、如何分辨模型的有效性? ①排列并简化现实 ②认定重要层面 ③符合社会现实 ④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⑤指导调查和研究 ⑥提出一定的解释:对公共政策提出一定的解释 第二节(10种) 1、传统理性模型的内容、条件、缺陷、步骤及优缺点 (1)内容:决策追求最优解 任何决策都是目标性的行为,达到目标当然会有多种途径和手段,所谓理性的选择就是 要做出最大价值的选择,即选择达到目标的最有方案。 (2)条件: ①把决策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②决策具有绝对理性 ③决策目标单一、明确、绝对 ④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⑤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3)步骤:(1)确定决策目标(2)提出备选方案(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4)缺点:缺少实践基础,且其前提假设有错误。 第一,决策目标不是单一、明确和绝对的,而是多元、模糊和相对的。 第二,人是感情动物,存在理性缺陷,其行为往往受到个人偏好、性格特征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第三,人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对信息的感知能力有限;(2)人的记忆能力有限。 第四,决策所面临的情况往往是价值冲突而非价值一致。 第五,决策总要受制于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的限制。 (5)优点:人们总是在追求尽善尽美中得到较善较美的 2、有限理性模型的内容、表现、基本问题、优点 (1)内容:决策追求满意解 现实生活中决策者的行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他们不是经济人, 而是行政人。行政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往往是多元的,经常处于冲突状态且表现出冲突特 征。行政人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限,其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制约,他们不可能也 不奢望发现最优解,只要找到满意解就知足。 (2)表现: ①在情报活动阶段,人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不同经验和背景的决策者,对决策环境会有不同的解释。 ②在设计活动阶段,人们并不试图找出所有可行性方案,二是通过力所能及的求解活动,寻找能够满意的决策方案。 ③在抉择活动阶段,决策者的选择往往与备选方案的提出顺序有关。 (3)涉及的基本问题: ①有限目标:决策并不能保证一开始就有十分明确的目标,环境又不允许我们等到目标完全明确之后再做选择。 ②期望水平:随环境条件和个人体验的变化而变化。 ③搜索方法: A试探方法:选择若干试点进行试验 B随即方法 C折中方法 D效益方法:考虑成本与收益。 (4)优点:对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做了比较真实的解释,为决策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放向。 3、渐进主义的内容、特点及优缺点 (1)内容:新政策是对旧政策的不断补充和修正 政策的制定过程并不是一个理性过程,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 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的政 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试,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为一项新的政策,也就是“积 小的变化为大变化”的过程。 (2)特点: ①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政治承诺 ②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 ③强调目标和方案之间的相互调试 (3)优点: ①有利于避免决策严重失误带来的持久性结果。 ②有利于避免迈大步子带来的决策层内部的紧张和冲突,减小政治风险。也可以避免迈大步子造成在制度安排和公众心理方面遇到很大阻力,促进社会稳定 ③渐近模型的出现有其理论和实践基础,当前各国的政治几乎都呈现出一种渐进的趋势。 (4)缺点:多适用于稳定发展的社会形势,有着很大的局限,带有明显的保守主义偏见,不符合社会变革的需要。特别是在人口剧增、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这些突变的形势下,渐进模型显得无能为力。 4、小组意识模型的内容、特征及怎样预防群体狂想症 (1)内容:缘自于凝聚力的群体狂想症 在决策小组中存在着一种寻求一致的行为模式,这种现象在面对面进行问题讨论的时候表现的更为明显。小组成员趋向于如何更好地达成一致,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这方面了,从而忽略了如何去寻求更好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趋向称为心理传染病或群体狂想症。 (2)特征: 1)一致性思维 2)有倾向的选择信息 3)极端化的盲目情绪 4)对群体的过分自信 5)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6)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3)预防措施: 1)领导鼓励成员提怀疑和反对意见 2)领导不要一开始就说明自己倾向于哪个方案 3)把决策小组再分解为若干组,由不同人主持讨论,再汇总 4)建立一些独立的计划和政策评估小组,为同一项政策服务 5)与信得过的组外人士交换意见 6)专家和有关方面的人士可以被邀请到会 7)领导者在会议上应暗中指派一个魔鬼角色 8)如果政策涉及一个敌对国家或组织,就要警惕情绪化的过激行为。 9)不要轻易满足于简单的一致,应该在得出结果后再开一次会。 5、精英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观点有哪些、对政策分析有哪些启示、优缺点有哪些? (1)内容:政策市精英们的偏好 (2)主要观点: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和行动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的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精英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3)基本观点: ①社会分化成掌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少数人掌握着社会价值的分配权。 ②作为统治者的少数人并非是作为被统治者的多数人的代表,精英人物主要来自经济 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③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入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持续的, 从而才能保持社会的稳定并避免革命的发生。 ④在社会制度的基本价值观和维护这一社会制度的发展方面,精英阶层表现出看法的一 致性 ⑤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政治精英的主要价值观,公共政策的变化是 渐进性的,而非革命性的。 ⑥精英是活跃的,而非麻木的,而这信息严重不对称,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远远大于后者 对前者的影响 (4)精英理论对政策分析的启示: 第一,它告诉我们公共政策不反映公众的要求, 而反映精英的兴趣和偏好。 第二,精英理论认为公众是被动、麻木和信息闭塞的,公众的情感往往被操纵在精英们的股掌之中,公众对精英价值观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三,精英理论认为,对支撑社会制度的基础准则,精英集团有着一致的认识。 (5)优点: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一些带有专制色彩的政治系统中,精英理论在分析和解释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时,其作用可能会远远超出其他一些政治系统。 (6)缺点:难以证实。 6、制度理论的内容、赋予公共政策的特征、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优点有哪些 (1)内容:政策是组织的产物 制度理论认为,公共政策与政府制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政府制度是公共政策的母体,它在公共政策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发生着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政府制度会导致不同的政策输出,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度的产物。 (2)政府制度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明显的特征: (1)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2)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3)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3)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它可能有利于某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不利于一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2)它可能对社会上的某些利益需求提供便利,对另一些利益需求起抑制作用 (3)它可能为某些个人和团体提供接近政府权力的便利,为另一些个人和团体设置接近政府权力的障碍。 (4)优点:制度模型逐渐成为分析的主要方法,代表了当前政策分析的最新动态和研 究方向 7、博弈理论的内容、最小最大化的定义、囚徒困境的矩阵图、优点 (1)内容:研究的是在特定情况下如何进行理性决策的问题,这种特定情况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依赖于所有参与者的选择。 (2)最小最大化:博弈理论用这一概念阐述理性策略的实质性内涵。无论对手怎样去做,自己的选择都将使自己最大的损失最小化或最小的收益最大化。“最小最大化”的理性策略能够有效的抑制对手最佳选择给自己带来的伤害。它也许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保守的策略,因为他所设计的行为只是为了减少损失或群体报最低限度的收益而不是为获取最大利润去冒很大风险,但是,大多数的博弈理论者都把它视为最佳的理性策略。 (3)囚徒困境:P100 (4)优点: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视野,为政策分析提供了有趣的思路,特别是在冲突情 境下进行策略选择时,作用更为明显。博弈理论的影响在逐渐增大。 8、团体理论中政治体系的使命有哪些?政治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哪些力量的支撑、缺点有哪些 (1)内容: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衡。 (2)使命:政治体系最根本的使命就是通过以下途径调和团体之间的冲突 1)建立团体斗争的游戏规则并充任裁判 2)平衡各方利益、力求彼此妥协 3)以公共政策的形式出台折中办法 4)以各种手段推动政策的实施 (3)政治体系的平衡依赖于哪些力量的支撑: 1)社会上存在一个非常庞大的、极为普遍的、潜在的社会团体,它拥护和支持国家的 宪法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运行机制 2)团体间成员资格的相互重叠会使任何孤立的团体难以偏离社会的基础价值观,从而 对平衡的维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团体之间的竞争能够使任何单个团体的势力得到有效的控制。 (4)缺点:过分夸大了团体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低估了政策制定者在 政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的且富有创造力的作用。 9、系统理论的内容、优缺点、政治系统维持生存的途径 (1)内容:政策是政治系统的输出 系统理论把公共政策视为政治系统对外界环境压力所作出的反应。其中,环境是指政 治系统的外部条件与状况,压力是指环境作用于政治系统的要求与支持,政治体系是指对 社会价值分配具有权威作用的相关机构和运行过程。 (2)政治系统维持生存的途径: 1)政策输出满足环境需求,符合公众利益 2)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完善内部机制 3)以武力为威慑或直接使用武力。 (3)优点:对现实政治生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从宏观的角度对政策过程进行分析, 在政策分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4)缺点:缺乏对政治系统这一“黑箱”的分析,没有很好的解释政策决定的具体形 成过程,因而在实践中受到很大限制。 系统理论对政策分析的启发性作用表现在下列问题的提出: (1)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促成其对政治系统的压力? (2)什么样的系统特征能使政治系统得以将要求转化为政策并维持系统的长久生存? (3)环境的压力怎样影响政治系统的特征? (4)政治系统的特征怎样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5)环境的压力怎样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 (6)公共政策怎样通过反馈作用于环境并影响政治系统的特征? 10、过程模型的内容和优缺点有哪些? (1)内容: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政策的过程模型也被称为政策生命周期理论,它试图通过阶段性的描述对政策进行程式化的分析。 (2)其过程如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2)社会问题的确认 3)政策议程的建立 4)政策规划 5)政策方案的执行 6)政策效果的评估 7)政策调整与改变 8)政策的终结 政策的生命过程一般可以被划分为广义决策和广义执行两个部分,广义决策包括前四个,广义执行包括后四个。 第三节(4种+古代政策观) 1、混合扫描理论的内容 在合并基础性决策和渐进性决策的基础上提出,强调一种更好的次序,即基础性决策程序设定基本方向,渐进性决策为基础性决策做准备并在基础性决策达成以后对其加以实施。 混合扫描理论同时考虑了决策者的能力大小,决策者运用权力执行决策的能力越大,就越能进行更多的“扫描”活动,扫描的范围越大,决策的有效性就越强。 2、批判性理论 内容:一般而言,越经得起批判的政策就越好,越经不起批判的政策就越差,因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正确的途径不是去寻找那些可以被完全证实且正确无误的政策方案,而是去寻找那些错误和缺陷尽可能少且可以很快克服与改进并无需花费过多代价的决策方案。 了解规范性理论和证伪理论P107 3、实验性理论 内容:囿于政府决策笼罩着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在政策正式出台之前应进行慎重的社会实验或搞小范围试点,以减少决策中的无知,避免执行中的缺陷,并预防一些预想不到的后果。 批判原因: ①不可能对所有重大的决策都进行实验或试点 ②对谁进行实验,目标群体怎样选择,他们是否具有代表性,回答这些问题是困难的。 ③被实验者将体会强制性条件和操作性说明,这有悖于民主政治的价值原则。 ④尽管有时在理论上讲得通,但是从实际情况看,难以对政策问题尽心可控制的社会实验。 ⑤模拟的现实替代不了真正的现实,局部的现象常常是整体的假象。 ⑥进行盲试的困难极大,很难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如霍桑试验 4、取舍理论的定义和缺点 内容:取舍理论源于正统的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政策或经济目标时,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很多政策或多重目标的选择,那么就必须有所取舍,换句话说,采取某项政策或追求某种目标,就必须舍弃其他政策或放弃其他目标。 缺点:把这种理论应用于政策实践是非常危险的,取舍理论是短视观点、是权宜之计,它与可持续发展背道而驰。在分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超越取舍的观点,因为政策目标间的冲突并非是不可调和的。 5、中国古典的政策观有哪些?P110 ★二、第五章 制定 第一节(认定主体+类型) 1、什么时候由谁来认定某一社会情况是社会问题 只有当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是社会问题时,它才是社会问题,其中权力因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社会上一些有影响的人物对某一社会情况的关注程度及其看法态度,有时候能够把某一社会情况直接推上社会问题的舞台。 第二节(察觉+界定+描述+不能及时发现原因+自然史观) 1、政策问题的确认过程是怎样的? ①问题确认 政策问题的确认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这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一般而言,问题的有效确认比方案的精心设计更为重要。对问题进行明确和系统的阐释是探求问题解决方案的有效途径。 ②问题察觉 问题察觉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 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普遍感到应该行动起来做点什么,以改变目前这种状态。但 究竟做什么和应该怎么做,人们并没有认真去考虑。 ③问题界定 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A、通过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归类 B、需要对问题进行必要的诊断,一是问题何在,二是原因何在 C、需要把问题强劲转变为实质性问题。 ④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数字、文字、图表、符合等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应注意: A、问题描述应做到真实详尽,切忌人为夸大或缩小 B、尽量缩短报告链条,减少报告层次 2、问题界定阶段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①类别分析法:是为了澄清、界定、甄别和区分问题情景而对问题情境进行类别划分的一种 方法。 ②类比分析法:建立若干类比的标准和模型,对已出现的问题成因、表现形式、具体特征等 与其他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发现此问题与彼问题的相似性、相关性和差异 性,并以类比的结果为基础,对问题的性质和特点进行确认。 ③假设分析法:通过假设一定的前提,推到相关的结论,提供有效的方法。假设的焦点在于 问题主要因素尤其是相互冲突的因素。 ④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帮助认定问题的三种原因,即可能的原因、合理的原因和可行的原 因。 3、政府不能及时发现政策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①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非常快,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识别难度相当大。 ②许多社会问题不很明显,人们容易忽视这些隐含的问题。 ③政府的精力往往能够更多的投入那些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节 政策议程的建立 1.什么是公众议程?什么是政府议程?二者的关系如何? 公众议程是指某个社会问题已引起社会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普遍挂住,他们向政府部门提出政策诉求,要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一种政策议程。 政府议程是指某些社会问题已引起决策者的深切关注,他们感到有必要对之采取一定的行动,并把这些社会问题列入政策范围这样一种政策议程。 公众议程和政府议程作为政策议程的两个阶段,二者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2、政府议程的基本类型 (一)外在创始型 (二)政策动员型 (三)内在创始型 3、政府议程建立的条件 (一)公民个人的作用 (二)利益团体的作用 (三)政治领袖的作用 (四)政府体制的作用 (五)大众传媒的作用 (六)问题自身的作用 4、政府议程的触发机制 (一)触发机制的影响因素 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范围:范围指的是受触发机制影响的人员数量和地区规模。 (2)强度:强度是指公众的态度反映。 (3)时间:时间是指触发机制产生的时间。 (二)触发机制的类型 1.政策议程的内在触发机制 (1)自然灾害 (2)经济灾难 (3)技术突破 (4)生态变迁 (5)社会变迁 2.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1)战争行动 (2)地区与国际冲突 (3)经济对抗 (4)新式武器与力量失衡 5、实质性议程与象征性议程 (一)实质性议程 · 实质性议程往往涉及一些社会影响非常广泛、具有潜在和爆炸性特征的公共政策问题。 · 一个政策问题进入实质性议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公共资源的分配涉及重大的利害关系;二是议题引起公民和决策者的密切关注;三是议题包含了发生重大变化的可能性。 (二)象征性议程 · 象征性议题注重的是价值而不是资源。 6、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 (一)政治原则的偏离 (二)价值体系的排斥 (三)政府体系的封闭 (四)承受能力的超重 (五)表达方式的失当 第四节 政策规划 1、政策规划的主体 不管是单一型主体还是多元型主体,决策者与政策分析人员的互动在政策规划过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一)政策分析人员及其关注的焦点 政策分析人员对政策规划可谓情有独钟,他们所进行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二)机构设置:你在哪里可以发现政策分析人员的身影 (1)大学 (2)独立的研究机构和思想库 (3)部内制政策部门 (4)压力集团和院外活动团体 (5)党内制政策部门 (6)自由职业的政策咨询人员 (三)政策分析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学术取向是什么 公共政策分析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领域包括健康、交通、教育、环保、社会保障、住房 、经济、种族、治安、市政等。每个领域都会存在一些专业化的研究团体,它们关 注具体的问题与政策,并会提出与之相关的政策主张。 (四)政策分析能否起作用 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政治的作用,但据此否定政策分析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影响也是不客观的。 2、政策规划的原则 (一)信息原则 (二)系统原则 (三)预测原则 (四)客观原则 (五)智囊原则 (六)优化原则 (七)效益原则 (八)可行原则 (九)兼听原则 (十)时效原则 3、政策规划中的思维方法 (一)经验思维 (二)逻辑思维 (三)直觉思维 (四)创新思维 : (1)头脑风暴法 (2)哥顿法 (3)零起点方法 (4)综摄法 4、政策规划程序 (一)政策目标的确定 (1)政策目标的特征 层次性&多样性&系统性 (2)区分价值前提与事实前提 (二)政策方案的设计 (1)方案设计要点 成本&稳定性&可靠性&牢固性&灵活性&风险性& 传播性&功效性&简单性&相容性&可逆性&强韧性 (2)备选方案的来源 消极等待法&主动寻求法&触类旁通法 (三)政策方案的评估 (1)预测性评估 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投入—产出分析&时间序列法& 回归分析法&趋势外推法&马尔科夫模型 (2)政策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政治可行性&经济可行性&行政可行性& 法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社会可行性 (四)政策方案的选择 (1)确定标准 (2)比较性分析 (3)合法化过程 (五)群体决策的择案规则 (1)一票否决规则 (2)多数决定规则 (3)两两对比规则 (4)偏好次序表决规则 (5)赞成投票规则 (6)淘汰投票规则 (7)正负表决规则 (8)等级决定规则 第五节 心理效应与决策质量 1、光环效应 · 光环效应是指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一种夸大化的感觉和看法,是一种极为盲目的心理倾向,一旦成绩成为光环被放大,不足也就隐退到光环的背后视而不见了;反之亦然。 · 凯利的印象形成实验 · 光环效应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极端和绝对,好就一切都好,坏就一切都坏,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以点带面,以偏赅全,往往把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理解为事物整体的特征,以认知的泛化替代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2、首因效应 · 首因效应是由第一印象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倾向,第一印象对人们今后对事物的判断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更习惯于用第一感去选择和评价所得到的信息,即他们热衷于专门搜集那些有利于证实自己第一印象的信息,或对于那些意义本不十分明确的信息随心所欲地加以解释,以说明自己第一印象的正确。 3、近因效应 · 卢琴斯的实验 · 近因效应使人们更看重新近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对问题做出判断,忽略了以往信息的参考价值,从而不能全面、客观、历史、公正地看待问题。 4、从众效应 · 从众效应是指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做出判断、形成印象的心理变化过程 。 5、定型效应 · 定型效应是指基于某种成见对人做出判断的心理过程。成见的形成基本上有两类,一是由认知主体类型造成的成见;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的信息形成的成见。 6、反衬效应 · 反衬效应是指人们在对事物进行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它同样会给人对事物的认知带来很大的影响。 7、乐队效应 · 如果在一个群体中大家的意见被某个人如领导或专家左右,就视之为乐队效应带来的影响。许多决策群体看似存在众决的形式,实乃个人专断的翻版,表面上民主,实际上独裁,群体成员自觉不自觉地屈从于权威的压力。 8、黄灯效应 · 黄灯效应是对决策过程中人们冠冕堂皇进行拖延的一种形象比喻。 · 拖延往往产生于风险型决策,主要出于人们挫折防范的心理需要,属于规避性行为。 9、新闻效应 · 人们往往会对极为熟悉的、形象生动的、特点鲜明的信息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不仅表现得非常敏感,而且容易印象深刻。我们习惯上称之为新闻效应。 10、颂歌效应 · 虚假的东西太多了,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好的风气,使得讲真话的人倒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这种状况被视为决策之大忌。 11、当局者迷 12、旁观者迷 第六节 政策的合法性 1、广义的政策合法性 从广义角度而言,一般认为,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政策就是具有合法性的政策,而使政策能够被公众认可、接受、遵从和推行的过程就是政策的合法化过程。任何一项政策都需要经过合法化的过程,否则它就不可能具备合法性特征,也成为不了具有真正意义的政策。 2、狭义的政策合法性 (一)合法的决策主体 从六个方面考察主体的合法性: (1)管理职能 (2)机构设置 (3)人员组合 (4)权责体系 (5)组织经费 (6)运行规则 (二)合法的政策程序 (三)合法的政策内容 (四)政策法律化 第六章 政策执行 第一节 政策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政策执行的含义 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以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经解释、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2、政策执行的特征 (一)对象的适用性 (二)执行的灵活性 (三)阶段的有序性 (四)过程的动态性 (五)执行的协调性 (六)执行的时限性 3、政策执行的功能 (一)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检验政策成效 (三)为后续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第二节 政策执行的相关条件 1、必要的政策资源 (一)经费资源 (二)人力资源 (三)信息资源 (四)权威资源 2、顺从的目标群体 (一)政策方案对政策对象的规定 (二)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程度 (三)政策执行成本对目标群体的影响 3、正确的执行策略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二)建立有效地制度安排 (三)利用各种执行手段 (四)重视成本—效益分析 4、胜任的政策执行队伍 (一)执行人员的素质要求 政治素质&品德素质& 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二)执行队伍的互补 知识互补&能力互补&年龄互补 &性别互补&个性互补 5、有效的沟通 (一)语言方面的障碍 (二)知识经验差距过大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 (四)曲解造成的障碍 (五)沟通技能方面的障碍 (六)心理因素的障碍 第三节 政策执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明确既定目标 二、实施反馈控制 三、注意政策整合 第7章 政策评估 第一节 政策评估的含义和功能 1、政策评估的含义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做出基本的判断。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变化、政策终结的基础依据。 2、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 (一)指标 (二)信息 (三)测定 (四)分析 (五)建议 3、政策评估的功能 (一)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 (二)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未来走向的重要依据 (三)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工作 (四)政策评估有利于促进政策的科学化进程 (五)政策评估是缓解社会矛盾的有限途径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类型 1、非正式评估与正式评估 · 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估者、评估形式和评估内容不做硬性规定,对评估的最终结论也没有严格的要求,团体和个人可以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和信息,对政策的各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 · 正式评估,是指法定的评估者依据事先制定的评估方案,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政策效果所作的评估。 2、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 内部评估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内部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它又可以分为由具体执行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进行的评估两种形式。 · 外部评估主要是指由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以外的评估者对政策进行评估。它最主要的形式就是委托评估,被委托的对象可以是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咨询机构、高等院校、著名专家等。 3、前评估与后评估 · 前评估又称预评估,是政策制定过程中进行的带有预测性质的政策评估。前评估的重要作用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为事前控制。它主要对两种情况做出预测:一是实施这项政策会有什么结果;二是不实施这项政策会有什么结果。 · 后评估是指执行过程中的评估,它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政策在执行后必然会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各种影响,出现一些事前没有想到的社会现象。后评估就是针对这些影响和政策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做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 第三节 政策评估要素 1、评估主体 (一)决策者和执行者 (二)专业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 (三)政策目标群体 2、评估客体 3、评估目标 (一)政治方面 (二)行政方面 (三)方案方面 4、评估标准 (一)事实标准 (二)价值标准 5、评估方法 (一)前后对比法 (二)专家评估法 (三)目标群体评估法 (四)执行群体评估法 第四节 政策评估步骤 1、计划与准备 (1)建立评估机构 (2)挑选评估人员 (3)确定评估对象 (4)制定评估方案 (5)落实评估条件 2、组织与实施 3、总结与报告 第五节 政策评估的障碍 一、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二、政策影响的广泛性 三、政策资源的混合和相关政策的重叠 四、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五、政策主体相关人员的抵制 第8章 政策终结 第一节 政策终结的含义和作用 1、政策终结的含义 政策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经政策评估后,发现一些政策已经过时、多余、失效,或引发了重大的不良后果,采取必要措施予以终止的行为。 2、政策终结的地位和作用 (一)政策终结的地位 政策终结在政策过程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策终结宣告了旧政策的结束;二是预示着新政策的启动。 (二)政策终结的作用 (1)有利于节约政策资源。 (2)有利于提高政策效率。 (3)有利于政策过程的优化和政策质量的提高。 第二节 政策终结的对象与形式 1、政策终结的对象 (一)权利与责任 (二)
本文档为【《谢明:公共政策导论》笔记 (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665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9KB
软件:Word
页数:24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23
浏览量: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