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摄像基础

新闻摄像基础

举报
开通vip

新闻摄像基础电视新闻摄像基础 一、摄像机技术原理 1、 摄像机的分类 摄像机是电视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的摄像机,无论是专业的还是家用的,数码的,其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即通过摄像机将光学图像转变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改变为可见的电视图像。 大自然(光学图像)――→摄像机(电信号)――→电视机(电视图像) 当今,摄像机的种类、型号越来越多,按照用途和构造可以概括的分为两大类:演播室摄像机和ENG(电子新闻摄像采集)摄像机。 错误!链接无效。是指高质量的用于电视台演播室和重大现场节目制作的摄像机。大多笨重,需要座架,...

新闻摄像基础
电视新闻摄像基础 一、摄像机技术原理 1、 摄像机的分类 摄像机是电视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所有的摄像机,无论是专业的还是家用的,数码的,其工作原理都是一样的。即通过摄像机将光学图像转变为电信号,再把电信号改变为可见的电视图像。 大自然(光学图像)――→摄像机(电信号)――→电视机(电视图像) 当今,摄像机的种类、型号越来越多,按照用途和构造可以概括的分为两大类:演播室摄像机和ENG(电子新闻摄像采集)摄像机。 错误!链接无效。是指高质量的用于电视台演播室和重大现场节目制作的摄像机。大多笨重,需要座架,有大量的电缆与控制器相连,成像质量好。 ENG摄像机是轻便的,便于记者在新闻现场采访,摄像部分和录像部分可以结合为一体,成为摄录一体机。如SONY公司的BETACAM,家用的松下M9000等。 2、 摄像机的主要构件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摄像机有四个部分组成:镜头、成像部分(CCD)、寻像器、录像部分。 1.镜头 和照相机一样,摄像机也有用于捕捉光学图像的镜头。摄像机的镜头都是变焦镜头。 使用变焦镜头的好处是不必移动,就可以得到从广角到长焦的连续变化,产生推镜头和拉镜头的感觉,产生动的美感。(演示) 不同的变焦范围,通常用比率来表示。如10:1,意思是能把焦距增加10倍。通常是10:1或15:1。 有的人喜欢变焦倍数大的镜头,其实,变焦倍数越大,内部的镜片数会越多,影响成像质量。有的数码摄像机带有数码变焦的功能,这其实是将像素放大,会造成整体画面成像质量的下降,没有实际意义。 2.成像设备 现在常用的摄像机成像设备是CCD成像器。在CCD成像器的表面有排列整齐的象马赛克似的小砖(光敏感区)。通过镜头的光打在这些“小砖”上,产生一个个的像素,形成电信号。每个像素都有一定的亮度和色彩。当它们被放大后,就会形成电视图像。 3.寻像器 寻像器就相当于在摄像机上安装了一台微型的电视机。通过寻像器,我们才能看到即将要拍摄的画面。 ENG摄像机的寻像器很小,但能产生高分辨率的图像。在寻像器内,会显示一些很有用的信息,如开机关机(VRT),摄像记录时间,电池剩余量,光圈等。 如果拍摄了一段时间,想回过头来看看,可以现场倒磁带,重放在寻像器中观看。寻像器的角度可以调节90度,以适应摄像的姿势。(演示) 为什么有的家用数码摄像机寻像器中的图像是彩色的,而多数专业摄像机寻像器中的图像黑白的?寻像器中有个很重要的功能是聚焦。实践证明,黑白图像比彩色图像更容易聚焦,不受色彩的干扰。因此,我们要习惯通过寻像器中黑白灰的比例关系,判断画面的整体效果。 4.录像部分 录像单元,具有播放、快进、开仓等功能。 三、摄像机镜头的光圈 光圈是用来控制镜头通光亮的一个机械装置。 光圈在摄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的场景,通过光圈的调节,一个有经验的摄像师可以创造出截然不同的影像效果。(演示:教室。一种明亮欢快,一种阴暗、破败) 光圈的数值用F来表示,专业摄像机的镜头最大光圈达到F:1.8。 光圈的调节分为手动和自动两种(自动A,手动M)。 先说自动光圈。自动光圈是指摄像机根据景物的明暗进行自动调节,以取得正常的曝光量。(演示:教室)自动光圈在多数场景下是有效和方便的,但在特定的场合却并不理想。最典型的是在逆光条件下。(演示:教室)由于光线射向镜头,通光量大,光圈会自动缩小,结果人的面部是黑的,所以,要取得艺术性强的电视图像,常常需要手动光圈。是不是具有手动光圈,也成为是不是专业摄像机的标准之一。 手动光圈调节的效果。(演示:教室,请学生示范)。 专业的摄像师常常喜欢自动光圈和手动光圈并用,自动光圈实际上起着一个曝光表的作用,先确定一个中间值,再根据自己的要求拨回手动光圈调整后拍摄。大家注意,要想摄像水平提高,一定要学会经常使用手动光圈,从中体会调整光线的乐趣。 如果有的单位摄像机没有手动光圈功能,在逆光条件下比较麻烦(会议室领导常常坐在窗下)。办法:1.打开房间的灯光;2.侧面拍;3.使用增益。 打开彩条发生器,调节寻像器明暗对比,以便得到真实标准的电视图像,为之后的拍摄工作做准备。 四、调节白平衡 白平衡的调节是电视摄像操作中首先要做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作用是保证摄像机所拍摄的图像色彩还原正常。 摄像机的色彩还原采用的是三基色的原理,把光线分成红、绿、蓝三种电信号。这三种信号必须保持一致,才能正确的表现出真实的色彩环境。那么,以什么作为色彩的基准呢?研究发现,白色对色彩颜色的偏差最敏感,因此,摄像机在开机前,要首先对准白色物体调整白平衡(一般是随身带一张白纸),白平衡调整完成好,才能进入拍摄。CCD数码相机在说明书中也要求在拍照前调节白平衡,也是同样的道理。 调节白平衡的方法分粗调和细调两个步骤。(演示) 粗调:根据现场光线选择滤色镜,确定一个大的范围。摄像机上有滤色镜分别是3200、5600、5600+ND(ND是中灰镜)。 3200:白炽灯、厂房内红光下,清晨、傍晚 5600:日光灯、白天的室外和室内 5600+ND:强烈的阳光下,当5600下光圈不够的情况下 细调:方法如下: 1.将白色物体放在所摄环境光源下; 2.摄像机镜头在长焦段,使白色充满画面; 3.按下白平衡按钮,2-3秒后,寻像器中指示:“OK”。 注意事项: 1.养成开机前调整白平衡的习惯。更换地点,光线发生变化时,都要调节白平衡,否则,色彩会发生偏色。建议带一张白纸。 2.有的摄像机具有自动白平衡功能,可在紧急的情况下按下自动白平衡按钮,直接进入拍摄,但是色彩仍然会略有偏差。建议在时间允许下,用手动白平衡。 3.调节白平衡可以使景物色彩正常,也可以有意调节成偏色,达到某种艺术表现的要求。想要偏何种颜色,就用这种颜色的补色来调节白平衡。(演示:色温纸。蓝色-黄色) 如电视剧里,在白天拍摄月光下的效果,可将摄像机色温设置在3200,再缩小光圈,有意造成色彩偏差,模拟出浅蓝色的月光效果。(演示) 五、聚焦 与拍摄照片相比,电视摄像更重视对焦点的操作,因为CCD的分辨率差,焦点如果不实画面就会显得很模糊。 方法是:特写对焦法。将镜头推至最长的一端,用聚焦环对焦对实,再回到原来的画面构图。对电视摄像来说,这一动作要当作基本功来练习,要在非常快的速度内完成,否则会贻误时机。 自动变焦开关形状像跷跷板,一头为字母T,一头为字母W。按下T的一端,镜头由广角变为长焦(即由全景推向特写);按下W一端,镜头由长焦变为广角,(即由特写拉成全景)。 按钮的轻重很有讲究,因为按的轻与重和镜头运动的快慢有关系,可以产生急切和舒缓两种不同的画面效果。究竟要什么速度,全凭摄像师的艺术感觉来控制手指的轻重。 六、增益 提高增益是摄像师解决照明不足的一种补救办法。在黑夜或室内光线不足,又无法增加照明的情况下,可以打开增益开关GAIN。增益的意思是将信号放大。(演示) 增益的单位用DB表示,一般增益有三个档:0DB,9DB,18DB。通常情况下应放在0的位置。 增益的副作用是使画面噪波增加,画面质量下降。所以,不到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增益。(演示) 七、摄像机话筒 电视是声画艺术,声音和画面的有机结合。摄像机既可以录制图像,也同时录制下了现场的声音,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有的往往忽视话筒的存在。例:拍婚礼,忘记打开话筒,结果成了无声电影,效果大减。 一定要养成开机前检查话筒是否打开的好习惯。 八、电池 虽说摄像机是高科技的现代化设备,但是没有了电源就成了废物,所以,保护电池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有充足的电池,摄像师信心十足;电池电量不足,摄像师担惊受怕。 现在摄像机使用的电池一般有镍铬电池,镍氢电池以及锂电池三种。一般的镍镉电池是12V电压,可以使用一小时三十分钟。这是指开机时间,不是录制磁带的时间,所以在外工作时要尽量减少用电时间,不用时要把电源开关关闭。出门在外,要多备几块电池。 电池的寿命与充电的方法有关。正确的充电方法是: 1.当电压降到10V时,寻像器中电池警告灯开始闪烁,应立即停止拍摄,更换电池,及时充电; 2.充电一般4-6小时即可,使用充电器充电时,充电指示灯灭了时,一般电池只充满90%左右,建议继续充电40分钟。超过时间太久会造成电池的损伤; 3. 电池应在充满电后再进行长时间的保存。由于电池自放电现象的存在,长时间保存的电池每三个月应进行一次充放电后再继续保存。电池久置不用,但也应每一个月充一次电,防止电池老化。 4. 镍镉电池以及镍氢电池具有记忆效应,每次充电前应使用摄像机或其他方式将电池彻底放电后再进行充电,否则会造成电池容量的降低。电池内电量没有使用完,不可充电,放电后才行(锂电池除外),否则会产生记忆效应。 5.电池不能摔,不能放在太阳下暴晒,会造成内部损伤。 九、摄像机的保护和初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不要将摄像机至于强光下暴晒,在雨天要用塑料布或雨伞保护摄像机,不要在强磁场下拍摄(举例:动力厂输煤栈桥,画面颠倒45度)。 2.出门要仔细的检查摄像机每一个开关是否在所要求的状态,光圈是否在自动,话筒是否打开,增益指示是否在0; 3.电池是否已经充满,磁带是否装入带仓,是否在起始的位置(举例); 4.冬季从室外进入室内,要稍停一会再开机拍摄,否则会产生结露现象,损伤摄像机; 5.拍摄时时刻注意身边的情况,防止脚下生祸,摔倒打坏摄像机,或碰倒其他东西。 6.对每盘磁带作标志,记录单位,拍摄内容,时间,给后期编辑,观看带来方便。 十、如何延长磁鼓的使用寿命 磁鼓是摄像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记录后的图像质量,因此在使用中应倍加呵护,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在使用中应注意: 1. 不要使用劣质和陈旧的磁带:劣质磁带的表面对磁头而言就像是一张砂纸,其损害可想而知。 陈旧的磁带磁粉脱落严重,使用时会造成磁头堵塞,也应避免使用。在购买磁带时应购买优质产品,而不要贪图便宜购买劣质产品。 2.避免在灰尘很大的地方使用摄像机。磁头害怕灰尘。 3.不要试图触摸磁鼓表面:出于好奇去触摸磁鼓表面或用棉花等东西清洁磁头极易造成磁头的损坏。 4.慎用清洗带,应使用厂家推荐使用的清洗带。摄像机由于记录密度高,因此有时会出现磁头堵塞的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的摄像机都配备了一盘专用清洗带,方便用户清洁磁头。但清洗带在使用时也应注意以下事项: (1.)如果发生磁头堵塞现象,可以用清洗带清洗十秒钟左右后检查清洗效果,如果不行可以重复清洗。如果经三次以上清洗无效的话,应送维修站检查。(2.)清洗带使用到头后,可以用摄像机倒回后重复使用,但最多可使用两遍。超过两遍使用效果将变差。   十一、如何保存录像磁带 录像带的使用寿命与其保存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在保存录像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录像带存放时应注意不要平放,而应将录像带垂直存放。 2.  注意防潮,以防发霉,并远离磁场。3.  长时间存放的磁带,每隔两三个月应将磁带从头到尾倒一遍。4.  长时间保存后的磁带再次使用试,也应将其从头到尾倒一遍后再使用。 录像带到底能使用几遍?这是用户经常提出的问题。录像带使用的遍数与录像带的质量,使用环境以及使用方法都有一定的关系。从实际经验看,一般作为摄像用的磁带,反复使用10遍左右记录信号失落开始明显增加。 二、摄像机操作的基本要求 摄像机操作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稳、平、准、匀。 1.稳:在拍摄画面时要稳当,尽量减少晃动,尤其是在拍摄固定画面时,一定要稳。(演示) 2.平:在拍摄时,室外,地平线是平衡的主要参照物;室内,桌椅是平衡的主要参照物。从初学摄像开始就要养成平的习惯,否则天长日久习惯成自然,总是斜的,有的通讯员拍了几年了,装置拍出来还是快要倒的样子。(演示) 3.准:要抓取形象准确无误。(演示) 在推、拉、摇、移的运动摄影中,其落幅要干净利落,构图在正确的位置上。 准,还要求不允许摇过了再摇回来一点,拉过了再拉回来一点等,必须一次到位。 4.匀:在推、拉、摇、移的运动摄影中,速度和节奏要统一,不能忽快忽慢。(演示) 稳、平、准、匀是摄像的基本功,必须下功夫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正如士兵打枪、走正步。(举例: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练习) 三、构图景别和运动摄影 电视构图有别于照相摄影构图,是一门全新的造型艺术。明天,杨老师将重点讲授电视造型艺术的特点,在这里,我着重谈一谈通讯员中在构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景别 景别即我们通常说的“画面”,它是指画面中景物所占面积的大小。我们常说“这个镜头太大了”“那个镜头太长了”就是这个意思。 景别通常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等五个类别。每一种景别都有各自的作用和表现力。在实际工作中,摄像人员可以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和不同需要来选择画面的取舍与范围,排除一切多余、次要、繁冗的部分,而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 远景:以开阔的视野来展示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远景重点表现的是环境的特点和气氛。在节目中,远景通常出现在开头和结尾。 全景:表现人物活动或事件的场景,如拍摄人物的全景和拍摄一间教室的全景,虽然大小不同,但都是全景。全景画面是新闻摄像中最常用的画面,许多通讯员认为拍摄全景很容易,其实不然。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有: 1.主体事物在画面中外轮廓残缺,即我们常说的“没有拍全”,中景不像中景,全景不像全景。应做到主体事物在画面中外轮廓清晰,并且有活动的空间。 拍摄人物有一个诀窍,把人物放在画面的3/4的大小,画面会显得非常有冲击力。 2.拍摄角度不讲究。不同的角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画面效果,有的平庸无奇,有的却气韵生动。要反复的走动,直到找到满意的角度再开机拍摄。 3.没有全景。有的通讯员已进入会场或者活动现场,看到精彩的画面就马上开始拍,拍到最后,也没有想起来拍一张全景,这是新闻摄像的大忌。一条新闻最少应该有2-3幅比较满意的全景,否则就是失败,所以最好一开始,先拍全景。 中景:重点交代动作和情节。以拍摄人物为例,中景通常指人物膝部以上或腰部以上的位置。电视节目中中景使用较多,因为中景有很强的叙述故事的能力。通讯员常犯的错误: 1.空间卡得太死,人物手的动作经常跑到画外。拍摄中景,身体可以不全,但受的动作所展开的交流圈要交代清楚。 2.画面卡在小腿或是大腿,是半吊子镜头,看起来极不舒服。要准确的把握住膝部,腰部这两个位置,符合人们的视觉要求。 近景:以人物为例,胸部以上为近景。近景重点表现人物的表情。注意: 1.抓住人物的表情以展现内心的丰富世界,所谓“近取其神”。 2.人物在运动时,要时刻注意焦点,这是考验基本功的场合,如赛跑。 特写:以人物为例,脸部、手部、眼睛等即为特写。特写表现事物的微观形态,具有很强的突出意味,观众看到特写,很自然就会思索拍摄者的用意,所以,拍摄和使用特写一定要慎重。例如有的通讯员拍会议或活动,给一个人特写,编辑就会想这个人是不是领导或者主办者,如果不是,就不敢用,因为害怕观众产生误解。 拍摄各种景别,要注意防止景别不清的问题,这也是通讯员常犯的现象,如全景外轮廓不全,中景手在画面外等,景别不清反映拍摄者思路不清,缺乏画面的组织能力。在推拉摇移等运动镜头时,同样要心中有数,停的果断,动的从容,起幅和落幅都要在准确的景别内。 二、固定镜头和运动镜头   1.固定镜头:固定镜头是电视新闻和节目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镜头。固定镜头有利于观众集中注意力欣赏画面的内容。 初学摄像的人常常热衷于运动拍摄,拿起摄像机便摇来摇去,推推拉拉,感到新奇和过瘾,其实观众看一会便感到头晕眼花。有一次一个班组外出组织旅游拍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镜头,拿回来请我做成MTV。全部都是在推拉摇移,结果我看了一会就感到晕车想吐。 拍好固定镜头很不容易。大家可以做一个实验,拍一条会议新闻,不用推拉摇移,全部是固定镜头,你会发现,想要拍得生动好看,真的要费一番脑子。建议大家,初学摄像时就像拍照片一样,每一幅都是固定镜头,认真的把构图、用光掌握好,有了这样的基本功,对今后提高水平很有好处。 2.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的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实在画面边缘框架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以渐次扩展或者集中、逐一展示的形式表现被拍摄物体,其时空的转换均由不断运动的画面来体现,完全同客观的时空转换相吻合。在表现固定景物或人物的时候,运用运动镜头技巧还可以改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以下我们就详细介绍这些镜头技巧的内容。 1、镜头推拉技巧 镜头的推拉技巧是一组在技术上相反的技巧,在非线性编辑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个而实现另一个的技巧。推镜头相当于我们沿着物体的直线直接向物体不断走进观看,而拉镜头则是摄像机不断地离开拍摄物体。当然这两种技巧都可以通过变焦距的镜头来实现这种技巧效果。推镜头在拍摄中起的作用重点是突出介绍在后面的影片中出现的起重要俄人物或者物体,这是推镜头最普通的作用。它可以使观众的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是逐渐把观众的观察同整体引向局部。在推地过程中,画面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减少,也就是说,镜头的运动摈弃了画面中多余的东西,突出重点,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一个部分。 用变焦距镜头也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就是从短焦距逐渐向长焦距推动,使得观众看到物体的细微部分,可以突出要表现内容的关键。推镜头也可以展示巨大的空间。 拉镜头和推镜头正好相反。这是摄像机不断地远离被拍摄对象,也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拍摄(从长焦距逐渐调至短焦距部分)。作用是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表现主体人物或者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可以在同一个镜头内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也是为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比如前一个是一个场景中的特写镜头,而后一个是另一个场景中的镜头,这样两个镜头通过这种方法衔接起来就显得自然多了。 镜头的推拉和变焦距的推拉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推镜头技巧上,使用变焦距镜头的方法等于把原来的主体一部分放大了来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场景无变化,只是原来的画面放大了。在拍摄场景无变化的主体,要求连续不摇晃地以任意速度接近被拍摄物体的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这一镜头效果。而移动镜头的推镜头等于接近被拍摄物体来观察。在画面里的效果是场景中的物体向后移动,场景大小有变化。这在拍摄狭窄的走廊或者室内景物的时候效果十分明显。移动摄像机和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镜头的推拉效果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拍摄构思中需要明确的意识,不能简单的将两者互相替换。 2、摇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也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用摇镜头技巧时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这非常类似与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头来观看事物一样。 摇镜头分为好几类,可以左右摇,也可以上下摇,也可以斜摇或者与移镜头混合在一起。摇镜头的作用使得观众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逐一的展示,缓慢的摇镜头技巧,也能造成拉长时间、空间效果和给人表示一种印象的感觉。 摇镜头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而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很明确,从一定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到一定的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用长焦距镜头远离被拍摄体遥拍,也可以造成横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 3、移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中受到的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即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的一侧拍摄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适合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而移镜头则不同,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无变化,适合于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和主体。 移动拍摄多为动态构图。当被拍摄物体呈现静态效果的时候,摄像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者展示的视觉效果;被拍摄物体呈现动态时,摄像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移动镜头时除了借助于铺设在轨道上的移动车外,还可以用其他的移动工具,如高空摄影中的飞机,表现旷野时候的火车汽车等。其运动按照移动方向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在摄像机不动的条件下,改变焦距或者移动后景中的被拍摄体,也都能获得移镜头的效果。 4、跟镜头技巧 指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拍摄物体拍摄,有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等形式。跟拍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不变,而前后景可能在不断的变换。这种拍摄技巧即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可以交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5、升降镜头 这种镜头技巧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其变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升降镜头在速度和节奏方面如果运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情调。它常常在用来展示事件的发展规律或处于场景中上下运动的主体运动的主观情绪。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的话,能够表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6、镜头甩技巧 这种技巧对摄像师的要求比较高,是指一个画面结束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转”向另一个方向,从而将镜头的画面改变为另一个内容,而中间在摇转过程中所拍摄下来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楚。这也与人们的视觉习惯是十分类似的,这就非常类似于我们观察事物时突然将头转向另一个事物,可以强调空间的转换和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场景中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甩镜头的另一种方法是专门拍摄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动影像镜头,再剪辑到前后两个镜头之间。 甩镜头所产生的效果是极快速度的节奏,可以造成突然的过渡。剪辑的时候,对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过程的长度,应该与前后镜头的动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适应。 7、旋转镜头 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二、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三、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一轴盘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四、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 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 在上面我们讲述的这些镜头技巧是实际的拍摄中不是孤立的,往往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且可以相互结合,构成丰富多彩的综合运动镜头效果。但我们要采用镜头表现技巧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拍摄的时候镜头运动应该保持匀速、平稳,稳定果断。切忌无目的的滥用镜头技巧,无故停顿或者上下左右前后晃动,这样不但影响内容的表达,而且使得观众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还要考虑到的就是前后镜头节奏和速度的一致性。 角度:將人物或物體用全景畫面及特寫畫面這兩種不同的畫面大小來拍攝,給人的感受絕對截然不同,同樣的以不同角度的拍攝,也會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當我們用一個低角度以仰拍方式來拍攝一個人物,讓原本矮小的人看起來挺拔許多,如果換成以高角度用俯拍的方式來拍攝,便覺得其渺小可憐。雖然主角是同一個人,但是用不同的拍攝角度,卻呈現出不同的感覺,這就是拍攝角度應用的奧妙之處。一般我們在拍攝體型較胖的人,就盡量避免鏡頭靠太近以仰拍的方式來拍攝,因為這會讓他顯得更胖,尤其對於在拍攝女孩子的時候更是要注意,因為女孩子最怕讓別人感覺她胖。如果讓鏡頭遠一點用仰拍來拍攝全身景時,反而會讓人物感覺高挑及修長,雖然同樣是用仰拍來拍攝但結果卻不相同,如果改用較高的角度俯視來拍攝女孩子,例如;人物坐著而你是站著拍攝,其畫面效果又截然不同,如果我們用這種角度來拍攝特寫或胸上景,如此可以讓被拍者的臉部下八的輪廓看起來較修長,對於拍攝女孩子的效果會比較討好一點。當我們要表現女孩子楚楚動人、惹人憐愛的感覺,以全身景俯拍來拍攝也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這就是拍攝的位置與角度的變化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感受。  拍攝角度的差異會帶給我們視覺不同的感受,至於如何運用就要取決於你對眼前事物的看法如何了,當我們在平時的拍攝中只要稍加留意,多嘗試一下各種不同角度的拍攝,你會發覺畫面活潑了許多視野也跟著寬廣起來,這就是動態攝影的魅力所在。  在平常的拍攝中,一般還是以平視的角度拍攝居多,不過在畫面上過於缺乏角度的變化,所以看多了就會感覺平淡乏味,如果再拍攝中適時的變換一下拍攝的角度,這樣會讓整個影片更有變化及可看性,雖然只是一些很平常的家庭紀錄片,但由於拍攝者的取景變化豐富,同樣也能讓觀看者不會感到乏味。 电视新闻的拍摄应少用推拉摇移,多用固定镜头。原因是1、每条电视新闻长度有限;2、为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含量;3、使新闻节奏明快。少用推拉摇移,并不是不用,而是要用的恰到好处,根据其不同的功能,有目的的使用,增加新闻的表现力。有推拉摇移的镜头,必须有起幅落幅。起幅落幅是推拉摇移镜头前后的静止镜头。初学者通常犯这样一个错误:由中景推成近景或特写时,往往刚推到位就停而不拍了,或转拍下个镜头。让人看了意犹未尽。就象故事讲了一半,缺少结尾。这就缺少了落幅。在实践中,运用推接摇移跟镜头时前后要有一定时间的静止镜头。不要光秃秃的就乘推拉镜头了。   四、电 视 画 面 的 组 接 画面组接是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这是一种艺术再创作过程,难度较大。 它是要求按分镜头剧本的要求,将零散的素材镜头组接成一部完整的电视节目。 分镜头制作方式是一种取舍组合法,节奏快,信息量大,但对组接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画面组接,如同写文章一样,要求遵守影视语言的语法和修辞规则。通过连贯的画面,使观众从连续的视觉感受(配合听觉感受)中,体会主题内容。 尽管画面组接的技巧和艺术手法很多,掌握起来十分困难,但每部合格的电视节目,都应当达到连贯与流畅的基本要求。 这就要求每个剪接人员,能善于发现和利用画面的连贯因素,精确选择剪接点,使画面转换自然平滑,达到视觉连贯的目的。 一、画面的连贯因素 画面的连贯性是从镜头本身的内容产生。要想达到画面组接的连贯,必须在上下镜头的画面中寻找和建立足以承上启下的连贯因素。 那么,决定画面连贯性的承上启下的因素有那些呢? 1.           客观规律因素: 事件的进展,工艺过程的进行,科学原理的展示都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它们或按时间流程,空间的顺序,或存在因果关系等,遵循这些逻辑因素组接镜头,可达到连贯的目的。 2.           思维规律因素: 思维规律因素是观众的一种心理因素。镜头的组接顺序符合思维逻辑,观众就会感到连贯、流畅。 3.造型相似因素: 不同主体画面的组接,利用上下镜头画面主体造型的相似性作为承上启下的连贯因素,可获得连贯流畅的视觉效果。 4.动作相似因素: 描述主体运动的镜头,多以相似的动作作为画面组接的连贯困素。例如,体育节目中,不同主体相似的运动组接在一起,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5.主体位置相似因素: 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也是保证画面连贯的一个困素。位置差别太大,观众视点剧烈移动,产生不连贯的感觉。 6.画面方向也是影响连贯的因素之一。 合理的轴线方向,视线方向,出入画方向等给观众一个完整、统一的空间感觉。 7.对列因素: 利用画面的积累、对比、比喻、象征等对列效果组接,可以给观众一种心理冲击,同样产生连贯的感觉。它不同于人物活动、事物展开等本身的连贯性,而是一种基于观众视觉艺术修养的内在联系的连贯。 二、保证画面组接流畅的基本原则: 组接流畅是指画面转换过程平滑自然,不产生干扰观众思路的视觉跳动。这是画面组接的最基本的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熟练掌握剪接技巧,遵守以下原则: 1.      动接动、静接静的原则: 电视节目中的镜头区别,除描述的内容不同外,从剪接角度来看,分为运动镜头(推、拉、摇、移等技巧摄制)和固定镜头(定拍),主体运动和主体静止镜头。 这种动静的区别,对于画面组接的流畅影响极大,一般要求动与动相接,静与静相接,以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 2.      镜头的动静、静动相接,要求寻找缓冲因素过渡后,再进行组接。 所谓缓冲因素,是指镜头中主体的动静变化和运动的方向变化,或活动镜头的起幅,落幅动静变化等。 利用这些缓冲因素选取剪接点,可使该镜头与前后镜头仍保持动接动,静接静的关系,使镜头的切换连贯流畅。 3.      同一主体画面组接,景别和视角应有显著变化切忌三同镜头(同主体、同景别,同视角)直接组接,否则,会产生视觉跳动,如同“断片”一样。 4.      动作剪接点的选择,切忌前后画面动作重复,前面画面的动作取动势,后画面的动作取过程,要求连贯流畅。 5.      遵守“轴线规律”,保证主体方向和位置的统一匹配。“跳轴“镜头的组接,应插入过渡镜头。 6.      画面亮度和对比度应统一谐调。否则会产生“光不接”现象,造成视觉的明显闪动。可采取技术措施,调整画面亮度后,再进行组接。 7.      全片画面色调应保持谐调一致。 8.      画面的技术质量(清晰度等)应保持一致。特别是资料镜头的质量应与全片的质量接近。 三、镜头段落的组接: 电视节目是由若干画面段落接而成的。这种段落间的转换也称为转场。必须满足观众的心理与视觉要求,既要产生明确的段落感觉,达到层次分明的目的,又要利用合理的转场手法,保证观众视觉的连贯。经常采用的转场类型和手法有: (一)   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是一种分割方式的画面转换。随着特技设备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 常用的手法有: 1.      淡出淡入,也称渐隐渐显。前一画面逐渐隐去,变为黑场,后一画面再逐渐显出,是一种V型转换。多用于大的自然段间的转换。 2.      化。是把前一画面淡出与后一画面淡入叠在一起同时进行的。是一种X型转换。给人以前后画面关系更为密切的感觉。 3.      划。是利用电子特技对前后画面进行扫划转换。扫划形式多种多样,是一种快速、多变、新颖的转场手段。 4.      甩出甩入转场。多用于地点,位置的转换。 5.      画面定格转场。画面静止表示一场的结束而转换到下一场。 随着数字特技的发展,画面间的技巧转换花样也不断在增加。 (二)无技巧转场: 这是一种连贯方式的转场。要求前后段落一定要有合理的转换因素,才能进行切换转场。 常用的手法有: 1.      同景别画面转场: 各类蒙太奇句子,开头和结尾多为全景或特写,所以采用全景接全景,特写接特写的切换,是一种简捷明了的转场手法。 2.      同主体转场: 前一场景以主体特写结尾,下一场景又以同一主体的特写镜头开头,转入另一场景。 3.      相似体转场: 利用画面中相似的因素,可以顺畅地将不同主体不同场景,不同气氛的镜头段落连接在一起。 4.“挡黑”转场: 主体迎镜头出画,利用出画时遮挡镜头的瞬间,切换到下一场景,主体入画。 5.出画入画转场: 主体走出画面,切换到下一场景,同主体或不同主体入画。利用主体动作和方向的连贯因素转场。 6.“虚”镜头转场: 这种转场,类似特技转场“化”的效果。 前一场景结尾,镜头由实变全虚,后一场景开头,镜头由虚变实。剪接点选在虚画面位置切换。 7.主观镜头转场: 所谓主观镜头,是指表现电视节目中人物观察,想象,回忆到的人与事的镜头。 具体剪接要求是:前一场景以人看或沉思结尾,后一场景是他看到或想到的主观镜头,直接切换。利用这种逻辑关系,把两个不同的场景连贯起来。 8.逻辑转场: 利用前后两个镜头间的因果或对应等逻辑关系进行段落转换也是电视节目中常用的转场手段。 9.      运动镜头转场: 用推、拉、摇、移等技巧拍摄的运动镜头,便于利用视角和动静变化,实现场景的转换。 10.  空镜头转场: 空镜头是指没有人的镜头,也称景物镜头。利用它作为两个不同场景转换的缓冲和过渡,是经常采用的转场手法。 11.  特写镜头转场: 特写镜头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无论前面镜头是什么,都不会产生太大的视觉跳动。常常作为转场不顺的补救方法使用。 12.  语言转场: 利用解说语言转场是声音转场中最常用的手段。 语言转场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是解说语言本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弥补由于前期拍摄的欠缺而造成的画面语言不接的缺陷。是一种必要的转场手段。 音乐和效果音同样也可以产生连贯的转场效果。 13.  字幕转场。 第六节 善于挑、等、抢 挑、等、抢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基本功。前期采访拍摄中,必须根据新闻主题及人物、事物的特点,把那些最能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及事物特色的关键画面在磁带上“定格”。为此必须练就一身挑、等、抢的过硬功夫。 一、挑。就是有所选择,把那些最具视觉感染力的场面抓下来,舍弃可有可无的冗余场面。 二、等。要有等待的耐心,坐不住的记者,无法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瞬间。 3、 抢。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巨大变动在面前出现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捕捉下来,便瞬间变为永恒,不然就是电视摄像记者的失职。 第七节 录好同期声 声音与画面同等重要,在记录画面的同时必须同时记录好声音。 声音的五种功能: 1、赋予画面生命。 2、使二维画面立体化。 3、丰富画面的表现手段。 4、增加信息量。 5、使画面组接多样化。 要参加采访的全过程 摄像采访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必须有真情实感地投入。为此,摄像记者事先必须对新闻事件,采访目的、拍摄重点、景物、角度及拍摄方式做到心中有数。采访结束后,应参与后期编辑,以对自己的拍摄材料做出正确估价,以便下次工作中加以改进。 如何使画面视觉效果更佳 1. 光的运用 光源,包括硬光(直射光,好控制、立体感强,如逆光、轮廓光等)和软光(散射光,层次、立体感差,如阴天)。反射光即非发光体在光源照射下反射出的光的图景,摄像机捕获的大多是反射光。透射光即光线穿透被摄物体到达摄像机的图景,一般是逆光。 a. 好的光源 (1)光源的角度较低,这时背景的明、暗层次丰富,主体又可运用逆光拍摄。注意区分高亮背景和逆光拍摄。高亮背景:背景过亮(如天空)而主体发暗,效果很差,要避免。 逆光拍摄:直射光从被摄主体后或斜后方投射到主体,使之有轮廓,富有立体感和质感。但一定要注意选择拍摄角度,使背景不要太亮,要暗于主体。这种用光使画面优美、生动。 (2)光源的色彩丰富。在不同角度用互补色的灯加强色彩对比,如暖色的人脸后面辅以冷色侧逆光作为轮廓光。 (3)早上或傍晚之阳光。这时光源的射角较低,背景物体层次分明,色彩丰富。 b. 要尽量避免的光 (1)顶光,如中午日光等;(2)散射光,如阴天,日光灯等,层次感下降,画面比较平,无逆光效果可言;(3)光线直射镜头,会产生杂散光雾斑,使反差下降。所以在拍逆光时,镜头要加遮光罩。 2. 景深问题  景深是指画面中被摄主体前后景物清晰的范围。景深大,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大,可用于拍全景、跟拍、新闻、球赛等;景深小,被摄主体前后景清晰范围小,背景虚化,突出主体,对比强烈,画面生动。 3. 景深变小方法(三要素):物距近、长焦距(望远)、大光圈。主体在画面构图不变的前提下,物距近比长焦距更为优先。 加大光圈方法:在物距不变、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加大光圈可使景深变小。在正确曝光前提下,通过减小照明、加中灰镜、加电子快门、增益设为-3dB等方法,可加大光圈。 根据笔者的经验和感受,可以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出一个规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引人入胜的画面,除了运用解说、音乐、镜头技巧、想象力之外,还有就是画面稳定,这一点非常重要。镜头摇摇晃晃、无规律地摆动等,会令人心烦意乱甚至产生厌恶感,对专题片来说尤其如此。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画面稳定呢? 电视画面要“动”(指镜头技巧的运用等)是不可避免的,保持画面稳定并不排除镜头的移动变换,这里主要指镜头变换和画面显示时要确保画面稳定。如果摄像时不用三脚架,要保证画面稳定,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始终保持画面基本线条“横平竖直”,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人们的习惯印象和固有的概念往往是他们判断的标准。只有这样,才是人们所谓的“稳”。 (2)当利用摇镜头摄像时,要尽量缓慢移动且要保持水平移动。如拍摄三峡坝区全貌,既可以居高正面俯摄,也可以侧面俯摄,但无论是“摇”、还是“推拉”镜头,都要尽量缓慢移动以保证画面稳,否则会出现跳跃式的突变,使观众产生厌烦感。 (3)要保持画面的稳定,摄像员还必须练习臂力,要能“托得住”、“托得稳”摄像机,其运动线应是水平弧线而不是水平的波浪线。肩扛摄像机运动拍摄时,两腿最好走直线、迈小步,腿弯曲,要尽量使摄像机与肩保持一定距离,双臂最好展开并离开左右胸。 摄像时如果利用三脚架,为保证画面的稳定,首先必须选好中心机位并在试摄过程中调整机位和角度,否则,尽管利用三脚架固定摄像机摄像,也只能保证画面不晃动(机位稳定),而无法保证画面稳定。 当选择好机位和角度开始摄像时,在摇镜头过程中可能出现画面主体物倾斜而造成“画面不稳”。当采用三脚架固定机位而垂直摇镜头时,会产生物体前倾或后仰等“画面不稳定”感。当摄像过程中采用推、拉镜头技巧时,也会造成“画面跳跃”感。总之,使用三脚架进行拍摄,要想所摄画面稳定,摄像人员必须了解三脚架的性能和熟练掌握各部件的调整,同时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在灵活运用过程中保证画面的稳定性。 除镜头运动求稳之外,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画面的相对稳定。 任何镜头都要以稳定画面开始并在稳定画面中停机,这是从镜头组接和人们心理要求角度谈的。任何镜头(摇、推、拉等)都要有足够长的时间保证画面的相对静止,否则,组接后的画面将动来动去而使人眼花缭乱。同时,要根据解说词保证足够的画面稳定时间,影视作品的特点主要是以视听效果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所以两者必须有机地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其艺术效果。影视作品成功与否和摄像人员的丰富想象力、画面的稳定性紧密相关。丰富的想象力、画面的稳定性主要来自摄像人员的日常观察,深入的理论学习,以及身体素质的训练。    PAGE 1
本文档为【新闻摄像基础】,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67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4KB
软件:Word
页数:38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4-18
浏览量: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