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举报
开通vip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史记?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悲剧英雄,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鉴古方能知今,项羽功败垂成的人生之旅留给后人许多思考。古往今来,研究成果斐然。拟总结综述1989-2014年期间项羽悲剧性格的观点,力求将学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史记?项羽本纪》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一个力拔山、气盖世、“近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机谋的匹夫。项羽在历史上是一个形象丰富饱满的悲剧英雄,导致其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鉴古方能知今,项羽功败垂成的人生之旅留给后人许多思考。古往今来,研究成果斐然。拟总结综述1989-2014年期间项羽悲剧性格的观点,力求将学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研究系统化呈现出来,对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依据。 [关键词]项羽;政治才干;眼光;不善用人 司马迁刻画的项羽形象千百年来深入人心,然而,自古人们对项羽的理解和认同却也是千差万别。杜牧曾感叹项羽“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李清照则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来抒发对项羽的敬意。改革开放以后,学者们摆脱了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对项羽进行多角度立体的探讨和品评,以求还原历史上真实的项羽。项羽之所以从反秦战争中取得最后胜利,仅过了四年就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失败,除了有若干客观原因及其项羽本人失误之外,项羽本人的性格因素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对项羽性格悲剧进行思考和探讨的文章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对项羽有勇无谋的性格悲剧研究进行简要回顾及综述,希望为今后深化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一些参 考和依据。 一、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 许多史家评论项羽最终之所以兵败国灭,自刎乌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不具备一个大政治家的才干与眼光。学者针对项羽缺乏开创一个盛世王朝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进行了探讨和解读。 马学云在《论〈史记〉中所描写的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因子》(《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年 1期)认为项羽性格中有在政治方面缺乏远见的因子,项羽在灭秦之后缺乏政治远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第七》说道:“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根据所引文字,笔者分析出:项羽在灭秦之后缺乏足够的政治远见。 岳耀武在《论〈史记〉中刘邦与项羽的人物形象对比》(《青年科学:下半月》2014年2期)认为项羽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勇猛无敌,歼敌无数。虽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但是他暴戾残忍而没有谋略,志向高远但目光短浅,爱慕虚荣,且缺乏宽宏大量的国君气质。 盛华萍在《<鸿门宴>中刘邦、项羽性格之对比分析》(《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 5期 )认为项羽目光短浅,妇人之仁。项羽的目光短浅与其在战场上的威风八面实在是大相径庭。宴会之前,项羽听说刘邦先受在关中称王,立即大怒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但是鸿门宴上面对这个卑躬屈膝请罪的刘三,项羽不仅没有杀他,连句狠话都没说就让他走了。而后又封了刘邦一个汉王的头衔。 温丽敏在《〈鸿门宴〉项羽悲剧性格浅析》(《中华少年:研究青 少年教育》2013年 4期)认为项羽的悲剧性格还表现为缺乏远见,谋事不深,迂腐呆板。他一听说“沛公欲王关中”的消息便“大怒”起来,想都不想就要下令发兵,尽管范增事先分析了刘邦“其志不在小”的野心,力主进攻,项羽终因项伯的从中调停、刘邦的卑词“谢罪”而取消了进攻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反而热情地招待起刘邦来。这就可以看出,项羽原先下令要“击破沛公军”的目的显然是不明确的,发兵与否在项羽那里如同儿戏一般,他行事是冲动的,他的决策难免有轻率之嫌。 沈薇在《项羽兵败的性格原因》(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1O期2013年1O月)认为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二十四岁起兵,三十一岁败亡,八年征战,骤起骤灭。项羽十分勇猛,但目光短浅。 晋文,韩丽红在《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认为项羽政治幼稚,在政治上的幼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冲动轻信,不辨真伪,鸿门宴前后的表现 (2)坦诚豪爽,缺乏城府在鸿门宴上,由于刘邦君臣的花言巧语,项羽不但放弃了杀掉刘邦的念头,而且为了摆脱自己的窘境,竞将刘邦部下密报一事和盘托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藉何以至此。” 何梅琴在《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渭南师范学院学报,第24卷第3期2009年5月)认为项羽胸有大志目标明确而又目光短浅被动愚钝。他看到秦始皇游会稽,便说道:“彼可取而代也”。项羽一生只有复仇和称霸两个目标,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这两个目标而努力。所以在推翻秦王朝后,项羽显得目光短浅,被动愚钝。他攻陷咸阳后, “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不在“四塞”、“阻山河”的关中称王,而思欲东归,日:“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楚汉中分天下时,项羽与刘邦订立妥协合约后“乃引兵解而东归”,安心地去做他的西楚霸王了,而刘邦却趁机把项羽包围在垓下。 邢怒海在《试论刘邦、项羽的战略政治理念之冲突—从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说起》(《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认为项羽的政治理念以及他追求的只是“霸业”,项羽只是将刘邦纳入自己的政治体制中,未看到他的野心与威胁,错失打败刘邦的机会。 张国华《项羽的性格悲剧》(《心理世界》2000年 3期)项羽虽勇, 却只是匹夫之勇, 他“寡谋” , 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项羽人关后, 曾有人劝他在关中称王, 不料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 如衣绣夜行, 谁知之者”于是, 在咸阳抢劫一空后, 他带着抢来的财富和百万大军还都彭城徐州, 把一个富饶无比的关中拱手让给了刘邦。 王光照在《亦论刘邦和项羽》(《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项羽在政治上幼稚,使他在鼎革之际做出有悖时势的抉择,是他败亡的起点。强调项羽缺乏政治远见的危害。 陈业新《试论项羽兵法》(《浙江学刊》2000年第2期)则认为项羽非但知道学兵法,而且知道如何学,是真能学兵法者。而且,项羽有取天下之才,令人遗憾的是,有军事才能的项羽并没有多大的政治谋略和手腕。 魏逊在《项羽败在志》(《解放军报》1984年8月23日)一文中认为项羽之败,败在他向来胸无治国安邦之大志,因而他的奋斗一直 缺乏一个正确的政治目标。项羽无志而失民心。陈裕宽的《楚汉相争为何楚败汉胜》(《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则认为项羽无争天下,统一中国的大志。魏逊、陈裕宽定位于项羽的志向,但他们的志向观,略有不同。 王太阁在《汉兴楚亡的主因在政治意识》(《殷都学刊》1994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汉兴楚亡,关键在于“刘邦政治意识清醒,项羽政治意识模糊”。政治意识是否清醒决定着战略决策是否正确。而且,政治意识首先表现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其次表现在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和敌友的分辨上;最后表现在对待义帝的态度上。由于项羽政治意识模糊,才错失大好江山。 李景山在《楚汉战争胜负原因探讨》(《绥化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则从分析楚汉战争中看到项羽目光短浅,只有单纯的军事观念,穷兵黩武。他与政治脱离,“不能把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失败。 李仁守《项羽?韩信?窦婴命运试论》(《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认为:秦朝被推翻,破坏的任务已经完成,便需要出现新的时变。项羽未能实行仁政,不改变自己的攻击性观念和作风。仍然发挥自己的暴力惯性。最后他得出“项羽因不知时变而导致失败命运”的结论。 项羽缺乏来创一个盛世应有的政治才干与眼光还表现在对长期遭受战乱苦痛的百姓缺乏同情,不具备以政治手段解决问题的意愿与手段,咸阳分封没有表现应有的大度与公平,同时在齐地出现反叛时 应对非常糟糕,以致自己境况日窘,最后四面楚歌,一败不可收拾。 二、不善用人,人才观念的局限 《史记?高祖本纪》有曰: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所以吾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吾擒也。汉高祖刘邦认为自己能战胜项羽,是因为懂得识人、用人,在用人方面明显强于项羽。而项羽人才观念的局限性是其失败的一因素。因此许多学者以此立论,提出一些看法。 李永田《论楚汉战争中刘项之成败》(《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1期)一文中则是集中说明“人心向背是刘胜项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影响、制约其他许多因素的基本因素,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在自己军队的将士中、在自己领导集团中、在敌对营垒中以及在对待义帝这面旗帜问题上,都是刘邦得人心,项羽失人心。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卞直甫、宋一夫的《项羽和刘邦》(《学术月刊》 1987年12期)等。 王铭在《楚汉战争与刘邦、项羽用人》(《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一文中强调相遇人才观的局限性,认为“项羽刚愎自用,信谗多疑、忘功寻过”。取才依据是以名以尊,是亲亲尊尊的人才观。所以汉胜楚败的关键在刘、项持不同的人才观。 邱永明的《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项羽不能充分发挥集体才干的弊端。认为项羽用人有失无得,不能尽己之才,更不能尽人之才。项羽在用人原则上 苛礼唯亲;在用人态度上,项羽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项羽多疑忌才。 冯树鉴在《刘项用人之得失》(《史学集刊》1992年 3期)强调项羽不能很好的用人、识人,指出韩信曾把项羽“不能任属闲将”列为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鸣柳在《兼听则明——刘邦战胜项羽管见》(《探索与求是》1994年第4期)一文中则强调在用人上要听取不同的意见。认为项羽的悲剧在于自恃勇武,不能听大家的意见。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家的、集体的力量才是无限的。只有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才能无敌于天下,项羽却不能吸收和消化不同的意见。 龚鹏九在《项羽败死乌江的原因剖析》(《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项羽不识才。认为项羽不识才俊失去了用贤的机会。陈有芳在《从项羽之死说起》(《人民公安》1997第8期)一文中指出善待人才、驾驭人才是重中之重。认为项羽犯人主不善用人之大忌,没有凝聚力,形不成核心。项羽之输,输在不善待人才上。他缺乏像刘邦一样驾驭人才的技巧。 朱小红《性格决定命运〈鸿门宴〉读后感 》(《 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3年 7期)一文中认为项羽最终痛失江山,不是因为鸿门宴上错放刘邦,而是项羽鲁莽轻信、自大轻敌、不善用人的性格弱点所致,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 在用人问题上,大多数学者注意力集中在项羽怎么用人失误上。而作为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用人能力的缺乏,确实是项羽失败不容忽视 的因素之一。就项羽用人失败而言,用人是由许多重要环节组成,而大多数学者限于强调项羽用人如何失误,而对一些关键环节研究缺失。《管子》云:“争天下者,必先争人。”至于项羽如何流失人才,刘邦如何争夺人才却无人问津。由于项羽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因,有外因;有主因,有次因。这就为我们研究项羽失败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总结 纵上所述,1989-2014年间对项羽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但也明显存在许多不足,如看待历史人物容易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容易走向两个极端,或捧之上天,或打入地狱。但在一些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以往论者多集中于探讨刘成项败的原因。而在原有论题上推陈出新,的确是个挑战。很多文章创新意识不足,只是简单的重复。不过,我们也发现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拓宽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是一个鲜少触及的方向。这就为我们研究项羽提供了空间。最后,希望项羽性格悲剧研究能够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史记[M]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09-01 [2] 马学云. 论《史记》中所描写的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悲剧性格因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4年 1期206-208 [3]岳耀武.论《史记》中刘邦与项羽的人物形象对比[J]. 青年科学:下半月,2014年 2期136-136 [4] 盛华萍. 《鸿门宴》中刘邦、项羽性格之对比分析[J]. 语文教学之友,2014年 5期23-24 [5] 温丽敏. 《鸿门宴》项羽悲剧性格浅析[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年 4期4-4 [6]沈薇.项羽兵败的性格原因[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1O月第36卷第1O期 [7] 晋文,韩丽红. 从性格弱点看项羽失败的原因[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8] 何梅琴. 试析项羽复杂的性格[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5月第24卷第3期 [9]邢怒海.试论刘邦、项羽的战略政治理念之冲突—从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说起[J].许昌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0] 张国华.项羽的性格悲剧[J].心理世界,2000年 3期 [11] 王光照.亦论刘邦和项羽[J].安徽史学,1992年第2期 [12] 陈业新.试论项羽兵法[J].浙江学刊,2000年第2期 [13] 魏逊.项羽败在志[J]解放军报,1984年8月23日 [14] 陈裕宽.楚汉相争为何楚败汉胜[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1期 [15] 李仁守.项羽?韩信?窦婴命运试论[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16] 王太阁.汉兴楚亡的主因在政治意识[J].殷都学刊,1994年第2期 [17] 李景山.楚汉战争胜负原因探讨[J].绥化师专学报,1994年第4期 [18] 李永田.论楚汉战争中刘项之成败[J].徐州师院学报,1985年1期[19]王铭.楚汉战争与刘邦、项羽用人[J].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 [20] 卞直甫、宋一夫.项羽和刘邦[J].学术月刊,1987年12期 [21]邱永明.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相争成败[J].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第1期 [22] 冯树鉴.刘项用人之得失[J].史学集刊,1992年 3期2-2 [23] 鸣柳.兼听则明——刘邦战胜项羽管见[J].探索与求是,1994年第4期 [24]龚鹏九.项羽败死乌江的原因剖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第4期 [25] 陈有芳.从项羽之死说起[J].人民公安,1997第8期 [26] 朱小红.性格决定命运〈鸿门宴〉读后感[J].新课程:教育学术 ,2013年 7期
本文档为【《史记》项羽性格悲剧研究文献综述】,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3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08-30
浏览量: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