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 古今中外22位极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 ,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 , 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 , 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标要求】: , 1....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 , 古今中外22位极有代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性的历史人物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家 ,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 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 , 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 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 , 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 秦始皇是统一的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开创者; , 唐太宗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发展推向高峰的皇帝; , 康熙帝是把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发展到鼎盛同时又开始下坡的皇帝。 一 千秋功过秦始皇 【课标要求】: , 1.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的主要史实。 , 2.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 3. 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 前247年13岁即位,秦国朝政由太后和吕不韦掌控 前239年21岁亲政,平定叛乱,罢免吕不韦,把政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 一、吞并六国 1、灭六国的进程 国家 韩 赵 魏 楚 燕 齐 时间 前230 前228 前225 前223 前222 前221 铁血长平 公元前262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40多万人被俘,绝大多数被坑杀。从此, 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2、成功的原因 主观原因: ? 坚忍刚毅的性格和敏锐迅捷的决断力; ? 锐意进取,善于发现人才,能破格任用一批谋臣猛将; ? 广泛招募各国精英,礼待人才,用人不疑, ? 勇于认错,表现出政治家的胸怀和气度。 客观原因: ?战乱频繁,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诸侯争霸,民族融合,出现统一趋势;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最强(主因)。 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专制主义: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至行使军权、政权、财权都具有独断 性和随意性。 , 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中,全国军政财大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绝对 服从中央。 (1)皇帝制度 ?皇权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确立“皇帝”称号;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皇帝至上:权力高度集中的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皇位世袭:“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三公九卿制 职位名称 职权范围 任用标准 历史意义 丞相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贤”“能” 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否定 三公 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百官 由皇帝任命 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秦朝中央的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 , 三权分立 分工协作 , 皇帝任命 不得世袭 , 军权皇控 皇帝集权 (3)地方建立郡县制 皇帝 皇帝 秦 朝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中 央郡守、郡尉、监御史 郡守、郡尉、监御史 郡 地郡 方县令、县丞、县尉 县令、县丞、县尉 行县 县 政三老、啬夫、游徼 三老、啬夫、游徼 体乡 乡 制 里典 里典 里 里 三、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统一文字—小篆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六尺宽 ?大力发展交通,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疏浚鸿沟,开凿灵渠等。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南征南越 四、历史的余音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重农抑商政策, 使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建立了专制主义制度,压制思想。焚书坑儒,摧残文化。 ?实行暴政,大兴土木,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耗费民力;法律残酷,最终促成农民大起义,使秦朝灭 亡。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政治上:创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设交通网道。 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移民垦荒;鼓励耕织;统一货币、度量衡。 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 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思想。 秦始皇统一六国,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了 统一,所以说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结合课文内容,思考秦始皇是如何统一全国的,分析其中时代趋势与个人作用的辩证关系。 统一的原因见前面。 ?统一的史实包括:统一六国、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郡西南夷。 ?时代的发展趋势造就了英雄人物;英雄人物的作用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英雄人物顺应历史的趋势就会 推动历史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造就秦始皇这个历史人物,秦始皇的措施客观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 势。 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 : ?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 ?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 ?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 济发展。 ?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 ?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 合与团结。 ?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二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课标要求: 1、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 2、理解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3、感受唐太宗善于纳谏、用贤的优秀品质。 一、东征西讨定基业 史实 599年,李世民出生 604年 ,隋文帝死,杨广登基--隋炀帝 617年,李渊正式举起反隋大旗. 618年,隋朝灭亡,李渊在长安登基,定国号唐.李渊—唐高祖.李建成—皇太子.李世民—受封秦王 617-618,李世民率军几百薛举集团,消除来自背后的威胁 620年,李世民出兵函谷关,进击王世充集团. 624年,唐朝统一全国. 二、击破东,西突厥 史实 626年,李世民在京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李建成,李元吉。逼父退位。 626李世民登基—唐太宗,年号贞观. 当时,北方有突厥和薛延陀,西方有吐谷浑、吐蕃,这些少数民族经常侵犯边境,掠夺人口和财物。太宗 积极用兵, 在629年(贞观三年)派名将李靖讨伐东突厥. 630年初,李靖突击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解除北方的威胁,巩固北方边防,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635年(贞观九年)大将段志云败吐谷浑。 638年(贞观十二年)吐蕃攻唐,侯君集破敌,后又平定了高昌,建安西都护府。 642年(贞观十五年)唐军又败西突厥。 (期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 (巩固北疆,夸大版图.使中西交通迅速发展,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三、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原因 1.用人方面:《贞观政要》记载了唐太宗善于纳谏和用贤方面的言行 ?重用贤能 ?用人扬长避短; ?善于纳谏 。 2.经济方面: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是繁荣的经济基础 ?以“存百姓”思想为指导,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 ?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 唐太宗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这包括: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 3.法律方面: ?慎用刑法,仁义为本; 4.思想文化方面: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完善科举,提高进士科地位。 (5)民族关系方面: 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6)对外关系方面: 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民族关系 (1)唐初:边境不稳 (2)政策: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3)策略:“战而后和” (4)具体措施:武力征服、设置机构、册封、和亲 (5)特点:灵活、宽容 (6)效果: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突厥 东突厥:武力征服;羁縻府州; “天可汗”;册封子嗣 西突厥:武力征服;设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中原文化影响吐蕃) 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最过人之处是他的宽容,因为宽容,贞观时期的民族关系异常融洽。唐太宗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 ?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 ?采取和亲政策,著名的就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和吐蕃的松赞干布结婚; ?建立了州县制度,仍然用少数民族领袖为官。 开放的对外政策 1、政策方针: ?对中外交往采取 积极友好的态度 ?对中外文化采取 开放 的政策 ?对外来文化采取 兼收并蓄 的方针 2、具体表现: ?设置专门机构:设鸿胪寺,接待各国使者 ?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在中国居住、做官、通婚 ?对外来宗教,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中外交往、交流日益增多:玄奘取经;日本、朝鲜积极学习唐朝文化 3、影响 ?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以及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 ?对朝鲜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大大促进了日本封建化过程。 贞观之治的表现 ?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 生产发展、文化繁荣、 ? 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 你如何理解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唐太宗顺应国家统一的潮流,真正开创了唐帝国,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促进经济的复苏乃至繁荣, ?而他纳谏和用人方面的突出优点,更是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 三、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 清朝皇帝世系表 太祖 天命 太宗 天聪 世祖 顺治 圣祖 康熙 世宗 雍正 高宗 乾隆 1616,1626 1626,1643 1643,1661 1661,1722 1722,1735 1735,1795 仁宗 嘉庆 宣宗 道光 文宗 咸丰 穆宗 同治 德宗 光绪 溥仪 宣统 1796,1820 1820,1850 1850,1861 1861,1874 1875,1908 1908,1911 康熙: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满族,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而又功绩卓著的著名皇帝。 史实 1661年登基-年号康熙8岁 1669年(康熙八年),生擒鳌拜 一、少年皇帝 1、康熙初年面临的形势 ?清政府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大陆上的抗清斗争大体结束 ?统一全国和保卫边疆的任务仍然繁重 ?台湾——郑成功 ?黑龙江流域——沙俄 ?漠西、漠北——蒙古各部 ?云贵、两广、福建——“三藩” ?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 ?辅政鳌拜专权 2、康熙亲政——智擒鳌拜 二、捍卫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大举措 (一)巩固统一国家 1、平定“三藩” ?“三藩”问题的由来 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他们三人位高权重,为清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 胁到中央统治。1673年,清政府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 ?平定“三藩”的经过 1673年(康熙十二年)尚可喜上书,请求归返辽东。康熙借机撤藩。 吴三桂收到撤藩令,公开叛清 1676年(康熙十五年),吴三桂进攻广东,尚可喜之子叛附吴三桂,终成三藩之乱 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进攻昆明,最终平定叛乱 试分析康熙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 ?消除了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 ? 巩固了中央集权。 2、统一台湾 郑成功1661年驱逐荷兰侵略者,光复台湾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措施:派施琅领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影响: ?加强了台湾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抗击沙俄--维护国家主权 1、背景:16世纪中冶开始,沙皇俄国不断向东方扩张,侵入黑龙江. 2、经过: ? 康熙亲自东巡,了解敌情,制定方略 ? 1685年分别命令彭春、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 ? 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尼布楚条约》意义: 1.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 2.肯定了“两江一岛”属中国。为边境赢得长期相对安宁的环境(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3、影响 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三征噶尔丹 史实 1671年,格尔丹占据天山 1690,格尔丹出兵东犯乌兰布通,使中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混乱,勾结沙皇,加重危险性 ?背景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 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 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 到漠南,请求清朝政府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 ?主要战役: 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 ?结果影响: ?噶尔丹自杀,平叛取得胜利。 ?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 4、加强民族团结 ?尊崇儒家文化 ?表现: A.拜祭孔庙 B.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 ?影响: ?既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加强与蒙、藏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 ?表现: A.在多伦与内外蒙首领会盟 B.册封班禅、哲布尊丹巴、章嘉等活佛 ?影响:加强了对西藏和蒙古的管理 如何评价康熙帝: ?功绩: ?管理边疆 平定噶尔丹叛乱 册封五世班禅 平息“三藩之乱” 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 ?抗击沙俄: 雅克萨反击战;划定边界 ?发展经济: 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 ?消极: ?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 《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出生,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30岁精通六艺,35岁时,鲁国内乱。51岁, 执掌鲁国治安,55岁离开鲁国,开始漂泊。68岁回回到鲁国,放弃为官。公元前479年,病逝,73岁 ,.追求礼乐的一生 ?自学礼乐(成为儒士) ?创办私学,收徒讲学 ?从政失败(中都宰、司寇) ?周游列国(,25) ?整理典籍(“六经”) 思考:孔子的政治主张为何没有被当时的统治者所采纳, 孔子所处的是奴隶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形成的时代,要求以暴力打破旧的社会秩序,发展封建经济,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政权。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当时的社会要求,所以不被重视。 二、开创儒家思想 1.产生背景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时期,充满着新与旧的矛盾(经济、政治、思想) ? 阶级关系上出现新的变化,传统礼法秩序受到猛烈冲击,违背周礼行为司空见惯 ,.目的: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核心内容:(礼、仁、中庸) ?“礼”的思想 ?含义:“周礼”,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地位: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立国立身的基础 ?方法:“克己复礼”(个人、社会) 于社会: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于个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评价: 积极:有利于建立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 消极:维护奴隶制的规范等级制度,维护奴隶主的利益,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体现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仁”的思想 ?含义:爱人(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 ?地位: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方法:“忠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忠) ?表现: , 对于统治阶级:“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 对于普通人: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反映儒家注重家庭伦理关系的和谐,并主张将和谐的家庭的伦理扩展到社会上,从而来稳定社会秩序。) ?评价:?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进步性; ?仁爱有等级,孔子提倡仁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仁与礼的关系:互为表里 ?中庸之道 ?中庸的含义 ,(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到好处; ,(将各种正确的原则、思想等妥善加以调和,使他们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中庸与仁礼的关系 ,(要实行仁和礼,就必须遵循中庸之道 ,(中庸是划分君子和小人的重要依据 三、古代大教育家 1.孔子的教育成就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私学) ?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 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 四、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儒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2)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基础。 (3)孔子学说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4)孔子是世界公认的古代社会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其历史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向瓦解封建制度正在确立,战乱频繁,新兴地主阶级急需强有力的手段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儒家思想提倡“仁”、德治、维护周礼,这些思想主张无助于统一,不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需求,必然受到冷落。 ,、西汉武帝在位时期封建国家强盛,为维护封建大一统局面,必须建立与之相应的思想体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主张“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不仅为封建专制政治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 “独尊”。 3、汉到明清:儒家学说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符合了统治阶级禁锢士人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千方百计的维护。 4、明清: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5、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资产阶级维新派由于自身政治上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 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装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借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制造理论依据,减少变法阻力,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6、袁大搞“尊孔复古”逆流,封建复辟、专制思想泛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儒家提倡”孝“、”仁义“、”诚信“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儒家强调”正身自省“、”修已安人“、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儒家提倡的“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5.儒家主张的”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二 古希腊的先哲 [课标要求]: 简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生平篇 人生经历: 公元前384年出生希腊北方色雷斯、17岁师从柏拉图、从事科学研究、公元前343年教育亚历山大、公元前335年在雅典讲学.被称为”逍遥学派”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逝后,希腊掀起反马其顿的浪潮.一年后客死他乡. 2.成就篇之一:探索真知的精神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把自然分类,加以等级化 2.成就篇之二:主要思想 1、哲学思想: ?世界本原: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 ?理性是人的本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有什么区别, (2)逻辑学: “三段论” 2、政治学: (1)人是城邦的动物 (2)政体上,倾向于民主制 (3)法治优于人治 与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何区别, 3、伦理学:“中道” 行为准则:理性、节制、合乎道德 2.成就篇之三:科学研究方法和对科学的分类 科学研究方法 ? 广泛收集材料 ? 分析综合得出有条理的论断 对科学的分类 ? 理论的科学:物理学、数学、哲学 ? 实践的科学:伦理学、理财学、政治学 ? 创造的科学:种植学、工程技术、文学艺术的创作 3.影响篇:古代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 1、建立了多个学科的学科体系 2、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三段论”、“中道”、 “法治” 3、在哲学、政治、伦理、法律等方面对西方思想有深远的影响; 4、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深远的影响; 5、科学探求精神和对真理的追求精神是人类宝贵的遗产-- “求知是人的本性” 柏、亚二人成才因素: • 社会环境(决定因素)——时势为其提供经济和文化基础 • 教育条件(主导作用)——师从名师,宽松的学术环境 • 个人因素(主体作用)——勤奋好学,科学探索,广泛游历 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一: 领 域 亚里士多德 孔 子 思想来源于具体事物,物质、精哲学思想 敬鬼神而远之 神世界不可分割 政治思想 以法治国 以礼治国,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刑杀、人治 思想 伦理思想 中道理论 中庸理论 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启发式教学 社会环境 奴隶制城邦民主体制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革 成为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奠基人 创立的儒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至亚洲、世界 影响 2.两位先哲的比较之二: (1)都对知识孜孜以求,在文化上颇多建树。 (2)都怀着济世救人的热情,将自己的政治思想付诸实践。 (3)都热衷于教育事业,他们创立学校,广招门徒,著书立说,为文明的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专题三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 课标: 1、概述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和建国初期的主要事迹; 2、评价其历史作用。 华盛顿: 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良好品质和积累的经验为其以后的从政生涯打下了良好基础. 出生:1732年出生于弗吉尼亚的一个大种植园主家庭 童年:父母的严格要求下, 培养起诚实、勇敢、理性又善于冒险等优秀品质 少年:掌握了土地测量、牲畜饲养等技术,学会用自己的技能去挣钱; 青年: ,)1752年继承弗农山庄,经营较大的种植园16年; ,)参加七年战争,其作战经验和领导艺术得到积累; 1765年,参加反对印花税的抗议集会 1773年, 倾销茶叶事件 1774年,参加第一届弗吉尼亚”大陆会议” ,)对为英国殖民者作战的前景失望,回到家做农庄主人 战争时期的第一人~ (一)独立战争背景 ,、英殖民政策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利坚民族逐渐形成 3、启蒙思想的影响,民主意识增强 4、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线) 5、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 战争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二)独立战争经过 1.爆发:1775年的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整编大陆军,华盛顿为总司令(第二届大陆会议) 3.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独立日) 标志着抗英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法荷援助,英军投降 6.结束:1783年巴黎和约,英承认美独立 (三)总结:列举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1773年,参加反英斗争; 1774年,华盛顿作为弗吉尼亚的代表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 ,、1775年,华盛顿被第二届大陆会议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6年,解放波士顿,取得首次重大胜利。 ,、传播《常识》 ,响应《宣言》 ,、保卫纽约失利。特伦顿城和普林斯顿战役,确立领导地位; 6、1777年日耳曼顿偷袭,牵制英主力;萨拉托加大捷,扭转战局 ,、1781年约克镇战役,英军投降,战事结束 ,、1783年英美签订和约,承认独立,革命成功 和平时期的第一人 (一)辞去公职: 1783年12月23日2点,交出任职令,并结束公职生活中的一切工作。” (二)主持制宪 1、背景 ?反对封建专制,辞去总司令职务,回到山庄; ?邦联政府软弱无能,统治集团迫切需要强化中央权力 2、制宪 ?1787年费城 制宪会议,当选为会议主席; ?《联邦宪法》取代《邦联宪法》,确立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 《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这部宪法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它对内 有利于全国市场的形成,对外则有能力保卫国家安全。 内容 作用 联邦制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独立 三权分立制 有利于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保证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政体 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三)担任总统: 1、形势:联邦政府羽翼未丰,国库债务累累,陆海军名不副实 2、第一届任期:(1789年——1793年) ?网罗人才,组成内阁,调和内部矛盾 ?财政上建立国家银行,活跃经济 ?外交上改善同英国的关系,加强同印地安人的友好 ?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 3、第二届任期: (1793——1797) ?巩固第一届任期的成果; ?宣布“严守中立”政策,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开展西进运动。 4、引退: ?1796年公开发表告别辞,对后继者提出教诲 ?1797年辞官,不当终身总统,开创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 ?病逝:1799年 受风寒后不幸病逝 评价 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在独立战争和建立共和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开创的内政外交原则影响后世 ?高尚的人格风范使其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一座永远的丰碑,美国人尊称华盛顿为“国父” 三进三退 “一进”:就任大陆军总司令,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 “一退”:拒绝当国王,避免封建君主专制在美国确立。 “二进”: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民主政治。 “二退”:1788年夏,宪法通过,华盛顿再次踏上归程。 “三进”:就任总统,维护和完善了国家民主政治制度。 “三退”:1797年急流勇退,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先例,对美国民主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军事天才拿破仑?波拿巴” 课标要求: 1、简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 2、讨论其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法国大革命 背景: 根本原因(经济): 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等级制度(政治): ?包括资产阶级在内的广大人民反对?教士?贵族--特权等级 思想动员: 法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导火线: 三级会议的召开 爆发标志:1789. 7. 14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五年的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 阶段 执政派别 时间 特点 第一阶段 君主立宪1789年7月,1792年8月 建立君主立宪制 派 第二阶段 吉伦特派 1792年8月, 1793年5月 处死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第三阶段 雅各宾派 1793年6月,1794年7月 革命高潮 革命后初期 督政府 1794年7月, 1799年11月 秋千政策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1.是最大、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2.人民群众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基础 4.具有世界意义.为各国树立了榜样 回顾:18C末--19C70年代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789---1792年大革命爆发与君主立宪制时期 1792-1799-1804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4年拿破仑第一帝国 1815–1830-1848年王朝复辟和七月王朝(君主立宪)时期 1848-1852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 -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1875年宪法,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一、拿破仑简历(法国大革命前) 1、出身与个性 (1)科西嘉岛的破落贵族家庭 (2)独特的个性:沉默寡言,勇敢好斗,勤奋好学,坚韧,雄心勃勃 2、少年经历 (1)求学: 1779年4月年进入布里埃纳军校学习--巴黎军事学院 (2)思想: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他在法国大革命中的表现:坚定不移地捍卫 大革命成果 二、脱颖而出(法国大革命——督政府) 1、崭露头角:1793年土伦战役 2、共和国的救星:1795年平息保王党叛乱 3、捍卫共和国:1796年出任总司令,远征意大利,击败第一次反法联军 拿破仑军事战略的基本特点: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侧翼攻击,中路包抄,以歼灭性突击战解决会战) 三、上台执政 1、雾月政变----1799 原因:督政府统治软弱无能,资产阶级需要强权,拿破仑军事威望高 过程:拿破仑潜回巴黎,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自任第一执政 2、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政策 (1)立足于稳定政局 措施:?对内——打击、镇压、安抚 ?对外——打败第二次反法同盟的进攻 作用:稳定局势;有利于成果的巩固和经济发展 (2)改革措施及作用: ?宗教: ?经济:恢复金融秩序,设立法兰西银行,推行银行币制改革,实行保护主义政策 ? 法制建设:1800年成立《民法典》起草委员会 1804年颁布《民法典》(1870改成[拿破仑法典]) 《民法典》在历史上影响 1、《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 2、确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平等和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3、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成为世界法律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教育:建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等 四、拿破仑帝国的兴衰 1、建立: 1)准备: ?修改宪法担任终身执政官,向世袭制一步步迈进; ?通过宗教仪式使帝制“合法化”和“神圣化”; ?通过与古老王室联姻使王室“正统化”。 2)加冕称帝 : 法兰西第一帝国,包括1804——1814年以及1815年的“百日王朝”,1810年前后帝国达到鼎盛。 2、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概况 次数 时间 主要参战国 著名战役 影响 第一次 1792-1797 英、西、奥、普 第二次 1798-1801 俄、英、奥、葡 马伦哥平原决战 第三次 1805 奥、英、俄 乌尔姆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 第四次 1806-1807 俄、英、普 耶拿大战 第五次 1809 英、奥 瓦格拉姆战役 远征俄国 1812(5-9) 法、俄 由盛转衰 第六次 1812-1814 英、俄、普、西、瑞 莱比锡决战 波旁王朝复辟 百日王朝 1815.3.20—6.22 第七次 1815 英、俄、普、瑞典 滑铁卢战役 远征俄国 1、目的:为了打败俄国,扩大欧洲大陆霸权 2、结果:战争失败,被迫撤退。 3、败因: 1)战略谋略上的失误(主因); 2)后方供应不足; 3)气候寒冷 4、影响: 拿破仑军事力量受到重创,帝国由盛而衰,是帝国崩溃的起点。 百日王朝 背景: 1)波旁王朝竭力恢复特权,报复革命党人 2)欧洲各国首脑分配战利品 概况: 1)1815年3月拿破仑回到巴黎,迅速恢复帝国, 2)滑铁卢战役,法军惨败,史称“百日王朝”。 2)失败原因 具体原因:滑铁卢战役拿破仑寡不敌众失败 根本原因 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势力 主要原因: ?推行的霸权政策使他同时要在两个战场作战 (既同封建欧洲国家和英国资产阶级;也要同附庸国、占领国人民作战,从而大大削弱了他抵御欧洲武装 进攻的力量) ?法国连年战争,使法国陷入危机,在四分之一世纪里被战争害得筋疲力尽的法国人民中间出现了普遍的 厌战情绪,国内人民厌战 3)评价: 性质 ?革命性:反法同盟(前期) ?争霸性:英俄(后期) ?侵略奴役性:埃、西(后期) 作用 积极作用 ?捍卫革命成果,促进资义发展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打击封建势力,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消极作用 奴役、侵略 拿破仑的主要活动 一、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时期 1、大革命的支持者:青年拿破仑深受伏尔泰和卢梭思想的影响 2、共和国的救星: ?收复土伦,展现军事才能; ?任巴黎卫戍区司令,粉碎叛军进攻; ?出任总司令,远征意大利,打败奥-撒联军 二、共和国---帝国时期 ——对内:?采取各种措施捍卫革命成果 ?称帝,用帝制取代了共和制 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 ?入侵欧洲其它国家 对内: 1、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自任第一执政 2、1804年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3、颁布《民法典》(《拿破仑法典》),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发展;建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等措施; 对外: 1、多次打败反法同盟的成员国,如英、俄等(著名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三皇会战”) 2、将欧洲大陆大多数国家沦为附庸,并在附属国推行《法典》和法国的制度 3、奥国皇室联姻 4、1812年远征俄国并惨败,由盛转衰 5、1814年被迫退位并遭流放 6、1815年的“百日王朝”和滑铁卢战败及遭囚禁 评价 ?功: ?对内: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对外: 1)打击封建复辟势力,捍卫革命成果,使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促进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2)《民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影响巨大。 ?过: ? 对内:专制独裁,取消民主,镇压人民 ?对外:后期侵略战争,争夺霸权 ?总体: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拿破仑战争事迹 从1799年到1815年,拿破仑领导的法国同英、奥、普、俄为主的国家组成的反法联盟,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历史上称之为拿破仑战争。 1798,1801,英国联合俄、奥、葡萄牙、土耳其和那不勒斯等国,结成第二次反法联盟; 1805.10,英、俄、奥、瑞典、丹麦和西西里王国等结成第三次反法联盟;1807英、俄、普、瑞典和萨克森等国结成第四次反法联盟。 1807.11拿破仑派兵入侵葡萄牙,1808年抢占西班牙战略要地; 1809年 6,英国和奥地利结成第五次反法联盟。 1812年 6月,拿破仑率大军六十余万人入侵俄国,几乎全军覆没 。 1813俄、普、英、西、葡、瑞典和奥地利等国结成第六次反法联盟,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放逐到厄尔巴岛 。 1815拿破仑从厄尔巴岛秘密逃回法国本土,俄、英、普、奥、瑞典等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滑铁卢会战中,被英军彻底击败,拿破仑被放逐到圣赫勒拿岛。 专题四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课标要求: ,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 , 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早期经历 186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 1879年,求学檀香山 1883年,求学香港 1892年,借行医以入世 1894年,上书李鸿章无果,走上革命道路 领导辛亥革命 1894年,创建兴中会 1905年,创建同盟会 1911年,武昌起义 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 维护民主共和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 1917年,护法运动 1921年,第二次护法运动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 ?不反帝?反帝?反满?民族 满洲贵族的统治 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平等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一律平等 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 ?扶助农工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兴中会时期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1895年,孙中山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因泄密,起义还没有来得及发动便宣告失败。陆皓东等被捕牺牲。 孙中山被迫逃亡,此后,他在海外流亡达十六年之久。 1896年,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朝驻英使馆诱捕。孙中山的英国老师康德黎等人展开积极援救,清朝驻英使馆被迫释放孙中山。从此,孙中山成为中国当时最有名望的革命党人。 同盟会时期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同盟会成立前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简表: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创建民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纷纷响应,统治中国达二百六十八年的满清王朝终于在辛亥 革命的风暴中被推翻了。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从而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1) 主要内容: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立法权---参议院 (有权选举、弹劾总统) 行政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责任内阁制) 司法权---法院 (2)评价:?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进步性: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辛亥革命评价 (1)性质: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历史功绩:?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重要里程碑 ?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孙、袁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清帝退位(1912.2) 二次革命 让位以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大主义已经实现,于是转而致力于实现民生主义,提出“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力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振兴中华。 宋教仁成为同盟会实际上的主持人。1912年8月,他以同盟会为核心,联合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派等党派,组成国民党,并被孙中山委任为代理理事长。此时,孙、黄的主要精力放在实业建设上,主持国民党的是宋教仁。是年底,国会议员选举拉开序幕。至次年,月,国民党获压倒性的多数席位。 李烈钧在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到日本。他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组织严重不纯,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于是,他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中华革命党成立后,把武装讨袁放在首位。自1914年6月至1915年12月,在湖南、江苏、广东、江西、上海等省市先后发动大小武装起义四十多次。护国战争爆发后,在广东、四川、湖南、湖北、江苏、安徽、山东等省全面展开军事讨袁活动,在全国范围内牵制了袁世凯的军事力量。 1916年7月护国战争结束后,中华革命党宣告停止一切党务。 1919年10月改组为中国国民党。 护国运动 1915年底,袁世凯撕去“拥护”共和的伪装,公然称帝。他的这一倒行逆施立刻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蔡锷于12月25日在昆明宣布云南独立,组织讨袁护国军。袁世凯三路攻滇失败,加上在广东、山东等地袁军亦遭到打击,外交上又连受挫折,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销帝制,但仍居大总统位。为彻底推翻袁的独裁统治,5月8日,已独立的滇、黔、桂、粤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洋政府的军务院,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不久,陕西、四川、湖南等省相继宣布独立。袁益陷窘境,于6月6日病死。 一战后亚洲觉醒的主要事件 中国的辛亥革命; 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 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朝鲜的“三.一”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圣雄甘地 [课标要求] 1、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2、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3、感受杰出人物人格魅力,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 一、生平 甘地简介: 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印度独 立后,致力于消除种姓制度,调节社会矛盾。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 2、过程: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英国对印度的残暴统治(阿姆利则惨案) 过程: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抵制英货 结果:1922年,发生暴力事件后,宣布终止运动 特点: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以取得印度的自治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929年国大党通过实现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授权甘地领导运动 ?英国在印度实行“食盐专卖法” (2)过程:“食盐进军”使运动达到高潮 (3)结果:英国允许人民煮盐,甘地停止不合作运动 1930年3月,印度,在甘地的卡拉迪总部附近举行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声援甘地。 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 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 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 印度的独立:二战结束后,英国被迫同意印度独立。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印度分为印、巴两 个独立国家。 1946年6月6日,圣雄甘地同后来成为印度第一任总理的尼赫鲁在一起。 3、评价: 积极性: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大程度地动员了群众,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加速了印 度独立的进程,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局限性: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 摇性和妥协性。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三、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含义: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形成:(1)宗教的影响(印度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2)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 (3)受教育的背景——法律 “土耳其之父”凯末尔 , 课标要求: , 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 , 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扩张及衰落 , ?13世纪末,一个突厥人部落的首领奥斯曼在小亚细亚建国,国家名称??奥斯曼土耳其。 , ? 16世纪,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臻于鼎盛。 , ? 16世纪末,帝国迅速衰落,17-18世纪帝国日渐瓦解。 , ? 19世纪,原属帝国版图的欧洲国家,如希腊、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与保加利亚纷纷独立或自治, 有的地区为俄、奥、英所占有。 , ? 1914年,土耳其参与一战,因战败而濒临灭亡。 , ?一战后,协约国先后把《摩德洛斯停战协定》、《色佛尔和约》强加给土耳其,对帝国加以分割。 土耳其人民在凯末尔(1881-1938)的领导下,发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于1923年10 月29日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从而结束了苟延残喘的奥斯曼帝国统治。 凯末尔的成长经历 1、1881年,凯末尔出生在巴尔干半岛萨洛泥卡,生活在奥斯曼帝国封建专制统治之下; 2、进入新式 小学 小学生如何制作手抄报课件柳垭小学关于三违自查自纠报告小学英语获奖优质说课课件小学足球课教案全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读书; 3、父亲早逝后,投奔乡下的亲戚家,艰难度日; 4、12岁考入当地军校,接受职业军事教育 5、24岁时,毕业于伊斯坦布尔的陆军大学 6、毕业后,放逐式派遣至大马士革; 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崭露头角 1、背景:一战爆发,土耳其加入同盟国 2、影响: (1)充分显示凯末尔的军事才能 (2)保卫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为奥斯曼帝国赢得惟一胜利 (3)给凯末尔带来了荣誉与晋升, “伊斯坦布尔大救星” 《色佛尔条约》的签订(1920年) 一、领导土耳其独立 1、背景: 一战后,协约国妄图肢解土耳其, 土耳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过: 召开大国民议会,当选议会主席兼国民军总司令 ?击败希腊武装入侵 ?签订《洛桑和约》 3、结果: 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 1923年安卡拉凯末尔当选首任总统 (1)土耳其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 (2)土耳其共和国成立,现代土耳其民族国家诞生 二、凯末尔改革 1、改革内容: 政治:废除苏丹(封建君主)和哈里发(宗教领袖),实现政教分离,改造为资产阶级共和国 社会文化:颁布改革服饰和其他传统象征物的法令 文字:用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 教育:宗教与学校教育分离 法律:采用西方法律,废止伊斯兰教法,保障女权 经济:以苏俄为师,经济领域推行国家主义 2、改革评价: 以“世俗化”为核心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改革,巩固了民族独立和共和制度,初步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是同时代亚非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成功的改革。 1、功: ?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反抗外国侵略,使土耳其摆脱民族危机,赢得独立; ?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行一系列现代化改革,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国家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是同时代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唯一取得成功的一次改革,它鼓舞了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反帝斗争。 2、过: 在改革中长期忽视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明显资产阶级局限性。 3、结论: 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是亚洲觉醒的杰出代表人物,无愧于“国父”称号。 专题五 无产阶级革命家 课 标 .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活动和主要理论贡献,体会其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 一、青年时代的活动: 马克思:1、 中学时代确立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 2、柏林大学法律系 3、1842《莱茵报》主编:文笔犀利 宣传进步思想 4、1843《莱茵报》遭禁,奔赴巴黎 恩格斯:1、中学毕业时:父亲安排进入商行;自学其他学科 2、柏林服兵役:柏林大学旁听生,发表批判封建文章 二、创立革命理论: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背景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危机的表现:(生产与销售矛盾) 产品相对过剩,资本家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裁减员工,销毁商品,工人失业,生活困难。 经济危机的根源:(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31年和1834年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三大思想来源 ? 德意志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剩余价值学说) ?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实践基础:马、恩的革命实践 2、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 3、内容: 第一次较为系统完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意义: 开创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二)《资本论》 1、背景:工业革命下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日益暴露 2、诞生过程:三稿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要点. 3、主题、内容: 4、实质: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 5、影响:作为社会主义的教科书和工人指南,出版后很快在割地传播. 三、革命实践活动 1、投身“武器的批判” (1) 1847共产主义者同盟 (2)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 (3)马恩创办《新莱茵报》: (4)帮助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2、从“第一国际”到“第二国际” 第一国际(时间、地点、灵魂人物、意义) 第二国际(时间、地点、局限性) 四、鞠躬尽瘁--------革命导师的逝世 1、1883.3.14----马克思评价 2、1895.8. 5-----恩格斯评价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1、规律——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2、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3、基本力量——无产阶级; 4、手段: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5、批驳了其他社会主义流派 对马克思的评价 ? 不懈追求真理,一生中有两个重要发现: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以及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 ? 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 器和行动指南。 ? 既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同时也是杰出的经济学家.哲学家. 恩格斯评价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他把一生的智慧和精力献给了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以伟大的人格和学术被世人世代铭记和颂扬.
本文档为【高中历史选修四《人物》总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42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0-11
浏览量: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