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

举报
开通vip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 1苗 红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 银川 750021 摘 要 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甘肃庆阳为研究区域~从 农业技术及社会发展对气候变迁的响应、冷暖气候期历史大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以及环境与 对庆阳近5000年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相关进行了人口及社会的相关数学模拟三个方面, 分析和模拟~旨在通过对典型地区及典型事件的研究寻找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规律与响应 关系...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 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 1苗 红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系 银川 750021 摘 要 气候变迁对中国古代农业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甘肃庆阳为研究区域~从 农业技术及社会发展对气候变迁的响应、冷暖气候期历史大事件发生率的比较,以及环境与 对庆阳近5000年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相关进行了人口及社会的相关数学模拟三个方面, 分析和模拟~旨在通过对典型地区及典型事件的研究寻找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规律与响应 关系。结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气候变迁引发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为正相关关系。环境变迁引发社会变动~ 影响着人文环境和社会发展。 Analyses on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s and Social Alteration of 5000 years in Qingyang of Gansu Miao Hong Tourism Department of Humanity Institute, Ningxia University,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Climate Changes had greatly influenced ancient China, a typical agricultural economic based society. In this paper,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s and Social Alteration of 5000 years in Qingyang of Gansu was analysized from 3 aspects: the respons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climate changes; historical memorabilia comparison in cold and warm periods; mathematics interrelated simulation of environment, population and society, which shows that climate changes caused eco-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accordingly caused social alteration. 1.引言 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气候变迁密切相关,中国古代社会一直以农耕自然经济为 基础,农业生产的节奏与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气候变 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尤为典型,气候的冷暖交替对历代农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不断调整,从而也引发了人与人、区域与区域、文 化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变动和调整,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这一问题一直 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 据吴文祥、刘东生的研究5.5kaBP的气候变冷在四大文明古国:两河流域、 埃及、印度及中国的文明中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王铮等对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农 ??业、人口分布、政治疆域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1996;2005);满志敏等讨论了气 ?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带变迁的影响(2000);汤懋苍等提出以暖湿为特征的气候适 宜期是我国历史上的繁盛期,以干热为特征的气候非适宜期则是着朝代更迭、经 ?济倒退时期(2000);李裕元对中原地区近5000年来气候的水旱变化与中国历 史朝代的演替、兴衰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高度一致,大的水旱灾害,特别是旱 ?灾往往引起历史朝代的更迭(1999);李伯重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 ?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1999);布雷特?辛斯基(Brel ?Hinsch 美)对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发展进行了研究(1988);计宏祥认为大暖 1 作者简介:苗红,女,讲师,人文地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文化生态学、旅游开发规划与管理。联 系方式:miaohong1101@sohu.com. 期(距今8500-3000年)的来临引发了农业革命,推动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展,促使我国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农业迅速发展起来,中世纪暖期(公元 ?900-1350年)又促进了北方草原少数民族的崛起;Lester W. Milbrath对气候的突?然变迁对社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高桥浩一郎(日)对气候变迁与社会生活相关进 ?行了数学模拟(1983)。 庆阳市位于黄河中游、甘肃省东部。东依子午岭,北靠羊圈山,西接六盘山,东北部自秦以来,依长城为屏,与今陕西志丹县相隔,介于东经106?20′至108?45′与北纬35?15′至37?10′之间。庆阳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先河,是农耕经济社会的典型代表,其社会系统极易受到气候变迁的影响;另一方面,庆阳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与温带半湿润气候的过渡带,宜耕宜牧;位于农耕,游牧交错带上;在历史上,长期靠近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分界地带,曾是宋、元时期的边疆。随着气候冷暖变迁和社会变动,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方式交替占据主导地位,并相互作用,社会环境对气候变迁的响应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本文以庆阳为研究区域对其近5000年庆阳的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相关进行了分析与模拟,旨在通过对典型地区及典型事件的研究寻找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规律与响应关系。 2(近5000年庆阳历史气候变迁 近5000年来,庆阳大致有 四个温暖、寒冷期的交替变化过 程。第一个温暖期出现在新石器 时代至周代初期(前3000,1000 年),寒冷期出现在周代初期至 中期(前1000,780年);第二个 温暖期出现在周代中期至汉代 中期(前770,公元初年),寒冷 期出现在汉代中期至隋代初(公 元初,600年);第三个温暖期 出现在隋、唐至宋代初期(600, 1000年),寒冷期出现在北宋初 期至末期(1000,1200年);第四 个温暖期出现在北宋末年至明 代初期(1200,1400年),寒冷期 出现在明、清时代(1400,1900 年)。其中第四个寒冷期间,温 度大致有1,2?间的波动变 化。一般在温度偏低年份较为湿 润,温度偏高年份较为干燥。据 不完全统计,全区自1483年开 始至1800年的三个多世纪中,图1庆阳地区14,19世纪旱涝趋势(《庆阳县志》四年一旱的周期较明显。其中,第1卷.299) 15世纪后期气候干燥,无偏涝Fig 1: Trendline of Flood and Drought during 14th to 19th 年份;16世纪偏旱年仍多于偏Century in Qingyang 涝年;18世纪较为湿润,偏涝 th Fig.1: Droughts & Floods during 14-19Century 年多于偏旱年;到19世纪又变得较为干燥,偏涝年占12%,偏旱年占35%(见图1),使四年一旱的周期缩短到三年一遇;在19世纪末期,气候又逐渐较暖,到 11?20世纪40年代初达最高峰。 3. 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相关分析 3.1 近5000年庆阳地区农业技术及社会发展对气候变迁的响应 对庆阳近5000年来四个温暖、寒冷期间发生的代表性自然和社会事件统计分析(见表1),表明:每次气候的变迁都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的发展。首先,从科学技术看,历史上新农业技术或冶炼技术的出现多发生在寒冷期,大型的水利工程也出现在寒冷期;而这些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多发生在温暖期,可以说,气候变冷,降低了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因此促使人们发明、创造出新的农业技术和工具来保证农业生产和食物供给,从而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在温暖期,农业发展条件更为优越,加上生产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农业技术也随之成熟、发展。农业技术随着气候的变化而发展。 从社会发展来看,气候的冷暖变迁往往导致朝代变更,每次由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之时,都是两个朝代变更之际。每个暖期都有一个开创性的政权建立:第一个暖期(新石器时代至周代初期,前3000,100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不窋奔戎狄间,公刘迁豳,开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先河,庆阳地区由游牧逐渐转为农耕地区;第二个暖期(周代中期至汉代中期,前770,公元初年),秦统一中国,出现第一个封建制国家;庆阳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第三个暖期(隋、唐至宋代初期,600,1000年),唐朝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庆阳农耕进入大发展时期。738年,甘肃宁县、庆阳一带小麦丰收无处可卖(《册府元龟?卷 12?502》);第四个暖期(北宋末年至明代初期,1200,1400年),蒙古元帝国时期,庆阳此时位于边疆地区,深受军事和游牧文化影响。而寒冷期,则处于政权分裂、战乱或社会发展迟缓阶段。第一个寒冷期(周代初期至中期,前1000,780年),中国处于奴隶社会,邦国众多。庆阳地区方国林立,古公亶父去豳迁岐,庆阳地区又复为游牧地区;第二个寒冷期(汉代中期至隋代初,公元初,600年),王莽新朝、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并存,中国处于动荡和分裂时期;庆阳曾数度发生民族之间的战乱,建置变化频繁,一度为少数民族活动地区。三国初年被匈奴屠各部族(亦称休屠胡)占领,晋初,鲜卑族树机能部侵占安定郡;东晋十六国时,庆阳地区先后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夏国属地;南北朝区内先 13?后为北魏、西魏、北周领地。第三个寒冷期(北宋初期至末期,1000,1200年),南宋、辽、西夏、金并存,中国出现南北对峙局面,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庆阳为边疆地区。第四个寒冷期(明、清时代,1400,1900年),中国封建社会开始 走向衰落。15世纪开始的小冰期时期,甘肃一带农业已严重不能自给(王铮,1996)14?;特别是到19世纪,庆阳气候更为干燥,四年一旱的周期缩短到三年一遇。这一时期,庆阳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 气候的冷暖变迁决定了北方少数民族和中原汉民族的关系是冲突、战争或和平共处,推动了社会变革和历史发展,每次不同民族的冲突和融合,每次朝代变更、社会变动,都是不同文化类型、社会形态、意识形态的冲突和融合,都为庆阳经济、社会文化注入了不同的元素,推动了其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发展。 表 1庆阳气候变迁与社会大事表 Tab 1: Climate Changing and Social Memorabilia in Qingyang 气候 时间 时期 代表性自然或社会事件 末次冰距今12.8-1.5晚更新世 旧石器时黄土高原形成;已经有人类在此生活 期 万年 代 大暖期 8500-3000年新石器时原始农业开始定居;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发 前 代 产生 展; 第一个前3000- 1000新石器时原始农业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建立;农业技术的萌温暖期 年 代至周初 初具规模 芽时期;出现石骨镰,滚石磨,制陶,纺织技 术;不窋奔戎狄间;公刘迁豳;公刘作戽斗; 农业发展 第一个前1000-780周初至中原始农业发明了金属冶炼技术,农业技术的初步形寒冷期 年 期 发达 成;青铜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水利 工程开始兴建;古公亶父去豳迁岐 第二个前770-公元周中期至犁耕农业精耕细作发生时期;出现铁犁;龙门—碣温暖期 初年 汉中期 经济阶段 石线形成;商鞅变法;秦统一中国;大规模 地将中原人口迁徙北地;北地郡建牧师苑 第二个公元初-600汉中期至中国北方出现畜力铁犁,直辕犁,长辕犁和蔚犁,耙,寒冷期 年 隋初 旱地农业耢,多种大型农具先后发明运用(点葫芦, 成熟期 连枷,三脚耧,二脚耧,一脚耧辘轳提水,翻 车);《齐民要术》标志中国古代农业体系 形成;大型水利工程开始出现,庆阳安定 等三郡浚渠屯田 第三个600-1000年 隋、唐至南北方农出现人力踏犁,曲辕犁,盘播,推镰收割;水温暖期 宋初期 业同时获车使用普及,发明石碌碡,出现杷,平板,木 得大发展 锨,石滚等多种脱粒工具,沿用耧播、瓠种 (点播器);酿制黄酒技术 第三个1000-1200年 北宋初期出现大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寒冷期 至末期 铸造技术 金整修旧堰,引泾水灌溉 第四个1200-1400年 北宋末年北方少数南方水田精耕细作的形成;经济重心从温暖期 至明初 民族崛起 北方转移到南方 第四个1400-1900年 明、清 农业生产普遍使用优质铁犁铧;沿用桔槔,辘轳,水寒冷期 精耕细作车;以耱代耙;小麦和秋作物大量种植,更 深入发展 多的抗旱水利工程; 种植水稻;先进耕作 方法由外传入,粮食产量上升 3.2冷暖气候期历史大事件比较 对庆阳地区有记载以来的,即自第二个暖期至第四个寒冷期(公元前770—公元1900年),历史事件进行统计,包括政策变动、外交、战争、移民等社会事件,和干旱、水洪、冰雹、霜冻、风沙、虫灾、地震与滑坡等自然灾害事件两类(见表2),对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的相关进行模拟。 表 2 庆阳气候变迁与历史事件(公元前770—公元1900年) Tab 2: Climate Change and Historical Memorabilia (770 B.C.-1900A.D) 时间 社会事件 自然灾害 时间 社会事件 自然灾害 数量频率频率数量频率频率(年/年 件数 年 件数 (起) (年/次) (年/次) (起) (年/次) 次) 暖期2 寒冷期2 793 49 16.2 18 44.1 577 84 6.9 58 9.9 暖期3 寒冷期3 400 80 5 47 8.5 200 77 2.6 37 5.4 暖期4 寒冷期4 200 44 4.6 33 6.1 500 131 3.8 293 1.7 合计 合计 1393 173 8.1 98 14.2 1277 292 4.4 388 3.3 数据来源:《庆阳地区志》(第一卷、第三卷)。注:为便于统计~第二个温暖与寒冷期分界汉初年~以公元23年~王莽新朝结束~东汉开始为界。下同(表3~4~5)。 3.2.1冷暖期时间与历史事件数量比较 对温暖与寒冷气候期的时间长度,以及各阶段的时间长度计算,并与同期发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大事件数量、频率进行比较(见表2)。可知:在时间长度上,温暖期长于寒冷期,在2670年的时间范围内,暖期共有1393年,寒冷期共有1277年;但在事件数量上,在寒冷期发生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事件共有680件,远多于温暖期发生的271件。分阶段比较,时间上,除第四个温暖,寒冷期外,其余每阶段的温暖期时间都长于寒冷期(见图2);在事件数量上,各阶段寒冷期历史事件都高于同阶段温暖期的(见图3),但第三个温暖,寒冷期温期例 暖期6001200暖期 寒冷期寒冷期02002000暖期,寒冷暖期-寒冷暖期,寒冷总事件数总社会事件总自然灾害起0期2期3期4暖期,寒冷期2暖期寒冷期3暖期,寒冷期4总年数年图3 温暖寒冷期历史大事比较图2温暖期与寒冷期时间长度比较 Fig 3 Memorabilia in Warm & Cold Climate PeriodsFig 2 Time Comparison of Warm & Cold Climate Periods 外,寒冷期历史事件略低于同阶段暖期的。 3.2.2历史事件频率比较 为消除各个温暖,寒冷期时间长度不等造成的误差,对每个冷暖期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计算并比较: 频率(年/次),时间长度/事件数量 频率的值越低说明发生次数越频繁,间隔越短,值越高说明发生间隔越长。 184544.0616.181640暖期1435寒冷期1230暖期10寒冷期25 8206.8761554.5543.82109.958.512.626.065.415 1.71002nd冷暖期3rd冷暖期4th冷暖期年/次2nd冷暖期3rd冷暖期4th冷暖期年/次 图5不同气候冷暖期社会事件频率比较 图4不同气候时期自然灾害事件频率比较 Fig 4 Frequency of Disaster in Different Climate Periods Fig 5 Frequency of Social Events in Different Climate Periods 表明: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在寒冷期都高于温暖期(图4,5)。 50 45 40社会事件35自然灾害30 25 20 15频率(年/次)10 5 0 暖期2寒冷期2暖期3寒冷期3暖期4寒冷期4 图 6 时期社会事件、自然灾害频率比较 Fig 6 Frequency of Social Events & Disasters 按时间顺序,对各不同气候时期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的发生频率统计并比较(图6),表明:从总体趋势来看,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频繁。其中,社会事件的发生频率一直超过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但自进入第四个寒冷期(1400年)后,出现异常: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突然猛增,且超过社会事件的。从全球气候变迁大环境分析,庆阳第四个温暖期向寒冷期过渡的时间正是中世纪暖期(900,1350年)结束的时间。此外,在社会事件发生频率最高的第三个寒冷期(1000-1200年),正是中世纪暖期的中期,同时,受大暖期的影响,9世纪初农业退缩,陇东、陕西北最终成为畜牧区;10世纪初中国进入中世纪气候适应期, 15?农业北界及种植北界随之北移。因此,可推断:是大气候环境变迁导致了事件发生数量与频率的异常现象。 3.2.3气候变迁与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相关模拟 以旱灾和水洪为气候变迁指标,以政策变动、外交、战争、移民等社会事件为人文环境变迁指标,以冰雹、霜冻、风沙、虫鼠、病、地震、滑坡等农业和自然灾害事件为自然环境变化指标,对这三类事件在不同气候时期的发生数量(表3,图7)以及各个时期所占的比例(图8)进行分析,表明:三类事件成正相关,旱灾和水洪发生次数多的时期,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也多,反之亦然。随着旱灾、水洪和自然灾害的增多,社会事件也呈增长趋势,但稍稍滞后于前两者。由此可以推测:气候冷暖变迁,引发了更多的自然灾害,影响了农业生产,而在中国古代,农业是整个国家经济的基础和命脉,由此又导致了国家政策变动、外交、战争、移民等社会事件的发生。 表 3不同气候冷暖时期旱洪与自然灾害及社会事件数量与比例统计 Tab 3 Amount and Proportion of Flood-drought, disasters & Social Events 时期2nd 2nd 3nd 3nd 4th 4th 数量比例 温暖期 寒冷期 温暖期 寒冷期 温暖期 寒冷期 事件 起 起 起 起 起 起 % % % % % % 旱洪灾害 267 8 3.0 23 8.6 25 9.4 19 7.1 15 5.6 177 66.3 自然灾害 219 10 4.6 35 16.0 22 10.0 18 8.2 18 8.2 116 53 社会事件 465 49 10.5 84 18.1 80 17.2 77 16.6 44 9.5 131 28.2 合计 951 67 7.0 142 15.0 127 13.3 114 12.0 77 8.1 424 44.6 旱洪灾害177自然灾害180社会事件160多项式 (旱洪灾害)131140多项式 (自然灾害)116120多项式 (社会事件)0820 0 起2nd温暖期2nd寒冷期3rd温暖期3rd寒冷期4th温暖期4th寒冷期 图7旱洪灾害与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数量比较 Fig 7: Amount of Flood-drought, disaster & Social Events 第四个寒冷期是旱洪灾害、自然灾害和社会事件发生次数最多、最频繁的时期,而此间的19世纪时期,庆阳地区气候更加干旱,由四年一旱转为三年一旱。故对此500年期间每个世纪的历史事件数量和频率,以及各自占第四个寒冷期事 70 60旱洪灾害 自然灾害50社会事件40多项式 (旱洪灾害) 30多项式 (自然灾害) 多项式 (社会事件)20 10 02nd温暖期2nd寒冷期3rd温暖期3rd寒冷期4th温暖期4th寒冷期, 图8 旱洪灾害与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比例比较 Fig 8: Proportion of Flood-drought, disasters & Social Events 件的比例分别计算、比较 (见表4)。分析表明:每个世纪的旱洪灾害和自然灾害数量、比例、发生频率、趋势高度一致;1 9世纪旱洪灾害发生数量最多、最频繁(见图9,10)。社会事件的趋势则与前两者相反,这与上文的分析结果并不矛盾,因为社会事件是滞后于自然灾害的,随着时间尺度的缩短,这种不同步和滞后性就更加明显。而在上文2670年的时间尺度内,则是不明显的。从而进一步说明:气候变化影响着自然环境变化,从而又导致了社会事件的发生。 表 4 15-19世纪旱洪灾害与自然灾害及社会事件统计 thTab 4: Statistics of Flood-drought, disasters & Social Events (15-19 Century)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年/次 数量 起 年/次 , 起 年/次 , 起 年/次 , 旱洪灾害 12 8.3 6.8 25 4.0 14.1 34 2.9 19.2 社会事件 22 4.6 18.8 15 6.7 12.8 43 2.3 36.8 自然灾害 15 6.7 11.5 22 4.6 16.9 26 3.9 20.0 整体 49 2.0 11.6 62 1.6 14.6 103 1.0 24.3 18世纪 19世纪 第四个寒冷期 旱灾水灾 51 2.0 28.8 55 1.8 31.1 177 2.8 / 社会事件 12 8.3 10.3 25 4.0 21.4 117 4.3 / 自然灾害 37 2.7 28.5 30 3.3 23.1 130 3.8 / 整体 100 1.0 23.6 110 0.9 25.9 424 1.2 / 40 旱灾水灾 社会事件 30自然灾害 20 10 0 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图9 第四个寒冷期历史事件比例比较 Fig 9: Proportion of Memorabilia during 4th Cold Climate Period 10 旱灾水灾 自然灾害8 社会事件 6 4 2 0 年/次15世纪16世纪17世纪18世纪19世纪 图10 第四个寒冷期历史事件频率比较 Fig 10: Frequency of Memorabilia during 4th Cold Climate Period 3.3 环境与人口及社会相关的数学模拟 利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环境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进行模拟。回归分析 法的目的,是要找出一个错误最小的方法来预测依变项的数值。 ,,,2XXb,〔?(X,)(Y,)〕/?(X,) Y 22,〔n(?XY),(?X)(?Y)〕/〔n(?X),(?X)〕 ,,Xa,-,〔?Y,b(?X)〕/n Y ,,X其中的X是自变项值,是自变项的均值,Y是依变项值,是依变项的均Y 值,n是全部个案数目。 以庆阳地区自公元2年至1900年期间(即第2个寒冷期起至第4个寒冷期结 束)的自然灾害数量为自变量,作为环境变迁指标,将同期所发展的历史大事记 数量作为社会变动指标,看作因变量,对二者相关性进行模拟,以验证上文提出 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间正相关观点。选择此期间的依据是由于公元前所记载的事件不完整,数据不全面。现在假设此时期内的自然灾害数为D,同期发生的社会事件数为E,假设下面的关系成立: 1/16E=a D+b 由于原数据时间尺度较长,且记载并不完全,因此,对公式进行了修正,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将自变量的指数由一次变为1/16,可以把E看作Y,D1/16看 16?作X,利用前面提到方法求出a和b.用Matlab求解得: a=496.6365 ,b=,557.3345 1/16即E=496.6365 D,557.3345 (*) 用(*)模拟结果见表5-5,图5-12: 表 5公元2年—1900年庆阳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模拟 Tab 5 Mathematics Simulant Number of Disasters & Social Events(2 B.C -1900B.C) 时期 2nd寒冷3nd温暖3nd寒冷4nd温暖4nd寒冷 项目(起) 期 期 期 期 期 自然灾害 58 47 37 33 195 社会事件实际值 84 80 77 44 131 社会事件模拟值 82.7725 74.41478 65.03922 60.60472 133.1689 近似比, 98.5 93 84.5 72.6 98.4 注:近似率,,社会事件模拟值/社会事件实际值×100 250 200自然灾害 社会事件实际值150社会事件模拟值 100 50 0 2nd寒冷期3nd温暖期3nd寒冷期4nd温暖期4nd寒冷期起 图11 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相关模拟 Fig 11 Mathematics Simulant of Disasters & Social Events 可以看出,模拟出的社会事件数量值与实际值,除第3个寒冷期和第四个温暖期的外,其它数值都高度接近,均在93%以上。偏差较大的第三个寒冷期(1000,1200年)社会事件发生频率最高,正是中世纪暖期(900,1350年)的中期;第四个寒冷期(1400,1900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突然猛增,超过社会事件的,这一时期正是中世纪暖期结束的时间。这与上文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数量与频率分析结果也是一致的。因此,偏差的原因与全球大环境气候有关。说明: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为正相关关系。环境变迁引发社会变动,自然灾害的增多导致了社会事件的增多,从而影响着人文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 ? 王铮~张丕远.刘啸雷.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6.51(4):329-339. ? 王铮,黎华群,孔祥德等.气候变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历史借鉴[J]. 自然科学进展,2005.6(5):706-713. ? 满志敏,葛全胜,张丕远.气候变化对历史上农牧过渡带影响个例研究[J].地理研究,2000, 19(2):141-147. ? 汤懋苍,汤池.历史上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会发展的影响初探[J].高原气象,2000, 19(2): l59-165. ? 李裕元~浅论中原地区近5000年来气候的水旱变化规律与历史朝代的演替与兴衰[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 15(4):37-41. ? 李伯重. 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J]. 人口研究,1999,1(1):15-19. ? 布雷特〃辛斯基著, 蓝勇,刘建等译.气候变迁和中国历史[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6(18):50-65. ? 计宏祥. 中国全新世期间二次暖期对社会发展的影响[J]. 化石, 2000(3):26-27. ? Lester W. Milbrath~徐今强编译.困惑与混沌——气候的突然变迁对社会的影响[J].科技与社会,1994(5):37-38. ? [日]高桥浩一郎.气候变迁与社会生活的相关模拟[J].气象科技, 1983,(06):50-52. 11?庆阳县志编纂委员会.庆阳县志[M].兰州: 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12?王守春.河西走廊及其邻近地区历史时期人文变化和环境变化序列.见:西北干旱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与人类文明兴衰[J].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64-82. 131?同?. 14?张耀民. 庆阳古代史论[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7.6 15?李智君. 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 复旦大学:2005. 16?苗红. 基于文化生态学的庆阳农耕文化与区域环境关系研究[D]. 兰州大学:2007.
本文档为【甘肃庆阳近5000年历史气候变迁与社会变动相关的分析及模拟[策划]】,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3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
上传时间:2018-06-12
浏览量: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