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

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

举报
开通vip

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 2006 年 8 月 Vol . 26 ,No . 4 与 第 四 纪 地 质 海 洋 地 质 第 26 卷 第 4 期 A ug. ,2006 MA R IN E GEOL O GY & Q U A T ERN A R Y GEOL O GY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1 ,2 1 1 ,2 1曹立华,徐继尚,李广雪,史经昊 ( )1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003 ; 2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

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
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 2006 年 8 月 Vol . 26 ,No . 4 与 第 四 纪 地 质 海 洋 地 质 第 26 卷 第 4 期 A ug. ,2006 MA R IN E GEOL O GY & Q U A T ERN A R Y GEOL O GY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1 ,2 1 1 ,2 1曹立华,徐继尚,李广雪,史经昊 ( )1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青岛 266003 ; 2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 266003 摘要 :利用 SIM RAD 2EM3000 多波束探测系统和 D GPS 定位系统 ,对海南岛东方岸外的沙波沙脊区进行了高 精度探测 ,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结果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 :从海岸到陆架底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依次出现弱侵蚀底形段 、沙波沙脊底形段和平坦 底形段 。沙波仅发育于沙波沙脊段 ,介于水深 20,50 m 之间 ,沙波形态有二维与三维两种 ,沙波波高多为 01 7, ( ) 21 5 m ,波长 20,70 m ,沙波指数 L / H为 20,60 ,对称指数为 1,3 ;沙波沙脊区沉积物的搬运方向有明显的规律 性 ,在沙脊的西侧 ,沉积物主要向北搬运 ;在沙脊的东侧 ,沉积物主要向南搬运 ;沙波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潮流场控 制 ,热带风暴对其有改造作用 。 关键词 :沙波 ;沙脊 ;底形 ;高分辨率 ;多波束探测 ;海南岛西部岸外 () 中图分类号 : P736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25621492 20060420015208 2 ) ,它 沙脊和沙丘是世界陆架上的重要沉积底形 1。北部湾面积为 11 28 万 k m。湾内海底地形平 坦 ,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倾斜度为 2左?右 ,水深一般 们的出现与沉积动力过程紧密相关 ,成为研究现代 沉积学过程的重要对象 。沙脊和沙丘又是陆架上特 为 20,60 m ,平均深度为 38 m ,近湾口处局部水深 [ 13 ] 殊的地形和地貌单元 ,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对航运 、工 增到 100 m ,属于浅海半封闭性大陆海域。 程和军事活动影响显著 ,比如造成航道淤积 、海洋工 程淘空塌陷等 。 陆架沙波是远小于陆架沙脊的一 类底形 ,它需 要高分辨率的探测仪器才能分辨 ,故对陆架沙波的 研究明显滞后于沙脊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 ,通 过水槽实验塑造出各种尺度的沙波 ,著名学者 Swif t [ 123 ] 等和 St ri de 都曾对沙波进行过研究。近年来 ,随 着探测技术发展 ,许多学者对海底沙波的形态特征 、 形成环境 进 行 了 比 较 详 细 的 研 究 , 如 法 国 岸 外 沙 [ 4 ] [ 5 ] 波、北海南部沙波、丹麦北岸外斯卡格拉克海峡 [ 6 ] [ 7 ] 沙波、美国长岛海峡东侧沙波等 。我国的沙波 主要分布区有渤海东部浅滩 、长江口外浅滩 、东海中 外陆架 、台湾海峡的东山岛岸外 、珠江口外以及海南 的东方岸外等 ,前人初步研究了这些沙波的分布规 [ 8212 ] 律 、形态特征和发育条件。 本文通过高分辨率多波束探测得到的海底底形图 1 研究区位置 数据 ,分析了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形态 、分布和泥沙 Fig. 1 Locatio n of t he st udy area 运动 ,探讨了沙波的发育条件和对海底管线的影响 。 ( 研究区底质类型呈带状分布 , 在浅水 域 50 m ) 水深以浅,海底表层沉积物主要是以松散砂为主 ,1 研究区概况 局部为黏性土 ,该区发育沙波 、沙脊 、冲刷沟垄等海 (底地貌 ;20,50 m 水深带基本上由松散的砂组成 , 研究区位于海南岛西部海域 、北部湾的南端 图 是沙波沙脊发育的主要区域 ; 50 ,70 m 的深水区 ,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 规划 污水管网监理规划下载职业规划大学生职业规划个人职业规划职业规划论文 项目 2005 CB422304 海底表层沉积物以软弱黏性土为主 ,存在浅层气逸 ( ) 作者简介 :曹立华 1964 —,男 , 教授 , 从事灾害地质 、海洋工程气塌陷坑 、残留隆起等 。 部分 ,沙脊大都呈 N S 走向或呈 N W —S E 走向 ,共 4 上已基本看不出该处的沙脊形态 。但是该处沙波非 (() 常发育 。,5 列 图 2。探测区共发育 3 个主要的沙脊 水深 资料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 此外 ,在沙脊 3 东侧 500 m 处还有一个小沙脊 ) () 图 2 , 其 东 翼 上 发 育 新 月 形 小 沙 波 , 波 长 47 ,绘制的海图 ,1974,各沙脊的主要特征如下 : 67 m ,波高 21 3,21 8 m ,东北坡 31 2?,41 6,?西南坡 101 5,?121 6。? 调查方法 2 ( )使用船载 D GPS 定 位系 统 T R IMBL E2212 H ( ) 和近岸区手持 D GPS Seap at h200定位系统进行定 位 , 接 收 三 亚 和 杨 浦 信 标 站 发 射 的 差 分 信 号 。 D GPS 系统的实时动态定位精度为 ?11 0 m 。 2003 年 8 月 、2004 年 1 月和 2004 年 10 月利用 多波束测深系统对海底地貌进行高精度 、高效率和 全覆 盖 测 量 , 设 备 型 号 是 EM3000 , 作 业 频 率 300 k Hz ,波 束 角 11 5?×11 5?, 127 个 波 束 , 波 束 间 隔 01 9,?探测深度 01 5,200 m ,水平覆盖宽度 4 倍 ,精 度可达 5 cm 。EM3000 为轻便型 ,适合在不同船只 上工作 。 图 2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脊分布示意图 Fig. 2 Sketch map of t he sa nd ridge di st ributio n 沙波的形态特征 3 off t he west Hainan Isla nd 沙脊区以北和沙脊之间发育了大量的沙波 ,分 1 :长约 30 k m ,宽 21 2 k m ,脊槽高差一般 沙脊 布于水深 20,50 m 。水下沙波一般个体较大 ,但大 为 20 m 左 右 , 最 大 高差 达 30 m , 脊 顶 水 深 不 足 5 小相差悬殊 。在近垂直海岸的方向上选取 5 个典型 m ,凹槽处水深最大为 35 m 。沙脊脊线呈弓型 , 沙 区对沙波进行高分辨测量 ,并对沙波参数进行统计 脊中部大致呈南北走向 ,在沙脊的南北两端尾部均 计算 。所选的探测区域见图 3 ,各区沙波特征见图 略向东偏 。该沙脊南北两端高 ,中间被两条横向的 4 ,各区沙波统计数据见表 1 。 沟隔断 。沙脊两翼不对称 ,西翼较陡 ,西坡平均坡度 3 . 1 ?区 约 3 % ,东坡平均坡度约 11 3 %, 11 5 % 。该沙脊顶 部被潮流作用改造 ,形成“复式沙脊”,管线穿过的沙 多发 育 二 维 直 线 形 沙 波 , 分 布 于 水 深 341 7 , 脊区东西两翼和沙脊顶部均较平坦 ,仅发育一些小 371 9 m 。沙波波脊线呈直线 状 , 延伸 较 长 , 沙脊 一沙纹 ,陡坡前缘过渡为海底冲刷沟槽 。 ( ) 端有分叉现象 ; 沙脊走向 N W —S E 平均 N E110?。 沙脊 2 :长约 15 k m ,宽 11 4 k m ,脊槽高差一般 该区沙脊波峰尖棱 ,波谷浑圆 ,波高 01 2,11 3 m ,波 为 14 m 左右 ,最大高差达 20 余米 ,脊顶水深 8 m 左 长 17 , 76 m , 缓 坡 坡 角 为 01 2,? 31 8,? 陡 坡 坡 角 右 ,凹槽处最大水深 30 m 。沙脊脊线呈直线型 ,南( ) ( 11 4,?61 5。?沙波指数 L / H43,90 ,对称指数 缓 坡北走向 ,且北端相对宽平 ,南端窄尖 。沙脊两翼不对 ) / 陡坡1,4 ,缓陡坡区别不太明显 ,对称性较好 。 称 ,东坡较陡 ,平均坡度约 5 %,8 % ,西坡平均坡度 只有 2 %左右 。该沙脊东西两翼均发育大沙波 。 3 . 2 ?区 沙脊 3 :长约 15 k m ,宽约 31 4 k m ,高差 8 m ,脊 沙波分布于水深 341 3,351 4 m ,沙波脊线走向 顶水深 31 8 m ,凹槽处水深最大为 27 m 。沙脊脊线 ) ( 近 N E —SW N E60?,呈直线形延伸 ,大多分叉 , 具 呈 S 形 。沙脊两翼不对称 ,北部西翼较陡 ,南部东翼 有特有的音叉状 。波峰较尖窄 ,波谷宽缓 ,波高 01 7 较陡 。海底管线穿过该沙脊的南侧边缘 ,该区域被 ,31 7 m ,波长 23 , 71 m ,缓坡坡角为 11 6?, 61 5,?潮流改造非常严重 ,改造后起伏小于 4 m ,在剖面图 陡 坡坡角31 4,?91 5。?沙波指数1 9,3 7 ,对称指数 第 4 期 曹立华 ,等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17 ( )图 3 海南岛西部岸外高分辨率沙波探测和沙波统计区域 剖面位置为图 2 虚线所示 Fig. 3 High2re sol utio n detected a nd co unted sand wave a rea i n t he west Haina n Isla nd ( )The locatio n of t he p rofile i s sho wn by t he da shed li ne i n Fig . 2 ( ) 图 5。近岸段水深小于 20 m ,该 沙脊段和平坦段 11 1,21 9 。 段无沙波或沙脊 ,偶尔出现坑 、槽等侵蚀底形 ,反映 3 . 3 ?区 了强动力条件 ;平坦段水深大于 50 m ,该段沉积物 沙波发育在沙脊的沟槽处 ,水深范围 42,431 1 表面平滑 ,未出现沙波等底形 ,反映了弱沉积动力环 m 。沙波呈短 直线 状 , 发 育范 围局 限 。波 高 01 7 , 境 ;沙波沙脊段介于水深 20,50 m 之间 ,出现大量21 4 m ,波长 17, 35 m ,缓坡坡角为 31 6?,91 2,?陡 坡的沙波 、沙脊等底形 。其中 ,沙波沙脊段又可以划分 坡角 61 5,? 141 2。?该 区沙 波 对称 指数 11 1 , 4 , 沙波出东区 、中区和西区 3 个区域 。 指数较低 ,为 13,25 。 () 东区 距海 岸 15 , 40 k m 区 段: 水 深 20 , 36 m ,沙波以二维弯曲形 、三维新月形为主 ,波脊线近3 . 4 ?区 东西走向 ,延伸短 ; 波高 01 6 , 51 9 m ,平均 21 1 m 。 此区沙波发育于水深 241 2,331 0 m ,位于沙脊 : 三维新月形沙波亚区 该区又可以细分为两个亚区 之上 。该区沙波脊线弯曲且逐级分叉 ,外形尤像树 和二维弯曲形沙波亚区 。新月型沙波亚区紧靠近岸 枝 ,小 、中和大型沙波皆有发育 。波高 01 6,21 7 m , 带分布 ,沙波为典型 的 孤立 、分 散发 育的 新 月形 沙 波长 28,157 m ,缓边坡角为 11 8?,51 1,?陡坡坡角丘 ;弯曲形沙波亚区构成东区的主体部分 ,由大量的 61 4,? 141 4,? 沙 波 指 数 22 , 52 , 对 称 指 数 11 4 ,二维弯曲沙波构成 。 41 1 ,是一种缓坡较长 、陡坡较短的不对称形态 。 () 中区 距海岸 40,48 k m 区段:发育于水深 363 . 5 ?区 ,40 m ,底形以二维直线形沙波为主 ,平均波长 38 m 左右 、波高 1 m 左右 , 沙波规模大 、延伸远 , 沙波 191 3,211 3 m ,大部分沙 该区沙波发育于水深 的脊线以直线者为主 ,可出现分叉现象或音叉状 。 波平面形态如弯弓 ,多呈单个沙波孤立分布 ,形态较 () 西区 距海岸 48,60 k m 区段: 沙波分布于水() 大 一般为大 、巨型沙波,呈缓坡较缓长 、陡坡较短 ( 深 36,50 m 区域 , 呈零星分布 , 并以新月形 三维 陡的极不对称形态 。波 高 11 7 , 51 9 m , 波长 41 , ) 型为主 ,陡坡向北 。波高为 1,4 m ,对称指数 1, 148 m ,缓坡坡角为 21 7,? 51 1,? 陡坡 坡 角 101 4,? 6 ,沙波指数 34,50 。 东方岸外沙波的分带性与该161 4,?沙波指数 16 ,29 ,对称指数 31 1 , 41 6 , 在水 区域海洋能量的差 深 211 3,291 7 m 处发育较好 。 别密切相关 。根据 Si mo n s 和 Alle n 等的水槽实验 [ 14 ] 研究结果 ,底形与流态 、水流速度存在密切的联 4 讨论 系 ,随着单向水流流速的增加 ,顺序出现平坦底形 — () 小型沙波底形 —大型沙波 沙丘底形 —平坦底形 — 4 . 1 沙波的分带性 ( ) ( )图 4 海南岛西部岸外 I 、?、III 、IV 和 V I 区沙波多波束图像及沙波的剖面形态 图中虚线表示剖面位置 其中 : ?区虚线所圈的部位可见" 沙波叉状分支" ; ?区位于沙脊西侧 ,呈缓坡较长 、陡坡较短的不对称形态 ; ?区位于沙脊东侧 ,呈缓坡较缓长 、陡坡较短陡的极不对称形态 。 Fig. 4 M ultibeam image and p rofile co nfiguratio n of sa nd waves i n No . I , ?, III , ? a nd ? area s ( )The da shed li ne rep re sent s t he locatio n of t he p rofile In A rea ?, We ca n see“dichoto mo u s sa nd wave”i n t he da shed2enclo sed a rea ; A rea ?i s locat ed at t he we st si de of sa nd ri dge a nd p re sent s a n o bvio u s a symmet r y i n shap e , wit h a lo nger gentle slop e a nd a sho rt er st eep slop e ; A rea ?i s locat ed at t he ea st side of sa nd ridge a nd p resent s a n o bvio us a symmet r y i n shape , wit h a lo nger gent le slop e a nd a sho rt er st eep slope . 实测西区底层流速为 68 cm/ s 。这种流速分布的差 性与形成沙波的动力因素相关 ,利用沙波的不对称 异是造成底形分带性的重要原因 。性可以判断沉积物的运移方向 。 除了 II 区外 ,研究区的沉积物运移方向以向北 4 . 2 沙波与沉积物运动方向 () () () 略偏东或向南 略偏西两个方向为主 图 6。沉 总体上看 ,本区沙波对称指数在 1,6 之间 ,对 积物的运移方向主要受本区的潮流性质的制约 。研 称指数在 1,2 之间的沙波较为集中 。沙波的对称究区潮流为正规全日潮型的往复流 ,涨潮流向北 ,落 第 4 期 曹立华 ,等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19 表 1 海南岛西部岸外各测区沙波形态参数统计 Ta ble 1 Stati stics of t he shape p a rameter of sand wave s in ever y survey a rea off west Hainan Isla nd 统计面积 平均水深 平均波长 平均波高 平均缓坡 平均陡坡 平均陡 平均沙波 平均对称 统计 统计区 2/ km / m / m / m ) ) ((角度/ ?角度/ ?坡朝向指数指数个数I 0 . 30 ? 57 . 9 35 . 80 38 . 3 0 . 70 2 . 30 3 . 50 N E180 . 71 . 60 63 N E328 . 5? N 0 . 90 34 . 82 37 . 4 1 . 34 3 . 70 6 . 23 29 . 0 1 . 74 36 II E120 . 8? N 0 . 60 42 . 50 24 . 2 1 . 42 5 . 01 10 . 48 18 . 6 2 . 22 9 III E107 . 5? N IV 0 . 75 31 . 17 50 . 1 1 . 66 3 . 53 8 . 77 32 . 1 2 . 68 20 E178 . 1? V I 0 . 60 20 . 44 65 . 6 2 . 43 3 . 96 9 . 83 26 . 1 2 . 96 7 ( )图 5 海南岛西部岸外底形发育的分带性示意图 KP 表示距石油平台的距离 Fig. 5 Sketch map of t he zo na r y character of sea bed topo grap hy off t he we st Haina n Island ( )KP mea n s t he di st a nce f ro m t he oil platfo r m 图 6 海南岛西部岸外底形陡坡方向玫瑰花图 Fig. 6 Ro se2li ke map of t he di rectio n of t he steep slop e of t he seabed topo grap hy off t he we st Haina n Island 潮流向南 。在涨潮流作用下沉积物向北运动 ;相反 , 沙脊西测的沉积物表现为向北运动 ,反之沙脊东侧 动 ,在科氏力影响下流动向右偏转 ,水体能量在沙脊 低压 148 次 ,占总数的 281 8 % ,平均 41 5 次/ a ; 热带 [ 15 ] 西侧相对聚集 ,使得沙脊西侧的沉积物向北搬运 ;退 366 次 , 占总数的 711 2 % , 平均 111 1 次/ a。风暴 潮时 ,潮流主体向南运动 ,在科氏力影响下水流向右 当热带风暴尤其是台风经过研究区时 ,风浪高于 5 偏转 ,此时的水体能量在沙脊的东侧相对聚集 ,使得 m ,周期可达 7 s 以上 ,波长超过 100 m ,它们足以搬 沙脊东侧的沉积物向南搬运 。II 区具有高对称性底 运 5 0 m 水 深 甚 至 更 深 处 砂 粒 级 沉 积 物 , 塑 造 出 波 形 ,这类底形具有较明显的浪成特征 ,从本区底形上 浪底形 。因为波浪形成的底形的对称性高 ,且具有 反映的沉积物总体向北西方向运移 ,可能与该类底 很特征的音叉状脊线形式 、尖棱的波峰和浑圆的波 形主要受台风等风暴潮影响有关 。 谷等特征 ,以区别于潮流底形 。研究区靠近水深 50 () m 处的沙波 包括 I 、II 区具有较突出的浪成底形 4 . 3 沙波的影响因素 特征 ,说明该处的底 形 受波 浪控 制 较明 显 ; 而靠 近 ( ) 4 . 3 . 1 沙波与潮汐的关系 20 m 水深处的底形 包括 III 、IV 、V , V I 区受潮 沙波的波长 、波高随着水深的加深而趋于减少 ,流影响更突出 。这是由于热带风暴属于突发性短暂 20 m 处的沙波规模较大 ,50 m 处的沙波规模最小 。 过程 ,风暴期影响范围遍及整个沙波发育区 ,所有沙 波都受风暴的改造或影响 ;但风暴结束后 ,本区回复 水深的不同反映了潮流能量的差异 ,近岸潮流能量 到以潮汐为主导的常态动力条件 ,所有被风暴作用 大 ,深水潮流能量小 。 潮汐是塑造本区沙波的主要海洋动力之一 。研 改造的底形重新调整 ,但这种调整也是与潮汐能量 究区潮流为正规全日潮型的往复流 ,涨潮流向北 ,落 相适应 ,即近岸强 、离岸弱 , 这导致近 50 m 水深处 [ 12 ] 潮流向南 ,潮汐底流速为 60,90 m/ s;通过计算 , 的底形调整差 ,在风暴潮期间形成的底形被更多地 ( ) 在水深 20,50 m 的范围内 , 得到的弗劳德数 Fr 保存下来 。 4 . 3 . 3 沙波沉积物供给 末次冰消期全球海平面上为 01 4,01 65 ,这表明该区 20,50 m 水深范围内的 潮流属于低流态 ,可以形成沙波与沙丘等底形 。本 升过程中出现几次明 区 潮 流 流 速 近 岸 处 高 , 其 表 层 最 大 流 速 达 140 显的停顿形成阶地的时期 ,12,11 kaB P ,海面上升 cm/ s ,向外潮流流速降低 ,实测西区底层流速为 68 至 50 m 处 ,南海北部 50 m 普遍存在水下阶地 、高 cm/ s 左右 ,近岸的高潮流速不利于沉积物的沉积 , 差数米的古连岛坝 、古滨岸浅滩 、古沙堤 、古泻湖 、古 [ 16 ] 加之这里沉积物供给不足 ,故形成侵蚀底形 。而在 溺谷 、古河口砾石 、碎屑红土沉积等; 在 8 kaB P , 水深大于 50 m 的深水区 ,潮流流速低 ,无法搬运砂 古海面升至现代海面下 20 m 处 , 南海北部和福建 粒级的沉积物 ,所以这里出现无侧向运动的平坦底 普遍存在水下阶地 、古沿岸堤 、古三角洲 、古泻湖 、古 形 ,沉积物细 ,为黏土和粉砂 。 连岛 沙 坝 、古 河 口 砾 石 、珊 瑚 堆 积 还 有 埋 藏 风 化 [ 17 ] 研究区潮汐表现为 N —S 向的往复流 , 塑造了 壳;随后海平面迅速上升 ,在低海面时期形成的 本区沙波脊线主要为 E —W 向 。由 于往 复流 的 流 各种风成和水成的规模较大的沙体地貌 ,很快被淹 速差异 ,表现为向北的优势流或向南的优势流 。在 没在现代海平面以下现今的海底深度 。这些沉积物 优势流的影 响 下 , 所 形 成 的 底 形 不 对 称 , R SI 指 数 粒级组成与当时的海岸动力条件相当 ,主要为中 、细 高 。 砂 ,它们构成了本区沙波的物质基础 。 4 . 3 . 2 沙波与波浪的关系 波浪也是塑造本区沙波本区距离河流入海口较远 ,现行沉积物补给较 的另一海洋动力 。研究 少 。由于缺少直接进入本海岸的沉积物 ,且水体能 区常浪 向 为 SSW , 频 率 151 81 % , 最 大 浪 高 41 2 m量较大 ,使得在水深 20 m 以浅的海岸地带以侵蚀 ( ) 作用占主导 , 出现侵 蚀 作用 形成 的 冲刷 坑 、槽等 底 N N W 向 , 东 方 气 田 附 近 常 浪 向 为 S E , 频 率 ( ) 151 7 % ,最大浪高 91 3 m 。据多年 1949 —1981 资 形 。 料统计 ,东方站平均波高 01 8 m ,平均波长 211 4 m , 2,3 级波浪最多 ,平均周期 31 7 s ,波向以 SW 、N E5 结论 向为主 。冬 、秋季以 N 向浪为主 ,夏季以 SW 、WSW () 向为主 。在常浪海况下 ,波浪作用弱 , 难以影响 20 1海南岛西部岸外从海岸到陆架底形具有明 m 或更深的海 底 。但 是 , 本 区热 带气 旋 活动 频繁 , 显的分带性 ,依次出现近岸底形段 、沙波沙脊段和平 据 1949 —1981 年的 33 年统计资料 ,在南海活动的 坦底形 段 。沙 波 沙 脊 段 发 育 在 水 深 20 , 50 m 之 热带气旋共 514 次 ,平均每年 151 57 次 ,其中热带 间 。 第 4 期 曹立华 ,等 :海南岛西部岸外沙波的高分辨率形态特征 21 ( ) 1994 , 13 3: 39246 . [ F EN G Wen2ke , L I Wei2f eng . Seafloo r () 2沙波主要有二维和三维两种 。二维沙波又 sa ndwave s i n t he no rt her n So ut h Chi na Sea [ J ] . Tropic Ocea n2 包括直线形 、弯曲形 、分叉形等沙波脊线形状 ,三维 ( ) olo gy , 1994 , 13 3: 39246 . ] 沙波仅见新月形 。沙波波高多为 01 7,21 5 m ,波长 [ 10 ] 王尚毅 , 李大鸣. 南海珠江口盆地陆架斜坡及大陆坡海底沙 ( ) ( 20,70 m , 沙 波 指数 L / H 20 , 60 , 对 称 指 数 缓 ( ) 波动态分析[ J ] . 海洋学报 , 1994 , 16 6: 1222132 . [ WA N G ) 坡/ 陡坡1,3 。 Sha ng2yi , L I Da2mi ng . Dyna mics anal ysi s of seafloo r sa nd2 wave s i n t he shelf slop e a nd co nti nent al slop e of Zhu J ia ngko u () 3沙波的不对称性表明 ,沙脊的西侧沉积物 Ba si n , So ut h Chi na Sea [ J ] . Act a Geo grap hica Si nica , 1994 , 主要向北搬运 ,沙脊的东侧沉积物主要向南搬运 。 ( ) 16 6: 1222132 . ] () 4沙波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潮流控制 ,热带 [ 11 ] 王文介. 南海北部的潮波传播与海底沙脊和沙波发育[J ] . 热 风暴对其也有影响 。热带风暴是突发性过程 ,改造 ( ) 带海洋 , 2000 , 19 1: 127 . [ WA N G Wen2jie . Prop agatio n of 的底形将被潮流调整并回复到常态 ,但水深较深处 tidal wave s a nd develop ment of sea2bo t to m sa nd ridge s a nd sa nd ripple s i n no rt her n So ut h Chi na Sea [J ] . Tropic Ocea nol2 的底形被潮流调整弱 ,可以更多地保留风暴作用的 ( ) o gy , 2000 , 19 1:127 . ] 痕迹 。 夏东兴 ,吴桑云 ,刘振夏 , 等. 海南东方岸外海底沙波活动性 [ 12 ] ( ) 研究 [ J ] . 黄 渤 海 海 洋 , 2001 , 19 1 : 17224 . [ XIA Do ng2 参考文献( Ref erences) xi ng , WU Shang2yun , L IU Zhen2xia , et al . Re sea rch o n t he activit y of sub ma ri ne sa nd wave s off Do ng Fa ng , Hai na n Is2 [ 1 ] Swif t D J P , Fiel d M E. Evol utio n of a cla ssic sa nd ridge : la nd [ J ] . J o ur nal of Oceano grap hy of Hua nghai & Bo hai Ma r yland secto r , No rt h A merica n i nner shelf [ J ] . Sedi ment a2 ( ) Sea s , 2001 , 19 1: 17224 . ] r y , 1981 , 28 : 4612482 . [ 13 ] 奉仰崇. 面对北部湾的思考 : 关于环北部湾海岸的开发与保( ) 护[J ] . 海洋开发与管理 ,1999 , 16 2: 14217 . [ F EN G Ya ng2 [ 2 ] St ride A H . No r t h2ea st Trendi ng Ridge s of t he Celtic Sea [ C ] . cho ng. In t he f ace of t he Gulf of To n ki n t hi n ki ng : Cent ral Proceedi ngs U ssber Societ y , 1963 , 1 : 62263 . Gulf of To n ki n o n t he develop ment a nd p rot ectio n [ J ] . Devel2 [ 3 ] St ride A H . Off sho re Tidal Sa nds Proce sse s a nd Depo sit s[ M ] . ( ) op ment and Ma nage ment of t he Sea , 1999 , 16 2: 14217 . ] Lo ndo n New Yo r k Chop man a nd Hall , 1982 :222 . Pet er J R. Geo st rop hic sa nd ridge , dune fiel ds a nd a ssociat ed [ 4 ] Allen J R L . Si mple mo del s fo r t he shap e a nd symmet r y of ti d2 [ 14 ] bedfo r ms f ro m t he No r t her n Kwazul u2Nat al Shelf , So ut h2 al sa nd wave s : Dyna micall y st able symmet rical equili bri um ea st Af rica [J ] . Sedi ment alo gy , 1996 , 43 : 4072419 . fo r ms[J ] . Ma ri ne Geolo gy , 1982 , 48 : 51273 . ( ) 关芬呈. 南海台风的统计特征 [ J ] . 海洋通报 , 1984 , 3 4 : [ 5 ] Ter wi nd J H J . Sand wave s i n t he so ut her n bight of t he No rt h [ 15 ] 19227 . [ GU A N Fen2cheng . The st ati stical cha ract eri stics of ( ) Sea [J ] . Ma ri ne Geolo gy , 1971 , 10 1: 51267 . t yp hoo n i n t he So ut h Chi na Sea [J ] . Mari ne Science Bulleti n , [ 6 ] Kuijper s A , Wer ner F , Ru mo hr J . Sand wave s and o t her lar ge2 ( ) 1984 , 3 4: 19227 . ] scale bedfo r ms a s i ndicato r s of no n2tidal sur ge cur rent s i n t he 陈俊仁. 南海北部 - 50 米古海岸线的初步研究 [ J ] . 地理学 Skager ra k off No t her n Den ma r k [ J ] . Ma ri ne Geolo gy , 1993 , [ 16 ] ( ) 报 , 1983 , 38 2 : 1762185 . [ C H EN J un2ren . Preli mi na r y 111 : 2092221 . st udy fo r t he - 50 m a ncient coa stli ne i n no rt her n So ut h Chi2 [ 7 ] Fen st er n M S , Fitzgerl d D M , Bo hlen W F , et al . St abilit y of ( ) na Sea [ J ] . Act a Geo grap hica Si nica , 1983 , 38 2 : 1762 gia nt sa nd waves i n ea st er n lo ng i sla nd so und , U SA [ J ] . Ma2 185 . ] ri ne Geolo gy , 1990 , 91 : 2072225 . 陈俊仁 , 郑祥民. 南海北部内陆架沉积物来源及控制因素的 [ 8 ] 刘振夏 ,汤毓祥 ,王揆洋 ,等. 渤海东部潮流动力地貌特征 [ J ] . [ 17 ] ( ) 黄渤海海洋 , 1996 , 14 1 : 7221 . [ L IU Zhen2xia , et al . Dy2 ( ) 研究[J ] . 海洋学报 , 1985 , 7 5: 5792591 . [ C H EN J un2ren . na mic geo mo rp holo gic cha ract eri stics generat ed by t he tidal ZH EN G Xia ng2mi n . Sedi ment so urce s and co nt rol f acto r s re2 cur rent i n t he ea st er n Bo hai Sea [J ] . J o ur nal of Ocea no grap hy sea rch of t he no rt her n p a rt of t he So ut h Chi na Sea [ J ] . Act a ( ) of Hua nghai & Bo hai Sea s , 1996 , 14 1: 7221 . ] ( ) Geo grap hica Si nica , 1985 , 7 5: 5792591 . ] 冯文 科 , 黎 维 峰. 南 海 北 部 海 底 沙 波 地 貌 [ J ] . 热 带 海 洋 , [ 9 ] HI GH2RESOL UTIO N MO RP HOLO GICAL C HA RACTERISTICS OF SA ND WA VES OFF THE WEST HAI NA N ISL A ND 1 ,2 1 1 ,2 1CA O L i2h ua, XU J i2sha ng, L I Gua ng2xue, S H I J i ng2hao ( 1 College of Ma ri ne Geo science s , Ocea n U niver sit y of Chi na , Qi ngdao 266003 ,Chi na ;2 Key L a b of )Seafloo r Science a nd Explo ratio n Technolo gy , Ocea n U niver sit y of Chi na , Qi ngdao 266003 ,Chi na Abstract : The sa nd wave s i n t he ea st e r n Bei bu Gulf off Do ngf a ng coa st we re hi gh2acc urat el y i nve sti gat ed by u si ng SIM RAD2EM3000 multi bea m so undi ng syst e m a nd D GPS po sitio n syst e m. The i nve sti gat ed re2 () sult s i ndicat e t hat : 1t he be dfo r m f ro m coa st to co nti ne nt al shelf o bvio u sl y ha s t he cha ract er of zo natio n , t hat i s poo r2e ro sio n zo ne , t he sa nd wa ve a nd ri dge zo ne a nd t he f lat zo ne . Sa nd wa ve s o nl y e xi st i n t he sa nd wa ve a nd ri dge zo ne , w hich i s i n t he dep t h of 20,50 m. The sa nd wave s ha ve ma ny shap e s , i ncl udi ng t woa nd t hree di me n sio nal sa nd wave s. The wave hei ght i s 01 7,21 5 m a nd le ngt h i s 20,70 cm , a nd t he ratio ( ) () of L / H i s 20,60 a nd t he symmet r y i nde x t he ratio of ge ntle slop e to st eep slop ei s 1,3 . 2The t ra n s2 po rt atio n di rectio n of t he se di me nt i n sa nd wa ve a nd ri dge zo ne p re se nt s a n app a re nt re gula rit y. O n t he we st edge s of t he ridge s , se di me nt t ra n spo r t i s mai nl y to wa r ds no rt h ; w hile o n t he ea st edge s of t he ri d2 () ge s , sedi me nt t ra n spo r t i s mai nl y to wa r ds so ut h . 3The fo r matio n a nd develop me nt of t he se sa nd wa ve s a re mai nl y co nt rolled by ti dal c ur re nt a nd al so i nf l ue nced by t ropical sto r m . Key words : sa nd wave a nd ri dge ; bedfo r ms ; hi gh re sol utio n ; multi bea m e xp lo ratio n ; we st Hai na n Isla nd
本文档为【海南岛万泉河口海岸动态及其整治对策_英文_】,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140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1KB
软件:Word
页数:19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7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