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举报
开通vip

【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 鉴》谈起 2010年1期 (总第5O期) 满语研究 MANCHUSTUDIES ?1.2010 (GeneralNo.50)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 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关笑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北京100006) 摘要:我们以《御制增订清文鉴》为基本文献,通过对其中满文丧礼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满族葬式由 火葬到土葬的转变过程,了解满族丧服,服期丧葬礼仪等状况,进而得知满族服...

【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 鉴》谈起 2010年1期 (总第5O期) 满语研究 MANCHUSTUDIES ?1.2010 (GeneralNo.50)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 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 关笑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北京100006) 摘要:我们以《御制增订清文鉴》为基本文献,通过对其中满文丧礼词汇的解读,可以了解到满族葬式由 火葬到土葬的转变过程,了解满族丧服,服期丧葬礼仪等状况,进而得知满族服丧期较汉族短,服式亦不及汉 族严格,繁缛,这与满族人身为旗人,不便长期居丧以及对本族传统的重视有关. 关键词:满族;御制增订清文鉴;丧葬习俗 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 号:1000—7873(2010)01—0091—13 《御制增订清文鉴》是清代官修满文辞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使用满族自身语言释义词汇,是满族 入关以来满语文词汇发展和语音变化,风俗礼仪流变乃至日常生活百态的浓缩与写照,其中包含的有关 满族历史,语言,文化,风俗的丰富信息,有待发掘,整理和研究.本文试以该书为基本文献,并参考相关 史料,就清代满族丧葬习俗的内容,形式,特点及演变做初步探讨. 丧葬,可分为两字解之.丧,指哀葬死者的仪礼;…踮葬,指掩埋尸体,后多指处置亡者的方 式.?狭义的丧葬,指对死者的处理方式;广义的丧葬,则包含对死者的一整套葬法,丧葬礼仪,丧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及延伸出来的死亡文化. 《御制增订清文鉴》(下简称《增订》)按照卷,部,类,则编纂,其记述满族丧礼的词汇主要集中在卷 六”礼部?丧服类”,下分”丧事”和”上坟”两则.”丧事”一则收词条三十三个,”上坟”一则收词条二十 二个,共计五十五个,内容涉及葬法,丧葬礼仪,丧葬习俗. 一 ,葬法 葬法,即埋葬尸体的方法.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条件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葬法,主要有土葬,天 葬,野葬,悬棺葬,瓮棺葬,衣冠葬,火葬等.就满族而言,关于其葬法的记载可以追溯到明代女真时期. 据明末朝鲜人记载,明代女真流行”死则翌日举之于野而焚之”的火葬,至于其他情况则语焉不详. 借助对《增订》等清代史料的考察,或可对满族早期的丧葬习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收稿日期:2010—03—15 作者简介:关笑晶(1983一),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满族语言与历史文化研究. ?本文以下引用的满文,除了特殊标注外,都引自《御制增订清文鉴》,卷六,礼部丧服类,清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 刻本. ? 91? (一)火葬 在《增订》礼部”丧服类”中,对应”棺”有两个词汇:hobo和tetun.hobo释义为:akaohoniyalmabe teburen99ebe,hobosembi,即把死人装起来的东西,叫做hobo.tetun在《增订》”丧服类”中释义为:hobo 的同义词,?而在同书器皿部中,释义为:aisinmenffunyeheremooijer9ijakaiweilehe,aikajaka teburen99ebe,9emutetunsembi,?即:用金,银,瓷,木等物做成,将各种东西装进去的,叫做tetun.据上 引释义可知:hobo专指在丧事中盛装尸体的器具,而tetun是一种13常用具,泛指盛装物品的容器,这与 康熙朝《御制清文鉴》中对二词的释义完全相同.那么为什么tetun会被用在丧礼中,用来形容”棺”呢? 以笔者推测,或与满族火葬习俗有关. 满族火葬习俗由来已久,在清初史料和考古挖掘中均有反映.《满文老档》中载有皇太极与诸贝勒 有关火化的对话: hanambula9asame,hife9afinlo$ojambabe,9erenbeisedetakQramehendu me,suweni9erenbeise, nenememan99altai,degeleijuwebeilei9iranbesoftwaliyakiserejakade,biu mesore.9erenbeisejabume, haniere9isunmujan99a?…??9iranbemaludetebufi,inekubadeicihiyameu mbuhasemehande9isunwesim- burejakade.? 汗大怒,遣希福,刚林,罗硕,詹霸等往谕诸贝勒日:尔诸贝勒先欲抛撒莽古尔泰,德格类二贝勒之骸 骨,我曾谕曰,不可抛撒”,诸贝勒答日:”汗之此言良是……而以骸骨装于大瓶内,仍葬原处. 二贝勒死后火葬,是当时惯行的葬法,连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 极,也都是先经火化,再将骨殖 埋葬.满族入关后,此葬法被带入关内,顺治五年(1648)四月,清政府公布丧葬则例:官民等人等”有愿 从旧制焚化者,听之”_4j.顺治帝福临及孝康,孝敬皇后死,也都是实行火葬:”甲子小祥,以国礼焚化大 行皇帝梓宫.”_5J】在北京的考古发现中也有很多清代火葬墓,如1962年在西郊小西天发现的索尼家族 黑舍里氏等三座火葬墓;1977年在西郊中央气象局院内,1979年在西郊政治干校和公安印刷厂之间发 现的火葬墓._6I2”根据墓向,建筑用材和顶部建筑方法等方面来判断,这些火葬墓都是清初建造的,是满 族人关初期继续流行火葬的明证. 满族旧俗,实施火葬后,要将骨灰土葬,即二次葬,其具体方式:将尸体抬到郊野,置于柴火之上,请 焚尸人燃之,当皮肉烧去仅剩骨灰时,将其收入”净匣”(骨灰罐,盒)之中,然后埋到土中.上述北京发 现的火葬墓也都是将骨灰罐放在棺床或砖砌的方坑内,用土掩埋的.[61213正是因为火葬后将骨灰装入瓶 罐,其形制和功能与《增订》所载tetun类同,这应该就是《增订》一书将tetun一词列入丧服类器具项,并 赋予它”棺”含义的原因. 满族人关后,逐步濡染汉族文化和价值观,一般人家也积累起一些财 产,如果沿用火葬旧俗,将财产 付之一炬,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康熙帝以后各代皇帝都实行土葬,雍正帝曾明令禁止火葬旧俗, “倘有犯者,按律治罪”【.火葬虽被勒令停止,但在乾隆朝编纂《增订》中,作为”棺”含义的tetun一词 仍未删除.参赞大臣阿桂所作的《大军次永昌作》中”投戈收战骨,撤幕返春耕”一句描述”收战骨”的 场景,说明迟至乾隆年间,至少在战场上,火葬习俗在八旗中仍有残留. (二)土葬 满族人居中原内地以后,所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与关外时期截然不同,在汉族 的影响下,逐渐放弃火葬,实行土葬,是其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土葬至少在康熙朝时就已经被使用了. 康熙九年(1670),康熙帝在京城外看到路边枯骨,则生恻然悲悯之心,命有司将之掩埋._9J1在北京的 考古材料中也有康熙朝土葬的 证明 住所证明下载场所使用证明下载诊断证明下载住所证明下载爱问住所证明下载爱问 ,如1961年海淀门头村发现的康良亲王杰书墓(死于康熙三十六 ?tetun:hobobe,inutetunseme9isurembi,汉译为:hobo也说成tetun. ?《御制增订清文鉴》,卷二十五,器皿部器用类第一,清乾隆三十六年武英殿刻本. ?满文老档研究会:《满文老档》,太宗第三册,东洋文库,昭和三十年,第891页. ? 92? 年)即是土葬.M在康熙《御制清文鉴》和《增订》中载有一系列有关土葬的词汇,可为证明,为省繁文, 将相关词汇列表如次: 词条《增订》康熙《御制清文鉴》? 9eliumbumbiukambumbisomimbiseme 下葬nabefetememusenarafi9iranbeicihiyamesindarabe,inu9isurembi. burkimbisembi.挖地,挖坑,将尸体料理好,放到坑里,叫( burkimbi)挖地 ,挖坑,将尸体料理好,放到坑里,叫做下葬.做下葬.也叫umbumbi,ukambumbi,SO— mimbi. 掩埋burkimbiserebe,inuumbumbiseme9isurembi.合并至b urkimbi. (umbumbi)下葬也称掩埋. 藏埋umbumbiserebeinuukambumbiseme9isurembi. (ukambumbi)掩埋也称藏埋. 葬埋ukambumbiserebe,inusomimbiseme9isurembi. (somimbi)藏埋也称葬埋. 从上表可看出,康熙《御制清文鉴》中描写下葬的词条是一个,到《增订》中变为四个,虽然词条释义 没有改变,但在《增订》中词条的汉译变得更加丰富,这说明土葬用词在乾隆朝时更加复杂和规范了. 此外,穴(tomon),坑(musen),”坟(eifu)”和新增加的”椁(hoborho)”?等词条,也都是专门形容土葬葬 法的. 满族人在坟墓前面,要立”碑”或者”碣”.《增订》对”碑(elden99ewehe)” 的释义与康熙《御制清文 鉴》相 同:emgetulerebithefolofi,ilibumesindahawehebe.elden99ewehesembi.haf anijergibiememuuju? lahaambanbo19ohafandeejeni9alaiarafiiliburen99ebi.汉译为:刻有赞美之词的,立放着的石头,叫做 碑.其中不乏皇上给大臣,清官亲手写成的碑文.这说明立”碑”的对象,是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贵族 和官员.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顺治)八年定,民公侯伯一等子内,有任内大臣,都统,大学士, 尚书,镇守将军者,由部具题候立碑致祭一次……如世袭公侯伯一等子止给祭品,无祭文不立碑.虽系 世袭,而在任勤劳已满三年者,仍给祭文由部具题候旨立碑”.二品,三品大官(在任满三年者),只能享 受内院派官致祭的待遇,但不能立碑.即使是有战功者,也要由吏部移送至礼部,提出立碑申请.?对 于八旗立碑的规制,清朝有严格的规定.顺治十年(1653)议准:亲王石碑交龙首,高四尺五寸.碑身高 九尺,阔三尺八寸七分.龙趺高四尺五寸.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的碑制也各依等次._l 有意思的是,《增订》除了对”碑”下定义外,又做了一番议论:yarfliranisainhafanoci,udubeyeakCa bicibetumenialande,,.汉译为:若真是好官,虽然没有长久地留,qo 给 id 万 ab 代 um 多 et 少 ut 身世 en , te 却 he 像 me 永 w 远 eih 活 un 着 i 的 ad — ali 样 ngfl ,这 e 不 ere 高 w 贵 es 吗 ihu ? n 这 akfi 种 n 议论性文字,在《增 订》里很少见,充分流露出编者对官箴的价值取向. “碣(temgetuwehe)”与”碑”的差别何在?乾隆《增订》是这样解释的:cisuiilibuhawehebe, temfletuwehesembi.汉译:私立的石头,叫做碣.可见,”碣”是私人立的墓碑,而高官贵族所立碑,是社 会等级身份的一个鲜明标志.在康熙《御制清文鉴》中,尚无”碣”一词条,这或者说明,到乾隆年间,”坟 ?《御制清文鉴》,卷三,礼部丧服类,康熙四十七年武英殿刻本. ?hoboitulergiambahobobe,hoborhosembi,汉译为:棺外面的大棺材,叫做椁.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九十一,礼部丧礼四,乾隆二十七年武英殿刻本. ? 93? 上立碣”的习俗已在满族民间广泛流行,因此才被增添进《增订》之内. 二,丧葬礼仪 据《礼记?昏义》记:”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此 语明确指出了丧葬之礼在古代礼制中的重要地位.同样,丧葬礼仪也是满族礼法最集中的表现之处,囊 括了满族仪礼的诸多特色. 根据《增订》中的词条分类,本文大体将满族的丧葬礼仪分为丧葬类和祭祀类两部分.丧葬类指人 从去世一直到埋葬为止其间的各项礼仪;祭祀类是指埋葬以后的各项祭祀亡人的礼仪. (一)丧葬类 1.初终 初终指人刚死或将死,也称为”倒头”.在《增订》和康熙《御制清文鉴》中有若干词条对此进行描 写,但释义有所差别;满文和汉文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如下表: 词条《增订》康熙《御制清文鉴》辞源… 气尽了nimereniyalmaisukdenwajihabe, er~enyadahasembi.同生气消失( ergenyadaha)病着的人的气没了 ,叫做气尽了. 1.入水 没了niyalmaiergenyadahabe,akQohoniyalmaiufarahabe,akfi2.淹没 sembi.ohosembi.3.尽,无( akaoho)人的气尽了 ,叫做没了.人亡叫做没了.4.没收 5.死亡.同殁 akQohoniyalmabe niyalmaidubehebe,be— 1.周代天子死日崩,诸侯日薨.薨wesihuleme9isurembihede,bedere—d erehesembi. (bederehe)hesembi.2.象声词 对人死的尊称叫做薨.人的终了叫做薨. 1.事物的结局 2.死 3.久长 4.十二年 终niyalmasedeisinafiakOohobe,niyatmaiakOohobe,dube—5.月在壬 dubehesembi.hesembi.6.古代田地面积单位(d ubehe)人的岁数到了而死 ,叫做终.人没了,叫做终.7.究竞,到底 8.自始至终 9.竞,整 l0.既 l1.姓 1.逃跑,逃亡 niyalmaibucehebejajilabume,2.不在,外出 ufarahaseme9isurembi.同3.遗失 (ufaraha)4.减亡,消亡人 死的避讳说法,叫做亡.5 . 死去 6.忘记 ? 94? 续表 词条《增订》康熙《御制清文鉴》辞源… niyalmaiufarahabe,bucehe 1.丧失生命,与生相对 sembi.flelibudeheseme 2.P,P体 死niyalmaiufarahabe,bucehesembi.9isurembi.endeheseme 3.尽,消失i ni9isurembi. (bucehe)人死亡了,叫做死.4.失去感觉人死亡了 ,叫做死.又叫 5.不通达,不流通做b udehe. 6.表示极度也叫做 endehe. 汉语同上niyalmaibucehebeinubudehe seme9isurembi. (budehe)人死也叫做b udehe. 合并到bucehe. 汉语亦同上niyalmaibudehebe,inuendehe seme~isurembi. (endehe)人死也叫做 endehe. 尸挺了ufarahaniyalmaiflalabethe man99aohobe,~ekehesembi.同无 (gekehe)死人的手脚硬了 ,叫做屁挺了. 1.神像 akoohoniyalmaibeyebe,9iran 2.尸体 sembi.同 3.陈列 (9iran)4.主持 死人的身体叫做尸.5 . 居其位而不做事 6.姓 ufarahaniyalma9aitaiilifiaggahaufarahaniyalma9aitaiilifi 诈尸be,bujakasembi.be,bujakasembi无 (bujaka)死了的人突然立起来颤动着,叫死了的人突然立起来,叫 做诈尸.做诈尸. 在《增订》中表示”死”有多种说法,它们所指内容有所差别,体现了满族人对死亡的认识.如”气尽 了”多指因病而亡;人的气息消失了则称”没了”;”薨”指地位显赫之人的死亡;”终”多指年老衰弱而 死;”亡”是对”死”的避讳说法.此外,还有用来形象的描述人死后状态的词,如”尸挺了”(~ekehe)用来 形容人死后手脚僵硬,直挺挺的样子;以及人死后尸体像活过来一样,站立发颤的”诈尸”(bujaka). 和康熙《御制清文鉴》相比,《增订》的满文释义更加准确具体,这表明满人进一步地受到了汉文化 的涵濡.如”薨(bederehe)”一词,在康熙《御制清文鉴》中只是释义为一般的死亡,而在《增订》中则突 出显示了其用词的限制性,但和汉文相比仍不太严密.虽然乾隆《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记载雍正三 年的敦肃皇贵妃丧礼,乾隆三年端慧皇太子的丧礼时都用”薨”字,崇德八年太宗文皇帝大丧时称”太宗 文皇帝崩”?,但同是乾隆朝《增订》的满文词汇中,并没有体现身份不同而用词差异的严格规定.同 时,对比汉文的含义,《增订》中的满文释义明显较为单一,且大多都是字面含义.除此之外,《增订》中 也有汉语中不具备的词汇,如”尸挺了”等,更形象直观地描摹了满人眼中的死亡.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八十九,礼部丧礼三;卷九十,礼部丧礼四;卷八十五,礼部丧礼一,乾隆二十七年武英 殿刻本. ? 95? 对于亲朋的离去,满族人是怎样看待,作何感受的呢?《增订》将”丧事(jobolon)”一则解释为”服丧 的事情”,?康熙《御制清文鉴》更为详细的描述为”而且一切忧愁的事情,都叫做丧事.如《易经?系 辞》第十章讲,要将丧事远离0”?康熙《御制清文鉴》中第一个词条”灾殃(9ashan)”又做了补充:遇病苦 称作灾殃.且一切有怨恨的事,都叫灾殃.丧和灾连起来说.《易经?大畜》卦初九的卦象讲,不犯灾 也.?通过以上释义,我们可以总结出”丧事”的适用范围和感情色彩.对满族人看来,遭遇病苦,怨恨 和忧愁之事都叫丧事,满族人将丧事看做灾祸,认为要尽量趋避. 承行丧事叫做”料理”(icihiyambi),?此词在《增订》中有两个汉译:”料理”和”装裹”;而在康熙《御 制清文鉴》中只有”料理”一个解释,说明”装裹”这个汉译是在康熙朝之后才出现并使用的. 2.装裹 将亡人的衣服换成寿衣,称为装裹.《增订》中”装裹(icihiyambi)”的满文释义为:akoohoniyalmai ujuderebebolgoobure,etekuaduetuburebe,iciyihambisembi,汉译为:将死人的头脸洗净,衣服穿上,叫 做装裹. 根据对词条的解释,变服之礼首先要为亡人净身.一般是等到人气息将绝之时,先将祖宗香案请 出,安放在洁净的屋子里,把棉花放在口鼻处,确定人是否已死,用清 水洗脸,然后才能换上寿衣,普通人 家在亡人嘴里放一个用红纸包着的茶叶包,嘴里一半,露在外面一半,富家也有在尸体口中放入一颗珍 珠的. 满族人的寿衣是很有讲究的,内外寿衣一律不用扣子,只钉带子,衣和鞋的材料皆不用缎,忌”断 子”,也有说是忌讳”带走子孙”之意.亡人不能穿皮衣,皮鞋,以避免亡人下世投胎为身上有毛,脚上有 蹄的畜类,这是受佛教来世观和投胎转世观念的影响.《红楼梦》对”装裹”有两次记载,第九十七回在 林黛玉弥留之际,李纨呵斥没有赶快给林黛玉换上寿衣的紫鹃道:”难道他个女孩儿家,你还叫他赤身 露体精着来光着去吗!”l13_??第三十二回写王夫人房里的丫鬟金~ilJL投井而死,宝钗也拿出两套衣服 给她装裹.” 3.入殓 人死之后,换完寿衣,停床完毕,接下来就要行人殓之礼了《增订》中.”人殓(tebumbi)”词条的释 义为:将死人放人棺材中,叫做人殓.?人殓在什么时候呢?据记载,入殓都是在下葬三天之前吉时进 行:”礼三日而殓,俟其复生也.三日不生,则亦不生矣”.?人殓前,先在棺材里铺人褥子,再在尸体上 盖上”陀罗被”,也叫”特勒被”.《五体清文鉴》中在”丧服类”中记”陀罗被”的满文为nomunjibe— hun,_】在《增订》中的满文释义 为:nomuni9isunher9enbejodomearahajibehunbe,nomunjibehunsem— bi,汉译为:织有佛经的被子,叫做陀罗被.在康熙《御制清文鉴》中没有”陀罗被”的记载,说明满族丧 葬中受到佛教的影响在康熙朝时还尚浅.在辽宁新民市民歌《哭十八场》中就提到”特勒的褥子(你就) 特勒的被(呀)”,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民歌《哭九场》里也唱到:”金童玉女给焐被(呀),杩杩亡魂在里 睡(呀)”,【】这里的”焐被”就是东北方言铺被的意思,也是指的”陀罗被”.在满洲贵族的丧礼中,陀罗 被”少则三铺三盖,多则九铺九盖,各用奇数”,?”褥一大一小,大褥长六尺五寸,宽四尺,内棉十五斤;小 ?jobolon:sina9anibaitabe,jobolonsembi. ?jobolon:sina9anibaitabe,jobolonsembi.9eliyayajobocukababe,damujobolo nsembi.i9in9nihicijuwande,sun jobolonbealdan99aobumbisehebi. ?9ashan:tugahanimekubehashansembi.9eliyaya9asacunibabe,9emu9ashans embi.jobolon9ashansemeholbofi 9isurembi.i~/insnidaCU9uwaisucun99auyunjsiyan9de,9ashandeafanara kfibekaisehebi. ?icihiyambi:joboloniyayabaitabealifiyaburebe,icihiyambisembi. ?ebumbi:akfiohoniyalmabehobodedosimburebetebumbisembi. ?陈鸣盛:《家礼帖式集成》,卷三,近文堂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 ?李家瑞:《北平风俗类征》,上海文艺出版社,1937年影印本,第130页. ? 96? 褥长六尺三寸,宽二尺一寸,内棉五斤.被宽长不拘尺寸,只用棉五斤”.?人殓时,孝子亲自抬脑袋,其 它的亲属抬身子和脚.尸体人棺,先人脚,后人头,然后将死者常用的或喜欢的物品放人棺内,作为陪葬 物.入殓礼成,全体家人举哀,然后由亡者长子用净水擦拭死者眼部,谓之”开眼光”,否则亡者下辈子 变成瞎子.将亡者纳于棺内后,亡者家人将棺盖盖上,棺材匠用大铜钉将棺材钉好.钉棺盖时,长子将 开眼光水碗摔在地上,丧家在旁边助哭,人殓之礼就算完成了. 4.成服 人殓之后应”即日成服”.”成服”也叫”穿孝”.《增订》中”穿孝(sinahiyambi)”词条的满文释义 为:hinahieturebesinahilambisembi,汉译为:将孝衣穿上叫做穿孝.所 以”成服”是丧家穿起丧服之礼, 也称穿”孝衣”.《增订》中”孝衣(sinahi)”的词条解释为:服丧时穿的白布衣服,叫做孝衣.?这说明满 人丧服用色为白色,且有服丧之制.《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载:顺治三年酌定丧服之制,列图于律,颁行 天下.? 受中原礼俗影响,满族的丧服据官书记载,也根据服丧者同死者关系亲疏远近不同分为五个等级, 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统称”五服”.”五服”之礼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其功能主 要是让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及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定制来确定居丧的等级.几千年 来,中国古代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都发生了一次次的巨变,但”五服”制度一直没有大的改动,它 的实际功能远远超出了丧葬的范畴,更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根据《仪礼?丧服》,《周 礼?春官?司服》,《礼记?丧服小记》,《礼记?檀弓》和《清会典?礼部》等书的记载,”五服”的服期和 内容是较为清楚的.如《周礼?春官?司服》中载:”凡丧,为天王斩衰,为天后齐衰”,【16]即说明了斩衰 和齐衰的实行对象;《礼记?丧服小记》中载:”斩衰,括鬟以麻.为母括鬟以麻.免而以布”则指出 了丧服的用料.现把满汉”五服”之制规定列简表如下:? 服期丧服关系 五服 汉满汉满汉满 以最粗的本色麻儿子对父母,未嫁女对父 斩衰3血100日布做成,不缝以”大庄粗布”缝制,长袍亲,重孙对祖父, 妻,妾 下边.大领,不缝下边,不钉纽对夫.子孙晚辈等直 扣,只钉布飘带,缝制粗系为父,母,祖 糙,系粗布孝带子.男子儿子,未嫁女为母,为继母父母 ,曾祖父 3月以稍粗的本色麻头戴青布帽,脚穿青布鞋.(3年),已嫁女为父亲(1 母 .胞侄为胞叔 齐衰至60日年),孙为祖父母(1年), 3牟 布做成,缝下边.女子丧服下摆不留开(加青布领). 启儿.重孙为曾祖父母(5月), 玄孙为高祖父母(3月). 以”绒花粗布”缝制,可钉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妹妹,大功 9月35日以熟麻布做成.纽扣 .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 ?《满洲慎终集》,《满洲四礼集》,嘉庆辛酉仲春省非堂藏版,第4页. ?sinahi:sinagandeeture~anyanbosoietukube,sinahisembi.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九十,礼部丧礼四,乾隆二十七年武英殿刻本. ?本表主要参考震钧《天咫偶闻》:,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吴振臣:《宁古塔纪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年;徐宗亮:《黑龙江述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常人春:《老北京的风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常人春: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金受申:《老北京的生活》,北京出版社,1989年;武田昌雄: 《满汉礼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中川忠英:《清俗纪闻》,方克,孙玄龄译,中华书局,2006年;罗开玉:《丧葬与中 国文化》,三环出版社,1990年;李如森:《汉代丧葬礼俗》,沈阳出版社,2003年. ? 97? 续表 服期丧服关系 五服 汉满汉满汉满 用稍细的熟麻布以漂白布做成,袖头蓝色本宗为曾祖父母,伯叔祖父母,堂伯叔父母, 小功5月1月(挽起),纽扣用广扣,铜未嫁祖姑,堂始,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 做成.堂兄弟及未嫁从堂姐妹,外亲为外祖父母,纽扣 .母舅,母姨. 以最细的熟麻布以漂白布做成.袖头蓝色本宗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 缌麻3月21日(挽起),纽扣用广扣,铜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姐妹,外姓为中表兄弟,做成 .纽扣.外套石青色马褂.岳父母等. 满人丧礼时戴,礼亲者以绒花粗布,远者以漂白布做成,五尺或孝带子远亲及好友 .成后立即除服.七尺长,一尺多宽. 中原汉族的”五服”服制极为复杂,繁琐,除表中所列之外,还有”正服”,”义服”,”加服”,”降服”等 礼制,且持服时间随着地区和朝代的不同多有改变.相比而言,满族的孝服,虽然也按照”斩衰”至”缌 麻”等”五服”来区分布制的粗细及毛边,缝边.但总体来要比汉孝轻得多,而且持服的日数也少得多. 《增订》中有”拖边孝衣(subkeri)”一词条,指衣边没有缝上的孝衣,?其它与”五服”对应的词条在《增 订》和康熙《御制清文鉴》中,均没有出现,这给满族人实际的孝服穿着情况提出了疑问. 除此之外,满族丧服中还出现了特有的”孝带子”.”孝带子(subehe)”在《增订》的释义为:subehe sinagandeumiyelereganyanumiyesunbe,subehesembi,汉译为:服丧时系的白色腰带,叫做孝带子.《奉 天通志》中记载其用法:男女皆以白布袍带为丧服,带端垂于胸前,葬后始按男左女右挽于腰间,不复前 垂矣.?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一书中回忆清末民初丧服的”孝带子”:”至亲送绒花粗布孝带, 远亲或朋情友好送漂白洋布孝带,……只等在灵前行过礼后丧家必用铜茶盘,双手送过孝带来,并说 „您给免免罪?,谓之?递孝?.”_】9_”孝带子(subehe)”在康熙《御制清文鉴》中并没有出现,且从”免 罪”的说法来看,它的出现和乾隆时期佛教观念的深人人心不无关系. 满族的丧服之所以具有服制轻,服期短的特点,其原因如下: 首先,入关后的满人均在旗,且多有官职,若遇亲丧离任守制,则恐误公差.如《满洲慎终集》所说:”子 为父母三年丧,而于三月除服者,以旗人不得在家守制,故三月暂释之,以奉官差,非永除也,仍在其服三年 内,逢祭奠则服以往墓前.”?康熙元年,江宁巡抚朱国治由于借口丁忧,委弃执掌,自行离任,所以受到革职 的处分.故此,乾隆十一年(1746),皇帝发布谕令大大缩短了持服时间:”官员服制除父母之丧应持服百 日外,其余丧服皆不得藉名为偷安之计.养子于本生父母之丧,服制既降为期年,亦应改为持服两月,于一 月后剃头当差”.?这说明除了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现实情况的需要也造就了满族丧服的特点. 其次,这是满族对于”满汉有别”认识的一种反映.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月谕云:”国俗于亲丧, 服缟素百日而除.朕昔遭皇考大故,欲持服三年,圣母谕云:?满洲旧俗,服缟素即不发,故只能以百日 为断.若百13外仍服缟素,亦不当发.经二十七月之久,蓄发甚长,不几如汉人之蓄发户乎?此必不可 行之事.且国俗不发即不祭神,而旧制从无三年不祭神之事.缟素百日,已为得中,不宜太过.钦此.? ?subkeri:sinahietukuibutenbenemkihekQbe,subkerisembi. ?《满洲慎终集》,《满洲四礼集》,嘉庆辛酉仲春省非堂藏版,第l4页.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九十,礼部丧礼四,乾隆二十七年武英殿刻本. ? 98? 朕因敬遵慈训而行.”[20从中我们看出,由于满人不愿服期太长而在 外貌上同汉人相似,更不愿抛弃祭 神之传统,而采取的折中的办法——将服期”三年”缩短为”三月”,约为百日. 同时,满族的丧服在对待出阁的女儿以及外孙时,和汉族成服的规定类似,孝服非常之轻,其原因也 许是根据清代帝室对于外戚”尊而不亲”,防止外戚干权的缘故. 5.接三,送三 接三举行于人死第三天,故日”接三”,也称”大接三”.《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三日为接三,是 丧礼大典,必往.”_2《独门新竹枝词》中道:”丧事遭来已不堪,无钱急得眼睛蓝,由来旧历知难按,曲巷 都称大接三.”[223144民间传说,人死三天,其灵魂回煞,故请喇嘛诵经,以迎接亡者魂魄. “接三”之前要先立幡,以表示此家有丧,即所谓”俗有丧,树木杆于庭上,挂长幡以示远近”._2立 幡是满人的规矩,《增订》中有”引幡(yamganifan9se)”,是指在出殡的时候,将立幡打在灵柩最前面, 其样式为:中间是红色片金,两边排列两条片金的幡头,做成三角型,在片金幡身旁边镶边儿,用杆子挂 起来,在亡人前面出行,叫做引幡.?《钦定大清会典则例》记载乾隆三年端慧皇太子时载:幼殇例无引 幡,今请照雍正年间怀亲王丧仪,仍用引幡.?说明引幡的使用和样式 都是有一定之规的. 接三之日,门外设鼓乐俗称”门吹儿”,用于吊祭者来临奏鼓乐以通知门内丧家:”男客三声鼓加大 号,女客两声鼓加唢呐,……回事的人在头前飞跑,高喊:某老爷到,某太太到.”_l9_?来吊者至灵台上设 的奠池前下跪,完成奠酒三杯之礼.《增订》中”奠酒(hisalambi)”词条,满文释义为:aknohoniyalmade arkinuresuitarabe,hisalambisembi,汉译为:为死去的人洒酒,叫做奠酒.具体方法是:丧家将注满酒的 酒杯奉给来吊者,吊者将酒举过头顶,倾于奠池内,将空杯交与陪跪者,如是者三次.此外,《增订》中还 有”对对祭酒(9ilembi,jin9nembi)”两个词条,解释为:两个两个的上前给死人祭酒,叫做对对祭酒.? “对对祭酒”在康熙《御制清文鉴》中没有收录,很可能是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结果.来吊者接三后并不 走,丧家中午奉饮食招待宾客,等待”送三”之礼的举行. 黄昏时举行”送三”之礼,是丧家亲属送亡灵离开之意,主要活动是将”烧活”,即用彩色纸模仿真物 糊成人物,动物,花卉诸物及高大壮观的宫殿楼阁等在附近的旷地上举火而燃.”烧活”最初是满族辽 金以来沿袭很久的奠祭亡人的古礼,这一习俗来自女真人的”烧饭”之俗.所谓”烧饭”就是把死者生前 所喜爱的东西,包括奴婢,鞍马,衣物以及亲戚朋友祭祀用的酒食,物品统统烧掉,以供死者享用.《大 金国志》中说,女真人”贵者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其祀祭饮食之物尽焚之,谓之烧饭”. 满族传承了女真旧俗,并在词汇上有所体现.《增订》中”杀马楦皮焚祭(koyorholombi)”词条的满文释 义为:akfiohoniyalmade,tohohomorinbewaif,9ulhunfuyefi,kuilefiwaliyarade en99emutohofifaidafi, waliyamewajihaman,,,汉译为:将亡者骑过的马杀掉,整个剥皮楦起,上.q.q 坟 i 时 ho , o 和 gan 鞍 t 子 ekd — eb 起 ur 排 e 列 de 在 de 坟 iji 前 re , b 祭 e 祀 ko 后 yor , h 焚 ol 纸 om 时 bi — se 起 mb 焚 i 化,叫做杀马楦皮焚祭.但人 关后的满族人面临着与关内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其任 务也不再是骑马打仗和围猎,旧13里 每f3必备的鞍马和弓箭也常常被束之高阁;况且由于焚烧死者旧物 也造成了极大的物质浪费.所以,满 族丧葬中出现了用纸糊之物来代替实物的习俗. 6.出殡 出殡也称为”发引”,《增订》”出殡(tucibumbi)”词条将其解释为:将尸 送出叫做出殡.?出殡日的 ? yaruoanifanfse:fulgiyan9iltasikfibedulimbaiemubeye,juwedalbaijuwejust anobumefaitafifliltasikf~befangseiuju obume,ilanjofohon99oweilefi,9eli9iltasikfiifan9seibeyejustanidubebeku bufi,sihandelakiyafi,ufarahaniyalmaijuleri tukiyefiyaburen99ebe,yaruganifan9sesembi. ?《钦定大清会典则例》,卷九十,礼部丧礼四,乾隆二十七年武英殿 刻本. ?9ilembi:akOohoniyalmadejuwejaweiibefihisalarabe,9ilembisembi. ?tucimbi:9iranbenerebetucibumbisembi. ? 99? 清晨,丧家讣文上写何时出殡,将月台拆掉,灵幔撤掉,鼓乐即进灵棚 吹打,丧家辞灵,宾客也陆续来到, 准备出殡.金受申先生在《老北京的生活》中说,由于老北京有”空口 不送殡”的说法,故丧家要在出殡 日清晨为来宾备早饭,一般是”柳叶汤”(一种形如柳叶的面片 汤)._19_挖出殡时不同身份的人享有不同 的规格,”凡王,贝勒用八十人起梗,一品大员用六十四人,次者四十八 人,再次三十二人,皆有棺罩.至 二十四人,十六人者,皆用缡罩片,无大罩也”o[21]s4出殡时,有专人搀扶丧家在棺材前面步行,称为”顶 丧架灵”,族人子弟以亲疏而行于后.出殡有五大件:幡儿,牌儿,棍儿,盆儿,罐儿.在门口立的幡,出 殡之时则将其摘下,由长子打幡儿.”牌儿”指灵牌,是棺柩人土之前供奉的临时纸质灵牌,由次子捧 着.”棍儿”是哭丧棒,三子以下,都持哭丧棒.”盆儿”又叫吉祥盆,丧盆子,起杠时由长子摔碎,父亲死 用左手,母亲死用右手.《红楼梦》第十三回写秦可卿死后,”小丫环名宝珠者,因见秦氏身无所出,乃甘 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使传下,从此皆称呼宝珠为小姐”.”誓任摔丧驾灵 之任”就是指的孝子在灵前摔碎瓦盆一只,也叫做”摔丧”.”罐儿”是一个磁罐子,里面放点给亡人祭 奠的食品,上面盖一块红绸子,和棺材一起埋在坟里. 此外,还有”撒纸钱”的.《增订》中有”纸钱(hoo~anjiha)”词条,满文释义为:hooganbejihaiadali sacifiwaliyarasindaradedeteren99ebe,hoo~anjihasembi.jai9irantucibure dehoboijulerimaktara muheliyenhoo~anbe,inuhooganjihasembi,汉译为:将纸当钱一样,上坟时放在桌子前的,叫做纸钱.另 外出殡时候,在棺材的前面抛出去的圆形纸,也叫纸钱.这解释了”纸 钱”的两种用途,其中之一就是在 出殡时”撒纸钱”.纸钱以撒得远,扔得高为佳,《道光都门记略》记载:”京师殡出至街,焚纸钱……临起 大掼时,举火一焚,硼弓一断,喷出无数纸钱,火借风势,愈飞愈高,上冲霄汉,凝然不动,渺若群星,令人 仰头注视,咸赞工匠之巧焉.”?2?玎这让人想起老舍的《茶馆》改编的电影,最后纸钱飘扬的一幕,除让人 为主人公的命运哀叹之外,也说明这一习俗至少在民国时期还在实行. (二)祭祀类 丧家将亡者下葬了之后,还需要给亡者祭祀,也就是上坟.《增订》中”丧服部第二类”为”上坟 (waliyambi)”一则,满文释义 为:akOohoniyalmadederefandagilafidoborihoo~aniihadeijirebe,waliyam — bisembi,汉译为:给死人备办桌盘,烧纸,叫做上坟. 满族祭祀亡者的时间有一定之规,据记载太宗文皇帝大丧礼中有初祭礼,大祭礼,满月致祭礼,百日 致祭礼,岁暮致祭礼,清明致祭礼,期年致祭礼.?这些繁杂的祭祀大体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按照人 死之后日期为计量的.《增订》中有关于祭祀13期的词条,如”上大坟(nadan)”,满文释义为:fan9se tukiyefiambaramewaliyarabe,nadansembi.erewaliyaran99e,sucun99ana danambanadan,uheri juwenfferi,汉译为:捧盆子大上坟,叫做上大坟,这上大坟有头七,大七,总共两次.”nadan”在满语中即 “七”的意思,从中可见满族人有逢”七”祭祀亡者之俗,如”头七”是人死后的第一个七天,”三七”,”五 七”,”七七”分别为第三,五,七个七天.除此之外,还有”上坟次日祭(sigantumbi)”,满文释义为nadan waliyahajaiinen99i,buyaramewaliyarabe,sigentumbisembi,汉译为:上大坟后第二天的小祭,叫做上坟次 日祭.总的说来,满族人以七天为期,共有两次大祭,每次大祭后要有一次小
本文档为【【word】 清代满族的丧葬习俗——从《御制增订清文鉴》谈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6848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9KB
软件:Word
页数:3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16
浏览量: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