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

举报
开通vip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异化劳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最后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的异化现象,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异化现象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 (一)卢梭的异化观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异化思想的首推者。在他的大部分著作中,异化问题占有相当重...

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异化劳动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异化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热点。本文首先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必要的阐述,然后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局限性,最后尝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理性看待当前社会的异化现象,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异化现象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背景 (一)卢梭的异化观 十八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卢梭是异化思想的首推者。在他的大部分著作中,异化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这一异化思想主要是从政治、经济、伦理和道德方面阐述的。起初,他认为人们创造了财富的同时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幸,这一社会事实就是异化,而私有财产正是产生异化的根源。他在《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促进了风俗的淳厚》和《爱弥尔》中,批判了科学艺术已经成为封建统治者用来巩固王权的利器,并反过来驾驭人的异化现实。 (二)费希特的异化观 在十九世纪的德国哲学家中,费希特首次用“外化”的概念,从哲学的高度说明了异化问题。他企图利用这一概念来表现他全部的唯心主义哲学。他提出了“自我”和“非我”两个概念,并且认为二者是对立的。但是作为本原的自我具有外化自身的能动性,自我只有通过外化才能达到自我与非我的统一,从而才能实现主客体的统一。这一具有扬弃性质的过程正是费希特所说的外化,即异化过程。自我外化为非我,从而否定自身,使原来与自我同一的东西变成异己的东西。费希特仅仅是注意到了外化及其结果,并没有更细致地考察结果背后的真实关系。因此,在他那里,异化仅仅是一种自我异化。 (三)黑格尔的异化观 黑格尔继承并且发展了费希特的异化理论,起初他在批判基督教“实证性”时,曾指出人们所创造的基督教越来越成为了一种反过来排斥、压抑自己的力量。 后来,在《精神现象学》中,他认为“异化”就是“对象化”。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大厦中,绝对观念成为了世界的本原,而它的发展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逻辑阶段、自然阶段和精神阶段。绝对观念通过扬弃自身的抽象性而异化出与自身相对立的自然界。黑格尔认为,“自然界是自我异化的精神。”然而它不会只停留在自然的发展阶段上,而是要扬弃自然,复归精神,从而实现绝对观念永不停息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在整个异化和异化扬弃的过程中,黑格尔始终深信绝对观念是异化的主体,正是绝对观念派生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因此,在黑格尔思辨哲学的世界里,异化被理解为精神的异化或者说是观念的异化。 (四)费尔巴哈的异化观 费尔巴哈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异化观,将异化的主体定格在以自然为基础的,感性直观的人身上。他认为宗教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神或者上帝只不过是人们参照自我形象异化出来的,与人自身对立、异己的存在物。他认为异化问题的核心就是人的类本质同人相脱离。这种异化的直接后果就是人性被摧残,灵魂被扭曲。费尔巴哈作为人本主义的大师,他最杰出的贡献就在于把哲学从虚空的精神领域拉回到了现实的物质世界。但是,费尔巴哈的哲学只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哲学,他把异化的主体限定在离开一定历史条件,脱离社会关系的抽象的人身上。正如马克思所言,“费尔巴哈是从宗教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因此,费尔巴哈的异化观可以称之为人本主义的异化。 (五)马克思的异化观 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学说,认为异化的主体是历史的、现实的人。马克思提出异化劳动思想并不是偶然的,其自身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认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于是,对天国的批判变成对尘世的批判,对宗教的批判变成对法的批判,对神学的批判变成对政治的批判。”在《论犹太人问题》中,他又认为,“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 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批判,认真分析了工资、利润、地租的相互关系,从雇佣劳动出发,系统论述了他眼中的异化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在他那里,异化并不是普遍、永恒的规律,而是一个历史范畴,是“过去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资本的限制就在于:这一切发展都是对立地进行的,生产力,一般财富等等,知识等等的创造,表现在从事劳动的个人本身的异化;他不是把他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当作他自己的财富的条件,而是当作他人财富和自己贫困的条件。但是这种对立的形式本身是暂时的,它产生出消灭它自身的现实条件。”此外,在《资本论》中他强调,“关键不在于物化,而在于异化,外化,外在化,在于巨大的物的权力不归工人所有,而归人格化的生产条件即资本所有,这种物的权力把社会劳动本身当作自身的一个要素而置于同自己相对立的地位。”因此,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问题的论述主要体现在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上。 二、异化劳动理论的基本内涵 第一,物的异化,即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马克思从当时国民经济的事实出发,巧妙地发现“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也就是说,劳动的结果反而成为了一种异己的、统治着劳动者的力量。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私人占有,劳动者除去自身劳动力之外,没有任何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的一无所有,没有任何能够实现自己劳动力所必须的物质条件。因此,“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投机,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 第二,自我异化,即劳动者与劳动本身相异化。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但是在异化劳动中,劳动并不是人们乐生的需要,反倒成为了人们谋生的手段。马克思指出,“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 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强制劳动。”工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变成了一种异己的、不属于他的活动,劳动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对抗性的关系。 第三,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沿用了费尔巴哈关于类本质、类存在物的说法,他认为人的类本质正是人能够自由自觉地活动。但是,在异化劳动状态下,“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作为劳动对象和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界同人相异化,成为异己的对立物存在着。作为人的本质的自觉自愿的实践活动也成为了压迫、控制人的力量。“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因此,人丢掉了自己的类本质,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 第四,人与人相异化。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马克思敏锐地看到了劳动产品和劳动本身最终归属的那个存在物,既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只能是人本身。然而,这个人却不是工人自己,而是工人之外的他人,即资本家。“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动,工人生产出一个对劳动生疏的、站在劳动之外的人对这个劳动的关系,即生产出资本家——或者不管人们给劳动的主人起个什么别的名字——对这个劳动的关系。”从而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或者说是人与人相异化的事实。 三、理论价值和局限性 (一)理论价值 首先,找到了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初步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历史必然性。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非像亚尔都塞所说的那样,是“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遭到了一次黑格尔注射”。相反,他的理论在原则上,与黑格尔的精神异化论和费尔巴哈 的宗教异化论截然不同。马克思从客观的社会经济事实出发,用劳动而不是抽象思维去说明社会发展的历史。“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劳动生产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了畸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分工人回到了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愚钝和痴呆。”马克思表示异化应根源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只要私有制的生产关系存在,异化的事实就不可避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不仅把人当作商品、当作商品人、当作具有商品的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的人生产出来;它依照这个规定把人当作既在精神上又在肉体上非人化的存在物生产出来。”这样,异化劳动不仅生产出和劳动者相异化的劳动产品,还生产出不生产的资本家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关系只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 其次,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费尔巴哈和马克思虽然都意识到异化的主体是人本身,但是在如何说明人的本质的问题上,两人的意见是不一致的。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将人的本质看作是一种直观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他用类意识去揭示人的类本质,即理性、意志、心。马克思则批判神性宣扬人性,他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地活动。劳动的异化就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他用现实的生产劳动去说明社会发展的历史,为唯物史观的确立找到了突破口。因此,马克思认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绝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人的学说方面,他探究人的本质,探索人扬弃异化,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途径,倡导复归人性,这些尝试无处不折射出马克思本人深邃的哲学思想。因此全面而准确地解读《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深人地研究、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障民生,实现共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局限性 首先,马克思在阐述异化劳动理论时,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而不是脑力劳动。从雇佣工人体力劳动的异化事实出发,从劳动的消极影响出发,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以及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尖锐矛
本文档为【论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2)】,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8314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8-27
浏览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