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文摘导读

教育文摘导读

举报
开通vip

教育文摘导读《红蕾〃教育文摘》2010、1导读 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期待用“选女婿”的眼光培养学生》(P7)通过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上学时特别受老师欣赏,成年后在当年的老师选女婿时却被拒之门外。告诉我们健康、品行、性格、情趣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作为老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分数的艺术》(51)介绍了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的几种打分艺术:借分、空白分、区间分,以及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给学生评分的四点建议。这些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老师都希望...

教育文摘导读
《红蕾〃教育文摘》2010、1导读 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期待用“选女婿”的眼光培养学生》(P7)通过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上学时特别受老师欣赏,成年后在当年的老师选女婿时却被拒之门外。告诉我们健康、品行、性格、情趣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作为老师应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分数的艺术》(51)介绍了既有利于保护学生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改正错误的几种打分艺术:借分、空白分、区间分,以及苏霍姆林斯基关于给学生评分的四点建议。这些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老师都希望每一位学生在自己课堂上成为积极参与者,我们想尽办法,却发现还是有部分学生无动于衷,游离在我们的诱惑之外。台湾苏兰老师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很特别:她通过与学生约法三章,通过不厌其烦地坚持,想法设法全力保证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展示属于自己的精彩。请看《真正的尊重是将细节做到极致》(P26)。 李敖一生著作不断,总有新材料出现在他的作品里,《李敖的“三重点法”》(43)介绍了他的读书方法:跳看、眼到手到、同步通读。这“三重点法”可以帮您加强读书的深度与兴趣,做到读书真正为我所用。 《最好的解答是倾听》(P1)告诉我们:做教师的需要警惕自己一种习惯,就是给学生讲得太多,倾听的太少。 《如果家长这样问》(17)启发我们:当学生犯了错,老师不能简单地叫家长来指责学生错误。 老师们在认真学习本期文摘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活学活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红蕾〃教育文摘》2010、2导读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生前曾对我们的教育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下面的几篇文章可能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没有梦想的孩子只能是一只小鸟,永远囚闭在一棵树的暖巢中。即使飞翔,也只是在一片树的上空盘旋。有梦想的孩子是一只鹰,梦想能带他飞得很远很远,很高很高。《上帝的黑板》启发我们童年教育应该充满童趣、童真和梦想。 脑科学的多元智能研究发现,基础教育(包括高中)时期的孩子是潜人才,才华能力都处于潜质状态。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却用显形的成果衡量他们,无疑会扼杀他们的创造力。林砺儒是对钱学森一生影响最大的17个人之一,他担任校长期间培养的人才五花八门。他认为:中学教育不是某种职业的准备,而是建立“全人格”,为将来个性发展打基础。在这种全人格教育理念影响下,他的学生普遍认为:要取得100分,付出的努力太大,80分已经很好,他们会用20分的时间和精力体验人生,探索课本以外的世界,全面发展人格。详情请看《谁敢喊80分万岁》《中学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大学》。 《带着蜗牛散步》中主人公为了让蜗牛跟上步伐,使出浑身解数,自己异常焦急、疲惫、无奈,而由此给蜗牛带来的伤害令人心酸。警 示我们:教育者必须真正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学生们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让他们依照自身发展速度健康成长。 阿莫纳什维利是继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之后前苏联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他根据自己长期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成果写成了描述小学教育的《孩子们,你们好》一书。本期文摘中《音乐和教育学》摘选了其中一篇文章。《教师〃舞者》提炼了他的四个教育智慧和技能。其中两点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一是坚信生活是永远不变的主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这是贯穿他教育教学的一条主线,也是他大力倡导的人道主义理念的具体表现。他努力让课堂成为生活的继续,让孩子们的笑容不会因为走入学校、走入课堂而从此消失。二是相信孩子自己的力量。他不是把知识“抛”给学生,而是想法让孩子们来“抢走”知识。孩子犯了错误不是直接批评,而是设法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错误,并采取措施弥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蓬勃发展到今天,教师的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有益的做法,老师们的这些反思,值得我们在深入课程改革中借鉴和学习:一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基础差的学生学不会怎么办?《教改到底应该怎样改》引导我们思考:教改,不是在推翻原有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后,又给教育带上一个新的“紧箍咒”。 一个人只有可以怀疑和批判任何人的观点,他的精神生活才是完整的。《培养学生的批判和怀疑精神》《不怀疑就看不见真理》中两位老师的做法能有效扭转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接受再接受的局面。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班级有块问题墙》让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提问,还在解决问题中了解到许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教师纪连海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人物,他的历史课讲得精彩、深受学生喜爱。《由纪连海所想到的》挖掘了他成功的几个原因:强烈的自我反思意识是推动他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原动力;把教师当作一项事业,而不是一个职业,使他拥有乐观的从业态度、积极的努力和付出、课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历史教师向学生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感情,这是对教育本质的新的深刻理解:教育是自育、育人的过程。 每一个学生都会犯错。《蛰伏的美丽》告诉我们:在学生的很多过失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积极因素。若能突出其中的积极因素,弱化消极因素,常常会生成出人意料的教育结果。 《“同课异构”的6大关注点》有利于解决同课异构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和形式单一性。 《创作<我心中的刘和珍>》《在编创剧本中感悟英雄精神》是同课异构的两篇文章。两位教师深深体会到创作是引导学生真正走进人物精神世界的有效手段,更有利于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习方式变革这一课改重要理念。 《放弃实验就是放弃教学》指出了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愿我们能谨记《为师当如山似水》中 说的:为师当如山一样胸怀宽大,什么样的学生都兼容并包、厚德载之。为师者又当如水般无私,什么样的学生都滋润,因自己的发展推动学生的发展。 《红蕾〃教育文摘》2010、3导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更新教育理念。当教师自己没有教育的艺术时,他们不能成为很好的教师。本期文摘中提到的几种教育理念、教育技巧让我们一起思考。 为了学生安全着想,对在校园里跑跑闹闹等行为要进行批评,是较为普遍的管理手段。然而《一个外教的不满》提醒我们:学校严格管理没有错,但在涵盖孩子身体安全的同时,还要涵盖孩子的快乐发展。如果让孩子失去了快乐,就不再是完整意义的教育。 《需要关注的有关教育理念的几个情结》对当前流行的几个教育理念进行了反思:教育的唯知识情结,实际是忽视了育人是教育的首要功能。教育的功利情结,即提倡为改变自己命运而读书,会带来许多负面作用,中小学学生读书的目的应该是为中华崛起读书或为志趣读书。过多的教育竞争情结,容易违背新课程“为了一切学生”的核心理念,只关注优等生。教育的趋高情结,即追求让孩子能获得更高教育,违背了每个学生是各不相同的,应该适才适学,让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 《创建“家庭实验室”》中温州市实验小学的科学老师们,为孩子们建起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家庭实验室,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实验 角落。启发我们:个别学生在科学比赛中得奖不奇怪,让所有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才应该是我们最看重的。科学素养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历经科学实验,在过程中才能感受、体验并内化。《新课改,把权利还给学生》指出老师要善于引导和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让学生解决现成的问题更具有教育价值。教育要培养未来的科技领军人物,还必须从基础教育开始,建立一种允许学生张扬个性的教育机制,鼓励学生否定老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甚至向权威观点挑战。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长,就在于具有丰富的情感、充沛的想象、深刻的思想和卓越的创造力,在于不断探索的勇气和智慧,在于让心灵超越身体的局限自由飞翔。而所有这一切,离开阅读是不可思议的。《图书馆——天堂的另一个名称》强调:培养出一个人发自内心的阅读兴趣,也是教育最大的成功。最重要的是,在一个人的童年,就要播下阅读的种子。《阅读分主食、美食、水果、甜点四类》指出:读书好比吃饭,什么都吃,才不会偏食,才会营养全面。一个人不知不觉间很容易形成“局限阅读”,就是局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的书籍里、专业范围里。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最好多去碰触自己未知领域的书籍。 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素质,教师的今天决定着学生的明天,也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实施优质教育的关键 在教师。 《新课改呼吁教师转型》中指出,问题应该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教师提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懂的问题。而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挑战性和激疑性,而不是照本宣科。评价应该是“欣赏”、是“激励”、是“导向”,但老师们目前的很多课堂评价不能发挥评价的这一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及时发现小组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而且要做好过程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裴斯泰洛齐谈教学》中提到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情况可以表明儿童不够用功不是由于缺乏兴趣所致;或许也没有一种情况可以表明缺乏兴趣不是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所致。无论何时,只要儿童对学习漫不经心,并明显地表现出对课程缺乏兴趣,教师就应该始终首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德国“儿童大学”为什么能成气候》中总结了唤起兴趣是其教学精神的核心,以及唤起儿童兴趣应注意的事项。《一个美国学生的故事》中儿童给成人提出这样的忠告:“我的手很小,请不要往上面放太多的东西。”的确,东西放得多了,放得急了,孩子的兴趣轰然倒塌,残局就很难收拾了。 《青岛二中:三个老师一堂课》中三位老师就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通过这种学科间的碰撞,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维品质。 以上几篇文章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做教师,或许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问题学生”几乎每位教师都会碰到,“问题学生”也是学校的教育难点,他们的不良行为会阻碍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如何帮助“问题学生”改正不足,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爸爸刘墉拜托我考零分》中面对调皮、厌学,爱做白日梦,令老师头痛的孩子,这位父亲的做法实在是绝妙,老师们一定要看。《我们都来做约翰》指出:那些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这样那样的缺点的学生,更需要关爱。如果我们拥有赏识的眼光与胸怀、充分运用教育智慧、善于抓住时机,就可能帮助他们把现状化为优势,激发他们奋进的勇气。《我校有面“艺术墙”》则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校园涂鸦问题,并使之升华为同学们展现才华、放飞梦想的大舞台。 依靠自己的不幸博取同情、乞讨为生,是街头常见景象。高尔基《时钟》中的思想我们在教育中一定要传达给学生:最不幸的是那些用不幸来装饰自己的人。就是这些人最希望别人来关心他,同时又最不值得别人关心。哪里有追求,那里便有幸福的存在;哪里有追求,那里便有人生价值的存在。 《红蕾〃教育文摘》2010、4导读 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本期文摘中这些教育思想值得思考: 《于丹:仁爱和忠恕比分数更重要》指出最终成大事者,不是智 商高的人,往往是那些情商高的人。在中学里,老师更要教学生们两个字:“忠”“恕”。做事认真就是忠,宽以待人就是恕,学不会这两个字,分数再高的学生也是无用的。 在《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这篇文章里,中国基础教育的“活化石”吕型伟指出:先发自内心地爱孩子、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然后再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很多老师认为教师必须严厉,只有严厉学生才会怕,只有怕学生才会听才会去学。在美国洛杉矶有一间极其普通的教室——“第56号教室”感动了整个美国。它之所以神奇,却是因为它充满快乐,没有其他学校多多少少总有的一种情绪:害怕。为此,雷夫老师做了四件事,这四件事很普通,道理也不深奥。难能可贵的是他坚持了25年,天天如此。请大家到《我们首先需要“第56号教室”的信任》中领略他是如何创造奇迹的吧。《别让学生怕你》中也指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投入,才能真正把刻板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教师因为让学生怕而导致注意的稳定性尚不够成熟的学生在课堂中“不说不动”,势必有悖于其心理特点,有悖于教育教学规律,带来不良后果。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必须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但在现实中,许多老师片面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下面几篇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不要把特点当缺点》指出:孩子有孩子的特点,诸如心理方面、思维方式等;每个孩子又有不同的特点,诸如不同的智力、不同的兴 趣等。如何不把特点看成缺点,是教师和家长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否则会贻误很多教育机会,甚至伤害孩子。 第10页《言论》则指出:铁是铁,钢是钢,而且铁有铁的价值,你不要想办法把它变成钢,可能铁好不容易变成钢也是废钢。教育中有不少悲剧就是“恨铁不成钢”造成的。 问题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且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篇大文章,作好这篇文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阅读以下几篇文章可能会对老师们有所帮助: 《臵身其中的德育故事》《有幸认识了郭老师》是转化一个“后进生”的故事。其中的两点经验值得借鉴:要想到他的苦恼,他的处境,他内心的痛苦。要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要夸得恰切,教育得法。 《我建议你把学费直接交到北京大学》则指出学生有错误一定要严肃指出,不容含糊,而笔谈可以避免跟学生的直接冲突。赞扬学生是和学生沟通的润滑剂。用自己的“歪理邪说”去应对学生的“歪理邪说”往往会使教育更有效果。 《这个老师“有点不一样”》告诉我们:教育需要耐心。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也许是最美丽的教育场景。“欲谋成败,先谋人和。”要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什么》还提醒我们:包容还包括对每一个孩子都不能放弃。谁也不能预料一个孩子的未来,所以当老师的一定要包容,不要轻易给一个孩子下坏结论,每一个年轻生命,在成长过程 中都可能创造奇迹。 每位教师的心里都有一个美好的心愿,那就是都想使自己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以下几篇文章会给我们很多启发:当课程改革进入第九个年头之际,我们有必要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教学问题或教学中的什么问题,才是最值得研究的问题?也许这比平时的教学研究本身更重要。《把握教学研究的方向》中指出以下三个方面尤其重要:一是怎样教才是有效的?二是怎样证明教得有效?三是怎样评价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这篇文章中还指出了有效教学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与核心问题。 您算过自己的学生每天用于上课、完成作业及接受您辅导的时间有多少吗?苏霍姆林斯基在《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中一段话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每天10-12个小时坐在那里读书、听讲、思考、记忆、回想、再现,以便能回答教师的问题,这真是一种无法胜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劳动,它归根结底会摧残学生的体力和智力,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冷淡的和漠不关心的态度,使一个人只有学习,却没有智力生活。 《荆志强:让数学课好玩起来》中这位名师的“生本教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老师自己没有讲一道题,没有讲一个概念,也没有做一次总结,这一切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了,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学。其中的奥秘还需老师们自己揣摩、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在《始终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中指出:不理解的识记在童年时期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时期是严重危险的。如果学生在 少年时期没有遇到一位明智的脑力劳动的指导者,那么他就再也无法学会真正的思考。受此启发,让我们即使在最枯燥的背书中,也想法引导学生学会品味与思考吧! 《关注学生的思想成长和精神发育》中强调:课堂应该让思维之花绽放,让学生形成有活力的思想。而形成有活力的思想需要时间、需要等待、需要思考。可是,如今的课堂似乎缺少了一分沉静、一分等待、一分真实。学习,还应该在挑战困难中完成。教学的技巧不在于使学习、掌握知识变得很轻松、毫无困难。相反当学生遇到困难并独立克服这些困难的时候,他的智力才会得到发展。挑战学习困难应该成为学习活动中最动人的乐章。 《浅议如何实现学生的差异发展》中这位老师有效解决了课堂教学“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两极分化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分层次发展。她在分层练习、课堂讲评、课后作业三方面的做法您未必想得到。 老师们现在上课经常要使用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看看《上课?上课件?》这篇文章,恐怕您会发现自己在使用课件上课中存在不少问题。 教材中的插图,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一些教师所忽视。其实,课文插图是课文的第二语言,是可供开发的重要资源。用好这些插图也很有学问。29——35页的几篇文章希望会引起各学科老师的重视,并有所借鉴。 每位老师都经历过听课评课活动,在听领导、上级评课时,授课人认真聆听、记录,谦恭的点头是常见情景。《一次观念全新的评课 活动》告诉我们平等、开放、问答式的评课方式是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思维的基底。 老师们,让我们静下心来品读《教育文摘》,您会发现生活中增添了一种高雅而宁静的快意行走,心灵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浸润和充实。带着那些富有见地、催人奋进的教育思想上路,便会多一些春暖花开,多一些赏心悦目。 《红蕾〃教育文摘》2010.5导读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恰当的教学评价具有导向与激励功能,因此,怎样进行有效的评价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十几年,在人人都喊着评价改革的今天,评价改革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下面的几点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以有益的启发和借鉴。《评分应当是有分量的》、《“苏”林漫步》中阐述了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观点、做法: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怀有好意的基础上时,评分才能成为促使学生进行积极脑力劳动的刺激物。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如果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不打不及格的分数,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你看出,学生的知识还比较模糊,在他们关于所学的事物和现象的表象中还有些 不明确的地方,那就根本不要给与任何评分,首先应当设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自选卷让“差生”也能考双优》中江苏省南京凤凰花园城小学的教育者们对一、二年级期末考试进行了大胆改革。他们坚信:相对于分数来说,让每个孩子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热情,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到学习成功的那份喜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份自信则更为重要。一张试卷,总有一些相对落后的孩子一考试就有挫败感,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们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 每当讲完一个知识点,教师问:“这堂课内容都懂了吗?”学生齐答:“都懂了!”可是一到考试,却错误百出。这是因为有的学生课堂上怕出错而懒于举手回答问题,或者作业不会就抄袭,从不主动向老师提问等造成的。但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学生的因素外,教师是不是也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吗?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不是也有不少老师由于怕出错,课堂上只提问那些会的学生吗?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学会方法、把握规律,课堂应该是一个师生、生生发生四维碰撞的地方。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不妨认真学习一下《教室是出错的地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发出质问:既然教师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课还有上的必要吗?引领我们认识:教室是出错的地方。有效课堂教学是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学生解决了课堂上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教育才真正做到了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学生在课堂上出错很正常,对于学生的错误如何处理, 却可以充分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机智。《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中这位39岁的数学特级教师、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坚持容错(包容错误),因为他认为在课堂上,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一定是创新,当出现不一样的东西时,孩子一定是动脑筋了。坚持融错(融化错误),但必须帮助学生找到原因,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枯燥地、简单机械地去强调规则,那是根本没有用的。坚持荣错(犯错也是一种贡献),引导孩子们不再把犯错误当做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而是充分认识到错误是有价值的,从而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每个人的发展过程都是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就是克服缺点的过程。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往往期望学生没有缺点,或者想法设法把其缺点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到最小程度。《教师要有哲学素养》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缺点和优点往往是共存共生、互为表里的。当你把一个孩子管理得一点毛病都没有的时候,这个孩子的优点也就可能泯灭了。所以,对于孩子的一些非本质的毛病,不妨让它存在一个阶段,这些毛病或许正是其优秀品质成长的土壤。《不必惩罚每一个错误》则提醒我们:孩子犯错大多并无恶意,大多是他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手段。有哪个孩子学走路时没有跌过跟头?有哪个孩子学说话时不会说错?如果武断地惩罚,或许能阻止孩子暂时的小错,但也可能从此阻塞了孩子成长的道路。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们都会因为学生的许多不良行为而感到头痛,其实,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何不从中发现它积极的一 面呢。本期文摘告诉我们:教师成长是一种自主行为,但需要资源和环境,我们何不把学生的行为,包括那些不良行为,看做是我们教师自己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源和环境呢?《第二十只放大镜》、《黑板上的阳光》、《一口面包引发的思考》、《成长路上》叙述了老师们是如何解决实验课后少了一只放大镜、不爱学习的女生上课用镜子将阳关反射到黑板上、课堂上吃面包、放学不带书包也不写作业这些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闪烁着深邃的教育功底和教育智慧,读后会令人深受启发。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通力合作至关重要。任课教师的外力可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借别人之口说你的好》中任课教师在学生面前夸赞班主任的好,感叹班主任对学生的付出,转述班主任对学生的称赞,听似不经意之言,却会在学生心中无限放大,班主任的好形象也随之树立了,班主任处理问题也就轻松许多。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为什么在他的课堂上,孩子会“拒绝”下课?为什么听课的人都称他的数学课“语文味”十足?是什么使他的课精彩迭起?又是什么推动他迅速成长?本期文摘《华应龙和他的“融错教育”》揭示了这位名师的教学视野、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华应龙谈读书》中则让我们明白了这位教师发生“质变”的原因:读书。P52《言论》中也指出:当我们拥有一个比教育教学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时,我们才能更接近教育真相。不为教书而读书才能教好书。《“苏”林漫步》中经过实践总结出对后进 生来说……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帮助他们挑选他们会惊奇、赞叹的书籍,提高他们阅读的质量,以此来开启他们的智能。P50《言论》则告诉我们:只有品尝了橄榄果,才能理解苦涩的滋味;只有喝了蜂蜜水,才知道香甜的美好。教育其实就这么简单。对于孩子来说,过程和体验是一种生活积累,是一种积淀,是一种最昂贵的教育矿藏。 老师们,让我们用持续的学习切实有效地指引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使那些渐被俗世淹没的教育理想、信念,再一次油然生长,让学生不要在我们的教育羽翼下留下遗憾。 《红蕾〃教育文摘》2010.6导读 学校最大的工作是什么?学校最大的工作目标应该是为国家、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让学生全面发展,可目前,一味追求升学率仍然是许多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如果教育只是为了高考,那标准太低了》中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学校最大的工作是保证每一个学生有空间发展,不管是什么水平的学生。《让禀赋不同的学生各展其长》中南京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在这方面开展了积极实验——课程创新,拓展了南京学生的发展视野,点亮了学生的成才渴望。在注重保障各类弱势学生机会公平的同时,也充分重视资优学生的培养,给跑得快的学生一双好鞋!《让“后进生”多一些快乐》中这位老师则通过赏识、爱心、因材施教使成绩落后又调皮捣蛋的学生同样享有快乐人生,为这些孩子带来发展的机遇。 管理的最高目标是什么?《是应循规蹈矩,还是给予空间》中提出:管理的最高目标应当是激发人性中最卓越的部分。当人性中最优秀的部分被激发出来之后,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就会得到充分的扩展,伴随其中的问题也会逐渐被引导到良好的方向。在这种舒展中,总有似乎不合序的枝蔓,但只要在大方向上是基于成长的,教师就应当拿出勇气来,鼓励学生的自由发展,而不必急切地去修剪这些枝蔓。 P52《言论》中达尔文有句话对教育很有启发:“能够生存下来的物种不是最强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这就需要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工作需要、能够终身学习的人,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 优秀的教师,他们都善于捕捉教育教学中的契机,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启发。《在实践中寻找“有用的东西”》中卢梭的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他在教育中,不是苦口婆心的说教,也不是深情款款的情感熏陶,而是理性的“经验教育”——让孩子在经验实践中寻找“有用的东西”,从而使孩子感到知识的价值,引发孩子自主去学习、探索、研究知识。他指出:知识传授固然重要,但让孩子根深蒂固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实用性,更为重要。一旦孩子发现他们所学的知识对自己起不到丁点作用的时候,也就是他们开始厌学的时候。他特别重视自然教育——对儿童的教育要按儿童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等去进行。他还指出教学关键不是要教学生各种学问,而是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一张A4纸的力量》中这位老师突破常规,引 导学生进行刻骨铭心的体验,引发心灵上的震撼。也使我们意识到:一节好课,最起码的要求或许应该像这节课一样让学生有着非凡的体验和震撼。《日本的集体运动会》中介绍了日本的学校在秋季开始的学期工作重点首先是运动会,但比赛只有集体的胜负,没有个人的名次。使孩子从小就知道:只有抱成了团才能战胜对手。这种教育方式、这种培养目标今天我们应当重视。 《找准学的“乐”点》则呈现了孩子们学习《将相和》一课的课堂情景:敢问、善思、强烈的参与探究意识,课堂民主开放,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课堂效果吗?还告诉我们:感悟文本不仅是让学生解读文本,而是要让学生实现自我建构,在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文化积淀的同时,实现对文本的拓展。 名校的成功,都有自己的先进的办学理念,都有开放鲜活、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浙江省镇海中学连续十年重点大学升学率保持在80%以上,大学升学率保持在99%以上。是为了分数,只进行唯教室是中心、唯教材知识是中心的“关门教改”、“唯书教改”、“唯考教改”吗?《从镇海中学的一张“课程安排表”说起》告诉我们答案:在进行教学改革时,放大以教材为中心的知识半径和以课堂为中心的空间半径,注重挖掘和发挥历史文化遗迹的教育功能,让师生的视野和思维从黑板上拓展到更加广阔的校外世界,提高人文科技活动的质量,创设校园人文科技氛围。 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用一颗心感染另一颗心的事业,是智慧与智慧的对话。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被自己的学 生搞得心力交瘁,被工作中的事务又弄得焦头烂额。探寻原因,发现造成这种的现状的原因,主要是这些教师缺少教育的智慧。教育需要智慧,以下几篇教育案例会对老师们有所帮助。课堂上学生们在读课文,一个男孩开始吃吃地笑,继而突然哈哈大笑,原来夹在他书里的是本幽默杂志。《拉他一把》琼斯老师做法验证了陶行知的话:“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这实在是做一个好教师的秘诀。那些不关心学生快乐和不能与学生一起分享快乐的老师,要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即使学识渊博,也会很难很难。学生撒谎说他昨天的语文卷子做好了,今天忘记带来。《“请君入瓮”治撒谎》中这位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不能单靠说教,有时候还需要点儿小技巧,让孩子亲身经历撒谎带来的害处,更能让孩子明白诚实的重要。面对早恋这一难以回避又难以压服的问题,《我给学生改情书》中这位老师本着宽容、理解、尊重的原则,找到启发教育的入口,让教育真正流入学生的内心。 教师的言行、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两个学生的亲身经历提醒我们要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态度、行为,从平时的细节做起,关注每一个孩子。《他为何仇恨班主任》使我们知道人世间有一种伤害不是刀枪的,甚至不是舌头的,而是从一个人的“身体里散发出来”的东西,那就是细节。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某个人突然对你不友好起来,你就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已经在这之前“无意中”得罪了他,所 有的“无意”都是细节的错。《妈妈,老师还喜欢我》则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自己崇拜的人关注自己时,其隐藏在心底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课堂评价应该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他们的感受,《学生评课有实效》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名师是普通教育工作者崇拜的对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名师。让我们追寻名师成功的脚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吧。魏书生没有高学历,没有外力搭云梯,只有初中文凭,起点为农村小学代课老师。他何以如此成功?《多吸收少批判》揭示了其中奥秘:除了对教育的执著和悟性外,还得益于他的读书观——多吸收、少批判,充分汲取百家营养的精华。坚持每天读书、学习理论至少1小时,写下30本近100万字的读书笔记;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书目,找到合适的做法或观点,但这些做法或观点一律要经过他的教学实践检验方才认可吸收。 本期文摘中有句话很好:要让学生记住老师、尊重老师,起码这个老师要有值得学生记住的东西和尊重的地方。要使学生留恋学校,前提是这个学校得有值得学生留恋的地方。那就让我们认真学习实践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吧!
本文档为【教育文摘导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887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8KB
软件:Word
页数:16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1-21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