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举报
开通vip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 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 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 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 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 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 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 要求 对教师党员的评价套管和固井爆破片与爆破装置仓库管理基本要求三甲医院都需要复审吗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 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 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 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 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 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 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 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 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 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 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 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 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 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 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 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 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 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 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 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 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 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 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 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 5、凡弓腿,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人 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 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 向一致。 6、右臂前绷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绷出时肩关节不可 前探;不可过於前绷,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後地一致前去,自 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履式要点:1、两臂须随腰左履。左履时两掌不可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 约可容一举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履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後仰或摇晃;关键在 於“上下相随”、“不先不後”。如果,下肢後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後仰。 3、在履的动作过程中,由於翻掌、沉肘和向後坐实左腿等, 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履。这点在循着绷、履、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 其中“履”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履,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 是向左(右)“下”履或向“下”履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 手是不相符合的。 4、履时左臂松松绷住,履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 履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与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 近肘节的大臂处来引进,使履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 做“上於两膊相系”。 三、挤式要点:1、前挤时上身不可俯或後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於腕。 2、挤出後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要点:1、重心渐渐後移时,右胯根(股骨头关节) 微向後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 2、两掌要随胯後坐抹後,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 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肘不可用力挺直, 身体不可前俯或後仰。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 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 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後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後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太极拳的劲点是随着动作的不断变换而不断转移的,所以动作 要“绵绵不断”,“动劲如抽丝”。现以揽雀尾中各动作为例,逐 图指出劲点所在和主要部分,以便学者参考和细心体会。 劲点已如上述,这里再谈一下劲的来源。 劲的来源是“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例如 按式,从图16过渡到17,两脚支撑地面是其根。譬如要推动一 辆载货的手推车,必然要依靠两脚支撑地面,如果两脚淩空没有去 撑点,要推动车辆是不可设想的,因此说“其根在脚”(练拳时包 括上步、退步或原地支撑)。右腿前弓,左腿右蹬是“发於腿”。 譬如要向前推动手推车,两脚虽支撑地面,但必然还要借助於前腿 前弓与後腿後蹬。 当重心後坐转为重心前移时,腰部微微向上,而後向下、向前 绕一弧形,以引导着劲力和掌握着动作的方向向前(其他如转体动 作以腰向左右转动来引导劲力和掌握动作的方向),这叫做“主宰 於腰”,或“腰为车轴”。通过脊部和背部的肌肉由缓缓收缩转为 渐渐伸展,将劲力渐渐旋转递经肩、肘而到达掌根向前按出,并且 手指也有劲力到达的感觉,这叫做“力由脊发”而达到“形於手指”。 同时,劲的转换也须这样。例如由绷转为履式,也是通过由脚 而腿而腰地将图在右手原在近腕部桡骨一侧的劲点,移经小指一侧 腕部,到达近腕部的尺骨一侧,将左手原在掌根的劲点,移经食指 和大拇指的一侧,到达近腕部的桡骨一侧的。但不可因此而现出由 脚而腿而腰而脊背地先後挨次而动,显出断续;动作总须“节节贯串”、“完整一气”,所以仍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地协调一致(胸腹部分也必须在腰部的带动下相应地动着,决不是“含(了)胸”、“松(了)胯”就丢开不管,让他一直“含胸”、“松腰胯”地呆着不动)。 但是,这里所指的劲点,并不是就在此处用力、使劲或紧张, 而是仍然要求肌肉放松,动作缓慢、柔和,并仍须按照共同要点来 做动作的。至於运动,也是“先在心,後在身”,以意贯於这个部位,以意贯於这个部位,意到劲到,意之所在注处就有所感觉,这 也是“内外一致”的一种锻炼方法。 初学者如果没有经验的都是当面给予指教,只要按照各要点准 确地完成动作,日久之後由於动作的准确和熟练,这劲路也会自然 产生,也会自然地“上下相随”、“内外一致”,这样也才不会产 生流弊。由於每一动作都有一定的劲点移转,如果逐一讲介,势必 连篇累牍。因此,这里仅举一例以概其余,後文不再逐一指出。6、所谓“眼为心之苗”,是指从眼睛里可以看出思想的活动来,正如 戏曲、舞蹈中传神的表演一样。练习太极拳时,眼神是练好一套拳 的重要部分。 试举一例来分析一下眼神。例如从左绷过渡到右绷时;身体左转,左肘向左後微下撤,眼神关及左小臂;身体右转,右臂将要绷 出时,眼神移顾右小臂;当右臂还未绷足时眼神已稍先於手到达意 念中所要绷出的方向;当右臂前绷时,眼虽已向前平视,但眼神须 关及右臂前绷。 从这个动作来看,我们不难了解,在动作过程中眼神是要结合“左顾右盼”的。但左顾右盼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左右乱看,而是应 该与身体转动的方向一致。其实,有许多转体动作如果眼睛不转(眼与脸的方向当然应该一致),腰也会扭不过来;即使象左履式 动作那样转体的幅度不大,但若是眼睛仍看着绷的方向,身体虽也 能左转,可是就别扭的很;可见如果转体幅度再大些,就更没法转 体了。另外,在“左顾右盼”时,仍不可忽略“虚灵顶劲”这个要求;不可为了要在左右移视时显得灵活而产生摇头晃脑的现象;也 不可当手在上方或下方动作时产生仰头俯首的现象,而应该是“顶 头悬”似地转动和用眼神关顾,这样才能显得既灵活又有神。 当动作将要完成时,眼睛总是在稍先於手到达完成动作时的方向,要有“以眼领手”的表现,亦即眼睛要成为“心”的代表,并 要结合“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心里想去拿一件 东西,眼睛也总是先看这件东西,然後手才跟着去拿,道理都是一 样的,所以,凡是动作向预定的方向去,眼神总须先去。 虽然眼神先到,但并不是就丢开手不管了,仍然要关顾着手的 动作直到到达为止。这样,才能将“手、眼、身、法、步”各方面 的动作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地协调起来。 第四式单鞭 要点1、图18、19、20中,两掌前後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 而屈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後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肘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但含 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平板,所以拳论说:“意气 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後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脚尖。鼻尖、 眼尖、手尖要三尖对齐。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成一 垂直线。 第五式提手上式 要点1、由单鞭过渡图24的两手动作是合劲,脚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做图24的姿势时,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 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部 坐于左腿上。 3、由图24开始向图27过渡时,由於左胯根内收,左腿要 有继续微微下蹲的现象。在挤的同进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 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第六式白鹤亮翅 要点1、由提手上势过渡到白鹤亮翅时要有朝上的气势,但右腿仍要下坐,要拔腰,这样就有着上下对拉,身肢拔长的感觉,但 要注意不可形成挺腹;顶劲下领,精神就提得起;沉气落胯,下体 就稳重;左脚尖要虚点地面,不可用来支撑身体。 2、成白鹤亮翅式时,两臂要呈弧形,不可挺直;右掌虽在右 额前上方,但不可抬肘、耸肩,要松肩沉肘、坐腕;身体仍须保持 中正,不可前俯、後仰,不可挺胸、凸臀。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要点1、两手必须随腰的转动而动作;腰部由右转变为左转时,切不可摇晃,因为一摇晃,上体势必或侧或倾或仰或俯,与“立身 中正”的要求不符。向前迈步时,上体也仍要正直,避免前俯、後 仰。在迈步过程中,因为只有下蹲的一腿作支撑,所以往往会为了 照顾身体的平稳而把臀部凸出,这就是不符合“敛臀”和“尾闾正中”的要求了,这点必须注意。定式时两手应该同时到齐,不要一 只手已停着,另一只手还在运转。 2、由图30过渡到图31时,右掌自下向右上移要与左脚提 起一致;体左转、变弓步与右掌推出要一致。整个搂膝拗步动作要 做得协调、圆满、柔和,不可有滞顿或棱角的现象。 3、右肩往下松沉时,不可形成右肩低左肩高的现象。整套动 作中双肩须平齐。 4、凡搂膝拗步中搂膝的一臂要呈弧形,避免伸直;推出的右掌,要微微旋转而推出,但到定式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须稍朝 左斜;两掌要坐腕。 第八式手挥琵琶 要点1、由搂膝拗步变为手挥琵琶时,重心前移和後坐都要求上体正直,不可前俯或後仰。 2、右掌後撤收回肘,要以腰为轴,要松肩、坠肘、沉腕这样 节节贯串地收回;要以身领手,不可先将右掌撤回而不顾肩肘部分。 3、左掌上举要带弧形,左臂也不可挺直。 4、做手挥琵琶动作时要有下沉的气势,但精神仍要具有轻灵 活泼的意思。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 要点1、同前搂膝拗步的要点。 2、练习该拳套时,其步型中弓步、虚步的两脚不可站在一条 横线上,如“丁”状,这样容易产生重心不稳和蹩扭的现象;必须 後一脚与前一脚彼此稍微离开横线,左弓步须如“右八”状,右虚 步须如“左八”状。所以每当上步或退步时就应注意落步的地点要 稍开一些,才显得平稳。“向前退後乃能得机得势”(《太极拳论》这句话,也包括步型与步法的正确性在内。) 第十式手挥琵琶要点同第八式。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要点同第九式。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要点1、在连续进步时,要求“迈步如猫行”并要求速度均匀。上下相随;上身要正直,不可歪斜和仰俯;右脚前上一步时要比一 般步型更开得阔一些,并要避免上体随右脚上步而向右倾斜。 2、步法和手法要随腰转动,右拳搬出时不可离身体太远,并 注意不可抬肘;右拳打出时要随腰转动,并随打随着臂微内旋,使 虎口转朝上,右拳打出时中间经由心口向前打出,这叫做“拳从心发”。 3、练该拳套时,拳要自然握实,不可用力握紧。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要点1、两臂须随身体後坐回收;两臂交叉时要避免两肩缩拢或耸起;要松肩坠肘,两肘略分开,腋下须留有余地,约可容一拳,但肘部不可外凸或抬起;同时两肘不可後撤到身体後方,以免把自 己困住。 2、重心後称要坐实右腿,松腰胯,不要做成重心没有後移, 单是仰身;後坐仍要保持上体正直。重心前移後退时,要注意胸、 腹的齐进齐退,不先不後,身法就能保持中正,不致形成前俯後仰。 第十四式十字手 要点1、当左脚尖里扣渐至踏实时,右脚跟即渐渐离地提起,须象翘翘板一样此伏彼起。这也是步法中分清虚实的锻炼方法的一种。当右脚一踏实,就接作下一动,即左脚尖里扣。 2、整个十字手的动作,要上下相随,要同时开始动作,同时 完成,务求协调一致。 3、十字手的两臂须呈环形,须松肩沉肘,不可耸肩抬肘。 4、两腿起立时,身体各部都须放松。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要点与揽雀尾相同。 第十六式肘底看锤 要点1、自抱虎归山过渡到肘底看捶的动作须根据“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和“绵绵不断”的要求进行,勿使有棱角和 停顿处,要做得圆满、协调。步法和手法均须随腰转动。两脚不要 双重,要此起彼落,象翘翘板一样。 2、当两掌向左平移时,要注意勿使右掌握下,在平移过程中 右掌须坐腕;平移时左手去,右手跟,距离要均等。 3、做图74的姿势时,左膝要自然微弓;注意两肩不要上耸,松腰胯;两臂须呈弧形,不可挺直,胸部不要正对前方,要侧朝右 前斜方;左掌要坐腕。 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要点1、在连续退步时要注意不要踏在一条线上,要稍离开些。当一腿提起准备退步时,另一支撑腿不可起立,须仍保持虚步时的 高低;注意上体不要前俯。 2、当一掌後抽时,须经胯旁,初学者往往做成经肋旁,手臂 就成直角而不成弧形,就显得不宽舒和蹩扭。 3、按上述倒撵猴动作是三个,即退三步,为了加大运动量也 可以做五式七个(必须逢单数才能接下一拳式)但如果倒撵猴五或 七个,後面的“云手”也必须相应地增加为五或七个,否则收势时 就会收不回原地。 第十八斜飞式 要点1、右脚向右後方迈步时,身体平衡较难掌握,往往右脚落地时显得笨重;须坐实左腿,松腰胯,先转腰,随转腰向右後渐 渐迈出,才会显得轻灵,同时可避免上体前俯。 2、左臂在两掌合抱时须含有绷意,右掌向右後上方列出时, 劲要起於脚,发於腿,主宰於腰,通於脊背,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列出,身、手、步协调,说到一齐俱到,不先不後;不 要单以手列出。身、手、步协调,说到一齐俱到,不先不後;不要 单以手列出,丢开其他部分不管,就达不到“上下相随”和劲路上 的要求。列出时右臂要微屈。 3、由於右脚迈步较难掌握,所以还要注意速度上的均匀,避 免产生顿停的现象。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要点1、由斜飞式过渡到图87的动作,腰部以及上下肢动作要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2、与五式相同。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要点与六式相同。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要点与七式相同。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要点1、左脚提起,略里收落下时,右腿要 渐渐下蹲,左脚尖渐渐落下虚点地面,重心须全部由右腿支撑。 2、右腕向里提回时要防止耸肩抬肘。 3、做海底针时,左掌似乎没有很明显的动作,因此初学者往 往把左掌的动作忽略掉,其实左掌必须随重心前移、後坐和转腰进 行动作,否则就不符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要求。另外,两臂不可 伸直,须微屈。 4、右掌向前下插要随右腿下蹲和折腰而动作,并要以肩催肘、肘催手,节节贯串地下插。 5、折腰时,自颈脊至腰脊要保持成一直线,不可抵头、弓背。眼视右掌前方,但不可把头抬起。要注意顶劲和沉气,上下一气贯通。 第二十三扇通背 要点1、左脚前迈时右腿要坐实,不可站起,落步时不可太快,速度要均匀,并防止身体摇晃和前俯後仰。 2、变左弓步、左掌前推与右掌上托三动作要一致。 3、右掌上托要防止耸肩抬肘,左掌推出时,掌心不可正对前方,并要坐腕。 4、做扇通背的动作时往往容易挺胸、直臂,这就 会不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同进也不符合“含胸拔背” 的要求。所谓“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要使动作还有伸展的余地,因此做太极拳的任何动作时手臂与两腿都不可伸直或挺直。弧形要 求圆满,处处要有能“八面支撑”的意思。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要点1、手法和步法要随腰转动,并要协调一致。 2、右脚落步时不要踏在一条线上,并注意右脚尖要正对前方,不要外撇。 3、图93的姿势在动作过程中要清楚、正确地显示出来,不 要糊乱地划过去,但也不可因此停顿。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要点1、此式与前面的进步搬拦捶各在其承上的连接动作上不同,前面的“进步搬拦捶”是上承左搂膝拗步,而该式是从撇身过 渡而来。 2、与前进步搬拦捶要点相同。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要点与第三式相同。 第二十七式单鞭要点与第四式相同。 第二十八式云手要点1、运手时,身体转动要以腰脊为轴,要 徐徐转动要以腰兴不可胡乱摆动,上体不可倾斜,要保持“立身中正”。 2、两臂要随腰运转,要自然、圆活。经下面向左或右向上运 时要含有上抄之意;运转到上面的左或右肘不可抬起,小臂要松松 绷住而运转。两臂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更迭运转:左手为主时, 右手相随;右手为主时,左手相随;不散漫,不僵滞。 3、脚提起时要脚跟先离地,踏下时要以脚尖先着地;当踏下 的却跟一经踏实,另一脚跟即离地,要此伏彼起,象翘翘板一样。 4、自动作三到六为一个云手,後面又有两个是重复动作,共 有三个云手。在上述倒撵猴的要点中已经提到,如果场地宽阔而要 加大运动量,将倒撵猴重复为五或七个,则云手也要从三个增为五 或七个,然後再接着做动作十五,由动作十五再接下一拳式“单鞭”。 第二十九式单鞭 要点与第四式相同。 第三十式高探马要点1、当重心移向右腿时,要坐实右腿,要 以左胯根渐渐里收来带动左脚提起,同时上体不可後仰;当左脚一 经离地收回,右腿即渐渐起立,顶劲要具有冲霄之意,沉气於小腹,有上下对拉,拔长身肢之意。 2、两臂要呈弧形。右掌前探时不可耸肩。要拔腰,但不可挺 胸或弓背。右臂不可挺直;手指不可朝前,朝前就会失掉坐腕的意思。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一、右分脚要点:1、两掌各抹转一个平圆时,臂要呈弧形,肘部稍沉,抹转平圆要均匀。右臂在抹转後探出时也不可挺直。 2、两掌合抱交叉仍须随左腿起立而柔和地向上向外微移,才 显得轻灵、沈着。如果左腿起立时两掌交叉着不动,就会产生呆滞 现象。合抱时两掌腕部不可松懈地弯曲。 3、两手分开要和右分脚一致。同时两臂也不可伸直,要微屈 肘使前臂稍向身前方弯屈;肘部也须略沉,低於腕部,并要坐腕。 4、分脚时身体要稳定,不可俯、仰、倾、侧;两肩不可为了 保持身体平衡而紧张,仍须松肩。只有“虚灵顶劲”和“气沉丹田”才会使身体易於保持平衡。 二、左分脚要点:与右分脚同,惟左右式相反。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要点1、同前右分脚要点。 2、左腿须随转身收回,不可着地,要“含胸拔背”,不可後仰。 3、左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着力点。 注:杨橙甫老师原来的分脚、蹬脚,都是提膝後迅速踢出,劲 透脚尖或脚跟,踢出时都有风声,後来他改为缓缓踢出或蹬出。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要点与第九式要点相同。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要点1、当左脚前迈脚跟尚未着地时,注意上体保持正直;当左掌搂过左膝时,上体随右拳下打折腰,并沉腰胯。但折腰时,自 颈脊到腰脊仍要保持成直线,不可弓背、低头或抬头。 2、眼视右拳前方,但不可抬头。 3、两肘须微屈,不可挺直。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要点与第二十四式相同。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要点与第二十五式相同,惟方向相反。 第三十七右蹬脚要点1、与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要点相同。 2、右脚蹬出时要以脚跟为力点。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要点1、右蹬脚後,右脚下落时,左腿要相应地下蹲来控制右脚轻缓地着地,这样才符合既轻灵又沈着的要求;如果单是右脚落下,就显得平板呆滞。 2、左脚迈步时要注意“迈步如猫行”要的求,同进上体要保 持正直。 3、两手过渡为打虎式时,弧形要走得圆,不要有棱角。上下 肢要相随一致。4、当左手经过左膝前时,掌心朝上要有搂膝之意。 5、成打虎式时,两臂要呈弧形,圆满地曲蓄,肩部防止上耸。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要点与左打虎式相同,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要点与前“右蹬脚”相同。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要点1、迈步时要坐实左腿,收右胯根,然後以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右腿前迈,上身保持正直。迈步的速度要均匀。 2、随着落胯、沉气、松肩,两掌向下经膝旁时,要以两肘下沉来带动两掌下落,不可单是两掌下落,要用整体的劲使掌背沈着松净地下落。 3、两拳向前上勾击要与右弓步协调一致。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要点与第三十七相,惟左右相反。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要点1、与第三十七式要点相同。 2、转身时须借右脚辗地(一经辗地,脚跟即离地)和左腿摆动之势,才能迅速圆润地转向後面。转身时,身体不可前俯後仰,否则会产生不稳定的现象。 3、两掌合抱交叉要与转身动作同时开始,同时完成。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要点与第十二式要点相同。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要点与上同。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要点与上同。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要点与上同第四十八式斜单鞭要点与上同,惟方向正斜不同。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要点1、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弓步稍微开一些,但不到45度斜角;脚尖要与膝盖方向一致。 2、两掌成抱球状时,注意不可抬肘。 3、右或左手列出时要随腰转动,并要由肩到肘、由肘到手节节贯串地向外列出。同时列出与转体、变弓步要协调一致。不采的一手不要离胯部太近。两臂要呈弧形。 第五十式揽雀尾 要点与上同第五十一式单鞭要点与上同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要点1、玉女穿梭共有四个,方向是朝着四个斜角。 2、在每个转身或上步时,不可起立,身体要保持正直,动作要连贯、均匀,上下相随,协调一致。 3、一掌向前上翻时要防止引肩上耸或抬肘;推出一手的臂部不要挺直,要稍屈。 4、变弓步,一掌前推时,脚尖、膝盖、身体、面目与推出的一掌方向要一致地朝着斜角。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要点与上同。 第五十四式单鞭要点与上同。 第五十五式云手要点与上同。 第五十六式单鞭要点与上同。 第五十七式下势 要点1、左掌弧形里收下移时,须随身体重心後移松腰胯,松肩部,下沉肘部,这样才能节节贯串带动左掌里收下移。左掌由里 收下移到前穿要圆活,掌指要朝前(东)掌心朝南。 2、做下势动作时要防止身体前俯,低头和臀部突出,要仍然 保持上体正直,并要注意不可挺胸。 3、成左仆步时,左膝屈微,左腿不可用力挺直。 4、眼神虽随左掌,但当左掌由下向前穿时,不可低头。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要点1、由下势左仆腿起,重心前移时,要左腿渐屈,右腿渐蹬,松腰胯,上体要平行前移,然後渐渐前起,形成左弓步的形状,不要两腿伸直而起。 2、在过渡为左独立式时,先要稳固地屈膝坐实左腿,然後右 膝向前渐渐提起,同时左腿随着渐渐起立;不要先左腿起立,然後 再提膝,形成不协调。由下势变为左独立的整个过程中,要防止上 体前俯,须保持正直。 3、由左独立变为右独立时,注意右脚下落时,左腿要同时下蹲,不要单是右脚下落而左腿仍然直立。当左腿提膝时,右腿也要 随着渐渐起立。 4、在做独立式时,须“沉肩坠肘”,“坐腕”,“虚灵顶劲”,“气沉丹田”;要“肘与膝合”,即肘与膝上下成垂直,向 前的方向要一致。独立的一腿直立时不要用力挺直。 5、在左右独立式动作说明文字中所用的“托”字,是按该动 作的技击作用而来的,但在锻炼时不要为了“托”字的意义而将掌 心朝上,应该手指朝上。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要点同上。 第六十式斜飞式要点同上。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要点同上。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要点同上。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要点同上。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要点同上。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要点同上。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要点:该式除在动作三内的“右拳变 掌向前下撇”与撇身捶不同外,余皆相同。所以要点也同前撇身捶。 第六十七式搬拦捶要点与第二十五式基本相同,仅衔接动作“右掌变拳”不同,其余动作皆同。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要点上同。 第六十九式单鞭要点上同。 第七十式云手要点上同。 第七十一式单鞭要点上同。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一)高探马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十式“高探马”相同。(接图116 -117,再接图218) (二)左穿掌动作一:左脚提回,右腿渐渐下蹲;左脚向前迈出 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身体同时渐渐右转。随着左脚提回,同时 右掌渐渐屈肘横臂,臂呈弧形,以弧形向左而下内收,随收随着臂 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当左小臂穿过右掌上侧时,右掌即臂内旋使掌 心仍翻朝下,右掌落于左腋下;左掌由右掌上侧穿出,掌心仍朝上,高与颏平。眼稍关右掌里收,即仍向前平视,并要关及左掌前穿。(图219-220) 要点1.左穿掌动作要同左弓步、身体右转协调一致。 2.迈步时要防止上体前扑,要做到“迈步如猫行”,落步时要轻灵。 3.左掌穿出时右臂要呈弧形,右腋要留有空隙,不要逼紧。如果逼紧和臂不呈弧形,一方面在姿势上显得别扭,达不到处处求圆 满的要求,另外在动作转换中也会失掉圆活之意。 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动作一: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向左提回(脚跟先离地)。同时,左臂屈肘右移,掌心朝里;右掌经左臂外侧随身体右转合抱,随合抱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 朝里,两掌合抱交叉于胸前。眼随转体向右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 合抱。(图221—222) 动作二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动作二相同。(图223) 要点与第三十七式“右蹬脚”要点相同。 十字腿这个动作,原来的练法是单摆莲。上述这种练法,是杨 澄甫最后修订定型的,目前按此法练者又最普遍,因之本书按最后 定型的编着。但为使读者对原来练法有所了解,兹将原来练法介绍 如下:自左穿掌后,左脚尖里扣踏实,身体渐渐右转,重心渐渐全 部移于左腿;同时,左掌屈肘随转体经面前右移,右掌仍在左腋下。身体继续右转,右脚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摆,膝部自然微屈,脚高 不过肩,脚背略侧朝右面;同时左掌自上而右向左迎着右脚面拍击。 下面就接进步指裆捶,在衔接动作上,即进步指裆捶动作一的 说明,所不同的只是将右掌自左腋下经腹前左绕变拳。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右脚下落,身体渐渐右转。同时.右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左绕,随绕随着臂微内旋使拳心转朝下;左 掌也随左腿下蹲和身体右转下沉前移。眼稍关右拳,即向前平视。(图224) 动作二:右脚脚尖外撇向右前(西北)斜方上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继续右转。随转体,右拳自 左而上经胸前向右前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左掌同 时随转体弧形向右前拦,掌心朝右。眼神关顾左掌前拦。(图225)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前上步, 先以脚跟着地;身体继续向右微转;同时,右拳随转体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侧,左掌自前而右弧形下搂。眼向前平视, 眼神要关及左掌。(图226) 动作四: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左脚渐至全脚踏实,弓左腿,蹬 右腿,成左弓步;身体渐渐左转,微折腰。同时,左掌向左经左膝 前弧形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打出,高与腹齐。眼向前平视,眼神 要关及左掌左搂和右拳打出。(图227) 要点与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同。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一)掤式动作一:左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腿向前提起;身体左转直起。同时,左掌屈肘自左而上弧形移于 左胸前,掌心朝右下;右拳变掌自前向左弧形抄至左掌下方,随抄 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略顾左小臂即转向右臂前方平视。(接图7) 动作二与第三式“揽雀尾”(一)左右捌式动作四相同。 (接图8 -9) 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棚式要点相同。 (二)捋式、(三)挤式、(四)按式的动作和要点与第三式“揽雀尾”相向。(接图10-17) 第七十六式单鞭 动作和要点与第四式“单鞭”相同。(接图18-21,再接图207) 第七十七式下势 动作和要点与第五十七式“下势”相同。(接图208,再接图228)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动作:左脚尖外撇,重心渐渐向前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前起左转,左腿屈膝前弓,蹬右腿;右脚脚跟先离地向前经左踝内侧提起,向前迈出半步,以脚尖点地,成右虚步。同时,左掌上抄至胸前变拳,右吊手变拳随右脚前迈自后经腰部向前交叉于左拳下侧,与左 拳同时向前上掤,两拳高与颏齐,左拳心朝右面里侧,右拳心朝左 面里侧。眼向前平视,眼神关及两拳交叉前拥。(图229-230) 要点1.同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要点1。 2.由下势过渡为右虚步时,注意身体不要摇晃。上体要保持正直,要松腰胯,腰部要防止为了保持平衡而僵硬。不可用右脚尖来 分担身体重心.因为此时右脚为虚,左脚为实。如果右脚尖用力着地,分担重心,就会犯步法上“双重”的毛病,也就是虚实没有分清。 3.右拳向前上掤时,要如掤如打,注意不要做成向前上扬的动作。 4.两拳前掤时,两肩不可因两拳交叉而上耸或锁住,两臂要呈弧形,使姿势达到曲蓄而又圆满的要求。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动作:右脚经左踝内侧退后一步,身体随着微右转;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左脚略向后提,距原地半脚许落下,以脚尖点地,成左 虚步,身体随着仍转朝前。同时,两拳变掌向左右分开,右掌随身体右转由前而下向右而上(此时身体正向前转)划弧,停于身体右侧上方,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朝前(稍朝上侧);左掌自前而下向左弧形落于左胯旁,掌心仍朝下,手指朝前。眼先关顾右掌向右划弧,当右掌自右,向上划弧时,即转向前平视,眼神并关及两掌。 要点1.向后退步时注意右脚的落地点,不要踏在一条线上。 2.成退步跨虎式时,上体不可朝右侧倾或后仰、前俯,仍须正直。 3. 两掌分开后,两臂要呈弧形,注意两掌不要距离身体太开而形成松散的现象。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动作一:左掌自左胯旁向左弧形上移至左额前;右掌自上向右而下经腹前弧形移至左胸前,掌心朝下,略朝前侧。 动作二: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左脚随着略踩地而起.左腿向右随转体平摆;两掌向右后随转体移转,随转随着右掌渐渐亡移至高与鼻齐,左掌渐渐下移至与胸平,两掌心皆朝下。眼随转体向前平视转移。(图234—235) 动作三:左脚向左前(东北)斜方脚尖里扣落地:随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而至全脚踏实,身体继续右转,左腿屈膝坐实,右脚仍为脚掌着地,如右虚步形状。两掌继续随转体向右平移,右掌移于身体右前方;左掌移于右腕左侧,稍低于右掌。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要关及两掌右移。 (图 236) 动作四:腰自左向右转,右脚自左向右上方弧形外摆,膝部自然微屈,脚高不超过肩部,脚背略侧朝右面;同时两掌自右向左迎 着右脚面拍击(左先、右后。身体此时由右向左转)。眼神关顾两掌 拍击右脚面。(图237-238) 要点1.以右脚掌为轴身体向右后转时,要借左脚略踩地、左 腿向右后摆和转体之势,才能转得圆活。在转体时,身体不可摇晃,要立身中正,但腰部不可因此而挺硬,仍要放松。 2.左脚落地时,要渐渐下蹲,形成象右虚步的过程,然后随着腰部自左向右转和右脚自左向右上摆而渐渐起立,但也不可挺直。 3.右腿摆莲是横劲,要用转腰来带动右腿外摆。由于右腿外摆是横劲,又要由腰来带动,因此右脚最好不超出肩部,同时右腿不 要挺直,要微屈。如果腿部伸直和脚的高度超出肩部,则势必胯部 力量用得多,而腰部力量用得少;反之,腿部微屈,脚的高度不超 过肩部,就能充分运用腰部力量,达到横劲的要求,并且所发到右 脚背的劲力也更大。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动作一:左腿渐渐下蹲,身体继续左转,右脚下落于原地 (仍为东南斜方),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腿而至全脚踏实;同时,两掌随转体向左平摆,右臂随着外旋使掌心翻朝上。眼神关 顾两掌左移。 动作二:身体渐渐右转,弓右腿,蹬左腿,成右弓步;两掌随 转体自左而下经腹前右绕变拳,继续向右弧形上绕;右手随绕随着 臂内旋使右拳心渐渐翻朝外,经右耳侧(此时身体由右向左转)向左 前斜方打出,高与额平,置于右额前,臂呈弧形;左手随绕随着臂 内旋使拳心渐渐转朝下,向上经胸前(此时身体由右向左转)向左前 斜方打出,高与胸平。眼先关顾两手向右上绕,当身体左转、两拳 向左前将要打出时,转向左前斜方平视.眼神并要关及左拳打出。 (图240—241) 要点1. 两手要随腰转动。腰部随两手拍击右脚面后先左转, 随即右转,两手也随着向右上绕;当右拳绕至右耳侧和左拳绕至胸 前时,身体又变为左转.两拳也随着体左转而向左前斜方打出。身 体转动、两拳打出与变左弓步等动作要协调一致。 2.成为弯弓射虎时,要防止右肘上抬,肩部上耸,身体前扑。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动作一:重心渐渐移于左腿,身体渐渐左转。同时,左拳变掌随转体向左后捋,随掘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上;右拳向前弧形下 落于左掌前上方,随下落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左面里侧(右拳高与肩齐),随左掌左搌。 动作二: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回。同时。右拳自右 前向下经腹前左绕,拳心转朝下;左掌向左而上(高不超过耳部)划弧,随划弧随着臂内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下方。眼神稍关顾两手划绕,即渐浙转向前平视。(接图45) 动作三、四、五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动作三、四、五相同。(接图46-49) 要点与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相同。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动作和要点与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相同。(接图50-53)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动作和要点与第十四式“十字手”相同。(接图54-56) 第八十五式收势 动作:两掌向前随伸随分开,两手距离同肩宽,同时两臂内旋使两掌心转朝下;随即两肘下沉,自然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图242-244) 要点1.与第二式“起势”要点相同。 2.最后,两臂与两手手指要自然下垂。 (全套杨式太极拳结束) 扬式太极论语精要两腿如车箱下之大盘簧,要有很大的松弹力,又如载重之船,漂浮于江面,沉重而又有动荡的样子,所谓动荡不 是自动,而是因为水涛之动而动。我这样说,你们当可明白了吧? 太极拳就是要练出腿上的这种弹力功夫来。 两臂要松(绷),不是硬(绷),如称杆之挑着称锤然,要有 灵机感觉,听得出极小的轻重感应来。此所谓立如平准,所谓蝇虫 不能落也。 以意导气,是意与气打成两橛,有主从先後之别。以心行气, 则心与气浑融一致。严格说来,心气身三者俱是浑为一体的。一动 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静非死静,身如天秤, 谓之清醒,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动非妄动,神光周烛,气充 全身,如长江大河。滔滔不断,而又从容安闲,动中仍寓静意。 吾们练拳,应本老论(指太极拳论),行功心解,塌肩垂肘、 顶头拔背,绷开了,沉下气去,稳稳静静地松开劲去均味,决不会错。 吾弟功夫锻炼上,当本老谱,大松大软,以神领以气化,以意走,决不会走错路。以将来见面时,略加指点,就会贯通了。关於 这一点,可不必犹疑。 太极拳很重视全身的完整性,即拳谱上要求的“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与“内外相合”就是为了这一目的而提出的口诀。 在学拳架子的时候,一手一式都首先做到上下相随,不是上面 手在动,下面脚也在动,就叫上下相随,而是每一式手脚都应同时 开始动,也要求同时到达每一式的终点。此外,如转腰,沉气,开裆,弓步等等,都应在此同一瞬间,配合得恰到好处。粗看容易, 因为太极拳要求细致精确,其实就相当困难。 未得真传,或者粗心的学者,每易脚下的弓步先成,手上的定 点後到,或者开裆不足,这就是未能做到上下相随,也即是不完整。象这样练下去,就不会取得技击功夫上的成果。到推手时,必然化 劲化不好,发劲也发不出来。 太极拳呼吸之道,主要是气沉丹田,鼓荡丹田内息,以与连绵 不断之动作相应。因内息之鼓荡不停,亦自能抽动外面呼吸之气住 来不辍,且细匀深长,如胶似漆。但我们并不注意它,须让它自然 出入。出则势开而放,入则势合而收,且身势开放收合到极点,或 转换时,更往往与呼吸首尾相应。详言之,如身势由合而开,气即 随之由吸转呼。当开到极点时,则为一呼之尾相应,亦可随之由吸 转呼。当开到极点时,则为一呼之尾,亦可能为一吸之首。当身势 由开而合时,气即随之由呼转吸,当合至极点时,则为一吸之尾相 应亦可能为一呼之首。但有些姿式亦可能有开反气息吸入,合反气 息呼出。又还有一开之中,可能不止一呼。须加一吸(即一开势呼 起及止),或须再加一呼(即一开势之中,两头呼,中间吸);一 合之中,可能不止一吸,须加一呼,或须再加吸。总而言之,动作不断,呼吸亦不断,动与息应,息与动连,如是而已。若必固定某一动作配合吸,某一动作配合呼,则必机械呆极,恐非太极拳行气之道也。太极拳是个无为无不为的东西,以无为应万变。如有为,则挂一漏万,顾此失彼。
本文档为【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1121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36
分类:金融/投资/证券
上传时间:2019-04-03
浏览量: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