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

举报
开通vip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43-200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Technical Criteria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2008-01-21 发布 2008-03-0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Q/SY 1143-2008 目 次 前言 ……………………………………………………………………………………………… ? 1 范围 …………………………………………………………………………………...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 Q/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43-200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Technical Criteria of 3D Geological Modeling 2008-01-21 发布 2008-03-01 实施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 Q/SY 1143-2008 目 次 前言 ……………………………………………………………………………………………… ?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 1 4 三维地质建模目的 4.1 油藏评价阶段 ……………………………………………………………………………… 1 4.2 开发初期阶段 ……………………………………………………………………………… 1 …………………………………………………………………………… 1 4.3 开发中后期阶段 5 三维地质建模要求 …………………………………………………………………………… 2 5.1 资料要求 …………………………………………………………………………………… 2 5.2 模型网格设计要求 ………………………………………………………………………… 2 5.3 构造建模要求 ……………………………………………………………………………… 2 5.4 相建模要求 ………………………………………………………………………………… 3 5.5 储层属性建模要求 ………………………………………………………………………… 3 5.6 质量控制要求 ……………………………………………………………………………… 3 5.7 地质模型验证 ……………………………………………………………………………… 3 6 色标要求 ……………………………………………………………………………………… 3 7 地质建模成果要求 …………………………………………………………………………… 4 7.1 地质建模成果报告 ………………………………………………………………………… 4 7.2 地质模型数据体 …………………………………………………………………………… 4 7.3 地质建模成果的存储 ……………………………………………………………………… 4 I Q/SY 1143-2008 前 言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大港油田分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会东、陈 兵、何鲁平、迟 博、陈炳峰、芦风明。 II Q/SY 1143-2008 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碎屑岩油气田基于不同开发阶段油藏描述精度要求和开发调整需要的三维地质建模基本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碎屑岩油气田油藏评价阶段、开发初期阶段、开发中后期阶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要求的引用而形成本要求的条款。凡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要求,同时鼓励根据本要求达成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采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Q/SY 1139 精细储层描述常用图幅编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3.1 3D geological modeling 三维地质建模 应用地质统计学、空间分析和预测方法,在地震、地质、测井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三维环境下表征地质参数在空间分布规律和变化特征,用于地质分析和预测的技术。 3.2 相控建模 modeling constrained by facies 根据不同沉积相的储层参数定量分布规律,分相进行井间插值或随机模拟,建立储层参数分布模型。 4 三维地质建模目的 4.1 油藏评价阶段 在构造、断层、储层参数分布规律和成因联系研究基础上,揭示油藏内部结构和油气资源分布,确定有利区块,落实储量,满足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要求。 4.2 开发初期阶段 根据完钻井资料对原地质模型修订和完善,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为油田下一步滚动外扩或加密调整奠定基础,为储量复算、射孔、井别调整等提供地质依据。 4.3 开发中后期阶段 充分利用加密调整井等资料,不断完善地质模型、提高模型精度,为井网加密、综合调整、改变开发方式等提供依据。 1 5 三维地质建模要求 5.1 资料要求 5.1.1 地震资料:包括地震解释及反演结果等; 5.1.2 钻井、测井资料及成果:井位坐标、井斜数据、测井曲线及解释成果等; 5.1.3 综合地质成果:地质分层、断点数据、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几何形态特征、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油水界面、隔夹层等; 5.1.4 其它相应的资料。 在建模前应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检验,保证建模资料的标准化、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查各类数据即地震、测井、钻井、地质等之间的关系是否一致。 5.2 模型网格设计要求 模型网格方向尽可能与油水边界线、断层线、井网排列方向相匹配,对于各向异性情况,还应考虑注采渗流方向,并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及不同的开发阶段选择合适的网格精度和网格类型。 5.2.1 油藏评价阶段 a) 应考虑网格大小和方向对流体运动及研究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影响。 b) 平面网格视不同情况而定,一般可参考应用在百米级。应尽量减少无效网格数。 c) 垂向网格步长应以模拟层段内描述的小层厚度作为步长基准。 d) 拟布井区域网格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密,网格大小以满足后续方案设计为基准。 5.2.2 开发初期阶段 a) 平面网格根据油藏特点、开发井网形式确定 ,一般可参考应用在十米级。 b) 油田开发实践后,对油藏评价阶段地质认识(储层发育规模、油藏属性特征或裂缝 等)有较大变化时,应根据地质实际确定和修正网格方向。 c) 垂向网格步长至少达到能够精确描述段内最小砂岩厚度的要求。 5.2.3 开发中后期阶段 a)在计算机运行速度能够保证的前提下,地质模型应尽量精细,以满足中后期油田开发 调整挖潜为基准。平面网格一般可参考应用在十米级。 b)垂向网格步长至少达到能够精确刻画最小单砂体的要求。 5.3 构造建模要求 5.3.1 油藏评价阶段 a)构造层面模型应与地震构造、圈闭解释成果一致,尽量保留局部微幅度构造特征。层 面模拟数据应与钻井地质分层数据一致;油藏(区块)地震解释精度较低时,构造层 面模拟结果应尽量平滑,避免奇异值,保证构造层面数据绝对误差最小。 b)断层模型以地震解释成果为主,同时应与完钻井断点资料一致。 5.3.2 开发初期阶段 在油藏评价阶段已完成构造建模,应按本阶段的要求进行模型更新;未建构造模型的,应按5.3.1和本阶段的要求进行构造建模。 a) 构造层面模型必须经新完钻井资料校正。模型结果应准确反映油藏(区块)储层的 构造形态、新解释的小断层及局部微幅度构造特征。 b) 断层模型必须与完钻井断点资料吻合,断层空间分布特征合理。 2 5.3.3 开发中后期阶段 在开发初期阶段已完成构造建模,应按以下要求进行模型的更新;未建构造模型的,应按5.3.1、5.3.2和以下要求进行构造建模。 a) 油田全面开发后所有新增钻井解释资料及相关解释成果必须容纳在构造模型中。 b) 模型结果应准确反映油藏(区块)储层的微幅度构造特征,包括小构造、小断层等。 5.4 相建模要求 5.4.1 一般要求 5.4.1.1 油藏评价阶段 a) 相的划分以能够满足油藏地质研究为基准。 ) 工区具备高精度地震反演资料时,应使用反演资料进行模拟。 b c) 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插值建立相模型时,模拟结果应与区域沉积模式相符。 d) 采用常规计算方法难以拟合的单元,可以通过地质成果图件约束加以修正和完善。 .4.1.2 开发初期阶段 5 a) 以油藏(区块)沉积相的最新划分结果为依据,建立相模型。 b) 沉积相绘制方法按Q/SY xxxx-xxxx的要求进行绘制。 c) 应用地质统计学方法插值建立相模型时,应以地质沉积规律为依据。 5.4.1.3 开发中后期阶段 a) 储层模型必须应用油藏(区块)沉积微相研究结果。当地质模型与精细油藏描述成 果不一致时,应通过对多个实现的优选以确定储层模型。 b)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如加密调整后的资料认识有所变化,在地质建模过程中必须加 以实时更新和修正。 5.4.2 精度要求 油藏评价阶段,沉积相细分到亚相。开发初期阶段,沉积相细分到亚相或微相。开发中后期阶段,沉积相细分到微相。 5.5 储层属性建模要求 5.5.1 储层属性建模过程中以井解释数据为基础,井控程度低及空白区域应参照地震解释及反演结果。储层属性参数模拟结果应符合地质统计规律。 5.5.2 储层属性建模方法应根据对区域地质特征的认识程度而定,密井网区宜采用确定性算法,对于稀井网及空白区域应采用随机模拟方法。 5.5.3 已建相模型油藏(区块),应利用相模型约束建立储层属性模型,即相控建模。 5.6 质量控制要求 在建模过程中,应对模型随时进行质量控制。 5.7 地质模型验证 地质模型完成后,要根据动、静态资料验证模型的正确性,使地质模型计算出的储量应接近提交的储量。 6 色标要求 三维地质建模输出的各种图件的图例应符合现行企业标准、规范或要求。 6.1 沉积相带色标见Q/SY xxxx-xxxx的要求。 6.2 构造图、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等具有连续特征的属性,其色标要求采用 3 连续性颜色变化表示,并将最小值设置为蓝色,最大值设置为红色;含水饱和度属性最小值应设置为红色,最大值设置为蓝色。 7 地质建模成果要求 7.1 地质建模成果报告 地质建模完成后应及时编写地质建模成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a)地质模型命名: xxx 油田xxx 区块xxx阶段三维地质模型。 b)工区内地质特征和储层特征:应阐述工区内面积、地质构造特征、沉积相类型、储层 宏观展布和油、气、水分布情况等。 c)建模所使用的软件及建立层、构造、沉积相、岩性和属性模型所选用的算法。 d)地质模型的三维网格精度。 )模型的质量控制及验证结果。 e f)建模单位、建模人姓名、建模开始日期、建模完成日期。 7.2 地质模型数据体 提交的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应无错误信息、无冗余数据,数据文件格式符合要求。 7.3 地质建模成果的存储 地质模型数据体与地质建模成果报告经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存放于安全的介质中,便于查询和进一步完善模型时使用。 4
本文档为【三维地质建模技术标准2009】,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1966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7-09-30
浏览量: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