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

举报
开通vip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8~2015)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疾病状态下的器官、组织及细胞的改变。它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及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七个二级学科。 北华大学基础医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共有四个基础医学二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前拥有3个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4个北华大学重点学科,...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 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2008~2015) 基础医学是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和疾病状态下的器官、组织及细胞的改变。它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放射医学及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七个二级学科。 北华大学基础医学学科始建于1958年,共有四个基础医学二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前拥有3个吉林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4个北华大学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承担7个本科专业、6个研究生专业及临床专业留学生的教学科研任务。为了适应现代化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需要,全面提高基础医学人才培养的质量,根据国家、吉林省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和北华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有关精神,特制定本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基本概况 1.1 本学科已有的工作基础和水平 1.1.1 具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学术队伍 本学科现有人员7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18人(含高级实验师)、讲师26人(含实验师)、助教9人;博士10人,硕士28人(含在读博士1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比率为71%。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比较合理。队伍中有北华大学教学名师2人,学科带头人8人,中青年骨干教师13名,硕士生导师18名。见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1和表2 表1 基础医学学科各方向主要学术骨干信息 序 号 方向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职 称 学位 1. 盖晓东 女 46 教 授 博士 2. 孙 新 女 40 教 授 博士 病理学与病理 3. 生理学 刘玉和 男 49 教 授 学士(在博) 4. 罗 速 女 52 教 授 博士 5. 董志恒 男 40 教 授 博士 1 6. 芦丽莉 女 43 教 授 硕士 7. 李咏梅 女 43 教 授 博士 8. 李明成 男 43 教 授 博士 病原生物学 9. 王艾琳 女 44 教 授 硕士 10 李 薇 女 47 教 授 硕士 11 陈 曦 女 40 副教授 博士 12 张逢春 女 45 教 授 硕士(在博) 13 宋玉国 男 46 教 授 硕士 14 免疫学 艾金霞 女 39 副教授 硕士 15 张 适 男 37 副教授 博士 16 李 坚 男 45 副教授 学士 17 何 欣 男 51 教 授 学士 18 潘安娜 女 52 教 授 学士 人体解剖与组19 张忠芳 女 44 教 授 博士 织胚胎学 20 曲 娴 女 44 教 授 硕士 21 温玉新 男 40 副教授 硕士 表2 基础医学学科学术队伍结构 结 构 类 别 人数 比例(,) 教 授 19 26.4 副教授 18 25.0 职称结构 讲 师 26 36.1 助 教 9 12.5 51,60 7 9.7 41,50 23 31.9 年龄结构 31,40 34 47.2 ?30 8 11.1 博 士 10 18.5 学历结构 硕 士 28 51.9 1.1.2学科基础扎实,研究方向稳定,科研成绩突出 基础医学现有3个二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个校级重点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学)。本学科1973年开始本科教育,1985年开始硕士研究生教育。学科紧跟本领域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形势,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中凝练了5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2 (1)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 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柴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 均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其中柴胡对肿瘤细胞多药逆转作用研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目前该研究方向已完成3项省科技厅和省教育厅课题,发表2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在研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以多胺为靶向载体的给药系统的合成与构效研究”和4项省科技厅、卫生厅课题。 (2)病原微生物耐药性监测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学及耐药机制的研究 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06年完成“肠出血性和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的研究” 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4HPR和维生素A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诱导该细胞凋亡的研究”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目前该研究方向已完成2项省科技厅课题,发表1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在研1项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子课题“抗生素在儿科使用状况和细菌耐药性检测的研究”和4项省科技厅、卫生厅课题。 (3)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学研究 目前已完成2项省科技厅课题,发表5篇被SCI收录的论文,出版《糖尿病性心肌病》专著1部;在研6项省科技厅、卫生厅及省教育厅课题。 (4)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 目前已完成2项省科技厅课题,其中“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研1项教育部 “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5AS水平对干扰素治疗指导作用的研究” 课题和6项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课题。 (5)发育神经生物学 目前已完成“视交叉上核-松果体昼夜节律的中枢通路的新途径——缰核的作用及机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项目及3项省科技厅、省教育厅课题,发表2篇被SCI收录的论文。 上述(3)、(4)、(5)研究方向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本学科一贯重视科学研究工作,近5年共申请各层次科研项目80项,其中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含子项目);国家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子课题1项,省科技厅项目24项,省教育厅项目11项,省卫生厅项目12项,市级项目13项,其余为校管项目。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60万元。获吉林省级科研成果奖14 3 项,吉林市级科研成果奖16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0篇,发表 在国家重要及核心期刊上80余篇。见表3 表3 各主要研究方向的代表性科研立项或成果 二级学科代表项目名称 来源、出版社或刊物 完成或获奖 项目 方向 情况(年) 负责人 吉林省教育厅 吉林省科技进步柴胡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盖晓东 三等奖05 病理学与吉林省科技厅 吉林省科技进步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 罗速 三等奖04 病理生理吉林省科技厅 卫生部、国家质量保健食品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测定 罗速 学 监督局发布国家 标准 2004-01实 施 吉林市科技局 吉林市科技进步白花蛇草抑制肝细胞癌生长的研究 盖晓东 二等奖06 吉林市科技局 吉林市科技进步乳腺癌FAS抗原与ER、PR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刘玉和 二等奖03 吉林省科技厅 吉林市科技进步孔繁利 磁场对动物实验性AMI心肌保护治疗作用的研究 二等奖05 吉林省教育厅 2004结题 P53基因对长春新碱在耐药肝细胞癌中增 盖晓东 效作用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 2004结题 SARS 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的表达及其在 盖晓东 SARS诊断中的应用 吉林省科技厅 2005结题 董志恒 灵川脑络平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 征(眩晕) 吉林市科技局 2005结题 芦丽莉 卡托普利时辰疗法对杓型高血压治疗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在研 以多胺为靶向载体的给药系统的合成与构效研盖晓东 项) 究 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柴胡活性成分对肿瘤多药耐药逆转研究 盖晓东 在研 人内皮抑素基因转染脐血干细胞对肝细胞癌治吉林卫生厅重点实验盖晓东 疗临床前研究 室项目 吉林省科技厅 肝癌相关基因脱氧核酶的基础性研究 在研 罗速 吉林省科技厅 免疫生物发光技术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试剂盒在研 罗速 的研制 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董志恒 北五味子油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防治作用及机 制的研究 吉林省教育厅 在研 董志恒 葫芦巴总皂苷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病防治作用的 研究 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 在研 董志恒 糖尿病心肌病“毒损心络”机制及益气养阴解毒 通络法干预研究 黑龙江省卫生厅 在研 董志恒 血管内液体放射核素对平滑肌细胞增殖于凋亡 的影响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孙新 诱导细胞凋亡的新基因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 制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在研 孙新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研究 重大项目 4 在研 孙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抑制Apop-1诱导血管平滑吉林市杰出青年科学 肌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研究基金 Effect of Bupleurun Chinese DC(BCDC) on the 盖晓东 Chemical Journal of 2005,26 MDR Reversal of Hepatpcellular Carcinoma and (8) SCI收录 ChineseUniversities Related Mechanism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of unite 罗速 Chemical Research 2004,20(3)SCIexamination of AFP and DNA polymorphism of In CHINESE 收录 P3 promoter of IGF-? gene Universitis 2004,2 (3):314-316 Apop-1 induces apoptosis of cultured smooth Internatinal Journal 孙新 2007.12 SCI收录 muscle cells. of Cardiology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prevents Cell Research 2006.16 SCI收录 孙新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death induced by Apop-1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PI3K/Akt pathway. Apop-1, a novel protein inducing cyclophilin The Journal of 2006.16 SCI收录 孙新 D-dependent but BiologicalChemistry Bax/Bak-relatedchannel-independent apoptosis. Study of oxidative stress production by Med J Osaka 2005 SCI收录 孙新 Timp-3-deficien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Univ.Vol.48,No.4,35cells in culture -42 CollagenXVIII, a Basement Membrane Heparan The Journal of 2003.04 SCI收录 孙新 Sulfate Proteoglycan, Interacts with Biological Chemistry L-selectin and MonocyteChemattractant Protein-1 2006 柴胡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内游离肿瘤 盖晓东 钙离子浓度和细胞内VCR蓄积影响 2006 野生型P53基因逆转肝细胞癌多药耐药及机制的癌症 盖晓东 研究 2004 血浆P16基因甲基化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罗速 作用 版) 血压 2005 細胞外基質の血圧に与える 影響に関する研究 孙新 Med J Osaka 2005 孙新 Research on oxidative stres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Univ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4 董志恒 IL-2联合银耳多糖激活的同种脾细胞对肝癌实 验性治疗的研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4 董志恒 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 mRNA的表达及苯那普利的 调节作用 吉林大学学报 2004 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基因表达的影董志恒 响及作用机制 吉林大学学报 2004 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大鼠心肌CTGF mRNA表达董志恒 的影响 2006 银耳多糖对小鼠移植性肝癌治疗作用及机制的中国老年学杂志 董志恒 实验研究 粉防己碱对糖尿病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机制的2006 中国老年学杂志 董志恒 研究 5 人肥胖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吉林大学学报 2005 董志恒 茶多酚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模型大鼠血压及其2005 王丹 中国药学杂志 调节物质的影响 地塞米松在大鼠AMI时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实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芦丽莉 验研究 病毒性心肌炎炎患者肌钙蛋白I动态变化的临床2006 中国误诊学杂志 芦丽莉 观察 卡托普利时辰疗法对杓型高血压治疗作用研究 中国医药 2006 芦丽莉 卡托普利改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节律、心脏结构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芦丽莉 及功能研究 2007 糖尿病性心肌病 吉林人民出版社 董志恒 省科技进步三等陈曦 4HPR和维生素A对人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吉林省科技厅 病原生物奖 诱导该细胞凋亡的研究 学 吉林市科技进步吉林省科技厅 李咏梅 多药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 二等奖07 硒对宫颈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吉林市科技进步吉林市科技局 李咏梅 三等奖 究 反义HSP90对Hela细胞恶性度及药敏感性的研吉林市科技进步吉林市科技局 王艾琳 究 二等奖 04 肠出血性和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耐药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2006结题 李咏梅 的研究 编号3057037 项目) 白头翁素胶体溶液对多重耐药解脲支原体抑制吉林省科技厅 2007结题 李明成 作用及对耐药基因消除作用的实验研究 吉林市科技局 2005结题 李明成 生殖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中感染的研究 抗生素在儿科使用状况和细菌耐药性检测的研科技部十五科技攻课在研 李明成 究,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编号(2004BA720A09-02) 题(子课题) 吉林省疫区羊种布鲁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机制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李咏梅 的研究 北豆根总碱胶体溶液抗人乳头瘤病毒的实验研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李明成 究 白头翁素对多重耐药性解脲支原体抑制作用的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李明成 实验研究 HHV-6B包膜糖蛋白与脂筏相关性的研究 吉林省卫生厅 在研 李咏梅 食源性病原菌耐药性遗传学研究 吉林省教育厅 在研 李咏梅 PCR快速检测细菌耐药性方法学建立 吉林市科技局 在研 王艾琳 松花江流域微生态分布特征 吉林市科技局 在研 陈曦 Human herpesvirus 6 envelope cholesterol is Journal of General 2006 SCI收录 李咏梅 required for virus entry Virology.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1类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 李咏梅 中国公共卫生 2005 人类疱疹病毒6B型纯化鉴定方法的比较和优化 李咏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I类整合子的鉴定和分李咏梅 析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人类疱疹病毒6型包膜胆固醇去除及糖蛋白表达 李咏梅 中国公共卫生 2007 人类疱疹病毒-6型包膜胆固醇对病毒感染力的李咏梅 影响 6 解剖学报 2006 王艾琳 六亚甲基双乙酰胺与烟酰胺联合使用对MELDS19 细胞有更强的促分化作用 微生物学杂志 2006 感染与类风湿关节炎 陈曦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吉林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检测 陈曦 中国老年学报 2006 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陈曦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儿童风湿热关系研究 陈曦 中国老年学报 2006 葡萄糖胺软骨素与黄芩联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陈曦 鼠血清PGE2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 王艾琳 产AmpC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肠杆菌科细菌 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食品中变形杆菌第1类整合子的鉴定和特征分析 李明成 中国公共卫生 2006 不同来源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鉴定和特征李明成 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健康学生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与整合子相关李明成 性的研究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06 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李明成 基因型的研究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第1类整合子的鉴定和特李明成 征分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 多重耐药解脲支原体性耐药性分析及机制研究 李明成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5 吉林市区大气中致敏真菌分 宋文刚 布与变态反应疾病的关系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6 长春地区医院环境中真菌分 宋文刚 布情况的调查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7 茜草素在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宋文刚 2007 李明成 中医西药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吉林省科技进步张逢春 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 吉林省科技厅 免疫学 三等奖04 吉林市科技进步张逢春 大肠埃希菌W1485DNA与SigmaDNA 的比较研究 吉林市科技局 二等奖05 宋玉国 DNA倍体分析及Fas检测在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吉林市科技局 吉林市科技进步中的应用研究 二等奖 05 吉林省科技厅 省科技厅鉴定04 宋玉国 微孔板杂交技术检测乙肝病毒X基因及其对肝细 胞癌诊断价值的研究 吉林市科技局 市科技局鉴定05 艾金霞 免疫PCR检测P53抗体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教育部 在研 宋玉国 丙性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5AS水平对干 扰素治疗指导作用的研究 吉林省科技厅 在研 张逢春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 在研 张逢春 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信号转导及治疗靶点的吉林省科技厅 研究 在研 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的研究之典型 吉林省教育厅 张逢春 吉林省卫生厅 在研 T细胞受体互补决定区3(TcR CDR3)定量化和可宋玉国 视化在HBV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在研 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TCR Vα24/Vβ11双阳性吉林省教育厅 宋玉国 7 NKT细胞变化特征的研究 在研 宋玉国 强直性脊柱炎遗传易感基因多态性分析 吉林省教育厅 2004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of Unite CHEMICAL RESEARCH 张逢春 Examination of AFP and DNA Polymorphism of INCHINESEUNIVERSITIP3 Promoter of IGF-Gene ES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2004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张逢春 断中的应用 版) 血浆P16基因化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2004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张逢春 版) 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研究 2006 医学研究杂志 张逢春 2007 宋玉国 FasL、抗人DR5单克隆抗体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中国免疫学杂志 研究 2007 宋玉国 吉林人群强直性脊柱炎6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遗传 区域遗传易感基因定位研究 2007 宋玉国 A novel gene variation of TNFα associated Ann Rheum Dis wi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reconfirmed study 2007 宋玉国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临床荟萃 YMDD变异的研究 2007 宋玉国 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Fc受体及其对HBV感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染者疾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奥噻唑口服液急性毒性实验测定 2005 艾金霞 中华医学理论与实践 杂志 2006 氯化三乙基锡抑制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并诱中国实验诊断学 张适 导凋亡. 2006 氯化三乙基锡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吉林大学学报(医学张适 作用. 版) 2007 氯化三乙基锡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增殖和细胞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张适 周期的影响. 志 病毒与细胞凋亡 自然杂志 2005 李坚 HMBA对人和小鼠3种红白血病细胞生长及分化2004 基础医学与临床 李坚 的作用 吉林市科技进步潘安娜 成人美容眼周围脂肪垫解剖结构研究 吉林市科技局 人体解剖二等奖00 与组织胚吉林市科技进步何欣 正常成人颈椎、椎间孔、椎间隙、X线测量与临吉林市科技局 二等奖 胎学 床应用 吉林市科技进步何欣 改进后的勃朗架在临床上的应用 吉林市科技局 三等奖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2005结题 吕洋 视交叉上核-松果体昼夜节律的中枢通路的新途项) 径——缰核的作用及机制 吉林省教育厅 2003结题 何欣 人胎与老龄鼠发育与衰老的关系 普伐他汀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作用的实验研吉林省科技厅 2005结题 吕洋 究 2005结题 吕洋 孕烷醇酮(PGN)在大鼠应激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吉林省科技厅 用和机制 8 2005结题 潘安娜 骨髓基质细胞诱导神经细胞对脑缺血动物模型吉林市科技发展计划 治疗作用研究 项目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urotensin II in Peptides 2002 Sep 吕洋 different brain areas SCI收录 Neuroreport 2002 Mar Interleukin-1 beta is involved in the 吕洋 SCI收录 pressor response of amygdaloid neurons excited by sodium glutamate IL-1β参与脑内核团诱发的升压反应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 吕洋 大鼠在运动性学习记忆时小脑内IL-1β含量和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衰老模型大鼠海马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7 神经元保护作用研究 老年大鼠在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时海马Ach和何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6 Ach能纤维的变化 金匮肾气汤对快速老化小鼠睾酮分泌 解剖学杂志 2002 何欣 空间辨别性学习记忆活动对大鼠海马齿状回暨南大学学报 2006 何欣 SDF-1免疫阳性细胞的影响 眼轮匝肌下脂肪垫的解剖结构及应用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 潘安娜 瘦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中国兽医学报 2004 张忠芳 老年鱼尾纹除皱术的解剖研究与临床意义 2006 中国老年学杂志 潘安娜 老年去睑袋术后避免不良外观解剖研究 2005 中国老年学杂志 潘安娜 2007 骨髓基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塞的实验研究 解剖学报 潘安娜 东北青年耻骨联合X线测量与影像形态改变的研何欣 中国实用医药 2006 究 2005 温玉新 大鼠脑神经和胶质细胞中葡萄糖转运表达和定中国临床康复 位的免疫组织化学证据 2004 安思训 学习记忆时大鼠CA区突触支免疫阳性产物的变中华中西医杂志 3 化及突触出芽表达 1.1.3 教学、科研平台日趋完善,人才培养基础雄厚 本学科一直重视教学和科研平台的建设。现有: (1)卫生厅重点实验室3个,即病原生物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和神经生物 学实验室。 (2)吉林市微生物学开放实验室1个 (3)多媒体互动实验室1个和医学机能学、医学形态学2个基础实验室。 (4)建立了免疫组化研究室、分生研究室、细胞培养室、动物培养室及形态计 量研究室、常规技术室等, (5)共享医学部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平台。 利用北华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经费80万元,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经费300万元, 9 北华大学教学专项建设资金80万元,配套购置了实验室基础设施及部分教学急需的仪器设备400余件(套),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了18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整体环境达到万级局部达到百万级超净工作间、定量和原位PCR扩增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分光高度计、蛋白纯化工作站、多肽合成仪、毛细管电泳仪、荧光显微镜、纯水系统、全自动酶标分析系统。 上述条件能够完成7个本科专业、6个研究生专业和1个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教育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学位论文的实验研究。 1.1.4教学研究成绩斐然,专业建设再上台阶 本学科目前已完成教育部教研课题2项,吉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8项,北华大学教研项目20项。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优秀子课题二等奖2项,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项,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奖1项。现承担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教改课题2项,吉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4项。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2门。主编和参编公开出版教材38部。见表4 表4 主要教学研究、课程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项目名称 负责人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号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1 职业学校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与教学质量评价 潘安娜 规划优秀子课题二2000-2003 等奖 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职业学校无纸化考试在控制教学质量中作用 潘安娜 规划优秀子课题二2000-2003 等奖 3 吉林省教学技术成局部解剖学操作示教 何欣 2000-2001 果二等奖 4 吉林省教学成果三2001-2004 地方综合性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晓刚 等奖 5 吉林省优秀教学成地方高校学分制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的研究与实践 罗速 2002-2004 果三等奖 6 关于高等学校现代教学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罗速 教育部 2002-2004 7 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研究 罗速 教育部 2003-2005 8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面向农村医疗市场培养实用型乡村医生 潘安娜 2002-2004 五规划课题 9 人体解剖学课件的研制与开发 何欣 省教育厅鉴定 2001-2003 10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张吉林 省教育厅鉴定 2001-2004 11 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实践 何欣 教育部(子课题) 2005-2007 10 12 医学检验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何欣 教育部(子课题) 2005-2007 13 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罗速 吉林省教育厅 2005-2007 14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即制度创新 罗速 吉林省教育厅 2005-2007 15 生理学课程建设探讨 吕洋 吉林省教育厅 2005-2007 16 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分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张吉林 吉林省教育厅 2005-2007 微生物学教学中重大传染病病原体多媒体实验教学的研究17 陈 曦 吉林省教育厅 2006-2008 与实践 18 人体寄生虫学系列课程网络教学建立研究与实践 李 薇 吉林省教育厅 2006-2008 19 省级精品课:医学微生物学 李咏梅 吉林省教育厅 2006-2010 20 省级精品课:免疫学 张逢春 吉林省教育厅 2006-2010 21 省级精品课:生理学 曲娴 吉林省教育厅 2006-2010 22 省级优秀课:人体解剖学 何欣 吉林省教育厅 2003-2007 23 省级优秀课:医学微生物学 李咏梅 吉林省教育厅 2004-2008 24 省级优秀课:生理学 曲娴 吉林省教育厅 2004-2008 25 省级优秀课:免疫学 张逢春 吉林省教育厅 2004-2008 26 校级优秀课:病理学 董志恒 北华大学 2006-2008 27 校级优秀课:病理生理学 芦丽莉 北华大学 2006-2008 《医用局部解剖学》5、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8 何欣 2003、2005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29 李明成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 《美容局部解剖学》 30 何欣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组织学与胚胎学》 31 潘安娜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007 《正常人体学基础》 32 潘安娜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人体解剖学》 33 何欣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病理学》 2006.11 34 董志恒 科学出版社 2007 35 《局部解剖学》 何欣 科学技术出版社 《形态机能学与临床》 36 潘安娜 吉林科技出版社 2003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37 《人体解剖学》 何欣 2006 社 11 38 《形态实习与实验学》 何欣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6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39 《人体解剖学彩色图谱》 何欣 2006 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实用医学检验实验学》 40 何欣 2002 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人体解剖学》7、8版 41 何欣 2003、2005 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42 《人体解剖学实习指导与参考》 何欣 2005 社 43 《生理学与临床》 吕洋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4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44 《神经生理学》 吕洋 2007 社 45 《临床流行病学》 孔繁利 中国国际出版社 2005、12 46 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何欣 中国教育教学杂志 2006 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高等医学教育质量保障工作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47 何欣 2004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改思路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48 张吉林 2001 研究进展 高等医学教育办学的人才市场一瞥 49 潘安娜 现代教育科学 2004 改善农村卫生队伍现状的构想与对策 50 潘安娜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 1.1.5加强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本学科近3年来,分别聘请国外专家学者8人次,国内专家学者10人次,到校为教师及学生讲学,使广大教师、学生在科研思维和方法上得到了启迪和帮助。有6人出国学习深造,17人到国内知名院所学习,使学科队伍在整体素质上得到了提高。 1.2 当前本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医学的各领域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进实验技术和现代化仪器的广泛应用,促使基础医学各学科朝着“高理论、高科技、高水平”方向发展。 (1)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认识能力有密切关系。从最初的器官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发展到现在的超微结构病理学,特别是近20余年来,一些新兴的边缘学科如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现代遗传学的兴起和发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病理学与病理 12 生理学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如免疫病理学、分子病理学、遗传病理学和定量病理学等。促使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从原来的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遗传基因水平研究疾病。使形态学观察结果从定性走向定量,更具客观性、重复性和可比性。这些发展大大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同时也对许多疾病的防治开辟了光明的前景。 (2)病原生物学科中传统医学微生物学起步较早,国外学者在病原细菌的基因组学、细菌的分泌系统、致病细菌的分子诊断技术、研究致病菌基因功能的新方法、细菌性疫苗的新策略、病原体的遗传多态性和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细菌基因组学的研究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完成奠定了雄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也为人类后基因组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平台,更为阐明微生物与人类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研究方向。2l世纪病原生物学两个活跃的前沿领域将是分子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微生物生态学。国内病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如CDC的洪涛教授在病毒形态学方面的研究、曾毅院士在病毒与肿瘤相关性方面的研究、闻玉梅院士在乙型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方面的研究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3)免疫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崭新的学科,涉及医学各个领域,并与理工农各学科相互渗透。近年来,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学实验技术迅速发展,免疫学相关学科和交叉学科不断建立和充实,从而对整个基础医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现代免疫学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免疫学向分子水平发展;?免疫系统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关系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对机体内环境稳定机制的认识;?免疫学向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促进了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免疫学的应用研究促进了生物学技术及生物制品的发展。当今免疫学正以一种典型的“基础研究一应用研究一高科技开发”的模式向前发展。 (4)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应用现代生物学等技术在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中对遗传基因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是本学科发展方向之一。国内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学科发展处于领先的是中国医科大学,在国内外首次揭示了皮瓣循环的三维构筑特点。李吉教授发现的《前臂皮瓣》,成为世界上器官移植的数量最多的器官之一,被美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称为“中国皮瓣”。在组织学细胞培养方面国内许多学者致力于从胚胎脑中分离出神经细胞移植入受损的脑内,使神经功能得到明显 13 改善,这些研究成果对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组织工程器官再造是现阶段国际前沿科技攻关的热点。中国医科大学在组织工程骨与软骨的器官再造、血管及皮肤的再造,周围神经等器官再造诸方面均有新的突破。 1.3本学科与国内同类学科的差距 基础医学学科受地域或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与国内知名院校的同类学科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3.1学位授权比较 迄今为止,我国研究生学位授权工作已进行了10批,目前拥有基础医学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的单位统计如表5,表7。 表5 全国具有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情况 全国 东北 吉林 北华大学 博士 25 3 1 0 硕士 44 6 2 0 注:博士一级:北京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东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硕士一级:除上述25所院校外尚有安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医学院、南华大学、南京大学、南通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汕头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同济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延边大学、重庆医科大学等19所。 表6全国基础医学具有二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单位统计 全国 东北 吉林 北华大学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硕士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3/34 1/5 0/1 1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9/33 2/2 1/1 1 免疫学 6/28 0/1 0/0 1方向 病原生物学 6/29 0/2 0/1 1 14 法医学 1/5 0/0 0/0 0 放射医学 0/2 0/0 0/0 0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0/2 0/0 0/0 0 注:仅有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单位在东北地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大连医科大学,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大连医科大学和延边大学;仅有二级学科硕士点的单位在东北地区: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北华大学、大连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大学和辽宁医学院,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北华大学和佳木斯大学,免疫学—佳木斯大学,病原生物学—北华大学和大连大学。 表7 全国基础医学各二级学科授权点数统计 全国 东北 吉林 北华大学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博士/硕士 硕士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8/78 4/9 1/2 1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34/77 5/8 2/3 1 免疫学 32/77 3/7 1/2 1方向 病原生物学 31/73 3/8 1/3 1 法医学 26/49 3/6 1/2 0 放射医学 25/46 3/6 1/2 0 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 25/46 3/6 1/2 0 从表5、6、7中可以看出,北华大学基础医学一级学科无论是硕士点还是博士点建设水平和潜力在吉林省均具有较高优势,在东北地区有一定优势。在东北地区所有医学本科院校中位在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和大连医科大学、延边大学之后,在吉林医药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大连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之前,居中流偏上水平。 1.3.2综合比较 (1)缺乏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受地域经济的影响,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也难以促使现有的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潜力,现有的人才出现了部分流失,使得学科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不足,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掘和利用。 15 (2)经费投入限制了教学和科研条件的改善 由于我们处于欠发达地区,受经济条件的影响,使得教学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与发达地区的院校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高精尖仪器设备数量少,实验室有些基础设备有待配套更新。 (3)科研课题高层次项目不足限制了高水平学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主要表现为学科课题水平和层次欠佳,缺乏高水平、高资助课题,国家级课题近3年极少。因此,导致近年发表学术论文层次不高,各类获奖成果等级、数量均表现出明显的不足。 1.4 本学科的国家需求分析 (1)社会卫生服务需求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需要高层次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2)基础医学是其他医学学科基础学科,是医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3)国内许多医学高校或研究单位多以二级学科培养研究生,研究生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非常精通,但对相关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却了解不足。 (4)几乎所有的重大研究成果都是先出自于实验室。 培养综合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全面的人才是国家培养医学人才的需要,是做好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的重要保障。以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便于学生全面地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保证培养质量,提高为医学服务的素质是势在必行的。 第二部分 建设目标与建设思路 2.1建设目标 2.1.1总目标 适应科技进步、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紧密结合临床的实际需要,凝聚和培养国内一流的教学与科研学术团队,配套并完善本学科建设等所需要的各项研究条件,培养特色人才,使我校基础医学学科达到省内或接近国内重点学科水平,取得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成为省内有一定知名度、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人才培养基地。 2.1.2本规划期内的具体目标 在规划期内提高基础医学学科的整体水平,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并 16 为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或至少与其他兄弟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奠定基础。 2.1.3 各项建设目标 (1)加强学科梯队建设,使梯队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更加合理。教授要达到22-2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50%以上,至少有3-4位教授具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 (2)继续凝练和提高学术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要体现出“突出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3)注重成果层次。力争获得国家级科研成果1-2项,省级科研成果6-8项。 (4)申请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争取到国家级科研课题3-5项,省级科 研课题10-15项,市厅级项目15-20项。同时积极申报横向合作项目。争取获得科研经费总和达到300万元。 (5)深化教学改革。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1-2项,省级教学成果达到3-4项,申报国家级教研课题2-3项,申报省级教研课题5-6项。 (6)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达到20余篇。出版教材15-20部,出版学术专著4-5部。 (7)争取校级优秀课5-6门,省级优秀课3-4门,省级精品课2-3门,国家级精品课有所突破。 (8)改善研究条件和工作条件。使每个研究方向在共享的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符合生物安全标准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总值争取达到2500万元。 (9)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以满足培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留学生以及今后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需要。 2.2建设思路 2.2.1 强化目标,汇聚队伍 坚持以学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根据学科发展方向,培养与引进学科学术带头人与学术骨干,汇聚学科队伍,形成科研创新团队。同时,以国家、省部级等高级别项目为重点,锻炼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能力。 2.2.2 突出科研,凝炼方向 进一步凝练现有的5个研究方向,注重应用型研究,在实践中逐渐明确研究方向,使学术方向稳定,学术成果系统化。 17 2.2.3加强创新,注重基础 坚持“创新为本,注重基础”的发展理念,以应用基础研究为基础,在研究方向、内容和方法上加强创新,并结合社会需要,通过学科嫁接、交叉和融合,促进学科的良性发展。 2.2.4优化资源,构筑基地 坚持以提高科研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重点实验室的条件。同时,整合现有科研资源,鼓励多学科综合集成,构筑公共研究基地,确保实验平台的先进性、共享性与开放性,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和更新率。 2.2.5 注重交流,开拓视野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与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知名院所的交流与沟通,提高队伍素质、开拓研究与服务视野,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三部分 主要建设内容及具体措施 3.1梯队建设 主要目标是凝聚和培养拔尖人才,建设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都较合理的、一流的学术队伍。 3.1.1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面向社会引进本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吸纳高学历、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3-5人。可采取聘其为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等措施,借助他们在本领域高深的学术造诣和影响,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队伍的学术地位。 3.1.2发挥各种带头人的作用 学科实行团队建设负责制,利用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各级课程负责人在教学、科研以及管理方面的专长,加强教学、学术团队的建设,从而提高本学科的教学及学术水平。 3.1.3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实现教师从教学单一能力向教学、科研复合能力的转变。如要求35周岁及以下教师积极攻读博士学位;专业课教师出国交流,或者到国内知名学府进修;以留学生全英语授课师资培训为契机,带动全体教师提高双语和英语授课能力等。 3.1.4创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18 通过课程建设,鼓励团队协作,加强教师的团队责任感,推进教学、科研工作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形成整体的教学科研氛围。 建设计划 第一阶段 (2008.1,2011.1) 从总体规模上要提高学科队伍的学历层次。增加博士4-6人,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通过到国内外进修、访问、继续教育等各种途径,提高其理论和学科领域技术水平。使学科的学历层次和学缘机构更加合理。 第二阶段(2011.1,2013.1) 注重在高层次人才流动中,稳定学科带头人队伍。专任教师中教授比例达40%以上。继续向国家精品课冲击。争取在2013年底博士教师人数达到50%。具备指导博士研究生的教授3-4人,打造具备承担博士研究生课程的师资队伍。 第三阶段 (2013.1,2015.12) 继续注重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学术梯队建设,杜绝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提倡学科交叉,鼓励有能力教师多学科授课。教授总人数达到50%,博士学位教师达到50%以上。 3.2研究方向 北华大学基础医学学科目前已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现将各研究领域下的主要研究方向叙述如下。 3.2.1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和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研究,为二级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二个主要研究方向 众所周知,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本学科在肿瘤尤其是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研究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理论和实验系统,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本研究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原微生物学等角度研究肿瘤相关病毒的作用机制及所致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同时在耐药基因的逆转、肿瘤生物治疗、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病理学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进行了下列相关研究:淋巴因子激活的同种脾细胞所诱导的LAK细胞对肿瘤实验性治疗的研究;用反义RNA技术对肿瘤细胞进行了抑制性研究;研究抑癌基因P35、PCNA、FAS、Pg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类型消化道肿瘤的发展进展,探讨在消化道肿瘤中的早 19 期诊断、转移、预后中的意义;耐药相关基因的筛选与鉴定;耐药关键蛋白质的筛选与鉴定;耐药蛋白与其它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阻断和封闭新发现的耐药基因和相互蛋白,观察是否可逆转药性等。以探讨肿瘤的病因、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各种肿瘤奠定理论基础。在肿瘤病理基础和应用研究都进入国内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柴胡对肿瘤细胞多药逆转作用研究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目前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肿瘤相关病毒的作用机制 (2)耐药基因的逆转 (3)肿瘤生物治疗 (4)肿瘤相关基因在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5)肿瘤免疫 心血管疾病是继肿瘤之后又一个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本学科以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及糖尿病性心肌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分子学机制;缺血性心肌病分子病理和治疗以及糖尿病性心肌局部活性增高RAS及TGF-β、CTGF等细胞因子在DCM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中药复方解毒通络胶囊、粉防己碱、葫芦巴总皂苷等对DCM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进行了研究。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探讨了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肌病及糖尿病性心肌发生、发展的机制,并为临床诊治提供了新的靶标和治疗手段。上述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已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在心血管疾病研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目前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学机制与治疗 (2)缺血性心肌病分子病理和治疗 (3)糖尿病性心肌的分子学机制与治疗 (4)缺血-再灌注损伤 (5)心血管神经生理学研究 3.2.2细菌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的研究,为二级学科病原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感染性疾病仍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危害”。随着临床上应用的抗菌药物日益增多,耐药性问题也日益严重,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耐 20 药性普遍存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其中仍以细菌耐药性最为常见和重要。 本方向从抗生素使用状况、常见各类感染致病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入手。找出社区、院内感染、农业和畜牧业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各方面原因和关键环节,从分子水平鉴定和寻找新的细菌耐药基因,研究细菌的耐药机制及传播方式,发现新型抗生素作用靶点。明确抗生素滥用与细菌耐药性的形成的关系和抗生素压力选择对细菌耐药性的促进作用。对临床、社区和人类医学以外领域抗生素应用提出合理策略,提高城乡社区常见和多发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水平,提供控制耐药性产生和传播的策略。 本方向经过多年研究工作的积累,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经国内同行专家鉴定,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如“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及细菌耐药性检测的研究”,“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的多重耐药性产生机制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分子耐药机制的研究”等研究结果进一步阐明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与传递是通过耐药基因元件的插入、整合,并通过整合酶的剪切、识别与重组在同种和异种菌间传递、扩散。上述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已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目前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细菌感染趋势与抗生素应用相关性 (2)人类医学以外领域抗生素应用策略 (3)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应用策略 (4)细菌对常用抗生素产生抗性的机制及控制 (5)新型抗生素的研制 3.2.3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为二级学科免疫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与治疗是在传统免疫学技术基础上,针对临床肿瘤性疾病,致力于新的免疫学诊断技术研究,特别是临床常见肿瘤的免疫学诊断。努力开发临床免疫学诊断高新技术产品,为临床肿瘤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指标、新技术、新手段。研究中紧密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创新技术、新方法,为肿瘤基因研究、病毒基因突变研究、生物芯片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免疫学诊断向快速、微量、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所承担和完成的“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信号转导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肿瘤标志物蛋白质芯片的 21 研究之“典型””及“肝肿瘤标志物与肝癌早期诊断”等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论文、成果鉴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等形式,已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目前该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 (1) 肿瘤免疫 (2) 肿瘤生物治疗 (3) 肿瘤疫苗研发 (4)肝病与免疫 3.2.4 发育神经生物学,为二级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听觉系统是胎儿与外界联系的重要器官,其形态发育国内外学者均局限于外周感受器的研究,而对不同时期听觉中枢的研究很少。随着胎儿早期教育的提出,有关人类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立足点放在什么时间对胎儿实施早期教育。此方向的研究对确定胎儿教育的可行性及时间的最佳选择提供依据。我们从不同胎儿时期听觉中枢(40区、41区、42区)内侧膝状体、蜗神经核、角回、颞上回后部、螺旋器、蜗神经节、蜗神经、斜方体的标本,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细胞构筑及神经递质的性质,出现的时间和量的变化以及各部位细胞的亚微结构进行系统研究,以获取全面系统的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力争为胎儿教育提供形态学基础和选择最佳时间。 骨髓基质细胞(MSCs)具有干细胞的特性。研究表明MSCs在损伤后的脑组织内能够存活、迁移并且分化为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等,对神经损伤后组织重建及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近几年来本学科在鼠胚神经干细胞的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发表了6篇文章,完成了3项科研(校内、市科委)。我们将继续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外扩增及疾病治疗的动物实验,并寻找生物材料做载体,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性疾病。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骨组织工程。 目前该方向主要研究内容: (1)胎儿时期听觉中枢神经发育 (2)鼠胚神经干细胞的培养 (3)脑内神经生理学 (4)组织学工程 建设规划 22 本学科计划在已有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中进一步凝练、提高和深化,逐步形成方向稳定,可持续、深入研究的领域,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3.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衡量一个学校学术水平和总体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科建设的关键。通过科学研究,解决学科领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真正服务于社会。只有这样,才能使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科建设优势,使向科研的投入真正成为对学科建设的支持。建立科学研究激励机制,包括项目申请、论文发表、专利、成果及成果转化,从注重研究过程逐渐向注重结果转化。使科研项目更多地转化为科研成果,达到培养人才,锻炼学科队伍的目的,从而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规划 第一阶段 (2008.3,2011.1) 争取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4-5项;市厅级项目5-7项;地方政府基金1-2项,校级及其它8-10项,使科研经费总额达到100万元以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6-7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参编教材4-5部。 第二阶段(2011.1,2013.1) 继续加大科研力度。争取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2项(含合作)。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国家各部委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3-4项;市厅级项目5-7项;地方政府基金2-3项,使科研经费总额累计达到100万元以上。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6-7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参编教材5-7部。 第三阶段 (2013.1,2015.12) 争取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6项;市厅级项目5,6项;地方政府基金2-3项,使科研经费总额累计达到1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篇,其中SCI收录7-8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参编教材6-8部。 3.4基础建设 基础条件是学科建设的平台,加强平台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前提。学科则由学位点、重点实验室、重点建设学科以及一些学科基地为标志。这些标志是学校的制高点和辐射源。本学科的标志性建设概括为“点、重点、中心和高地”。 “点”指硕士点建设,也是最基本的。 23 “重点”指本学科获得的校重点建设学科。 “中心”分别指形态学、机能学实验中心、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和法医病理司法鉴定中心等。 “地”指本学科人才高地——创新团队,这是本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上述标志性建设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构成基础学科综合发展的整体。 建设规划 第一阶段 (2008.1,2011.1) 重点购置提高教学质量的设备,添置技术空白的仪器,尤其是专业性强的设备。并注重面向社会服务,体现基础医学专业特色和技术专长。从发展的角度,装备硕士、博士教育平台。拟投入120万。 第二阶段(2011.1,2013.1) 进一步完善本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科研平台,为各方向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获得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条件。拟投入120万元。 第三阶段 (2013.1,2015.12)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及时添置本领域内更新换代的先进设备,保证与时俱进地掌握本领域内技术方法更新。拟投入120万元。 3.5教学成果与人才培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着“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通过制定与完善本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的调整,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跟踪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根据学科发展将新知识及新内容不断充实到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础医学学科已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批医学人才,许多人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未来的发展中,在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上要加大力度。 建设计划 第一阶段 (2008.3,2011.1) 招收研究生40人。指导教师指导每个硕士生毕业前至少发表1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参加科研1项;提供条件使每届研究生考博10-15人。 24 第二阶段(2011.1,2013.1) 招收硕士研究生45人左右。指导教师指导每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发表1-2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提供条件使每届研究生考博15-20人。 第三阶段 (2013.1,2015.12) 招收研究生50人左右,指导教师指导每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前至少发表1-2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提供条件使每届研究生考博20-25人。 规划期间内继续进行教学改革,争取国家级教学成果1-2项,省级教学成果达到3-4项,申报国家级教研课题2-3项,申报省级教研课题5-6项。 3.6对国内(区域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带动作用 基础医学是其它医学学科如临床医学、公共卫生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等及其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基础医学学科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同所学校的其它医学学科培养人才的质量,基础医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必将对本地区乃至国内同类学科和校内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 第四部分 建设资金的筹措与使用意向 4.1 本学科建设资金的来源和依据 本学科建设资金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1)北华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建设经费20万元/年。(按8年计算,计160万) (2)中央与地方共建经费200万元。 (3)学校对各项建设项目提供的配套资金240万元。 (4)每年的各层次科研资助费,包括横向合作课题经费累计约240万元 以上经费共计约840万元左右。 4.2 资金使用意向安排 申请经费(万元)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总经费 (2008.3,2011.2) (2011.3,2013.2) (2013.3,2015.12) 840 280 280 280 经 费 使 用 计 划 使用年度 计划项目 计划经费(元) 用 途 25 1(工作条件的改善 120万 1.配套购置专业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2(师资培养(学术交80万 2.预研费用,版面费、查新费、科研 流,教材会议,人才引 项目的申报费用等 第一阶段 进,专项进修学习等) 3.专用图书资料的购买 (2008.3, 2011.2) 3(研究生培养 20万 4.研究生前沿知识和技术训练 4(课程建设 20万 5.聘请校外专家讲学的有关费用 5(科学研究 40万 6.学科建设的各种劳务、补助费 1.配套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1(工作条件改善 120万 2.购置学科前沿性图书、期刊等资料 2(师资培养 80万 3.论文版面费、查新费、科研项目的第二阶段 申报费用等 3(课程建设 20万 (2011.3,4.学术交流费、差旅费、学科调研等 4(科学研究 40万 2013.3) 5.学术讲座等有关费用 5(研究生教育 20万 6.学科建设的其他费用等 7.教师新技术转向培训 1. 配套更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1(工作条件改善 120万 2.购置学科前沿性图书、期刊等资料 2(师资培养 80万 第三阶段 3.预研、版面费、成果鉴定费等 3(课程建设 20万 (2013.3,4.查新费、科研项目的申报费用等 4(科学研究 40万 2015.12) 5.学术交流费、差旅费、学科调研等 5(研究生教育 20万 6.学术讲座等有关费用 7.学科建设的其他费用等 第五部分 预期建设成效分析 建设项目 建设目标 可能的标志性成果 队伍建设 引进在学科学术前沿有影响力的教授、博, 高水平,高层次,高学历 士作为学科带头人的主力,并遴选博士教学科带头人队伍 授以上学科带头培养人选2-3人,形成以, 至少有3-4位教授具有指 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带头人,技术骨干导博士研究生的水平和能力。 力量为核心的学术队伍。学科队伍中教授, 学术队伍整体学历层次高 要达到 50%,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在(博士近50%) 2015年底达到或接近50%。 科学研究成果 研究水平要达到国内先进,并注重成果的, 研究方向5个 转化,力争规划期内省级科研成果6-8项,, 省级、国家级科研成果8-10 国家级1-2项。规划期间内发表有价值的项 学术论文150篇左右。 , SCI收录文章15-20篇 26 申请纵向课题 申请高层次、高水平的科研课题,以校管,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项目为基础,省级课题为阶梯,规划期内3-4项 争取到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积极申报, 省级科研课题10-15项 横向合作项目以争取更多的研究资金。 , 科研经费300万 教学成果 在规划期间内力争省级教学成果3-4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1-2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1-2项。 , 省级教学成果3-4项 主编和参编国家、省级规划教15-20部;, 再增省级精品课程2-3门 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4-5部;课程建设, 教材主编5-8部 上要突破国家级精品课程。 , 出版有学术专著4-5部 , 国家精品课程1门 工作条件 利用各种来源经费,继续改善研究条件和, P2实验室(生物安全2级 工作条件,增添先进的仪器设备,并实施标准) 资源共享化,使每个研究方向在充分共享, 精密仪器设备(设备总值近 的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符合生物安全2500万) 标准的研究平台。加强图书资料建设以满, 学科专业性强的实验室 足培养博士研究生的需要 , 学科专业图书资料室 27 28
本文档为【基础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2008~2015)】,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542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3KB
软件:Word
页数:37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1-13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