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太初历与历法改革

太初历与历法改革

举报
开通vip

太初历与历法改革落下闳,生卒年不详。西汉天文学家,巴郡门中(今属四川)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 落下闳   落下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公元前100年前后。天文学。   西汉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 —前105年),历经100余年,误差积累已很明显,出现朔晦月见等实际月象超前历谱的现象。另外,按当时的推算,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

太初历与历法改革
落下闳,生卒年不详。西汉天文学家,巴郡门中(今属四川)人。汉武帝时任待诏太史,浑天说创始人之一。曾制造观测星象的浑天仪,创制“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律历”,在天文学上有较大的影响。 落下闳   落下闳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今四川阆中)人。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公元前100年前后。天文学。   西汉西汉建立初始,仍沿用秦代历法,即颛顼历。至汉武帝元封年间(公元前110 —前105年),历经100余年,误差积累已很明显,出现朔晦月见等实际月象超前历谱的现象。另外,按当时的推算,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十一月甲子日的夜 半,恰逢合朔和冬至,合乎历元要求。于是,太史令司马迁等人上书建议改历。 汉武帝同意,并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下,从四 川来到京城长安参加改历工作。   在改历过程中,曾发生激烈的争论。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与邓平和唐都等20 多人以及官方的公孙卿、壶遂和司马迁都各有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相持不下,最后形成了18家 不同的历法。经过仔细仔细比较,汉武帝认为落下闳与邓平的历法优于其他17家,遂 予采用,于元封七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因而新历又称为太初历。   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司马迁、张寿王等人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 回到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 文观测,同时校验太初历和古六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为符合天象。从 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将近200年(公元前104—84年)。为表彰 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辞而不受,隐居于落亭。 太初历仍用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但取29+43/81日为一朔望月,由于分母为 81,所以太初历又称八十一分法。它在很多方面超越颛顼历,归纳起来主要有:   (1)太初历采用夏正,以寅月为岁首,与春种秋收夏忙冬闲的农业节奏合拍。   (2)太初历规定以无中气之月为闰月。在二十四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位于奇数者,即 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 又叫做中气。凡阴历月中没有遇到中气的,其后应补一闰月。这种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显然要比 以前的年终置闰法更为合理。   (3)为制历需要,落下闳亲自制造了一架符合他浑天观点的观测仪器,即浑 仪。据推测,落下闳的浑仪由赤道环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构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   (4)通过实际天文观测,并参阅历代积累的天文数据,太初历第一次记载了 交食周期,为135个朔望月有11.5个食季,即在135个朔望月中太阳通过黄白交点23次,可知1食年=346.66日,比现代测量值大不到0.04日,循此规律可预报日月食。太初历所测五星会合周期与现代测定值比较,误差最大的火星为0.59日;误差最小的水星,相差仅仅0.03日,已属不易。另外,作为基本数据,落下闳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沿用到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才被一行重新测定的值所取代。可以说太初历具备了后世历法的主要要素,如二十四节气、朔晦、闰法、五星、交食周期等,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出于政治政治原因,太初历的朔望月数值特意附会81这个数字,使得精度反而低于颛顼历。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农历又称阴历、太阴历,是我国除四大发明之外的另一项伟大的发明。 从黄帝历法到清朝末期启用西历始,中国历史上一共产生过自己的102个历法。这些历法中,有的曾经对中国的文明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比如夏历、商历、周历、西汉太初历、隋唐大衍历和皇极历等,有的历法虽然没有正式使用过,但是,其依然对中国的养生、医学、思想学术、天文、数学等起到过重大作用,比如西汉末期的三统历法和唐朝的皇极历法等。 中国上古,根据不同的农业牧业生产情况需要,分别产生过太阳历法和太阴历法。所谓的太阴历法,就是古代天文学们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根据日晷测影确立一年为365·25个太阳日,再根据这个太阳年的参考系,去确立每太阳年365·25天内,月亮饶地球所转的圈数,及其根据月亮圆缺周期,去将每太阳年分段成多少个“月”和每月多少“日”。这样,就产生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的雏形,即每太阳年有12个月左右,每个月有30天。 周朝的历法是太阳历法,就是根据日晷测影,先将地球看成为是静止点,然后,再将365·25天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寒、风、缓、热、雨、干”六季、“藏、生、长、化、成、收”六节气。由此可见,周朝历法主要是根据地球上动植物的生长周期去确定季节划分的。 无论夏历法还是周历法,他们都以12地支为历法的数学划分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这种以土地为标准的数学理念,反映了当时人们非常重视农业生长周期和动植物生长周期,这种以地为本的价值理念,直到今天依然流行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习俗中。 周历法之所以是太阳历法,就是以“冬至节”为标志的。冬至节,其实就是太阳在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周期中,运行到最南段的极点,冬至节以后,太阳相对于地球就开始往北运转了。所以,周朝人将冬至节这一极点,看成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并将一个太阳年分段成为24个节气,每月两个节气。 阴阳历法究竟是什么时候起源的,至今都还没有定论。但是,西汉太初历是阴阳历法,是确信无疑的。西汉太初历是由当时巴蜀地区的阆中人落下闳等人创立的,其最大的功劳是计算出了太阳和月亮之间的相对复合运动的周期关系,这是需要极其高的抽象思想能力和数学知识及其农业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的。 阴阳历法是先将地球视为是静止参考点,太阳饶地球一周,月亮饶地球运行12·33周。太初历充分考虑到了太阳和月亮的复合运作周期都会对农业和鱼牧业有很大影响,而人们对月亮周期的观察则又可以直接计算出循环的日数,所以,阴阳历法按照月亮相对于地球的朔望四个周期,即,人们直接在晚上可观察到的月亮的上弦(夏历月初八)、望(夏历月十五十六)、下弦(夏历月二十三)、朔(夏历月初一)的四个周期区间,再参照于此相对应的28个星象情况,将一个朔望月分成四个“星期”,每一“星期”可以观察到七个星象,在这样的复合运动关系下,每月的太阳日数就是29日12小时44分2秒8。为了确保人们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也就是确保人们观察到的月亮最圆的时候是每月的十五和十六这两天,所以,落下闳等人参照早期夏历和自己观测出的月亮和太阳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设立了闰月,即每19年设立7个闰月,以确保人们可以根据月亮的圆缺去判断每月的日数情况。 太初历同时结合周朝太阳历法,复合的将周朝分出的一年24个节气插植到以上所说的月历法中去,这样,就形成了阴阳历法的特征。即,人们既可以根据月亮周期去判断日数、潮汐、动植物生长周期等,又可以根据24个节气去判断大的农牧业季节情况。24个节气是按照太阳年固定周期基本不变的,而夏历则是根据月亮周期去确定的。这样,中国太初历的阴阳历法,就蕴涵了记数和包括人在内的动植物生长周期的两种科学人文内涵了。 公历传自欧洲,又称阳历,公元,西元,以西元的称法更为准确一些。西方人将基督的诞生年定为公元一年。 现在世界使用的所谓的“公历”,是16世纪末期和17世纪初期,罗马教皇格雷果里修订了西方历史上极其不精确的“儒略历”,而制定和颁布的“格雷果里历法”。这个历法最大的特点,是完全不考虑月亮周期在太阳年中的复合运动周期情况,而是按照人的主观数学分段的方式,把一年截分成为12个月,然后,为了调整每四年出现的一次太阳运作日和数学分段日上的差异情况,将一年主观分成为1、3、5、7、8、10、12月为31日,4、6、9、11月为30日,2月为28日,2月为四年一次的调整日差日。特别是西历为什么如此这般确定“一月一日”,几乎是没有任何道理可言的,即使他们把基督圣诞日确立为岁首,也还是说不过去的。这就是说,现在人们使用的西历,也就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基本没有天地人合一的任何科学内涵,只有主观数学分段意义。即使是现在西历中使用的七天一星期和星期天休息日,尽管是借用的东方历法中的七星象为一个朔望区间的天文理论,但是,其内涵已经被改动成为了基督教的礼拜时间序列了,与天文现象已毫无瓜葛。所以,现在人们使用的西历,尽管是全世界公用的,但是,其中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非常多,也不太符合计算机时代的记数需要,其数学功能比起中国历法可以180年一循环轮换的甲子记数年法的功能差了许多。今后,这样的西元历法会不会被改动修正和撤换,还有待于世界历史本身去证明。 相比之下,中国历法中产生出来的许多节日,都带有天地人合一养生文化内涵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科学内涵。比如,冬至节前后45日,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季节,冬至节前有小雪大雪,后有小寒大寒。同时,冬至节又清楚告诉了人们天象的位置,所以,冬至节是万物萌生的开始,45日之后,万物就复苏了!正因为如此,西汉太初历法实行以后,中国人把夏历的正月初一,看成为是万物复苏之日,是一年的开始,是元旦之日。而同时又把太阳极点南端的冬至节看成为是万物萌生的开始。所以,冬至节,是中国历史上仅仅次于元旦的大节日。中国历法,历来是中国养生学和医学的基本参考系,中国人的许多传统习俗,都是根据中国历法而来的。所以,忘记了历法,就会忘记自己的传统。 中国的传统历法,不仅仅是万物本生态的教科本,同时还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契机,中国各个节日,几乎都是集市交易日和文化交流日,这些节日中,农民工匠要交换各种生产资料,城市居民要借机消费,文人墨客要在这些节日里交流发挥,以去刺激自己的才思文章,国家则利用这些节日举行一些大型祭祀活动,去宣传和强化官民的道德礼仪习惯。 非常遗憾的是,由于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浅薄激进文人眼光一味崇洋媚外,他们对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深沉内涵理解甚浅薄,所以,在“反封建主义”的旗帜下,中国历史上的各种传统节日屡屡遭破坏,到了新中国的“移风易俗”革命化时代和文革中的“过革命化节日”的运动中,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节日便逐步出现了断裂和冷寂,特别是在文革时期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们,现在有许多人都对中国传统节日极端冷漠了,反而对外国那些并无多少科学文化内涵的节日倒是兴趣盎然,这,当然是不正常的社会反映,也是盲目反传统带给中国的一大社会后遗症。 天文学家落下闳与《太初历法》————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三十二)      华山剑按:落下闳,是笔者一直非常景仰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之一,因为,由他和其他人在汉武帝时代所构建的《太初历法》,是中国首部阴阳合历法,这部历法决定性地影响了中国历法结构,或者说,后来的中国历法都是从落下闳等人建立的太初历法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且,是落下闳经过平生对天象的观察实证,证实了11年发生23次日食及其19年应该7闰月的天文历法运作规律。同时,他还最早在世界上建立浑天学说,这个浑天学说虽然还没有改变地心学说论点,但是,他已经得出了地球和天体是球形和环状运作的结论,后来的天文学家扬雄的太玄论和张衡的“浑天论”,及其后人制作的浑天仪,都是在落下闳的天文学学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落下闳,是中国最伟大的天文学家之一,他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同时,他的浑天学说,对中国的哲学思想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作用。   落下闳并不是朝廷里的天文官员,而是当时巴郡阆中人(此地现在属于四川阆中市),落下闳是个民间天文学学者,他为什么在四川阆中地区能够产生出如此高深的天文学水平呢?笔者曾经多次去阆中考察,发现,这个地区,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而且,阆中地区有个“七里坝”,也就是有个小平原,该平原地区内农业生产十分发达,同时,这里的日照是四川地区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外部条件,刺激了此地的天文学的发达,因为,这些天文学知识全部都可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需要。由此可见,科技发展,往往是与当地的经济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是密切相关的。落下闳之后,阆中地区还产生了不少天文学家和道门仙家人物,包括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等人的墓地也都在这里。看来,中国的道教往往是与中国的科技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在,阆中这个这个历史上的“阆苑仙葩”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历史古城旅游地区了,在这里,至今可以了解道不少关于落下闳的事迹。   ————————————————————————   民间天文学家落下闳   落下闳(公元前140-前87年)中国西汉时期天文学家,以历算和天文学的杰出成就著称于世,为我国最早的历算学家。   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中,有如下的一段记载:   “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义和;有夏,昆吾;殷商,巫咸;周室,史佚苌弘;于宋,子韦;郑则裨灶;在齐,甘公;楚,唐;赵,尹皋;魏,石申夫。”   这里,司马迁列举了很多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但在这些专职天文工作者中,却很少有巴蜀人,而在我国古代的巴蜀,研究天文学的人是不少的。如以天文为重点的《大荒经》就是巴人的作品,《海内经》是蜀人的作品,它们在巴蜀以整个西南地区广为流传。巴蜀的天文学传统是源远流长的,这正是天文人才荟萃,测天之学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原因,正所谓“天数在蜀”。   因此,西汉元封年间(公元前110--前105年),汉武帝决定采纳太史令司马迁等人的建议,下诏广泛征聘民间天文学家,改革历法。落下闳在同乡谯隆的推荐下,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从四川来到了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参与了改历的工作。   落下闳一到长安,便忙着"定东西,立晷仪,下漏刻,以追二十八宿相距于四方,举终以定朔晦分至。“(大意是:标定东西各方向的准确位置,设立测时的日晷仪,标定夜间测时漏仪的刻度,同时测出天上28星宿之间距离,最后来定月初的时间和月末的时间。)在实测天文数据和理论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改历方案。与此同时,其他民间天文学家和官方天文学家共20余人都各自有改历方案,一时间莫衷一是,相持不下。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形成了18家不同的历法。"于是皆观新星度日月行,更以算推。”经过仔细比较,落下闳和邓平的历法"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大大优于其他17家,遂被采用,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称新历为“太初历”。   太初历在行用后,受到包括司马迁在内的官方天文学家的反对,张寿王甚至提议改回到古代的殷历。然而孰优孰劣,还要以实测为准。为此朝廷组织了一次为期3年的天文观测,同时检验太初历和古六历(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的数据。结果表明,太初历更合于天象。从此,太初历便站稳了脚跟,而且一直使用了近200年(公元前104--公元84年)。为了表彰落下闳的功绩,汉武帝特授他以侍中之职,落下闳却坚辞不受,而邓平则被任命为太史丞。   《太初历》共施行18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第一部优良历法,其采用的岁首和科学的置闰法,我国的阴历一直沿用至今。   立仪象之权舆   为了制历的需要,落下闳还亲自动手,制造天文仪器。他制作的观测仪器,即浑仪(又名浑天、浑天仪),是由赤道环绕和其他几个圆环同心安置而成,直径8尺。有的环固定,有的则可绕转,还附有窥管以供观测之用。   据文献记载,落下宏还制作过天文显示仪器,即浑象(又名浑天象),"于地中转浑天","正东西运转,昏明中星既其度分至气节,亦验在不差而已"。   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经他改进的赤道式浑天仪,在中国用了2000年。在天文学史上首次准确推算出135月的日、月食周期,即11年应发生23次日食。根据这个周期,人类可以对日、月食进行预报,并可校正阴历。   正如近代天文学史家朱文鑫所说:“自汉落下闳作浑天仪,始立仪象之权舆(权舆:开始)"看来,落下闳对于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和天文演示仪器"浑象"都进行过研制,而且业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后来的天文历法家如贾逵、张衡等人,则是在落下闳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发展的。落下闳在天文学特别是浑天学上的贡献,承前启后的地位,对于推动中国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作用,功莫大焉。”   2004年9月16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为16757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落下闳小行星”,以纪念创造中国第一部优良历法《太初历》的古代天文学家落下闳。据悉,落下闳是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冠名小行星的第16位中国科学家。   《太初历》   历法是长时间的纪时系统。具体地说,就是对年、月、日、时的安排。因为农事活动和四季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历法最初是由农业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我国的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古代曾制定过许多历法,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 顼(zhuānxu专须)历》。但《 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国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还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得出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九年。 1 天文历法 天 文历法 1.公历: 即格里历. 因为它的基础是太阳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回归年, 故又称阳历.格里历的平年为365天, 闰年在2月末加一天,为366天. 在格里历中, 当某年的纪元年数不能被4整除时为平年,如1981年; 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时为闰年, 如1984年; 能被100整除,而不能被400整除时为平年, 如1900年; 能被400整除时为闰年, 如2000年. 格里历平均一年为365.2425日, 与长度为365.2422日的回归年之间, 要积累3300多年才有一日之差, 达到我国南京杨忠辅于公元1199年 (早格里历380多年)制定的《统天历》水平. 格里历按月分配日数掺有格里等帝皇威势,不很合理. 合理的每月天数用两句话即可概括:"闰年单月小、双月大; 平年2月减一天". 但因为格里历已在全世界通用,人为因素影响极大, 改历很难. 2.农历: 农历是我国广泛使用的历法, 又称阴历、夏历,是因为它的纪月法以月相为标准, 以月亮从朔到上弦、望、下弦再到朔的一个朔望月为一个月. 推算农历先推算二十四节气和定朔 (推算日月黄经相等的时刻——朔), 朔所在某日,即为初一,从朔到朔为一个月, 相距29日的为小月, 30日为大月. 月从中气得名, 月内有某中气的即为某月份, 如含有中气"雨水"即为农历正月. 无中气为闰月, 闰月无名, 取用前月名, 如四月后的闰月为 "闰四月", 如此使农历年与回归年的差距随时得到调正. 在农历中, 平年12个月, 日数为354或355日; 闰年13个月, 日数为383或384日. 这就是我国自公元前十四世纪的殷代起,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止, 一直在使用的 "十九年七闰(加七个闰)月" 的历法. 因为二十四节气是由太阳的视置决定的, 因此农历合适的称呼应是"阴阳历". 3.干支历: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 天干共十个字, 顺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字, 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都是传统用来编排次序的字组. 二者并行组合排列成天干地支表, 周而复始, 循环使用.干支历的纪年纪月法都同农历, 它的年、月、日都各以干支顺序排列、互不干扰,闰月也同农历.干支历中的节日, 三伏, 九九以及出梅、入梅等与人们生活及当时社会活动密切相关, 有的至今还为人们所用. 4.节气: 节气产生于我国古代,它反映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球上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 反映了农时季节,在农村家喻户晓. 随着中国古历外传, 华侨足迹所到之处, 节气也广为流传. 节气是根据太阳在 星空间视运动的视位置来决定的. 节气也叫二十四节气, 是相间排列的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统称. 二十四节气简介 立春: 在每年公历2月4日前后.中国习惯把它作为春季开始的节气. 雨水: 在每年公历2月19日前后.此时农村开始备耕生产. 惊蛰: 每年公历3月6日前后为惊蛰. "过了惊蛰节, 春耕不停歇". 北方进入惊蛰,春耕大忙便开始了. 春分: 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径0°时为春分. 这时阳光直照赤道, 南北半球得阳光平均,所以昼夜几乎等长. 清明: 每年公历4月5日前后为清明. 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及大部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 雨量增多, 春暖花开,天空清澈明朗, 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 另流行扫墓活动. 谷雨: 在每年公历4月20日前后. "雨生百谷"道出了谷雨节气的由来. 谷雨是北方春作物播种、出苗的季节. 立夏: 中国习惯把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一般在公历5月6日前后 小满: 每年公历5月21日前后为小满. 顾名思义, 小满是指夏收作物子粒将要饱满成熟的意思. 小满后, 北方各地的小麦就要熟了,而黄淮流域的冬小麦将开镰收割. 芒种: 芒种表示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季节, 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6日前后. 夏至: 每年6月21日前后为夏至. 夏至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 同时也是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小暑: 在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一般小暑后就要数伏(伏指初伏、中伏和末伏. 它是从夏至后第三庚开始的), 所以小暑标志着一年最炎热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大暑: 在公历7月23日前后. 顾名思义,大暑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立秋: 在公历8月8日前后. 中国习惯上把这一天作为秋季开始. 处暑: 在公历8月23日前后. 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热向冷变化的节气. 白露: 在9月8日前后,白露指气温降低,并出现露水. 秋分: 在公历9月23日前后. "秋分秋分,日夜平分". 此时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寒露: 在公历10月8日前后. 寒露一到,华北地区便开始进入深秋, 原野一片金黄,是秋游的好时节; 而东北地区则呈初冬景象, 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却仍郁郁葱葱. 霜降: 公历10月23日或24日. 霜降表示气候渐渐寒冷,北方地区已出现降霜或开始有霜. 立冬: 公历11月7日前后为立冬. 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的节气. 这时,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 小雪: 在公历11月22日前后.它表示已经到了开始下雪的季节. 此时,东北、内蒙古、华北北部地区气候寒冷. 大雪: 公历12月7日前后. 一交大雪,黄河流域的冬小麦进入了休眠期. 冬至: 公历12月22日前后为冬至. 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这天昼最短, 夜最长. 冬至过后便是"数九"了. 小寒: 在公历1月6日前后. 这时正值"三九"前后, 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 在公历1月20日前后. 大寒为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节气与公历(阳历)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民间流行有"节气歌"一首: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在公历中: "上半年来六廿一, 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月两气日期定, 最多相差一二天." 5.时差与天文时间 算命所用的时间是天文时间(视太阳黄经时),而一般人脑子里面所记的时间是钟表时间,也就是人为制定的标准时区的平均太阳时,若出生于某个时辰的头尾,往往因为“真太阳时差”而致排出来的时往往有误。 一、标准时与出生地的经度时差: 全球分为二十四个时区,以能够被15整除的经度作为该区域的中央子午线,每一时区占经度15度。在该时区中央子午线以东的地区,时间要加,以西的地区,时间要减,一度4分钟。 中国共分五个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120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105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90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一个时区的“标准时”,只是一个大地区的统一时间,大家共同遵守的“人工”时间而已,并不是该时区内每个地点的“本地时间(LMT)”——真正的经度时。要用出生地的经度与出生大地区的标准时来加减,全球任何地点都用这个原则。 例如:中原时区包括内蒙古、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台湾。这个大地区当时钟敲定正午12点时,只有位于东经120度线上的地点才是12点,其它的地方是少于或多于12点。如香港位于东经114度10分,比东经120度偏西5度50分,其真正经度时是11时36分40秒。 二、平均太阳时与真太阳时的时差 钟表时间每天24小时的“平均太阳时”是人造的,假想地球绕日自转、公转的轨道是正圆形,这只是政府为了行政措施的方便而设的“统一”时间。事实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因黄赤道的关系,并不是一年365.25日、每日都是24小时,只有每年阳历的4月25、6月14、9月1日、12月24日才恰好24小时,其余的361天,不是多就是少。这种误差,称为“真太阳时差”。《世界航海历》每日都有注明真太阳日与平均太阳日的时差。 三、夏令时间的时差 人造的时间中还有一种“战时时间”,又称“夏令时间”、“日光节约时间”。有些国家、地方政府在夏季时因日出早,日落迟,白昼较长,为了充分利用日光,节省用电,将作息时间提早一个小时(把钟表拨快一个小时)。 由于上述三种时差,要得到精确的出生天文时间,实在不是容易的事。推算外国人的八字尤其不易,因为有些地区的时制实施冬令时间,或采用格林威治标准(GMT),或采用地方时制,并不统一,命学家要先问明该地区的时间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才不致错误。 浅谈历法与历法改革 "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制定历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年,月,日的长度,另外还有些辅助内容。我们中国从四千多年的夏朝就有了历法,现在我们用的"农历"就是在夏历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历法是古埃及人制定的历法,距现在已有五千多年了.现在,许多国家还有自己的''国历''。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历法有三种,一.公历,[也叫太阳历或格里历]二.阴历,也叫太阴历,或叫回回,三.阴阳合历,[又叫农历或夏历]。公历年是以回归长度为基础制定的历年,它的月日能直接反应四季的寒暑变化,有利于农事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且简单好记好算,所以,早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它可以说是世界通用历法。阴历是以朔望月为周期而制定的历法,使用阴历历法的国家主要是伊斯兰国家和地区,阴历一年十二个朔望月,共计354天左右,比回归年少11天,由于阴历一年要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所以,阴历年在公历上的日期是不固定的,阴历年可能在白雪皑皑的寒冬,也可能是在赤日炎炎的酷夏,阴历的月日不能反应四季的寒暑这是它的一大缺点。阴阳历,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历法,除我国使用外,还有一些周边国家也使用。藏历也属于阴阳历。这种历法的优点是;既考虑朔望月的周期,又兼顾回归年的长度,从两千多年前的夏朝开始,就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来调整朔望月与回归年时间长度的误差。并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后来又用中气置闰法代替了十九年七闰的方法,这种置闰方法非常科学,使朔望月永远不偏离回归年。我国现在的农历,仍然使用中气置闰法。我国的阴阳历法优点很多,内容丰富,阴阳兼顾,但太复杂,如干支记年,记月,记日,二十八宿,五行,九星等等。 在世界上,在历史上存在过各种各样的历法,就其原理来讲,不外乎以上这三种。 历法的改革,自从有历法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逐渐认识的过程。古埃及的历法早期一年只有360天,后来发现与回归年误差太大,将一年改成365天,一年定三个季,一季四个月,从现在来看,365天与回归年误差仍然很大,但在五千多年最前,其这种改革就是相当大的进步。我国从夏朝到清朝这四千多年里,进行几十次历法改革。当然历法改革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是为了使历法更符合"天象",就是使历法更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中国古代比较有名历法有[太初历],[三统历],[大衍历],[授时历]等等,这些历法的制每定,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儒略历法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太阳历,它是罗马大帝儒略.凯撒主持制定的,于公元前46年颁行。儒略历采用四年一闰的方法来调整与回归年的误差,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平均年长365.25日。这种历法比埃及的历法有了相当大的进步,埃及历法每128年与回归年误差31天,而儒略历每128年与回归年误差只有一天。在当时儒略历不能不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但是,儒略历与回归年仍然还有一定的误差,平均128年比回归年长一日。当然,这种误差在几十年,上百年内是显现不出来的,但是,随着岁月,每年代的消失,儒略历与回归年的误差就越来越明显了。从公元前46年到公元1582年这一千多年里,儒略历与回归年的误差已达13天之多,制历之初春分日在3月25日,到了1582是年时春分日提前到了3月11日。为了不违背宗教的规定,满足教会对历法的要求,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决定改革儒略历法,最后采纳了意大利医生利里奥改历方案,因为改历是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主持制定的,所以此历法就叫[格里高利]历,简称[格里]历。也就是我们现在仍然使用公历。新历置闰方法规定;一,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四整除的年是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二.凡公元年是整百年的,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不能被400整除的整百年不是闰年。这样,[格里]历每400年比[儒略]少闰三日,年平均长365.2425日。与回归年的误差平均每年只有0.0003日,[25秒左右],是儒略与回归年误差的26分之一。经计算[格里]历要过3333年才与回归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3000多年与回归年误差可达26天。这次历法的改革,使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大大减小了,可以说是一次飞跃。 一个时期以来,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历改方案,对这些历改方案也进行过研究和探讨,不少历改方案都有独到之处,许多内容能被大多数人认同,但也有方案和内容招到了许多人反对和斥责,几个历法组织对历法改革的具体内容,也各有各的观点,很难达成共识,其争论和分歧主要有以下六点;一,年首的问题,二,四季划分的问题,三,月长分配的问题,四,季节表现问题,五,周日的问题,六,闰法改进的问题。对其中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年首问题: 1.以立春或别的节气为年首不妥,历年,历月必须整天数,回归年不是历年,节气月也不是历月,以立春为年首和月首,将使历年长度没有规律性,历月的长度也没有规律。 2;以立春为年首,使年首向后延迟了34天,破坏了与现历法的连续性,将给今后的天文历算方面造成很大麻烦,在没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是不能随便改动的。 3,立春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创立的,虽有天文意义,但外国大多国家和人民不知道什么是二十四节气,强要把现历法的1月1日改在二十四节气的立春上,在世界决大多数国家是通不过的。 二,四季划分问题 四季时间的划分是根据各国家在地球上不同纬度而不同的,我们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正是冬天,而赤道附近,整年酷热,那有春天?南北极地区,长年寒冬,那有春天?所以,不要拘泥于四季的划分上。如果非要找一个世界各地都是春天的季节是不可能的。而以二十四节的立春为春季的开始,那只是北半球春天的开始,既然改的是世界公历历法,就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看问题。 三.月长分配问题 连大月历把三,四,五,六,七月定为大月,一连五个大月。独大月历把六月定为35天,其它月份都是30天。这样分配月的长度,无非是想与二十四节气的长短同步。我认为不能根据节气的长短来确定公历月份的长短,硬要根据节气长短来定月份的长短那是不科学的,即不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的。我们知道节气的长短,与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有关,当冬至前后的时候,地球正处于近日点,此时地球速度最快,大约每秒30。3公里,且地球处与近地点时节气与节气之间的距离最短,所以此时地球绕太阳行进15度,所用的时间最短,大约14天17个小时左右,两个节气大约29天半左右,当夏至前后时,地球正处于远日点,此时地球公转速较慢,而且,由于地球距太阳较远,同样是15度,远日点时距离就长,所以,节气到节气的时间就长,如从夏至到小暑15天18小时,从夏至到大暑31天12小时左右,夏至前后的其它几个节气到节气的时间也都比较长,为了使月长符合夏天节气较长的特点,而创造了连大月历和独大月历,我认为是不正确的。这也不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的。因为节气的时间长短,不是一层不变的,现在夏季几个节气间隔时间比较长,而一万年后,冬季的几个节气间隔时间就比较长了,这时夏季的几个节气时间反而是最短的了。我们知道,节气的时间长短,与地球的近日点和远日点有关,也就是与近点年有关,近点年每年长度为365.25964日,回归年长为每年365.24219879日,近点年每年比回归年长25分7秒。经计算,再过一万年左右,远日点将在一月初,这时节气的时间长短正好相反;冬季几个节气时间都比较长,而夏季几个节气反而是时间最短的了,[从谷雨到秋分大约89天],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连大月历和独大月历为什么不行的道理。 四,周日的问题,七日周由来已久,早以被世界各国认可,已成为历法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世界人民包括中国人民早已习惯这种周日,改成五日周,能被世界各国认可吗?最主要的是还涉及宗教问题,这一关无论如何是过不去的,也有人说,我们改我们的五日周,他们用他们七日周,各不相扰,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周日制是公历历法中的一部分,你改五日周,他用七日周,明天我改六日周,世界通用的公历岂不乱套了,所以说七日周不能改。 以上是我个人对历法改革的几点看法,那么,历法还要不要改革?历法改革的路怎么走?我对天文历算比较爱好,一年多来对历法改革也做了些研究,我认为历法改革是有必要的,也是能行通的。但我认为历改不能将公历和中国的[农历]混在一起改,公历是世界通用历法,农历是我们国家的国历,混在一起改,很难被世界各国及各国人民所理解。首先应当着手于公历的改革,再研究中国农历的改革。因为公历历法是世界通用历法,它的改革如成功,将推动其它历法的改革,将来也会逐渐取代其它历法,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对于现行公如何改革呢?我认为新历法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新历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要比现历法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要小。二.新历法必须与现历法有连续性,即要能很好的衔接上。三.新历法必须科学,简单.易记,便于历算。那么,有没有能满足以上条件的历法方案呢?有,这个方案就是128年31闰的置闰方案。这个方案许多人曾提到过,如周书先,张潜五,陈文涛,万震宇,王省中等人。我经过一年多仔细研究,认为此种方案,是改革公历历法的最佳方案,也是公历改革可能成功唯一方案。这个历改方案能满足以上三个条件,下面详细谈一谈此方案的优点和实施方法。 一,采用128年31闰的置闰的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历年与回归年的误差,回归年长度是365.24219879日,128年31闰的平均年长是365.2421875日。历年与回归年的平均误差每年不到一秒,是现在历法与回归年平均误差的27分之一。 二.改历后与现历法衔接好,不须要过渡阶段。其方法如下:现历法继续使用,到2048年停闰,以后每加128年既不闰。新历法规则是:每四年一闰,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 三.此历法非常科学,它的置闰方法现历法更简单,更符合天体运行规律,现历法平均每年与回归年误差26秒,而此历法每年与回归年平均误差不到一秒。经计算,如果回归年按现在长度计算,得八万多年,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才能超过一日。而现历法与回归年的误差3300年既超过一日。此历法好记简单,便于历算,凡公元年数能被128整除的年不闰,三年级小学生也会计算。 另外,采用此种置闰方法还有不少优点,如稍加计算,可以正确推算出任何年.月.日回归年的角度。此置闰方法还可以计算儒略历年代任何年与回归年的差日。编电脑程序比现历法简单,还可以避免千年虫的困扰等等。 对于月份不齐的问题,我认为采取大小月间隔为好,比较整齐,星期的问题不能动,不动改历有成功的可能,动则对历改有害无利。 以上是自己对历法改革的观点和看法,历法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更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我希望热衷于历法改革的专家,学者能认真地研究此方案。更希望具有相同观点的专家,学者携起手来,认真研究此方案,找出一个更详细,更符合实际,更现实的方案来,共同推动历法改革的早日实现。同时,也希望广大网民对此历法改革方案提出宝贵意见,以及不同观点和不同的看法。 辽宁省辽阳轴承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王云宽 二零零六年三月十五日 阴阳历的改革 除了我们使用的阴阳历外,世界上还流行着两种历法:一种是阳历,另外一种是阴历。阴历是根据月相周期来制订的,因为古人称月亮为太阴,故又称太阴历。如今主要在伊斯兰教国家和地区采用,因此又称为回历。 阴历是以朔望月周期编制的:其周期为29日12时44分2秒8即29.53059日,月份大小相间,逢单月为大月,计30天;双月为小月,计29天;平年12个月共354天,润年仅在十二月末增加一日为355天;每30年中置11润,规定第2、5、7、10、13、16、18、21、24、26、29各为润年。回历一个月平均为29.53059日,可见非常精确。而我国的49月26大月,大月比为0.53061,即月平均为29.53061日,精确度比阴历略差。阴历一年为354.3667日,比回归年少10日21时分。约27年差一月,326年差一年。每月所在季节不断更换,以致于同是六月,可能是夏天,也可能是冬天。 我们知道,伊斯兰教国家近热带,四季不那么明显,这样月相的变化就显得重要起来。月夜的清凉自然引起热带地区的人们产生好感觉。且轨道近赤道的月亮对他们身心的影响较对远赤道带的人来说要大得多。同时可以想象,这里的人们对月亮的感觉一定要比对太阳的感觉亲近一些。而且他们的生长发育快,平均寿命短,与他们使用的快速轮回的历法也是一致的。另外,月夜的神秘性也造就了他们的近于幻想的宗教文化。 阳历是罗马教皇十三世,对原来的儒略历进行修订后,于1582年颁行的。公元前40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散采纳埃及天文学家索西琴尼的意见制定了儒略历。其历又经奥古斯都作了调整。阳历,又称公历,是以回归年为基本单位的,平均历年为365.2425,我国授时历岁实相同。比回归年长约25.848秒。一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日,也就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积累4年共有23小时15分4秒,大约等于一天,所以每4年增加1天,加在2月的末尾,得366天,就是闰年。但是4年加1天实际回归年多了44分56秒,积满128年左右就又多算了一天,也就是在400年中约多算了3天。阳历闰年规定:公元年数可用4整除的,就算闰年;为了要在400年减去多算的3天,并规定公元世纪的整数,即公元年数是100的整数时,须用400来整除的才算闰年,如1600年、2000年、2200年、2400年就是闰年。这样就巧妙地在400年中减去了3天,阳历规定每年都是12个月,且每年的1、3、5、7、8、10、12月为大月,每月31天;4、6、9、11月为小月,每月30天;2月平年是28天,闰年是29天。 公历的月与月相无关,这可能与远赤道地区的欧洲国家寒冷的气候有关。在这里太阳的温热自然引起人们的好感觉,而且月相变化不像伊斯兰国家那么引起人们的重视,近赤道的月亮对他们施加的影响远没有太阳大。因而也就缺乏月夜的遐思所造就的伟大的想象力。他们的文明也因而缺乏情趣,枯燥无味的成份比较多。正如我们所知,西方人所炫耀的尽是逻辑分析之类。不过倒是这种乏味的思维,使他们产生了近代科学。 我国的地域辽阔,尤其是纬线跨度大。使我们兼有欧洲及伊斯兰教国家的特性。太阳和太阴,在我们祖先的心目中,几乎有同等的地位。我们祖先创立的阴阳历也兼有二者之长,而且我国文化也兼有阴阳的特性。“锄禾日当午”和“带月荷锄归”就是离不开这种阴阳农业文明的鲜动写照。 我们知道,中国的传统历法,由阴阳历、廿四节气、和干支纪时三部分组成。它严格按照月亮和太阳的视位置来排历。具有精度高的优点,它不会出现许多年误差一天的问题;但由于它过分要求面面具到,必须有专门的机构逐月推算,缺乏方便性和简明性。这是它的不足之处。 为了和世界文明整合。笔者将对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传统历法,进行改革。当然既要继承先辈的高精度的优点,又要去其不简便的不足。主要针对阴阳历中,大小月排列无规则这一现象,进行修正。 我们19年7润的阴阳历,其实原理并不难懂,它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两种周期。朔望月周期为29.53059日,回归年周期为365.2422日,一年的平均历月有12.36827个月。阴阳历将包含13个阴历月的大年与包含12个阴历月的小年交替排列。设M年中排N个大年,则有(M-N)个小年。 故平均历年=(13N+12(M-N))/M=12+N/M(平均阴历月) 而平均历年=365.2422/29.53059≈12.36827 (朔望月) 故N/M=0.36827取渐近分数可知:N/M=4/11、7/19、123/334、376/1021……其中7/19=0.36842与0.36827很接近,这是春秋时期就发现了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近200年中,大年大致有如下规律:年号除以19余0、3、6、9、11、14、17的年份是大年。且润月分别对应八、六、四、二、七、五、三等月,也就是说年号除以19余“0”则润八月,其余类推。而实际上与此有出入,主要原因是要求每月含有一中气的强条件,不过润月一般在这些月份的附近。大小月的安排,也大致按49月中安排26大月,但一年中大小月排列极不规则。原因是要求每月的朔必在初一。 笔者通过许多复杂的计算,才得到如下方案: 规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年13个月,小年12个月。与传统历法相同。 规定单月大,双月小,与回历相同。润月不计单双,一律为大月。但整除5的年份12月大,整除100的年份12月小,整除200的年份12大,整除1000的年份12仍然小,整除5000的年份12月大(这款可以不考虑)。 年号除以19余0、3、6、9、11、14、17的年份则为大年,且分别润八、六、四、二、七、五、三等月。 这样经X年后,平均历年为:[12X+7 X /19]/X=12+7/19≈12.36842个阴历月,与12.36827个阴历月非常接近。另外,大月所占的比为: [6X+7X/19+X(1/5-1/100+1/200-1/1000+1/5000)]/(12X+7X/19)=6.562538699/12.368421052≈0.53059 即平均历月长为29.53059日,相当精确! 本历与我国的傣历相近。现行的“傣历”也是阴阳历,始于明代以前。它的纪元从公元639年3月21日(春分)开始,每年第一月为六月约相当于农历三月(公历4月),以后的月序为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一、二、三、四、五月。它的一月约相当于农历十月。单月为大月(30日),双月为小月(29日),平年354日或355日有12个月,润年平均384日,有13月。采用的是19年7润法。润月固定在九月,即多一个九月,也为30日。此外,每隔3-6年还需在八月二十九日之后,又加一日,成为30日的大月,称“八月满月”。傣历的“新年”就是大家熟知的“泼水节”,它的日期是由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决定的,规定为清明节后第七天开始,历时3-5天,在傣历约为六月初至七月之间变化。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不难得出下述公式: N=30[7X/19]-11X+[X/5]+[X/200]-[X/1000]-[X/4]-[X/400]+52 其中X是年号减一,N表示春节那天的从元月一号起的阳历日期数,而52是一个根据目前的万年历得出的常数。例如2001年春节的阳历日期为:N=30×[7×2000/19]-11×2000+[2000/5]+[2000/200]-[2000/1000]-[2000/4]-[2000/400]+52=24即1月24号,与现历相同。又如2006年春节的阳历日期为:N=30×[7×2006/19]-11×2005+[2005/5]+[2005/200]-[2005/1000]-[2005/4] -[2005/400]+52=29,即1月29号亦与现历相同。这样阴阳历日期反映月相变化规律,同时又使阴阳历年与回归年基本相等,且大致与每月含一中气的条件基本相符。又吸收了阴历和傣历中大小月排列有规律和阳历中用数整除的方法,判别大年和润年,简单易行。并体现了各种历法协调统一的思想,表现了与世界文明整合的精神。 汪隽(笔名汪洋) 电话:07154337672 手机:13797803872 QQ:439901301 email:unlise@126.com 或jiayuyoung@yahoo.com 浅谈历法与历法改革 "推算年,月,曰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称为历法."。制定历法的主要内容就是确定年,月,曰的长度,另外还有些辅助内容。我们中国从四千多年的夏朝就有了历法,现在我们用的"农历"就是在夏历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历法。世界上最早的历法是古埃及人制定的历法,距现在已有五千多年了.现在,许多国家还有自己的''国历''。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历法有三种,一.公历,[也叫太阳历或格里历]二.阴历,也叫太阴历,或叫回回,三.阴阳合历,[又叫农历或夏历]。公历年是以回归长度为基础制定的历年,它的月曰能直接反应四季的寒暑变化,有利于农事生产和人们曰常生活,且简单好记好算,所以,早已被世界各国认同,它可以说是世界通用历法。阴历是以朔望月为周期而制定的历法,使用阴历历法的国家主要是伊斯兰国家和地区,阴历一年十二个朔望月,共计354天左右,比回归年少11天,由于阴历一年要比回归年少11天左右,所以,阴历年在公历上的曰期是不固定的,阴历年可能在白雪皑皑的寒冬,也可能是在赤曰炎炎的酷夏,阴历的月曰不能反应四季的寒暑这是它的一大缺点。阴阳历,是我国独创的一种历法,除我国使用外,还有一些周边国家也使用。藏历也属于阴阳历。这种历法的优点是;既考虑朔望月的周期,又兼顾回归年的长度,从两千多年前的夏朝开始,就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来调整朔望月与回归年时间长度的误差。并创造了二十四节气,后来又用中气置闰法代替了十九年七闰的方法,这种置闰方法非常科学,使朔望月永远不偏离回归年。我国现在的农历,仍然使用中气置闰法。我国的阴阳历法优点很多,内容丰富,阴阳兼顾,但太复杂,如干支记年,记月,记曰,二十八宿,五行,九星等等。 在世界上,在历史上存在过各种各样的历法,就其原理来讲,不外乎以上这三种。 历法的改革,自从有历法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改革的过程也就是人们对天体运行规律逐渐认识的过程。古埃及的历法早期一年只有360天,后来发现与回归年误差太大,将一年改成365天,一年定三个季,一季四个月,从现在来看,365天与回归年误差仍然很大,但在五千多年最前,其这种改革就是相当大的进步。我国从夏朝到清朝这四千多年里,进行几十次历法改革。当然历法改革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是为了使历法更符合"天象",就是使历法更符合天体运行的规律。中国古代比较有名历法有[太初历],[三统历],[大衍历],[授时历]等等,这些历法的制每定,对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儒略历法是大家比
本文档为【太初历与历法改革】,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538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9KB
软件:Word
页数:15
分类:
上传时间:2013-02-27
浏览量: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