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举报
开通vip

《中庸之道》nullnull《论语》选读之14中庸之道null花儿因为小草的衬托而格外鲜艳,鸟儿因为天空的广阔而显得格外自由,夜晚的天空因为星光闪烁而光彩夺目。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才能在山水相依时展现出如诗般的永恒;花的艳丽,蝶的活泼,才能在蝶和花相拥时迸放出一瞬间的精彩;月的明,酒的幽,方能在那“举杯邀明月”中才能将那洒脱尽情挥洒。 这一切如此之美都是因为万物之间有 存在。nullnull 因中致和《礼记•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春秋末期的晏子以烹调设喻:“和,如羹焉,水火酶酸...

《中庸之道》
nullnull《论语》选读之14中庸之道null花儿因为小草的衬托而格外鲜艳,鸟儿因为天空的广阔而显得格外自由,夜晚的天空因为星光闪烁而光彩夺目。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才能在山水相依时展现出如诗般的永恒;花的艳丽,蝶的活泼,才能在蝶和花相拥时迸放出一瞬间的精彩;月的明,酒的幽,方能在那“举杯邀明月”中才能将那洒脱尽情挥洒。 这一切如此之美都是因为万物之间有 存在。nullnull 因中致和《礼记•中庸》有言:“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春秋末期的晏子以烹调设喻:“和,如羹焉,水火酶酸盐梅,以烹鱼肉,婵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null中庸至德程子曰: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第1章: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中庸-释义null第2章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 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 子曰:“过犹不及。”(11•16)何谓中庸?过犹不及=折中之道null 探究(课后练习一):“过犹不及”(中庸)和“折中主义”有何区别?要点: 中庸,不是“过”,也不是“不及”,是指在“过”与“不过”这两个极端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指的是认识事物、看待问题时,要不偏不倚,做人行事要采取适当的态度,恰到好处,绝不走极端,把握好一个“度”。 “折中主义”把根本对立的立场、观点、理论等无原则地调和在一起。基本特点是或把矛盾的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或把矛盾的双方调和起来不分是非,不要斗争。 成语 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分,就如同做得不够一样,不合适。null 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 之与比。” 本章内容是中行。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提出对君子要求的基本点之一:“义之与比。”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为人公正、友善,处世严肃灵活,不会厚此薄彼。本章谈论的仍是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 问:本章指出行“中庸”的前提是什么? 要点:符合道义,这是与人交往的依据。 成语 无适无莫:形容对人对事没有偏向。null 13·21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本章内容是中行。 【评析】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一是流于冒进,进取,敢作敢为;一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不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的思想。null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本章内容是中礼。 【评析】 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孔门认为,礼的推行和应用要以和谐为贵。但是,凡事都要讲和谐,或者为和谐而和谐,不受礼义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这是说,既要遵守礼所规定的等级差别,相互之间又不要出现不和。null 这个观点是有意义的。在奴隶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区分和对立是很严肃的,其界限丝毫不容紊乱。上一等级的人,以自己的礼仪节文显示其威风;下一等级的人,则怀着畏惧的心情唯命是从。但到春秋时代,这种社会关系开始破裂,臣弑君、子弑父的现象已属常见。对此,由子提出“和为贵”说,其目的是为缓和不同等级之间的对立,使之不致于破裂,以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但从理论上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又感到,孔子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这是有其合理性的。 null第3章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4•10) 第5章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12)“义”“礼”null 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本章内容是中和。 【评析】 “和而不同”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从来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原则,但他却与别人不能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这是在处事为人方面。其实,在所有的问题上,往往都能体现出“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和而不同“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 null 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null 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null 13·2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本章内容是中礼。 【评析】 对于一个人的正确评价,其实并不容易。但在这里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他的这个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识别好人与坏人有重要意义。 null 问:“乡人皆好之” 和“乡人皆恶之”的人是怎样的人? 要点:这种人缺乏识别好坏的能力,以他人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走极端。 问:“乡人之善者好之”和 “不善者恶之”的人是怎样的人? 要点:这种人能不以他人的好坏为依据,而以善恶作为标准评价一个人,符合中庸的法则,不偏不倚。 问:用“乡人”的做法,要说明什么样的观点呢? 要点:中庸有原则(标准)。null 17·13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本章内容是中行。 【评析】 孔子所说的“乡原”,就是指那些表里不一、言行不一的伪君子,这些人欺世盗名,却可以堂而皇之地自我炫耀。孔子反对“乡愿”,就是主张以仁、礼为原则,只有仁、礼可以使人成为真正的君子。 问:孔子批评了哪一种人? 要点:好好先生(乡原)。 null 问:孔子为什么说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 要点:这种人不分立场、原则、观点等是否对立,只是采取折中的处世原则。如果说小人是刺向仁德的“明枪”,那么乡原就是射向仁德的暗箭。真正的中庸是不偏,也不倚,人的气质德行作风都不偏于任何一方,对立面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于中庸。 问:用“乡原”的例子要说明什么观点呢? 要点:中庸非折中。 探究:君子和乡原的区别体现在何处? 要点:君子注意人情与道理的协调,但讲原则,为好人所喜欢,为坏人所憎恨。乡原一团和气,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表面上忠厚老实,实际上同流合污,不明是非。null第8章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7•13)中庸非中折 中庸有原则(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第7章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 其不善者恶之。”(13•24)null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P39 (14•34) [译文]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原则:爱憎分明!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4•3) null 以第9章为例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17•24)null 17·24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本章内容是中礼。 问:孔子和子贡分别憎恶怎样的人?有何不同? 答案:孔子更强调做人要讲礼仪,遵守尊卑的次序。比如孔子憎恶在下位而毁谤上级的人,憎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而子贡更加强调做人要诚实,要尊重他人。比如子贡憎恶抄袭别人却冒称聪明的人。(要符合孔子或子贡的意思,说出他们的区别。) null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 【译文】孔子说:“天下国家是可以治理公正的,官爵俸禄是可以推辞不受的,雪白的锋刃也是可以踩踏闯过的,但中庸之道是很难做到的。” 现实生活中的情况经常是: “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聪明人容易过头,愚蠢者往往不足; 好人容易过头,不肖者容易不足。null分析第4、6章(中庸的道德修为) 联之以实,析“如何中庸”? 中国人的学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我注《六经》,另外一种是《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方式读得很苦,需要皓首而穷经呢,把头发都读白了,把所有的书读完了,可以去批注了。但是更高的一种境界叫做《六经》注我,就是真正好的学习是融会了所有的典籍以后,用它来诠释自己的生命。 ------于丹《论语 心得 信息技术培训心得 下载关于七一讲话心得体会关于国企改革心得体会关于使用希沃白板的心得体会国培计划培训心得体会 》null第4章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第6章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3) 结合第4、6章(中庸的道德修为) 联之以实,析“如何中庸”?null 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null 2003年12月10日,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中,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时说: “和而不同”是其中一个伟大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他认为,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善待友邦,也有利国际社会化解矛盾。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null小 结何谓中庸 ?-释义中庸如何?-原则如何中庸 ?-内涵↓↓万人丛中一握手, 使我衣袖三年香。        ——龚自珍
本文档为【《中庸之道》】,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25517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1M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高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3-02-24
浏览量: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