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原理null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规范和艺术的科学。 教育学不是教育政策汇编。 教育学不是教育经验汇编。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孟子、荀子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null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

教育学原理
null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第一讲 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教育规律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艺术的科学。 教育学不是教育政策汇编。 教育学不是教育经验汇编。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教育学的萌芽 孔子、孟子、荀子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学记》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null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null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null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易解:大学教人的方法,在一切邪恶的念头未发生之前,就用礼来教育,来约束禁止,这就是预备、防备的意思。当学生可以教诲的时候才加以教导,就叫做合乎时宜。依据学生的程度,不跨越进度,不超出其能力来教导,就叫做循序渐进。使学生互相观摩而学习他人的长处,就叫做切磋琢磨。这四种教学方法,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null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僻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易解:邪恶的念头已经发生,然后再来禁止,因为错误的观念已经坚不可拔,教育亦难以胜任。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东学一点西学一些,却不按照进度学习,只是使头脑混乱毫无条理而已。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结交不正当的朋友,会导致违背师长的教训,不良的习惯,会荒废自己的学业。这六项,是导致教育失败的原因。 null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易解:君子已经知道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也明白教育之所以衰落的道理,然后就可以为人师表了。所以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只引导而不强迫,使学习的人容易亲近。教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得以充分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使学生能够自己思考。使人亲近又能自动思考,这才是善于晓喻了。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独立 文艺复兴与人的解放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 卢梭的《爱弥儿》(1762) 康德的教育学讲座(1776)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1806)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教育学的科学化 1.教育学的分化 (1)学科的分化:单数变复数 (2)思想的分化:一元变多元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及其影响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教育学的深化:以苏联为例 统一劳动学校 凯洛夫教育学:知识 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阿莫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学:人道主义教育学三、中国的教育学三、中国的教育学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大体经历了100年,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19):教育学的引入。以翻译介绍日本的教育学(实际上是赫尔巴特的教育学)为主。 第二阶段(1919—1949):教育学的美国化(主要引进和学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三、中国的教育学三、中国的教育学第三阶段(1949—1956):教育学的苏联化(主要学习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第四阶段(1957—1966):教育学的“中国化”。 第五阶段(1966—1976):教育学的“语录化”。 三、中国的教育学三、中国的教育学第六阶段(1976—现在):教育学的复归与前进。 这一阶段掀起了中国教育学百年中的一次空前的热潮。主要有如下特点: (1)在主体上,思想解放,自觉性强,许多教育学研究者向历史负责,放眼世界,四海择珍,广收教育信息。三、中国的教育学三、中国的教育学(2)在内容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许多新的教育观念被吸收到教育学中来。 (3)在方法上,思辨与实证、定性与定量互补为用的观念为大多数研究者接受,并逐步落实到研究过程之中。 (4)在结果上,各种版本的教育学如雨后春笋,有不少学风严谨、思路开阔、具有一定特色的著作。null四、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一)研究基础不断拓展 (二)问题领域不断扩大 (三)研究范式不断转换 (四)研究内容进一步分化与综合 (五)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六)教育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日益加强 教育学参考书目教育学参考书目王道俊、王汉澜主编:《教育学(新编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 金一鸣:《教育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黄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参考书目教育学参考书目傅维利主编:《教育问题案例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主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 [美]奥恩斯坦、丹尼尔:《教育基础》,江苏教育出版社。 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30卷,人民教育出版社。 瞿葆奎主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30种,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讲 教育概述第二讲 教育概述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一)“教育”的词义分析 1.汉语“教育”一词的由来及含义 “教育”最早见之于《孟子 · 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 古代虽有“教育”一词,却不常用。 在古代社会,总的来说,行重于知,学重于教。 关于修业、进德、学习、践行的言论尤其丰富,并逐渐形成了一套“以学为本”的话语体系和“以学论教”的论述方式。 此外,在古代汉语中,多用单音词,诸如教、诲、育、授、化、导。这种语言习惯也妨碍了“教育”这样的双音词的通行。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古代的“教”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在我国古代,上之所施,下之所效,皆为“善”。所以也有一些著作从“善”的角度解释“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教育”成为常用词,是20世纪初叶的事情。这种变化,与国人睁眼看世界、接触到西方近代教育思想,试图效法西方教育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联系在一起。近代西方重视知识的授受,推行班级授课制,其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的重心,已由学转向教。 据考证,“教育”一词至迟于1901年开始通行于我国翻译界。通过翻译界的努力,该词迅速走向中国知识界,走向师范学校,走向全国各地。到1902年,“教育”开始成为汉语系统中的一个常用的词汇。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2.英文“教育”一词的由来及含义  现代汉语“教育”所对应的英语为education,它源于拉丁语 educare。 Educare意指“养育”、“培养”、“饲养”。该词又源于拉丁语 educere,意即“引出”、“使显现出”、“使发挥出”。从辞源上说,英语“教育”一词含有“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3.“教育”一词在理论陈述中的用法和含义 (1)描述性用法 如:作为机构的教育;作为活动的教育;作为内容的教育;作为结果的教育。 (2)规范性用法 如:我相信,唯一真正的教育,来自儿童从中发现自己的那种社会情境的各种要求对儿童能力的刺激。 (3)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性用法一、教育概念一、教育概念(二)“教育”概念的界定 1.教育是动物的生存活动还是人类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 2.教育这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有何特点?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学校教育有何特殊性?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附:教育的国际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界定附:教育的国际标准界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7年8月8日在巴黎召开的第29届大会批准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对“教育”的涵义作了明确的规定。 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的框架内,“教育”一词的涵义是指专为满足学习需要的各种有意识而系统的活动,包括一些国家中所说的文化活动或培训。不管叫什么,“教育”被认为是导致学习的有组织的及持续的交流。 附:教育的国际标准界定附:教育的国际标准界定对这一提法中几个关键词的理解如下: 交流:“交流”是涉及两个人或更多人之间的信息转移关系;“信息”包括消息、思想、知识、策略等。交流可分为言语的或非言语的、直接的/面对面的或间接的/远距离的,并可有各种各样的途径及媒介。 学习:“学习”是指个人在行为、信息、知识、理解力、态度、价值观或技能方面的任何进步与提高。 附:教育的国际标准界定附:教育的国际标准界定有组织的:“有组织的”是指为达到明确目的或隐含目的而精心策划的一种模式或程序,它包括开展交流所需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的提供者。 “提供者”可为一个人或多外人或一个机构。“教学方法的提供者”一般是指以教学为目的而从事交流或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人;但也可以是间接的/无生命的东西,例如计算机软件、电影或磁带等。 持续的:“持续的”是指学习经验的积累要有一段持续时间和连续性,但未规定最少持续多少时间。二、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一)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学习者 教育者 教育内容 教育手段 二、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要素的相互关系 教育者 教育手段 学习者 教育内容 二、教育活动二、教育活动(三)教育活动观 教育即引导 教育即传递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交流 三、教育系统三、教育系统(一)教育系统的构成 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非学校教育1 非学校教育4 学校教育 非学校教育2 非学校教育3 学校教育三、教育系统三、教育系统(二)教育系统的运作(以学校教育为例) 社会需求 学校教育系统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方案 教师工作方案 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教育系统三、教育系统(三)教育系统的功能 1.发展功能:促进个人发展 2.社会功能:促进社会进步 四、教育形态四、教育形态(一)原始的教育 1.教育融合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过程之中,尚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简单。 3.教育具有原始的平等。 四、教育形态四、教育形态(二)古代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学校教育内容逐步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完善。四、教育形态四、教育形态(三)现代学校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逐步结合。 3.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逐步科学化。 4.学校教育制度日益完善。四、教育形态四、教育形态(四)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社会化 3.教育终身化 4.教育个性化 第三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第三讲 教育与社会发展一、教育与人口一、教育与人口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或地区的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的总体。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是指教育事业与社会中人的总体的关系,而不是与社会个体的关系。 (一)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 2.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一、教育与人口一、教育与人口(二)教育对人口的作用 1.控制人口数量 2.提高人口质量 3.优化人口结构 (三)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二、教育与经济二、教育与经济 经济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有多种含义: (1)与一定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经济制度,是社会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基础。 (2)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相应的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 (3)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二、教育与经济二、教育与经济(一)经济对教育的影响 1.经济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1)经济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条件 (2)经济对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 2.经济制约着教育目的和教育结构 3.经济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和形式 二、教育与经济二、教育与经济(二)教育对经济的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 (三)人力资本论与教育先行论 二、教育与经济二、教育与经济 人力资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1961年发表《人力资本投资》,1963年发表《教育的经济价值》,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常常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教育与经济二、教育与经济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等形式。由教育投资形成的教育资本是人力资本的主要部分。教育投资可以使受教育者未来获得较多的收入,更合理地安排支出,对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和职业变动有更大的适应性。教育投资所引起的劳动力质量提高,可以引起经济增长,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二、教育与经济 二、教育与经济 教育先行论:认为教育发展应超前于经济发展的一种主张。教育先行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二是教育要根据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人才。教育先行论的主要依据是: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有不平衡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决定教育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超前于经济发展;教育周期比较长,因而人才培养必须先于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当代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和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三、教育与政治三、教育与政治 对政治的正确理解,是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关系的前提。 (1)政治的原始意义主要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政治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 (3)政治的基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4)阶级社会中的政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三、教育与政治三、教育与政治(一)政治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2.政治制约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 3.政治制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三、教育与政治三、教育与政治(二)教育对政治的作用 1.培养政治所需要的人才(公民、统治者) 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 3.促进政治民主 (三)民主政治与教育民主 三、教育与政治三、教育与政治教育民主,即民主在教育中的体现: (1)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和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及教育结果的均等; (2)教育的民主决策和管理; (3)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机会; (4)师生关系的民主化。 四、教育与文化四、教育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具有下列特征:文化为人类所特有;文化是人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为一定社会群体所共有;文化是复杂的整合体。 概而言之,文化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文化泛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狭义文化主要是指精神文化,包括知识(经验)、价值规范和艺术等内容。 四、教育与文化四、教育与文化(一)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1.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2.影响教育思想观念 3.影响教育目的和内容 4.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 四、教育与文化四、教育与文化(二)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传递和保存文化 2.选择和普及文化 3.交流和融合文化 4.更新和创造文化 (三)多元文化与多元教育 五、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五、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一)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现代化——科技——教育 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2.现代化——人——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教育 科教兴国。   五、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五、教育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二)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进行教育改革 1.扩大教育规模 2.提高教育质量 3.促进教育公平 第四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四讲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人的发展概述一、人的发展概述这里的“人”是个体的人。 (一)人的发展时间有多长? 狭义发展观与广义发展观 (二)人的发展动力源于内还是源于外? 内发论与外铄论 (三)人的发展过程怎么样? 阶段重点论与螺旋扩展论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 从历史发展过程看 二因素:遗传、环境 三因素:遗传、环境、教育 四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2. 从逻辑上分析 主体因素(先天与后天) 客体因素(环境与教育)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一)主体先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先天因素指个体出生时机体结构所具有的一切特质,主要包括遗传素质和由基因控制的成熟机制。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 2.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关于“遗传决定论” 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二)主体后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后天因素指个体出生后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特征,包括身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与健康状态,知识、经验的积累水平与结构,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形成状态等涉及到个体的体质、知识、经验、能力、态度、个性等内在素质。 1.后天因素是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2.后天因素影响人对环境的选择和作用方式 3.后天因素影响人对自身发展方向的选择和实现的努力。这以自我意识的形成为前提。 4.关于“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三)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客观世界。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把环境分为不同的类型: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小环境与大环境;逆境与顺境 环境是人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1.小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 2.大环境对人的重要作用 3.关于“环境决定论”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二、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四)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如何理解教育的主导作用? 2.为什么说教育起主导作用? 3.怎样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三、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一)婴儿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二)幼儿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三)童年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四)少年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五)青年期的发展特点与教育 第五讲 教育目的第五讲 教育目的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的含义与意义 1. 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 教育目的的结构 教育目的的结构指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 教育目的的意义 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二)教育目的的依据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其形式是主观的。但是,教育目的内容是客观的。人们提出形形色色的教育目的,都是社会对其成员质量规格的客观需求在他们意识中的反映,是他们所处时代的产物,必然为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所制约。这就是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所制约 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和政治制度的制约 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争论最多影响最大也最带根本性的问题,是教育活动究竟是注重个人的发展还是注重社会的需要。由此形成了所谓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 个人本位论者主张提出教育目的应当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而不是从社会出发;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在他们看来,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评价教育的价值也应当以其对个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一、教育目的概述一、教育目的概述 社会本位论者主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他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在他们看来,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 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一)历史的回顾 1957年, 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又指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正确地解释了全面发展的涵意”,是我国“教育的目的”。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对教育目的的第一次明确表述。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当时人们把这段话简化为“四有、两热爱、两精神”,并作为我国教育目的的一种新的表述。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 (1)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毛泽东在提出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的时曾有一段解释性的话:“要提倡勤俭建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一种不实际的想法”。二、我国的教育目的二、我国的教育目的(2)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坚持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相结合的观念 2.要求全面发展 3.具有独立个性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一)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任务 普通中小学(包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二)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智育是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 体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健身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的教育。 美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的审美观点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质的教育。 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三)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三、我国教育目的的实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null“教育学原理”测验 姓名: 分数: 论述下列问题(每小题50分,共100分) 一、有人认为“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有人认为应先发展经济,后发展教育。请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谈谈你的看法。 二、有人认为“近墨者黑”;有人认为“近墨者未必黑”。请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谈谈你的看法。
本文档为【教育学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76738
暂无简介~
格式:ppt
大小:479KB
软件:PowerPoint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3-01-10
浏览量: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