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举报
开通vip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 篇一:北林水保博士题 1、试述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类型和危害。 2、简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 3、论述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基本程序。 4、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 1、简述流失的类型、成因和发展趋势。 2、简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3、试分析主要土壤侵蚀模型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4、简述荒漠化防治综合技术体系。 一、 试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 1. 水土保...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 : 篇一:北林水保博士题 1、试述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类型和危害。 2、简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 3、论述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管理的基本程序。 4、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 1、简述流失的类型、成因和发展趋势。 2、简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的工作的特点和方法。 3、试分析主要土壤侵蚀模型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4、简述荒漠化防治综合技术体系。 一、 试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体系。 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生态学理论;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原理,采取各种方法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结构,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强化生态系统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并使被修复的生态系统实现整体协调、自我控制、自我演替的良性循环。生态修复包括生态恢复、生态重建及生态改善。 生态系统是一个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功能单元。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越多、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反馈机制使它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即生态 系统在受到不超过生态阈值[3]的外界干扰后,仍然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结构与功能的相对稳定状态.或偏离生态平衡后能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到原始状态。而如果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受损生态系统就不能自然恢复到其原初稳定状态.需要人为的调节诱导和修复.否则,将长期保持受损状态。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水土保持理论; 生态修复是在充分认识水土流失及生态系统损害原因的基础上,依靠生态系统的自选择、自组织、自适应、自调节、自发展的功能,并辅以科学合理的各类人工修补措施,加速生态系统的顺向演替进程,从而达到水土保持,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之目的。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区划与规划技术; 4.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设计技术; 5.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生物技术; 生物修复的技术核心是微生物及微生物使用和利用等。如种植绿肥植物,增加固氮作物品种;轮作、套作,间种、混种;减少化学防治,增加生物防治;植等高植物篱等。退化林地、草地、荒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在封禁的基础上,补种乡土树种、草种。 6.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 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管理技术。 在地广人稀、降雨条件适宜、水土流失相对较轻的山区、丘陵区,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封育保护、转变农牧业生 产方式,控制人们对大自然的过度干扰、索取和破坏,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度,减轻水土流失。 主要做法是:封山禁牧、轮牧、休牧,改放牧为舍饲养畜,保障生态用水,促进植被恢复。同时,加快这些地区的基本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集约高效农牧业,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实现“小开发,大保护”;发展沼气和以电代柴,实施生态移民,确保农牧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为生态修复创造条件,促进大面积生态修复。 二、 试述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内涵; 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物以低浓度、大范围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或从土壤圈向水圈扩散,致使土壤、含水层、湖泊、河流、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遭到污染的现象。具有形成过程随机性大、影响因子多、分布范围广、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 2.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形成原因; 由于土地利用活动产生的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地面的各种污染物质,如城市垃圾、农村家畜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或有机物),从非特定的地点随着降水产生的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 3. 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的原理; 以“源头削减、资源回用、因地制宜、技术实用、优化管理、总量控制”为原则,树立全局观念,贯彻和谐发展的理念,遵循 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精准化平衡施肥、暴雨径流及农田排灌水污染控制、坡地水与氮磷流失控制等,突出防治的重点,实现多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和水体治污技术的有效集成,有效地减轻水土和氮磷的流失,实现面源污染防治目标。 4.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流域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是小流域建设的新思路,是按照“保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水资源保护,以小流域为单元,将小流域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依据小流域内地貌距部位离河沟道由远及近,将小流域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土资源。 第一道防线,生态修复区,位于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山高坡陡,土层浅薄,遇暴雨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并且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位于山麓、坡脚等农业种植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同时是村镇及旅游业集中区域,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量大,农田和园地农药化肥使用量大,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发生地,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第三道防线,生态保护区,位于河(沟)道两侧及湖岸周边,是挖砂、采沙及废弃物投弃的主要区域,同时由于湿地萎缩,水土自然净化能力 差。 三、 简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1.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法律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2.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与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 3.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前期工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4个阶段。第一步是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按水土保持法的规定,该规划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指导今后一定时期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建设项目应成为下阶段工程立项的依据。第二步是在规划指导下,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提出建议 立项的工程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三步是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一经批准,则工程项目正式立项。第四步是完成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该设计经有关部门审批后,列入年度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拨款兴建。 4.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 加强监理资质管理是实施监理制的基础,必须加强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资质管理是实施监理制的基础,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实施阶段是实施监理的重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监理的 主要内容是进行建设工程 合同 劳动合同范本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免费下载租赁合同免费下载房屋买卖合同下载劳务合同范本下载 管理,按照合同控制工程建设的投资,工期和质量并协调建设各方面的工作关系。采取组织管理、经济、技术、合同和信息管理等措施,对建设过程与参建各方的行为进行监督,协调和控制,主要有质量控制,工期控制和投资控制。要逐步实行全过程监理。 5.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措施,是反映水土流失动态变化、评估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是促进传统水土保持向现代水土保持转变的有力保障,是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宏观决策的依据。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法律赋予水行政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 二、规范运作,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监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要充实和加强 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明确职能,合理配置监测技术人员,布设监测场地和监测点,切实负责地做好监测工作。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要有水土保持监测方案,并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项目监测报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防治工程要进一步落实,要在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行期进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 三、点面结合,全面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提出监测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对管辖范围内的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 区的水土流失进行动态监测。要在定位观测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类水土保持项目的监测。 四、多方协作,有效利用相关行业监测成果 水土保持涉及多学科、多部门,水土保持监测也要与相关部门和学科紧密结合,充分利用与水土保持内容有关的相关行业监测成果。 五、增加投入,保障监测工作持续开展 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实行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多方协调,力争将监测网络建设和运行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在工程建设的同时,就要抓紧研究系统建成后的运行维护和管理机制,确保系统建成后发挥效益,良性运行。 6.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督。 一、坚持不懈地开展水土保持法制宣传教育活动首 二、严格依法审批,强化后续监管 三、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的预防监督工作 四、积极主动地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五、依法足额征收水土保持“两费” 六、实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公告制度 七、多形式开展工矿区水土流失防治 八、加强对水保监督执法工作情况的考核 四、试述我国林业生态工程或荒漠化防治工程新的发展趋势。 1. 法制建设; 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防沙治沙法》确立了防沙治沙 的基本原则、责任、义务、管理体制、主要制度、保障措施以及违反《防沙治沙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防沙治沙的法律。 2. 技术规范化建设; 主要包括荒漠化治理、监测、评价、考核等方面内容,完善技术指标体系,各项技术标准要尽快上升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水平。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分布区内自然、气候条件和植被类型差异大,各地荒漠化危害、成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措施都不尽相同,制定技术标准要具有科学性、指导性(或强制性)、可操作性。 3. 低覆盖度建设等新理念; 低覆盖度灌木群丛是干旱、半干旱区广泛分布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植被,也是人工修复沙地应遵从的植被。低覆盖度对植被的存活和防风固沙具有较好的效果。 4. 景观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应用; 景观生态学作为地理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土地利用规划设计方面。但在荒漠化监测与评价方面的应用研究属于新的领域。通过景观生态学中的指标和方法应用于荒漠化的监测与评价。 5. 现代生物、信息工程的应用。 生物工程如荒漠化防治植被建设技术,包括天然植被恢复、防护林体系建设、沙地造林方法和树种等技术;生态农业建设技术、, 包括生态农业的设计、调控和优化,生态农业的技术模式等。 6. 信息工程如3S等地理信息技术和模型模拟等,为荒漠化的监 测、评价和防治有很好 的促进作用。 2006年水土保持学加试 一、简述水土保持规划原则和方法 1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则 2土地利用规划 3水土保持措施流域(区域)布局 4水土保持措施预算 5水土保持措施效益分析 二、试述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1水土保持措施体系的内涵 2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的基本原则 3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的方法 4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体系配置的评价 三、简述荒漠化防治综合技术体系 1荒漠化与荒漠化防治 2植物治沙技术 3工程治沙技术 4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 5其它治沙技术 四、试述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内涵; 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污染物以低浓度、大范围缓慢地在土壤圈内运动或从土壤圈向水圈扩散,致使土壤、含水层、湖泊、河流、滨岸、大气等 生态系统遭到污染的现象。具有形成过程随机性大、影响因子多、分布范围广、潜伏周期长、危害大等特点 2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的形成原因; 由于土地利用活动产生的溶解的或固体的污染物(地面的各种污染物质,如城市垃圾、农村家畜粪便、农田中的化肥、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或有机物),从非特定的地点随着降水产生的径流,进入受纳水体造成的污染。 3水土流失面源污染防控的原理; 以“源头削减、资源回用、因地制宜、技术实用、优化管理、总量控制”为原则,树立全局观念,贯彻和谐发展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精准化平衡施肥、暴雨径流及农田排灌水污染控制、坡地水与氮磷流失控制等,突出防治的重点,实现多种水土保持技术模式和水体治污技术的有效集成,有效地减轻水土和氮磷的流失,实现面源污染防治目标。 4水土保持生态清洁流域治理。 生态清洁小流域三道防线是小流域建设的新思路,是按照“保 护水源、改善环境、防治灾害、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围绕水资源保护,以小流域为单元,将小流域作为一个“社会——经济——环境”的复合生态系统,依据小流域内地貌距部位离河沟道由远及近,将小流域分为“生态修复区、生态治理区、生态保护区”三道防线,综合应用多种治理措施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水土资源。 第一道防线,生态修复区,位于远山中山及人烟稀少地区,山高坡陡,土层浅薄,遇暴雨易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并且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第二道防线,生态治理区,位于山麓、坡脚等农业种植区及人类活动频繁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泥沙的主要来源,同时是村镇及旅游业集中区域,生活污水排放和垃圾堆放量大,农田和园地农药化肥使用量大,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发生地,因开发建设活动等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第三道防线,生态保护区,位于河(沟)道两侧及湖岸周边,是挖砂、采沙及废弃物投弃的主要区域,同时由于湿地萎缩,水土自然净化能力差。 五、简述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1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管理办法 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前期工作分为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4个阶段。第一步是编制水土保持规划,按水土保持法的规定,该规划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后,指导今后一定时期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规划中确定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建设项目应成为下阶段工程立项的依据。第二步是在规划指导下,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提出建议立项的工程项目,编制项目建议书。第三步是开展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一经批准,则工程项目正式立项。第四步是完成水土保持初步设计,该设计经 篇二: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北林) 森林生态学实习指导书 林学专业和生物学专业适用 李俊清 牛树奎 刘艳红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003年5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种群数量和结构调 查 .............................................................................................. 4 一、点 法 .................................................................................................... ................................ 4 1(覆盖度 (COVERAGE) ................................................................................................................. 5 2(频度 (FREQUENCY) ................................................................................................................ 5 二、距离 法 ................................................................................................................................ 5 1. 最近个体法(NEAREST INDIVIDUAL METHOD) .................................................................. 5 2. 最近邻 居法(NEAREST NEIGHBOR METHOD) ......................................................................... 6 3. 随机 对法(RANDOM PAIRS METHOD) ..................................................................................... 7 4. 点四分方法 (POINT-CENTERED QUARTER METHOD) ............................................................ 7 三、样方(QUADRAT)和样圆法(ROUND QUADRAT) ........................................................... 7 1. 样方法 (QUADRAT) ............................................................................................................ 7 2(样园法(ROUND QUADRAT) ........................................................................................ ........... 8 3(重要值计算 (IMPORTANT VALUE) .................................................................................. 9 第二部分 群落结构的调 查 .................................................................................................... 10 一、最小面积调查(MINIMUM AREA ) ................................................................................... 10 1(植物群落的取样方法 (SAMPLING METHOD OF COMMUNITY) .......................................... 10 2. 一些群落类型的最 小面 积 ................................................................................................. 12 二、多样性指数调查(BIODIVERSITY INDEX) ........................................................................ 12 1(SIMPSON 多样性指 数 ........................................................................................................ 12 2(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 数 ....................................................................................... 13 3(均匀性指数 (EVENNESS)....................................................................................... .............. 13 4(多样性指数计算和分析(CALCULATION OF BIODIVERSITIES) ............................................ 13 三、种群空间分布格 局 .......................................................................................................... 15 1(外业调查(FIELD WORK) ..................................................................................................... 15 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CALCULATION OF SPACE PATTERN) ............................................ 15 3(举 例 .................................................................................................................................... 16 第三部分 群落类型的调 查 .................................................................................................... 16 一、群落类型调查方 法 .......................................................................................................... 16 1(群落类型的线路调查(PRELIMINARY SURVEY OF COMMUNITY TYPE) ............................... 16 二、群落类型的标准地调 查 .................................................................................................. 19 1(标准地调查项目(ITEMS OF STANDARD PLOT) .............................................................. 19 2(标准地调查方法(METHOD OF STANDARD PLAT INVENTORY) ...................................... 20 三、群落相似系数和特 征种调查 .......................................................................................... 22 1(种的确限度(LIMITED PRESENTATION) .......................................................................... 22 2(群落相似系数(SIMILARITY OF COMMUNITY) ............................................................... 22 第四部分 群落外貌与动态的调 查 ........................................................................................ 23 一、群落的外貌调 查 .............................................................................................................. 23 1(生活性调查(LIFE FORM) .................................................................................................... 23 2(生活性谱 (SPECTRUM) ........................................................................................................ 24 3. 生长型(GROWTH FORM) .................................................................................................. 24 4. 层片 (SYNUSIA) ................................................................................................................ 24 5. 成层现象(VERTICAL DISTRIBUTION) ................................................................................... 25 二、群落的动态调查(DYNAMICS OF COMMUNITY) .............................................................. 25 1(年龄结构(AGE STRUCTURE) .............................................................................................. 25 2(森林更新、演替趋势调查(REGENERATION AND SUCCESSION) ........................................ 26 3(郁闭度调查 (CLOSENESS).............................................................................................. 26 第五部分 森林土壤剖面的调查方 法 .................................................................................... 27 一、观察地点的选择和挖 掘 .................................................................................................. 27 1(地点选 择 ............................................................................................................................ 27 2(剖面的挖 掘 ........................................................................................................................ 27 二、土壤剖面的观察与记 载 .................................................................................................. 27 1(观察点基本情况记 载 ........................................................................................................ 28 2(土壤剖面形态记 载 ............................................................................................................ 29 四、土壤标本和分析样品的采 集 .......................................................................................... 31 1(采集土盒标 本 .................................................................................................................... 31 2(采集分析样品分析样 品 .................................................................................................... 31 第六部分 实习报告或者研究论 文 ........................................................................................ 38 一、小组实习报 告 .................................................................................................................. 38 1(目 的 .................................................................................................................................... 38 2(提 纲 .................................................................................................................................... 38 二、个人实习报告或者论 文 .................................................................................................. 39 1(选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题 目 ........................................................................................................................ 39 2(提 纲 .................................................................................................................................... 39 3(报告或者论文的要 求 .................................................................................................... .... 40 附录实习工具、物品清 单 .................................................................................................... .. 41 第一部分 种群数量和结构调查 (Inventory of Population Size and Structure) 通常来说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有三类:分别是观察、试验和模拟。第一种方法就是观察和记录自然环境下的有机体状况,有时也叫做野外观测,这里面的野外二字不一定要理解成是开阔的田间,或者林地,而应该理解成是对有机体自然状况的纪录:第二种方法就是在野外做试验,找出有机体对周围环境变化的反映:第三种方法是把有机体放到人工控制的环境下,或者实验室的条件下。对于生态学研究来说,可能单独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不全面的,常常需要几种方法同时应用,才能得出比较理想的结果。 我们对于实习中所作的调查研究有如下要求,首先需要针对不同的目的设计不同的方法;调查的样地类型要有代表性,样方的大小满足群落和物种特性的要求;每种方法调查的数据都应该具有可重复性;结果都应该可以进行统计检验;数据分析符合统计要求,比如一片林地100株,其中一株大母树胸径2米,其余小树都不过10公分;还有另外一片100株都是12公分,怎么看他们的平均胸径, 所以,调查的数据能够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十分重要。 我们在下面要介绍几种生态学研究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经典的方法,从对简单的对一个点的调查开始,逐渐介绍通过线和面的调查来取定种群的数量或者群落的组成。调查的时候根据需要,可以采取样地调查,也可以采取无样地调查。有调查工具的时候我们尽量使用,如皮尺、罗盘、海拔仪等,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手头儿没有任何仪器的情况下,通过本次地实习也能了解一些使用的方法。 一、点法 该方法就是用一个个的调查点来确定群落中物种的盖度或者组成。对于一些没有明显主干的森林群落或者丛生的草本和灌木群落,要调查它们的密度时需要采取点法,通过调查每一类植物的相对数量,从而达到了解盖度、频度和种类成分的目的。 1(覆盖度(Coverage) 覆盖度的具体调查方法是:准备一根竹扦或者铁钎(通称钎子),钎子的直径越细越好,理论上应改没有直径。调查时在群落内随机确定一个起始点,随机或者每隔一定距离把钎子垂直插入土壤,然后查数碰到钎子上的植物叶片或者灌木的枝茎的数量,重复调查多个样点,然后按着下面的公式具体计算覆盖度。 植物A的覆盖度(%)为: 100 ?钎子碰到植物A(至少一次)的次数/钎子碰到所有植物的总数。 2(频度(Frequency) 频度的调查方法与覆盖度相似,不同之处只是在查数碰到钎子上的植物叶片或者灌木的枝茎时,同种植物只要是碰到钎子上,在一个样点上无论有多少个碰上了钎子都只算一次,重复调查多个样点的数量,然后按着下面的公式具体计算频度。 植物A的频度(%)为: 100 ?钎子碰到植物A的次数 ----------------------------------------- 所有样点的总数。 二、距离法 (Distance Method or Plotless Method) 距离法也叫线法,是沿着一条固定的线路,调查各种群落参数,如某种林木的优势度,树高,株树等。在人们的长期野外调查中,总结出很多方便实用的以距离为基础的调查方法,这就是距离法。就是用各种线路和长度来确定植物间的距离和组成成分,它比点法更精缺,尤其是距离的测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量测不同的指标,下面介绍几种距离法的调查方法。 1. 最近个体法(Nearest Individual Method) 在群落内首先确定随机点,并以每一个随机点为中心,记录距离该随机点最近一株植物树的距离(林木还可以记录胸径和树高)。注意每一个随机点只测定一株植物,所 篇三:北京林业大学经济林实习报告 经济林实习报告 100XXXXXXX 实习目的 强化果树栽培管理理论学习效果,实地调查学习果园实际管理经营情况。 实习时间 2012.11.17/18 2012.12.1 实习地点 1、北京市昌平区中日友好观光果园; 2、 河北省三河市 实习内容 (1).果园调查 在中日友好果园内,我们通过老师和负责人的讲解了解了果园的发展概况。 该果园属于私人果园,主栽品种为苹果,兼有桃、李。所有果树均为嫁接苗繁殖而来。果园中配置了授粉树,为王林和桑莎,比例大约为4:1,采用行列式布置。整个果园树龄为18年,树势中庸健壮,结果枝类型主要为具两个以上分枝的多年生枝,亩年产量在3000-7000斤左右。 果园每年春季春翻,年内中耕除草,施用无公害有机肥,为保证果实品质不施用任何化学肥料、化学试剂,施肥的时间为早春,小树采用铺施的方式,大树采用开沟施肥的方式。 水分管理方面根据降水量变化确定最终的灌溉量,通常一年灌水3-5次,主要集中在5、6月份坐果期。4-5月份要人工疏花疏果。三河市XX果园和中日友好果园的概况有些类似,同为个人苹果果园。不同的是品种更为丰富,包含了红富士、红星和黄元帅,栽植密度更大,为2X4米的株行距。同样用行列式方式配备授粉树,这里的授粉树品种为黄元帅、红星、乔纳金和嘎啦。树龄均为16年,树势中庸健壮。结果枝类型亦为具有两个以上分枝的多年生枝。亩产量约为4000-5000斤。每年春耕一次,空期除草。早春开花前使用氮磷钾混合肥, 每年灌溉三次,分别为萌芽期、结果期和封冻水。但是在干旱年份要秋季补水。 (2)老师讲解苹果树的修剪方法 老师还着重讲解了苹果树的修剪。首先明确整形修剪的目的:1、使幼树提早结果,延长结果年限;2、对于盛果期的树,应该以提高产量,克服大小年为目的;3、 使冠内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危害,提高果实品质;4、提高工效,降低成本;5适应不良气候,增强抗逆能力,扩大栽培范围。 想要修剪好树,首先,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果树的形态,因树制宜,随势做型,采用适合的修剪手法,以保障果树生长与持续结果。因为丰产苹果园,主要是进行长梢修剪的手法,进行多疏枝,少短截。因为短截的作用是促进果树发新枝。只要适当的可以维持果树的更新就可以维持果树树势。 对于留那哪些位置上的枝结果比较好老师总结了一下几点:第 一,生长势旺的枝必须疏除。特别是直立向上的枝,不仅消耗果树营养,而且不能结果,我们是以产量为主的果园,不需再维持树势下保障产量。第二,多留两侧枝,可以进行回缩、短截促进只组复壮。;两侧枝属于中庸枝,不是很弱,又不是很强的只消耗的枝。是结果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将背上枝与背下枝看情况疏除。第三,枝条必须分布均匀。充分利用空间和光能。总的来说,必须保障果树有新枝,能结果,能保持。 篇四:2014北林水保专业课大纲 《837水土保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水土保持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专业课程,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的考试科目之一。为指导考生进行更好地复习,特制定本考试大纲,以明确考试范围和有关要求。 二、考试内容 (一)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原理 1(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的基本概念; 2(土壤侵蚀形式、特点及影响因素; 3(土壤侵蚀规律及监测预报; 4(土壤侵蚀类型划分。 (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1(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工程; 2(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 3. 小型水库工程。 (三)水土保持生物措施 1(水土保持林的概念; 2(水土保持林的类型、特点、配置技术及典型模式; 3(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耕作措施、栽培措施); 4. 森林植被的水文作用。 (四)荒漠化防治 1(荒漠化概念、类型、成因、危害; 2(沙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3(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4(荒漠化监测与评价。 (五)水土保持调查与规划 1(水土保持调查的内容、方法; 2(水土保持规划原则、步骤; 3. 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内容、方法。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具体结构及分数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20%左右); (二)填空(占总分的20%左右); (二)简答(占总分的30%左右); (三)综合论述(占总分的30%左右)。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水土保持学(第3版),余新晓、毕华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 土壤侵蚀原理(第2版),张洪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水土保持工程学(第2版),王秀茹主 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4] 林业生态工程学(第3版),王百田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5]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篇五:北林水保考研真题总结 水土保持学真题 2004(100分) 一 解释下列名词(3分×8个,24分) 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温度作用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风力侵蚀: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 侵蚀沟:坡面径流冲刷土壤或土体,并切割陆地表面形成沟道的过程,也称为线状侵蚀或沟状侵蚀。 2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被侵蚀带走的泥沙量,以t/km?a 表示。 沙尘暴:大风扬起地面沙尘、使得空气浑浊、并且使得水平能见度低于100米的恶劣天气现象。 重力侵蚀:坡面表层土石物质及中浅层基岩,由于本身所受的重力作用(很多情况还受下渗水分、地下潜水或地下径流的影响),失去平衡,发生位移和堆积的现象。 2沟壑密度: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侵蚀沟道的总长度,常以 km/km表示。 2开析度:开析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水文网的总长度,常以 km/km表示。 二 简述“土壤侵蚀程度”与“土壤侵蚀强度“的区别与联系 1.土壤侵蚀程度是指任何一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自其发生开始,截止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状况。 2.土壤侵蚀强度是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在特定外营力种类作用和其所处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种土壤侵蚀形式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常用单位面积上在一定时间内土壤及土壤母质被侵蚀的重量来表示。土壤侵蚀强度也称为土壤侵蚀潜在危险性。 3.二者都是描述土壤侵蚀的,但前者指某种土壤侵蚀形式目前的发生状况,后者是将来发生发展可能性的大小。 三 试述影响沙丘移动方式及移动速度的自然因素 20 沙丘移动方式取决于风向及其变化,它可分为,种方式,其一为前进式,即在单一的风向作用下终年保持向某一方向移动;其二为往复前进式,即在两个风向相反而风力大小不等的情况下往复向前移动;其三为往复式,即它是风力大小相等而风向相反的情况下产生的往复移动。 沙丘移动速度主要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如果沙丘在移动过程中,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则迎风坡吹蚀的沙量应该等于背风坡堆积的沙量。 四 简答我国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意义 五 试述土壤侵蚀调查的主要目的及调查内容 20 1.为防治措施规划设计提供依据:通过土壤侵蚀调查,掌握调查地区的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每种形式的强度及程度、各土壤侵蚀形式的平面分布,通过土壤侵蚀调查,还要查明调查范围内影响土壤侵蚀的自然因素和人为不合理活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为土壤侵蚀防治措施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为水土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提供依据:在进行土壤侵蚀调查的同时,还要查明调查区域内水土资源现状(包括利用状况)、水土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水土资源不合理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等,为保护、改善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提供依据。 3.查明调查范围内土壤侵蚀形式、各种形式的面积、平面分布、发生程度和其发展强度及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2003(150) 一 解释下列名词(4×6) 水土流失: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温度作用力和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及其母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过程。 重力侵蚀:重力侵蚀是以单个落石、碎屑流或整块土体、岩体沿坡向下运动的一系列现象。由于坡地重力所移动的物质多系块体形式,故也称为块体运动。 2侵蚀模数:单位面积上一定时间内被侵蚀带走的泥沙量,以t/km?a 表示。 2沟壑密度:沟壑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侵蚀沟道的总长度,常以 km/km表示。 风力侵蚀: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 二 试述林下地被物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26(土壤侵蚀原理) 1.林下地被物分为活地被物和死地被物。活地被物包括地表生长的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死地被物包括未分解、半分解和分解的枯枝落叶。 2.地被物和死地被物具有防止雨滴溅蚀作用。 3.地被物和死地被物具有拦截地表径流、降低冲刷作用。 4.地被物和死地被物具有泥沙滤过作用。 5.分解和分解的死地被物具有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水分入 渗、减小地表径流作用。 6.地被物根系具有固持土体、提高土壤抗蚀力的作用。 三 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对于大多数土壤来说,地表径流量大小主要取决于土壤水分下渗特性,因此计算土壤水分下渗量和下渗过程就成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如果已知某一土壤的水分下渗过程遵从PHILIP方程,如下式: I=ST1/2+AT I---累计水分渗透量(?) S―――水分吸着率 S,0.8 A―――取决于饱和水力传导度的土壤参数 A,0.5 T―――渗透时间(MIN) 试求1 T在9――100MIN之间的水分累计下渗量I 25 2 改种土壤在任一时刻的水分下渗率I的表达式 25 四 试述风力侵蚀发生条件及其发生过程 20 五 一般情况下面蚀可以划分为几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15 1:层状面蚀:在涂层较为深厚的黄土地区,地表径流刚刚形成时一般呈膜状,由于雨滴的击溅、振荡和浸润,膜状水层与土体混合形成泥浆状态, 泥浆顺坡流动将土粒带走,使地表均匀损失一层土壤。层状面蚀大多发生在质地均匀的农耕地及农闲地上,或者是作物生长初期,根系还没有固结土地,松散的土粒极易被地表径流带走。层状面蚀是面蚀发生的最初阶段。 2:沙砾化面蚀:在富含粗骨质或石灰结核的山区、丘陵区的农地上,在分散地表径流作用下,土壤表层的细粒、黏粒及腐殖质被带走,砂砾等粗骨质残留在地表,耕作后粗骨质翻入深层,如此反复,土壤中的细粒越来越少,石粒越来越多,土地肥力下降,耕作困难,最后呆滞弃耕。 3:鳞片状面蚀:在非农业用地上,入草场、灌木林地、茶园、果园等,由于人活动物的严重踩踏破坏,地被物不能及时恢复,呈鳞片状斑秃或踏成呈网状的羊道,植被呈鳞片状分布,暴雨后,植物生长不好或没有植物生长的局部有面蚀或面蚀较严重,植物生长较好或有植物生长的局部无面蚀或面蚀较轻微。 4:沟蚀:在分散的地表径流中成片状小股流水时,速度加快侵蚀能力变大,带走沟中的土壤或母质,在地表出现许多近于与地表径流流线方向平行的细沟,这些细沟的深度和宽度均不超过20cm。 六 试列举出至少4中重力侵蚀形式并解释其含义 15 1. 崩塌:斜坡上的岩屑或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坡移动 2. 滑坡:斜坡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称滑坡 3. 错落:是指陡坡、陡坎、陡崖沿一些近似垂直的破裂面发生整体下坐位移 4. 蠕动:是指土层、岩层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控制下,顺坡向下发生的十分缓慢的移动现象。 5. 崩岗:指的是发育于红土丘陵地区冲沟沟头因不断地崩塌和陷落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 2002(100) 一 密度与林分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确定防护林的造林密度方法有哪些, 15 (一)密度与林分的生长发育关系 1. 对造林成活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与造林成活率无关;在立地条件差而成活率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造林密度,但是不能滥用 2. 对郁闭的影响: a造林密度大,郁闭早,反之则晚。 b郁闭的早晚与树种、立地、经营条件有关。 c郁闭早,可以减缓杂草与林木的竞争,但是郁闭过早,会引起林木分化和自然稀疏,造成林木后期生长不良(树冠发育受阻),速生的阳性树种表 现得更为突出。 d极端干旱条件下,不能要求树冠早郁闭,只考虑根系郁闭或林木个体的水分营养面积。 3. 对干、枝、叶量的影响 a) 密度增加,叶量也增加,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叶量几乎保持不变。 b) 如果始终保持密度不变,随林龄增加,林分的总叶量也不变, 单株的叶量也不变,会影响到林木的直径和材积生长 c) 林分密度越大,地上部分的总生产量中,枝条所占的比例越小,干材所占比例越小,径级也越小。兼顾用材时要考虑工艺成熟时的材种规格。 4. 对树冠生长发育的影响 a) 密度对树冠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 b) 密度越大,平均冠幅越小。 c) 密度较高的林分冠幅生长较早衰。 d) 各种不同密度林分的平均冠幅到一定年龄后,各自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有太大的变化。 5. 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a) 密度过大,会影响到林木的根系发育,根系的水平分布范围小,垂直分布也浅,甚至全林地的总根量也少。 b) 一般来说,随密度增加总根量、各级根量度减少 6. 对高生长的影响 a) 一般来说,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作用,要比其它指标的影响作用小。 b) 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密度对高生长的影响不大。 7. 对胸径生长的影响:在竞争作用的密度以上,密度越大、直径生长越小。 a) 密度对胸径的作用随林龄而增加。 b) 密度对直径生长的影响与林木个体的营养面积有关,与冠幅、 叶量的影响相一致。 8. 对材积生长的影响:密度对单株材积的作用规律与直径相同,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 9. 对生物量的影响 符合最终产量恒定法则,一般在幼林阶段,干、枝、叶等的干物质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在一定密度以后就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任何密度范围内的林分,其生物产量最终是一定的。 10. 对干形、材质的影响 a) 干形:密度大形数高,尖削度小 b) 节疤:密度大,节疤小 c) 材质:树干饱满,干形通直,早晚材不同。 (二)方法 1.经验的方法:对过去人工造林的密度进行调查,判断其合理性和进一步调整的方向。 条件:一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生产知识 2.试验的方法:用不同造林密度的试验确定合理的造林密度,对主要造林树种,在典型生长条件下进行密度试验。 试验只能得出密度作用的生物规律,实际指导生产的密度范围,还要作进一步的经济分析。 3.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密度下林分的生长发育状况,取得大量数据后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种参数确定造林密度。 重点调查因子: 初植密度与第一次间伐的时间、林木生长的速度; 密度与树冠大小、直径生长、个体体积生长的关系; 密度与现存蓄积量、材积生长量、总生物量的关系; 密度与树冠扩展速度、郁闭年限的关系。 小径材:树冠扩展速度 中径材:密度与直径关系 4.查图表的方法:依据当地主要造林树种的密度管理图或密度管理表确定造林密度,按第一次间伐时要求达到的径级大小,在密度管理图上查出长到这种大小且疏密度高于0.8以上时的对应密度,以此密度再增加一定数量,以抵偿生长期可能出现的平均死亡率。 二 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益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0 1. 林带对蒸发、蒸腾的影响:林带网格内的蒸发、蒸腾要比旷野小 2. 林带对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的影响 在林带的作用下,由于风速的降低和乱流交换的减弱,在网格内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的水分,逗留在近地层大气中的时间比较长,因而近地面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通常比旷野高一些 在比较干旱的天气条件下,林带提高湿度的效应比较明显,但是在长期严重干旱的季节里,林带增加湿度的作用不明显 网格内的土壤湿度增加,林带及附近的土壤湿度降低 3. 林带对积雪的影响 由于林带对水平风速和动力速度的影响,降雪在林带附近很快沉积下来,形成较厚的积雪层 林带对积雪的影响主要决定于林带的结构 1) 减弱风速的效果不同,乱流交换特征不同 2) 紧密结构林带:向风林缘最厚,分布极不均匀 3) 疏透结构林带:背风林缘最厚,带内也较厚 4) 通风结构林带:带内积雪相对较少,网内分布较 4. 林带的排水作用 干旱灌区,排水不良,地下水位逐年上升,引起土壤盐渍化 林带有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渠道周围土壤盐渍化的作用 篇六:北林水保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水土保持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水土保持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综合专业课程,是其它相关专业的选修课或必修课。它是报考水土保持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考试科目之一。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理论基础 1(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荒漠、荒漠化、沙漠化、荒漠化防治工程、封沙育草育 林、风沙流、风沙流结构、输沙率、起沙风速、机械沙障等基本概念。 2(我国土壤侵蚀的分类;土壤侵蚀形式的特点;水土流失类型划分。 3(土壤侵蚀动力与分类。 4(土壤侵蚀规律:雨滴击溅;水蚀过程;风蚀过程;重力侵蚀过程。 5(土壤侵蚀影响因素。 6(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7(泥沙的分类;流域产流产沙规律;泥沙运动过程。 8(森林植被的水文作用。 (二)水土保持规划与工程技术 1(水土保持坡面治理工程的类型及特点。 2(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的类型及特点。 3(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内容及方法。 4(水土保持规划的分区;水土保持规划步骤;水土保持规划方法。 5(水土保持效益分类;水土保持效益监测的内容;水土保持效益的评价方法。 (三)水土保持生物技术 1(水土保持林的概念;水土保持林体系组成及空间配置。 2(水土保持林的防护目的、特点及配置技术。 3(防护林带的防护目的、特点及配置技术。 4(水库、河岸防护林的特点及配置技术。 5(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技术。 6(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概念;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 7(水土保持造林技术。 (四)沙漠化综合防治技术 1(风沙区分类。 2(荒漠化成因;荒漠化危害。 3(沙漠化监测的内容;沙漠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4(植物对风沙环境的适应和作用原理。 5(沙地造林的树种选择;沙地人工植被配置技术要点;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 6(封沙育草育林的具体措施;飞播造林的关键技术。 7(机械沙障的类型;工程治沙的类型。 三、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150分,具体结构及分数分配如下: (一)名词解释(占总分的15,20%); (二)简答(占总分的40—50%); (三)综合论述(占总分的35—40%)。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三小时。 五、主要参考书目 [1] 水土保持学(第,版),王礼先、朱金兆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2] 水土侵蚀原理(第,版),张洪江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3]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孙保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林业生态工程学,王礼先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 [5] 水土保持工程学,王秀茹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 篇七:2010年北林水保真题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 1. 沙障 2.输沙率 3.流域保护 4.土壤侵蚀 5.适地适树 6.林带高度/林分高度 一(填空 (每空1分) 1. 我国荒漠化类型()()()() 2. 半干旱区的湿润指数() 3. 我国水土保持的措施体系()()() 4. 泥沙的运动形式()() 5.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以及()数量与质量的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 二(简答 1. 简述沙漠化的成因。 2. 水土保持“三区”划分与水土保持区划的异同。 3. 植苗造林的特点与技术要点。 三(论述 1. 试述荒漠化防治的风沙物理学原理。 2. 论述流域综合治理体系与措施。 3. 为什么要建立防护林体系, 2010年 一( 名词解释 5*6 1.沙障 2.林分高度 3.输沙率 4.适地适树 5.流域保护 6.土壤侵 蚀 二( 填空2*15 1. 泥沙的运动方式()() 2. 半干旱区湿润指数() 3. 荒漠化分类()()()() 4. 水土保持措施分()()() 5. 生态环境是指()()()()的质量和数量,生态环境又叫() 三( 简答 10*3 1. 沙漠化成因 2. 水保“三区”与水土保持区划异同 3. 植苗造林技术与注意事项 四( 问答 20*3 1. 流域治理体系与措施 2. 荒漠化风沙物理学原理 3. 为什么营造防护林体系 篇八:2011年北林水保真题 北林水土不保持学考研真题(回忆版) 题型:名词解释 填空 问答 论述 2011年部分试题 名词解释 水资源 湿润系数 开析度 立地条件 林带疏透度或林带透风系数 设计洪水 荒漠化 输沙率 风沙流结构 填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规定:水土保持是指对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2 我国主要的三种侵蚀类型为(风力)(水力)(冻融) 3 水土保持造林的基本措施包括(适地适树)(良种壮苗)(细致整地)(合理密度)(精细栽植)(抚育管理) 简答: 1水土流失的危害 2荒漠化成因 3混交林的混交方式及混交比例 营造防护林植物种的选择配置 论述 4营造防护林体系的意义 5沙漠地区植物对生境的适应性及改造。 6小流域规划的生态经济效益 篇九:2007年北林水保真题 北京林业大学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及草稿纸上的无效) 一、填空题(共30分,共15空,每空2分) 1、土壤侵蚀产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森林植被因素以及()。 2、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 )、()、()、以及()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生态环境亦可简称()。 3、我们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为主;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沙化、植被退化和();据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面积为()km2;湿润指数是指年平均降水量与()的比值。 二、试述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基本概念(10分) 三、试述林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10分) 四、简述影响我国风蚀沙质荒漠化的各种自然与人为因素(10分) 五、试论述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体系(30分) 六、论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30分) 七、对目前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你的认识与看法(30分)
本文档为【北林水保生态学实习报告(共9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8-11-10
浏览量: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