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名记者作品研究之萧乾

名记者作品研究之萧乾

举报
开通vip

名记者作品研究之萧乾名记者作品及其研究——萧乾新闻思想及其作品研究提起萧乾,人们就会立即想到,他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学家。事实上,萧乾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报刊史上杰出的记者、编辑和评论家。1935年,萧乾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并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还曾踏上欧洲大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1、萧乾的生活背景和职业生涯萧乾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文学翻译家。生于北京。19...

名记者作品研究之萧乾
名记者作品及其研究——萧乾新闻思想及其作品研究提起萧乾,人们就会立即想到,他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文学家。事实上,萧乾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中国报刊史上杰出的记者、编辑和评论家。1935年,萧乾于燕京大学新闻系毕业,开始了他的报人生涯,并先后在天津、上海、香港三地的《大公报》主编《文艺》副刊,还曾踏上欧洲大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1、萧乾的生活背景和职业生涯萧乾原名萧秉乾,化名萧若萍,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和文学翻译家。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德中学学习,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开始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1930年,萧乾来到了内蒙古,这里是他的首次旅行。他来到了现在的乌兰察布市卓资山,他停留的时间很短。因为他当时还没有大世界、大人生观念,所以他看到当时的内蒙古遍地种罂粟花,觉得很漂亮,还高兴地在罂粟花丛中照了相。后来他反思道,没有想到在这漂亮的罂粟花后面还有种种不幸,带给人民灾难。萧乾第一次以记者身份开始旅行采访的地方也是选择内蒙古。那是在1934年,萧乾当时就读于燕京大学新闻系四年级,根据巴金把视野打开去观察人生的要求,他转变了视角,更加注重观察社会和人生了,他将沿途所看到的民不聊生,以及国民党部分官员腐败的现实,都写进了《平绥琐记》。萧乾开始认识到,对社会没有较深刻理解的记者,是极难写出忠于时代的作品。1939年是萧乾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这年夏天,萧乾受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邀请到该院的中文系执教,一去就是7年。当时的欧洲已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所笼罩,大轰炸之前,来自中国本土的留英学生陆续回国了,然而,出于记者职业本能,萧乾庆幸自己能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他眼里看到的是800万伦敦市民在大轰炸面前的镇定,且依然保持着幽默感,他觉得这种民族素质值得报告给正在同样遭受敌机狂轰滥炸的祖国同胞。1943年,萧乾放弃读书,领取了随军记者证,正式成为了《大公报》的驻外记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那些年代里,他先后用日记、通讯以及散文特写的形式,写出了《伦敦一周间》、《血红的九月》、《矛盾交响曲》以及《银风筝下的伦敦》等优秀特写,向国内读者着重报道了一个民族在大难面前的精神面貌。正是萧乾,使当时处于抗日战争阶段的祖国,及时了解到了世界上发生的大事。1995年中国作家协会授予萧乾“抗战胜利者作家纪念牌”。新中国成立后,萧乾返回祖国,先后从事报刊编辑和文史研究工作,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和《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萧乾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从他的回忆录中可以感受到,记者的笔是有力量的,这也是萧乾自始至终热爱新闻工作的缘由,到老年时都念念不忘。他经常对人说,如果有下辈子,再选择职业的话,依然是记者,他愿意人们称他是记者,而不是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2、萧乾的采访风格和新闻思想1.新闻自由观是他的新闻思想的基石,自由主义新闻观是其一生不变的核心。萧乾毕生秉承“不带地图”的人文立场,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不带地图”宣示的“是萧乾自由主义理想的一种隐晦的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述方式。它表明了萧乾对时行的各种理论、主义的警惕与拒斥,对“独立”品格的坚守。萧乾把新闻自由与媒体的信誉联系在一起。没有新闻自由,媒体的公信力和美誉度都要大打折扣,甚至威胁到媒体自身的生存。2.记者的新闻写作要有“明显的意图”,要具备采写新闻的基本功,做社会变革的侦察兵和哨兵,成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闻记者的素养萧乾十分注重新闻记者的素养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对此问题也形成了明晰的观点。首先,他认为,记者在从事报道时,应该具有“明显的意图”。在萧乾看来,“明显的意图”主要指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正义感等。萧乾进一步指出,一个新闻记者应具备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他认为,记者的素养中还包括充当“哨兵”与“侦察兵”。记者的作用相当于“触须”或者“雷达”,每天都要触及或感应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但记者又应该超越“触须”或者“雷达”,成为“哨兵”或“侦察兵”:“新闻记者是侦察兵,也是站岗的哨兵。这就是说,新闻记者除了及时报道新闻事实外,还应该像哨兵或侦察兵那样,努力把事实真相全面准确地揭示出来,在保证“时间性”的前提下,把“真实性”放在首要位置。3.报道的内容广泛,以小见大,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萧乾新闻通讯的内容可以说包括了战争中的方方面面,只要是跟战争有关的人和事都囊括在他的新闻通讯中,战争中的英雄、平民、妇女、儿童、交通、科技、宗教、宣传、教育等都可以在他的新闻通讯中找到。而他的视角对准的是小人物,关注小人物的悲和喜。他写一个妇人,“她说:我有三个儿子,你信吗?一个在海军,两个在陆军。“她说:我爱所有的人,英国人、美国人、德国人、比利时人……我都爱。”战争中的母亲牵挂着三个在前线的儿子,这样的情感只有在战争中才能体会得更深,牵挂、担心、焦急、无奈是这位普通母亲在战争中所要承受的,作者表达了对这位母亲的同情。他还写战败后德国平民的生活,在德中国人的命运,纽伦堡中的战犯。作者一直将小人物的命运放在自己的笔端,将他们在战争中或喜或悲的生活详尽地描述出来,真实地再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4.语言优美。萧乾的新闻通讯植入了文学意识,文学的笔法,文学的语言。萧乾进行新闻通讯创作时,对语言的使用也很讲究。过去,他在做新闻记者时就注意运用文字手法的多样化,他说,打新闻电报,所用语言简练明确,要把对方扣住。而特写所用文字应该有弦外之音,字里行间要有些韵味。他是驾驭语言的高手,这首先表现在讲究语言的色彩。5.善于与读者交流。作者在通讯中时时刻刻不忘与读者交流,像是在向读者讲述一个故事,感情真挚,亲切自然。在《活宝们在受难》的开始作者写出了这样一段话,以此来向读者表明这篇通讯绝不是没有价值的,也不是在哗众取宠,而是写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家畜,让读者明白了通讯的价值,在阅读前不会产生反感,一定意义上也是在劝服读者。总之,作者一直在通过文字跟读者进行交流,尽管没有面对面,但文字的语气和流露的感情能够让读者感到一个前线记者的真诚和坦率,进而对他的报道产生信任感。6.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这个思想近乎于之前所说的,记者需要有自己明确的意图,有自己坚持的思想,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尊重真理及尊重公众获得真实的权力。1937年国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战争,中国人民经受着战争带来的苦难,作者在欧洲战场上的所见所闻时刻让他记起祖国人民的苦难,祖国的一切一切。在新闻通讯中作者表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对祖国和祖国人民深切的爱。3、萧乾的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学者的启示1.名记者应该具有不怕牺牲的探索精神新闻的探索精神就是指在采写新闻事件的时候要有坚定执着、持续不懈的发掘精神,以新闻真实为生命,充分掌握事件的来龙去脉,维护新闻事件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尤其是战地记者,更需要具有不怕牺牲,勇探真理,为公众还原战地真相的精神。2.名记者应该善于交际,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新闻记者被亲切地称为“社会活动家”这就是指记者具有广泛的社会阅历和社会交往,能与不同领域的人交流。记者在社会交际中,面对复杂场景应该能够随机应变,同时也要具有很强的新环境适应能力,做到“入乡随俗”。在采访的途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新闻记者应该学会克服困难,适应采访地的文化、语言、生活习惯,才能更好地于被采访人“打成一片”,获得第一手的新闻资料。3.名记者应该具有坚定的社会 责任 安全质量包保责任状安全管理目标责任状8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幼儿园安全责任状占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新闻记者被称为“第四权力”,不仅有相当大的自由权和主动权,同时也肩负更大的社会责任。新闻工作者应该对从事职业负责、对新闻报道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从事职业负责任何职业都需要有敬业精神,诚实坦荡、不说假话,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处理新闻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和必须承担的责任。4、总结——“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不平凡的新闻人生涯萧乾曾说过他有幸今生选择了记者这个职业,假如有来生的话,他还是会选择新闻记者,足见他对记者这一职业的喜爱。在萧乾那里,新闻自由思想是贯穿始终的。萧乾将新闻自由与媒体的信誉、生存联系在一起。关于新闻记者的素养,萧乾认为,新闻记者应具有“明显的意图”即爱国心和正义感,要有人文关怀意识;要担负起“哨兵”与“侦察兵”的职责;要有多方面修养,成为“百科全书”。参考资料:1.《一个乐观主义者的独白》、《风雨平生——萧乾口述自传》、《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节选2.《活宝们在受难——空袭下的英国家畜》——原载于1941年3月15日重庆《大公报》3.《血肉筑成的滇缅路》——原载1939年6月香港《大公报》4.《萧乾的新闻采写风格》——《军事记者》2007年5.《萧乾战地新闻的特色》——《青年记者》人民网6.《论萧乾的新闻思想》——湖南大学学报
本文档为【名记者作品研究之萧乾】,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1037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1KB
软件:Word
页数:3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3-01-08
浏览量: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