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

举报
开通vip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太极拳推手术 推手概论: 太极拳推手是一种知觉运动,锻炼的是人体末梢神经的灵敏性。人体的皮肤感觉可以练得像蟋蟀触角那么敏锐,指挥身体快速灵活地进退变化。学者体会到极大的推敲趣味,乐在其中,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推手”是太极拳中的术语,也叫搭手、靠手、揉手等,名称不一。各派拳术中也都有通过推手练习进身用着的方法。太极拳术以懂劲为要诀。懂劲的初步是使皮肤感觉灵敏。感觉的锻炼方法,在两人肘、腕、掌、指互相搭着循环推动的过程...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太极拳推手术 推手概论: 太极拳推手是一种知觉运动,锻炼的是人体末梢神经的灵敏性。人体的皮肤感觉可以练得像蟋蟀触角那么敏锐,指挥身体快速灵活地进退变化。学者体会到极大的推敲趣味,乐在其中,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推手”是太极拳中的术语,也叫搭手、靠手、揉手等,名称不一。各派拳术中也都有通过推手练习进身用着的方法。太极拳术以懂劲为要诀。懂劲的初步是使皮肤感觉灵敏。感觉的锻炼方法,在两人肘、腕、掌、指互相搭着循环推动的过程中,用心体会研磨皮肤及压迫温凉的感觉,以此查知对方用力的大小、轻重、虚实及经过方位。如此练习久了,神经的感觉会特别敏感,并能粘走互助,对方稍微一动,自己就会知道对方发劲的方向和虚实,这样才能说是懂劲。所以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学推手等于未学,学了推手而未能懂劲,在运用时决不会正确的。因此,我们学习推手时,应特别用心揣摩它的道理 ,同时还要下刻苦功夫将推手中的各种劲的运用方法彻底学会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到此才可以说是有了体用兼备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坚持不懈地锻炼才能不断创新、发展、完善。只有这样做,才能出现“用意不用力”的效应,也即是真正的进入了神明的境界。 先谈一下太极拳的攻守价值。 太极拳也和其他拳一样以对敌的攻守为最终目的。不过,在方法上它有它的独到之处。它在战略上是以“以逸待劳”、“动得机先”为原则;在战术上,用最经济的力量和时间,恰当巧妙制胜为原则。所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慢让快”、“四两拨千斤”等都是这个用意,所有招式的用法都是如此。训练中,不但注意单人对招式的熟悉,尤其注意两人对抗的实践。这是符合科学的研究方法。我认为太极拳攻守上有很高的价值,原因就在这里。 这里对攻守的训练方法做一介绍。 个人对拳式的熟悉,是以强健身体,熟练招式为目的,这和军事学上操实习一样;两人对抗练习的目的是把所学的手法、身法沉着地付诸实践,以取得对抗的经验,增强自信。这种训练程序有两个步骤: 推手(包括定步推手与活步的大捋)。 散手对打(即烂采花或采浪花) 推手的目的,一是练习知彼(对方用力或方向)的感觉;二是锻炼手、足、肩、腰转动的灵活性;三是体会实现“我顺人背”、“牵动四两拨千斤”的基本方法,即太极八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种基本对抗训练的确很重要。 散手对打的目的,就在于练习各种招式的应用。各种招式都有其原来的变化和作用,而每种作用和变化都是用最经济的力量和时间,达到攻守的目的。这是太极拳推手术的精华所在。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练拳讲究要有理,就是认识拳术的规律、掌握拳术的规律,从而为人身服务。推手亦要“以理”服人,反对“以力服人、以功服人”(即倚仗自己的功夫深)。推手要有理有节,推手发人,俗称“抢位”,就是占领对方的位置,从而用各种劲力将对方发出。抢位要照顾到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面,简单说推手也主要沿着六个方面解决“抢位”,俗称“冲子”。 推手运动中,假设有三道圈线:第一道线不能超越“手前足前”;第二道圈不能超越“肘前膝前”;第三道线为躯干,即包括“肩、腰、胸、腹、胯”各部。总之,要尽可能在最有把握的防线内解决外来的袭击为目的。 推手讲快,必须要“抢先”,一般要用“先中先”,再次讲“后中先”。先中先也就是说先发先至,先发制人。所谓后中先,就是后发,但要抢先到。总之,慢让快也。 推手化发劲力讲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在彼力尚未发出之际,应采取先发制人或引之落空的手法。 第二时期:是在彼力将触我身之际,可采取上述两法,兼施并用,或带之倾斜。 第三时期:当彼力已作用于我身之际,这时主要用变换,要用后发制人,即见肉分离法,或用转之还原法。 推手时要注意自己和对方的姿势位置,左右两边有差别,一般讲打前腿要“管”而后拿放。打后腿较好打,前腿一般要向下发拿;打后腿用上提拿或下推放。总之要注意两腿位置的差别。 劲力发放或提拿要有部位,上打顶,打两肩,打两胯,打两膝,打两足。总之,要有部位,要准。 练推手大体经过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练式,即用式变手。 第二阶段为练功,即练习各种劲,以劲变手。 第三阶段为练“意气”(对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做详解,另有专题来讲。)即调动周身各机体局部包括肌肉、关节、韧带、神经等机体(包括内在机体活动)以意气变手。 所谓“松”,不是弱,不是跑,不是疲沓。推手讲“松”,主要讲变,变法主要是顺劲力、顺要向对方身上或向对方不利位置或空档处顺,切忌向自己身上泄力(但真正能够向自己身上泄力者除外)。 练习诸劲,以沾劲为主要的劲,没此劲拿不起人怎能发人,不能沾人就不是太极拳,可见此劲之重要。 练劲要注意“薄顺短脆远”五字诀。五字诀是指劲力而言。 薄:是指劲力要薄要用“坯力”,即臂部一面用力,用上即上部发,用侧即侧部发,忌整忌硬,劲力发出要薄,着重使用“临皮劲”(即发于皮毛之意)。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顺:是指劲要由根发于梢节,要做到根松、催中通顺 、梢发透,忌断忌僵,对方来力之点,点拿得越严越好,拿放当中要引申出内劲来,操作时要顺、要松、要由臂部上坯抖出,不可整个臂部全用发劲。“坯”最要紧臂部上下、左右都要拆开拆用。 短:发劲要短要锐,不能发长、老之劲,如弹脱膛,愈短愈锋利。 脆:劲脆,即快,劲发如脱箭,劲发寸劲,言其合适,可想脆之意甚为重要。 远:劲要能打近打远,学发远力才能会发劲。推手一般投、弹、抖、扔、掷……等力最多,劲远为贵,远而有准,指哪里打哪里。 练习沾劲:主要在发劲后掌心要能突出又缩回,要有吞吐劲才能练出沾劲来,即借反作用力将人沾起,但须要多练自有体会。 四梢结合:就是以腰结合两头,通过松腰腹四梢结合,怎样解决注意四梢结合的问题,盘拳时要注意实手与实腿,实手与虚腿;虚手 与虚腿、虚手与实腿也都应注意。练习到推手如何管严的问题,从体上说,如能做到四梢不脱离,搭手即严,也就是没有凸凹、缺陷、断续三大病。搭手不管多少点,点点不能脱离。当对方出现三大病时即可击之。 太极拳的“意”:太极拳的特定路线作为“意”的假设,路线的概念即太极拳的“意”。路线存在决定“意”,也即存在决定“意识”。 还有“意气劲神”为拳之四要,亦称体之四要;“发拿化打”为推手之四要。假如在推手时,“意气劲神”有一方面为对方所拿到,则其必败无疑,此点须多实习当能领悟。 太极拳慢而无力,学者多怀疑或谓之不能应用,徒能锻炼身体。盖练拳之道,首宜研究拳理,拳理了解后再学方法,方法精熟始能应用,非拳术之不能应用,实际是功夫之尚未到家。如炼钢一样,是要由生铁炼成熟铁,由熟铁再炼成纯钢,非经过长时间火候不能成功。 太极拳之所以由慢而成者,其练习时候纯任自然,不尚力气而尚用意,用力则笨,用气则滞,是以沉气松力为要。太极拳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无中生有,有若无,实若虚,逆来顺受,不丢不顶,均系虚实之变化也。慢者缓也,慢所以静,静所以守,守之谓定,此即心中之气定也。心定而后静,静后而神安,神安而后气沉,气沉而后精神团聚,乃能聚精会神,一气贯通。慢由于心细,心细则神清,神清则气爽,乃无气滞弊;快由于心粗,心粗由于急,急则气浮,气浮不沉,心急不静,不沉不静心无所守则散乱之病生,虚灵二字更无由求。 以柔克刚、以静制动,这都是从感觉上来的,所以说盘架子是锻炼身心以为体,功夫出自推手而为用。推手之初步专在磨炼感觉,身有所感,心有所感,感应精微,至用无穷。故能知己知彼,其滋味则心领神会,非笔墨所能形容。其变化之无穷,皆由感觉之灵敏,故能知其虚实而变化从心。这就是说要慢和不用力的意义和目的。 推手,磨练感觉以为应用,即在感觉之灵敏程度而分。初学推手时须先求腿之弓与坐步之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开展,腰胯之转动灵活,肩肘之松沉不滞,尤要留意“虚领顶劲”。所谓顶劲者,即“顶头悬”。头顶正直,腹内松静,气沉丹田,精神贯顶如不倒之翁,上轻下重又如水中浮标,漂然不没之意。 歌曰:“神清气沉任自然,漂飘荡荡浪里钻。任你风浪来推打,上轻下沉不倒颠。” 拳术功用之基础,则在重心之稳固与否。而重心又有固定与活动之分,所谓固定的,是说自己在练习拳术时,每一动作姿势均须时刻注意之,或转动或进退都要注意它的平衡稳定。重心虚实本属一体,虚实能变幻无常,重心则不然,虽能移动,但因系全身之主宰,所以不能轻举妄动,动则有目的,使敌不知我虚实。就好像作战一样,心为旗,腰为纛(读DAO,旧读OU,意为军队之大旗)。太极拳以肢体为兵将,劲为利器,姿势为布阵,虚实为战略,意气为指挥,听劲为间谍,重心为主帅。重心活动之谓系在敌我相交之间,虽在决斗之中,必须时时刻刻维持自己之重心稳定,而攻击他人之重心失去平衡。所谓地有地心引力,故凡物体均有重量,均有重心。人为物体之一, 当不例外,设使重心超出平衡,人体必倒。因此,太极拳先从重心着想,所谓双重则滞、偏沉则随、虚领顶劲、立如平准、中正安舒、轻灵圆活等种种规则,目的都是为了维持“重心”之稳定。拳经云:“若将物掀起而加挫之之意,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无疑。”是指如何破坏敌人之重心,重心一失,虽有浑身解数亦无从施展了。以倒与不倒的力学原理是说明重心问题的很好例证。如一个物体处在平衡状态,要写把它推倒,所用的物理量的大小是用力矩来衡量的,因为要推倒平衡状态下的物体,不但和使用的推力点有关,而且和推力的施力点的方向有关,即与力矩的大小有关。物体所处的状态有三种: 稳定平衡:当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重心升高,即在施力去掉物体又恢复到原有状态,我们称之为稳定平衡状态。 不稳定平衡:当重心处于边缘状态时,它稍一偏离重心就会降低,处在一种要倒没倒的状态,我们称之为不稳定平衡。这种状态重心最高,要想物体所处状态稳定,重心越低越好,不倒翁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形成的。 随遇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它的重心既不升高也不降低。例如平面上的球所处的状态就是随遇平衡状态,它的特点是在球的滚动过程中(相对于平面),它的重心既不升高也不降低,八面玲珑,随遇平衡没有跌到之说。太极拳技击推手的锻炼,能得到球的随遇平衡的机理,就会处于永无失败(以倒为败)的妙境。比如有再大的桩步(劲)也不如埋直的混凝土电线杆子,而电线杆子有被撞倒的,谁也没有听说过球被人踢了一个筋斗。只要有倒的可能即能造成倒的条件,随遇把太极拳比喻为一个球的道理就在于此。除非你能有象刚吃过了西瓜皮那样两面光滑这能力,才能把人滑倒或摔倒呢。 敌人重心稳否可由知之,凡人受击或发力击人,如无反力来阻止其身体倾斜,则重心垂线必致越出基点,这是一固定的道理。太极拳用走劲的意思就是不给敌以丝毫反力而使之处于不稳定状态。用沾劲的意思即不许敌由不稳而复于稳定的控制方法。明白了这个道理,则知敌重心稳定与否皆我主之,岂有不知之理呢, 须知身体一动,重心亦因之而变,方向随之转换,其间至为短促,此时正是发招之良机,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非运用成熟不可,功夫愈高用意愈密,而手法愈多毫不费事。如果遇到对方以蛮力抱起之时,不必慌张,因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失去重心,实则重心已放在对方身上,俟对方用力欲向空中后地下抛掷之时,即可利用其力而击之,反而维持自己的重心,则失去对方之重心,其奥秘非笔墨所能尽述。 推手原理,其实也不十分复杂,盘架子主要是从练招式中锻炼自身的平衡,就是不论怎样运动,要始终保持住身体的重心。推手则是在对方的推运逼迫下,仍要不失掉自己的重心,相反还要设法引动对方失掉重心,这就比盘架子难了一步。因为盘架子是求懂自己身上的劲,推手是求懂他人之劲。这也是知己知彼功夫的训练手段。其练习 的方式方法,是由甲乙二人做单手平园和单手立园推手法,这是练习沾粘劲唯一手段。同时再打打轮,即推四手。 所谓以逸待劳也可以说是以静制动。太极拳的柔化方法虽然有攻守咸宜和保障安全的优点,如果用得不得其时或者不得其点,未能掌握对方的动向,所得效果是不会满意的。因此,在应用时还须依靠“以静待动”的素养。因为太极拳的击人,并不主张采用“先下手为强”的主观手法,而是观察对方的方向和使用的方法,或者通过身手上的感觉得知对方真正的动向以后,用“后发先至”的还击方法,这种击法是采取“照镜子”方法,首先要求本人自己极度镇静,听任对方争先出手和出劲,不可着慌,必须等他发出劲来,方可还手,还手就是。又如“老鸡等米”还击法。如来势较猛可以先用化劲引使落空,随之,发劲击之。总之,要在对方不及转变或者陷入劣势的时候,给以迅速的打击。这就是太极推手在战略上所采取“以逸待劳”、“动得机先”为原则的道理。运用这个原则的优点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待机而动,容易击中对方;一是万一击不中时,由于对方已处于被动地位,不易还招。 所谓以小制大,是在战术上用最经济的力量和时间取得胜利,这是根据力学原理,利用一种动作(即招式)作用在对方的动作上。动作时,加上我的劲或减少我的劲,此劲变化要灵敏,做到忽隐忽现,便会产生一种激劲或空劲,逼使对方落空或重心动摇,若能做到“随曲就伸”,便会逼使对方陷入不利地位至重心极度不稳的时候,只要轻轻一击就倒,所以说要用小力抵抗大力的话, 那么,必须注意绝对不用硬碰硬的劲,应采取借力之法,即顺其来势用“走化”,随之,用“粘发”,常说的“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借劲施劲”等语,即是指此而言的。 所谓以退为进,因为“太极本无法,动即是法”,这是说:“一动则变,变则化,化化无穷”。拳谱上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千,其理为一贯”。这意思是说:太极拳的劲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千变万化,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动”字。而这一“动”当中就产生了“恍”的形影,这形和影的状态,在太极拳推手中的术语叫做“走”和“粘”。拳谱上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走”是柔化对方以保障自己安全的方法,“粘”是柔化以后乘机贴进以控制对方变动的方法。这两个方法,在应用时实在是一个方法的两面,即“走即是粘,粘即是走”的道理,对于这一点要细心地体验,方能尽其妙用。同时,动作还要养成走弧线的习惯,须知“由走转粘和由粘转走”都是以圆形动作为基础,功夫越深,应用时弧线也就走的越短、越小,甚至只有弧线的意味不见弧线的动作。这种“曲中求直”的方法,粗看起来好似迂缓,但实际上则是“后发先至”的主要关键所在。至于走与粘所以要循环运用,简单说来,只是教人在交手时,先要顺着来劲的方向,用“走”法引使落空,以避免冲突,然后再顺着柔化后的余势,随即用粘法遏制对方的转变,以造成“我顺人背”的优势。此时,如果对方还想挣扎,便和越粘越紧,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若再趁势发劲,对方在劣势下无法还手,很难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逃避打击。如果我的粘法遏制不住对方,便不可冒昧发劲,应当放任对方转变,并继续用走用粘,去造成优势,方可发动打击。当然,功夫较高或技艺熟练者若用此法,只要用一次走粘便能把对方击中。但在练功时,应在循环运动上用力去求熟,以养成“以退为进”的习惯,方能在应用时得到有胜无败和虽败无伤的保障。这与硬打硬进缺乏安全保障的方法来比,就不难看出以退为进的方法确实是技击上一个极大的优点,也是至高至上的技击手法。 所谓刚柔相济:太极拳所以重柔轻刚,不仅仅是为了柔能克刚的道理,主要是怕人在技击上犯“双重”的毛病。简单的说,就是只知用刚不知用柔的毛病。须知人动起手来,大多数是刚劲,结果还是力大者胜,或者两败俱伤。太极拳处处讲柔化,首先在避免这种不必要的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冲突。但在动手时,如果只知退避而不会进击,就与刚柔相济和以柔克刚的道理不相符合了。太极拳是因为根据阴阳、动静、虚实等变化规律而相互转化,主要在说明它的用劲是刚中有柔、柔中有刚,相当于太极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的意义。太极拳的运动必须走弧线,就是为增进动作中的由柔转刚和由刚转柔的便利而制定的。在运动时,刚柔循环,无端可寻,它与一般直线击法的出入分明,绝不相同。太极拳处处用柔劲首先在避免冲突中的无谓牺牲,避免一出手就遭到失败的危险,同时可以从柔化中去了解对方的虚实强弱,然后根据已经获得的优势而立即还击。至于走弧线,粗粗看来,似乎比走直线为慢,但弧线动作可以随处转变,有时更比走直线为快。所谓“后发先至”就是从这当中得来的。这种“刚柔相济,攻守咸宜”的技击方法,是太极拳的特点。 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学习路上必备的交流学习网站 莘莘学子必备的交流网站----学习辅助网 www.5730.net
本文档为【王培生先生太极推手文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01191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5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8
浏览量: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