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举报
开通vip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识记生字词。 2、速读课文,概括我和藤野交往的几件事,初步了解藤野是一个怎样的人。 3、理清文章的层次和线索。 【学习重点】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主要事件。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初步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学法指导】 1、能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积累重点字词。 2、再读课文,通过合作探...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 藤野先生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识记生字词。 2、速读课文,概括我和藤野交往的几件事,初步了解藤野是一个怎样的人。 3、理清文章的层次和线索。 【学习重点】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主要事件。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初步了解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情。 【学法指导】 1、能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积累重点字词。 2、再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研究课文内容,通过展示交流和探讨,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预习导学】 1、解释下列字词,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绯红: 宛如: 芦荟: (((( 畸形: 匿名: 发髻: ((( 瞥见: 系住 诘责 ((( 杳无消息: 油光可鉴 深恶痛疾: (((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的词语。 (1)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 (( (2)问问精通时事( ) 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3)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 ) (( 3、填空。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和 家。原名 ,浙江绍兴人。《藤野先生》与《 》都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 4、快速阅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5、鲁迅先生求学变换了几个地点,课文中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 6、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结构,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合作探究】 1、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态度如何,试从课文中找出句子加以说明。 第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结合课文,谈谈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他的感情如何, 【拓展延伸】 鲁迅先生逝世后,中外许多名人为鲁迅先生写了挽联,斯诺.史沫特莱有“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一联,你可知道其中隐含了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的含义是 。对表达句意的作用是 。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3、?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句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4、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 5、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 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 6、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 二、记忆中,哪位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也许你心中有许多感激的话要向那位老师表 白。请把你的话写在下面。 【课后小结】 第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 藤野先生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重点】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难点】 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2、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导学】 1、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品读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 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 ( (2)概括出在仙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从而进一步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A. ,表现了藤野先生 。 B. ,表现了藤野先生 。 C. ,表现了藤野先生 。 D. , 表现了藤野先生 。 【合作探究】 1、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 地方,用意何在, 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一句中“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 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3(你怎样理解“每当夜间疲倦,„„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句话, 第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A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B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C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第?段A、B、C三处“中国人”分别指哪些人, 、 B、 C、 A 2、品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3、“我”和影片中以及回国后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体会文末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4 二、读下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这段文字生动地记叙了藤野先生为中国留学生修改笔记的情况,表现了先生的热情和责任心。作者是从四个方面来表现先生的责任心的,请你试作分析。 1、 2、 3、 4、 【课后小结】 第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 我的母亲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胡适及作品,熟练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掌握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3、熟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重点】掌握课文结构,熟知每部分内容。 【学习难点】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法指导】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两遍。 2、思考课后习题,勾画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 【预习导学】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并完成下列加点字词的注音。 宽恕( ) 广漠( ) 佃户( ) 眼翳( ) 质问( ) ((((( 侮辱( ) 气量( ) 管束( ) 文绉绉( ) (((( 、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2 (1)我母亲待人最 ,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A(慈详 B(仁慈 C(仁义 (2)在这? 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 过我。 ?A(广漠 B(茫茫 C(广大 ?A(约束 B(管理 C(管束 (3)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 一位邻舍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开发一点钱。 A(请 B(找 C(央 3、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 准备展示,同时请填写下列空白。 胡适,原名胡洪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 》。本文选自《 》,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 下成长的几件事。 4、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5、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写在日记本上) 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合作探究】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既是“严师”又是“慈母”, 2、从文中母亲的几件事中,哪些话语或细节最让你感动, 第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文中的类似经历你有过吗,请将你的童年往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列问题。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一一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1、第一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2、对文中加点字“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个“混”字,其实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B(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暗接,“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 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 C(一个“混”字,潜在地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很大,即使没有人管束过“我”, “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 D(一个“混”字表明当时作者的境遇并不理想。 3、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 文中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 是( ) A(加上“如果”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 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B(加上“如果”,表明这只是作者的一种假设,并未得到别人的认可。 C(加上“如果”,是作者谦虚的表现,是为了赢得别人的好感。 D(加上“如果”只是为了形成排比,没有别的含义。 4、最后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5、请用语段中的词语,说说“我”从母亲那受到了怎样的影响, 二、结合课文,按要求答题。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 诸葛亮、刘备是 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几个 。你还知道哪些文角儿的名字吗,写出几个 。 【课后小结】 第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 我的母亲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概括事件,体会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揣摩语言,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学习重点】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难点】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分寸感。 【预习导学】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 这是为什么, 3、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 家人相处的情形, 【合作探究】 ?1、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动,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 里行间的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 是如何体现出来的?(C层学生不做)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 大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你在哪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写一个5 0字 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100字新时代好少年事迹1500字绑架的故事5000字个人自传范文2000字 以内的 片段。(写在日记本上) 第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风暴使树木深深扎根”,这句话不仅说明了一种自然现象,更蕴含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说出这句话中蕴含的道理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上学的路上~有一条必经的小河。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匆匆忙忙赶往学校时~河上的冰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河水里。 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教室里~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眼圈有些红肿。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了暴雨~清早上学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砌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稳稳地立在水里~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白纱布~血透出来~湿了一片~惊问她为什么受伤~母亲淡淡地答道:‚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砸伤的。?‚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追问。‚搬石头搭桥呀!?那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话来。 那年九月~我踏过‚母亲桥?去远方上大学。独在异乡~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我度过每一次的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是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用希望和奉献搭起我的通向成功和幸福之桥。如今~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损~而在我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 1、第二段中母亲为什么“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 2、第三段中“我”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什么? 3(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4、文末加点的“踏不断”有什么深层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读了本文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你还想到了哪些“桥”。 【课后小结】 第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5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 我的第一本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准确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 2、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3、能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学习重点】 感悟作者思想感情,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学习难点】: 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预习导学】 1、读课文,准确读写下列字词,并给加的字词注音。 幽默( ) 凄惨( ) 奥秘 ( ) 翻来覆去( ) (((( 2、搜集作者牛汉的资料。 (默读课文,感知内容,复述课文3-8段。 3 要求: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读音准确,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4(“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 ?5、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但作者在文章的结 尾补述“他一辈子挎个篮子在附近几个村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作者为什 么要做这样的交代,(C层学生不做) 【合作探究】 1、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作者对童 年的感觉是怎样的,联系上下文看,“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是什么,) 2(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 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 “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 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 第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3-9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 1、为何“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父亲问清“半本书”的原委后,为何“深深叹着气”呢, 2 3、父亲又为何要装订成“两本完完整整的书”, 4、“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书”,联系全文,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5、“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的是那半本书,你的理解是怎样的, 【课后小结】 第1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6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4 列夫?托尔斯泰 茨威格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识记重点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学习重难点】: 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 【预习导学】 1、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黝黑( ) 滞留( ) 愚钝( ) 器宇( ) 禁锢 ( ) (((((( 轩昂( ) 犀利( ) 侏儒( ) 酒肆( ) 尴尬 ( ) (((((((2、解释下列词语。 粗制滥造 广袤无垠 诚惶诚恐 黯然失色 鹤立鸡群 抑郁寡欢 正襟危坐 藏污纳垢 3、请同学们搜集列夫.托尔斯泰和作者茨威格的资料写在下面: 茨威格: 奥地利著名 家、 作家。作品有《 》、《 》、《 》等。 列夫、托尔斯泰: 国作家,最著名的代表作有《 》、《 》、《 》等。 4、充分朗读课文,试试看,文章可分为哪两部分, 【合作探究】 文章刻画了托尔斯泰怎样的外貌特征,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刻画这些特征时,作者采用了怎样的手法,说说其作用。 【课堂检测】 一、课内语段练习。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人们无不试图用自己的想像除去他那盖着面孔的头发~修剪疯长的胡须~以他年轻时刮去胡须的肖像作为参照~希望用魔法变出一张光洁的脸。——这是引向内心世界的路标。这样一来~我们不免开始畏缩 第1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起来。因为~无可否认的是~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田野村夫的脸孔。天才的灵魂自甘寓居低矮的陋屋~而天才灵魂的工作间~比起吉尔吉斯人搭建的皮帐篷来好不了多少。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在四方脸中间~我们见到的是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在乱蓬蓬的头发后面~怎么也遮不住那对难看的招风耳。凹陷的脸颊中间生着两片厚厚的嘴唇。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1、上面的选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的?请逐条加以归纳。 2、文章中许多语言含蓄生动,你能依次说出这些语言所描写的对象吗? (1)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 ( ) (2)架在小窗上方的横梁——小眼睛上方的额头,倒像是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 ) (3)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 ) (4)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 ( ) 3、文中说托尔斯泰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讽、崎岖、平庸,甚至粗鄙”,说说作者为什么要 将自己崇拜的一个人物、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描写得这样“粗鄙”不堪呢? 4、然文章中将托尔斯泰的肖像描写得粗鄙不堪,但实际上字里行间还是洋溢着一种对作家 的崇敬,你能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吗? 二、如下表格,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表格中(1)、(3)两栏的内容。 献血者献血后可享受的待遇 献血量计量 能够享受的最大免费用血量,毫升, ,毫升, 5年内 5年后 10年内 15年内 终生 ,1,200 600 200 200 200 200 ,2,400 1200 400 400 400 400 ,3,600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600 600 ,4,800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800 ,5,1000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所需用血 1、第(1)栏表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栏表述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第1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7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4 列夫?托尔斯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2、通过作品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一生。 【学习重点】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难点】 理解列夫?托尔斯泰伟大的一生 【预习导学】 (继续深入课文,抓住列夫?托尔斯泰外貌特征和非同寻常的眼睛的描写,分析人物的精神世界。) 1、课文前半部分描写了托尔斯泰平庸丑陋的外表,但联系全文来看,读者仍然能感到这位 大文豪的不凡之处。这是为什么,前半部分的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通过写眼睛,还写出了什么,在 写法上,与写外貌是否相同,为什么, 【合作探究】 1、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 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 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 幸福还是不幸? 2、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俊秀之光才是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句话的含义, 【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他的作品,根据你的阅读理解,写一人物短评。(如可以《我看托尔斯泰》《从〈战争与和平〉看托尔斯泰》等为题,选一角度,谈出你自己的见解,C层学生不做。) 第1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课堂检测】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跟托尔斯泰学积累 托尔斯泰妻子的妹妹塔吉娜~每年总带一家人来姐姐家的庄园避暑。塔见托总拿个本子写着什么~不解地问:‚你往小本子上写些什么东西,?托 说:‚记的就是 回答:‚这就是我的事情了~真实总是有趣的。你们。?‚我们有什么可记的呢,?托耸耸肩~ 你认为你在我这儿是白住的吗,我把你们的行动全都记下来了。?这就是从不离开笔记本的托尔斯泰。他在家里~散步的路上~和客人喝茶聊天~在孩子们中间……总之~无论在什么地方~他都 注视着一切~观察着、记录着一切有意义有趣味的东西~为自己的创作提炼了思想~积累了素材。 由此看来~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到、手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可以说~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 1、将下列短语选择填写到文中横线上。 眨眨眼 风趣地 睁大敏锐、富有洞察力的眼睛 2、说说画线句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文中托尔斯泰说的“记的就是你们”一句话的含义,可用文中“_______ _____ ”3 一句作解释。 4、文中说“学会积累并不难,只要我们像托尔斯泰那样,平时注意眼到、耳到、口到、手 到、脑到,那么,看似平淡的生活将变得丰富多彩。”你怎么理解这“五到”的含义并把 它们付诸学习实践呢,请谈一谈。 5、文中加点词“联系”“思考”“积累”不能颠倒位置,为什么, 6、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体验,谈谈你对“联系生活、思考生活、积累生活的语文学习是快 乐的享受”的理解。 【课后小结】 第1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8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5 再塑生命 【学习目标】 1、了解海伦?凯勒的有关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感悟作者对莎莉文老师深深地感激和怀念之情 3、感悟莎莉文老师深沉的爱和独特的教育方式 【学习重点】 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学习难点】 欣赏本文优美的文笔。 【预习导学】 1、认真阅读课文,勾出关键词和重点句子,力争对本文有比较准确和详细的了解,读完后, 用简短的语言写下你的感受。 2、给加点字注音。 搓捻( ) 惭愧( ) 譬如( ) 栖息( ) 迁徙( ) (((((( 小憩( ) 遨游( ) 繁衍( ) 冥思遐想( ) (((((3、解释词语。 期期艾艾: 油然而生: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花团锦簇: 教学过程: 4、读课文,思考问题。 ?本文主要写了莎莉文老师的哪几件事, ?读了本文,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合作探究】 1、作者说,井房的经历“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快乐和自由”。作者为什么这么 说,你小时候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2、找出文中关于“爱”的句子,说说它们的含义 第1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请大家联系阅读体验,列举古今中外那些付出艰辛卓越努力而成功的残疾人的事迹,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课堂检测】 一、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和引导下,领悟到了爱的真谛,这种爱的感觉和体验让作者对 未来充满信心。爱是什么,相信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请说说你的心声吧。 仿照下 列句子,写几个句子,要求句式一致。 爱是冬日里的一束阳光,爱是 ; 爱是漫漫长夜里的一豆灯光,爱是 ; ; 。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并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 1、试用简洁的语言给所选的文字加一个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 2、你认为“我”不能理解“水”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这段文字,你认为莎莉文老师教育艺术高明在何处? 4、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照应了前文中什么话?请在原文用横线画出来。 5、画线的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是不是指摔洋娃娃这件事呢? 6、选文中的“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课后小结】 第1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9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 雪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积累词语。 2、感悟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学习重点】 景物描写的特点。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相关链接】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预习导学】 、了解作者作品。 1 本文选自《 》,这是鲁迅的一部 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 》,两部小说集《 》和《 》。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磬( )口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 嘻( )笑 褪( )尽 朔( )方 凛冽( ) (((((、解释下列词语。 3 博识: 凛冽: 天宇: 精魂: 消释: 升腾: 4、有情感流利地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5、请大家找出这篇散文诗的关键句。 6(课文题目是雪,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你以为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 【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第1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北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荚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于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遂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江南雪景的总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滋润美艳”写出了___________ __。 2、第?句中的两个比喻从哪个角度写的,写出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3、第?句写出了什么,与开头有什么关系, 4、第?、?句用“记不真切”来描写,有什么新意, 5、第?句写出了朔方的雪怎样的质地特点, 6、第?句写出了怎样的一种景象,使人们感受到了什么, 二、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成熟的麦穗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谦虚; ; ; ;温柔的水珠能滴穿岩石,那是在教我们坚韧。 【课后小结】 第1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0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6 雪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所描写的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以及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重点】 1、理解作者在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2、品味文章精练传神的描写语言和隽永含蓄的议论中抒情的语言。 【学习难点】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预习导学】 反复诵读课文,在朗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1、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作者对江南的雪有没有遗憾?为什么? 2 3、作者称北方的雪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北方的雪的什么态度, 【合作探究】 (本文是散文诗,既有优美的语言,又有较为深刻意蕴。我们试着通过理解文中关键性语句,更深地品味文章的内涵。)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 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 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 魂”是什么意思,) 第1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4、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些描写的只是自然界的雪吗?) 5、作者在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承接中间嵌入一个“但是”,有什么意味, 【课堂检测】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西湖的绿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西湖的绿》, 1、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3、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二、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选择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 教材 民兵爆破地雷教材pdf初中剪纸校本课程教材衍纸校本课程教材排球校本教材中国舞蹈家协会第四版四级教材 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A乐观风趣 B洒脱飘逸 C 思维缜密 D多愁善感 【课后小结】 第2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7 雷电颂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激情朗读课文,掌握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 2、学习文中运用修辞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的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培养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知识链接】 1.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2.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与诗歌、散文、小说并称文学四大体裁。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的基本特点:(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预习导学】 (大声朗读课文。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1、给加点字注音: 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虐待 (((((( 雷霆 踌躇 鞭挞 罪孽 稽首 ((((((2、说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 ) (2)电~你这宇宙最犀利的剑呀~ ( ) (3)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 ( )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 ) (5)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 ) (6)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 ( ) 3、本文选自历史剧《屈原》,屈原是我国最______的大诗人,是第一个_______、_______ 诗人,代表作有____ ____、_____ ___、_ ______等。本文作者_____ __,是进步文化 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历史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合作探究】 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 第2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么特别含义,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风雷电: 无形的长剑: 洞庭湖、东海、长江: “土偶木梗”的群像: 【课堂检测】 一、仔细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1、屈原《国殇》中“带长剑兮挟秦弓”、《涉江》中“带长铗之陆离兮”是指( ) (有形的长剑 B(无形的长剑 C(两者都不是 A 2、“无形的长剑”指___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___手法,“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 暗劈开”表现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的精神。 3、“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4(选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请选用至少使用了两种修辞方法的句子加以说明。 二、语言运用 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下边的广告词有没有毛病,请选择其中的一则作简单分析。 ?今年我家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艾琳洗面奶特别适合任何皮肤。 【课后小结】 第2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2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7 雷电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性格; 2、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语言的抒情效果,理解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 2、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预习导学】 1、跳读精思:本文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 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 心情感。 2、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合作探究】比较阅读 ?与以前读过的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静夜》相比,本文的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C层学生不做) 【课堂检测】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在这暗无天日的时候~一切都睡着了~都沉在梦里~都死了的时候~正是应该你咆哮的时候~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尽管你是怎样的咆哮~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不能把死了的吹活转来~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动一些花草树木。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 …… 雷:你那轰隆隆的~是你车轮子滚动的声音,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 我要飘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我要和着你~ 和着你的声音~和着那茫茫的大海~一同跳进那没有边际的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 第2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1、概括文段的中心意思。 2、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请你说说风、雷、电象征什么,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什么, 3、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段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试举例分析。 5、你认为屈原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二、说说下列句子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写出了屈原 。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电, 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 劈开,劈开,劈开~” 一连串的反复,“爆炸了吧~爆炸了吧”、“劈吧,劈吧,劈吧~”、“劈开,劈开,劈开” 一个比一个强烈,一个比一个坚决,我们朗读时应该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此来表达屈原想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 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深刻的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和根源,“土偶木梗”实际上指的是:______________。表 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第2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3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8 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积累有关日月的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味的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难点:感悟作者为追求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链接】 巴金1904年生,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文学家。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起巨大反响。 写作年代:这两篇作品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1941年间,其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的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预习导学】 1、查字典,理解生字。 注音: 旸( ) 姮( ) 皓( ) 一撮 ( ) 解释:倘使: 皓月: 咏叹: 凭栏: 飞蛾扑火: 2、以句式“我认为 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因为 。” 说一句话。 3.无数人咏叹过太阳和月亮,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篇,请你各写出两句。 【合作探究】 1、人们常说“飞蛾扑火----自寻死路”,飞蛾长得既丑又渺小,又不自量力,为何作者却对 它大加赞赏,“夸父逐日,渴死旸谷”,作者为什么却异常的怀念, 2、月亮带给作者最突出的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这里所 表现的意境,能够使你想起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 第2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 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 【课堂检测】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题目。 日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月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2、《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4、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5、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C层学生不做) 【课后小结】 第2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4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9 海 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 识记字词及文学常识 2、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在高尔基早期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传说和寓言式的故事占有重要地位,如《伊则吉尔婆婆的故事》《鹰之歌》《海燕之歌》(1901);其中《海燕之歌》是一曲鼓舞人心的向革命进军的号角。高尔基还写了许多具有极大社会意义的剧本,如《小市民》(1901)、《底层》(1902)。1906年高尔基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母亲》问世。自传性的三部曲《童年》(1914)、《在人间》(1916)、《我的大学》(1923)。“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完成了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同时又创作了几个剧本,其中著名的有《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1932)等。高尔基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一部史诗式的不朽巨著。 【预习导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胆怯( ) 怒吼( ) 蜿蜒( ) 飞翔( ) ((((( 火焰( ) 呻吟( ) 悬崖( ) 深渊( ) (((((2、填空 《海燕》是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_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为 国“海燕之歌”。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着“_______ _____”之意。高尔基,_______作家,最著名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时,结合海燕战斗时乌云和天气的变化,抓住关键语句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层意。 【合作探究】 1、结合背景,看看海燕有什么表现,抓住关键词句概括海燕的形象 。 2、在暴风雨中其它海鸟表现怎样,这样写有何作用, 第2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结合时代背景探究课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意义。 大海 : 海燕 : 暴风雨 : 风、云、雷、电 : 海鸥、海鸭、企鹅 : 【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海燕 ,1,当春间二三月~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便由南方飞来~加入了隽妙无比的春景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小燕子带着它双剪似的尾巴~在微风细雨中~或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之上~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高柳之下了。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的怠息于纤细的电线上~——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是停着几个应用于而有致的小黑点~那便是燕子~是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2,如今~离家是几千里:离国是几千里:托身于浮宅之上~奔驰于万顷海涛之间~不料却见着我们的小燕子。 ,3,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吗,便是我们今春在故乡所见的那一对、两对吗, ,4,见了它们~游子们能不引起至少是轻烟似的~一缕两缕乡愁么, ,5,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是平筝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粼粼的小波纹~这更使照晒于初夏的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灿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 ,6,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圈圈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7,小燕子却从容地憩着了。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8,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 1、仔细阅读全文。 (1)找出最能表现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特点的词语。 (2)作者写故乡的小燕子和海上的小燕子背景是怎样的, 2、本文写的是海燕,为什么先从故乡的小燕子写起,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作者见到海燕,托物寄思,在文中有两处抒情描写,一在中间,一在结尾,其作用是: (1)中间一处: (2)结尾一处: 4、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5、请举出一例说说你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 【课后小结】 第2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5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9 海 燕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象征、对比、拟人、比喻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2、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预习导学】 1、解释划线词语的意义。 ?„„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2、《海燕》是一首 ,兼有 和诗的特点,它通过对 的描绘 和对海燕 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 3、判断下列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如何, ?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修辞: 作用: 风紧紧抱着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修辞: 作用: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修辞: 作用: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 阳,——是的,遮不住的~ 修辞: 作用: 【合作探究】 1、朗读暴风雨来临之前大海上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的句段,具体说说你对这些描写的理解。 2、文章的末尾,为什么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为 什么海燕对暴风雨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 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检测】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 第2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试概括选文的内容。 2、文中的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表现,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为什么在写海燕高傲地飞翔之前还写大海、狂风、乌云, 4、“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 6、“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句话使用反复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7、“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试展开想像写一段话,设想海燕在海上展翅飞翔时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 【课后小结】 第3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6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0 组歌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学习重难点】 1、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2、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知识链接】 纪伯伦,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作品最先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执拗( ) 憔悴( ) ((( 馈赠( ) 真谛( ) (( 酷肖( ) 璀璨( ) ((( 镶嵌( ) 盛气凌人( ) (( 海誓山盟( ) 长吁短叹( ) (( 2、熟读课文,领悟诗中形象的情感内涵。 A.散文诗往往借助于具体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B.这两首散文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3、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括号里添加修饰语,说一 说你的理解。(要知道理由) ( )的浪 ( )的雨 ; ( )的浪 ( )的雨 ; ( )的浪 ( )的雨 ; 第3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浪之歌》中第二、四节写到的潮汐现象,你了解吗,诗作中又是如何塑造海浪与海岸 的热恋形象的, 2、《雨之歌》中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分析诗中雨的形象递进伸展的层次。 ?3.你是怎样理解“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 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的,(开放题,自由理解,C层学生不做) 【课堂检测】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携着手走进林子~溪水漾着笑涡~似乎欢迎我们的双影。这道溪流~本来温柔得像少女般可爱~但不知何时流入森林~她的身体便被囚禁在重叠的浓翠中间。 早晨时她不能向玫瑰色的朝阳微笑~夜深时不能和娟娟的月儿谈心~她的明chè晶莹的眼波~渐渐变成忧郁的深蓝色~时时凄咽着幽伤的调子~她是如何的沉闷呵!在夏天的时候。 几番秋雨之后~溪水涨了几篙,早diāo的梧楸~飞尽了翠叶,黄金色的晓霞~从权桠树隙里~深入溪中,泼靛的波面~便泛出彩虹似的光。 现在~水恢复从前的活泼和快乐了~一面疾忙地向前走着~一面还要和沿途遇见的落叶、枯枝……淘气。 一片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狯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校出来顽玩~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án涡里~使他滴滴溜溜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失路的小红叶儿~推推挤挤地推到一个xu 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地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迹走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 笑涡_____________ 囚禁_____ ________ 玫瑰_____________ 泼靛_____________ 曳_________ ____ 2、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明châ( ) 早diāo( ) xuán( )涡 3、“溪水漾着笑涡”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溪水“沉闷”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造成溪水“沉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开母校”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第3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7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1 敬畏自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用极度热情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法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段理解“敬畏自然”的含义。 2、试着理清文章结构,理解本文层层递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限时自主完成,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书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鉴赏议论性散文,要注重从情中悟理,在理中染情,仔细体会情理交融的艺术特点。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但是,它和一般性的散文如叙事性散文、写景性散文、抒情性散文有所不同,它的思想内涵是理,是对关于社会、人生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其目的在于启发人、教育人,散文只是它的写作笔法。 2、作者简介 严春友(1959---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新论》《大自然的智慧》《宇宙全息统一论》等。 作者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此题既要注意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的标注要准确。) 咫尺( ) 鲲鹏( ) 斥鴳( ) 蓬蒿( ) 厌恶( ) 相形见绌( ) 狼藉( ) 宝藏( ) 混淆( ) 隐藏( ) 深邃( ) 美味佳肴( ) 2、解释下列词语。 咫尺: 呐喊: 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 3、请你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圈画每段关键语句,理清论述思路) (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 (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 第3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请思考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 然”,(本题引导我们抓住关键语句,深入思考,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思 考这些问题,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要求,提取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 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3、梳理文章结构 【当堂检测】 、选词填空。 1 A(相形见绌 B(精巧绝伦 C(自不量力 D(沾沾自喜 E(高深莫测 (1)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 海,可是,人们竟然________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________。 (3)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________,以为揭开了大 自然的秘密。 (4)无论是________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________的艺术品。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 3、下面空缺处填写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_________,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_________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毕竟不是大海,_________,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A(因为 所以 即使 也 因此 B(如果 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C(因为 所以 虽然 但 可是 D(如果 那么 即使 也 因此 【课后小结】 第3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8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1 敬畏自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整体把握本文的主旨,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形象的语言特点。 2、理清层层推进的论述思路,了解反问的作用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应该敬畏自 然,爱护自然。 【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理解本文的主旨。 【自主学习】 1、再读课文,围绕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论证方法思考 (1)本文从表达方式看有哪些特点,(圈点具体的句子,在课本上标注出来。) (2)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推出的, 2、下列句子中语气程度最轻的一句是( )。 A(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简单的儿童玩具。 B(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很简单的儿童玩具。 C(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较为简单的儿童玩具。 D(我们的航天器在一万年以后的后人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 3、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B(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 C(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 D(我就只是宇宙机体上的一个部分,一个器官,就如同大脑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一样, 人与宇宙本来就是一体的。 【合作探究】 1、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品味:(可以结合课后第二题,从 句子的表达方法、修辞方法、内容、句式等方面品味。至少找出3句。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揣摩课文中富 有哲理的语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比如: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理解:比喻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 的构成部分,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弟兄”体现了宇宙间的一切生命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第3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本文多处运用反问句。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反问的作用 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谁说 宇宙是没有生命的”,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 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本题结合课文学习反问这种修辞手法,体会反问的表达效果。) 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反问句: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反问句: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拓展延伸】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本文就处处洋溢着智慧的火花,那么你对本文的观点有质疑吗,(学生质疑,畅所欲言) 如:?畏惧自然是否意味着不求进步、无所作为,?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人类不可以改造自然,(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当堂检测】 大自然之所以创造出会思维的生物~也许是有深意的。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人是自然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其高级之处就在于他会思维、能够理解、有自我意识。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宇宙(或者说自然)借我的眼睛来观看她自己~借我的嘴来表达她自己~说出她亿万年来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所以~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月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因此~人对自然的种种误解~也许是自然对她自己的误解吧。 1、为什么说“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2、?文段中写道:“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 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作者持这种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3、文段中横线所标示的语句中有一处括号,括号内的文字起到什么作用?横线标示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并请说说修辞的效果。 【课后小结】 第3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19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学习目标】 1、能够扎实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 路,培养概括能力。 2、通过理解课文与合作探究,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强烈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 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问题。 【学习重点】 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学习难点】 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学法指导】 1、能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积累重点字词。 2、再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研究课文内容,通过展示交流和探讨,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知识链接】 “罗布泊”曾经是中国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塔里木河下游的一个水草丰美的湖泊,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要冲而闻名于世。那里曾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真好似一个仙湖,但由于近30多年的盲目开发致使这个绿洲失去了生命,而今却变成了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成为一个沙化干涸的死湖,文章的标题充满了无限的伤感、惋惜,警示后人,不要再盲目开发,而要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它叙写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先进人物,反映人民群众多彩多姿的生活, “艺术的揭露为人们嗤之以鼻的丑恶事物。于是,有人称它为“用文学形式写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报告”或文告”。作者叙述事实、列举数据都真实可靠,但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着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饱含痛惜之情。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萧瑟( ): (2)和煦( ): (( (3) 干涸( ): (4)吞噬( ): (( (5) 裸露( ): (6)沧海桑田( ): (( 2、本文是一篇( ),它兼有( )和( )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 要求( ),文学的特点则要求( ),讲究( )、( )。 作者正是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注重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 悲愤心情。 3、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小组内交流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 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写出要点: (1)今日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关键词: (2)过去罗布泊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关键词: 第3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罗布泊为什么会消亡,关键词: (4)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 【合作探究】 1、说说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 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 3、学学对比的写法。 作者采用对比手法,课文有哪些是用对比的,有什么作用? 4、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 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本题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适当提示, 让我们揣摩富有表达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举例): 引用数据的句子(举例):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课堂检测】 1、为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 ?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 ?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 色长城。 2、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 ?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水、盲目修建水库?水、盲目掘堤?水、盲目建泵站?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干了。 A抽 B(用 C(截 D(引 处填____ ?处填____ ?处填____?处填____ ?处填_____ 【课后小结】 第3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0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3 旅鼠之谜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文体特点,了解北极旅鼠的三大奥秘。 2、能够扎实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并能够灵活运用。通过理解课文与合作探究,提高 准确概括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 3、理解本文独特的写法,体味其知识性、趣味性。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科 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关注生态问题。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并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并由此关注自然,关注生态,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独特的写法. 【学法指导】 1、能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积累重点字词。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圈点 勾画,筛选需要积累的词语。 2、再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研究课文内容,通过展示交流和探讨,解决学习的重点、疑 点和难点。再读课文,注意文中标志性的语句,筛选相关信息 【知识链接】 位梦华,1940年生于山东平度,地质学家。1991年他独闯北极,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极爱斯基摩人聚居区进行了一个半月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直接与爱斯基摩人接触并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2年回国后撰写了大量文章介绍北极的各种情况。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级》《南极之梦》等 。 科学小品:是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一种介绍科学知识的散文小品。“科学小品”篇幅短小,具有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文学性,善于兼容逻辑抽象思维与艺术形象思维,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科学小品”的文学功能,一在窥视科学的素质和科学内含的趣味,二是在发现科学与社会、生活、文化、人生的联系。 【预习导学】 1、给加点字注音: 笃信( ) 媲美( ) 啮齿 ( ) 前赴( )后继 (((( 滑稽 ( ) 迷惘( ) 挑衅( ) 相辅( )相成 ((((( 2、解释词语 媲美 挑衅: ( 鼠目寸光: 前赴后继: 道听途说: 3、《旅鼠之谜》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采用了_____________框架,_____________的 方式,生动有趣地介绍了有关_____________的知识。把它看作记叙文,因为它具备记叙 的六要素,即时间 _ 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 事情的起因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__。 第3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归纳并总结北极旅鼠有哪几大奥秘,为了说明旅鼠之谜,本文采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并举例说明。(本题要求通过概括提要的方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这种写法有什么 好处, 【拓展延伸】 1、课文说,“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讨论一下,课文说的对不对,为什么,(本题是开放性的) 参考资料:美国科普作家、未来学家阿西摩夫在1972年就人口的未来写道:“目前,世界人口正以每日20万或每年7 000万人的速度增长着„„完全有理由担心,到公元200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60亿„„如果地球人口继续像现在这样每过35年就增加一倍,那么,到公元2570年人口将增加100 000倍„„到公元3550年,人类机体的总质量就会等于地球的质量„„到公元7000年,人类的质量就会等于已知宇宙的质量!„„看来很明显,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恶果。 2、旅鼠之外,自然界还有一些奇异的现象,请根据你的观察和了解,说说某种动物奇异的表现。 【课堂检测】 我们在现代文阅读中有个共同的难题就是心里明白,而不会用语言表达。其实,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在于多读多品。好,我们再品读课文第7,16段,试着解决下列问题。 (1)概括这几段所写的内容。 (2)当旅鼠的繁殖达到一定密度时,会出现哪些怪现象, (3)“所有这些怪现象加在一起,惟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释是„„”一句中,加点词“可 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课后小结】 第4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4 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课文出现的生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体会文章写作特色,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注意环境保护,锻炼想像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学习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疑难句子 【学法指导】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两遍。 2、思考课后习题,勾画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不少于3处)。 【知识链接】 作家作品简介: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被称为“美国的先知”,被称为“一个热心的观察家,一个敏锐的思想家,一个造诣极深的文学巨匠。”利奥波德长期从事林学和猎物管理研究。其所著的《沙乡年鉴》是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大雁归来》是该书中的一篇观察笔记。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迁徙( ) 雾霭( ) 窥探( ) 缄默( ) (((( 狩猎( ) 凋零( ) 滑翔( ) 顾忌( ) ((((2、解释下列词语。 凋零: 迁徙: 缄默: 窥探: 雾霭: 狩猎: 顾忌: 目空一切: 3、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奥波德的大雁世界,看看大雁的一举一动。 (1)大雁归来的季节是_________. (2)大雁飞行的路线是_________. (3)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________. (4)十一月份的大雁____________. (5)大雁特喜欢寻食______________. (6)大雁常_____只列队飞. (7)四月的夜间,大雁会在沼泽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文中作者多用打比方、拟人手法描写大雁,找一找这样的句子,读出来,并体会其作用。 第4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作者笔下描写的大雁有哪些个性特点, 3、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哪些“失去的东西”, 4、通过文中作者对大雁的细致观察和详细描写,你能说出作者对大雁的感情和本文的主旨吗, 5、这篇文章是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结合,试举例分析。 A 品析内容的知识性: B 品析语言的形象性: C 品析句子的抒情性: 【拓展延伸】 1、说话要注意身份和对象,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 2004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海洋存亡,匹夫有责”。假如你看见一位老人往河里倾倒污水,请结合主题,用恰当的语气对老人进行一番劝说。 2、请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写“雁”的诗句。 【课堂检测】 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于是人们就得出结论?这些孤雁是伤心的单身。 我和我的学生注意到每支雁队组成的数字。六年之后,在对孤雁的解释上,出现了一束不曾预料的希望之光。从数字分析中发现,六只或以六的倍数组成的雁队,要比偶尔出现一只,多得多。换句话说,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而那些孤雁正好大致符合我们先前所提出来的那种想像,它们是丧失了亲人的幸存者。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 1、在文中“?”填上标点符号。 2、为“爱鸟者”的解释选择正确答案( ) A(“我” B(爱鸟的人 C(“我”及像“我”一样的人 3、文中加粗词“所有”能否去掉,为什么, 4、人类为了一己私欲,使大雁失去亲人,使孤雁如此悲痛,于心何忍~请你写一条警示性 的标语,要求人们保护大雁,保护动物。 【课后小结】 第4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2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5 喂——出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内容,掌握课文出现的生字词,了解科幻小说的知识及作者的有关常识。 2、通过小组合作,体会文章写作特色,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以极度热情投入学习,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的道理,锻炼想像能力。 【学习重点】 拓展思维,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学习难点】 利用想象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两遍。 2、思考课后习题,勾画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不少于3处)。 【知识链接】 1、作者名片 星新一(1926—1977),1926年9月生于日本东京,日本现代科幻小说家。堪称日本科幻界的一个奇才。以1000多篇精巧别致、富于哲思的超短篇小说享誉世界,被尊称为“日本微型小说的鼻祖”。在科幻方面,代表作有《恶魔天国》(短篇集)、《人造美人》(短篇集)、《声网》(长篇)和《梦魔的标靶》(长篇)。他的小说往往选取一个巧妙的角度,以小见大,宛如一面面精巧玲珑的小镜子,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各个片断。 2、文体知识 科学幻想小说:简称“科幻小说”,它的三要素:科学、幻想、小说。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3、写作背景 20世纪中后期,由于前一个多世纪大工业生产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发展,人类向大自然无休无止地索取、肆无忌惮地开采,给自然、人类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领域的巨大变革,道德观念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转变。对此,作者创作此篇科幻小说,以夸张的手法表现对人类的做法、思想、道德的探究和思索。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哂( )笑 牟( )取 众目睽( )睽 栅栏( ) (((( 棘( )手 铆( )钉 贪婪( ) 履( )行 (((( 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 众目睽睽: 莫衷一是: 任劳任怨: 逍遥法外: 雨后春笋: 心安理得: 不容质疑: 一视同仁: 3、洞真的是无底的吗,洞比喻什么, 4、为什么题目用”喂——出来~” 第4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文章中写了几种人,他们代表生活中的哪类人,你最赞同的是哪个,最想否定的是哪个, 2、作者为什么幻想出那么一个深不可测的洞,透过小说情节我们应该领悟哪些道理, 3、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 说说理由。 a(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b(提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c(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拓展延伸】故事新编 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 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展开合理想像,续写结尾,两百字左右。(这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本题既是想像练笔,又是揣摩仿写。想像生动具体的情景,同时用心揣摩课文写法、课文语言,使续写如同出自作者之手。) 课堂检测】 【 1、加点字注音、字形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牟取(móu )颤颤巍巍(chàn) (( B(哂笑(xī )莫忠一是(zhōnɡ ) (( C(铆钉(máo )不容置疑(zhì ) (( D(贪滥(lán )慷慨大方(kǎi ) (( 2、选取近义词填空。 (1)是否可以从中( )什么利润。 (a.谋取 b.牟取) (2)大家使劲一拉,绳子( )(a.居然 b.竟然)在洞里的什么地方断掉了。 (3)他用( )(a.不容置疑 b.毋庸讳言)的口气说道:“服从命令,你们赶快撤离~” (4)战场上隆隆的炮声( )。(a.震耳欲聋 b.振聋发聩) 3、根据你的理解,依照画线的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如果你是 ,就 。如果你是 ,就 。 【课后小结】 第4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3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6 云南的歌会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的词语,了解作者。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 2、感知文章内容,体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用极度热情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 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 【学习难点】 分析人物刻画方法。 【学法指导】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句、段,整体上把握文章框架。 2、通过反复诵读能够准确地说出文中三个歌唱场面的内容与特点。 3、规范书写,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 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历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代表作有小说集《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沈从文一生共出版了《石子船》、《从文子集》等30多种短集小说集和《边城》,《长河》等,部中长篇小说。中篇小说《边城》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涂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2、背景资料: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在各族人民生活中,民间歌唱活动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几乎渗透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他们以歌唱倾诉男女间的相互爱慕,以歌唱激发生产斗争中的劳动热情,以歌唱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对婚配的祝福,以歌唱抒发丰收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总之,云南的民歌可以说是人民生命的组成部分,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方面面。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踞( ) (((( 忌讳( ) 酬和( ) 铁箍( ) 熹( )微 (((( 吟凤哕( ) 即( ) 物起兴( ) ((( 2、解释下列词语。 引经据典: 譬喻: 别开生面: 酬和: 悠游自在: 即物起兴 : 龙吟凤哕 扶摇而上: 第4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云南的歌会》是从《 》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 、 、 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 ,他的小说 名篇有《 》等。 4、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描绘了在哪几个场合哪三种形式的唱歌情景,请你用四字 短语概括。 【合作探究】(合作使人快乐,探究使人聪明) 1、在三种不同形式的歌会中,作者都进行了细腻的人物刻画,请跳读课文,划出三处人物 描写的句子。看看作者分别写了哪三种人,作者重点刻画这三种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2、作者在对这三个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结合语句作具体分析。 、通过对三种歌会中人物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人物描写时的哪些启示呢, 3 【课堂检测】 阅读本文1——3段,回答下面的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部分文字的内容。 2、第?段中“多是情歌酬和”中,“多”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3、第?段中“种种不同方式”具体指什么,在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 4、?第?段对演唱者不惜浓墨重彩描绘,有什么作用, 【课后小结】 第4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4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6 云南的歌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与合作探究,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2、赏析品味文中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及精彩的语言。 3、用极度热情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作者笔下美好的生活,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1)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 (2)唱的多是情歌酬和,却有种种不同方式。( ) (3)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 ) 2、本文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在云南的三种不同场所听到的民歌演唱,通过 朗读课文,请你分别概括三个场面对歌的不同内容、特点以及作者写作的不同手法,完 成下列表格。 内容 特 点 写作对象 3、从文中你感受到云南美在何处,结合内容说说理由。 3、文章虽是为云南的歌会而写,却用大量的笔墨写了云南的人、云南的景、云南的情,这 样写,你能从文中感受到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合作探究】 1、在文中,作者抓住人物外貌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可是,同样是 描写外貌,却能有不同的写法。结合课后练习二比较两种人物描写在写法上的不同,说 说你更喜欢哪一种,及其原因。(注意分析这些语段的作用和写法要求,先朗读人物描写 片断,结合人物描写中具体语言作分析) 第4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刻画人物方面你又得到哪些启示呢, 3、课文第四段,作者用许多笔墨描写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写“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各种山鸟呼朋唤侣”,还有戴胜鸟和云雀的歌唱。这些内容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 什么关系?你觉得作者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4、请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语句,并分析在这里景色的美丽,鸟的婉转啼叫和人 的美丽,歌的优美如何交融在一起的, 【拓展延伸】 我们学习了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写一个人物描写的片段,看谁写的生动传神,不少于200字。 【课堂检测】 阅读本文第5段,回答下面的题。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面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满斗会”为什么是“最热闹的”, 3、“仅是这个唱法就极其有意思”指的是怎样的唱法, 4、参加“金满斗会”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体现了“金满斗会”什么特点, 5、?为什么要召开“金满斗会”, 6、“就中最当行出色的是一个吹鼓手,年纪已过七十,牙齿早脱光,却能十分热情整本整 套地唱下去”此句使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7、试概括本段段落大意: 【课后小结】 第4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5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7 端午的鸭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内容。 【学习重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并自读课文两遍。 2、思考课后习题,勾画你认为好的句子或有疑问的语句作上批注(不少于3处)。 3、理清文章的思路,细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想一想文中的鸭蛋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有不同 的答案)及作者情感。 4、搜集家乡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传说资料或具体实物;想一想自己童年时代过节时最 难忘的经历或物件。 【知识链接】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发表小说《受戒》、《大淖(nào)记事》。著有散文集《汪曾祺自选集》。 端午节,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不过,关于端午起源说的争议一直都没有停息过。苏州科技大学历史系教授戈春源说,加上伍子胥,中国的端午一共曾纪念5个人:东汉的曹蛾被后人以孝女铭记;广西的陈临因爱戴黎民百姓,当地人民为纪念他而过端午节;越王勾践也最早提出以划龙舟来操练水兵;再有就是屈原,他是联合国确认的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因为千年来,屈原名气太大,人们渐渐把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苏州应是端午节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赋予端午节纪念意义的人物首推伍子胥,而不是屈原,两者要相差二百年左右",戈春源说。戈教授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纪念伍子胥,他的主要依据是,东汉邯郸淳在《曹娥碑》上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浙江上虞人民要迎涛而上,迎接"伍君",而所谓的"伍君"便是伍子胥。 【预习导学】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汪曾祺( ) 籍( )贯 硝( )药 系( )百索子 (((( 拧( )成小绳 腌( )腊 用酒和( ) 城隍( ) (((( 门楣( ) 络( )子 车胤( ) 苋( )菜 (((( 倘( )若 大襟( ) 似( )的( ) 熏( )五毒 ((((( 咂( ) 摸( ) 避邪( ) (( 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 莫名其妙: 第4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籍贯: 城隍: 肃然: 与有荣焉: 曾经沧海难为水: 囊萤映雪: 【合作探究】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文章分几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2、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课堂检测】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门楣( ) 苋菜( ) 籍贯( ) 硝药( ) (((( 腌腊( ) 络子( ) 大襟( ) 车胤( ) ((((2、说一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门楣: 肃然: 莫名其妙: 与有荣焉: 囊萤映雪: 曾经沧海难为水: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苏高邮人。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流露出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第5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6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7 端午的鸭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 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领略民俗文化的魅力。了解端午的风俗及作者情感。 【学习重、难点】 1、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2、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 【预习导学】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 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明其妙的道道。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 每逢有人问起我的藉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 用酒或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 城皇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 ____________改____________ 2、文章的开头大谈特谈家乡端午节的种种风俗,为什么不直接切入“端午的鸭蛋”, 【合作探究】 1、鉴赏语言品特色 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朗读课文第二、三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 ?你还能结合本学期所学课文探究出像鲁迅、冰心、胡适、郭沫若等作家的语言风格吗,并举出例子。 第5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七嘴八舌论风格 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你的看法呢,小组内可组织一场辩论赛,探究这个问题。 ??收集汾西方言,讲述本地区端午的习俗。 【拓展延伸】 从对本文语言的品析、本地方言的搜集、赵本山小品的语言特色及收集,写一写你最难忘的有关过节(不一定是端午节,用点本地方言)的一件事或一件物品,突出其特点,运用本文的某种语言风格,表达自己的情感,200字左右。 【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2、3、4段,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第2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2)用袁枚的话说高邮咸蛋的特点是什么? 3、“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 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引用文言文为文章增 加了________________的语言美 4、“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课后小结】 第5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7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8 吆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旧北京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 2、感受“吆喝”的韵律美。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编写文段序号,圈点勾画重要语句,在精彩处做好批注。 2、有感情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体味老北京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代表作: 长篇小说《梦之谷》、译著《好兵帅克》。晚年曾将《尤利西斯》翻译出来,成为对中国读者的一大贡献。 【预习导学】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语段,反复品味语言。朗读的基本要求: (1)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 (2)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 (3)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将自己溶入文中,你就是作者~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吆喝( ) 招徕( ) 铁铉( ) 行当( ) 囿于( ) (((((( 隔阂( ) 钹 ( ) 秫秸( ) 荸荠( ) 饽饽( ) (((((((3、解释下列词语: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2、文章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第5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为什么“我”听到“卖荞麦皮”的吆喝会吓了个马趴,这一定是夸张吗, 【课堂检测】 1、验验你的写字速度~(来吧~) 招lái_______ 铁xuàn_______ 隔hã_______ hún_______饨 小bó_______ 雪花lào______ qiáo_______麦皮 合辙押yùn_______ 2、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 (1)招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机应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油嘴滑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词语中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请你找出错误的字,在下面画横线,并把正 确的字写在下面的方格里。 合辙压韵 油嘴滑舌 隔合 荸荠 佐料 随机应变 招徕 吹虚 口齿伶厉 铁铉 4、吆喝是一种口头广告。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方法有:A(告诉你制作的全过程。B(简单 的制作方法。C(既简洁又生动形容货物的特点。D(借甲物形容乙物。E(靠戏剧性来吸 引人。请将这几种吆喝方法分别填入下列句子的括号内。 (1)“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 ) (2)“葫芦儿——冰塔儿。”( ) (3)“卤煮喂,炸豆腐哟。”( ) (4)“萝卜赛过梨。” ( ) (5)“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 ) 【课后小结】 第5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8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8 吆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民俗类散文的语言和写法。 2、体味老北京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魅力,培养热爱本土俗文化的情感。 【学习重点】 1、揣摩语言,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2、学习本文生动幽默的语言,体会“吆喝”的文化内涵。 【预习导学】 精句赏析 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试找出几例,仔细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味。 2、体会出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 1)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 ( 提示: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 (3)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 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 请再写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作赏析: 精句: 赏析: 【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重点写什么内容? 2、为什么介绍“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 第5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本文十分注意语段的衔接过渡,找出这些语句,看它们承转了哪些内容, 、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4 【拓展延伸】 ?近年来,一些厂家商家为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商品广告宣传上可谓煞费苦心,于是大量的新编“成语广告”铺天盖地而来。下面就是一些厂家商家的“成语广告”词: ?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 ?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 ?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某眼镜广告:一明惊人 (1)请你将上文的错别字一一改正。 (2)这些厂家商家利用其中的 造成“成语广告”的大量出现。 (3)对这些“成语广告”,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谈谈你的看法。 ?1(有特长的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叫卖声,学生从中体验吆喝的民俗内涵。 2(吆喝其实是一种广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广告在逐渐消失。但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应该注意抢救。你不妨把家乡的吆喝,或者类似吆喝的口头文化 遗产记录下来,为抢救工作做点贡献。 【课堂检测】 阅读第10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的中心句是 2、这一段一共写了几种叫卖的货色, 3、为什么我对卖蛤蟆骨朵儿的最有好感, 4、四季的叫卖中,哪一季写得最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本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课后小结】 第5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29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19 春 酒 【学习目标】 1、能够扎实掌握文章重点字词的音形义并能够灵活运用,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结构。 2、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关注身边生活, 发现并领略生活的诗意。 3、通过理解课文与合作探究,品味文章富有情趣和表现力的语言。 【学习重点】 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并积累重点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 【学法指导】 1、能够熟读课文并梳理文章内容和结构,积累重点字词。 2、再读课文,通过合作探究,研究课文内容,通过展示交流和探讨,解决学习的重点、疑 点和难点。 【知识链接】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子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预习导学】 1、根据汉字写拼音。 枸杞( ) 门槛( ) 过瘾( ) 凑( )齐 ((((( 酬( )谢 煨炖( ) 两颊( ) 家醅( ) (((( 2、解释下列词语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春酒》的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通过这些事表现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5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二、【合作探究】 1、文章结尾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 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2、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 3、归纳本文的主旨 【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思乡的诗句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你能否举几个思乡的诗句, 【课堂检测】 1、《春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 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________》《________》等。本文选自《________》。 2、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________________为背景,作品中 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________ 的朴实的生活图景。2001年,琦君把她过去写 的26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做《__________________》。 3、依照示例,然后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仿写一句话。 故乡情结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念;是崔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上使人愁”的忧思;是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沧桑;是余 光中隔着一湾浅浅海峡的呼唤;是席慕容心中一棵没有年轮的永不老去的树„„ 是琦君 。 【课后小结】 第5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0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0 俗世奇人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蔫、怵、抠”三个词的读音、词义。 2、了解作家冯骥才及其创作情况。 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见识他们的“奇”。 3、以极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认识我国民间高人的超群智慧和祖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 化传统,为民间的“奇人”、“绝活”而自豪。 【学习重、难点】 1、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 2、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学法指导】 1、能够熟读课文,力求读得活灵活现,再现人物之奇和语言之奇。 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学习抓住一事,神韵毕现 地写人的技巧。 3、探究思考。加强思维训练,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通过展示交流和 探讨,解决学习的重点、疑点和难点。 【知识链接】 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撂高的 ( ) 发怵( ) 瞅见( ) 硌牙( ) 褒贬( ) 发蔫( ) 擅长( ) 绰号( ) 发怔( ) 抠 ( ) 2、解释下列词语。 阔绰: 发怔: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 大名鼎鼎: 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 人情练达: 3、题解:“俗世”是什么意思, “奇人”是什么意思, 第5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4、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俗世奇人》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三位奇人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合作探究】 1、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 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 文仔细品味。 2、本文语言本色朴素,“津味”十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 述语言,均情趣盎然,简洁传神。请选一二例揣摩评析。 、“刷子李”的行事是否有作秀之嫌,徒弟曹小三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是否本3 末倒置, 【拓展延伸】 刷子李、泥人张、王叔远等民间高人,他们的高超技艺流传下来了吗,说说你周围有什么“俗世奇人”?该如何看待这些民间文化遗产,我们该做些什么, 【课堂检测】 1、本文作者是当代作家_ _______,他以写知识分子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短篇 小说《 _______ __》,中篇小说《__ _______》《___ ______》分获全国优秀短篇、 优秀中篇小说奖。 2、本文塑造了两位___________的形象。两位艺人都只选择____ _____件小事来写,却写 得形神兼备。文章的语言具有浓郁的__________风味,并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小结】 第6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1 与朱元思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达到自己能独立翻译全文。 【学法指导】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疏通文意。 3、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笔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2、走进吴均: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画上符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学的疑点。(扫清障碍,小组内一对一检查)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千转( ) 嘤嘤( ) 鸢( ) 戾 ( ) 横柯( ) 经纶( ) 2、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风烟俱净 ( ) 从流飘荡( ) 一百许里 ( ) 水皆缥碧 ( ) 急湍甚箭( ) 猛浪若奔 ( ) 负势竞上 ( ) 互相轩邈( ) 泠泠作响 ( ) 嘤嘤成韵 ( ) 千转不穷( ) 鸢飞戾天者( ) 窥谷忘反 ( ) 横柯上蔽 ( ) 疏条交映 ( ) 【合作探究】 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小组成员的智慧,解决下列重点字词句式,以致能独立翻译全文。 (先独立完成,后合作讨论) 3、归纳字词句式,提升能力。 (1)通假字: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第6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古义: 今义: ?蝉则千转不穷:古义: 今义: ?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 (3)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 )?上:负势竞上( ) 横柯上蔽( ) (4)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 ) ?任意东西( ) ?皆生寒树( ) ?互相轩邈( ) 4、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下面的空白处。(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 在组内讨论)?A、B层学生翻译全文,C层学生翻译第三段。 【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 ) ((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 ((( 2、指出下列各组中的加点词的不同用法。 蝉则千转不穷。( ) 猿则百叫无绝 ( ) (( ? 欲穷其林。 ( ) ?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 ( ? 果如鹤唳云端。 ( ) ( 3、《与朱元思书》的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_代文学家。字__________,吴兴故章人。 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应是一篇 ,介绍了 优美的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在描绘奇山时,紧扣了 的特点。 【课后小结】 第6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2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1 与朱元思书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初步欣赏富春江上奇特秀丽的景色。 2、体会本文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特点。 3、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学习重点】体会多层次多角度描写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复习巩固】翻译下列句子。(巩固基础知识,欣赏佳句)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 【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小组集体的智慧,展示本小组的智慧)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第6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妙点揣摩】(通过此题的练习,多锤炼自己的语言,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1、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A、B层学生做,C层学生不做) 2、作者是如何描摹奇山异水,(提示:从描写角度、词语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表 达作用等角度,任选一点,揣摩妙处,体会写法。) 【拓展延伸】 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段。(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山水树木等) 【课堂检测】 与陈伯之书(节选) 丘迟 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所以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人之情也。将军独无情哉,想早励良规,自求多福。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见故国之旗鼓 每见壁间题字 B(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摆扑丛树中 (((( C(廉公之思赵将 学而不思则罔 D(人之情也 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 2、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 3、“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的原因是 4、文中的“将军”指代( ) A(廉颇 B(吴起 C(陈伯之 D(丘迟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廉公之思赵将,吴子之泣西河 译文: 【课后小结】 第6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3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2 五柳先生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2、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 3、能够熟练翻译课文,享受学习的快乐。 【学习重点】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疏通文意, 1、熟读课文,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疏通文意。 2、回顾知识,谈你对陶渊明的认识。 【知识链接】 1、你了解什么是“传”吗, 自传,传记文的一种,是叙述作者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来说,自传要介绍自己的字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及思想发展等等。 2、走进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满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官场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其诗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 要求:(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2)注意节奏、感情(一、二段感情的异同)(3)初步了解文意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嗜( ) 辄( ) 吝( ) 褐( ) 箪( ) 汲( ) 俦( ) 觞( ) 瓢( ) 屡( ) 娄( ) 欤( )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甚解: 会意: 嗜: 辄: 萧然: 晏如: 戚戚: 汲汲: 俦: 觞: 何许: 置酒: 【合作探究】 1、归纳字词句式,提升能力。 (1)一词多义 ?许: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杂然相许( )高可二黍许( ) ?去:曾不吝情去留( ) 日始出时去人远 ( )西蜀之去南海( ) ?志:寻向所志( ) 处处志之( ) 颇示己志( ) ?其:其亲旧知其如此( )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第6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翻译下列的句子: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不戚戚于贫贱 ?闲静少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5、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下面的空白处。(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 在组内讨论)?A、B层学生翻译第一段,C层学生翻译第二段。 课堂检测】 【 1、给加横线字注音。 好读书( ) 衔觞( ) 吝情( ) 箪( ) 嗜酒( ) 黔娄( ) 俦( )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__________ (2)造饮辄尽__________ (3)性嗜酒__________ (4)每有会意 __________ (5)不汲汲于富贵__________ (6)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__________ (7)晏如 ______ ____ (8)以乐其志____ _________ 3、翻译下列各句。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填空。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_______时的__________,“五柳先生”是指_________ ___,“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小结】 第6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4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2 五柳先生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朴素凝练的语言风格。 【学习重点】了解陶渊明三种爱好及其淡泊、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认真领会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 2、品头论足说陶潜,由古及今话隐士。 【复习巩固】翻译下列句子。(巩固基础知识,欣赏佳句)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合作探究】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 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 4、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 第6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学生要去查阅更多的资料,对陶渊明有比较详细的了解,特别要了解他的性格,字数在100字内)?B、C层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A层学生收集小组的意见并完成写作。 【课堂检测】 王勃传(节选)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 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 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 [注释]宿:事先。 沆然:轻松、愉快之意。 矍然:惊惶的样子。 寤:睡醒。 1、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引 被 覆 面 卧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宴 ( ) ?遣 ( ) ?辄 ( ) ?易( ) 3、文中加方框的“寤”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4、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 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 敢答应的。 5、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课后小结】 第6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5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3 马说 【学习目标】 1、熟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4.翻译并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翻译并背诵全文。 【学习难点】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 【学法指导】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知识链接】 1、你了解什么是“说”吗,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2、走进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而后小组之间进行比拼,看哪一个小组读得准, 读得感情充沛,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祗( ) ?骈(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 ?食马者( )?槽枥( )( )?才美不外见( ) ?邪( )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不以千里称也(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食不饱 (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 ?执策而临之 ( )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 4、归纳字词句式,提升能力。 (1)通假字: ?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 通 解释: ?见:才美不外见。 通 解释: ?材: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 解释: ?邪:其真无马邪。 通 解释: ?祗: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通 解释: 第6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一词多义: ?虽:故虽有名马 (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 ( ) 食不饱( ) ?策: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而临之 ( ) ?以:不以千里称也 ( ) 策之不以其道( ) ?其:安求其能千里也(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 ?之:虽有千里之能 ( ) 执策而临之曰( ) 5、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作业本上。(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在组内讨论) 【合作探究】 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2、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拓展延伸】 在封建社会,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再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怎样才能出人才,快出人才,人尽其才,(?A层学生完成此题) 【课堂检测】 1、《马说》的作者是________, 代著名_____家_____家,被后人誉为 “ ”之首。文章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运用 的手法,食马者 喻指 ,千里马喻指 ,伯乐喻指 , 抨击了 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 之情, 作者希望统治者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课后小结】 第7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6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4 送东阳马生序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的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 【学习重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学习难点】掌握通过对比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通过阅读注释和查阅资料,疏通文意。 2、搜集古今中外勤奋好学的名人事例。 【知识链接】 1、你了解什么是“序”吗, “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创于唐初,用于临别赠言,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柳宗元的《送薛存义序》等。 2、走进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县西北)人。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 为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要求学生在自由朗读时,注意结合课文注释理解一些容易弄懂的词语和句子。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嗜 ( ) 硕( ) 叱咄( ) 俟( ) 皲( )裂 负箧( ) 曳( ) 屣( ) 烨( ) 媵( )人 衾( ) 绮( ) 容臭( ) 裘( ) 葛( ) 缊( ) 冻馁( ) 谒( ) 撰( ) 贽( )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嗜: 卒: 逾约: 皲裂: 每: 汤: 假借: 沃灌: 怠: 衾: 叱咄: 僵劲: 走: 再: 加冠: 慕艳: 趋: 缨: 曳屣: 烨然: 填: 敝: 穷冬: 德隆望尊: 质: 患: 略无: 中: 第7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一词多义: 以:?计日以还: ?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生以乡人子谒余: ?无以致书以观: ?以是人多以书假借: 和:?久而乃和: ?言和而色夷: 冠:?太尉以才略冠天下: ?既加冠: 请:?战则请从: ?俯身倾耳以请: 再:?再而衰: ?日再食: 患:?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 5、古今异义词: 汤 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 走 走送之 古义: 今义: 趋 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 或 或遇其叱咄 古义: 今义: 卒 卒获有所闻 古义: 今义: 遗 有裘葛之遗 古义: 今义: 假 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 今义: 、通假字: 6 四支僵劲不能动 通 解释: 同舍生皆被绮绣 通 解释: 日再食 通 解释: 7、翻译下列的句子: ?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课堂检测】 1、测测你掌握词义没有。(我最棒,我加油~) 弗之怠( ) 稍逾( )约 硕( )师名人 尝趋( )百里外 俟( )其欣 媵人( ) 沃灌( ) 以衾( )拥覆 皆被( ) 绮( )绣 2、验验你的记忆。(看你的了哟~)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朝__ ______家,字 ,号 课后作业:再读课文,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作业本上。(小组成员内要互相帮助,答疑解惑) 【课后小结】 第7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7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4 送东阳马生序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以”的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中心的写法。 3、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学习重点】体会任何成功来之不易,学习吃苦、勤奋、专心、谦虚的精神。 【学习难点】拓展训练,加深文章理解。。 【学法指导】 1、熟读课文,认真领会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如何把作者学习的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来。 【复习巩固】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合作探究】 1、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可引用原文的词或者句子回答) 2、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3、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5、作者成年求学时对老师是什么态度? 第7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6、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题思考】本文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语段,理解这段文字的大意,说说这段文字讲了什么道理,说理有什么特点。(A层学生完成翻译,B、C层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通过协作找到答案)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堂检测】 学弈 《孟子》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弈:下棋。 数:技艺。 弈秋:人名。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缴 ,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 1、解释下面句中加横线的词。 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得: 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 其一人专心致志 其: 虽与之俱学 俱: 弗若之矣 弗: 非然也 然: 2、翻译句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解释成语:“专心致志”。 4、文中弈秋教的两个徒弟表现各异,一人“ ”, 一人“ ”(用原文填空)。 5、读了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 【课后小结】 第7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8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5 诗词曲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前三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前三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前三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法指导】 1、反复读诵,体会前三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背诵并默写前三首诗。 【知识链接】 1、诗、词、曲介绍: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流传至今。 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风味。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 2、走进作者: 刘禹锡 (772-842)唐代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幼好学,博览百家。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科进士,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后任监察御史。顺宗即位后,任用王叔文推行改革,他与柳宗元同为革新派核心人物,因革新失败,一贬再贬,居外23年。后奉召回洛阳,官终检校礼部尚书。其作品吸取民歌营养,继承《诗经》以来讽喻刺世的传统,如《聚蚊谣》、《百舌吟》等。还有许多咏怀古迹、表现风土人情的名篇佳作。散文以论说文成就最突出。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人。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文天祥(1236-1283),是我国南宋大臣、文学家。公元1275年,元军进逼南宋,文天祥在江西赣州组织义军,帮助朝廷抗敌。第二年担任右丞相,奉命去元营谈判时被扣留。后来脱险,冒着九死一生到达福州,继续抗元,最后兵败被俘。元朝统治者千方百计利诱威胁,要他投降,但他坚贞不屈,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被俘后写下的名句。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课 文: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烂柯( ) 侧畔( ) 长精神( ) 折戟( ) 寥落( ) 惶恐( ) 第7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弃置: 怀旧: 丹心: 翻: 磨洗: 寥落: 零丁: 空: 汗青: 折戟沉沙: 【合作探究】 1、赏析下列诗句的意境: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故事,请将其中一个的主要事迹简概如下,并准备在班上展示。(?A层学生完成此题) 【课堂检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选自《 》,作者是( )。“酬”的意思是(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从题目上看,这是一首( )诗。《赤壁》选自《 》,作者是( )代的诗人( )。诗中的“周郎”指的是( ),他与赤壁有关的历史故事是( )。《过零丁洋》的作者是( ),字( ),又字( ),自号( )。本诗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诗,韵脚是( ),诗中首联描绘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 ),二是( ) 课后作业:1、把三首翻译在作业本子上2、完成背诵及默写(在组内要过关哟) 【课后小结】 第7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39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5 诗词曲五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后两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后两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后两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学习难点】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法指导】 1、反复读诵,体会后两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背诵并默写后两首诗。 【知识链接】 1、走进苏轼: 苏轼(1037-1101),别号东坡,北宋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苏 三苏” 。苏轼的词,笔力雄健,内容广阔,风格多变化。他在政治上属保守派,辙都是诗文大家,当时并称为“ 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所以长期贬居外地,一生坎坷,漂泊不定。 2、走进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 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流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宫阙( ) 绮户( )婵娟( )( ) 踌躇( )( )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旦: 把酒: 宫阙: 不胜: 何事: 婵娟: 聚: 怒: 踌躇: 经行: 【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何事长向别时圆。 第7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4)望西都,意踌躇。 (5)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水调歌头》的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下阕: 3、《山坡羊 潼关怀古》分几层,各写了什么内容, 4、探究《水调歌头》和《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主题。 5赏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越多越好。(?A层学生至少五句,B层学生至少三句,C层学生一句) 【课堂检测】 1、《水调歌头》作者是( ),( )代文学家,字( ),号( ) “水调歌头”是( )名,本词上阕叙述了( ), 下阕抒发了( )。词中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句子是 ( ) 2、《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 )是曲牌名,( )是题目。作者( ), 字( ),号( ),元代( )作家。“山河表里”分别指的地 方是( )和( )。本曲中中心句是( ), 抒发了作者( )的感慨。 课后作业:(1)把这两首词曲翻译在作业本纸上(2)熟读及背诵默写这两首。 【课后小结】 第7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0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6 小石潭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翻译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了解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达到自己能独立翻译全文。 【学法指导】听老师范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注意划分句子的节奏. 【知识链接】 1、体裁介绍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走进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并称“韩柳”。代表作有《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画上符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学的疑点。(扫清障碍,小组内一对一检查)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篁竹 ( ) 卷石底( ) 为坻 ( ) 为嵁( ) 参差披拂( )( )( ) 佁然 ( ) 俶尔( ) 往来翕忽( ) 悄怆幽邃( )( )( ) 清冽(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 ?闻水声,如鸣佩环( ) ?心乐之( ) (( ?潭中鱼可百许头( )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 ((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 (((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 【合作探究】 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小组成员的智慧,解决下列重点字词,以致能独立翻译全文。(先独立完成,后合作讨论) 1、一词多义: 以:? 全石以为底( ) ? 卷石底以出( ) ? 以其境过清( ) 为:? 全石以为底( ) ?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清:?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 以其境过清( )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不可知其源( ) 差:? 参差披拂( ) ? 其岸势犬牙差互( ) 第7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古今异义: ?去: 古义: 今义: ?怡然: 古义: 今义: ?小生: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西行百二十步( ) 下见小潭( ) 皆若空游( ) 日光下澈( ) 斗折蛇行( ) 犬牙差互( ) 心乐之( ) 凄神寒骨( ) 4、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下面的空白处。(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之处,再 在组内讨论)?A、B层学生翻译全文,C层学生翻译一、二段。 【课堂检测】 1、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 (1)“皆若空游无所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 (2)“参差披拂”,加点词义为:随风飘荡。 ( ) (3)“往来翕忽”,加点词义为:忽然 ( ) (4)“隔篁竹”加点词义为:成林的竹子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卷石底以出: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3)影布石上: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犬牙差互: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课后小结】 第8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6 小石潭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所抒发的抑郁忧伤之情。 2、学习作者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细致地观察生活和准确生动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心情。 【学法指导】 1、写景要注意立足点和顺序,学习中我们要侧重体会。 2、要注意体会文中如何表现作者开朗明净的心情,及贬居中羁旅孤寂的心境。 【复习巩固】(巩固基础知识,过关记忆,看谁最棒,按要求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__。 2、作者被贬为____________司马时,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合称_______ _____。 3、点明小石潭方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点明发现并寻到小石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明小石潭中水的特征的词语是___________。 4、文中用___________写溪流的形状;用___________写溪水的情态;用___________写岸势。 【合作探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又是怎样的,(在文中找原句作答)?C层学 生作答。 2、文中哪些句子写了“水”,请说明美在何处,?B层学生作答。 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在文中找原句作答)?C层学生作答。 4、作者写景时如何做到 “动”、“静” 结合的,?A层学生作答。 5、作者行文时如何做到“景”与“情”的交融 的,?A层学生作答。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 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第8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请你根据小石潭的风景图片,结合课文内容,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一句旅游景点的广告语,对小石潭的 景致作简要概括。(要求语言简洁,符合广告语的基本要求,字数在50字内) 【课堂检测】(读本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伐竹取道 伐: (3)佁然不动 佁然: (4)其岸势犬牙差互 差互: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心乐之 (之:指代篁竹) 、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B C、以其境过清(以:因为) D、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课后小结】 第8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2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7 岳阳楼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以致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能够流利的翻译全文。 【学习重点】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达到自己能独立翻译全文。 【学法指导】听老师范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注意划分句子的节奏. 【知识链接】 1、岳阳楼介绍: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2、走进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自幼苦学,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27岁中进士,为官敢于直谏,曾负责西北边防,屡立战功,后任参知政事(副宰相),提出革新朝政建议,触动保守派利益,遭到贬谪。死后谥文正,著有《范文正公集》。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他的诗文代表文学创作的进步方向,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画上符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学的疑点。(扫清障碍,小组内一对一检查)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晖( ) 涯( ) 楫 ( ) 薄暮冥冥( ) 旷( ) ((((( 嗟( ) 樯( ) 谪守( ) 属予作文( ) (((( 浩浩汤汤( )( ) 若夫霪雨霏霏( )( ) (((( 岸芷汀兰( )( ) 郁郁青青( ) 潇湘( )( )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 (1)政通人和 (2)锦鳞游泳 (((((( (3)居庙堂之高 (4)先天下之忧而忧 (((((( (5)越明年 (6)薄暮冥冥 (((( (7)属予作文以记之 (8)微斯人 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 (10)予观夫巴陵胜状 ((( (11)增其旧制 (12)登斯楼也 ((( (13)前人之述备矣 (14)浊浪排空 ((( 第8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15)薄暮冥冥 (16)春和景明 ((( (17)则有心旷神怡 宠辱偕忘 ((((((((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9)是进亦忧,退亦忧 ((( (20)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 (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2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 【合作探究】 通过自己的实力和小组成员的智慧,解决下列重点字词,以致能独立翻译全文。 (先独立完成,后合作讨论)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通 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解释: 2、一词多义: 国:?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国恒亡( ) ?则有去国怀乡( ) 或:?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 居:?居庙堂之高 ( )?面山而居( )?居十日 ( ) 才通人( )?政通人和( )?不能通其意( ) 通:? 以:?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 (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所以动心忍性( ) 3、古今异义: ?气象万千 古义: 今义: ?微斯人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课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后作业 1、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作业本子上。(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 之处,再在组内讨论)2、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以致背诵全文。 【课后小结】 第8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3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7 岳阳楼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学习重点】学习作者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的写法。。 【学习难点】学习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的精神,处世、处事要胸襟开阔。。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品味,体会文章的特色。。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复习巩固】(你已经背诵课文了吗,,看谁最棒,按要求填空)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象万千。 若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斯楼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者矣。 【合作探究】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 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用原句作答) 3、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4、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第8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阅读杜甫的诗《登岳阳楼》,比较这首诗与《岳阳楼记》在写景和抒情上的异同。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戎马句: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 【课堂检测】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 ___ , 的 旷达胸襟。 (4)前天,王某在人民公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禁想起范仲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含义。 (1)而或长烟一空 古义:____ ___;今义:__ _____ ( (2)连月不开 古义:__ _____;今义:____ ___ ( 3、从第1题默写的名句中任选一句,列举一个事例加以具体阐述。 4、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 (1)连月不开( ) (2)薄暮冥冥( ) (3)长烟一空 ( ) (4) 把酒临风( ) (( 【课后小结】 第86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4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8 醉翁亭记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以致背诵全文 2、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也”、“于”、“之”、“而”等虚词的用法。 3、流畅的翻译全文 【学习重点】要求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学习难点】积累并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达到自己能独立翻译全文。 【学法指导】听老师范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注意划分句子的节奏。 【知识链接】 1、醉翁亭介绍: 醉翁亭坐落于安徽省滁州市市区西南琅琊山麓,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亭”。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写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2、走进欧阳修: 欧阳修(1009-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吉水人。他4岁丧父,母郑氏教他识字读书,10岁能作诗赋,21岁中进士。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画上符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学的疑点。(扫清障碍,小组内一对一检查)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滁州( ) 林壑( ) 蔚然( ) 琅琊( )( ) 潺潺( ) 辄醉( ) 霏霏( ) 伛偻( )( ) 山肴( ) 野蔌( ) 弈 ( ) 觥筹( )( ) 阴翳( ) 酒洌( ) 岩穴暝( ) 2、解释下列词语。 意: 野芳: 风霜高洁: 秀: 蔚然: 觥筹交错: 酣: 翼然: 山肴野蔌: 丝: 苍颜: 峰回路转: 竹: 颓然: 伛偻提携: 弈: 阴翳: 水落石出: 谓: 翳: 第87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一词多义: 归:? 云归而岩穴暝 ( )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 ? 微斯人,吾谁与归,( ) 乐:? 山水之乐 ( ) ?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 ) ?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 ) 秀:? 蔚然而深秀者 ( ) ? 佳木秀而繁阴 ( ) 谓:? 太守自谓 ( ) ? 太守谓谁 ( ) 也:? “环滁皆山也” ( ) ? “太守自谓也” ( ) ? “„„,故自号曰醉翁也” ( ) 而:?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 )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 ) ? 朝而往,暮而归 ( ) ? 溪深而鱼肥 ( ) ?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 ) 2、词类活用: 名之者谁 名: 山行六七里 山: 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 至于负者歌于途 歌: 前陈者 前: 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 杂然而 【课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课后作业1、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作业本子上。(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 之处,再在组内讨论)2、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以致背诵全文。 【课后小结】 第88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5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8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2、认识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 【学习重点】重点熟悉文中“风景”和“风俗”两幅画,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学习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学法指导】 1、反复诵读、品味,体会文章的特色。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一【复习巩固】 1、描写山间四季景象的句子: , , , ,山间之四时也。 2、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 , , , 山间之朝暮也。 【合作探究】 1、表达全文主旨的一个字是什么? 2、文中写出了谁“乐”,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4、文中怎样写出了滁州百姓之乐? 5、滁人欢乐情状全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从滁州百姓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有没有 太守之乐在里边? 6、如何理解本文“醉”与“乐”的关系, 第89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拓展延伸】 比较本文与《岳阳楼记》思想内容上的异同。 相同: 不同: 【课堂检测】 1、选出“而”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蔚然而深秀 B(野芳发而幽香 C(泉香而酒冽 D(而不知人之乐 2、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3、选出“者”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前者呼 B(作亭者谁 C(晦明变化者 D(弈者胜 4、选出“于”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行者休于树 B(泻出于两峰之间 C(临于泉上 D(来饮于此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各题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这段文字节选自《醉翁亭记》,是对全文的归结。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6、这段文字用了很多“而”字,朗读时应分辨轻重,指出下边一句中“而”字哪个是轻读, 哪个是重读。(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A轻读________ B重读________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7、这段文字描写了暮归之时山间夕照全景,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一景色描述出来。 8、这段文字紧扣一个“乐”字写,用________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______ 之乐,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9、与《醉翁亭记》一样,《桃花源记》也是一篇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以寄托作者 政治理想和美好情感的文章,请写出《桃花源记》中反映桃源人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的 句子。 【课后小结】 第90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6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29 满井游记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学法指导】听老师范读课文,给不认识的字注音,注意划分句子的节奏,理顺文意。 【知识链接】 1、文体介绍: 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 2、走进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朝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明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公安派”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 【预习导学】 初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课文,把不能解释的词语画上符号;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自学的疑点。(扫清障碍,小组内一对一检查) 1、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廿( ) 鹄( ) 鬣( ) 倩( ) 髻( ) 花朝节 ( ) 鬟( ) 浃( ) 乍( ) 澈( ) 靧( ) 飞沙走砾( ) 曝( ) 燕地( )鲜妍( ) 堕事( ) 恶能无纪( ) 2、解释下列词语。 作: 驰行: 飞沙走砾: 膏: 娟然: 冰皮始解: 鲜妍: 自得: 于时: 3、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作 ( ) 于时冻皮始解 ( ) 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 娟然如拭 ( ) 乍 于时冻皮始解,波色乍明(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始 冻皮始解 ( ) 髻鬟之始掠也 ( ) 得 欲出不得 ( ) 悠然自得 ( ) 4、词类活用: 泉( ) 茗( ) 罍( ) 红装( ) 蹇( ) 飞( ) 走( ) 第91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1、鱼鸟的特点是什么,(用原句) 2、请你猜游人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3、为什么第一段要写“余寒”,第二段却写“暖”, 4、作者说“城居者未之知也”,表达了一种什么感情, 5、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拓展延伸】 《满井游记》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能举出两例反映这一季节景物的诗句吗, 【课堂检测】 1、指出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组: ( ) A、土膏(很稠的糊状物) 娟然如拭(美好的样子) 茗(茶) B、乍明(初、始) 曝沙之鸟(晒) 辄(就) C、披风(开、分散) 汗出浃背(湿遍) 呷(吸) D、晶晶然(样子) 脱笼之鹄(天鹅) 鳞(代鱼)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 (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柳条将舒未舒 课后作业1、疏通文意,把全文翻译在作业本子上。(先在组内一对一口头翻译,如有不懂 之处,再在组内讨论)2、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以致背诵全文。 【课后小结】 第92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7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0 诗五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一、二、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一、二、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二、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法指导】 1、反复读诵,体会一、二、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背诵并默写一、二、五首诗。 【知识链接】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元亮。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之称。少年抱负宏大。天宝(742年)由友人道士吴筠推荐,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做一名文学侍臣,以诗赋为朝廷点缀升平。因与权贵不和,被迫“赐金放还”;安史之乱起,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受株连,流放夜郎,遇赦东归,后病逝于当途。他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集》。 龚自珍,字璱(sâ)人,号定庵,仁和人,清代进步思想家和诗人。38岁中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等小官,后辞官南归,两年后死于丹阳书院。他学识渊博,对于经学、史学、文学等有很深造诣,他主张改良内政,抵御外侮,是近代史上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一。他的诗,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具有忧国忧民的思想,语言瑰丽,气势挺拔,颇有特色。他是晚清重要诗人,著有《定庵全集》。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课 文: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喧( ) 与还( ) 樽( ) 投箸( ) 白日斜( )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尔: 人境: 车马喧: 真: 东篱: 今安在: 辨: 悠然: 长风破浪: 济: 相与: 云帆: 珍羞: 茫然: 歧途: 浩荡: 吟鞭: 落红: 第93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合作探究】 分析下列诗句的深刻内涵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拓展延伸】 潇洒如李白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李白毕竟是李白,生活的挫折没能让他一蹶不振,李白选择了坚强,选择了自信,选择了乐观。那么我们呢,当我们面对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时,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结合你所积累的诗词名句来谈谈你对生活的态度。 【课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后作业:1、一、二、五首翻译在作业本上,2、完成背诵及默写 【课后小结】 第94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编号:?48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30 诗五首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四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2、了解三、四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了解三、四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意,并积累名句。 【学习难点】 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 【学法指导】 1、反复读诵,体会三、四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背诵并默写第三、四首诗。 【知识链接】 1、走进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称杜拾遗、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与李白并称“李杜”,又因有别于杜牧,亦称“老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2、走进岑参 岑参(715—770)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曾祖父、祖父都做过宰相,父亲曾做过刺史,在岑参幼年时死去。由于父亲早死,家道中落,他从小便刻苦读书,以求出路,30岁中进士,授兵曹参军。适值西北边境一带战争频繁,岑参向往建功立业,曾两度从军到西北边防军队工作,有舍身抗敌的雄心壮志。晚年迁嘉州刺史,所以世称岑嘉州。56岁,客死于成都。岑参现存诗歌360首,其中以写边塞生活的诗最为出色。他曾两度出塞,边地风光,戎马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写出了许多气势豪迈、充满报国情感的边塞诗。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朗读课 文: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续现象为标准。 2、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组内一对一检查过关) 挂罥( ) 坳 ( ) 大庇( ) 突兀( ) 狐裘( ) 锦衾( ) 瀚海( ) 风掣( ) 3、解释下列重点词语:(查阅注解或工具书) 向: 安: 俄顷: 风雨: 控: 掣: 呜呼: 瀚海: 阑干: 惨淡: 向昏黑: 【合作探究】 1、翻译下列诗句的意思: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第95页 共9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以下各题: 、请在诗中分别找出写景记事部分和直抒胸臆部分。并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四段的内容。 2 3、想想每一诗节中蕴涵着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你能用含“痛”的二字词语分别概括吗,这感 情的表达又有什么联系和变化,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以下各题: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 【拓展延伸】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两首诗的异同。 【课堂检测】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_ ____,____ 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1)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 __ ______,___ __。(2)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 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渡句是____ _,___ __。 3、写出三句含有写“风”的宋朝的诗词名句,并注明作者。 ?___ 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___ 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___ 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1)把这两首词曲翻译在作业本子上,(2)熟读及背诵默写这两首词曲。 【课后小结】 第96页 共96页
本文档为【编号:№1 班级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110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7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