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

举报
开通vip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第一编 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 一、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的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简写ICOM)对博物馆学的定义是:“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第一编 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 一、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的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简写ICOM)对博物馆学的定义是:“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而言,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国际博物馆协会 国际非政府性博物馆专业组织,简称“博协”,成立于1946年11月16日。宗旨是:促进博物馆学以及与博物馆管理和运行有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个组织由国家委员会、国际专门委员会以及附属组织和地区性委员会组成。会员由个人会员、团体会员、赞助会员和名誉会员构成。总秘书处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全体大会是国际博协的最高决策机构,每三年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有通过和修改协会章程,选举国际博协主席和执行委员会等。中国是最早(1946年11月)发表声明支持创建国际博协的27个国家之一。1983年7月,中国博物馆学会代表团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博协第13届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加入国际博协,并于同年建立了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国际博协的主要出版物有:《国际博物馆协会新闻》、《国际博物馆研究丛刊》等。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就是博物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因此 《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3、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 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领域。博物馆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是博物馆活动的主体,博物馆活动和博物馆的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博物馆的认为主要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 它所运用的知识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因此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博物馆学有着很强的跨学科性,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4、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 1 一般来说,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一般包括: 1.理论博物馆学基础 (1)博物馆学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习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 (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社会条件及其未来发展; 2.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发展成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 3.博物馆管理学 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微观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 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 综合以上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 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5、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一、“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二、博物馆信息化的发展与信息博物馆学形成问世 三、生态博物馆和新博物馆学运动继续在探索中前进 一、 (1)20世纪70年代:以人为本; (2)80年代初期,人与物相结合,即博物馆必须将人的研究提到与物平等的水平上,博物馆本应是研究人对物的研究,研究人如何利用物; (3)90年代中期,应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需要的由博物馆反映出来的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向。 二、 80年代以来,博物馆的信息化进程已日益发展起来。博物馆信息化应该涵盖保管、研究、陈列、教育和行政管理等博物馆工作的各个方面。从信息技术的角度看,至少包涵信息管理、自动化系统和知识工程等三大门类。 博物馆信息管理就是数据库和通用网络平台的建设,是博物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博物馆的自动化系统既包括一般的文物安全保护系统和博物馆建筑的智能化管理,也包括一批专门研制的、适应博物馆研究需要的专用自动化系统。 知识工程是博物馆信息的攻坚项目。 2 三、 “生态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一个新类型,是管理教育文化机能变化的机构,有时称邻里博物馆或街区博物馆。由乔治?亨利?里维埃在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上首次提出。它既是考察文化机构性质与结构的框架,又是使其民主化的过程。基本理念是博物馆和社区应与生活的各方民联系起来。生态博物馆主要分布于法国、加拿大。 世界上已有300多座:西欧、南欧约70座(法、西班牙和葡萄牙)北欧约50座(集中于挪威、瑞典和丹麦)拉丁美洲约90座(集中于巴西和墨西哥);北美洲约20座(集中于美国和加拿大)。中挪文化合作项目——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是亚洲和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的弊端, 1、生态博物馆不需要专业的博物馆人员,而是让公众建立自己的博物馆,把物归到人文环境或自然环境中去,以此发展下去,博物馆将不存在。 2、由少数人搞起来的生态博物馆只是一种实验 3、生态博物馆的功能有限,离开特定的地区就不行了。因此,其缺少博物馆的广泛意义。 一般博物馆与生态博物馆的区别: 一般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 (传统、主流博物馆) (现代、非主流博物馆) 藏品 遗产 建筑 社区 观众 居民 科学知识 文化记忆 科学研究 公众知识 “新博物馆学运动”实际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于1972年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成立。在1984年的《魁北克宣言》中,公布其思想原则和组织原则主要有:扩大博物馆功能,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深入社会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居民是博物馆的主人;把历史与未来衔接起来,使博物馆能反映社会的演变。 将关怀社群,社区的需求作为博物馆的最高指导原则。新博物馆学运动促进了一些国家生态博物馆和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出现,同时也丰富了生态等博物馆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生态博物馆社区化和大众化的进程。 新博物馆学促进了以下博物馆的发展: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邻里博物馆和民族博物馆。 新博物馆学运动的弊端, 1、新博物馆学运动实际上是博物馆学中的一个学派,是研究博物馆一种现象的理论,不能取代博物馆学而称之为新博物馆学。 2、肯定了将博物馆的物置于广泛的社会联系中,但不能否定传统的博物馆动能。 6、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前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瑞士博物馆学者马丁?施尔提出:“作为科学,首先要有专业语汇体系, 第二要有逻辑体系,第三要有独立性或排他性。” 前国际博物馆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学者冯?门施提出世界范围内的三种趋势。第一, 3 差异性趋势。第二,专业化趋势。第三,重新界定博物馆的地位和作用的趋势。 我国博物馆学研究的任务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加强博物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从我国国情出发,密切结合实际,吸收外国博物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提高本学科的研究水平和质量。在完善普通博物馆学的基础上,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大力开展专门博物馆学的研究,革新与发展博物馆学,建立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体系。这是我国博物馆学研究者的光荣任务和奋斗目标。 7、试论博物馆研究的任务和方法, 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是多层次的,一是哲学方法,二是一般科学研究方法,三是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这三个层次的方法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不是分割的。 1、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我国的博物馆学理论指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博物馆学的最高原则系统。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与西方博物馆学研究的根本区别。 2、运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 (1)分析与综合法 (2)历史法:从事物的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中探索其本质和规律性的研究方法。 (3)调查法:通过访问、民意测验、发问卷、社会统计、抽样调查等方式有目的、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有系统地搜集客观事物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研究。 (4)比较法: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情况下进行比较,从中找出这类现象的本质、特点或是现象之间的差异的研究方法。 3、注意跨学科研究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或技术,分析博物馆学研究课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的综合研究方法。 4、注意新的科学方法论的运用 新的科学方法有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建立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建立博物馆学本学科自身的具体研究方法,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解决本学科的特殊矛盾。 8、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与教育学 博物馆是社会文化教育机构,需适当应用教育学的理论与方法 2)与心理学 博物馆学研究博物馆的观众心理,从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方法吸引、感染观众 3)与社会学 研究人们在什么思想支配下参观博物馆的,这种思想是怎样产生的,与其本人的其他社会行为有什么内在的必然联系等等。 4)与目录学 博物馆的藏品编目,与图书编目基本原理一样,博物馆学应该不断吸取目录学的研究成果,使博物馆藏品编目工作更加科学化。 5)与管理学 博物馆学要研究博物馆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及活动 4 方式,研究博物馆的管理目标、管理过程、原则和方法,就要运用管理学的知识和理论。 6)与人才学 7)与公共关系学 9、欧美等地的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是西方近代社会的产物。自英国人杰?格拉瑟1885年正式使用博物馆学这一术语,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1)17世纪——19世纪中叶 博物馆学和许多学科一样是从描述开始的。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验描述阶段,就事论事的研究,没有整体性、系统性。 1565年,荷兰昆贝齐提出“藏品应先分类再展览”。 17世纪出版了一批博物馆藏品目录,其中最著名的是1656年在伦敦出版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馆目录》 。 1727年第一部以博物馆方法学命名的著作在莱比锡出版,作者是C.D.F.尼克利乌斯。该书主要探讨藏品的分类、管理和补充来源。他认为博物馆应该根据便于学习的原则展出藏品。自然标本必须与人工制品分开。自然标本应从人体解剖开始,人工制品则应按时间顺序排列。 1837年G.F.克莱姆发表了第一部关于博物馆史的论著《论德国科学和艺术藏品的历史》。 (2)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30年代 1888年G.B.古德发表了《博物馆历史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管理原则》,系统地论述了博物馆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知识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1904年英国博物馆学者D. 默里发表了三卷本的《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系统地论述了欧洲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肯定了博物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娱乐公众的功能,也强调了为研究服务的作用。 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本《博物馆学》。 博物馆在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日益得到普遍重视。T.R.亚当姆的《博物馆的公民价值》 、《博物馆与大众文化》和G.F.拉姆齐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是这方面的重要著作。 (3)二战之后 1950年出版的日本棚桥源太郎《博物馆学纲要》 1955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 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8年出版了H.A.克诺尔著的《地方文化与历史博物馆的登陆工作与藏品》 ,《新博物馆》杂志也于同年创刊。 K.施莱纳博士的《博物馆学概论》(1982)、《博物馆领域史》(1983)、《博物馆学基 5 础》(1984)等著作陆续出版,提出了博物馆物质、博物馆实物、博物馆领域等概念,以藏品学为核心的博物馆学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博物馆学体系逐渐形成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两部著作:日本棚桥源太郎《博物馆学纲要》、1955年苏联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 10、当代中国博物馆学 (1)20世纪30年代至建国,我国博物馆学从此期开始,与国际博物馆学接轨,反映当时博物馆学的最新成果。但又明显搬用外国博物馆学的时代印记,联系我国博物馆的实际不够。 张謇、蔡元培在博物馆知识和理论的介绍或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1936年6月出版的生物学家费畊雨、费鸿年编著的《博物馆学概论》和同年7月出版的上海市博物馆陈端志著的《博物馆学通论》标志着我国学者对博物馆学的学术意义上的研究的起步。两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博物馆学知识和博物馆工作基本方法。 20世纪40年代,曾昭燏著《博物馆》及荆三林著《博物馆学大纲》 (2)建国初期,50年代,博物馆学的特点是以苏联博物馆学研究成果为理论范式,指导中国博物馆的理论研究和业务实践。同时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形成了比较广泛地有关博物馆学知识和博物馆工作方法的普及活动,促进了博物馆工作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改革当时博物馆队伍人员新、素质低的状况发挥了明显作用,培养了博物馆业务人才。但缺乏明确的博物馆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只局限与学习苏联博物馆学的理论,局限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视野和独创精神。 1957年傅振伦《博物馆学概论》,这是一本试图以苏联博物馆学理论为指导诠释中国博物馆工作实践的著作,反映了时代转换条件下博物馆学研究者的理性追求。 1961年内部铅印的《博物馆工作概论》问世,这是文化部文化学院集中一批博物馆工作者对当时博物馆实际经验的概括总结。 (3)改革开放以来,把博物馆学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开始建立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道路。 首先,列入了国家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目录,培养博物馆学教学、科研和博物馆工作专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正式任务之一。 第二,1982年,3月成立了博物馆学研究的全国性群众学术团体——中国博物馆学会。 第三,开展了有计划的博物馆学研究活动,形成了学术共同体所认可的奖励、学报、会议、出版规范或制度。 第四,开展了博物馆学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国博物馆学科的国际化正在加速。 二、博物馆 1、博物馆的定义 6 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国际博物馆协会1989年9月修改: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定义变化的趋向: 第一,“博物馆是个非营利机构”的观念开始变化。 第二,强调博物馆是“人与物之间的结合”。 第三,主张博物馆新定义应反映博物馆的社会参与性,强调博物馆是为社会服务的。 2、博物馆的三重基本性质和两项基本任务 “三性两务”:博物馆的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或自然标本的收藏所的三重性质;博物馆应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 两项基本任务。 (((( 作用:?基本作用: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政治作用:反映一个国家对历史与现实的态度。?为科研提供资料。?促进经济发展。?休闲娱乐。?文化作用。 3、博物馆的特征 作为博物馆机构应当具备四个条件。首先是具有藏品也就是实物;第二要有基本陈列;第三要真向社会公众开放;第四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博物馆的特点有:实物性、直观性和广博性。 实物性:是博物馆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的根本区别点,也是博物馆的主要特征。博物馆作为一种事物的运动形式,可以说自始至终是围绕“物”进行的。第一,“物”的收集和保存。第二,“物”的研究。第三,“物”的利用。 直观性:以展品为主的展览效果,生动具体 广博性:博物馆门类众多,收藏品涉及广泛 4、博物馆的功能 中国:博物馆的基本功能是收藏、研究、教育。 欧美:三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Educate Entertain Enrich)。 5、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他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6、博物馆的类型 博物馆类型是指一定数量的博物馆根据某种共同的标准相互联系所形成的类别。 国际上:通常以博物馆的藏品和基本陈列内容作为划分主要依据分为:历史博物馆、艺 7 术博物馆、科学博物馆、综合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 我国:(1)分为综合性、纪念性和专门性 (2)按从隶属关系,按主管部门和领导系统划分,文化系统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国家科技系统博物馆(中国科技馆)、教育系统博物馆(北京大学博物馆)、军事系统博物馆(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园林管理系统博物馆(苏州园林博物馆)、民政系统博物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其他有关政府部门博物馆(煤炭博物馆、邮票博物馆)。 (3)按博物馆的性质和陈列教育活动内容划分,历史类、艺术类、科学与科技类、综合类 分类的研究意义: (1) 可以更科学把握某一类型博物馆的特点与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各类型博物馆的专业方向,切合实际地制定各类方针政策。 (2)有助于更科学地制定发展规划,指导博物馆事业建设。 7、西方博物馆史发展史 ?萌芽期:最早的博物馆: (1)古希腊特菲尔?奥林帕斯神殿建于公元前5世纪,保存战利品和雕塑等古物。 (2)前284年,托勒密王朝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创建了当时最大的学术和艺术中心——亚历山大博学园。博学园中的缪斯神庙是西方最早的博物馆,这个博物馆设有专门的大厅、研究室,陈列有关天文学、医学和文化艺术的藏品以及作家和诗人的手稿(公元1世纪时达50万卷)。直至公元4世纪,该馆都是当时世界最大的科学和艺术中心。 (3)古罗马万神庙?潘提翁神庙——西方最早的人物纪念馆。 (4)此期特点:?藏品数量十分有限,主要是战利品,古物。 ?对藏品进行收集、陈列,但未从博物馆学角度进行整理研究。 ?作用主要是展示胜利者的成就。 ?博物馆的功能未从其他机构的功能中分离出来。 ?中世纪时期 (1)特点:?藏品中既包括古物,又包括藏品。 ?既进行收藏,又进行研究,还兼具教化功能。 ?多是修道院或教堂的附属品。 (2)地点:教堂、修道院、王室 (3)列举:意大利的圣?马可教堂、德国的哈雷修道院 ?近代博物馆的出现 近代博物馆产生的思想条件和物质条件成熟了:首先是藏品的增长,其次是收藏范围的扩大。 (1)背景: ?17、18世纪自然科学获得长足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看法,促进人们文物收藏观念的开放,扩大了藏品领域,加深了人们对文物标本价值的认识。 8 ?工业革命使社会财富的积累速度大大超过以往,使社会出现闲散资本,为文物收藏和博物馆诞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法国百科全书派通过对当时科学文化知识的总结,普及了科学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同时也为博物馆提供了舆论准备。 ?法国大革命战胜了封建势力,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革命后的法规中明确指出博物馆是国家教育的必要手段,对国民进行教育是国家的义务。 (2)1682年向公众开放的英国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启了近代博物馆的先河,是世界博物馆史上第一个具有近代博物馆特征的博物馆。 (3)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起点,不列颠博物馆和卢浮宫。 ?不列颠博物馆 不列颠博物馆是在私人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奠基人是英国医生汉司?斯隆,其晚年收藏的文物达79575件,以及藏有4万件手稿的图书馆。1759年1月15日,改馆在一座17世纪的法国城堡式建筑开幕并对外开放。最初分为印刷出版部、手稿部(包括钱币、绘画)、自然和人工制品部。 ?卢浮宫 1793年7月27日,法国政府决定:巴黎卢浮宫改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组成专门委员会管理。同年8月10日向公众开放。卢浮宫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畔,12世纪末,这里是一座城堡;1527年和1546年两次改建,按文艺复兴时期的形制修建成王宫,并开始收藏艺术珍品。路易十四时艺术藏品总量达20000件。卢浮宫现有藏品四十万多件,其中爱神维纳斯雕像、达?芬奇《蒙娜丽莎》和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像被誉为世界艺术三宝。卢浮宫的开放标志着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许多大博物馆在他的推动下得以开放,一些王宫殿堂也都开放了。可以说,法国大革命开创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起点,博物馆工作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博物馆事业成为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代博物馆的发展,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 19世纪博物馆的新特点:一是工业化博物馆的出现和工业展览会的举行,二是一些大型博物馆的兴建。 (1)科学工业博物馆的发展,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博览会(水晶宫展览)。 (2)大型博物馆的建立,1846年美国史密松学院、1870年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3)博物馆科学水平提高,运作方式也更为科学。1836年《汤姆逊分类法》(哥本哈根博物馆的汤姆逊按照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划分藏品)、生态复原陈列法 (4)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国和国际的博物馆专业组织相继建立。(1889年英国博物馆协会成立,是世界最早的博物馆专业组织。1903年,欧洲各国在德国的满海姆召开第一次博物馆会议。1906年,美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并明确规定协会的任务是出版年刊、会刊,以帮助了解世界博物馆的情况,不断探讨工作中的问题。1926年,国际联盟在巴黎成立了国际博物馆事务局。1946年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内。) 苏联(1917年11月7日建立)的博物馆建设。1919年11月在列宁格勒建成了第一个革命博物馆,1924年在莫斯科筹建苏联革命博物馆,这些地志性博物馆陈列内容包括自然概貌、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自上而下地有计划地(如五年计划)兴建博物馆。 (5)美国博物馆的兴起和博物馆教化功能的强化。 ?当代博物馆的发展 9 (1)背景:两极向多极发展,经济上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博物馆的质量和办馆理念均有较大发展。 (2)新发展: ?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使得博物馆关注下层,白人的优越感受到冲击,让底层人民了解博物馆、为底层人民服务成为主流,比如在贫民窟建立分馆、邻里博物馆出现等。 ?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科学中心建立,兴起探索宫出现。 ?20世纪70年代,环境问题的提出促使生态博物馆建立。 ?社区博物馆出现,更符合人的自由发展的需要,贴近民众生活,适应文化资产的保存的趋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数字化博物馆、虚拟博物馆蓬勃发展。优点:使博物馆藏品更好地被大众了解。缺点:被某些人用于其他用途,计算机更新换代快,设备投入高。 ?进入21世纪,美国文化向外传播,博物馆如何保存民族文化成为新话题。 认识: ? 发达国家在形式上形成由大型著名博物馆、各层次各类别专业博物馆以及众多小 型博物馆、社区博物馆共同构成的体系,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紧密联系。 ? 博物馆功能越来越复杂,关注社会与环境,参与社会发展。 ? 管理上尽可能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 8、中国博物馆史发展史 ?古代对文物的收藏 (1)皇家收藏 (2)家族收藏 (祠堂) (3)庙堂收藏 (4)文人之间的收藏(金石学:研究、品味;认识古代文物,积累研究方法) ※中西方古代博物馆的异同 (1)相同:保存和利用文物及遗迹、遗址、遗物,进行社会文化教育活动。 (2)不同:?目的:西方——宗教;中国——玩赏、审美享受。 ?内容:西方——文物与自然标本兼收;中国——仅收藏文物。 西方:利用保藏进行各种学术研究,传统文化中重视自然科学的特点。 东方:对于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依托其有关遗址,展示出其遗物,建 立庙堂,纪念他们的功业,宣扬他们的品德和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慎终追远”、 追念前贤,尊崇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 ?中国博物馆起源 • 周:天府掌祖庙之守藏 • 不用于研究和教育目的 •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为了纪念孔子,传播其思想文化,命令将阙里(曲阜)孔 子故居作为孔子庙堂,陈设孔子衣冠书车等物,每年定期祭祀。孔子庙堂是中国 最早的纪念类博物馆。 • 汉代:天禄、石渠、兰台均为收藏文物、图书的场所 • 甘露三年(前51年)西汉宣帝:十一功臣像选挂长安城未央宫麒麟阁 • 东汉永平三年(60年)汉明帝:建云台,悬挂东汉中兴功臣二十八人肖像,史称 “云台二十八将” •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建凌烟阁以挂二十四功臣像,亲自作赞词,阎 立本画像褚遂良题写 • 隋炀帝时筑二台:东曰妙稽台,藏自古书法;西曰古迹台,藏自古名画。 10 • 宋徽宗:建稽古、博古、尚古等阁 • 宋代金石学 • 民间收藏兴盛,古物、字画 • 考据、鉴定 吕大临《考古图》 • 对博物馆影响:古物,保管,研究 • 王——官宦——学者——民间 ?近代博物馆的兴起 19世纪40至70、80年代,中国人对博物馆认识的特点:仅作为一般风物人情 了解,未进行专门的考察研究。这些介绍开拓了人们的视野,足够认识到博物馆的 社会意义,从而为建设中国自己的博物馆创造了条件。 (1)徐继畬:1848年辑著《瀛环志略》,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及风土人情,其中就介绍了一些国家的军事博物馆、历史文物馆。 (2)斌椿:1866年清政府第一次正式派出官员访问欧洲,斌椿在游记中记述了西方的“万种园”“禽古馆”等。 (3)王韬、黄遵宪(《日本杂事诗》)、陈兰彬(《使美纪略》中记述了美国华盛顿市西的华盛顿纪念馆) 维新人士: (1)康有为:1898年在《大同书》中主张在全国三级行政组织中都建立博物馆。 (2)梁启超在论学会的文章中提出了建设博物馆的设想。 ?中国人自建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张謇: 立宪派政治活动家和民族资产阶级实业家。曾为清末状元,后投身商界,主张把实业和教育作为振兴中国的首要大事。1896年在南通创办我国最早的一家较大规模纺织工厂大生纱厂。1902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院校南通师范学校。1903年赴日考察实业与教育回国后,积极倡导创办博物馆,并于1905年建立南通博物苑。他认为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国家重要的学术部门和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在博物馆建设方面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认识:?国家收藏与个人收藏同等重要;?博物馆要古今中外广事收罗,陈列要分门别类,应当“参研学理,确有规则”;?博物馆应当由内行的专业人员来管理;?收藏要与陈列分开,方便群众参观于自身管理;?博物馆馆址应选择交通便利、便于开拓之地,周围环境需要美化,架子要合适。 2.南通博物苑 近代中国人自己建设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年张謇在南通师范学校以西创立。包括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藏品达2900多号、计20000余件。自然标本的搜罗遍及五大洲许多国家,如日本的三叶虫。1938年侵华日军占领南通,藏品大部分遭劫掠。1949年以后开始修复博物苑。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建立开中国博物馆史上风气之先,对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民国的博物馆 (1)1912—1937年,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 ?成立了第一个国立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 1912年蔡元培主持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建,任命胡在缙为主任。开始仅以太学礼器百余件为基本陈列品。1917年迁往故宫午门。午门城楼及两翼亭楼作为陈列室,门下 11 东西朝房作为办公室,两廊朝房和端门城楼作为储藏室。1926年对外开放。 ?古物陈列所 1914年内务部在故宫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古物陈列所,首任所长治格。 ?科学教育博物馆 1916年10月,中国科学社成立。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1916年农商部地 质调查所(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内容的专门博物馆)成立。1916年保定教育博 物院成立。1918年天津博物院建立。到1921年,全国已有博物馆13所。 ?故宫博物院成立 1925年9月29日善后委员会通过“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推选蔡元培、熊希龄、张学良、黄郛、于右任等21人为董事;李煜瀛、易培基、陈垣、张继、马衡等九人为理事,李煜瀛为理事长。10月10日在乾清门广场举行成立大会,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该院负责“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物、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播事宜”。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政治事件,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此后短短几年间,各地纷纷建立博物馆。 ?前中央博物院的筹建 1933年4月,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筹备处主任为傅斯年,后由李济接任。其宗旨为“汇集数千年先民遗留之文物及灌输现代科学知识之资料,为系统之陈列,永久之保存,借以为提倡科学研究,辅助民众教育”。其任务为“系统的调查、采集、保管、陈列,并说明一切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及现代工艺之材料与标本”。按规划,该院分为自然、人文、工艺三馆,择定南京中山门内土地159亩为院址,并由英国退还庚款项下拨补建设费150万元。1936年4月15日成立理事会,推蔡元培为理事长;6月,按建筑师徐敬直的方案开建。1937年8月,因日本军队的进攻被迫停工,第一期工程仅完成75%。筹备处前往四川。 ?20世纪20、30年代以蔡元培为代表的我国博物馆思想 中国博物馆协会: 1935年4月在北京成立,马衡任会长。其宗旨为“研究博物馆学术,发展博物馆事业,并谋博物馆之互助”。协会会员分为机关会员、个人会员、永久会员和名誉会员,协会下设专门委员会,负责审查博物馆学的书籍、专门论文,举办学术讲演会等,还编印有关博物馆丛书,刊行双月刊《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 (2)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的博物馆事业在曲折中缓慢前进。 ?抗日战争中中国博物馆事业遭到很大破坏,文物散佚严重。 ?在内地少数地区新建立了少数博物馆。如四川博物馆、中国西部博物馆等。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将前中央博物院的许多文物运抵台湾。 ?人民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博物馆等博物馆和展览。 (3)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了大量的博物馆,它们是帝国主义在文化上对中国侵略的表现,是奴役中国人民的文化工具。 1.徐家汇博物院-震旦博物院 1868年法国天主教会耶稣会士韩伯禄创建。1883年确定耶稣会总院的南建筑为院舍,主要收藏动植物自然标本,每天下午准人参观,不收费,不过入门后须投名片。1930年在震旦大学内另建新院舍,更名为震旦博物院。除原有的动植物标本外,又增设古物部,包括铜器、玉器,计3500件。1933年冬正式对外开放。 2.上海博物院 1874年由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立。成立目的是调查中国与其邻近国家的情况,收集各类标本。 3.华北博物院:1904年由法国传教士创办,地址在天津法租界。 12 4.济南广智院:1904年,英国传教士创立。 5.北疆博物院:1914年,法国耶稣会士在天津筹建。 6.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美国在成都设立的博物馆。 7.日本在华建立的博物馆——侵略中国的见证,攫取中国大量资料 (1)台湾总督府民政部殖产局附属纪念博物馆:陈列品分历史、高山族、南洋、地质矿物、动物、植物、杂部等。抗战胜利后成立台湾省立博物馆。 (2)满蒙博物馆:1916年日本关东总督府在旅顺建立。 (3)满蒙物资参考馆:1924年在日本满洲铁路调查所陈列室的基础上成立的。 (4)伪“满洲国”“国立博物馆”(1935年6月建立,1939年改称:“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 (5)伪“满洲国”“国立中央博物馆”:1939年1月在长春成立。 ?新中国的博物馆 (1)1949——1952年,原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 ?成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郑振铎任局长,负责领导全国的文物博物馆事业。 ?接管各地博物馆。 ?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 ?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 (2)1953——1966年,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 ?地志性博物馆(也称综合性博物馆)的建立,文化部《对地方博物馆方针、 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 :“各大行政区或省、市博物馆应当是地方性和综 合性的,即以当地的‘自然资源’(包括地理、民族、生物、资源等)、‘历史发展’ (包括革命史)、‘民主建设’(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成绩)三部分陈 列内容,使之与地方密切配合。” ?纪念性博物馆和专门性博物馆发展; ?北京三大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的建立是20世50年代纪我国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标志。 ?博物馆数量增加,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逐步锻炼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力 量。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中博物馆事业的破坏欲停滞 1971年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 (4)改革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 ?1979年,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座谈会讨论拟定了 《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工作条例》 ?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管理文物的法律、法规。 ?1982年3月27日成立了中国博物馆学会,是中国博物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其主要任务是组织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学术活动,提高博物馆的业务和学术水平;开展国际间博物馆学术交流活;增进同国外博物馆工作者的联系,编辑会刊、通讯;编译博物馆学专著、资料。 ?北京大学赛克勒艺术博物馆——第一个由西方人出资在华建立的博物馆,类似于艺术博物馆的陈列,在它的影响下,中国历史博物馆进行了改建,遵照“让文物本身告诉观众”的理念。 ?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建立开始,博物馆的建筑设计上出现了新的方向。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五个一”工程的影响下,国家文物局组织评选了“十大精品展”,带动博物馆水平提高。 13 ?2000年后,博物馆迎来大发展时期: 1、数量上,国家、各省纷纷建立新的博物馆;类型上,各行各业的博物馆建立。 2、许多大学建立博物馆学专业。 ?与世界博物馆的交流愈来愈频繁、密切,积极参与国际博协的活动。 四、 藏品 1、 什么是藏品 1.藏品: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 (((( 2.藏品的特点: ?实物性(硬证据); ?典型性(反映群体的共性特点,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价值); ?珍稀性(量少质高); ?不可再生,不可替代(时空唯一性、信息唯一性、情感唯一性) 3.藏品的外延和范畴: ?实物(三维实体);?非物质文化遗产;?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体(录像等); ?与上述三类相关的附属信息(档案:状况、外观、遗弃、所有权、保存、研 究成果)——档案和记录是近现代藏品的生命线 4.藏品价值: ?固有价值(历史、科学、艺术等); ?现实的有用性(科研等); ?现实的附加价值(经济等)。 5.藏品的作用 ?藏品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 ?藏品是决定博物馆性质的依据 ?藏品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博物馆规模和地位 ※藏品、收藏、文物之区别: ?文物:具有历史、科学、艺术等重要价值的古代遗物。 ?藏品多就单个属性而言,收藏则具集体属性。 ?关系:藏品有限,文物无限。 2、藏品征集 14 藏品征集是博物馆根据其性质、特点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补充文物或标本的基本业务工作。 (1)目的:实现博物馆的作用 (2)原则 ?明确的目的性: 第一,要从博物馆的性质出发。不同性质的博物馆应收藏不同的藏品,因而也就有不同的征集对象和范围。 第二,从保护国家科学文化财富出发。不在征集范围内的文物标本,在可能的条件下先征集入馆,然后再妥善处理。 第三,从陈列和研究的需要出发。 ?逐步建立完整的藏品范围 博物馆的藏品征集是长期的、经常性的工作。征集的重点应放在本馆藏品的空白和薄弱环节,亦即要尽可能地填补缺门,以保证藏品的系统性、完整性。其次,藏品的丰富与否,主要不在于藏品数量的增加,而应着重藏品质量的提高和品种的丰富。 ?科学的计划性:馆藏品现状的调查,陈列和研究需要的调查,征集来源的调查。 ?加强预见性——为未来而征集。 (3)途径 ?考古发掘:适应对象为人文科学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优点为保存了地层、时代、出土地点等信息,有助于科学地探索和恢复历史面貌,可以为博物馆陈列、研究和社会利用提供依据。 ?田野采集:适应对象为自然博物馆和综合性博物馆自然部。征集对象为自然标本。注意事项为应充分调查分布区域,保护珍稀标本,采集标本应一式五份(标本损坏时可以得到替补,也可以满足陈列、研究、交换、观赏等多方面需要)。 ?民族学调查:征集对象为近现代各少数民族文物。意义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少数民族几乎保存了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的各个社会形态,成为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民族文物还可对与某些已经消失的事物起到“复活”的作用。注意事项为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宗教信仰。 ?社会调查征集:私人收藏、近现代文物、为未来而收藏 ?收购——博物馆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换取私人收藏或文物商店的文物、标本。渠道为直接的收购、文物商店、废品店、有色金属冶炼厂 原则:a.属于国家所有的文物和受国家保护的动植物标本都不准买卖或作价收购(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文物、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窟寺,国家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组织收藏的文物);b.收购对象只限于个人和文物商店收藏的符合博物馆入藏标准的传世文物(历史文物、现代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等);c.个人收藏的文物、标本的所有权受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收购必须坚持持有者自愿出售和公平的原则。 ?接受捐赠、遗赠、捐款——无偿无名、无任何附加条件、确定捐赠标准(珍品、不耗费博物馆资源)、手续齐全、与捐赠者保持良好关系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交换和调拨 交换——博物馆之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双方的藏品以有易无。一般是以本馆藏品中的复制品或与本馆性质不相适合者,去换取本馆所需要的藏品。 调拨——上级主管部门按各馆的性质和需要,有计划地拨给有关文物(标本),或是馆际之间一方支援另一方,拨给对方所需藏品。 注意:交换和调拨需要完备合法手续,一级文物的交换或调拨需要呈报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他则需要呈报上一级主管文化行政机关批准。 15 ?接受移交——博物馆接受公安、海关、法院、工商管理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在一定条件下移交的文物标本。 ?借展——短期使用展品。注意:双方应签订借展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接站的期限,展出地点、用途,文物安全责任,发生意外损失后如何处理) (4)藏品的原始记录:?名称(学名、别名、俗名、地方名称以及民族音译名称);?流传经过(从什么地方得到的、从谁手中得到的、在此之前谁保有等经过情况);?地点(出土地点、采集地点、发现地点、制作地点、生产地点、使用地点);?时代(制作时间、使用时间、废弃时间、埋藏时间、发现时间、采集时间);?所属关系(历史人物);?用途;?质地(外形特征、样式、纹饰、工艺特点、制作技术、尺寸、重量);?保存情况;?征集者和征集时间;?评价、参考文献、照片、录音、录像、拓片等。 注意:必须真实准确,忠于客观实际,不能臆断,文字规范清晰。 3、 藏品鉴定 (1)主要任务: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也应包括定名和定级。 其目的是:保证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保护真实的科学文化财富。同时,也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研究利用,把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所以,鉴定是藏品研究的首要内容。 (2)原理:对文物或标本的质地、纹饰、工艺、风格等一系列特征分析以确定其时空位置。我国文物鉴定方法,通常有凭借长期经验的传统直观方法,考证方法,调查方法,和运用现代技术设备的科学检验等方法。鉴定文物首先要掌握当时的时代特征。 (3)定名: 自然标本——应按照国际通用的有关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的命名法规定名,如双名法(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名是一个完整学名的写法。例如银杏的种名为Ginkgo biloba L.。) 历史文物一般应包括三个部分——时代、款识、作者;特征、纹饰、颜色;类别、器形、用途。 需注意: ?有历史、艺术价值而本身有残缺的藏品,应先注明“残”字,如:残水陆攻战纹铜鉴。 ?凡不能分割的文物,定名时应标在一起:成组的文物,完整无缺者,要定一集体名称。失群者应在单个名称前标上集体名称。如:三彩釉十二辰俑 十二辰“龙”俑。 ?凡文物无铭文,款识,又无特殊纹饰者,器名前标质地。如:铜斧 石镰 玉刀。 ?凡文物附属的附件,不标在名称内,只在注中说明,如:错金龙纹剑,后加“附鞘”。 ?文物质地,一般在定名时可不标明。 (4)定级:珍贵文物(分为一、二、三级)、一般文物、参考品 一级藏品的使用规定:对一级藏品编印简目,建立档案,上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馆内使用须经馆领导批准;借出馆外使用或调拨、交换都要呈报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出国展览须由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上报国务院审批、或国务院委托审批;应重点保管,有条件应建立专用库房,设置必要的恒温、恒湿和精密的报警、防护设备。 藏品定级也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对文物内涵价值认识的提高,原定等级或提升,或下降。 鉴定记录:包括历次鉴定意见及重要的分歧意见,无论对于真伪、定名、断代、价值、产地、级别等,任何有理有据的意见,都是宝贵的研究鉴定资料,都应如实记录下来,以作进一步鉴定研究的凭借和基础。 16 藏品鉴定是全部藏品科学管理、科学保护和整理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4、 藏品登记、编目和管理 藏品的科学管理必须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进行。这些步骤除鉴定、定名和定级以外,主要是:登记、分类、入库排架、编目、统计、建档、检查和清点。 类型:(1)实物管理:全过程管理及严密的监督、监管。 (2)信息管理:科研管理及相关业务管理。 (3)事务性工作:人员、业务的工作组织与协调、资源 要求: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藏品登记 〈1〉意义:是妥善保管及全部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也是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 〈2〉种类:藏品总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复制品登记簿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藏品总登记簿。 藏品总登记簿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账。 原则——每一件藏品都入账;专人负责管理;改正用红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在订正处盖章;字迹工整、清晰;账、物、卡三者统一;属机密文件,不能当做藏品随意翻阅;不得与其他登记簿混同。 内容——藏品登记号(一件一号,从1开始顺序积累至无穷,不能重号、空号);((((( 时代、名称(建国前:具体纪年并加注公元纪年,年代不明者写历史朝代或时期。建国((((( 后:公元纪年);藏品数量(一般一物一号,按一件计。成套藏品,组成部分可以独立(((( 存在的,按个体编号计件;组成部分不可以单独存在的,按整体编号并计一件。确难计数者,应注明重量);藏品现状(文物玩残情况);藏品来源(发掘、采集、收购、拨交、(((((((( 捐赠。自然标本应写明时代和产地;出土文物应写明出土时间、地点和发掘单位;近现代历史文物应写明使用者和保存者及其关系);入馆凭证号(原始号码,总登记号也应((((( 写在凭证上);藏品登记凭证(入馆凭证、出馆凭证、入库凭证、出库凭证。?藏品流((((((( 动状况的重要依据。) 藏品分类登记簿:按藏品的种类分类登记的登记簿,各类登记账的数量总和应与藏品总登记簿的总数完全相符。分类登记账的栏目内容与藏品总登记帐基本一致。增加分类号,并回注在总登记簿中该藏品备注项内,以相互印证。 藏品借出登记簿和借入文物(标本)登记簿 ?分类(质地、用途、制作时代、工艺、征集来源、所属族别、所属国别) 藏品分类:是按一定的分类方法,把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在一起,一类一类地把全部藏品组织起来。 分类目的:第一是便于藏品科学管理;第二是为了便于整理研究和提供使用。 分类内容: 1、按质地分为金、银、铜、铁、玉、石、陶、瓷、丝、毛、棉、麻、皮、纸、骨、角、牙。 2、按用途分:生产工具、兵器、货币、食器、酒具、茶具、交通工具、乐器、礼器、装饰品、家具、科学仪器等。 3、按制作时代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 4、按的工艺分:织成、刺绣、缂丝、雕漆、珐琅、金银平脱等。 17 5、按征集来源:考古发掘品、传世品、采集品 6、按所属古今族别:匈奴族文物、滇人文物、鲜卑族文物、突厥族文物、南诏文物、渤海文物、回纥文物、畏兀儿文物、契丹文物、女真文物、蒙古族文物、苗族文物、藏族文物、傣族文物、高山族文物 7、按所属国文物:日本文物、朝鲜文物、印度文物、波斯文物、大食文物、罗马文物、埃及文物等。 中国历史博物馆基本藏品分类大纲:全部藏品分为六大体系: Y 一级文物; K 考古发掘品(按地区墓葬、遗址分29类); C 传世品(按质地分18类); H 货币(按年代、质地、形状分18类); W 文献、拓片、照片; M 民族文物(按组别分现藏十几类); ?入库排架 藏品分类后,一般多按类入库排架。同类的藏品分在一起,原则上按登记号顺序的先后排架或入柜。有的特大或特重的藏品须单独放在库中合适的位置。特小的藏品最好集中若干件,特制多格的屉匣存放后上架。 藏品排架定位之后,要把该件藏品所存放的库别、柜架号和柜架层格号回注在该件藏品卡片或藏品目录索引册的备注栏内,使存放位置和藏品联系起来。藏品数量多的可单独建立藏品方位卡片或藏品方位索引。有条件的,还可将藏品存放方位,编成电脑程序储存,以便迅速检索出该件藏品和存放位置。 ?编目 藏品目录的功用:按一定方法分为若干类,按一定次序排号,再说明其特点,鉴别其内涵价值,并考证其源流,使人们可以按类目查找所需文物。 方法: 自然标本藏品的编目 :基本上是以自然学科的知识体系为依据的。 文物的编目: 先填写编目卡片——编写项目可分为基本项目(登记号、原来号、数量、来源、入馆日期、照片版号、拓片号、档案号、编目日期及编者,有关资料如参考文献、著录、研究论文等)和鉴定项目(包括名称、时代、质地、尺寸、重量、现状和描述评价)。 将编目卡片按一定次序组成一个逻辑体系,编成目录,主要有:一级藏品目录、藏品时代目录、藏品地区目录、藏品器名目录、专门性目录。 书本式藏品目录: (1)前言——简要说明编印这本目录的目的和用途、结构的特点,收录藏品的范围和时限,所录藏品如何编排,以及对所录藏品的源流和发展的概括性介绍,以便检索。 (2)目次——是目录的结构和体例的说明,以便利用。 (3)正文——目录的主体部分,首先按分类或时代、地区、作者或发掘单位的次第,对所录藏品进行编排。对每件藏品的著录要求完备和准确,体例一致。其项目包括外形特征和内涵价值的揭示,对其中有铭文、题跋的考证,藏品的流传经过,以及有关真伪、时代、质地、作者、制作地点、工艺特色等等的鉴定。 (4)辅助资料——附在正文之后的各种参考资料。 ?统计建档 统计——?藏品年度综合统计(原有数、增减数、累计数,年终应上报主管部门) ?藏品变动分别统计(拨出数、交换数、注销数) ?藏品动态统计(藏品提出陈列、展览、复制、照相、借用等使用数字) ?藏品保护统计(藏品提出修复、保养等技术处理的数据) ?藏品损坏统计(包括自然损坏在内,年终应上报主管部门) 建档——包括每件藏品有关的历史资料、鉴定记录、修复记录、使用记录、有关的研究著录,以及照片、拓片、器物绘图、检验报告,等等。 18 五、藏品计算机管理 藏品保管计算机化,即用计算机为藏品保管工作服务。这可以极大地提高博物馆藏品的保管水平和利用水平。 1、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 1.藏品检索和统计 2.藏品保管环境自动化 3.藏品安全和防盗 4.藏品现状测量 2、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系统开发 首先应在事实上保证系统的先进性,即正式投入运行以后仍然不显得落后。 还有成熟性的问题,对于计算机技术力量薄弱的博物馆来说,应该把成熟性放在先进性前面。 经济性是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着重社会效益的博物馆,不能简单地讲究投资效益比,但是在设计系统时尽可能地争取少花钱、多办事、效益大。要使开发的计算机系统在一个相当长的实际运行时期内,可以随着今后藏品数的增加、管理需求的变化、技术的进步而改进功能,需要在设计时在硬件、软件结构上留有扩充余地。 根据我国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博物馆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第一个开发项目可以选“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或者“藏品安全保卫系统”。 3、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规范化 在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主要内容中,“藏品检索和统计”是保管工作计算机化的基本内容,要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建立藏品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应包括如下功能:信息检索;出入库管理;更改记录;藏品统计;口令核定;快速登录。 六、博物馆的陈列 1、陈列 ?定义-----博物馆陈列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的辅助展品,按照一定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陈列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 ?要素----展品(素材)、主题(内容)、设计、环境、观众 我国博物馆界将博物馆长期展出、比较稳定的陈列叫做陈列;将短期展出、经常更 换的陈列叫做展览或临时展览。实质上二者没有根本的差异。 2、不同历史阶段博物馆陈列的特点: ?16世纪以前,博物馆尤其是私人博物馆不太讲究博物馆展品的组合、布置及陈设,只有展品的堆积。 ?18、19世纪时,博物馆开始使用分类法,但依旧是文物和标本的堆积,展示藏品的系统性、知识性、学术性。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期,博物馆陈列注重教育性,以讲故事的形式搞展览,注重效果、展品组合及趣味性。此时的博物馆陈列仍然以博物馆为中心,试图通过陈列传播知识。 ?20世纪70年代以后,博物馆陈列举办了主题展示、参与性展示等,这是由于观众要求作为信息载体的陈列一目了然、主题明确。 19 3、陈列分类 (1)我国按陈列内容分为:社会历史陈列、自然历史陈列、艺术类陈列、科学技术类陈列。 (2)英国博物馆学者帕特里克?波依兰综合固定的和临时的两大类分为:审美性陈列、主题性陈列、模拟性陈列、原状性陈列、体系性陈列、开放库房式陈列。 (3)门拉德:永久型陈列、临时型陈列、轻便型陈列、流动型陈列。 (4)按陈列场所区分:室内陈列、室外陈列。 (5)陈列还可分为固定陈列和流动陈列。 (6)按观众对象区分:儿童陈列、盲人陈列等。 (7)按展出的时间分为:日间陈列、夜间陈列等。 (8)有形陈列与无形陈列的区别。所谓“有形”陈列,指的是博物馆传统的陈列,即以突出实物为主,配合一些辅助手段。所谓“无形”陈列,则是博物馆的一种新发展,它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成就,充分发挥视听技术的作用,代替具体的实物,这种陈列展出的不是实物,而是形象和动态的形象。 4、组织陈列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程序 ?主要原则 (1)先进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 (2)先进的科学性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艺术性和普及性。 (4)增强精品意识,创作陈列精品。 ?基本程序 首先要研究并确定陈列的主题、基本内容和预期达到的目的; 第二,要选择、征集必要的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 第三,要深入地进行陈列内容、展品研究,拟定陈列大纲和计划,研究文物组合; 第四,要进行陈列艺术形式研究和设计; 第五,要进行辅助展品和必要设备的设计和制作; 第六,要进行现场安装和布置; 第七,在每一个工作阶段都要进行必要的评估和进行必要的修改。 5、陈列内容研究与设计 ?任务——主要是根据陈列主题进行陈列内容的研究,制定陈列内容设计方案。 ?陈列内容包含两个方面: 一是陈列主题所要表现的有关学科内容,二是表现陈 列主题所需要的文物、标本以及其他展品。 对陈列内容的两个主要方面进行必要的研究后,可以进行陈列内容设计方案的制定。所谓陈列内容设计方案,就是陈列大纲和陈列计划。 ?陈列大纲 陈列大纲就是陈列主题框架。表明从哪些方面展开对主题的陈述及该框架中每一部分的地位、意义、层次及相互关系。不仅影响展览意图的实现,还影响展品的选择。 ?陈列方案 陈列方案,即陈列的具体计划,是陈列大纲的具体化。陈列方案要列出全部的陈列品,包括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 辅助材料:更好地认识展品,加深对陈列主题的理解而单独制作的。 ——原则:处于辅助位置,不应喧宾夺主;科学性、真实性;制作须精致。 辅助材料大致有以下几种: (1)科学性的辅助材料:包括地图、图表、照片、拓片、模型、沙盘等。 (2)艺术性的辅助材料:主要是根据陈列内容的需要而创作的造型艺术、绘画、 雕塑、布景箱、半景画、全景画等景观设施等。 20 (3)文字说明。陈列的文字说明分为三类: 一是大小标题(单元标题、组标题、有时还需要小组标题等); 二是单元说明和组说明,有时还需要小组说明(该明确单元在陈列中的主题、地位和作用,给出展出的主要内容,并提示重要展品); 三是关于展品本身的说明。 展品说明大体上有三类: 第一类是展品科学性的简要说明,这是大量的。其内容包括展品名称、 时代、出土或采集的时间、地点或来源。 第二类是知识性说明,主要是给观众以展品的有关知识。 第三类是揭示性说明,主要是揭示出展品内涵的社会属性,以及它与主 题的联系。 ——注意事项:准确、精炼、简洁、通俗易懂、富有趣味性,为保持风格统一, 撰写人不宜过多且应有统筹安排。 6、陈列艺术 陈列设计,由陈列内容设计和陈列形式设计(又称艺术设计)组成。 主要任务:准确、鲜明、生动地体现内容。 原则:力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实现先进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 和谐统一,是内容设计的基本原则,也是艺术形式设计的基本原则。而这种统一 只能从陈列效果中体现和检验。 基本要求: 一、创造一个良好的展出与参观环境 展出环境,首先是博物馆的建筑,其次是博物馆的陈列设备。 一般的博物馆展出方式有三种:封闭式、半封闭式和全露式。 二、正确地理解展出主题语展出内容 首先要区别陈列的性质与陈列的类型,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来设计。 正确地理解陈列主题和内容,是搞好陈列形式艺术设计的关键。 三、组织好展品,给它们以恰如其分的陈列地位 必须明确博物馆最主要的展品应该是文物或科学标本。复制品、美 术创作等辅助陈列品不能占过大的比重。从整体讲,要以文物标本为主, 从局部讲,在一定条件下,辅助陈列品有时也能起主导作用。 四、陈列艺术形象要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准确性,一是指表现的思想观点要准确,二是指表达内容要准确。 鲜明性,就是艺术形象要鲜明,陈列形式要有特点。 生动性,就是陈列形式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为观众喜闻乐见。 五、要有自己的艺术风格 六、整体完整统一下的多样变化 七、要富有艺术感染力 八、要善于借鉴,勇于创新 21 中国近代博物馆 • 19世纪,部分仁人志士介绍欧洲博物馆,第一次见诸记录:1839年3月到1840 年11月间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世界地理著作《四洲志》,使用博物馆 • 1848年徐继畬辑著《瀛环志略》 • 数十人在游记随笔或著作中提到“博物院”或“博物馆”,所记博物馆的名称有百余 • 1905年,张謇在南通兴建了包括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的南通博物苑,为中国 第一座近代意义的博物馆 • 1905年严修在天津城隍庙开办教育品陈列室 • 1906年京师岳善堂(今动物园)辟为农商部农事实验所,1908年开放 • 泰安创设教育博物馆,端方在北京琉璃厂海王村创办陶斋博物馆。 中华民国博物馆 • ?1912年—1937年中国博物馆事业初步发展 •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教育总长蔡元培主持在北京国子监旧址筹建国立历史博 物馆,1917年迁往故宫午门,1926年藏品达21万余件,对外开放 • 1913年交通大学北京铁道管理学院博物馆,教学 • 1914年,内务部在故宫文华殿和武英殿成立古物陈列所 • 1916年农商部地质调查所,行业 • 1916年保定教育博物馆 • 1918年天津博物院 • 到1921年,全国已有博物馆13座 • 1924年溥仪被逐,25年故宫博物馆成立 • 河南省博物馆(1927--1930) • 湖南地质矿产陈列馆(1927) • 南京市立历史博物馆(1928)等 • 到1929年,全国共有博物馆34所 • 1933年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南京成立,计划分自然、人文、工艺三馆 • 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 • 1935年中国故宫博物馆、河南博物馆等文物参加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 • 到1936年全国博物馆达到77所 • 代表人物:蔡元培,从理论上阐述博物馆社会价值 • ?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博物馆 • 抗日:中国博物馆遭到严重破坏,1936年为77所,到1942年减少到20所到1944 年原有的仅剩8所 • 此时西南又建几所,如1941年成都建立四川博物馆,1943年重庆建立中国西部 博物馆。到1945年抗战结束,仅有12所博物馆 • 解放战争期间,博物馆仍无法恢复 • 战争结束,国民党把大批故宫文物运往台湾,达2920箱,23万余件 • ?苏区、解放区博物馆事业 • 苏区:中央革命博物馆 • 解放区:陈列室 展览会 • 特点:宣传鼓动,形式灵活,贴近民众和现实 • 1868年法国天主教韩伯禄在上海徐家汇创办震旦博物院,1930年到震旦大学, 1933年开放 • 1874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立上海博物院:生物标本、古物、美术品 • 1904年,法国传教士在天津法租界创办华北博物馆:地质及矿产。 22 外国人在中国建立的博物馆 • 1868年法国天主教韩伯禄在上海徐家汇创办震旦博物院,1930年到震旦大学, 1933年开放 • 1874年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创立上海博物院:生物标本、古物、美术品 • 1904年,法国传教士在天津法租界创办华北博物馆:地质及矿产 • 1919年美国开始在成都设立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包括古物、自然历史、医牙科, 西南各少数民族的文物和西藏宗教神像及物品 • 日本占领东北后,在东北建立一批博物馆: 1916年旅顺满蒙博物馆、 1926年 中长铁路博物馆、 1935年伪满洲国立博物馆,1939年国立中央博物馆 中国当代博物馆发展 。?建国初年的整顿、改造、提高 • ?仿苏联地志博物馆:山东地志博物馆 • ?三大馆建设:1958年毛主席视察安徽博物馆,革博、历博和军博建设 • 历博模式:红线通史(内容、形式) • “三部一室”、建筑 • ?文革博物馆:破坏,队伍、藏品、体制 71年故宫博物院重新开放 • ?改革开放后小型专题博物馆 • 1982年文物保护法颁布,中国博物馆学会成立 • 1983年参加国际博物馆协会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博物馆 • 办馆主体多元化 • 管理体制法规化 • 经营形式丰富化:以文养文-以文补文-多业助文 • 问题:管理、上市 • 1950 年仅有10 余个 • 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达72 个 • 1977 年达 300 余个 • 1987 年达 827 个 • 1997 年达到 1274 个 • 2002 年超过 2100 多个 • 2004年不完全统计2300 多个 • 2010年单霁翔:各类注册2900余个 • 国家统计局网站:2008年全国共有博物馆机构4437家 • 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共79家,北京地区有11家入选。 中国博物馆特点 。文物色彩浓厚:2/3的博物馆是文物类 。科研色彩浓厚:专业科研 。计划体制:政府办馆,经费、人员、任务、 。成绩:文物保护,宣教,文化交流 。发展:文物保护、利用、服务、工作效率、发展活力 23
本文档为【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43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9
浏览量: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