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

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

举报
开通vip

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一、填空题 1(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___臧懋循 _编的《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编的《_元曲选外编__》。 2(在元杂剧剧本中,__ 宾白____(简称_____白______)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_____ 科范_____(简称__科______)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 3(元杂剧中的女主唱称为______正旦____,男主唱则称为__正末_____...

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
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 最新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复习考试小抄 一、填空题 1(易见的元杂剧刊本有明代___臧懋循 _编的《元曲选》和近人隋树森编的《_元曲选外编__》。 2(在元杂剧剧本中,__ 宾白____(简称_____白______)是剧中人物的言语,而_____ 科范_____(简称__科______)是指人物的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 3(元杂剧中的女主唱称为______正旦____,男主唱则称为__正末_________。 4(著名的散曲套数《不伏老》是元代杂剧作家______关汉卿____ 的自叙之作,作者自称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这几乎是一篇浪子文人的宣言。 5(燕燕、赵盼儿、王瑞兰分别是关汉卿在杂剧《___调风月___》、《__救风尘____》和《___拜月亭___》塑造的三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 6(《单刀会》是元代杂剧作家____关汉卿______的历史剧代表作,剧中突出了关羽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并借关羽之口抒发了深沉的历史沧桑之感。 7(元代剧作家_____白朴_____的杂剧《梧桐雨》曲辞缠绵悱恻,细腻传神,朴实而又优雅,赢得了无数的赞誉。他描写李千金和裴少俊爱情故事的杂剧《_____墙头马上______》则比较爽朗轻松。 8(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康进之的《____李逵负荆___》和__高文秀_____的《双献功》就是以他为核心人物的优秀剧本。 9(元代剧作家____纪君祥_____创作的《赵氏孤儿》是一部著名的历史悲剧,剧中表现了屠岸贾的残暴奸诈,突出了程婴等义士赴汤蹈火的牺牲精神。 10(士子和妓女之间的爱情是元杂剧的重要题材之一,如著名剧作家_石君宝___的《曲江池》歌颂李亚仙和郑元和对爱情的坚贞不渝,马致远的剧作《_青衫泪____》也歌颂了妓女裴兴奴和诗人白居易之间的爱情。 11(元明的杂剧传奇很多改编自唐传奇,如王实甫的《西厢记》改编自元稹的《___莺莺传____》,郑光祖的杂剧《___倩女离魂_____》改编自陈玄祐的《离魂记》、石君宝的《曲江池》改编自白行简的《___李娃传___》,汤显祖的《__邯郸记___》改编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12(白朴的杂剧《__梧桐雨____》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马致远_《汉宫秋》则描写了汉元帝和昭君之间的感情。 13(《王粲登楼》是元代剧作家_____郑光祖__创作的杂剧,剧中道出了一代文人的感受,因此一再受到文人的赞赏。 14(所谓元代四大爱情剧指的是关汉卿的《__拜月亭____》、白朴的《___墙头马上__》、王实甫的《___西厢记_____》和____郑光祖___的《倩女离魂》。 15(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戏曲作家_关汉卿、白朴 、马致远 和 郑光祖 。 16(明代剧作家__朱有燉 ____的杂剧《继母大贤》和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蝴蝶梦__》都写了兄弟争死,继母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这是当时民间流行的一个题材。 17(明代剧作家__康海______的杂剧《中山狼》借寓言来抒写自己的心情,王九思的杂剧《______杜子美沽酒游春____》则借前代诗人杜甫之口发泄自己的积愤。 18(明代剧作家____冯惟敏___的杂剧《不伏老》写梁颢八十二岁中状元的故事,是戏曲史上首部以科举考试为表现对象的作品。王衡的杂剧《___郁轮袍_______》写唐代大诗人王维科举考试的经历,__沈自徵____的《霸亭秋》写杜默落地后在霸王庙哭诉,都表现了对科举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的批判和反思。 19(明代___冯惟敏_____创作的杂剧《僧尼共犯》从儒家思想出发,对佛教进行了批评。 20(许潮的剧作多以文人的游宴雅集为题材,如《__兰亭会_______》一剧写王羲之、谢安等上巳集会修禊,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雅的倾慕。 21(《____大雅堂乐府 ____》是明代作家___汪道昆______创作的四折短剧《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的合称。 22(《四声猿》是明代作家__徐渭__创作的四部杂剧的合称,包括《__翠乡梦___》、《___雌木兰____》、《____狂鼓史___》和《__女状元____》。 23(明代剧作家__王骥德___的杂剧《男王后》反映了晚明文人的激情纵欲、追求世俗享乐;吕天成取材于《孟子》的杂剧《_____齐东绝倒___》则通过对舜等古圣贤的戏謔,表现了晚明人对传统的挑战。 24(明代徐复祚的杂剧《___一文钱___》刻画了一个贪得无厌、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卢至的形象,剧中还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显示出佛教对晚明文人的影响。 25(“渔阳三弄”是明代作家__沈自徵_____的杂剧《__霸亭秋____》、《簪花髻》、《鞭歌妓》的合称,剧中借对古代文人遭遇的描写,体现出晚明文人对个性、自我的关注和追求。 26(孟称舜将其《古今名剧合选》所选杂剧分为婉丽、雄爽两类,并根据_柳永___的《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和_苏轼_____的《念奴娇》中“一樽还酹江月”之意,分别命名为《_柳枝集____》和《____酹江集_______》。 27(南戏《___白兔记_》写刘知远由流浪汉而成为皇帝的故事,属于在民间颇受欢迎的发迹变泰题材。 28(明初剧作家___丘濬 __的《五伦全备记》和邵灿的《__香囊记 _》在创作主旨和情节安排上都亦步亦趋地追随高明的《琵琶记》。 29(南戏《____荆钗记____》与《张协状元》、《赵贞女》等谴责文人负心的作品不同,它借书生王十朋和钱玉莲的爱情故事,赞扬了文人在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忠贞。 30(四大南戏之一的《拜月亭》是根据元代剧作家__关汉卿___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改编的,剧中描写了蒋世隆与王瑞兰、陀满兴福与蒋瑞莲聚散悲欢的爱情故事。 31(张协和李琼梅分别是南戏《___张协状元___》和《___小孙屠___》中的人物。 32(梁辰鱼创作的传奇《__浣纱记_____》是第一部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 33(“灯前修本”是明代传奇《__鸣凤记_____》的一个片断,这部传奇表现了嘉靖使杨继盛等忠义之士与权奸严嵩父子的斗争,开启了此后时事剧的创作。 34(古代戏曲中常用误会错认法来结撰情节,阮大铖的《春灯谜____》一剧就以十错认造成一系列的波澜,堪称错认法的典范之作。 35(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又称为___玉茗堂四梦__,包括传奇《牡丹亭》、《___邯郸记____》和《___南柯记___》和《___紫钗记__》。 36(“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是传奇《___牡丹亭__》中的曲词。 37(明代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如孟称舜的剧作《___娇红记____》歌颂王娇娘和申纯至死不渝的爱情,《___二胥记____》则歌颂了伍子胥灭楚复仇之孝和申包胥借兵复楚之忠。 38(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又成为其他剧作的表现对象,如清代蒋士铨的《_临川梦____》就以戏曲形式为汤显祖作传。 39(明代作家__沈璟___的剧作很注意对诙谐的追求,他的《博笑记》就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的作品。 40(明代很多剧作取材于《水浒传》,如__李开先___创作的《宝剑记》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沈璟的《义侠记》演英雄__武松_____的故事。 41(明代是中国戏曲理论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剧作家__徐渭______的《南词叙录》是第一部南戏概论性质的专著,而王骥德的《_曲律 ______》则是一部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著作。___沈璟__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则为创作提供了一本可以依赖的工具书。 42(清初传奇创作非常繁荣,洪升的《_长生殿 ___》和___孔尚任____的《桃花扇》代表了这一阶段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43(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派剧作家,以戏曲来反映现实政治和平民生活,李玉、朱素臣等合作的《_清忠谱___》是其代表作之一,剧中反映了东林党人和苏州人民反抗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二、简答题 (以下所列的简答题答案,有的仅仅只是答题纲要,回答时应适当展开) 1(简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答:(1)宋金元经济和城市的持续发展繁荣;(2)文人地位的变化;(3)戏剧艺术发展自身的延续性。 2、举例简述元杂剧初、中、晚三个时期各自的特点。 答:(1)初期,其特点是作者大多经历过朝代变革的沧桑,而且熟悉舞台演出;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真正具有悲剧精神的文学作品,如《窦娥冤》、《赵氏孤儿》等;语言以本色为主,本色传统由此奠定。 (2)中期,特别是文人色彩进一步加强。爱情剧更关注爱情本身,神仙道化剧在创作中有重要地位,反映了知识分子对精神归宿的思考探求。文人事迹剧则表达出当代文人的感慨。艺术风格上文采派占据主导地位,如王实甫、郑光祖等。 (3)晚期,内容上道德色彩较浓,语言上以本色为主;形式上表现出北剧和南戏的交流。 3、简述元杂剧剧本的形式特点。 答:一般一本四折;有的剧本有楔子(四折之外的独立小段落);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由曲词、宾白(剧中人物的言语,简称“白”)、科范(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剧中人物的动作表情及音响效果等,简称“科”)三部分组成。 4、简述不同时期明杂剧创作的特点。 答:(1)更生期(明初至嘉靖):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可分两个阶段,一是明开国至成化年间,特点是:A、有名氏作家很少;B、杂剧创作与宫廷、藩府联系紧密;C、剧本内容上继承元杂剧后期的说教特色,同时增加了娱乐内容;D、语言表现出华丽雅致的倾向;E、剧本体制上,受南戏影响而有所突破。二是弘治到嘉靖年间。特点是:内容上,用杂剧来表现个人的胸怀抱负、抒发自己的抑郁牢骚;形式上比较随意。 (2)繁荣期(隆庆以后):特点:形式上,折数不定,用曲自由,主唱者不限于一人;内容上,多写文人乐道的雅事趣闻;人物形象,多为陶渊明、苏轼、杨慎、唐寅等文人。 5、元明杂剧创作主体有什么差别,这对杂剧的创作产生了怎样影响, 答:元明杂剧的创作主体的不同:元杂剧作家主要是下层官吏、落拓文人和隐逸之士;明杂剧创作主体的地位明显上升。 创作主体的差异引起元明杂剧的差异:元杂剧常常表达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对历史、人生的思考;明杂剧更多表现对文人自身的关注,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 6、简述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 答:(1)浓郁的抒情性。杂剧《梧桐雨》描写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个在文学史上倍受关注的话题,和诸多同一题材的文学作品比较起来,《梧桐雨》关注的不是唐明皇和杨贵妃曲折传奇的爱情故事,而是他们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当然有爱情的欢乐,但是更多是死别的痛苦、思念的哀愁以及悲凉的历史沧桑感,整本戏如同一首抒情长诗,不以情节引人,却以情感动人。 浓郁的抒情性首先得力于作为剧本主体的曲词。《梧桐雨》的曲辞自然朴实,却又缠绵悱恻,细腻传情。尤其是第四折最后的几支曲子,好像写的全是雨景,但却是用中国传统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方式,把唐明皇自美梦中惊醒之后,独对梧桐秋雨的孤凄、悲凉写得淋漓酣畅,感人至深。 浓郁的抒情性还得力于剧中不断出现的梧桐意象。《梧桐雨》把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一句中出现的梧桐意象大加发挥,以梧桐为中心来结撰全剧,第一折里唐明皇七夕乞巧时在梧桐树下与杨贵妃海誓山盟,第四折里唐明皇独对梧桐秋雨哀悼杨贵妃。在唐明皇的唱词中梧桐前后出现了六次。这种安排一方面使得全剧主干突出、结构紧凑。故事从梧桐树下起,在梧桐雨中结束,即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另一方面是利用中国文学传统中梧桐意象自身所包蕴的忧郁色彩,用“惊魂破梦,助恨添愁,彻夜连宵”的秋夜梧桐雨,搅动沉淀在人们意识中的凄怨感受,增加抒情的伤感,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 (2)形象鲜明的人物塑造。《梧桐雨》是一个末本戏,是由正末,也就是男主角独唱全本的,因此剧中杨贵妃只有很少的道白,形象比较模糊,没有什么明显的性格特征。而男主角唐明皇的形象则非常鲜明。白朴在《梧桐雨》中抱着同情的态度,塑造了唐明皇这样一个专情的情人形象。此剧除了楔子之外,四折戏都集中在唐明皇的专情上,第一折写唐明皇和杨贵妃七夕盟誓定情,第二折写唐明皇与杨贵妃沉香亭畔的霓裳羽衣舞,第三折写唐明皇含悲忍痛赐死杨贵妃。而最后一折则写唐明皇对杨贵妃的追思怀念,更突出了他的专情。 7、谈谈你对《赵氏孤儿》悲剧精神的理解。 答:《赵氏孤儿》显然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色彩的剧作。奸臣屠岸贾的残暴狠毒与程婴、公孙杵臼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的自我牺牲精神构成了尖锐激烈的戏剧冲突。屠岸贾为了个人私怨而杀害赵盾全家,为了搜捕赵氏孤儿而不惜下令杀全国的小儿,这种令人发指的残忍行径,使他成为邪恶的化身。由于他得到昏君的宠信,掌握了大权,这就使得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为救护无辜而进行的斗争特别艰巨,甚至要以牺牲生命和舍弃自己的后代为代价,从而构成了全剧惨烈悲壮的基调。例如程婴,最初受托救护赵孤时,还是出于单纯的报恩思想,而当屠岸贾声言要杀尽晋国“半岁之下,一月之上”的小儿以后,他的舍弃己子的举动,就不仅仅是为一个赵氏孤儿,同时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的无辜幼儿,他的思想境界明显地有一个升华的过程。在剧本第三折,程婴既要担当卖友求荣的恶名,又被逼严刑拷打与自己共谋的公孙杵臼,更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被斩为三段。这都使程婴处于常人所无法承受的精神重负之下,正是在这种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中,程婴忍辱负重、沉着坚毅、视死如归的思想性格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虽然剧本最后除奸报仇的结局,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统观念,弱化了悲剧色彩。但是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里所说: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其主人翁之意志,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8、以第三折为例,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赵氏孤儿》是如何组织戏剧冲突的。 答:第三折是冲突双方屠岸贾与程婴、公孙杵臼的正面交锋。作者通过程婴、屠岸贾、公孙杵臼间复杂的关系、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制造悬念,把冲突推向高潮。 (1)程婴出首告发,屠岸贾不肯轻信而反复盘诘,制造了紧张气氛;程婴滴水不漏的解释,屠岸贾半信半疑的神气,使笔势稍稍舒缓,为矛盾进一步展开作蓄势。 (2)安排屠岸贾让程婴行杖这一情节,既突出屠岸贾的阴险狡猾,又激化了戏剧冲突,有利于表现程婴与公孙杵臼的内心矛盾;尤其是公孙杵臼受刑时心理的变化,使矛盾冲突复杂化和尖锐化。 (3)以三个人的强烈动作,表现孤儿被搜出后戏剧冲突的激烈尖锐。屠岸贾挥剑如狂,表现出凶狠残暴的性格;公孙杵臼触阶而亡,显示了计谋成功后的从容镇定;程婴强掩悲痛,展现了舍己为人见义勇为的品质。 9、石君宝的《曲江池》与唐传奇《李娃传》的主题有什么不同,造成这一不同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答:杂剧《曲江池》较之小说《李娃传》做了很大的修改。在作品的主旨差异上表现为:石君宝在《曲江池》里,把唐传奇对文人轶事的描写,变成了士子与妓女爱情的歌颂。于是李娃故事便成为元代很有代表性的题材——书生妓女题材中的一分子,这使得剧本在道德方面的意义更加突出了。 与唐宋两代文人相比,元代文人的地位可谓一落千丈。许多文人与倡优关系密切,亲身参加杂剧的创作、演出。他们在倡优那里获得尊重与理解,以往认为卑贱的优伶、妓女,在某种意义上成了元代文人的知音。而元代文人便也在自己的作品里借歌颂书生与妓女的爱情,借妓女对书生的知赏与爱恋,来书写自己的感慨,填补自己在现实中的失落感。石君宝笔下的李娃故事,正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 10、试举例说明关汉卿和马致远剧作在精神实质上的差异。 答:关汉卿与马致远比较,两人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也正因如此,他的杂剧更多表现普通百姓的社会生活,剧本中也多以下层民众为主角,比如《窦娥冤》以童养媳与高利贷者为主角,表现了一个童养媳的悲惨遭遇。马致远在精神上体现了更多的士大夫气息,更多地受到了全真教的影响。马致远在他的作品中,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对神仙道化剧情有独钟。比如,在他现存的杂剧中,《荐福碑》写士人不遇的坎坷,倾诉沦落文人的悲哀。这是马致远与关汉卿剧作的一大区别,也是马致远士大夫色彩的重要体现。 11、试结合作品分析马致远剧作在内容和曲辞上的特点。 答:马致远的创作在内容上,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最集中地表现了当时文人的内心矛盾和思想苦闷,并由此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如《荐福碑》反映了作者怀才不遇的牢骚和宿命的人生观,也反映出当时许多文人在社会地位极端低落的处境下的苦闷。此外他对神仙道化剧也情有独钟。 马致远的曲辞风格在元代是领袖群英的大家。他的曲辞,有豪放的一面,但在豪放中有一种清逸、爽拔之气,韵味悠长。如《汉宫秋》中写“惊雁”的一支《尧民歌》:“呀呀的飞过蓼花汀,孤雁儿不离了凤凰城。画檐间铁马响丁丁,宝殿中御榻冷清清。寒也波更,萧萧落叶声,烛暗长门静。” 12、简述从《莺莺传》到“王西厢”崔张故事的发展衍变。 答:(1)《莺莺传》中的崔张故事 崔张故事最早见于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小说写张生游于蒲州,借住普救寺。寡妇崔氏亦携女莺莺住在寺中。适逢乱军劫掠,张生请官吏庇护,崔家因而幸免于难。崔氏感其恩义,设宴酬谢。张生由此得识莺莺,并一见钟情,托莺莺婢女递诗传情,莺莺亦回诗相约。张生跳墙赴约,却被莺莺训斥。几日之后,莺莺却自献于张生。数月后,张生赴京科考,淹留京师,最终抛弃了莺莺,并解释说:莺莺是“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自己的品德不足以胜妖孽,故忍而弃之。而当时之人因此称赞张生“善补过”。 (2)“董西厢”对《莺莺传》的修改补充 金代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简称“董西厢”)对崔张故事作了较大改变。首先,“董西厢”补充修改了很多情节,如听琴、闹简、拷红等。而且改变了故事的结局,以崔张私奔、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回京上任做结,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其次,“董西厢”改变了一些人物的形象,如老夫人成为崔张爱情的反对者,而红娘成为崔张爱情的促成者,作用大大加强,形象也更加丰满。张生形象更是发生了根本改变,从一个负心之人变成一个执着爱情的多情人。 (3)王实甫《西厢记》对“董西厢”的继承和发展 王实甫的《西厢记》直接继承了“董西厢”,但又有所发展。首先,在情节上删去了一些枝蔓的情节,如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打斗等,使剧情更加紧凑。其次,在形式上,将崔张故事由说唱变成了大型戏剧。再次,在形象的塑造、心理的刻画、冲突的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上都远远超越“董西厢”。 13、试以对石君宝《曲江池》的改编为例,分析朱有燉剧作对儒家伦理道德的重视。 答:朱有燉对儒、释、道三教均抱持肯定的态度,但在对三教的肯定中,儒教仍是最基本的。作为皇室的一员,虽有政治上的倾轧,但对政权的维护则是至为重要的。加之朱有燉从小接受正统儒家教育,故而对儒家道德伦理的赞扬、关注,对戏曲教育作用的重视,贯穿了朱有燉的剧作。尤其是那些表彰贞节忠顺的作品。 《曲江池》是朱有燉改编石君宝作品而成,原因是因为朱有燉觉得石君宝原作在思想教育作用上有所欠缺,才重新创作《曲江池》剧本的。在改编中,朱有燉沿袭了元杂剧所确立的歌颂李郑忠贞爱情的主题,故事的发展脉络与元杂剧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少差异。这些差异的共同指向是对道德操守的关注。比如郑元和初见李亚仙便郑重提出娶李亚仙的要求,使郑元和的形象比元杂剧在道德方面更提高了一步;李亚仙是一个有仁有义、 容德兼备的忠贞女性,她对鸨母设计的“倒宅计”毫不知情;作品还借刘员外的角色写出嫖妓的下场,借郑元和与几个乞儿的口说明酒色财气的罪恶;结尾的父子相认、以礼迎娶也强调了“岂可有绝”的父子天性。 14、结合作品简述朱有燉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1)语言朴素生动,并能因情节人物的不同而加以恰如其分的表现; (2)对元杂剧中的一些表现手法(如探子报告等)的纯熟运用; (3)对元杂剧独唱体制的突破,增加了双唱、众唱、接唱等多种方式。 15、试举例说明康海和王九思剧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独到价值。 答:形式上,王九思的《中山狼院本》开启了明代短剧的创作。 内容上,(1)寓言作品的创作,如康海的《中山狼》;(2)对个人感受的关注,如王九思的《沽酒游春》;(3)对道德的重视,如康海的《王兰卿真烈传》。 16、试析许潮和汪道昆短剧的特色。 答:许潮、汪道昆剧作最大特色就是浓厚文人化色彩。 许潮剧作在内容上,经常从经史中取材,而且对文人轶事、游宴雅集有浓厚的兴趣,如《午日吟》写杜甫与严武在成都草堂看龙舟竞赛、小船采莲,没有漂泊流落的忧思与悲伤,只有闲适与从容。而《兰亭会》写王羲之与谢安等上巳日相会于兰亭,曲水流觞的雅事。其剧中人物往往有一种潇洒旷达的情怀、一份才子风流,如张季鹰因思念家乡的鲈鱼莼菜而弃官回乡的任性旷达;陶渊明醉情诗酒的真率超然。许潮的杂剧带有强烈的文人色彩,集中反映了文人的生活趣味。而且剧本中对游赏的爱好、对才华的偏重、对潇洒率性的性情的突出,也透露出晚明文人的放逸。形式上,情节结构不甚讲究,几乎没有什么戏剧冲突;曲辞漂亮文雅,而且大量套用前人的诗文作品,显示了杂剧创作向文人群体的靠拢;曲律上受南戏影响。 汪道昆的杂剧代表作是《大雅堂乐府》,《大雅堂乐府》全剧四折,每折演一个故事,分别是《高唐梦》、《洛水悲》、《五湖游》、《远山戏》。题材上均是历史上文人喜闻乐道的风流遗事,也是戏曲史上一再被改编的故事。汪道昆虽然沿袭了这些题材,但是对题材的处理却很是不同,他往往只选择故事的一个环节来展开剧情,借此来表达一种人生的情趣和感受。如《远山戏》,表达一种闲情逸致;《五湖游》表达对仕途的厌倦等。其创作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欣赏需求,因此表现出浓厚的文人趣味。语言比较雅致,经常引用相关的文学名作;形式上明显地南戏化,比如末上开场、南曲的使用等。 许潮、汪道昆杂剧都采用一折短剧,表现出以杂剧为消遣的倾向,并且明显受南戏影响,这代表了杂剧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17、试析试析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杂剧的用意。 答:《四声猿》是徐渭的四部杂剧《玉禅师翠乡一梦》、《雌木兰替父从军》、《狂鼓史渔阳三弄》、《女状元辞凰得凤》的合称。《四声猿》的得名说法不一,很多人认为徐渭是取猿声哀苦,令人断肠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也有人认为徐渭心目中的猿不仅悲伤,亦能悟法,所以徐渭以这四个短剧,用另一种方式宣扬了人的显示本性的合情合理。 可以说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有两方面的用意: 一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在《四声猿》的四个剧本中,应该说《狂鼓史渔阳三弄》最突出地体现了徐渭内心的悲愤。《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座的故事为素材,在阴司由祢衡对着曹操亡魂重演当日骂座的情景。“骂曹”的内容,看起来不外乎历史记载和故事传说中曹操的狠毒伪善、狡诈奸险、草菅人命等罪恶,但对徐渭来说,剧中的曹操实际象征着使他产生“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的社会实体。而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却沉沦失意、桀骜不驯的祢衡,正是徐渭自己的化身。祢衡最后被玉帝请去作修文郎的结局,则是科考失意、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 二是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四声猿》就是徐渭的中夜长啸。《四声猿》写了四件至奇至快之事,除《狂鼓史》阴间骂曹外,《翠乡梦》的破戒与投胎、轮回与度脱也充满了奇异的色彩。而《雌木兰替父从军》、《女状元辞凰得凤》中的木兰和黄崇嘏以女子之身,或驰骋疆场、杀敌卫国,或参加科考、独占鳌头,在当时都是至奇至异之事。可以说,徐渭创作这四个剧本正是“借彼异迹,吐我奇气。” 18、简述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和卓人月的《花舫缘》的异同。 答:孟称舜的《花前一笑》,写唐伯虎为娶一笑留情的沈公佐的养女,不惜做沈公佐之子的佣书。卓人月认为“易奴为佣书,易婢为养女”,“反失英雄本色”,于是作《花舫缘》,仍改为唐伯虎卖身为奴,终娶得一笑留情的婢女。 孟、卓两人同样关注才高零落的唐寅,同样赞赏唐寅的风流才情,他们同样在剧中表达沦落的感叹。 但在对这同一题材的创作中仍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孟称舜关注的是唐寅不遇后的自放于诗酒风流,卓人月则更强调人生的“哀乐依倚”。唐伯虎虽才高沦落,但却免去了从政之苦,由此看来,卓人月更突出了与仕途的对比,更偏重失与得的互补。不但如此,卓人月还进一步表现唐伯虎笑傲中亦有闲愁。他卖身为奴,费尽心机 以期相见,几遍忧煎,始能成功。在这个剧本中,卓人月由唐伯虎的风流韵事,不但写出了自身不遇的感慨,而且表达了他对人生死生悲欢的认识。 19、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 答:(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20、南戏与传奇创作分期的依据是什么, 答:南戏与传奇的创作以嘉靖朝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明初至嘉靖年间为南戏向传奇的转化期;隆庆至明亡为传奇创作的繁盛期。 分期的依据主要有:(1)从哲学思想来看,对文学创作(包括戏曲创作)有重要影响的阳明心学在隆庆年间初步得到朝廷承认后,影响更为巨大;(2)就戏曲创作自身而言,传奇形式体制由此完备,传奇作者开始活跃;(3)在演出方面,作为明代戏曲演出重要一环的家班,也在万历至明末时期特别兴盛。 21、简述南戏与传奇的差异。 答:(1)创作主体和演出对象:南戏多由艺人和书会才人完成,演出对象是一般民众;传奇多由文人创作,不仅在民间戏台上演出,还搬演于文人雅座上。 (2)题材内容:南戏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传奇则表现出对历史、现实的关切,对个性、情感的张扬。 (3)体制:南戏体制不规范,语言俚俗,音乐和表演上有很大的随意性;传奇体制规范,角色扮演上较南戏有所突破。 22、简述传奇剧本体制的特点。 答:传奇剧本体制特点表现为:(1)剧本不再标题目,而将题目换成副末开场后的四句下场诗;(2)剧本“分出标目”,现存最早的分出标目的完整剧本,是嘉靖四十五年丙寅刻本》荔枝镜》;(3)剧本分卷,分卷体例的出现和定型大约也在嘉靖年间;(4)每出后的四句下场诗被普遍采用。 23、简述从《张协状元》到《错立身》和《小孙屠》,南戏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1)内容上,从反映中举士子的婚变负心转而歌颂士子们对爱情的坚贞,关注家庭伦理。(2)在艺术表现上,首先无谓的插科打诨明显减少;其次曲辞也由俚俗转向优雅诗化;(3)在形象塑造上,剧中的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丰满,尤其是《小孙屠》中的李琼梅形象刻画更值得肯定。 24、结合作品,分析四大南戏所体现出的南戏的发展变化。 答:(1)内容上,《荆钗记》、《拜月亭》赞扬文人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杀狗记》表现家庭伦理,《白兔记》写发迹变泰,既贴近民间,又有文人渗透的痕迹。(2)形式上,情节安排、人物塑造、语言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后世南戏、传奇创作影响深远。 25、试析南戏《拜月亭》的艺术成就及其影响。 答:(1)独特的结构形式。《拜月亭》的情节结构非常复杂,剧本以蒋世隆和王瑞兰的聚散为主要矛盾,以陀福兴满和蒋瑞莲的聚散穿插其间。情节矛盾展开中,几条线索纷繁交错。故事开始之时,蒋家兄妹、王瑞兰、陀福兴满各为一条线索;乱离中,蒋世隆和王瑞兰、王母和蒋瑞莲、陀福兴满分别构成三条线索;后来,故事又沿着蒋世隆和陀福兴满、王瑞兰和蒋瑞莲两条线索发展。这种以多组人物、多条线索来组织剧情的手法,是后来南戏、传奇创作的重要结构方式。 (2)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也是南戏艺术进步的重要表现。 (3)曲词的平易宛转、自然天成,也体现了南戏文学性的增强 其对后来的南戏、传奇产生深远影响之处主要有:情节结构复杂,以多组人物、多重线索来组织剧情;人物塑造的细致生动;剧本的曲词平易宛转、自然天成。 26、简述梁辰鱼的《浣纱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答:(1)是最早用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剧本,它使昆山腔在戏曲舞台上迅速流传开来;其中一些出在后世久演不衰。 (2)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代表了明传奇的一个重要主题,并在后来的文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发挥。 (3)以政治和爱情相结合,开创了以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手法,对后世传奇创作有很大影响。 27、沈璟戏曲理论对后世的影响。 答:沈璟的戏曲理论有很大的针对性,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表现为:(1)他的《南九宫十三调曲谱》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以曲谱具体指导作家的创作和演员的演唱,为他们提供了可以依赖范例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2)沈璟的曲论著述唤醒了曲家对曲律的高度重视,引起了曲律理论研究的高潮;(3)沈璟的本色论让传奇剧本更接近舞台,接近普通民众的欣赏要求。 28、沈璟的剧作有哪些特点, 答:(1)内容上注意表现市井生活。(2)注意世风,注意剧本的道德意义。(3)重视剧作的舞台效果,结构上注意避免冗长、拖沓。(4)形式上表现出杂剧与传奇的融合。(5)语言通俗浅近,并追求诙谐。 29、吴江派和临川派的戏曲理论各包括哪些内容, 答:吴江派作家在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如对曲律的重视,曲词的本色,以及内容上的注重风世等,临川派作家在内容上注重对真情的歌颂,在情节组织方面注意剧中情节的曲折变幻,注意情节的戏剧性,常常喜欢运用误会错认法,语言上优雅、灵动、本色。 三、论述题 (以下答案,有的只列要点,还须进一步展开) 1、试析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 答: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表现为具有鲜明的儒家色彩。关汉卿虽然自称是“浪子班头”,但他首先是一个文人,所以他的作品仍表露了鲜明的儒家思想。他以杂剧作为抒情写志的工具,借助杂剧来表现他对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他以自己所受的教育、以他的意识观念来反映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 关汉卿的这一创作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公案剧中。如他的名作《窦娥冤》就通过窦娥这个弱者的悲剧命运,通过信守道德的窦娥却被以违反道德的罪名处以极刑这样一个悖论,表达了自己对黑暗不公的社会现实的愤怒批判;而《蝴蝶梦》不仅反映了豪强势要横行霸道的现实情况,更通过继母舍弃亲生儿子,保全前妻之子的故事,颂扬了继母的贤德,表达了他对这种道德境界的肯定。应当说关汉卿的公案剧所关注的不是离奇曲折的案情,而是每一桩公案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所体现的道德观、价值观。 关汉卿的这一创作思想还体现在他的爱情风月剧中。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虽然也偶尔表现出文人的狎邪情趣,但也自有其独特的思索。如《调风月》通过对虚荣的侍女燕燕内心的挖掘,写出了人身处低贱时的无奈、不甘和抗争;《救风尘》则是借助爱情风月的题材,颂扬了一个身份低贱的妓女的侠肝义胆和机智聪明;而《望江亭》则写了一个弱女子为了保护自己幸福美满的婚姻而进行的勇敢的抗争。关汉卿的爱情风月剧除了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动人的女性形象之外,还揭露了那些所谓的衣冠子弟卑劣无耻的内心和本性,这两方面都显示了他对人性的体察和了解。 关汉卿的历史剧也体现这他的这一创作思想。他的历史剧名作《单刀会》就通过关羽这样一个豪迈无畏的英雄形象,写出了自己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崇敬。更重要的是,关汉卿借关羽之口传达了一种正统的历史观和深沉的历史沧桑感,使得剧本虽非悲剧,却表现出悲壮之美。 作为一个浪子文人,浪子的风流与儒者的情怀,在关汉卿身上交融在一起,使得他的剧本在市民性之外,也表现出一定的文人性。他以儒者的视野观察社会、体味人生、审视历史,体会出现实的丑陋、历史的变幻、人性的弱点以及卑微生命与命运的抗争。而这一切使得他的剧本流露出一种儒者的悲思。 同时,关汉卿的作品也带有一些理想主义的色彩,如《窦娥冤》中通过窦娥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的实现,借助超现实的力量来突出窦娥的冤屈,并通过鬼魂托梦的形式,借助廉明清正的朝廷钦差窦天章的力量,使窦娥的沉冤得以昭雪。《蝴蝶梦》借清官包公的掉包记保全了贤德仁义的王氏一家,而《诈妮子》中的燕燕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小千户的小夫人。关汉卿也借助这些美满的结局表达广大下层民众的美好愿望,抚慰他们在黑暗现实的压迫下充满痛苦的心灵。 2、试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1)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窦娥的善良孝顺和刚强,是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点地表露出来的。《蝴蝶梦》则在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中表现了王氏的贤德和慈爱。《调风月》中的燕燕则是在狼狈的处境中展示出泼辣又软弱的形象的。 (2)矛盾集中,主干突出,情节富于变化。在《窦娥冤》中,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又如《救风尘》中,赵盼儿营救宋引章,费尽心机,又有了风云突变,最后一波三折,使得冲突消解,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3)语言自然、真切,既符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3、为什么说关汉卿是一位当行的剧作家, 答: “当行”,古典戏曲评论用语,也称本色。关汉卿的当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方面。关汉卿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他借助杂剧这个工具,在现实生活中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剖析人生。比如他的《窦娥冤》、《蝴蝶梦》、《调风月》等,以杂剧的形式反映了真实的元代社会生活的侧面。 (2)剧本的体制方面。关汉卿熟悉勾栏,熟悉戏剧表演。所以他的杂剧适合舞台演出,具有强烈的戏剧性和艺术吸引力。比如他的《窦娥冤》情节富于变化,戏剧冲突接连不断,高潮迭起,很能吸引观众。 (3)语言方面。关汉卿杂剧的语言自然、真切、质朴,既切合剧情,又富于个性。人物语言符合角色的经历、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比如窦娥的善良,到最后的激奋;燕燕作为婢女的小心和怨艾;王瑞兰作为大家闺秀的自信、端庄和高贵等等,都表现得恰如其分。 4、试析《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 答:王实甫《西厢记》在中国文学史、戏剧史上有着独到的价值,对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爱情故事中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 “王西厢”的独到价值首先表现在男主人公形象的塑造上。董西厢中的张生虽然执着于爱情,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如孙飞虎兵围普救寺时,张生的表现很有乘人之危的味道。又如莺莺赖简后,他甚至提出先与红娘做夫妻,非常轻浮放浪。王实甫对张生形象作了很大修改,更突出了他的深情与痴情。如对莺莺一见钟情后,张生又见到红娘时便迫不及待地向红娘自报家门,并特地言明未曾娶妻,遭到红娘的嘲笑。莺莺来书相约时,他度日如年地盼天黑,不断抱怨日行太迟。这些近乎鲁莽可笑的行为正可以看出张生的痴情。王实甫不仅写出了张生的痴情与风魔,也写出了张生的才华以软弱。他善诗善琴,可是面对老夫人的赖婚、莺莺的赖简他束手无策,只能忧愁生病。红娘所说的“风魔的翰林”、“银样蜡枪头”,很好地概括了张生的性格特征。《西厢记》中的张生是封建社会多情软弱的才子的代表,此后文学史上爱情故事中的书生形象,大多沿袭了张生的性格特征。 (2)《西厢记》在中国戏剧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剧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 这一创作追求集中体现在莺莺身上。《西厢记》描写了莺莺在爱情的激励下,冲破封建礼教束缚、战胜自我的过程,生动、细腻地表现了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爱情自由的过程中内心的痛苦和矛盾。莺莺在与张生相识后,便心生爱慕,但是她所受的教育、她的处境决定了她的矜持。“闹简”、“赖简”更突出表现了莺莺的动摇、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的成功段落。老夫人赖婚后,张生重病,莺莺背着母亲派红娘前去探看。看到张生的情诗,她心里又惊又喜,但她头脑中的道德观,又使她不能面对。于是她勃然变色,严词斥责红娘,还声称要拿简帖儿“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当红娘要去向老夫人告发张生时,她又急忙阻止。并装腔作势要红娘传信责备张生,其实传去的却是私约张生相会的情诗。等到张生到后花园赴约时,她却忽然变卦,正儿八经地把张生数落一番。这种种表现,展示出她内心的矛盾,既深爱张生,又有许多顾忌,许多尴尬。 (3)《西厢记》中聪明、伶俐、热心、正直的丫鬟红娘,成为一种重要的人物类型,影响着后来的创作与生活。 王实甫在《西厢记诸宫调》的基础上,又赋予红娘新的面貌,使她真正成为一个可爱的热心人。老夫人让她服侍莺莺,本来是要她“行监坐守”,但却成为崔张爱情的知音和促成者。她为两人传书递简,推动着他们的爱情。在崔张的私情暴露之后,也正是红娘一方面指责老夫人背信赖婚,又留张生在院中,让二人有见面之机;一方面利用老夫人怕出丑的心理,摆出维护封建纲常和家庭利益的样子,以冠冕堂皇的教条压住老夫人,一下子击中要害,使其不得不接受了崔张的感情。“拷红”一场突出表现了红娘机智爽快、正直热心的鲜明个性。 急公好义、机智伶俐的侍女红娘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来的舞台取得了远较莺莺为重要的地位。与红娘相类似的侍女形象也在后来的小说戏曲中一再出现。 (4)《西厢记》对矛盾冲突的设计足以示范后人。 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也就是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为基本矛盾;以莺莺、张生、红娘间之间的性格冲突为次要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相互制约,起伏交错的线索,借矛盾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先是老夫人的赖婚,,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的矛盾激化,剧本便出现了第一个戏剧高潮。在反抗老夫人的过程中,崔、张与红娘三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莺莺性格深沉内向,内心热烈多情,表面矜持谨慎;而张生性格轻狂外露,二人之间必定会发生冲突。莺莺与红娘间也存在冲突,莺莺一方面需要红娘帮助她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却对红娘戒备提防。“赖简” 一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性格冲突,也使剧本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此后,矛盾再次转移,在拷红一场中三人与老夫人之间正面冲突,故事再次出现高潮。《西厢记》正是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性格的。其矛盾冲突的组织方式,对古代戏曲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5)《西厢记》的故事模式,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西厢记》中才子佳人私定终身后花园、一举及第中状元、奉旨成婚大团圆的故事模式,而这成为此后描写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的小说戏曲最常用的一种故事模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 5、试分析《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 答:剧中的张生确立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爱情故事中痴情的多情多感多愁多病的书生形象。以后爱情故事中的书生形象,常常沿袭张生的性格特点。 真诚而执着的爱情追求 张生从游殿时对莺莺一见钟情起,就将事关读书人前程的科举考试抛在脑后,在僧寺住了下来。为了接近莺莺,他附斋追荐亡父,祷词却是希望“早成就了幽期密约”。为了莺莺,他月下吟诗,写信退贼。崔母赖婚,他失望得要悬梁自尽。莺莺变卦,又使他病倒书斋,几乎不起。后来也还是为了莺莺,他强打精神上京应试。 忠厚而带傻气的痴心人 比如他第一次和素不相识的红娘搭讪,就冒冒失失地自报家门:“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并不合时宜地打听:“敢问小姐常出来么,”结果被红娘骂做“傻角”。以后好几次出现意外情况时,他都傻相十足,瞠目结舌,一筹莫展。但是他的傻气常与忠厚不可分,呆气又正是钟情的一种表现,因此反而获得了莺莺的倾心和红娘的同情。 6、试以莺莺为例,分析《西厢记》是如何刻画爱情心理的。 答:《西厢记》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度成功刻画了爱情心理,是戏曲史上一部直接描写爱情心理的作品。它主要体现在对于莺莺的描写上。在《西厢记》中,莺莺的内心世界得到了非常生动、细腻的表现,成功地揭示了莺莺这个大家闺秀在争取自由爱情过程中的心理矛盾。使我们不仅看到莺莺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而且看到她怎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看到她战胜自我的过程,看到她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莺莺的矛盾心理主要通过“闹简”和“赖简”得到表现的。一方面,当她得到张生的情书后,心里又惊又喜。可她长期以来受到的教育,她头脑里的道德观念,使她不愿让人知道她的快乐,甚至她自己也不愿意承认这种内心的快乐。于是有了“闹简”的一幕。但是当红娘假意要去老夫人那里出首时,却又被莺莺拉了回来,询问张生的情况。剧本写莺莺反复地掩饰自己,而反复地掩饰正说明莺莺内心的矛盾。莺莺托红娘带信,与张生约会,但是张生如约而来时,莺莺又变卦,数落训斥了张生一顿,这就是“赖简”。这一方面是由于红娘在场,另一方面也来自莺莺内心的压力与恐惧。在她的内心深处,对“月下偷情”私自和男子约会,还是有所顾虑的。杂剧中的“闹简”、“赖简”两折突出表现了莺莺冲破礼教束缚的艰难,她的动摇,她内心的矛盾,是刻画恋爱心理很成功的段落。《西厢记》深刻地揭示了崔莺莺的恋爱心理,披露出崔莺莺战胜传统的教养、女性的禁忌所应有的反复和艰难,即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并且细致地展现了她内心的强烈要求逐步压倒、战胜外部的压抑、传统的禁锢和心理的樊笼的全过程。 7、《西厢记》是如何设置矛盾冲突的, 答:全剧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也就是封建势力和礼教叛逆者之间的矛盾为基本矛盾;以莺莺、张生、红娘间之间的性格冲突为次要矛盾,形成了一主一辅两条相互制约,起伏交错的线索,借矛盾来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先是老夫人的赖婚,,封建势力与年青一代的矛盾激化,剧本便出现了第一个戏剧高潮。在反抗老夫人的过程中,崔、张与红娘三人之间,又出现了性格的冲突。莺莺性格深沉内向,内心热烈多情,表面矜持谨慎;而张生性格轻狂外露,二人之间必定会发生冲突。莺莺与红娘间也存在冲突,莺莺一方面需要红娘帮助她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却对红娘戒备提防。“赖简” 一折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性格冲突,也使剧本出现了第二个高潮。此后,矛盾再次转移,在拷红一场中三人与老夫人之间正面冲突,故事再次出现高潮。《西厢记》正是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性格的。 8、试析郑光祖爱情剧的特点。 答:郑光祖是元曲四大家之一,爱情剧最能体现其个人艺术风格。郑光祖的爱情剧现存两种,即《迷青琐倩女离魂》和《 梅香骗翰林风月》。郑光祖的爱情剧有以下特点: (1)道德色彩较强。郑光祖的爱情剧磨去了《西厢记》那种反封建精神,只写青年男女发乎情止乎礼,虽对爱情有所追求,却又没有逾越礼教伦理范围。如《 梅香》中白敏中和小蛮早有婚约以及两人私会被撞见、小蛮未曾失身等情节的安排,使剧本在表现爱情的同时,又照顾了社会伦理规范。《倩女离魂》用灵魂的方式来表现私奔以及王文举对倩女私奔自己的指责,也表现出写“情”却终不逾距的特点。 (2)模式化的痕迹很明显。郑光祖的爱情剧均采用了有婚约在先、岳母让兄妹相称的故事模式,如《 梅香》中的白敏中和小蛮、《倩女离魂》中的张倩女和王文举都是有婚约在先,而后岳母却让他们兄妹相称的。结局也都沿用了状元及第、成亲团圆的套路。 (3)曲辞的清丽优雅,这是他名列元曲四大家的一个重要原因。郑光祖是文采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以曲辞优美而著称,《倩女离魂》第二折倩女魂魄私奔王文举所唱几支曲子,写夕阳西下之时江边景色,文辞华美,被称为“绝妙好词”。 9、试析徐渭的《狂鼓史》。 答:(1)徐渭的《狂鼓史》采用了历史题材中的祢衡击鼓骂曹操的素材,但是将地点移到了阴间,俗称“阴骂曹”。写曹操是地狱的罪犯,祢衡是将要被上帝征用的修文郎,判官请祢衡和曹操当面,重演旧日骂座的一 幕。一方面,由于是事后文章,所以将能够列举的曹操的劣迹都数落出来,“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骂得更加痛快淋漓;另一方面,借助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因果报应的不爽,而且把观众对祢衡和曹操的冲突的关注,更多地转移到了祢衡的身上,使祢衡成为了绝对的主角。 (2)徐渭借祢衡的形象,完成了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心中块垒的设计。剧中气概超群、才华出众、借狂发愤的祢衡正是徐渭的化身。祢衡最终被上帝请去做修文郎,也是怀才不遇的徐渭对自己的一种安慰。所以剧中的曲词,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 (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 10、谈谈阳明心学对徐渭戏曲创作的影响。 答:阳明心学认为人心不仅是人身的主宰,而且是宇宙的本体。对于情,则教人循其良知,顺其自然。这些思想直接开启了文学创作中对真情、个性的追求。阳明心学对徐渭及其创作的影响表现在: (1)尊重儒学的同时,对佛、道抱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在戏曲理论上体现为将禅悟引进了戏曲评论;在创作上体现为《翠乡梦》破戒点化的佛教题材、大量偈语的运用等。 (2)讲求良知。良知即没有受到污染之心,即道心、天理,即忠、孝、信、仁的道德。在创作中体现为对抒情的“度”的把握,在奇情奇事中,仍时时顺及道德的层面。 (3)崇尚情之真,在创作中体现为《四声猿》中处处流露的“真性情”,以及剧本长度、音律等的随心所欲。徐渭的创作使元杂剧的创作格式真正被打破,明杂剧完成了它的蜕变,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11、试析沈自徵的《霸亭秋》。 答:《霸亭秋》是沈自徵杂剧代表作《渔阳三弄》中的一部。一剧尤为出色。剧本以末扮杜默独唱北曲,曲辞淋漓大气,更流露出浓浓的悲愤之情。而且剧本在写杜默对泥神的倾诉之外,又时时插入庙祝和仆人的举止。如杜默悲愤诉说时,仆人开始不断插科打诨,后来却兀自睡了;而杜默放声大哭时,仆人亦惊醒哭嚷。这样处处映衬,既写出杜默内心的孤独,不能被人理解的悲哀;又以局外人的身份,点明当局者迷。尤其是剧本末尾庙祝对杜默的戏谑嘲笑,更是令人悲哀。在他之后,清初的嵇永仁《杜秀才痛哭泥神庙》、张韬《杜秀才痛哭霸亭庙》写的都是同一题材。但二者都是严肃的抒情剧,没有沈自徵《霸亭秋》的戏谑色彩,也没有了由此而来的深刻内涵。 12、试述孟称舜的戏剧理论。 答:孟称舜的戏剧理论主要是关于雄爽、婉丽的戏曲风格的。对南北曲的比较是明代曲坛一个重要的论题。孟称舜采用“雄爽”和“婉丽”的概念,从创作实际出发,对戏曲的风格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作为不同的风格,雄爽和婉丽是没有高下之分的,而且不能笼统地以雄爽和婉丽来概括南北的戏曲风格。他将元明杂剧分为婉丽和雄爽两类,将其编辑的《古今名剧合选》,分别命名为《柳枝集》和《酹江集》。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孟称舜据“杨柳岸,晓风残月”命名元明杂剧之婉丽者;借《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末句“一樽还酹江月”命名元明杂剧之雄爽者,正是为了突出二者风格上的不同。 作为两种相对的风格,雄爽和婉丽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而孟称舜对雄爽、婉丽的表述,是从情感表达和语言表现两方面入手的。首先,在情感表达上,他要求两者都必须“尽情”,只不过婉丽之作要“惆怅得尽情”,而雄爽之作要“痛快尽情”。其次,在语言表达上,孟称舜要求婉丽之作,要“语语淹润”、“语语婉隽”,要“怨而不怒”;而雄爽之作要“语语爽健”、“语语雄快”、“语语沉郁顿挫”,要“苍凉慷慨”。 13、试析《桃源三访》的婉丽风格。 答:《桃源三访》是孟称舜婉丽风格的代表作,具体表现为: (1)惆怅地尽情:《桃源三访》全剧五折,用大段的抒情独唱构成剧本的主体,充分发挥男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剧中对男女主人公的感情重笔描摹,力求曲尽其情。一方面注意对感情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展现,如第三折写崔护清明重来,在叶家门外徘徊,就以多个层次描写其心情:欲扣门而犹豫、等待的坐立不安、欲行又止的不舍,直到题诗后扫兴而去。通过这样的刻画,崔护的相思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则是曲辞刻画的细腻深入。如第四折中对叶蓁儿心情的描写,连用“凄凉”、“春梦境”、“虚值”、“冷”、“孤另”等词,把她的孤单、伤感写得淋漓尽致。又用刘晨的典故,使感情透过相关的形象间接发散,在抒情时平添一份含蓄与悠扬。 (2)“语语淹润”、“语语婉隽”:《桃源三访》的曲辞优美雅致,这不仅来自工丽的语言,如第一折崔护对郊外景致的描画;也来自平实的语言,如第二折叶蓁儿对崔护的思念。而且剧本化用了很多前人的名作名句,语言虽不雕琢,但却借其中所沉淀的情感,强化了曲辞本身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在浮想联翩中,更深刻的体会人物的感情,增加了作品的抒情性。 14、谈谈你对《琵琶记》一剧主题的理解。 答:(1)作品反映了纲常伦理的现世权力对个人意志的压迫。 蔡伯喈有对新婚妻子的爱恋,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些都因为与君亲之命相冲突而不能满足;而因为个人的意愿被否定,愈益增强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种在政治生活中的不稳定感,表现出元末东南士大夫的思想特征,也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现实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蔡伯喈的故事引发人们对文人“婚”与“仕”的道德反思,表达了文人心中一种普遍的人生困惑。 (2)作品通过不少情节暴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如蔡伯喈考取状元后由于牛丞相的专横,给蔡伯喈一家带来种种痛苦;陈留发生灾荒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污,加深了人民的灾难等。 15、高明的《琵琶记》被誉为“词曲之祖”,试谈谈你对此地理解。 答:(1)对戏曲的社会教育作用的强调,对后世影响很大,戏曲充满说教气息。高明在他的创作中明确提出了“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剧这种“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 (2)其次,他以他的文学修养,提高了南戏的文学品位,并以其作品,改变了南戏的粗糙和简陋,是南戏得以与杂剧、与文学史上的其他文学样式并驾齐驱,使南戏由民间进入到文人的书房,以此为标记,南戏创作迈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3)《琵琶记》为后世写作剧本提供了范本,确立了双线结构在后来南戏传奇创作中的地位,其中的一些情节也被后世作家袭用。 16、《牡丹亭》在艺术上的成就。 答:(1)《牡丹亭》塑造了一位渴望爱情的至情、执著于理想的贵族少女杜丽娘的形象。这一形象不仅丰满,而且突破了常理常情常规。 (2)发挥中国传统诗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不仅使曲辞有含蓄不尽的意味,而且使杜丽娘形象多了一份伤感幽怨。为了与杜丽娘大家闺秀的身份相吻合,作者还大量借助景物描写,以景物为媒介,表现内心的秘密。 (3)《牡丹亭》的曲词非常成功,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声口。剧中杜丽娘的曲词细腻、优美、含蓄;杜宝的曲词则或严肃古执,或豪爽慷慨;杜母的唱词平实而充满慈爱;柳梦梅的曲词则在淡淡的文采中,写出多情和书生意气。 (4)风格诙谐轻松。 17、试析《牡丹亭》的时代意义。 答:(1)标出了以情反理的时代主题。作品中的情主要表现为男女主人公对自由爱情(包括正常情欲)的追求,理主要表现为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美好生活的束缚。杜丽娘是剧中至情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以情反理的思想。作者一方面如实地展示了杜丽娘的慕色而亡,以残酷的现实环境来突出其理想实现的痛苦性和艰难性,表现无处不在的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漠视与对真情的虐杀;另一方面又设置了杜丽娘的因情复生,以美好的浪漫幻想来展现她为爱情而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显示出至情和人性的巨大力量与崇高价值。 (2)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牡丹亭》既是一部追求自由之爱的颂歌,也是一部鼓吹青春觉醒的颂歌。剧本深刻地解剖了一个人性从压抑到苏醒、爱情从禁锢到解放的过程,反映了备受礼教摧残的广大女性要求主宰自己命运、要求实现生命价值的强烈呼声,很显然作者是把杜、柳之间的爱情当作个性解放运动的一个缩影来展示的,这就把反封建的主题和要求个性解放的主题结合到一起,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度,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以往剧作把爱情描写仅仅停留在反对父母之命、反对封建礼教的狭隘层面上,显示出在新的时代思潮中的进步光华。 18、试析汤显祖是如何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来体现自己对“情”的追求的。 答:(1)杜丽娘青春的觉醒,对真情大胆、执着的追求。 (2)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生所体现的“情”可以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至情观。 (3)杜丽娘复生后对礼义的回归所体现的对现实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 19、试述汤显祖剧作对后世的影响。 答:(1)在内容上,很多剧作家追随汤显祖讴歌真情,对“真情”的歌颂成为戏曲的一个重要主题。如孟称舜《娇红记》、《贞文记》、吴炳《画中人》、阮大铖《燕子笺》对爱情的歌颂,《二胥记》对忠孝之情的歌颂。 (2)在情节组织上,剧作家们学习汤显祖,注意情节的曲折变化和戏剧性,甚至借鉴汤显祖剧作的情节。 (3)语言上,剧作家们把汤显祖的曲辞看作学习的榜样,注意语言的优雅、灵巧与本色。 (4)汤显祖成为其他剧作家表现的对象,如朱京藩《风流院》、蒋士铨《临川梦》。 (5)汤显祖剧作被不断改编搬演。 附:重要名词 1(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和诸宫调基础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他将音乐、歌舞、表演、念白融于一体,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元杂剧的剧本一般一本四折,有的的楔子,剧本末尾有题目正名。每一折都由曲词、宾白、科范三个部分组成。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都是元杂剧的杰出代表。 2(《王粲登楼》——是元代郑光祖创作的文人事迹杂剧。剧本写王粲和丞相蔡邕之女订有婚约。蔡邕因其胸襟太傲,设计让他流落他乡,经受磨练。流落中的王粲在重阳节应友人邀请登楼饮酒,对酒思乡,赋诗感叹不遇。适逢朝廷使臣宣诏,任他为兵马大元帅。王回朝方明真相,拜谢丈人,与其女完婚。作者通过王粲坎坷漂泊的故事,借流行的故事模式写自己的“方直”、“不妄与人交”,以及因此而来的不遇感慨。这同时也是历代失意文人的感受,因此《王粲登楼》在后代也一再受到文人的赞赏。 3(院本——是民间散乐戏班所用的脚本,是宋杂剧在宋金南北分治之后,保留在北方继续发展的舞台的艺术。院本的角色行当体制与宋杂剧基本相同,以净色为主,以调笑科诨见长,可唱小曲。院本对元杂剧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元曲四大家——: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最先提出“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都是元杂剧的重要作家,代表了元杂剧的高度成就,在中国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调风月》、《单刀会》等,白朴的《梧桐雨》、《墙头马上》,马致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等,都是传世名作,并产生了重要影响。 5(董西厢——是指董解元创作的《西厢记诸宫调》,为了和王实甫的杂剧《西厢记》区别,故称。董西厢是在唐传奇《莺莺传》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极大的丰富了莺莺和张生的故事,增加了闹道场、月下吟诗、拷红等情节。对一些人物也做了极大的改变,并增加了郑恒、法聪等人物。最重要的是作者改变了故事的结局,使得才子佳人终成眷属。董西厢为王西厢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而且它还是现存最完整的一部诸宫调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6(《大雅堂乐府》——是明代杂剧作家汪道昆的四个单折剧本的合称。其中《高唐梦》敷演楚襄王与宋玉同游云梦事,《洛水悲》敷演曹植与甄后的爱情传说,《五湖游》敷演范蠡左越王灭吴后潜隐江湖事,《远山戏》敷演张敞为妻子画眉事。四个戏的题材多是通过一再被改编的风流遗事,来表达一种文人的雅兴和情调,语言比较雅致,形式上明显地南戏化。 7(《四声猿》——明人徐渭的四个杂剧的合称。其中《翠乡梦》写玉通和尚被诱破戒的轮回报应故事,《雌木兰》写木兰女扮男装从军事;《狂鼓史》写在阴司重现祢衡击鼓骂曹事;《女状元》写黄善嘏女扮男装状元及第事。四个故事都是人间至奇至快之事。作者以《四声猿》命名的含义一方面是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慨叹,另一方面则是借猿声来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借剧本做中夜长啸。《狂鼓史》最突出地体现了作者内心的悲愤。 8(南戏(永嘉杂剧)——又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是北宋末叶以至明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各地流传的民间艺术的总称。因多用南曲演唱,故名。又因最早起源于浙江温州(古称永嘉),故又称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题材多表现家庭伦理和婚姻问题,剧本体制不很规范,语言比较俚俗,音乐和演出上也有很大随意性。“四大南戏”和高明的《琵琶记》都是南戏的代表作品。 9(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今存《永乐大典》残本中所收的三个南戏剧本。其中《张协状元》写文人中举后婚变负心的故事;《宦门子弟错立身》写豪门出身的士子与戏剧演员之间坚贞的爱情;《小孙屠》写一屠夫为兄复仇的故事。“戏文三种”为今存最早南戏剧本。虽然在艺术上还比较幼稚、粗糙,但显示了元代统一后,杂剧对南戏的影响以及文人对南戏创作的渗透,在戏剧史上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10(四大南戏(荆刘拜杀)——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简称“荆刘拜杀”,《荆钗记》和《拜月亭》都是写士人的爱情婚姻,赞赏他们科场得意后对爱情的坚贞和高尚情操;《杀狗记》写孙华将亲兄弟赶出家门,其妻杀狗劝夫事,以宣扬家庭伦理为主题;《白兔记》写流浪汉刘知远发迹变泰成为皇帝的故事。这四部剧作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从内容和形式上都体现出南戏的发展变化,在戏剧史上有重要地位。 11(明传奇——是由宋元南戏演化而来的一种以演唱南曲为主的新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成熟化与规范化的结果。明中叶以后,传奇代替杂剧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主角。其剧本曲词典雅,体制庞大,表演上则日趋成熟,多用昆曲演唱。传奇剧本的创作主体是文人,在内容上表现出对现实、历史的关切,对作者个性、情感的张扬。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了明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12(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明代传奇作家汤显祖的四部剧作《紫钗记》、《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的合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传奇小说《霍小玉传》、《南柯太守传》和《枕中记》,《牡丹亭》则敷演贵族小姐杜丽娘对书生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因汤显 祖是江西临川人,且四部剧中都托梦来展开剧情,故称“临川四梦”。又汤显祖书斋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这四部戏剧,尤其是《牡丹亭》和《邯郸记》,代表了明传奇的最高成就。 13(《宝剑记》——明中叶剧作家李开先取材于小说《水浒传》中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所创作的一部传奇。作者将小说中因高衙内图谋林冲之妻引起的冲突转变为林冲满怀忠义反对高衙内等祸国殃民的奸臣的斗争,以抒写自己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感慨。这部戏剧对政治上忠奸斗争的表现,拓展了传奇创作的题材,进一步显示出文人剧作家的特质,显示出文人对政治的强烈参与精神和他们的无奈,在艺术上也有一定突破。 14(《鸣凤记》——明中叶出现的一部反映当朝政治斗争的传奇,其作者历来说法不一。作品写嘉靖时夏言、杨继盛、邹应龙、林润等十位忠义之士与奸臣严嵩父子的斗争,但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并未拘于实迹,而是注意对事实的剪裁。作者在严家父子伏法不久,就把这一震动朝野的政治事件搬上了舞台,开启了此后的时事剧创作,影响很大。 15(《博笑记》——明后期剧作家沈璟创作的一部传奇,是一部演“可喜、可怪之事”,“俱可绝倒”故事的作品,揭露、讽刺了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全剧二十八出,以十个小故事串成,合几出演一故事,彼此独立,长短不一。这种形式吸收了杂剧的形式特点,灵活多变,适合舞台演出,体现了传奇剧本由长趋短的的发展方面。 16(吴江派——是明后期以沈璟为中心的一个戏剧流派。当时追随沈的剧作家在多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如对曲律的重视,曲词的本色,以及内容上的注重讽世等。属于这一派的作家主要有吕天成、叶宪祖、冯梦龙、袁于令、范文若、卜世臣、沈自晋等。把“吴江派”作为一个戏剧流派,最早见由吴梅在《中国戏曲概论》中提出的。 17(汤沈之争——指明后期汤显祖和沈璟关于戏剧创作理论的争论。汤重视剧本创作的“立意”与“才情”,强调语言的文采,沈则从场上之曲出发,强调依腔合律,崇尚语言本色。然而两人的分歧,只是创作观点的不同,从没有正面的观点接触,也没有直接的书信来往,因此有人不同意“汤沈之争”的存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的不同的理论主张,对当时及身后的曲论家、剧作家有深刻的影响;正是二者的补充、融合,推动了传奇艺术的发展。 18(折子戏——相对于整本戏而言,指从全本戏中拆出的、具有独立艺术价值的折(出)。它们大多是戏曲中的精彩片断,如《牡丹亭》中的《惊梦》、《西厢记》中的《拷红》等。折子戏演出起源于明代,到清代达到鼎盛。它从一个侧面显示着中国戏剧发展的又一度变迁:演员的场上之曲正日益成为曲坛的主流。 明清小说专题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章回小说: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民族形式,来源于宋元时代“说话”艺术中的讲史。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故事连接,段落整齐。明清两代的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形式。由于这种形式源自于话本,故每回多用“话说”一语开头,末尾多用“且听下回分解”作结。代表作有《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等。 2(志怪: 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种类之一。所谓“志”是记录的意思,“志怪”即记录神鬼怪异之事,干宝的《搜神记》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志怪”是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初期的产物,篇幅虽短,却有简单的故事,且多数作品情节完整,优秀之作人物形象鲜明(当然一般都还缺乏性格);但内容简单,艺术描写比较粗糙,几乎还没有什么细节描写。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唐传奇小说作了准备,一直影响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3(唐传奇:唐传奇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因晚唐裴鉶的小说集《传奇》而得名。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唐人有意识的创作的小说。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小说进入了成熟时期。唐传奇的代表作有白行简的《李娃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等。 4(英雄传奇小说:我国古代小说类别之一种。英雄传奇虽然也有历史的影子,但其主要故事来源于传说和虚构。内容多围绕不同的英雄个人而展开,通常集中于朴刀杆棒一类的个人打斗故事。这类小说的特点是,由历史上的“一时故事”生发开来,但内容不受史实束缚而多采自民间传说,以描写英雄人物的故事为主。第一部英雄传奇同时又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是《水浒传》。其他有影响的有《杨家府演义》、《说岳全传》等。 5(历史演义小说:指根据史实,敷演大义,在叙事中融进作者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政治的和道德的评价。此类小说被称为历史演义小说。其特点是:既有史实的依据,又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创造;既有纪实的成分,又有艺术的想象和虚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小说。 6(话本:是宋元时民间说话人讲说故事的底本。一般有小说和讲史两类,前者多为白话短篇;后者多用浅近文言,粗具长篇规模。今存《清平山堂话本》和《全相平话五种》等。 7(拟话本:是指文人由编辑加工话本进而自己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有意识地模仿话本而独立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有的学者认为,对一些世代累积形的话本小说,如果改动比较大的,也不妨视为“拟话本”。代表拟话本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 8(三言:是明代冯梦龙编辑刊印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总集。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每集收作品四十篇。集中收录的作品既有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也有明代的话本小说和拟话本小说。是明代成就最高的白话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可以说是整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 9(二拍:明代凌蒙初编著的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二部短篇小说集,合称“二拍”,每集收作品四十篇。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书中多拾取旧闻加以敷演,艺术上又颇多议论。“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达到的思想高度同“三言”一致相同,在追求平常中见奇异,但有更多的封建说教、宿命论观点和色情描写。在艺术上,“二拍”稍逊于“三言”。 10(《三国志平话》:是宋元时期讲说三国故事的话本,可能是根据说书人的提纲整理而成的。全书从桃园结义开始。到渚葛亮病死结束,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书中因果报应和迷信思想也很严重,但有鲜明的民问传说色彩,虽然文学价值不高。但是已经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故事轮廓,是《三国演义》创作的重要基础。 11(《三国演义》毛氏父子评改本:《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以正史《三国志》为依据,综合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加工而成的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到清初康熙年间,江苏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改、评点《三国演义》。毛本的加工,主要在回目的修改调整上,增删了一部分情节,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使情节比原来更加紧凑,文字也更精练、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在罗本中本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至此以后,毛本即成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本子。毛氏父子在《三国演义》的传播上功不可没,同时在小说的理论批评方面也有值得重视的贡献。 12(《大宋宣和遗事》:宋元之间的《大宋宣和遗事》是一本杂钞旧籍而成的内容宠杂的资料书,其中有一段三四千字的梁山泊故事,可能由南宋时说话艺人的底本加工而成,其中的水浒故事已经有了比较连贯和完整的情节,包括花石纲、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晁盖落草、宋江刹惜上山、九天玄女授书以及招安征方腊等重要情节,是《水浒传》最后成书的重要基础。 13(《水浒传》七十回本:为明末金圣叹将一百二十回《水浒传》“腰斩”而成,题为《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明崇祯贯华堂刊本,故称贯华堂本。此版本中将大聚义后受招安等内容全部砍掉,保存了全书的精华部分,文字也比较洗炼和统一,同时又附有大量精彩的批语,因而成为此后最通行的本子。 14(《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大约刊印于南宋时期,可能是北宋时期一个说经的话本,标志着取经故事发展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全书分十七节,每节字数不等,第一节缺。书中已出现了化为白衣秀士的猴行者和深沙神,即是后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沙僧的雏形,但还没有猪八戒。此书篇幅不大,情节离奇而比较简单,文白夹杂,描写也较粗糙,但取经故事已初具轮廓,为《西游记》的最后写定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5、《金瓶梅词话》:是《金瓶梅》的一种版本,分十卷,一百回。采用古代通俗的说唱文学形式,词指韵文,包括词调的词、诗赞和偶语,话指散说的故事。现存最早的词话本是明万历四十五年东吴弄珠客作序的《新刻金瓶梅词话》,是一个更接近作品原本面貌的版本。 16、铸雪斋抄本:是现存能确定具体年代的时代较早的一部《聊斋志异》抄本,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据抄者历城张希杰的跋语,署年是“乾隆辛未秋九月中浣”,距作者去世仅三十六年。全书共十二卷,收目488篇,其中有目无文的14篇,实收作品474篇。是目前保存作品最完整的抄本之一。 17(三会本:由张友鹤先生编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聊斋志异》,简称为三会本。三会本以手稿本和铸雪斋抄本为基础,在版本、注释、评点三方面都带有总成的性质,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比较全面、资料十分丰富的新版本。全书共收作品494篇,是目前《聊斋志异》收文最多、最完备的本子。 18(《司文郎》:是《聊斋志异》中一篇杰出的讽刺作品。写一个盲僧,把文章烧后可以用鼻子闻出好坏来。一个叫余杭生的人文章写得非常不好,盲僧闻后“咳逆数声”,马上就要呕吐,赴考后却高中了。可经他鼻闻鉴定文章写得很好的王生却反而落选。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将自己的科场失意提高到了一个人才问题来认识,深切地感叹当时的社会不懂得爱惜人才。揭露讽刺科举考试的腐败和弊端,将试官和昏庸无能和贪鄙作为揭露和讽刺的重点。 19(《席方平》: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此篇通过阴间来反映阳世。通过席方平的灵魂到阴间为父伸冤告状所历经的过程,以及在二郎神的帮助下大仇得报等具体形象的描写,来突现席方平这一光辉的复仇者形象。而这一形象的出现,显然是长期封建社会中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精神的艺术概括。抨击了黑暗政治,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是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意志和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最出色的代表作。 20(脂评本:是《红楼梦》的一个重要版本系统,是早期在社会上流传的八十回本。除正文外,大多附有各种形式的批注(回首总批、眉批、夹注、正文下面的双行批注、回末总批等),批注者的署名以脂砚斋和畸笏叟为多。因此,这种八十回的抄本系统,就简称为“脂评本”或“脂本”。对批注者脂砚斋的身份,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但其中的评论对我们理解和研究《红楼梦》的创作过程,以及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1(程甲本:乾隆五十六年萃文书屋第一次以木活字刊印,开始了《红楼梦》的印本时代。印本全题为《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有程伟元和高鄂序。程序称,《红楼梦》原目本一百二十卷,但传抄仅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经他多方“竭力搜罗”,在“积有廿余卷”之后,又“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于是“同友人(即指高鄂)细加釐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这才有《红楼梦》全书的“告成”。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程甲本”。 22(晚清四大谴责小说:谴责小说是晚清的一个小说流派。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这一类小说大都写得很尖锐,但由于作者迎合读者求一时之快的心理,描写往往言过其实,显得浮露而缺乏深度,所以鲁迅认为这一类小说还不够格称作讽刺小说,就把它们别称之“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和曾朴《孽海花》是其代表作, 合称“四大谴责小说”。 二、简答题 1(在确立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范围时,应该考虑的三个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必须是写人的,以人为中心。(2)必须有故事,有情节,反映社会生活中一定的矛盾冲突。(3)必须有非纪实性的特征。 2(史传文学、寓言故事与小说文体有哪些异同, (1)寓言故事与小说都重视故事,但是寓言的目的在于说理,而小说则要通过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生活、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 (2)史传文学和小说都重视叙事和人物描写,但史传文学要符合史实,不容夸饰、虚构,而小说则离不开夸饰和虚构。 3(神化、寓言故事、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产生了哪些影响, 神话对小说的影响:(1)小说创作的要素故事、人物、思想在神话中已经具备了;(2)神话对中国古典小说讲神怪传统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寓言故事对小说的影响:寓言以故事来暗寓一种道理,说服人、教育人,这影响了中国小说训诫传统的形成。 史传文学对小说的影响:在叙事和人物描写上,为小说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4(志怪小说有哪些特点, 志怪小说的特点:(1)将神鬼怪异之事当作信史来写,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2)短小、有简单的故事情节,注意描写人物,但内容简单,艺术上比较粗糙。 5(为什么说唐代传奇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真正走向成熟, (1)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和由此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 (2)由神怪走向现实,反映了广阔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 (3)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6(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有什么样的特点, (1)创作目的与唐传奇有很大不同,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需要。 (2)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尤其是作为听众的市民阶层的生活)的。 (3)表达工具是在口语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4)故事性很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 (5)注意写人物,特别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 (6)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中间或结尾常穿插诗词韵语。 7(明清小说发展的倾向和特点。 (1)从无名群众和文人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的独立创作;(2)题材内容上,从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通过日常的家庭生活反映重大社会主题;(3)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重人物刻画,在人物描写上,从带理想色彩的传奇式夸张描写,发展为写实;(4)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5)出现了两部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和《聊斋志异》。 8(明清小说有哪些题材类型,各举两部代表作。 (1)历史演义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2)英雄传奇小说,如《水浒传》、《说岳全传》。(3)神魔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4)人情小说,如《金瓶梅》、《红楼梦》。(5)讽刺小说,如《儒林外史》、《镜花缘》。(6)公案侠义小说,如《三侠五义》、《施公案》。 9(近代小说的特点及其成因: 特点:(1)数量多;(2)与现实的社会政治斗争紧密结合;(3)艺术上比较粗糙;(4)形式和叙事模式上表现出由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过渡和转型期的特色。 原因:(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初步发行,(4)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 10(简要谈谈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传统。 (1)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要求。 (2)有训诫的传统,同时又强调小说要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3)中国古典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的传统。 11(简述中国古典小说在艺术传统。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 (2)注意谋篇布局,精于艺术构思。 (3)讲究语言的精练,追求一种简约的美。 (4)讲故事的传统,情节曲折、生动,首尾完整。 (5)尊重生活而又讲究含蓄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 (6)诗词和小说的结合,在叙事中穿插诗词韵语。 (7)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 12(结合作品分析忠义思想在关羽身上的体现。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作品从一开始写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就开始拿市井道德与封建正统道德相结合来解释历史与政治。三人名为君臣,实为兄弟。关羽更是“义气”的化身,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高官厚禄所动,最终演出“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的壮举,体现了“结义”的关系一旦形成就不可违逆的道德原则。但赤壁之战中关羽奉命扼守华容道,却又因为曹操旧日有恩于他而放了曹操一条生路,这又是“义气”的另一种表现,即受人之恩不可不报。实际上,这是尊重利益交换的道德准则。 13(《水浒传》超越以前描写被压迫人民反抗斗争的作品之处在于 (1) 后者常常将封建压迫归结为个别人的恶行,而《水浒传》所写的封建压迫却是一个从上到下的封建统治网。 (2) 后者所写多是个人的反抗,《水浒传》则歌颂集体的反抗。 (3) 后者所写的反抗者,多是因 自身受到压迫而反抗,《水浒传》中的英雄,则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的受迫害而反抗。 14(从武松的哨棒和林冲的解腕尖刀说明《水浒传》细节描写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细腻而又含蕴丰富。 武松上景阳岗打虎的梢棒,从酒店开始,作者一路上不厌其烦地点染,在不同的情况下,或绰起,或手提,或横拖,或倚放,姿态各异,极为丰富精细,既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事件的展开和结局布下了伏线;提到第十次,武松用来打虎,却又写梢棒折成两截,从而突出了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威力。 林冲的解腕尖刀,为陆谦而买,带着它在大街小巷寻了三五日不见仇人,复仇的事便渐渐冷淡,尖刀也不再提起。待草料场火起,林冲手刃陆谦,用的还是这把解腕尖刀。从这一细节中可见林冲的“忍”与“忍无可忍”。 15(《西游记》的故事内容可分为哪三个部分,三部分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1)第一部分一至七回,写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三界的故事,为下文描写取经路上惊心动魄的战斗作准备和铺垫。 (2)第二部分八至十二回,写唐太宗入冥。交代取经故事的缘起。是一、二部分间的过渡。 (3)第三部分十三至—百回。写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是小说的主体。 16(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他的首要特点是贪财,这是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商人的突出特征。 (2)他的第二个特点是贿赂权奸,交结官府,以此获得权势,进而获取暴利,这是当时商人同封建势力结合产生的市侩的典型特征。 (3)他的第三个特点是好色纵欲,这揭示了当时普遍的社会风气。 17(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及其悲剧的社会意义 潘金莲形象的悲剧性表现在:(1)她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悲剧性的。(2)她虽然战胜了两个对手,却没有得到所追求的东西;(3)在可悲的人生追求中,她的灵魂被扭曲,人性被异化,滋生、发展、膨胀了种种的恶德和秽行。 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写出了一个追求者的悲剧,写出了中国封建社会里一个不安分的女性所经历的灵魂的躁动和痛苦,其次,在于不仅写出了一个可憎的坏女人,而且挖掘出了造就这个罪恶的女人的社会原因。 18(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 (1) 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2) 明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 和市民思想感情息息相通的一些带有个性解放特点的新思潮,如对情和人欲的肯定、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商人社会地位的肯定、对传统贞操观念的蔑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等,在思想界和社会上的传播; (4) 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19(举例简述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哪些时代内容,试举例分析。 (1)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的新特点,主要是市民(特别是商人)的生活的思想感情。如《施润泽滩阙遇友》中小手工业者依靠劳动发家致富,《转运汉巧遇洞庭红,波斯胡指破鼍龙壳》中商人牟利致富的心理。 (2)爱情婚姻小说中表现出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主要有两类。一类从正面表现市民阶层在爱情婚姻问题上的新观念、新追求,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另一类是描写情与礼的矛盾,或以悲剧结局来揭露和控诉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或以喜剧结局来否定礼而肯定情,如《宿香亭张浩遇莺莺》。 (3)揭露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这也可分为两类。一类直接描写恶霸压迫人民,如《灌园叟晚逢仙女》;另一类通过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揭露其凶残阴险的本性,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20(简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时代意义。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所反映的时代意义:即“情”与“理”的矛盾 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社会根源。李甲贵族公子的身份使他必须遵守封建礼教,但他对杜十娘确实有一定的真实感情。因此,从一开始,李甲就面临着封建礼教和与杜十娘的爱情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在“情”与“理”的冲突中,选择了后者而背弃了杜十娘的爱情。而杜十娘与孙富的冲突,表面上看是金钱扼杀了爱情,实际上孙富却是借助以李布政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取得了胜利。而杜十娘对李甲“发乎情,止乎礼”的控诉,正因此而显得深沉凝重,悲愤有力。 2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艺术成就。 (1) 杜十娘形象的塑造:首先写她轻财好义的思想品格;其次,描写赞美她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和执着追求;再次,真实描写了杜十娘的聪明机智;最后,描写了杜十娘坚强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斗争精神。 (2) 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如设计安排了李甲父亲李布政这样一个人物,虽未出场却处处让人感受到他对杜十娘命运的影响。 (3) 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而具有思想深度;如院中姐妹送来的百宝箱的细节,一方面为下文的沉江预作伏笔,另一方面表现杜十娘的机警老脸和她对自由幸福生活热切坚韧的追求。 22(结合作品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创造诗情浓厚的意境美的。 《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 23(为什么说《儒林外史》“隐括全文”的第一回是体现全书主题思想的一个纲, “隐括全文”、“敷陈大义”的第一回借王冕的形象体现出小说的思想倾向: 在第一回中,借王冕之口批评因有了科举这一条“荣身之路”,使读书人轻忽了“文行出处”——即传统儒学要求于“士”的学问、品格和进退之道。否定功名富贵,这是全书总的思想倾向。此外,第一回中还可以看到: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儒家的孝悌信条;对学问的理解仍是经史、天文、地理等儒家传统提倡的范围。 24(《儒林外史》中的真儒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局限,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第一,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第二,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第三,承袭了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 (,)局限:这些人物表现了一种观念化的、缺乏真实生活基础的愿望,因此“真儒”们成了一种贤人政治的符号,性格显得单调而苍白。 他们希望能通过恢复古礼古乐来改变日渐没落的社会面貌,将真儒的行为力量看成扭转世风、改造社会的根本力量,这当然是脱离时代,脱离现实的一种空想。 25(《儒林外史》中的正面形象包括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儒林外史》中的正面人物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知识分子,其特点是:(1)鄙弃功名富贵,不热衷科举考试,不愿意出来做官;(2)自由独立、狂放不羁,不为封建礼教所束缚。(3)承袭了传统传统的思想道德,坚持所谓真正的正统儒家思想,特别是德治仁政的思想。一类是市井小民,这些淳朴、善良、高尚,也是作者理想的寄托。因此带着清高名士的风雅气质。 26(《儒林外史》运用了哪些讽刺手法,试举例说明。 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 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b 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c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e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f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 27(《儒林外史》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特色,应该如何评价, 《儒林外史》虽然一般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不是现代意义上严格的长篇小说的结构。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有的人物上场表现一番以后,就不再出现,有的人物还再次出现,但基本上只是陪衬性的了。但全书也不只是若干短篇的集合,它以明代为背景,揭露在封建专制下读书人的精神堕落和与此相关的种种社会弊端,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中心主题,也有大致清楚的时间线索和空间的转换。这种结构形式综合了短篇与长篇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崭新形式,运用起来极其灵活自由,毫无拘束,恰好适合于表现书中的内容,并为晚清的谴责小说所继承。 28(应该怎样评价《红楼梦》后四十回, 贡献在于根据前八十回的线索,完成了宝黛爱情悲剧的结局,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的小说,而且基本保持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气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人物处理,也大致符合曹雪芹原意。 缺点在于宝黛性格有与前八十回不符的地方;而贾府家道复初的结局也与曹雪芹构思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合,艺术上也较为逊色。 29(简述《红楼梦》的思想局限。 《红楼梦》的思想局限:首先,曹雪芹虽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但他并不否定封建制度,对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还怀着很深的眷恋;其次,书中充满了悲观失望的虚无主义情绪和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这种局限实际上是一个从封建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而又不能与其彻底决裂的叛逆者的局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很幼弱的反映。 30(简说近代小说发达局面形成的原因。 (1)社会和时代的变化: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现实,使一些爱国作家以小说为工具,揭示社会的丑恶面目和国家的危亡局面,以促进群众的觉醒。 (2)新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空前提高,促进了对社会有改革之志的作家的创作热情和自觉意识。 (3)印刷业的发达,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现,为小说创作的繁荣提供了客观条件。 (4)翻译小说的影响:这时期的翻译小说侧重“政治小说”和“侦探小说”,政治色彩和宣传意味都比较浓厚,这也影响了新小说的创作。 三、论述题 1(谈谈你对《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理解。 (1)拥刘反曹的主题反映了人民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 小说通过对曹操的残暴奸诈的描绘和对刘备的宽厚仁爱的赞扬,表现出作者、民众的对于“仁政”的向往。小说中写刘备从当阳撤退时,虽形势危急,仍不肯抛弃跟随他而行的十几万百姓,诸如此类的情节,与其说是敷演史实,毋宁说是写出了老百姓的希望。 当然作者并没有去改变历史演进的基本走向,而是顺从历史的基本事实,让蜀汉集团走向灭亡,让暴政战胜仁政、丑恶消灭美好、奸诈打倒善诚,表现出浓重的悲剧色彩。 (2)拥刘反曹的主题是民族思想的反映。 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少数民族政权占据中原,而原有的汉族中央政权被迫南迁、偏安一隅的情形,“尊刘贬曹” 基调的形成,与这些特殊历史时期的政治情况有关。在这里“汉室”就是汉民族的象征。罗贯中在元末农民大 起义的时代背景下提炼出这个主题,毛宗岗父子在清初民族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修订加工《三国演义》,表达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3)拥刘反曹的主题是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 三国故事虽然起于民间,却不可避免地受到皇权神圣的正统思想的影响。刘备是汉室宗亲,汉室天下合法继承人,因此受到人们的拥护。作者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标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业绩。 2(以曹操为例,分析《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特点。 《三国演义》写人物,与它的截然分明的道德评判相关联,有一种“类型化”的倾向。他们的品格性情,大都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这种单纯鲜明的性格,犹如京剧的脸谱化表演,容易为读者所把握。 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诡谲多变、心狠手毒 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的故事。他口是心非、诡计多端的恶劣行径,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杀吕伯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借王垕的头,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为了防备有人暗中谋杀,他假托“梦中好杀人”,拔剑斩了替他盖被的近侍,曹操有一套收买人心、笼络部下的手段,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的罪恶企图与残暴行为。 雄才大略,识见不凡;器重人才,深得将心;老谋深算,精明强悍;败而不馁,顽强乐观 如第十二回写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惶败逃,后负伤逃出,众将拜伏问安,他却仰面大笑道:“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这种处变不惊、在险境中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小说中反复出现多次,形成一种个性特征。 《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到褒贬爱憎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应该说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3(试析《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特色。 《三国演义》描写战争,重点不是写战场上的拼杀,而是注重反映战争的规律,特别注重表现交战双方的谋略。赤壁之战中,战争谋略的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整个赤壁之战就是一场智慧的较量。 赤壁之战,曹军至强,刘、吴至弱。但曹军也有弱点: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因此双方的斗智就是围绕这个基本矛盾展开的。赤壁之战写强弱转化,从中揭示出战争的一些基本规律,如对客观环境和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对于指导战争的重要意义、用计在战争中的作用、骄兵必败等。 曹操起用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任水军都督,就是为了弥补己方的弱点。但曹操多疑,周瑜就使用“反间计”,让曹操自己杀了蔡、张二人,军事力量受到很大的损失。诸葛亮草船借箭,又使曹操损失了水战中非常重要的十几万支箭。周瑜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制定了火攻之计,为了火攻计的实施,又引出了苦肉计,,周瑜打黄盖、阚泽下书等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情节。庞统授连环计,让曹操用铁链将他的战船连结在一起,让大火把曹军的战船一举烧光。在伏击曹操败军的过程中,诸葛亮灵活地运用兵法,授计关羽,在华容道放起一把火烟,明告曹军这里有埋伏,而曹操用虚者实之的兵法常理来观察处理,反而中了埋伏。 总之,《三国演义》写战争重谋略,突出了斗智的一面,因而是一本使人增长智慧的书。 4(《水浒传》在思想上取得的独特成就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水浒传》是一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农民革命的兴亡史,其思想上的独特成就表现为: (1)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和统治阶级的罪恶,写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热情地歌颂了农民革命的正义性。 (2)热情歌颂农民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表现了他们的优秀品质、英雄气慨、斗争意志和伟大力量。 (3)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分散到聚合、由盲目行动到有明确行动纲领和严格纪律,以及受招安导致最后失败的全过程。 (4)形象生动地概括了一些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尤其是农民战争战略战术和斗争策略的经验。 5(谈谈你对《水浒传》中招安描写的认识。 《水浒传》的招安描写历来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施耐庵一方面满腔热情的歌颂义军的造反精神和革命事业的正义性,一方面又让他们接受招安,并且让招安成为一个催人泪下的惨剧。这种描写反应了鲜明而深刻的思想矛盾,造成这一矛盾的历史根源和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农民阶级自身的认识局限。梁山义军“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忠心报答赵官家”的思想路线,虽然使现代的读者不满,但却是符合这些农民英雄的思想性格和历史真实的。 (2)传统忠君思想的影响。“忠君”思想不仅在统治阶级内部是一种牢固的概念,就是在被统治的普通百姓中,也有深刻广泛的影响,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水浒传》招安描写。 (3)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水浒故事流传到写定成书时期,正处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的历史时期,水浒英雄接受招安,也受了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的影响。 (4)封建统治阶级招抚政策的影响。《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部分原因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农民起义招降政策和历史上无数的招降事实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6(以武松 的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塑造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水浒传》中的人物都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但同时是充满生活气息,真实可信的。例如武松景阳岗打虎一段,用理想化的艺术夸张将武松写成力与勇的化身,以寄托反抗封建压迫的美好理想,却又未脱离生活,而是写得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1)喝酒的细节描写,一方面用夸张的手法写武松的英雄本色,一方面是因为有酒,酒是胆力的现实依据。 (2)上山过程的描写。不仅写了他独身上山的非凡胆气,还写了他知道真的有虎时的胆怯和犹豫。他说不怕虎,但是见到山神庙的榜文,也有些胆怯。不回去只是怕遭了人的耻笑。最后硬着头皮上山,也是满怀侥幸心理。写出了常态下的英雄。 (3)打虎过程的描写。既写出了武松超然的神威和武艺,又符合生活常情。 (4)打虎之后(武松的疲乏无力也是符合常情的。 7(以林冲形象为例分析《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能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因而不仅能通过不同人物的不同环境遭遇,不同的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经过曲折的过程最后完成思想的转变,写得最为出色。 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他有相当的地位,有年轻美貌的妻子,有富贵安逸的生活。他一心想保住这富贵安逸的生活,造就了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的性格。高衙内一次调戏他妻子,他忍了;再次把他的妻子骗到陆谦家的楼上调戏,也忍了;遭陷害被发配沧州,还忍了;去沧州的路上受欺压,野猪林差点被杀,再忍了;直到火烧草料场,亲耳听见门外陆谦等人说要拾他的一块骨头回去向高太尉领赏时,他才忍无可忍,手刃了陆谦、富安,和统治阶级最后决裂,毅然造反上山。 作品写出了林冲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思想转变的过程。从一出场,他就是一个被压迫者,胸中有一腔不平之气,这是他能转变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而统治阶级的一次次“逼”,使他由想苟安而不能苟安,想忍也忍不下去,思想由量变达到质变,最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特点及其转变,写得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真实自然,就是因为这种思想性格是植根于现实的土壤之中的。 8(试析孙悟空思想的时代特色。 孙悟空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魔形象,但同时又折射出明代中叶以来社会思潮和社会生活。 (1) 孙悟空与封建等级制度相对立的“强者为尊”思想,是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的表现。孙悟空的意识里有着强烈的“强者为尊”的思想,这种思想是同封建等级观念相对立的,这明显的带有新的时代特色的市民意识。 (2) 孙悟空要求自由自在、无拘无碍的生活,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也与当时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孙悟空不能忍受任何屈辱,要求对人和人的才能的尊重,这种要求“重贤”的思想,也与当时开始出现的对人的个体价值与人格的肯定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关,而这又是和“强者为尊”的思想一脉相通的。 9(举例谈谈《西游记》的现实性。 《西游记》虽然是一部浪主义的神魔小说,但仍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表现了作者关注世俗生活的情怀。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物的超凡入圣的同时,又处处点示他们身上的社会品性和世俗思想。(举例略) (2)通过幻想的形式,曲折地影射和揭露现实世界中的黑暗和腐朽。(举例略) (3)在孙悟空斩妖除怪的斗争中,形象地概括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的斗争智慧和经验。(举例略) 10(试析《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一是奇幻。首先小说通过大胆丰富的艺术想象,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创造了一个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这些奇异幻想的特点是:(1)奇幻描写不是为了渲人耳目,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而是 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特别是孙悟空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2) 这些幻想虽然看似异想天开,但是并非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而是有现实生活的依据的,都能在奇幻中透露出生活气息。二是奇趣。《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将的一部,虽然取经路上尽是险善恶水,妖魔鬼怪层出不穷,但是却充满了愉悦,一点紧紧张感和沉重感都没有。《西游记》这种奇趣首先因为人物思想性格的充满谐趣。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的戏剧性格;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猪似的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其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和自然性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也是《西游记》奇趣的重要原因。《西游记》是一个神化了的动物世界,同时又熔铸了社会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本来是个猴子,所以他的性格中具有猴子的属性,比如机敏灵活、顽皮好动;猪八戒身上则具,有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比如好吃、偷懒、蠢笨。这使得全书充满了童话的色彩,得到了从老人到小孩的广泛喜爱。同时《西游记》中还充满了童话中天真烂漫的乐观情调,这也是《西游记》奇趣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11(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其谐趣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人物的思想性格充满谐趣,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自然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如孙悟空身上的猴子属性,猪八戒身上具有的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 12(谈谈你对《西游记》的童话性质的认识。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 《西游记》具有浓郁的童话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人物形象的动物特征。 (2)孙悟空的形象和《西游记》全书体现出的乐观情调,是童真,,童话精神的生动表现。 13(蒲松龄南游的生活对他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南游作幕宾的生活,对蒲松龄的思想和创作有重要影响。 (1)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不仅开阔了他的眼界,陶冶了他的性情,而且对《聊斋志异》的创作有直接影响,某些作品中对江南景色的描写就同这一时期的生活体验分不开。 (2)蒲松龄亲身经历和目睹的人民的苦难,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腔忧愤,成为他创作《聊斋志异》的重要生活基础和思想基础。 (3)幕宾的身份使他有机会广泛接触封建官僚,熟悉官府的黑暗和腐败。这为《聊斋志异》中描写政治黑暗的作品提供了鲜活的经验。 (4)孙惠的蓄妓养优,使蒲松龄有机会同南方受封建礼教影响较少、思想比较开放而又富于才情的歌伎舞女接触。这些生活体验熔铸到《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创造出了形形色色鲜明生动的形象,尤其是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的妇女形象。 14(为什么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所反映的社会人生,包括: (1)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聊斋志异》对黑暗政治的抨击有以下几个特色:A、小说揭露的是整个吏治的腐败,而不是个别官吏的品德不良,这触及了封建政治的本质问题。B、小说不仅揭露一般官吏,还将矛头指向最高统治者皇帝。C、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不仅无情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还借助现实或超现实的力量,使恶人受到惩罚,被压迫者过上幸福生活。 (2)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表现为:A、塑造了一系列“情痴”的形象。B、突破了古典小说戏曲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一种心灵契合的知己之爱。C、表现和赞美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D、表现男女主人公在争取爱情的过程中,同封建礼教和世俗观念的曲折斗争。 (3)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A、揭露试官的昏庸无能和贪鄙。B、揭示热衷功名的士子痛苦空虚的精神世界。 (4)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好的品德,如不屈不挠地反抗精神、热情无私、诚实淳朴、勇敢机智等。 (5)总结社会人生的经验教训,对人进行教育和劝戒。 15(试分析《聊斋志异》是如何在神鬼怪异的故事中反映现实的社会人生的, 《聊斋志异》除了少数篇章是写的现实故事以外,多数都是充满奇异幻想的花妖狐魅的故事。但是《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异世界中,却充满了人间气息,充满了现实生活的血肉;所提出的问题,涉及到重大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广泛的社会人生。可以说,《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幻想的形式写成的社会问题小说。它反应的社会人生 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抨击黑暗政治,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二,歌颂青年男女纯洁真挚的爱情。三,揭露讽刺科举考试制度的腐败和弊端。四,热情歌颂普通人的种种美德和情操。五,带讽刺意义的训诫故事。 为了充分反映社会人生,《聊斋志异》采用了一系列的手法。第一,它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奇异。奇幻本身并不是作家艺术创造的目的,而是为了获得更大的艺术自由,更加充分地表现他对现实人生的体验,表现他对生活的认识与评价,表现他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因此,以虚写实,幻中见真,才是《聊斋志异》所创造的奇幻世界的本质特征。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出来的却是非常现实的社会内容。第二,它具有曲折奇峭的情节。蒲松龄精心地组织故事情节,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吸引读者,或者炫弄技巧,为曲折而曲折,而是为了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第三,它具有诗情浓郁的意境。《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主要表现在将作者所热爱和歌颂的人和美好的事物加以诗化,以此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16(举例说明《聊斋志异》以幻写真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 (1)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举例说明) (2)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举例说明) 17(试析《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的艺术魅力体现在: (1) 兼具众体的形式美。其形式体制可以分为三类:a 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b 志怪短书;c 纪实性的散文小品。 (2) 异彩纷呈的奇幻美。《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丰富、大胆而奇异,其人物多是花妖狐魅,神鬼仙人,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环境包括仙界、冥府、龙宫等,神奇怪异,五光十色。这些幻想都是“幻”和“真”的结合,首先通过超现实的幻想表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内容;二是这些幻想都有现实生活的客观依据。 (3) 曲折奇峭的情节美。《聊斋志异》的情节发展大多波澜层叠、悬念丛生,从而充分地展示社会矛盾,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作品主题。 (4) 诗情浓郁的意境美。《聊斋志异》的意境创造,首先表现在作者将他所歌颂的人和事物加以诗化。特别是那些花妖狐魅的女性形象,作者更是赋予她们诗的特质。其次表现在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表现一种诗意美。再次表现在对那些美丽动人的花妖狐魅形象,作者一般不作精雕细刻的外形描写,而注意描绘其内在的风神。 (5) 雅洁明畅的语言美。《聊斋志异》语言艺术的特色,表现在:a 从表现生活和刻画人物的需要出发,改造书面语,吸收口语,创造出一种既雅洁又明畅,既简练又活泼的独特语言风格;b 无论文言还是白话,都饱含着生活的血肉,饱含着人物的思想感情,显得自然和谐。 18(结合作品分析《儒林外史》是怎样揭露批判科举制的。 《儒林外史》全面深刻地揭露、批判了科举考试制度,概括为: (1)结合科举考试制度造成的恶浊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以范进、周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2)小说揭示了由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所造成的功名富贵热在社会上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 (3)小说还揭示出科举考试制度不仅造成社会上广泛的功名富贵热,还派生出各种各样的丑恶社会现象,严重毒化了社会风气。 (4)《儒林外史》对科举考试的揭露,还触及到了八股取士的内容。 (5)小说还生动地揭露了科举考试制度的虚伪和腐败,首先是主持考试的学政等官吏的昏庸、腐朽、不学无术;其次是科场的腐败丑陋。 19(以周进、范进的故事为例,分析说明《儒林外史》是如何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的, 《儒林外史》揭露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第二回至第四回所描写的周进和范进的故事最具有典型意义。 周进从小参加科举考试,考到六十多岁了,还不曾考中一个秀才。因为没有功名,又没学会谋生手段,生活十分穷困,还受人百般侮辱。所以到省城贡院去参观时,不觉悲从中来,一阵心酸,就一头撞在号板上,口吐鲜血,差点送了老命。这就深刻地暴露了科举制度下封建知识分子可悲的命运和空虚的灵魂。 范进二十岁应考,考了二十多次,五十多岁了,弄得面黄肌瘦,头须花白,也不曾考中。最后一次应考,范进又冻又饿,形同乞丐。幸而遇上有相同经历的周学道主持考试,中了个相公。后来挣扎着到省城考试,考完回家时,“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出榜那天,家里连早饭米也没有,被迫把一只生蛋的母鸡抱到集上去卖。接到中举的报帖,高兴万分,竟然先是“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后来灌醒过来,竟高兴得发了疯。 周进、范进的故事可以看出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是何等深。而考取后既无学问,又无人品,更说明教育制度与教育内容的悖理。 20(试析范进中举故事的深刻含义。 (1)范进发疯回应着他几十年的悲酸,揭示了科举考试制度对封建士子身心的摧残和毒害; (2)范进中举后,周围对他的态度的巨大变化,揭示了一批像范进这样可怜的范进知识分子热衷科举考试,几十年而不气馁的社会原因; (3)从范进的中举可以看出科举考试的考官是昏庸无能的,反映了科举考试制度本身的腐朽和不合理。 21(谈谈你对《儒林外史》“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艺术风格的理解。 讽刺艺术是我国讽刺小说的杰作,其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 (1)人物描写的成就 a从不孤立地写人物,写人物的行动和思想,总是着眼于人物关系,着眼于他周围的环境条件,因而不仅能写出人物有什么样的思想行为,还能揭示出他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行为。他的讽刺是为抨击整个社会而发的,是喜剧性和悲剧性相结合的。 b将爱憎情感隐含在具体形象的艺术描写中,不是凭借抽象的说明,而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行动来表现。 (2)多种多样的讽刺手法,包括 a通过漫画式的外形描写,来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b 以夸张之笔,突出人物的可笑可鄙之处;c 通过人物言行的自相矛盾揭露其虚伪可笑;d 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讽刺;e 有意安排一种出人意料的细节或场面,让讽刺对象出洋相、杀风景;f 通过书中人物去奚落、嘲笑或捉弄讽刺对象。 (3)语言上,在口语基础上提炼而成的白话,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讽刺意味。人物的语言也各有不同的身份和性格。 22(曹雪芹的家世和生活对《红楼梦》的创作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雪芹的身世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曹雪芹出生于一个和清王朝有着特殊关系的贵族之家,这样显赫的家世,使他对贵族阶级的穷奢极侈、腐朽没落以及黑暗罪恶有深刻的认识,这是他创作《红楼梦》的生活基础。 (2)曹雪芹家庭的文化传统,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这对《红楼梦》的创作也有很大影响。曹雪芹少年时在南京锦衣玉食的荣华生活和南京比较开放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也都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3)曹家的衰败使曹雪芹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有深切的感受,对社会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有深刻的体察。这使他加深了对社会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4)曹雪芹自己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杰出的才华,都在《红楼梦》创作中有所体现。 23(《红楼梦》是通过哪几个方面揭示出贾府的衰败趋势和衰败原因的, 《红楼梦》是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它多侧面揭示了这个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 (1)揭露贾家依靠煊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2)对贾家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是对这个贵族之家罪恶和衰亡原因揭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3)贾府末世子弟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是这个贵族之家衰落的重要原因。 (4)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是这个贵族之家衰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5)统治阶级内部日趋激烈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也是贾府衰亡的重要原因。 24(谈谈你对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的认识。 首先,宝黛悲剧的原因分析。 第一,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具有叛逆思想。宝玉鄙薄功名,“乖僻邪谬”;黛玉不随流俗,卓尔不群,个性独特。这是当时的社会观念所不能容忍的。 第二,宝黛之间的爱情。宝黛之间产生爱情是荣府所不能够接受的,它要求有一个能治内,能理外,能束缚宝玉的媳妇。 第三,贾府的衰败。它要求用婚姻的维系,来支撑贵族生活的必需,来巩固并壮大势力,以满足复兴贾府的愿望。 所以,宝黛悲剧是必然的。 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所写的宝黛爱情完全突破了传统小说戏曲中的郎才女貌、一见钟情的格式,其结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夫贵妻荣的大团圆,而是一个具有深刻思想意义的社会悲剧。它着重表现男女主人公从生活道路到整个伦理道德观念上与封建正统派的尖锐对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没落。宝黛爱情是封建末世一对地主阶级叛逆者的爱情,它在衰败没落的贵族家庭各种矛盾中产生,又在这些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中被毁灭,预示了这 个贵族大家庭不可挽回的衰亡命运,同时也预示了这个贵族之家所寄生的封建社会不可避免的走向崩溃、衰亡的命运。 25(举例分析《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举例说明) (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举例说明)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举例说明) (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举例说明) 26( 试析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1)自然精深的整体风格。《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生活的原神态保存得最好的作品,同时也是对生活经过匠心独运的艺术加工而不露丝毫斧凿痕迹的作品。这突出表现在小说艺术地反映生活的整体性上。曹雪芹是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写宝黛爱情悲剧的,不仅写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爱情婚姻悲剧,还写出了一个腐朽的处于新旧交过程的时代。 (2)成功的人物塑造。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2)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缺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4)处处从生活的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映射作用。 (3)卓越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十分真实自然;同时含义丰富、深刻,能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看似琐细在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非凡的语言能力。整体语言风格的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叙述语言的准确传神;人物语言的生动精彩,富于个性化。 主机查询信息设备地址设备地址功能代码功能代码8位数据字节8位数据字节错误校验错误校验
本文档为【2018年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期末考试小抄(最新整理版)-2018电大古代小说戏曲专题专科考试必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113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5KB
软件:Word
页数:61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8-08-30
浏览量: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