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的中世纪

中国的中世纪

举报
开通vip

中国的中世纪中国的中世纪 缪国凡 「摘要」公元五世纪,欧洲进入了黑暗野蛮的“中世纪”。与此同时,中国出现南北朝“五胡乱华”的长期混战局面;究其原因,和历史上其它战乱分裂不同,主因是因为政治上实施“九品中正制”,致使门阀当政,阻碍阶层流动,民族凝聚力大为减弱。隋朝“科举制”创立,焕发了封建社会的活力,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制度基础,如果没有“科举制”,中国不仅不会有大唐盛世,完全可能进入和欧洲相似的战乱分裂的“中世纪”。 「关键词」南北朝中世纪科举制阶层流动 一、欧洲“中世纪”的本质特征 “中世纪”是西方历史的概念...

中国的中世纪
中国的中世纪 缪国凡 「摘要」公元五世纪,欧洲进入了黑暗野蛮的“中世纪”。与此同时,中国出现南北朝“五胡乱华”的长期混战局面;究其原因,和历史上其它战乱分裂不同,主因是因为政治上实施“九品中正制”,致使门阀当政,阻碍阶层流动,民族凝聚力大为减弱。隋朝“科举制”创立,焕发了封建社会的活力,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鼎盛的制度基础,如果没有“科举制”,中国不仅不会有大唐盛世,完全可能进入和欧洲相似的战乱分裂的“中世纪”。 「关键词」南北朝中世纪科举制阶层流动 一、欧洲“中世纪”的本质特征 “中世纪”是西方历史的概念。史学家一般认为,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4到15世纪)的这段时期,有大约一千年的时间(也有人认为,应当延伸到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称为中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缺乏整体的强有力的政权;封建割据,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科技和生产力基本停滞,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没有希望;所以,中世纪在西方史中又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一直到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到来,欧洲方才步出黑暗。 公元476年,被罗马人认作“蛮族”的日耳曼人,攻占了称为“永恒城”罗马(比之略早一些,中国蛮族“匈奴”灭掉西晋),西罗马帝国灭亡,在伊斯坦布尔的东罗马政权继续存在(中国则是西晋灭亡后,东晋王朝继续存在)。随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统一的“法兰克王国”,虽然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面统一了,但却外强中干,没有文化科技发展,不久又分裂成若干个小王国。 纵观世界历史,战乱分裂是家常便饭,并非中世纪的“标配”,那么欧洲中世纪有什么本质特征呢?其实,中世纪并不只是割据混战,而是整个欧洲社会失去了对当时文化、制度的自信,缺乏民族的凝聚力,人们找不到发展方向。古罗马人政治上军队可以按照自己的利益更换控制皇帝,道德上已经沦为只知追求金钱权利、享乐淫欢;文化上已经没有古希腊、古罗马早期的荣光;更重要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耕农经济兴起,迫切需要政治力量保护这种生产关系,于是自耕农和封建主之间形成人身依附关系,自耕农为封建主提供产品,封建主为自耕农提供保护,自耕农只是效忠封建主,并不“越级”效忠国王。封建主又和古罗马的帝国体制形成了矛盾冲突,古罗马欧洲没有及时找到一种文化制度,来解决这种深层次矛盾。所以说,古罗马不是被“蛮族”、而是被自己灭掉的。 中世纪的欧洲人,也像现代中国,把国外(尤其是东方的中国、印度)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世外桃源;《马可波罗游记》即是一个证明,人们在苦苦思索如何实现欧洲的伟大复兴,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辉煌----这是那个时代欧洲的呼声,也是欧洲人民的梦想,文艺复兴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此。虽然在表面上,欧洲围绕在一个上帝的旗帜下,但却没有一个正确实用的 制度实现、保持国家统一与和平发展,这才是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的实质。 二、中国南北朝及科举制的建立 几千年来,中国对于自己的文化制度,有着一种不言而喻的自豪感,一直到清朝末年。虽然历史上多次遭遇外族入侵、统治;但无论中国人、外国人(蛮夷)都承认中国的文化制度的先进性,蛮夷民族在武力上征服中国,但在文化制度却主动自发的向中国学习。到了鸦片战争敲开国门,开始“睁眼看世界”,也坚持认为中国的文化制度是世界上最好的,只不过洋人“船坚炮利”而已,我们只要进行“师夷长技”、“洋务运动”就能救中国。直到甲午战争后,方真正感到中国的基本文化制度出了问题,发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叹息,到了二十世纪初,甚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有中世纪吗?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没有。因为中国自周朝建立,经春秋战国,秦朝一统六国,汉唐至现代,是一个文化制度延绵不绝的过程,虽有战乱分裂但时间较短,和平统一占中国历史的三分之二以上,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有着明显的欧洲中世纪特点。这段时间,不是从刘裕篡夺东晋,而是从公元291年的西晋“八王之乱”开始,一直到隋文帝在公元589年灭掉陈朝,统一中原,有近300年的动乱。在这段时间里,其主要特征是“五胡乱华”,“正统”的西晋王朝贵族,纷纷“衣冠南渡”,建立东晋。而广袤的北方中原地区,惨遭外族蹂躏,致使当时中国人口大量减少,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三国时期,自曹魏政权建立后,为了当时贵族上层的利益,实施了“九品中正”制度,理论上,评议人物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在实际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唯一的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门阀控制了社会政治生活,严重影响社会的阶层流动性,门阀贵族执掌政权,但却崇尚清谈之风,不务实事,优秀人才越来越少,占绝大多数的底层民众,特别是其中的优秀精英人物,已难以参与介入政治;缺乏通过努力出人头地、报效国家的途径;“练成文武艺”,无法“买与帝王家”,这样一来,国家人材日益凋零,社会治理更加恶化,民众与门阀贵族严重对立,失去生活的希望,没有为保卫政权奋斗的理想愿望。在南北朝后期,“典签”制度兴起,“典签”这一职务,由出身低微的寒士担任,在一定程度监控门阀贵族掌管的地方军政,反映出那时的统治者已经着手解决门阀贵族无能,而在民众草根中寻求人才的尝试。 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应为科举制度的创立,这一制度在世界历史上是举世无双的,科举制经过不断充实完善,成为中华民族政治一大特色,孙中山先生说中国科举制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关于中国第五大发明,有武术、珠算、汉字、中医、毛笔等众多说法,但科举制度一出,谁与争锋?科举制焕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活力,为中国成为那个时代世界最强国家奠定了制度基础;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隋朝统一中国,如果没有科举制,不仅不会有唐宋盛世,反而完全可能像欧洲 的法兰克王国一样,要么死气沉沉,要么又在短时间内四分五裂;继续停留在“中世纪”漫漫长夜中;在外族侵略下,甚至会像埃及文明、玛雅文明一样,最终湮灭在历史长河中,成为考古人员的研究课题。其实,世界上有很多文明,在历史上都遭遇过“中世纪”,如果越不过这道坎,或将面临灭顶之灾。 人们或许会怀疑,为什么隋朝采取了科举制,只存在短短三十多年。其实,隋朝建立科举制,大大影响了门阀贵族们的利益,但制度的影响是有滞后性的;贵族李渊利用隋炀帝的好大喜功引起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唐朝;从某种意义上讲,隋朝是被科举制“所害”;唐朝的科举,不仅要看考试,还需公卿名士推荐,这无疑在科举和门阀制度之间制造了一个缓冲带,从宋代开始,则彻底涤荡了门阀制度的遗害。 我们常说,在近代史中,西方列强几乎侵占了全球所有国家,只有中国坚强不屈,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科举制非同凡响的好处,其带来的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列强完全控制中国的如意算盘无法实现。 三、为什么说南北朝是中国的“中世纪” 南北朝时期,无疑具有西方欧洲中世纪的本质特征,不同之处在于,中华民族先辈强大的创新能力,在短时间内使中华民族涅槃重生;使我们几乎感觉不到中国的“中世纪”。现代有的学者批评科举制,认为科举制使得中国人才称为帝王“私人”人才库,知识分子失去了独立性,还使得中华民族的创新学习能力大为降低,整个社会运作僵化,盲目自信,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这些观点,笔者以为,都是“事后诸葛亮”,超越时代去评价历史事件。科举制确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但如果没有科举制,中华文明还有多大把握延伸到近代? 秦朝以来,中国历史上有着多次大的战乱分裂,要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各个朝代的兴亡原因,可以形成若干洋洋巨著;但可以肯定的是,南北朝期间的战乱,和其它朝代有明显不同,一是时间跨度大,有近三百年时间;二是人口减少空前,几乎到了灭族的程度,三是南北朝时期的变态帝王很多,如刘子业、高阳等,佐证了那个时代道德的堕落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四是特别不同在于,是中华民族的迷茫,在寻找新的出路。 马克思主义认为,上层建筑必须和经济基础相适应。在科技进步缓慢、生产力不甚发达的农耕社会,中国儒家文化,加上科举制度,非常适合那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是农耕社会的“绝配”;确切些说,非常适合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的皇权社会。因此说,儒学是中国的文化灵魂,其核心的目标就是要“克己复礼”,建立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的理想社会,“君修其德,臣尽其忠,民思其职”;而科举是中国的制度灵魂;它保证了实施这个社会理想的人才辈出。 科举制建立的一千三百多年,在那个腐败丛生、法度张驰由人的年代,科举制实施过程中,有着不少的营私舞弊、贪贿丑闻,但谁也不可否认,即便是皇帝,也不敢贸然破坏科举规则,把科举制当做“国本”看待,整体上科举制还是较为公平的,许许多多的真正的寒门学子成了“贵人”,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通过科举选拔的,为绵绵不断向 社会提供优秀人才起到主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民族之林数千年而不衰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科举制,使得南北朝后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唐宋盛世,标志着中国走出了“中世纪”;但西方却是以哥伦布、麦哲伦为代表的大航海,“太阳中心说”、“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科学昌明兴起,开创工业革命,标志着欧洲中世纪的结束。虽然都是走出“中世纪”,其方式和影响不可同日而语。 综上所述,吾固曰:中国之中世纪,南北朝也。 结束语:直到现代,科举制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从高考的“一考定终身”,到公务员考试入选等,不一而足;虽然大家都在批评考试的弊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死记硬背”、“扼杀创造力”;但毫无疑问,人们仍然认为考试还是最公平的,许许多多贫困子女,把高考看做是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如果考试的路都没有了,可以想象这个社会将会发生什么。毛泽东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南北朝出现的中国的“中世纪”历史,其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社会有了基本目标、基本信仰后,社会能否或者是否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试金石是,能否出现社会阶层的有效流动,这种阶层流动的实质是:公平竞争,人才辈出,任人唯贤。 缪国凡 2017年9月
本文档为【中国的中世纪】,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4297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9KB
软件:Word
页数:6
分类:军事
上传时间:2019-01-15
浏览量: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