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举报
开通vip

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国际联盟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月革命 成立: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国联,实际上被背景:一战给俄国带来沉重的灾难,削弱了沙皇专制统治力量。 英、法操纵。(美国想称霸世界受挫,所以没有参加国联。) 开始:1917年3月,在首都彼得格勒爆发革命。 实质:列强维护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 成果:推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华盛顿体系 十月革命 背景: 战后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尖锐(美日矛盾) 背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

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 国际联盟 1: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二月革命 成立: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1月成立国联,实际上被背景:一战给俄国带来沉重的灾难,削弱了沙皇专制统治力量。 英、法操纵。(美国想称霸世界受挫,所以没有参加国联。) 开始:1917年3月,在首都彼得格勒爆发革命。 实质:列强维护战后帝国主义统治秩序的工具。 成果:推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华盛顿体系 十月革命 背景: 战后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尖锐(美日矛盾) 背景: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时间: 1921-1922年,在美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个政权并存,反动政权要武装镇压革命。 参加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等9个国家。 开始: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了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 操纵国:美、英、日。 成果:苏维埃政权建立(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条约: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注: 《九》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遵守列强在中国的“门户开放”、 将银行、铁路、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 “机会均等”的原则,实质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方便。] 颁布《土地法令》,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作用: 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对“凡—华体系”的认识 1918年3月,决定迁都莫斯科 “凡-华体系”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了一战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后的世界基本格局;它暂时压制了帝国主义间的矛盾,并没有从根 影响: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本上消除矛盾,所以说,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二战的爆发)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第二次世界大战 巩固新政权 二战前夕 措施:(经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 1929年经济危机 时间:1929年,首先爆发于美国。 成果:1920年,粉碎了国外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与国内反革命叛乱。 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注:恰巴耶夫是红军反对内、外敌人的典型代表。 ]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 [注:面对经济危机,各国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应。美; 德、日] 经济: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共存、发展商品经 罗斯福新政 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目的: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政治:1922年,领导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措施:恢复银行信用 (首要措施) 1924年,列宁逝世~ 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 (中心措施) 调整农业政策,加强国家补贴。 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 经济:1928—1937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一举多得,解决失业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 在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苏联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 效果:美国的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政治: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到调整、巩固、发展。 [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在1936年形成。]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国家干预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它不可能消除危机。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意、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背景: 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重新划分势 (详见表格) 力范围。(实质是一次分赃大会) 时间: 1919年1月,在法国召开了巴黎和会。 参加国:协约国集团的27个成员国。(中国也是其中一员) 绥靖政策 操纵国:英国(劳合?乔治)、法国(克里孟梭)、美国(威尔逊) 内容: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的战争条约: 《凡尔赛和约》 (详见九年级上--课本第15页) 讹诈;同时又想“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作用: 对德、奥、匈等战败国签定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表现: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牺牲弱小国家的 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注:《凡尔赛和约》中有关殖民地的内容,最能反映一战及巴黎和顶峰:1938年9月,[英、法、德、意]--慕尼黑阴谋 会的本质,创造了殖民统治新理论—“委任统治”;有关山东影响:这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的条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 极大地削弱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 members '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production, work, returning students and intellectuals, former Youth,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bellwether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in youth cultur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 本 原因:帝国主义国家要重新瓜分世界,凡-华体系并没有控制住德国、原因: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日本;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英、法的绥靖政策。 50年代,美国扶植日本(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军事订单);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 政府引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发展科技与教育; 法西斯德国控制西欧,法国投降(敦克尔克大撤退) 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欧洲第一战场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 成果:7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战 战争的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 发展:80年代中期,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争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军事大国的野心,令亚洲邻国普遍不安。] 过 二战的转折点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程 欧洲第二战场 -1944年6月,美、英盟军的诺曼底登陆战役。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雅尔塔会议 --详见课本39-40页。 苏 联 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5月,苏军发动柏林战役,德国投降。 赫鲁晓夫改革 二战结束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目的:针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性质: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结果:没有从体制上寻找原因,失败。 影响: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 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内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 胜利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结果:失败,并导致苏联解体。 启迪: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苏联解体 合作,谋求共同发展;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 原因:内因是改革失败,经济困难;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等的基础上可以联合起来,面临共同的挑战。 民族矛盾激化。 外因是西方的和平演变推波助澜。 [注:二战后,德国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敢于承认责任。 催化剂: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解体) 日本否认历史,拒绝认罪,百般狡辩,为军国主义招魂。] 结果: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倒退到资本主义社会。 东 欧 背景:二战后,东欧8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模仿斯大林模式。 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美 改革:匈牙利改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布拉格之春) 国 原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 原因:根本原因是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导致经 发展科学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东 济困难,引发了社会危机。 业和军事工业,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政府采取措施,改善欧 外因是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西方的和平演变。 人民生活,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剧 时间:1989年下半年。 特点:50-60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南部尤其突出。 变 表现: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70-8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经济地位下降,发展受到制约。 无产阶级政党丧失执政党地位,国家结构发生改变。 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社会动荡(罗马尼亚发生内战)。 [注: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信息化与全球化。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认 识 的发展是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微软、英特尔)] 对东欧剧变的认识: 西 欧 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遭遇原因:战后,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发挥高素质的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我们要汲取苏联的经验教训, 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国家制定了合适的经更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济发展政策。 成果:50年代初,各国的工业生产达到或超过战前水平。 对中、苏改革的认识: 原因:为了加强西欧的联合,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一条符合联 建立:1967年,法国和联邦德国发起成立“欧洲共同体”。 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合 1993年,发展为“欧洲联盟”。 开始改革,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 作用:统一了货币(欧元);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 我们从中获得的启迪: [小资料:欧盟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各 ? 改革中是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 成员国公民拥有统一的欧洲护照,统一的货币,欧盟有自 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己的盟旗,把贝多芬的《欢乐颂》作为盟歌。 ] ? 是否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 位不动摇; ? 是否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 对西方鼓吹的某些思想和价值观等是否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members '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production, work, returning students and intellectuals, former Youth,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bellwether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in youth cultur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背景: 20世纪80-90年代,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6:亚、非、拉美的独立与振兴 中国、朝鲜、越南、蒙古实现民族独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界潮流。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90年代,和平与发展成为 印 度 世界潮流,在这一国际环境下,各国都把发展经济 时间: 1947年。 作为重点,因为互相需要而促进了世界经济融合; 领导人:尼赫鲁(印度独立后第一位总理) 跨国公司起到重要作用。 过程: 英国采取印、巴分治(南亚动荡的根源) 具体表现: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增长, [注:印度与中国极具相似之处—都是文明古国、近代都受到西 跨国公司影响增大; 方列强的殖民统治、40年代走上民族独立的道路、最大的 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 发展中国家,从本国国情出发,近几年发展令世界瞩目。] 重要表现:1995年元旦,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新加坡、韩国发展迅速,已成为现代化国家 影响: 国家间经济往来障碍减少,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 中东问题 (?由于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与经济实力相对较 历史根源: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跨国公司常 表现: 四次中东战争。 把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 问题复杂性:历史、宗教、种族、水资源等矛盾; 家;?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 大国介入,使问题更加尖锐和复杂。 大,例如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 关键: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矛盾。 中国态度: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 展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中国在 兴起:首先从北非开始。1952年,纳赛尔领导“自由军官组织”, 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 开展埃及反帝反封建革命;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 机制,引进国外的技术与投资,学习先进的经济管 发展:1960年,有17个国家宣布独立,被誉为“非洲独立年”。 理经验,化害取利,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70—8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地举办了第9届亚太经济合 胜利: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作组织成员领导人会议;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 终瓦解,结束了欧洲殖民非洲的500年历史。 贸易组织(WTO)。 古 巴:1959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8:第三次科技革命 巴拿马:1990年底,从美国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原因:二战后,军用技术转化为民用,促使其产生和发展;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的发展;科学技术的 政治:亚非会议与不结盟运动。 社会化,是其社会保证;国家积极投入,是科技事业的 组织者和推动者。 经济:七十七国集团。 [详见表格] 起源:美国,并迅速扩展为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 时间:20世纪40—50年代 7: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极格局形成 领域: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形成: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详见表格] 1955年,苏联组建“华约组织”。 (国际互联网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世界由此 事件:苏美争霸 进入到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 结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1991年] 其中克隆技术倍受社会争议。) 多极化趋势 特点:它不仅涌现大量的科技成果,也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 背景: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格局,世界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科技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新 向多极化格局方向发展。 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 因素:美国奉行霸权主义,中、俄、日、欧盟等强国或国家的各种因素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联盟,反对霸权主义,促进多极化发展。 影响: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 经济实力在竞争中具有决定作用,有利于多强引导世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国际经济格局(各国都在大 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 表现: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动了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变化。 的斗争过程。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公然挑战;严重地削弱(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 中国: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863计划”。 了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 到严重挑战。) members '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cusing on production, work, returning students and intellectuals, former Youth, returning migrant workers and rural bellwether recruiting party members in youth culture, and always maintain the party's advanced nature and purity
本文档为【人教版初中历史 世界现代史复习提纲】,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265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6KB
软件:Word
页数:1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2
浏览量: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