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叔本华与尼采

叔本华与尼采

举报
开通vip

叔本华与尼采《叔本华与尼采》读书心得 2013709016 丁佳彤 王国维的《叔本华与尼采》将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上进行对比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王国维先由伦理学入手,指出:叔本华与尼采二人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都以意志作为人性的根本。但不同在于,意志所导致的欲望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叔本华的人生目标是倡导意志的寂灭即禁欲主义,尼采则倡导以日神与酒神的精神积极直面人生,肯定意志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且对于世人,叔本华持平等博爱的态度,但尼采却倡导绝对个人主义,将人分了层次。但大体来讲,虽各有不同,尼采的学说是出自叔本华无疑。 ...

叔本华与尼采
《叔本华与尼采》读书心得 2013709016 丁佳彤 王国维的《叔本华与尼采》将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上进行对比进行了深入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王国维先由伦理学入手,指出:叔本华与尼采二人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相同的,都以意志作为人性的根本。但不同在于,意志所导致的欲望给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叔本华的人生目标是倡导意志的寂灭即禁欲主义,尼采则倡导以日神与酒神的精神积极直面人生,肯定意志的价值和积极意义。且对于世人,叔本华持平等博爱的态度,但尼采却倡导绝对个人主义,将人分了层次。但大体来讲,虽各有不同,尼采的学说是出自叔本华无疑。 他说:“尼采之学说,本自叔本华出,曷为而其终乃反对若是?岂尼采之背师固若是其甚与?抑叔本华之学说中,自有以启之者与?……其第一期之说,即美术时代之说,其全负于叔式,固可勿论。第二期之说,亦不过发挥叔式之直观主义。其末期之说,虽若与叔式相反对,然要之不外以叔式之美学上之天才论,应用于伦理学而已。”①王国维先生此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明了他本文的主要问题,即:理清二者哲学的异同,且为何尼采的伦理学以叔本华的美学作为基础却摒弃了他的伦理学?叔本华对尼采的哲学有什么样的影响? 首先,王国维认为,尼采的哲学来自叔本华是无疑的。他将二者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于审美领域,尼采与叔本华的思想没有差别;二、尼采仅仅将叔本华的直观主义做了进一步发挥,其他地方并无改动;三、虽然他们的伦理学大相径庭,但尼采的伦理学不过是借鉴了叔本华的美学思想而已。所以,王国维先生的观点是认为尼采与叔本华一脉相承的关系大于反对的关系,其论证见于下文。 尽管叔本华与尼采都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伦理学。叔本华认为是意志给人带来欲望,欲望造成了无尽的痛苦,只有消灭意志行禁欲主义才能彻底解脱,但尼采对此持不同意见,因为要消灭意志本身就是一个意志,所以禁绝意志是不可能的。他以为,尽管生命是痛苦的,但还是要冲破生命的羁绊,坚持个体化原则,就能赋予苦难以积极的现实意义。因为叔本华的伦理学并不能满足,尼采从他的美学思想中挖掘了价值,他的伦理学也基本同于叔本华的美学构架,即:天才论和知力的贵族主义,这二者也是超人学说的来源。 叔本华认为世界是表象的世界,充足理由律则是认识表象世界的根据。因此只有了解充足理由律才能理解整个世界。但美学除外,因为艺术是无功利性的,而且无论认识何种表象,都要有一个东西作为依据,但是在审美领域,人们超越了根据律的限制,不受 经验 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宣传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小学课改经验典型材料房地产总经理管理经验 、环境、利益的支配,人“自失”于对象中得到了暂时的安宁。②但天才不同,天才不需要以充足理由律为根据,充足理由律对天才不起作用,天才超越这些认识,对美学有特殊的体验;尼采将这个学说推广到了实践的层面,认为道德律对于超人也是如此,所以超人也不被道德律所限制。尼采的超人是指“兄弟们,我祷求着:忠实于大地罢,不要信任那些侈谈超大地的希望的人!无论有意地或无意地,他们是施毒者。”③超人完全按照强力意志行 ①姜金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343页 ②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8页 ③尼采著孙周兴译《查斯图斯特拉如是说》上海人民出版社7页 动,是完全摆脱了奴隶意志的纯粹的强者,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是超越芸芸众生的“充实、平实、伟大而又完全的人”。超人是大地的意义,人要把生命的意义放于现实中。要不断的自我超越,打破旧价值,创造新价值。由此,尼采从知之无限制说发展出了意之无限制说,即“精神三变”。 精神三变在《查斯图斯特拉如是说》中被提出:“我告诉你们精神的三种变形:精神如何变成骆驼,骆驼如何变成狮子,最后狮子如何变成婴孩。”实际上就是人精神的三层境界,即像骆驼一般,先是承受外界的重担,忍辱负重;然后不堪重负,变得像狮子一样,勇于摧毁旧价值,追求所想;最后复归婴儿,天真烂漫,创造出新的价值,意味着新的开始。这种“赤子说”与叔本华的天才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叔本华的天才论也提倡赤子之心,因为七岁孩童,能思能教,学习能力同成人无异,但生殖器官未成熟,欲望较成人少很多,因而较少顾虑,学习最易。所以,“凡赤子皆天才也”。④ 王国维先生认为尼采的伦理学是建于叔本华的美学思想之上的。尼采在伦理学上指出超人强于普通人,君主的道德高于奴隶的道德,与叔本华的博爱主义一视同仁相悖。但叔本华本身在美学和认识论上也有这样的思想,他将人分为不同阶级,并尤为推崇天才,因为天才的知力优于常人,能把握到常人所不能认识到的东西。他的知力贵族主义见于其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此知力之阶级,较贵贱贫富之阶级为尤著。”同时,他将这也作为区别大人小人的根据,还将非天才者加以恶名,其看重天才的程度可见一斑。他说:“唯大诗人见他人间接之肤浅……始知己能见人之所不能见,而言人之所不能言……若以谦逊为教,则将其并自赏者而亦夺之乎。”⑤尼采也说:“然则彼等所视为道德者,即使彼等谦逊驯扰者也。”⑥同样是恶谦逊,二者是相似的。 同样在形而上学中,二人的哲学也是相似的。尽管叔本华认为人只在知力上有等级划分,尼采则认为道德上有不同;而且叔本华认为人欲一灭而不再复生,尼采认为灭不过是再生的手段。但二者的归宿是相通的,都是为破坏旧文化创造新文化。加之之前的天才论与超人说,王国维先生认为,尼采更应是叔本华的继承者而非反对者。 同时,王国维还提出,他们二人不止学说相同,他们的性情行为也相差无几。“二人之性行,何其相似之甚与!其强于意志,相似也;其富知力,相似也;其喜自由,相似也。其所以不相似而相似,相似而又不相似者,何与!”⑦所以最后,王国维先生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他认为叔本华说:“世界者,吾之观念也。”“世界万物之意志,皆吾之意志也。”所以,叔本华所谓“博爱”并不是爱世界,而是爱自己的世界。所谓“灭绝”并不是真正的灭绝,只是不满足当今的世界。他主张意志,“天上地下,唯我独存而后快。”这是他形而上学的需要,而他的实际并非如此,因此叔本华还是受道德的束缚,要寻求他的慰藉,还要从美学寻找。所以叔本华“其役夫之昼也,国君之夜也。”但尼采不同,他“不满于形而上学之空想……失之于彼岸者,欲恢复之于此岸;失之于精神者,欲恢复之于物质。”他“昼亦一役夫,夜亦一役夫,醒亦一役夫,梦亦一役夫。”所以尼采突破道德的束缚,颠覆了一切价值,更加叛逆而不惮,这就是后人认为二者学说相反的原因。 ④姜金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347页 ⑤转引自姜金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349页 ⑥尼采著孙周兴译《查斯图斯特拉如是说》上海人民出版社243页 ⑦姜金铭王燕,《王国维文集第三卷》,中国文史出版社350页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王国维先生总结的都有道理,充分探讨到了二者哲学的相似性。但或许因为篇幅有限,他未能指出他们最后产生分歧的原因。 我认为,评判两个哲学家的思想异同,关键并不在于他们的本体论、形而上学观点是否相同,而是在于人生观。叔本华与尼采二人在唯意志论上的出发点相同,悲观主义色彩也相同,但他们对于生命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叔本华认为作为万物之源的意志是一种无意识的意志,它的基本特点是求生存,故称为“生存意志”。他认为,生物最珍视的就是其生命,只要求得生存,其他一切都可忍受。在叔本华眼里,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因为人生是意志、欲望支配的,欲望无穷无尽,当一种欲望得到满足,新的欲望又会随之而起,因此一切都是暂时的,满足过后就又是新的痛苦。为了避免痛苦,就要追本溯源,将欲望消灭,完全抑制欲望、否定生命。这样叔本华的生命哲学的最终结局是对生命意义彻底否决的极端虚无主义。与叔本华强烈悲观色彩的人生观不同,尼采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欲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乃至把个人当作一切的主宰的哲学。他要人承认人生是悲剧的前提下,肯定人生、热爱生命。生命意志本身是强盛的,坚不可摧的,个体的生命虽然毁灭了,但生命之流却奔腾不息,绵延不断。而强力意志就是要求人们自强不息,勇于奋进。这造就了两种完全相反的人生观,一个消极厌世,一个积极达观,对人生的指导产生了完全相反的影响。 我以为,尼采显然更高一筹,因为积极达观对待人生谁都能做到,但在承认人生是悲惨的、生命是痛苦的前提下,还能保持昂扬的斗志,并高呼生命是悲剧的美,这种胸襟不是谁都能有的。尼采推崇酒神精神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尼采大声疾呼:我要为人重新张满生命的风帆,要人们热烈地接受生命,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痛苦、欢乐和优愁。生命中的快乐、愿望、爱与恨、黑夜之深沉,这些都表明了生命的充实、丰满和富有。痛苦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它激励生命,使人奋发向上、渴望成熟。⑧而恰恰是这种胸襟,才能影响了以后的一代代哲学家沿着尼采的路走下去。 ⑧贾婷秀《叔本华、尼采人生观之异同》,《荆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一期(社会科学版)48页
本文档为【叔本华与尼采】,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2965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7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4-09
浏览量: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