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举报
开通vip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四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单独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到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后者适应了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变动,成为当前西方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机制。 4.1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固定和狭窄(大多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工商企业资金需求比较单一,加之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限制,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方面,即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满足银行安全...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四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现代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管理,就其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从单独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到资产负债一体化管理的过程,后者适应了现代商业银行新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变动,成为当前西方各大商业银行普遍采用、行之有效的一种管理机制。 4.1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于资金来源渠道比较固定和狭窄(大多是吸收的活期存款),工商企业资金需求比较单一,加之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限制,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资产方面,即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满足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需要。它产生于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即利润最大化和资产流动性的相互矛盾性。商业银行所强调的都是单纯的资产管理理论,该理论是与当时银行所处的经营环境相适应的。在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要理论思想----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资产转移理论(The Shiftability Theory) 和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income Theory)以及三种主要的资产管理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和线性规划法。 4.1.1 资产管理理论观点 资产管理理论是以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重点的传统管理方法。 在20世纪60年代前,资产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只能被动的接受负债;而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而资产的主动权却掌握在银行手中,因此,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应是资产业务,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达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统一。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初级阶段,是在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移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和超货币供给理论几个不同发展阶段逐渐形成的。 1.商业贷款理论(Commercial-loan Theory) 商业贷款理论也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是在18世纪英国银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其主要内容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为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避免因流动性不足而给银行带来的经营风险。银行的贷款应以真实的、有商品买卖内容的票据为担保发放,在借款人出售商品取得贷款后就能按期收回贷款。一般认为这一做法最符合银行资产流动性原则的要求,具有自偿性。 所谓自偿性就是借款人在购买货物或生产产品时所取得的贷款可以用生产出来的商品或商品销售收入来偿还。根据这一理论要求,商业银行只能发放与生产、商品联系的短期流动贷款,一般不能发放购买证券、不动产、消费品或长期农业贷款。对于确有稳妥的长期资产来源才能发放有针对性的长期贷款。 评价:这一理论与当时经济尚不发达、商品交易限于现款交易、银行存款以短期为主、对贷款的需要仅限于短期的现实相适应,但是当借款人的商品卖不出去、或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或其他意外事故,贷款到期不能偿还的情况还是会发生的,自偿性就不能实现。随着经济发展,银行吸收存款不但数额庞大,其中定期存款所占比重也不断升高,如果银行贷款还仅限于自偿性的短期贷款,会导致 资金周转不畅,不能满足经济对中、长期贷款的需要,也会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所以当今的西方学者和银行家已不再接受或不完全接受这一理论。 2(资产转移理论 资产转移理论是20世纪初在美国银行界流行的理论。 该理论要点:银行保持流动性的关键在于资产的变现能力,因而不必将资产业务局限于短期贷款上,还可将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有转让条件的债券上,在需要时将证券兑换成现金,保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银行为了应付提存所持现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作为第二准备金。这种证券只要信誉高、期限短、易于出售,银行就可以达到保持其资产的流动性的目的。如目前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短期国库券就符合这种要求。根据这一理论,银行除继续发放短期贷款外,还可以投资于短期证券。另外银行也可以用活期存款和短期存款的沉淀额进行长期放款。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没必要严格对称。 评价:当各家银行竞相抛售证券的时候,有价证券将供大于求,持有证券的银行转让时将会受到损失,因而很难达到保持资产流动性的预期目标。资产与负债期限的不对称性也必须有一定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这一界限往往很难准确确定。 3(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学者普鲁克诺于1949年在《定期贷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Term Loans and Theories of Banking)一书中提出的,它是在商业贷款理论和资产转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又与这两种理论不同。 , 该理论要点: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的预期收入,只要预期收入以保证,商业银行不仅可以发放短期商业性贷款,还可以发放中长期贷款和非生产性消费贷款。 只要资金需要者经营活动正常,其未来经营收入和现金流量可以预先估算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分期还款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银行就可以筹措资金发放中长期贷款。无论贷款期限长短,只要借款人具有可靠的预期收入,资产的流动性就可得到保证。这种理论强调的是借款人是否确有用于还款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能否自偿,担保品能否及时变现。 基于这一理论,银行可以发放中长期设备贷款、个人消费贷款、房屋抵押贷款、设备租赁贷款等,使银行贷款结构发生了变化,成为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评价:这种理论的主要缺陷在于银行把资产经营建立在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上,而这种预测不可能完全准确。而且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可能发生变化,到时不一定具备清偿能力,这就增加了银行的风险,从而损害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4(超货币供给理论 这一新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 该理论要点:随着货币形式的多样化,不仅商业银行能够利用贷款方式提供货币,而且其他许许多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可以提供货币,金融竞争加剧。这要求银行管理应该改变观念,不仅单纯提供货币,而且还应该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根据这种理论,银行在发放贷款和购买证券提供货币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委托代理等多种服务,使银行资产管理更加深化。 评价:其缺陷是银行在广泛扩展业务之后,增加了经营的风险,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遭受损失。 以上理论的产生是适应当时各阶段经济发展情况的,但是这些理论又随着经济的发展,其缺陷越来越突出而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银行的要求。 4.1.2 资产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金总库法、资金分配法和线性规划法。 1(资金总库法 (1)资金总库法的操作程序 银行的资金来源是多种多新的,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自有资本,这些资金来源自身有不同的特性。资金集中法则不管这些特性,而将所有资金集中起来,再按银行投资贷款的需要放到不同资产上去,只要这种配置符合银行的总体管理目标就行。这种方法要求银行首先确定其流动性和盈利性目标,然后将资金配置到最能满足这个目标的资产上去。由于流动性和盈利性是相互矛盾的,流动性高的资产(如第一准备)收益低,甚至完全没有收益(如现金),因此,配置资金时要有优先顺序。优先权按一定比例分配到第一准备、第二准备、贷款、证券投资上。在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固定资产上的投资通常另行考虑。银行资金管理的目标,要使其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有机结合,虽然三者同时达到是很困难的。 操作程序:由银行将各种渠道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金池,将资金池中的资金视为同质的单一来源,将其按照资产流动性大小进行梯次分配。 , ?首先保证一级储备(Primary Capital) , ?其次保证二级储备(Secondary Capital) , ?再次各类贷款 , ?最后长期证券 (2)按流动性分配资产: ?一级储备: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同业存款和托收中的现金等。主要用于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需求、日常营业中的付款、支票清算需求、意外提存和意外贷款需求。 ?二级储备:短期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等安全性较高、流动性和市场性较强的证券。主要用于满足意外提存和意外贷款需求。 ?各类贷款:主要用于盈利。 ?其他有价证券:用于盈利和改善资产组合状况。 资金总库法的示意图 (3)特点: ?不考虑资金来源,在资金运用时,在保证资产流动性的前提下再考虑其盈 利性。 ?资金分配主要靠管理人员主观判断,导致保留较多流动性资产的情况,降低了盈利水平。 2(资金分配法 又叫资金转换法,认为一家银行所需的流动性资金数量与其获得的资金来源有关。资金集中法过分强调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而没有区分活期存款、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资本金等不同资金来源对流动性的不同要求,这种缺陷引起商业银行利润的极大流失。20世纪60年代以来,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比活期存款增长要快,而前二者对流动的要求比后者要低。因而,资产配置法就被用来弥补这种缺陷。资产配置法试图根据资金来源的流动速度或周转量和对法定准备金的不同要求,来区分不同资金来源。比如,活期存款比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有更高的流动速度或周转率,要缴纳更多的法定准备金。所以,每单位活期存款中,应有更大比例放在第一、第二准备金上,而放在贷款或长期债券上的比例则要小些。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常在一家银行内设立几个“流动性,利润性中心”来分配它所获得的各种资金,因此,就可能有“活期存款银行”、“资本金银行”等存在于商业银行之中。一旦确立了这些中心,管理人员就每一中心所获资金的配置问题制定出政策。如活期存款中心就应把中心吸收资金的较大比率放在第一准备上,然后,剩下的大量资金主要投在短期政府证券上作为第二准备,而把相当小的一部分放到贷款上,而且主要是放在短期商业贷款上。资产配置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流动资产,把剩余的资金配置到贷款和投资上,这就增加了利润。利润性的改善是由于消除了定期储蓄存款和资本金帐户上的超额流动性而获得的。 (1)操作程序 银行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和法定准备金要求,决定资产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比例,建立资产项目与负债项目的对应关系,把各种资金来源按照周转速度和法定准备金的要求,分别按照不同的比重分配到不同的资产形式。 (2)按资金来源和流动性分配资产: ?活期存款:一级储备和二级储备。 ?定期存款:二级储备、贷款和长期证券投资。 ?股本:发放长期贷款和公开市场长期证券投资。 (3)特点: ?通过流动性和资金周转速度将资产和负债联系起来,使二者在规模和结构上保持一致。 ?减少了流动性资产数量,相应增加了投资于长期资产的资金规模,提高了银行盈利水平。 ?将流动性的取得完全局限于负债方面,在资金运作方面不考虑资产的流动性,束缚了商业银行经营的主动性。 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对称关系。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 3(线性规划法 线性规划法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于银行资产管理,主要是通过建立线性规划模型来解决银行的资产分配。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般采取三个步骤:建立目标函数、确定约束条件和求解线性模型。 (1)操作程序: ?建立目标函数:选定目标变量;确定目标变量的系数。 商业银行通常把利润作为该模型的目标,然后根据资产的收益率来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以实现利润目标的最大值。 ?确定约束条件:在建立目标函数的基础上,附加下列约束条件,主要包括可贷资金总量限制、贷款需求限制、其他限制。 主要是 a.政策法规的约束; b.流动性约束; c.安全性约束; d.其他方面的约束,如银行章程的有关规定、贷款需求的不确定因素等等。 ?求解线性规划模型:借助图解法和计算机求解。 求解各种资产的具体数值。在利润最大的前提下,根据各种资产约束条件的具体限制便可找出一组最佳的资产组合。与资金总库法、资产分配法相比,线性规划法具有很多优点,这是商业银行使用得最多的方法。如可以使银行确定具体的经营目标,比较分析各种决策的结果,并根据约束条件的变动来调动资金的分配,从而使资产流动性管理更趋向科学化。 (2) 特点: ?是一种定量分析,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现实情况比较复杂,线性规划模型会变得更加复杂。 例题:假设某银行有5000万美元的资金来源,这些资金可用作贷款(X1)和二级储备即短期债券(X2),贷款收益率为12%,短期证券收益率为8%,存款成本忽略不及。再假设银行管理短期资产的流动性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为投资资产的25%,即短期证券与总贷款的比例至少为25%。用线性规划法,求解银行的最佳资产组合。 解:首先确定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 目标函数 定义 Max(Y)=0.12X1+0.08X2 利润目标 约束条件 X1+X25000万美元 总资产负债约束 X20.25X1 流动性约束 X10与X20 非负约束条件 下面以直观的几何图示来表示,见下图所示: 纵坐标:短期证券X2 横坐标: 贷款X1 单位:万美元 目标函数表示了各种盈利性资产对银行总盈利的贡献。图中,目标函数表现为一条常数利润线,给定Z函数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产生同样收益的贷款和短期证券的不同组合点。 第一个约束条件X1+X2 5000万美元,表明银行的贷款与短期证券的组合受资金来源总量的制约,可行的资产选择必须在AB线及其下。 第二个约束条件X2 0.25X1表明,用来作为二级储备的短期证券必须等于或大于总贷款的25%,以符合流动性标准,因此可行的资产组合应在OD线及其上。 第三个约束条件 X1 0与X2 0表明,贷款和短期证券不可能为负数。三角形AOE区域表示满足三个约束条件的所有组合点。 为了确定最佳资产组合,通过反复验证,利润函数Z向右上方移动代表更高的总利润水平。只有在E点,所选择的贷款和二级储备金组合在同时满足了三个约束条件,才能使银行利润最大化,这个点被称为最佳资产组合点。在这一点上,银行资金管理者在短期证券上投资1000万美元,贷款4000万美元,目标函数Z*代表总的收益560万美元。 以上假定的是银行在一组约束条件下单独使用一个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值,而实际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银行往往要求实现多重目标最优。因此,运用线性规划模型的资产管理方法要求银行拥有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该方法只在一些大银行中获得成功,而一些小银行因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其运用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4.2 银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ement Theory)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负债为经营重点来保证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经营管理理论。它指商业银行以借入资金的方式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增加银行的收益。在负债管理出现之前,只要银行的借款市场扩大,它的流动性就有一定的保证。这就没有必要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而应将它们投入高盈利的贷款或投资中。在必要时,银行甚至可以通过借款来支持贷款规模的扩大。20世纪50-60年代,大额可转让存单的出现、银行竞争的激烈和利率管制严格化等变化,构成了负债管理出现的客观条件。 4.2.1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激烈竞争 金融管制 金融创新 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又要避免流动性压力,只有选择负债经营。 政府制定了银行法尤其是规定了存款利率的上限,使银行界出现了脱媒的现象。 1961年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引导的金融创新潮流,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 加强了存款人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我国金融脱媒现象之一: 首份地下金融调查报告 2006年《中国地下金融调查》1月5日出版,报告显示:我国地下金融规模约8000亿 本报讯(记者张诚)中央财经大学日期发布了我国首个地下金融调查报告《中国地下金融调查》,该报告将在1月5日正式出版发行。 中央财经大学这一课题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李建军表示,据调查测算,目前中国地下信贷规模介于7405亿元至8164亿元之间,其中近九成集中在证券、期货领域。地下金融规模平均指数为28.07,也就相当于地下融资规模占正规途 径融资规模的比重为28.07,。 4.2.2 负债管理理论观点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银行提供更多的资金,因而促使银行不断寻求新的资金来源,满足客户借款的需要,此外,由于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实施存款利率最高限制,迫使商业银行必须开拓新的负债业务,不断增加资金来源。除传统的存款业务以外,商业银行还积极向中央银行借款,发展同业拆借,向欧洲货币市场借款,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签定“再回购 协议 离婚协议模板下载合伙人协议 下载渠道分销协议免费下载敬业协议下载授课协议下载 ”借款等。 负债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银行资金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强化资产管理获得,还可以通过灵活地调剂负债实现,通过发展主动型负债的形式,扩大筹集资金的渠道和途径,也能够满足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以向外借款的方式也能够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 评价:负债管理理论的缺陷是: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加大了经营风险;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4.2.3 负债管理方法 1(负债管理方法核心内容 银行通过从市场借入资金,调整负债流动性来满足资产的需要,以此扩大负债与资产的规模。 2(分类 (1)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 ?内容:银行借入资金补足一级储备,以满足存款提取和贷款需求,通过运作头寸调度来保持高收益、低流动性的资产。例如,在美国,储备头寸负债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购买期限为一天的联储资金,或使用回购协议。这样,当一家银行的储备由于存款人提款或增加了对有收益的资产投放而暂时不足时,购买联储资金来补充;而当储备有暂时盈余时,就售出联储资金。从这一点来说,这种负债管理方法提高了资金的运用效率,也减缓了银行体系由于储备的突然减少带来的震动性影响。 ?优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流动性不足。 ?缺点:存在借入风险。 储备头寸负债管理方法是用增加短期负债向银行有计划地提供流动性资金的管理方式,它购入资金以补充银行的流动性资金需要。 但切不可把这种短期借入作为长期资金来源,因为一旦这些银行管理上出现问题并被公众知道时,它们就不可能在联储资金市场上再借到资金,结果面临破产。 资产 负债 存款提取 一级储备 借入资金 二级储备 存 款 贷 款 资本账户 投 资 2(全面负债管理方法 (1)内容:银行通过借入资金持续扩大资产负债规模。 (2)优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缓解流动性不足。 (3)缺点:存在借入风险。 (4)对策:建立流动性缓冲机制。 全面负债管理方法示意图 资产 负债 一级准备 存 款 二级储备 贷 款 资本账户 投 资 贷款增借入资金 加 4.3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由于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负债管理在负债成本及经营风险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经营管理指导理论。而在此时,电脑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与管理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4.3.1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是要求商业银行对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管理,而不能只偏重于资产或负债某一方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金融市场利率大幅度上升,存款管制的放松导致存款利率的上升,从而使银行吸收资金成本提高, 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结构,在保证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最大限度盈利。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共同调整,协调资产和负债项目在期限、利率、风险和流动性方面的搭配,尽可能使资产、负债达到均衡,以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完美统一。由于资产负债管理理论是从资产和负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出发来研究管理方法,因而被认为是现代商业银行最为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1)流动性问题:从资产负债两个方面预测 (2)风险控制问题:通过有效的资产和负债管理防范各种风险,保证安全经营 (3)资产与负债对称:调整各类资产负债搭配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商业银行、金融界和经济运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商业银行本身来讲, ?它增加了银行抵御外界经济动荡的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从资产负债的总体上协调资产与负债的矛盾,并围绕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因素——利率,建立了一整套的防御体系,形成了一个“安全网”,使得银行在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加了银行对抗风险的能力。 ?资产负债管理有助于减轻银行“借短放长”的矛盾。利率自由化引起筹资成本的提高,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冒险性、放弃性、进攻性的放款和投资策略,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对待放款和投资。对国民经济而言,为顾客提供日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服务与融资方式,通过提高放款利率,以保持存贷款合理的利差,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资产负债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在: ?资产负债管理促使竞争更加剧烈,银行倒闭数量增加。 ?不利于货币监督机构对银行的监控。金融放松管制、技术进步促成新金融工具的涌现,使得银行业务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尤其是表外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货币监督机构在风险测定方面面临更多的困难。这一切都增大了货币监督机构的管理难度,提高了社会管理成本。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由化而引起的放款利率提高,使企业的投资成本提高,阻碍经济的全面高涨。 4.3.2 资产负债的综合管理方法 1(核心内容 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负债进行组合而获取相当收益,并承担一定风险的管理方法。 2. 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和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 (1)资产负债利率管理法 a(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利率管理的原理 根据商业银行的财务核算原理: 商业银行的利润,资产负债业务的利差收入,中间业务营业收入之和,营业费用、税金、资产业务损失以及营业外支出 因此,资产负债业务的利差收入与中间业务营业收入是商业银行的全部收入来源。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主要为各项手续费收入,受外界经济环境变化的因素的影响较小,因而,利率的变化成为影响商业银行收入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对于资产负债结构比较均衡的商业银行来说,主要通过存贷款产品利率变动过程中的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的增减表现出来;对于资产负债结构比例失调的商业银行来说,则还要通过货币市场的筹资成本或投资收益体现出来,基准利率是最为直接的影响变量,因而利率的管理,对商业银行的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例子 基于以上原理,结合2003年我国11家商业银行收入构成情况进行简要分析,2003年11家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为5401.04亿元,其中,资产业务利息收入为5018.51亿元,主要为贷款的利息收入以及在货币市场购买票据、国债、央行票据、债券等相应的利息收入或称之为投资收益,利息支出主要为存款业务的利息支出以及在货币市场进行拆入资金的利息支出,合计为1894.58亿元。根据以上分析,在11家商业银行的各类营业收入中,资产业务利息收入的占比达到了94.24%,是商业银行收入的主体,另外,负债业务的利息支出占资产业务利息收入的39.69%。(见下表1) 表1: 中国部分商业银行主要收支指标状况(亿元,%) 负债业资产业务利序营业收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利息支出?名称 务利息息收入?营号 入 利息收入 资产业务利息收入 支出 业收入 中国工商银1 1698.52 1614.52 638.45 95.05451805 39.54426083 行 中国建设银2 1309.83 1214.05 424.33 92.68760068 34.95160825 行 3 中国银行 1243.35 1103.24 402.95 88.73125025 36.5242377 4 交通银行 320.66 297.21 104.93 92.68695815 35.3050032 中国实业银5 130.2 124.03 56.54 95.26113671 45.58574538 行 中国光大银6 129.56 123.92 55.92 95.64680457 45.12588767 行 7 招商银行 162.46 151.26 49.38 93.10599532 32.64577549 浦东发展银8 134.98 129.16 48.7 95.68825011 37.70517188 行 9 民生银行 120.37 117.13 54.57 97.30829941 46.5892598 10 华夏银行 84.79 80.97 30.5 95.49475174 37.6682722 深圳发展银11 66.32 63.02 28.31 95.02412545 44.92224691 行 12 平均 5401.04 5018.51 1894.58 94.24451731 39.68795175 注:营业收入=利息收入+其他营业收入 利息收入=贷款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投资收益 数据来源:各商业银行2004年发布的年报 从商业银行的利息支出来看,民生银行的利息支出占利息收入的比例最高,达到46.59%,最低的招商银行为32.65%,前者要比后者高出近50%。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各商业银行在货币市场中的资金营运水平资金营运的好坏,就能够将富余的资金拆借出去或拆借入较低的资金,减少内部资金沉淀,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银行利用利率进行产品定价,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的差异。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平均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一般为10%,鉴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在银行收支中所占的核心地位,银行各项利率与净利润存在较大的弹性关系,其中:银行资产业务的利率与净利润的弹性是1:9,即资产业务的利率每变动1%,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就会变动9%左右,负债业务的利率与净利润的弹性为负的1:3,即负债业务的利率每变动1%,商业银行的净利润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动3%,因此,进一步强化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的收益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b.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 利差是指盈利资产和负债的利息之间的差额。 利差又称净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 绝对数利差:帮助银行估价净利息收入能否抵销其他开支, 估计银行的盈利状况 利差有两种表示方法 相对数利差(即利差率):用于银行估计利差的变化与发展 趋势,也用于银行间经营的比较 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动性,则构成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的风险——收益状况。 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 内部因素 贷款的质量及偿还期 吸收存款及借款的成本和偿还期 影响利差的因素 总的经济情况 外部因素 市场利率水平 区域和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 利差管理主要从理论上分析商业银行的利差及影响利差的因素,从追求最大利润这一目标出发,利用利差和资产负债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管理资产负债业务的一种方法,从而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创造条件。 西方银行运用利差的“差异分析法”(即分别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利差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银行利差的影响。具体分析时,首先要假设其中两个因素不变,改变第三个因素,然后观察第三个因素对利差的影响,依此类推。除此之外,利率周期也对利差产生周期性的影响。银行的利率管理就是要根据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使利差最大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2.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 差额管理法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了广泛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 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指银行管理者根据利率变化预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在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储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 GAP(利率敏感性缺口)=ISA—ISL ? 其中,ISA:利率敏感性资产,ISL:利率敏感性负债 GAP>0,称为正缺口,意味着利率浮动的资产中有一部分来自固定利率负债。 GAP<0,称为负缺口,意味着部分固定利率资产来自利率浮动的负值。 GAP=0,称为零缺口,意味着部分固定利率资产等于利率浮动的负债。 敏感性比率(Sensitive Ratio,SR)是缺口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用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比率表示, SR=RSA/RSL 敏感性比率于缺口的基本关系是 当银行存在正缺口时,SR>1; 当银行存在负缺口时,SR<1; 当银行存在零缺口时,SR,1; 因此,西方商业银行能够利用敏感性缺口谋求利益或者套期保值。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变化量与敏感性缺口及利率变化量三者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ΔII(净利息收入变化量)= Δi (利率变化量)X GAP ? = Δi X (ISA —ISL) 敏感性缺口管理的重点是银行的短期净利息收入。 根据公式?可知, 缺口为正,利率上升时,由于资产收入增加多于借入资金成本的上升,净利息收入增加; 缺口为负,利率下降时,净利息收入也会增加; 只有缺口的符号与利率变化量的符号相反时,银行净利息收入变化量为负。这就为商业银行在预测利率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控制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利用敏感性缺口来增加利润提供了机会,同时银行也必须承担相应的利率风险。 稳健型管理 差额管理法 进取型管理 (1)稳健型管理指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 (2)进取型管理指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 进取型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差额管理法不同于其它的管理方法,它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差额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差额管理可谓是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 它的难点和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时间标准问题时,银行选取多长时间作为规定利率敏感性的标准,这在银行实际业务经营中十分重要,但也很难确定。 利率敏感性資產及負債係指其收益或成本受利率變動影響之生利資產及付息負債。 利率敏感性資產與負債比率,利率敏感性資產?利率敏感性負債(指一年內新台幣利率敏感性資產與利率敏感性負債)。 利率敏感性缺口= 利率敏感性資產―利率敏感性負債。 (2)银行能否预测利率变化的方向、大小及时间,值得怀疑。 (3)银行能否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受许多因素(如市场、制度因素等)的限制。 ?资源的限制,如小的区域性银行,其资金来源有限,因而不具备灵活调节的条件。 ?差额管理与顾客心理的矛盾。因为银行和顾客对利率预期的心理是完全相反的。 ?调节差额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如果利率周期短,那么银行就无法改变差额。 (4)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很难权衡,利率风险的降低可能招致更大的信用风险。 (5)差额管理法忽略了利率变化对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一般认为,利率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改变再投资利率,二是改变现有资产负债的价值(价格)。差额管理法只集中分析资金流量的变化,强调了再投资风险,而未注意到利率变化对银行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忽略了利率变化对银行净值(股东产权)的影响,因而具有极大的片面性。(6)差额管理法使得银行成本提高。 综上所述,差额管理法虽非十全十美,但却更接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实际,它能够抓住沟通资产与负债之间联系的关键因素――利率,以部分带动全体,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采取积极有效的经营措施,使差额管理法更富有灵活性、准备性和严密性。 3.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 3.1资产负债的期限差额管理 “期限”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对债券保值时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一种有价证券的寿命或距到期日(重新订价日)的实际时间,是衡量利率风险的指标――即金融资产的现值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反映。 “期限”的概念可用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因为银行是信用中介机构,包含了一系列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构成了银行的负债和资产。 银行的净值,某资产现值,负债现值之差 由于期限能直接反映市场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程度,同时包括了价格风险和再投资风险。因此,在进行差额管理时,不应以资产负债的到期日作尺度,而应以资产而负债的期限作为标准, 期限差额,资产的加权平均期限减去负债的加权平均期限 各银行就是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不断调整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期限,以期达到理想目标。 如当资产期限比负债期限长时,利率上升将导致银行净值下降,此时应缩短银行资产的期限,扩大负债的期限。 期限差额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而难以掌握,所以,用期限搭配 法来消除一部分利率风险。 3.2资产负债的期限搭配法 期限搭配法又称风险免除法,是金融市场上消除利率风险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指持有这样一组有价证券,使投资者在持有这组有价证券的时期内,在再投资率和证券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投资期满时实际获得的年收益率不低于设计时的预期收益率。即如果这组证券的期限等于持有期,则此组证券就消除了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同样可用期限搭配法部分地消除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即令部分存款及资产的期限相等,则此部分资产负债表消除了利率风险,从而可以固定住某一特定的资产负债的利差。比如,15年期固定利率抵押放款,若期限为4年,则银行中发行4年期贴水大额定期存单(中间无利息支付)。这样,这部分资产和负债就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为银行管理者进行其他决策创造了方便条件。 期限管理法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把投资负债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更加广泛的利率风险上,使银行管理者同时注重利率风险的两个方面:再投资风险和价格风险,并能准确估计利率变化对银行资产负债价值及银行净值的影响程度。因此,它比利率敏感性差额管理法在管理利率方面更具有精确性。此外,期限管理法能使不同利率特点的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比较,从而提供计算上的便利,降低成本。因此,以期限为基础的期限差额管理法确定了资产负债管理的发展趋势。 尽管期限管理法更具优越性,但它也明显地存在许多缺欠,主要表现在: (1)需要银行信息系统提供大量的有关现金流量的数据,预测银行未来所有的现金流量。然而,现金流量信息对大多数银行是有限的,期限差额管理法目前仍不是银行的常规决策。 (2)期限概念上的错误同样不容忽视。因为期限的假设前提是:当利率变化时,收益曲线平等移动,在食用风险一定的条件下,不同期限的利率发生同种程度的变化。而研究表明,收益曲线的平行移动是罕见的。收益率及期限的变化,同样影响资产的价格。但是,期限管理法的优越性随着银行信息系统的完善而不断显示出来,使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建立在更加科学、准确的基础上。此外,资产负债管理方法还包括期权交易法,金融期货交易法和利率调换法等。 小结: 商业银行的管理模式经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后,已经全面向“资本金管理”迈进,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原则,未来一个时期“银行经营与管理”这一概念的灵魂就是“资本金管理”。 打一个比方来说明这种转变的深刻含义。如果我们说银行是一个有机体在一定意义上,有机体这一类概念是很难界定的,如果说可以消耗氧气、进行新陈代谢、能运动的东西是有生命的,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汽车”是有生命的。那么,资产管理理念就相当于是注重“大块头”,负债管理理念就相当于是注重营养,而资本管理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就相当于是注重心脏功能健康,资本金相当于银行这个有机体的心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通过对每一个信用客户、每一笔业务的资本分配,把全部银行业务联系到“资本金”;就如同有机体全身的动脉、静脉和无数细微的毛细血管将每处机体对血液的需求传递到了心脏(资本金)。 银行经营中根据一项业务消耗的资本与其带来的收益相比较,从资本成本与资本收益确定是否符合发展的重点,从而决定业务取舍和发展方向。 4.4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4.4.1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意义 1994年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实际制定《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要求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资产负债比例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即以比例加限额控制方法,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实行综合管理。 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以资金来源控制资金运用,防止超负荷经营,保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数量结构相对应,建立指标监控体系;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坚持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统一,降低不良资产负债比例,提高经济效益。 重要意义:有利于商业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有利于人民银行加强宏观调控;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和金融秩序的稳定,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惯例接轨,参与国际竞争。 4.4.2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指标体系 1(资本充足率指标 2(存贷款比例指标 3(中长期贷款比例指标 4(资产流动性比例指标 5(备付金比例指标 6(单个贷款比例指标 7(拆借资金比例指标 8(对股东贷款比例 9(贷款质量指标 各银行在执行上述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统一指标前提下,可以根据自身资金营运的特点和强化管理的需要,制定一些补充指标。报经人民银行同意后组织实施,如中国工商银行补充了汇差清算比例。资产利润比例,负债成本比例,应收利息比例;中国农业银行补充了二级存款准备金比例;中国建设银行补充了信用贷款比例、资金损失比例、负债成本比例、资产英盈利比例、实收利息比例、资 本回报比例;交通银行补充了可购置固定资产指标、投资限额指标、本身回收率指标、经营收益率,指标等。 4.4.3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分别提出不同的比例要求,并根据比例指标的性质,归类划分为总量管理、流动性管理、安全性管理和效益性管理。 1(总量管理 总量管理是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平衡管理,包括存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汇差清算比例等指标。其作用在于使商业银行认真贯彻资金来源制约资金运用的原则,在业务活动中自求资金平衡,防止超负荷经营。 存贷款比例是总量控制的重要指标,商业银行必须在存款总额中扣除上缴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并保留必要的备用金以后,才能发放贷款;还要按核定指标购买国家债券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券。对国有商业银行按增量控制,其他商业银行按存量控制。 拆借资金比例中规定了拆入资金、拆出资金两个比例,目的在于控制同业之间盲目拆进拆出资金,控制商业银行过量借款,扩张贷款规模,从而影响总量平衡。 2(流动性管理 流动性管理是关于支付能力、变现能力的管理,包括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等指标。 备付金反映银行随时支付客户款项的准备能力,低于5%~7%说明支付能力不足,但也不宜过高,否则浪费资金。 资产流动性比例反映银行资产的变现能力,比例越高,变现能力越强。 中长期贷款比例反映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的对应关系,比例越高,流动性越差;比例越低,流动性越强。 3(安全性管理 安全性管理是关于防范风险,保护银行信誉的管理,包括资本充足率、风险权重资产比例、贷款质量比例、单个贷款比例和股东贷款比例等指标。 资本充足率指标反映银行资本金(含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与加权风险资本的比例关系,各商业银行这一比例要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要达到4%。 风险权重资产比例反映按风险权重系数折算后的风险资产总额与总资产的比例关系。要求这一比例关系不能超过6%,超过则为高风险区。在具体工作中应通过调整资产结构,即压缩风险度高、效益低的资产项目,增加风险度低、效益高的资产项目,以便从总体上降低风险权重资产比例。 贷款质量已通过五级分类管理进行监控。 单个贷款比例和股东贷款比例是为防止贷款风险过分集中而设置的指标,如果银行对某一企业或某一股东贷款金额过大,一旦这家企业或股东出现经营风险,风险就会转嫁到银行,使银行资产遭受损失,因此必须加以控制。 4(效益性管理 效益性管理指标均由各商业银行自行设置,主要有负债成本比例、资产盈利比例、资产损失比例、应收利息比例、本息回报比率、经营收益率比例等。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提高获利水平。
本文档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3390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1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5
浏览量: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