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

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

举报
开通vip

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 一个人在世间生存总会有他的性格,这种性格大体决定着他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他的人生会走到什么样的高度。扩展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性格,就如同人没有了主心骨,那么这个民族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印度的遗产》写于1946年印度独立前夕,作者表面上写的是民族文化,但实际上处处透露出印度人坚忍、宽容的民族性格。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诠释文化,它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载体。具体而言,印度文化是这个国家和各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土壤,也是印度民族性格形成...

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
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 一个人在世间生存总会有他的性格,这种性格大体决定着他跟什么样的人交往,他的人生会走到什么样的高度。扩展到一个集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性格,就如同人没有了主心骨,那么这个民族的命运将会如何呢, 《印度的遗产》写于1946年印度独立前夕,作者表面上写的是民族文化,但实际上处处透露出印度人坚忍、宽容的民族性格。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诠释文化,它就是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载体。具体而言,印度文化是这个国家和各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土壤,也是印度民族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印度文化的延续性和统一性,也就昭示了印度民族性格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作者写这本印度文化史,就是寻求其精神上的统一性,人性上的共同性。 印度民族性格的形成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变迁等几方面来分析印度的民族性格。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地理环境是人类文明创造的自然条件,它为每个民族文明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和可塑性。民族性格也是如此。南亚次大陆的地理隔绝与开放不可避免的影响着印度的民族性格。 地理环境的统一与多样性首先表现在广大的土地与天然的气候上。土地的广大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地势、气候与生活条件的巨大差异,自然而然地使人易于容纳不同的事物。而且这个广大的空间也给新来者以逐步深入的余地,让各个地区能够不受阻挠地按照自己的道路发展。接下来就该说一说气候了。印度半岛位于赤道以北,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森林气候区。这里终年气温偏高,雨量充沛,北部地区河流交错,灌溉出无比广阔肥沃的土地。这里,各种热带植物丛生,花繁果茂,大部分地区宜于谷物生长。良好的农耕自然条件,保障了人们稳定的衣食之源,印度河流域文明在这基础上产生了。又由于这里气候炎热潮湿,食物易于腐败,因此上古印度居民基本上随时获取,及时消费,不重视积蓄,贫富分化在相当长时间内不甚明显。一直到中古,欧洲学者游历印度,还赞叹道“印度是一个永不会匮乏的富足国家。”稳定富足的生活使人们和平相处,包容、忍让。气候的功劳还真不小呢。 其次,在说地理环境对印度民族性的意识上,作者谈到“很少有一个国家这样明显的标记着统一性”。作者接着说到“巍峨的喜马拉雅山的无法翻越的屏障将印度与亚洲其余地区隔了开来。绵绵不断地高山峻岭像保卫的手臂一般遗址延伸到海边。其他边沿地区外面的海洋使它成为一个完整的地理单位。„„它不仅跟世界其他地区这样明显的划分开来,而且大自然几乎把发展丰富生活所需 要的一切富源,都慷慨的放在它的界限之内。它位于亚洲的一角,没有感到来自欧亚大陆的大量人口迁移的沉重压力。”印度的地理决定了它的统一性,地理形势这样明显的把印度与亚洲其他地区划分开来,以致想分裂这个国家,或把它扩张到自然疆界以外的任何企图都同样遭到了失败。 再次,印度半岛的多样格局也长期影响着政治的分裂,因而不同地区的人们也就具有了不同的性格。北部险峻的高山和湍流的大川,哺育了具有探险精神和豪放性格的山地人民。中部广袤的平原,人们满足于富饶的土地赐予他们的一切,因而产生很大的惰性。南部高原区没有北部的粗犷,也没有中部大自然的赠礼,这里的人们紧跟时代发展的轨迹,发展起了现代工业,所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这些词儿就是夸赞南部高原人的。 虽然地理环境对印度民族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它只是基础性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悠久的历史文化印度民族性格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历史文化造就的民族性格 印度的民族不是单一民族,而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特别是伴随着殖民入侵和宗教传播的日益扩大而不断发展形成的。因此这部分我们从国家统一与分裂的历史和伴随着的宗教发展史两个方面来分析历史文化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一) 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印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余年以前,对于上古时期人们还不太熟悉,一般的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籍都从亚利安人来到印度时写起。事实上在亚利安人进入印度以前就已经有别的侵入者,他们建立起了高度的文明,以后的资料表明这种文明是高于亚利安人所创造的文明的。但以后的发展表明雅利安人和其他入侵者一样,在定居下来以后就在印度种族的熔炉里失去了自己的本性。换句话说,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明所同化了。每当新种族或思想入侵时,都可看到印度性格比以前更为柔韧。而这种柔韧就在于印度的思想和社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以难以比拟的弹性一次又 一次地整理自己。亚利安人定居印度的早期情况,正史并无记裁。但是这些人民生活的图景可以在史诗和其他文学作品中获得。史诗中最重要的就是“罗摩衍那”和“摩可婆罗多”。“罗摩衍那”的故事讲到亚利安人尚未在全印度获得统治权的较早时期。事实上,有人认为它是亚利安入侵入南印度的记载。它记述了亚利安人所建筑的城市;但是明显地,最华丽的城市却是非亚利安人所建筑并居住的。大多数亚利安人在农业生活中定居下来,可是围绕亚利安人居留地的边缘仍有可供拓荒的空地。即使在这个阶段,亚利安人仍是依靠非亚利安人的建筑家和工程师来完成他们远大的野心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古代印度在政治上长期分裂,各地割据称雄,小国林立,,极少形成统一王朝。即使被认为是全国统一的莫卧尔帝国时期,境内仍存在数以百计大大小小的王国,更不用说列国时期了,正如著名 的印度史家辛哈说的:“政治统一并不是印度古代史和中世纪史上正常特征。在各个时代中,这个广阔的次大陆分成许多小王国。”而这样的分裂,就使得印度人民长期缺乏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较为薄弱。因此,地方自治长期占据主要地位。自给自足的农村公社,也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 在近代,印度遭到西方列强的频繁入侵,这一时期印度的地方势力和印度人民的顽强抵抗,在一定程度上保卫了处于危机中的生活家园。这则体现出了印度人民勇敢、顽强不屈的性格。我们找一个例子来证明一下。印度跟现代欧洲的头一次接触、发生于1498年当瓦斯 科?达?加马绕过非洲,并在加利加特登陆的时候。葡萄牙人建立了一个小的贸易据点,最初不过是以商人身份出现,但是从一开头起他们就抱有帝国主义的野心。葡萄牙人初来时并未引起敌意,但是在几年之中,他们的行为招来了与印度人民的冲突。来印度的欧洲列强中:葡萄牙人首先消失。这是由于几种不同的原因。首先是他们海军力量的逐渐衰败使他们丧失了在欧洲的地位。第二了 个原因是巴西发现后,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西方。而另一个决定性的原因,大概是出于他们惹起印度人强烈敌忾的宗教偏狭而失掉民心。 (二)伴随着宗教发展而变化 自古以来印度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因此,宗教信仰和文化在印度民族性格的形成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印度民族性格中许多观念、嗜好、习俗和行为方式,都是长期以来宗教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历史积淀。即使到了现代社会,这些观念、嗜好和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其基本精神仍然保存着。 在印度的民族性格中,有许多方面是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例如: 1、鄙视物质,崇尚精神的观念。 印度人与其他民族不同,他们轻蔑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崇尚内在的、精神的东西。其他民族都崇拜伟大的帝王和军事英雄,印度人不是这样,他们把那些隐居于森林之中半裸体的圣者视为最崇高的人,因为人们相信在圣者身上具有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的精神已经与宇宙的无限精神合二为一,从而达到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统一。印度人说:“对于我们来说,衡量伟大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看一个人内在的东西,而不是看外在的东西。”在这种观念中,也体现出了印度人的虔诚与自信。虔诚与自信是印度社会发展推动力的源泉,是印度社会所共同认可的聚合力的源泉。 2、崇拜神灵,为神无私奉献的观念。 印度教盛行偶像崇拜,印度教万神殿中供奉着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层次不同的神灵。印度人崇信神灵,为神奉献的观念根深蒂固,深入人心。他们举行各种各样的祭神活动,认为只有不断地祭祀神灵,为神奉献,才能加深对神的感情,才能得到神的恩宠或达到与神合的境界。印度教的祭祀活动非常繁琐,在家庭中有各种“家庭祭”,在神庙中有各种大型的“公共祭”。每逢宗教节日, 许多教派要用大型彩车拉着神像出巡数十里,数万名信徒簇拥在神车前后,高声欢呼,载歌载舞,场面十分壮观感人。即使在今天,印度人对神的虔诚程度也是令人感动的。商店老板每天清晨都要向供奉在橱窗里的财富女神拉克希米顶礼膜拜,祈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家庭主妇在烹调时,也不会忘记对神灵的祈祷;政府公务员在上班的路上,也会向矗立在路旁的神像合十膜拜等。 更有趣的是,亚利安人接受了达罗毗荼人以及其他亚利安以前的诸神,并修改了他们崇拜的形式与礼节。可是,这种变革并没有激起任何反抗、而是被各阶层人民所接收了。敌对的种族和民族的众神合并在一个万神殿里,并不限于印度一地。而印度的独特之处是在于合并的规模和程度。其原因之一,就是印度地理与历史所产生的宽容态度。 三、在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捕捉到的 (一)、“活着而自由地活着”是印度的生活原则 “吠陀”与“奥义书”内所措写的那些公社是人民的而且是民主的。选举出来的会议和民主方式的 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制度下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下载三类维修管理制度下载财务管理制度免费下载安全设施管理制度下载 表现了人民的愿望。关于选举首领和放逐或召回首领的权力也有记述。 早期,每个村庄集团都有它们的“萨弥提”(即选举出来的会议),它给予其一切成员以自由发言权和公开讨论权,不仅能裁决政治简短并且还能裁决社会问题和宗教问题。佛教寺院也是民主的教团。据确凿的证据证明,甚至迈孔雀王朝的建立也都没有摧毁这些公社。在某种意义上,印度早期所设立的农村公社是一直存留到今天的。 (二)、农村公社与农业经济 农村公社是农业经济的自然单位。尽管印度经历了各朝代的兴哀,它却仍旧原封不动地保持它的农村自治,这是由于印度直到今天仍旧是以农业为主的缘故。经济形态的顽固性不仅阻挠了财富的增长,而且造成了拒绝改革与抗拒新事物的顽固气质。全世界的农民公社都具有保守的、狭隘的特性,这是并不奇怪的。贸易和商业不仅可以使货物迅速周转,而且还导致了思想的交流并使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易于接受改革。印度的农业经济和农村公社,使一般农民变得保守迟钝。并且,它们还倾向于破坏民族团结,削弱统一的政治行动的力量。《印度的遗产》的作者在印度看到了一种奇怪的矛盾现象:虽然印度人民对于文化统一具有强烈的意识,但他们却因为缺乏统一的民族政治行动能力而受到了伤害。 (三)、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破坏了印度生活的统一性,阻挠了民主的成长。它在上层种姓中产生了谗佞和骄横。它在下层种姓中招致了自卑和奴性。它在各阶层人民中阻挠了共同人性的发展。尽管我们对种姓进行了某些有力的批评,但必修承认种姓制度起源于宽容与和解的精神。认为种姓制度是宽容的表现,乍看来似乎是荒谬的。只要我们回忆一下,印度曾经是那些以征服者出现旋又被继来者所征服的民 族的舞台,这种荒谬也就随之消失了。有了这样混杂不同的血脉、肤色、语言、风俗与信仰,要想达成一个单一的社会与政治的整体,几乎是不可能的。十八、十九世纪欧洲殖民者在美洲、澳洲与非洲也碰到了同样的问题。欧洲人与土著居民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但侵入到印度的亚利安人所翅到的差别可能更大。事实上,这个差别调整的问题在印度更为复杂。欧洲人所面对的那些地方部落大致是同种的。同时,这些部落也代表着多少同样性质的发展阶段。在印度,那些相遇在一起的部落和种族不仅很多,并且在文明和文化的水平上也是极多种多样的。可是,欧洲殖民者必须解决双重性的冲突。而亚利安定居者却将多样性转化为统一性。 欧洲人在美洲、澳洲解决种族差别问题的方法是消灭土著居民,在非洲则是奴役他们。而亚利安定居者却在种姓制度中找到了解决种族差别问题的答案。从抽象的正义标准来看,是无法为种姓制度辩护的,因为这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人永远贬抑于下贱地位,而他们除了出身的偶然不幸以外,并没有罪过。可是,站在现实历史的立场上来看,种姓制度在好几点上是值得赞同的,因为无论如何,这种制度容许那些弱小民族存留下去。可以为种姓辩护的地方,就是种姓力图将许多不同的种族合成为一个社会整体,并在一个统一的文化之中 为不同程度的文明留下一席之地。 所以,种姓制度,从其起源和意图上来看(如果不是从实际行动上来看的话),是使不同种族与不同个人和睦共处的策略。这种策略,只有当其具有使人们安于这种制度的弹性时,才能发挥作用。 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被征服,唯独精神是永远不会被征服的。宗教信仰对于印度的民族精神影响之大,世人有目共睹。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中国人自古就没有什么信仰,唯一一个确立了两千年的孔子也在新文化运动中给打垮了,现在虽然又想重新树立恐怕是会事与愿违了,因为现在的中国人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使他们可敬畏的,即使是祖先也没有那么大的魅力了。这不能不叫人担忧啊。从印度的民族性格中,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 说印度人宽容光从书本中得来的感受不是特别深,而我国人的和善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这里,所以感受深刻,那些俗语体现的也较为明显“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饶恕是最大的美德”“以和为贵”。 由此看来,中国与印度两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宽容大度的。两国的交往在国家发展中也越为重要,衷心的希望中国与印度,与其他国家和平友好交往,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马云?迦比尔著王维周译.印度的遗产[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12). [2]熊坤新、严庆、王兴玉.印度民族精神及其成因[J].《国际资料信息》,2006(12). [3]姜玉洪.中印比较视野中的印度文化[J].《学术交流》,2007(4). [4]S?R?伯哈特.印度同一性和文化延续性[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5]林秀玉.印度古代文明与地理环境之关系[J].《福州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2). [6]陈友义.民族文化差异与近代中印两国不同的历史结局[J]《学术研究》,2003(4). [7]寇跃灵.印度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7 [8]朱明忠.传统文化对印度现代社会的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4(10).
本文档为【从《印度的遗产》看印度的民族性格】,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5416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2KB
软件:Word
页数:8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2-02
浏览量: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