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举报
开通vip

环保知识培训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篇一: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 (内部使用) 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 1、环境保护: 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各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稳,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环境污染: 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水污染: 又称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泥的物理、...

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环保知识培训 篇一: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 环保知识培训资料 (内部使用) 基本概念及基本知识 1、环境保护: 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各方面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护和发展生态平稳,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 2、环境污染: 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3、水污染: 又称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等水体后,使水体的水质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 污水水质指标一般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1.物理性指标 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 固体物质的三种存在形态: 悬浮的、胶体的、溶解的。固体物质用总固体量(TS)作为指标,污水处理中常用悬浮固体(SS)表示固体物质的含量。 2.化学性指标 (1)化学需氧量(CD): 指用强化学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将有机物氧化成C2与H2所消耗的氧量(mg/L),用CDcr表示,简写为CD。化学需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污染越严重。 (2)生化需氧量(B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mg/L)。 如果污水成分相对稳定,则一般来说,CD BD5。一般BD5/CD大于0.3,认为适宜采用生化处理。 (3)总需氧量(TD): 有机物主要元素是C、H、、N、S等,当有机物被全部氧化时,将分别产生C 2、H2、N、S2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D)。 (4)总有机碳(TC): 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质的含碳量,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物质质的一个综合参数。 (5)总氮(TN): 污水中含氮化合物分为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四种含氮化合物总量称为总氮(TN)。凯氏氮(TKN)是有机氮与氨氮之和。 (6)总磷(TP): 包括有机磷与无机磷两类。 (7)pH值 (8)重金属 4、噪声: 从物理学观点来看,噪声是指声强和频率的变化都无规律,杂乱无章的声音;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只要使人烦躁的不受人欢迎的声音都可看作是噪声。 5、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6、清洁生产: 指即可满足人们的需要,又可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并保护环境的使用生产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和措施,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耗最少的人类生产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采用清洁的能源、少废或无废的清洁生产过程以及对环境无害的清洁产品。 7、中国环境保护的三大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和“强化环境管理”。 8、环境影响评价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 是指在建设项目动工兴建之前,对该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 出防治措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文字表现形式。 9、“三同时”制度: 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开发项目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或使用的制度,简称“三同时”制度。 10、化学需氧量: 通常记作“CD” ,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mg/L) ,CD值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污染越严重。 1 1、生化需氧量: 通常记作“BD”,指地面水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合物过程中消耗的溶解氧,以每升水被消耗的氧的毫克数表示。 1 2、循环经济: 就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为基础,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一种经济模式。它的基本精神是清洁生产,三个原则准绳是减量、再用和循环。 第二章 生化处理技术 第一节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废水污染负荷的日益加大,废水中污染物种类的日益复杂化,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以其投资省、能耗低、可回收利用沼气能源、负荷高、产污少、耐冲击负荷等诸多优点而受到环保人士的重视。厌氧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厌氧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分解有机污染物,在不需要外源能量的条件下,以被还原有机物作为受氢体,同时产生有能源价值的甲烷气体的一种水处理技术。 2. 1(1 厌氧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 厌氧生物处理又被称为厌氧消化、厌氧发酵,是指在厌氧调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使有机物分解产生CH4和C2的过程。厌氧微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 产甲烷菌是一类非常特别的细菌,它只能利用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如甲酸、乙酸、甲醇、甲基胺类H2/C2等,而不能利用除乙酸以外的含两个以上脂肪酸和甲醇以外的醇类。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原来被称为“奥氏产甲烷菌”的细菌,实际是有两种细菌共同组成的,其中一种细菌先将乙醇氧化为乙酸和氢气,在工程中设为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把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减少厌氧处理负荷,另一种细菌则利用氢气、二氧化碳以及乙酸产生CH4,由此可把厌氧消化过程概述为三阶段理论,也就是整个厌氧消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水解、发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该理论将厌氧发酵微生物分为发酵细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 2. 1.2 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 1、厌氧生物处理的特点 厌氧生物处理与好氧生物处理相比有许多优点,简要介绍如下: (1)、厌氧生物处理进水CD范围广,菌种驯化后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2)、废水处理后,厌氧消化工艺比好氧工艺产生的污泥量少,而且剩余污泥脱水性能好,污泥处理比较容易。 (3)、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副产品之 一是清洁能源沼气,沼气热值高,燃烧后释放的碳氢化合物较少,可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镇平分公司沼气利用作为今年环保一项工作。 (4)、厌氧生物处理可以节省动力消耗,由于细菌分解有机物是无氧呼吸,所以不必给系统提供氧气,这样就节省了曝气设备所消耗的电能,可以同时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2、厌氧生物处理的缺点 (1)、厌氧生物启动时间较长,由于厌氧生物的世代期长,增长速率较低,污泥增长缓慢,因此启动时间较长,一般达3—6个月甚至更长。 (2)、厌氧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不能达到排放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厌氧法虽然负荷 高,去除有机物的绝对量和进液浓度高,但其出水CD浓度高于好氧处理,菌群的物质决定去除有机物不彻底,因此必须与好氧处理结合起来使用。 (3)、厌氧有机物对有毒物质较为敏感。 (4)、厌氧生物处理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废水中含有硫酸盐,由于还原反应会产生H2S气体,H2S是一种有毒和恶臭的气体,如果系统密闭不严易散发引起二次污染。镇平分公司调试阶段已发生这种情况,我们正在考虑沼气综合利用,消除臭气,减少污染。 2( 1.3厌氧生物处理工艺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已开发了很多种类的厌氧反应器,达到近10种,下面结合我公司实际,介绍UASB和IC反应器。 1、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简称UASB) UASB反应器由三个功能区构成,即底部的布水区,中部的反应区,顶部的分离流出区,其中反应区为UASB反应器的工作主体。废水进入UASB反应器,布水区的功能是将待处理的废水均匀地分布在反应取得横断面上,反应区则包括污泥床区和悬浮区,污泥床区位于反应器的最底部,其悬浮物质量浓度可高达60—80g/L,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凝聚性能。废水进入反应器首先与该部分污泥混合,废水中有的有机物被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沼气,由于甲烷不溶于水,形成微小气泡不断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相互碰撞结合成交大的气泡,在这种气泡的碰撞、结合上升的搅拌作用下,使污泥床以上的污泥呈松散悬浮状态,并与废水充分混合接触,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在这个区域被分解转化,此区域被简称为反应区。 反应器的上部设有固、液、气三相分离器,含有大量气泡的混合液,不断上升,到达三相分离器下部,首先将气体进行分离,被分离出来的气体进入气室,并由管道引出,固液混合液进入分离器,失去气泡搅动作用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淀至底部反应区,保持反应器内足够的生物量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分理出污泥的处理水进入澄清区,混合液中的污泥得到进一步分离,澄清水经溢流堰排出,在这个区域内发生泥、水、气的分离,得到澄清的处理水和高热值的沼气,因此将此区称为分离区。三相分离 器是UASB的核心,但布水器的作用不容小视,布水均匀不形成死角能使污水与底部污泥充分混合,有效利用池容,布水方式等阻力布水、大阻力布水、逐点脉冲布水和堰式布水四种,我公司的厌氧装置均采用等阻力布水。 2、IC反应器: 反应器与以UASB为代表的第2代厌氧反应器相比,在容积负荷、电耗、工程造价、占地面积等诸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是对现代高效厌氧反应器的一种突破,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进一步研究和开发IC反应器,推广其应用范围已成为当前废水厌氧处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2.1 IC反应器的基本构造 IC反应器可以看作是由2个UASB反应器叠加串联构成,高径比一般为4一8,高度可达16一25m。由5部分组成:混合区、第1反应区、第2反应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中内循环系统是IC反应器的核心部分,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污泥回流管组成。参见图1。 2.2进液和混合布水系统 废水通过布水系统泵入反应器内, 进入布水器的废水与从IC反应器上部返回的循环水、反应器底部的污泥有效地混合,由此产生对进液的稀释和均质作用。为了进水能够均匀的进入IC反应器的流化床反应室,布水系统采用了一个特别的结构设计。 2.3流化床反应室 在此部分,废水和颗粒污泥混合物在进水与循环水的共同推动下,迅速进人流化床室。废水和污泥之间产生强烈而有效的接触。这导致很高的污染物向生物物质(即颗粒污泥)的传质速率。在流化床反应室内,废水中的绝大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污染物被转化为生物气。这些生物气在被称为一级沉降的下部三相分离器处收集并导入气体提升器,通过这个提升装置部分泥水混合物被传送到反应器最上部的气液分离器,气体分离后从反应器导出。 IC 2.4内循环系统 在气体提升器中,气提原理使气、水、污泥混合物快速上升,气体在反应器顶部分离之后,剩余的泥水混合物经过一个同心的管道向下流入反应器底部,由此在反应器内形成循环流。气体动力来自于上升的和返回的泥水混合物中气体含量的巨大差别,因 此,这个泥水混合物的内循环不需要任何外加动力。有意思的是,这个循环流的流量随着进液中CD的量的增大而自然增大,因此反应器具有自我调节的作用,原因是在高负荷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气体,从而也产生更多的循环水量,导致更大程度的进水的稀释。这对厂稳定的运行意义重大。 2.5深度净化室 经 过 一 级沉降之后,上升水流的主体部分继续向上流入深度净化室,废水中残存的生物可降解的CD被进一步降解,因此这个部分等于一个有效的后处理过程。产生的气体在称为二级沉降的上部三相分离器中收集并导出反应器,由千在深度净化室内的污泥负荷较低、相对长的水力保留时间和接近于推流的流动状态,废水在此得到有效处理并避免了污泥的流失。废水中的可生物降解CD几乎得到完全的去除。由于大量的CD已在流化床反应室中去除,深度净化室的产气量很小,不足以产生很大的流体湍动,加之,内循环流动不通过深度净化室,因此流体的上流速度很小。这两个原因使生物污泥能很好地保留在反应器内,即使反应器负荷数倍于UASB时也如此。由于深度净化室的污泥浓度通常较低,有相当大的今间允许流化床部分的污泥膨胀进人其中,这就防止了高峰负荷时污泥的流失。 2.6工作流程 废水首先通过布水系统进人IC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人颗粒污泥床进行CD的生化降解,此处的C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D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产生气提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人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人污泥膨胀床区,形成内循环,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0.5一5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人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D已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少。精处理区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人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 清液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IC的内循环技术巧妙地利用污泥颗粒化、污泥回流和分级处理,大幅度提高了CD容积负荷,实现了泥水间的良好接触,强化了传质效果。 第三节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近年来发展很快,有氧化塘生物处理,周期循环活性污泥法,生物接触氧化等多种处理方法。下面只对生物接触氧化法做一介绍。 2. 2.1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 1、具有较高的处理效率。一方面具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特点,另一方面,单位体积生物量比活性污泥多,因而有机负荷较高,接触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有利于缩小处理构筑物容积。 2、污泥不需回流,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行管理简便。 篇二: 环保知识培训内容 环保知识培训内容 1.什么是环境,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在世界各国的一些环境保护法规中,往往把环境中应当保护的环境要素或对象称为环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所规定的环境是指: 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 尽管环境所包含的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法定范畴,然而环境保护法所指明的环境范畴,则是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这些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保证条件。人类运用自己的智慧,凭借地球环境所提供的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2.什么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通常是指: 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影响的问题。 环境问题按其产生原因可以归纳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两类: 原生环境问题是指一些非人类能力所能控制的,而由自然因素(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如: 由太阳辐射变化引起的台风、干旱、暴雨;由地球热力和动力作用产生的火山爆发、地震等。次生环境问题是指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 由于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水土流失、沙漠化、气候异常、地面沉降、诱发地震等。目前,人类活动对环境损害所造成的后果和环境污染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已日渐被人们所感受,并逐渐形成共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 3.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那些,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 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 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 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1页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2)和氮氧化物(N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 5.6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 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 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t;生命的源泉 。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 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1X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 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 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 这样的定义: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 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 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2页有 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 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1X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 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 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 3.5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1X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4.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从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人为的环境问题是随人类的诞生而产生,并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价值的认识不足,缺乏妥善的经济发展规划。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约因素,人口的增长要求工农业迅速发展,从环境中取得食物、资源、能量的数量必然要增大,其中一部分供人类直接消费,有的经人体代谢变化;废物 排入环境,有的经使用后降低了质量。然而,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不考虑环境条件的制约作用,超出了环境允许的极限,就会导致环境污染与破坏,造成资源的枯竭和对人类健康的损害。因此,可以认为,环境问题的实质在于人类经济活动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以及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5、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世界各国不尽相同,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任务也有变化。概括地讲,就是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理论和方法,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人类的身心健康,防止机体在环境污染影响下产生遗传变异和退化;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3页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物资源的生产能 力,使之得以恢复和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造福人类,贻惠于子孙后代。 6、《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于1972年6月16日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全体会议通过。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保护环境的全球性宣言,它对激励和引导全世界人民奋起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宣言的内容是由各国在会议上取得的7项共同观点和26项原则组成。 7项共同观点的主要内容如下: (1)人是环境的产物,同时又有改变环境的巨大能力; (2)保护和改善环境对人类至关重要,是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各国政府应尽的 职责 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项目部各岗位职责下载建筑公司岗位职责下载社工督导职责.docx ; (3)人类改变环境的能力,如妥善地加以运用,可为人民带来福利;如运用不当,则可对人类和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害; (4)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发展不足造成的,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和技术发展而产生的; (5)应当根据情况采取适当的方针和措施解决由于人口的自然增长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6)为当代人和子孙后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 (7)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公民和团体以及企业和各级机关承担责任,共同努力。各国政府要对大规模的环境政策和行动负责。对区域性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国与国之间要广泛合作,采取行动,以谋求共同的利益。 26项原则归纳起来有6个方面: (1)人人都有在良好的环境里享受自由、平等和适当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有为当今和后代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神圣职责。(2)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规划时要妥善安排,以防将来资源枯竭。各国有按其环境政策开发的权利,同时也负有不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造成损害的义务。有毒物质排入环境应以不超出环境自净能力为限度。对他国或地区造成环境损害,要予以赔偿。 (3)各国在从事发展规划时要统筹兼顾,务使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相互协调。 (4)因人口自然增长过快或人口过分集中而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区域,或因人口密度过低而妨碍发展的区域,有关政府应 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 (5)一切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应提倡环境科学的研究和推广,相互交流经验和最新科学资料。鼓励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不造成经济负担的环境技术。 4页(6)各国应确保国际组织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有效合作。在处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国际问题时,国家不分大小,以平等地位相处。本着合作精神,通过多边和双边合作,对产生的不良影响加以有效控制或消除,同时要妥善顾及有关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人类环境宣言》第一次为国际环境保护提供了各国在政治上和道义上必须遵守的规范,总结和概括了制定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原则,并为各国国内环境法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7、《中国21世纪议程》主要阐述了哪些观点, 《中国21世纪议程》的主题词是 发展 ,体现新的发展观,力求结合中国的国情,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摆脱传统发展模式,逐步由资源型经济过渡到向技术型经济发展。 《议程》认为: 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在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重点是提高增长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资源与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我国西部、西北部和西南部经济相对不够发达地区,重点是消除贫困,加强 发展 所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如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对区域开发的支撑能力。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议程》特别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系列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控等手段,逐步使农业走上调整结构、提高效益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向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发展我国独具特色的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走向专业化、社会化协作生产,提高效益,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以上的特点,在能源发展中重点发展清洁煤技术。在《议程》 可持续的能源生产与消费 一章以及优先项目中,推出一系列清洁煤技术发展项目和示范工程建设项目。《议程》提倡运用经济、终端导向等手段大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以及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201X年以后可持续能源发展打下 坚实基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人口与发展的关系是《议程》的又一战略重点。巨大的人口基数给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带来压力。尽管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但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量仍然很大(每年1500万),社会保障、卫生保健及教育、就业等不适应人口增长的需求。继续进行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妇幼保健系统、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举措,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充分发挥中国人力资源的优势。上述战略思想在《议程》的各有关章节得到了充分体现。《议程》中表述的中国资源与环境战略,突出了以下特点: 中国在总体上是一个资源并不富裕的国家。以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而言,可耕地仅为全球人均占有量的3 2.3,,森林为1 4.3,,淡水为2 8.1,。从长远看,资源短缺和人口激增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制约力。《议程》唤起人们从现在起就要有资源危机感。迈向二十一世纪,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将水、土、矿、森林、草原、生物、海洋等各种自然资源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自然资源核算体系,运用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手段,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行资源保护 5页 篇三: 环保知识培训 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下载北师大版¥1.2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教案关于坚持的教案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电子教案下载 环保知识培训教案 环保概论 第一节 环境的挑战 一、环境 环境到底是什么 从哲学的角度讲,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总是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主体)而言的,它因中心事物不同而不同。中心事物以外的一切客观事物的总和叫环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明确指出: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 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按照环境的主体来分,有两种体系: 一种是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体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环境要素,既环境指人类生存的氛围。对于以人或人类作为主体的环境,称为人类环境。按照影响环境变化的成因属性,人类环境可分为物理环境、生物环境、社会环境和行为环境等 二、环境问题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造成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环境污染。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三个方面。 环境问题的发展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原始活动资源破坏阶段第二个阶段: 农牧业生产资源破坏阶段 第三个阶段: 近现代工业生产环境污染阶段 第四个阶段: 新技术革命人类环境问题认知大发展阶段 三、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的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环境污染关注的是污染源、污染物和污染造成的损害。全球三大环境要素为: 大所、水体、土壤 1、水污染 水污染是指天然的水资源由于人类的活动被玷污的现象。1984年颁布、201X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说明,水污染是指: 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我国的地表水最常见的水污染是有机污染、重金属污染、富营养化污染和以及这些污染共存的复合型污染。 2、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定义于对有害影响的观察,也就是说,如果大气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并持续一定时间,达到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可以测量的影响,就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大气污染类型主要包括煤烟型污染、酸雨浸染、光化学 烟雾污染等典型污染。 3、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量,从而使土壤的结构、组成及功能等发生变化,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的环境质量恶化。 4、固体废物和化学污染及危害 固体废物是指人们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暂时无法利用而被抛弃的固态、半固态物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将固体废物分为城市固体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和有害物。 5、环境噪声与其他循环性污染 噪声污染: 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并对人们的工作与休息产生影响的声音统称为噪声。 电磁污染: 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或仪器设备所能容许的限度时,就构成了电磁污染。 热污染: 主要指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水体的工业热污染。 光污染: 是指光辐射过量对生活和生产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第二节 资源的挑战 一、自然资源短缺问题 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产生生态价值或经济效益,以提高人类当前或可预见未来生活质量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能量的总和。一般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环境资源(市场经济百科全书中)是指: 环境中一切可为人类生产和生活利用的自然要素及其组合。 二、水资源与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水资源由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组成,是陆地水体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水。大气的降水是地球水资源的补充来源,并使其不断得到更新,达到动态平衡。 三、土地资源及可耕地问题 土地资源是一种综合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是动植物生长和栖息、繁衍的场所。 我国土地资源趋于恶化,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 1人均土地占有量越来越少;2水土流失严重;3土地退化严重; 4、土地沙漠化严重;5土地石漠化;6土地盐渍化严重;7耕地资 源逐年锐减。 四、能源资源与能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能源资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常规型能源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等。 2、我国能源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人均资源和人均消费量不足。 五、矿产资源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1、矿产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后备不足;耗费率高,损失浪费严重;引发许多环境问题。 第四节 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全球环境展望: 为了发展保护环境》指出,目前诸如(环保知识培训)气候变化、物种灭绝、越来越多的人口需要养活等威胁地球的主要问题中有许多尚未解决,而且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将人类的生存臵于危险境地。 1、全球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和损耗;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土地荒漠化; 5、森林植被破坏; 6、水资源危机和海洋资源破坏。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 卡逊发表《寂静的春天》,提示了环境功能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D 梅多斯为首的研究小组发表了《增长的极限》,该报告认为: 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全球的增长将会因为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于下个世纪某个时段内达到极限,经济增长将发生不可控制的衰退。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向全球呼吁: 现在已经到达历史上这样一个时刻,我们在决定世界各地的行动时,必须更加审慎地考虑他们对环境产生的后果。 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在系统讨论了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后,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在这次会议上,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 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
本文档为【环保知识培训】,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88233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23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