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

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

举报
开通vip

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 现代汉语修辞学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侯友兰 第一章 概说 ? ?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语言学分科。 ? 《易经》 “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 所 以居业也。 ” ?修辞学真正作为一门科学出现于科学体系之中, 只是近代的 事情。 ? 一、 辞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修辞” 的“修” 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九篇上》 解释说: “修, 饰也。 ” ? 《辞源》对“修” 字第一个义项解作“装饰、 整治” (商务印书 馆1 979年) ...

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
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 现代汉语修辞学 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侯友兰 第一章 概说 ? ?修辞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语言学分科。 ? 《易经》 “君子进德修业, 忠信所以进德也; 修辞立其诚, 所 以居业也。 ” ?修辞学真正作为一门科学出现于科学体系之中, 只是近代的 事情。 ? 一、 辞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修辞” 的“修” 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九篇上》 解释说: “修, 饰也。 ” ? 《辞源》对“修” 字第一个义项解作“装饰、 整治” (商务印书 馆1 979年) 。《辞海》对“修” 字第一个义项解作“修饰、 装饰” (上海辞书出版社1 979年) 。 概括地说, “修” 是“修饰” 的 意思。 ?修辞的“辞” 字,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 十四篇下》 解释说: “辞, 讼也。 ” 清? 朱俊声在《说文通训定声》里说: “按理分争、 辩讼之谓辞。 ” 《易? 系辞》 : “其旨远, 其辞文, 其言曲而中。 ”《荀子? 正名》 “辞合于说” , 注曰“成文为辞。 ”《论语? 十五 卫灵公》 : “辞达而已矣。 ”《辞源》 将“辞” 解释为“文辞、 言 辞。 ” (商务印书馆1 979年)《辞海》将“辞” 解释为“文词、 言 词” 。 (上海辞书出版社1 979年) 总之, 概括地说, “辞” 是 “言语文辞” 的意思。 1 ? 是以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为研究对 象的, 从词、 句到篇章、 语体的所有表达手段都是它的研究内容, 而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则是修辞的根本任务。 ??我说完了 , 又从怀里掏出孩子没吃的那两个粉渣窝窝, 小 心地放到坐在前排的一个小同志的手里。 ??我说完了, 又从怀里掏出那两个粉渣饼子…… ??在汉江南岸的日 日 夜夜里, 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 ??在汉江南岸的那些日 子里, 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 ? ?在汉江南岸的阻击敌人的日 子里, 有一天他从阵地上下来做饭。 ??他们走出咖啡店, 夜已经来了。 寒气迎面袭来, 他打了个寒噤。 ( 巴 金《寒夜》 ) ??他们走出咖啡店, 夜已经来了。 寒气迎面扑来, 他打了个寒噤。 ( 巴 金《寒夜》 ) ?第一、 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只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才能 体现出修辞的表达效果来。 例如: ?1 ) ( 闰土) 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 却全然不动, 仿佛石像 一般。 鲁迅《故乡 》 ?2 ) 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 使她蹙得像一个核桃。 鲁迅《祝福》 ?第二、 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这包括词语的选用和配合, 句子 的锤炼和选择, 运用特定的修辞方式, 篇章结构和语体风格等。 ?勤是井泉水, 俭是聚宝盆。 ?勤俭是幸福之本, 浪费是困难之苗。 ?细水长流, 吃穿不愁。 ?会想会算, 钱粮不断。 ?勤劳果实累累, 懒惰两手空空。 ?勤劳节约般般有, 好吃懒做件件无。 2 ?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又包括某一手段的变异使用。 例如: ?1 . 急浪把大堤撕开了一道口子。 ?2. 月 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 ?3.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变异给人的感受往往是出乎意料之外, 仔细推敲却又在情理 之中。 又如: ?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 初三日 , 露似珍珠月 似弓 。 白居易《暮江吟》 ?第三, 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运用恰当 的语言手段, 目的是为了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 ?应当区分出三个层次: ? ? ? ?五月五日时, 天气已大热, 狗呀便欲死, 牛复吐出舌。 ?适应特定的题旨情境, 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 追求理想的表 达效果三个方面紧密联系、 不可分割。 语言手段要适应题旨情境, 表达效果又要通过语言手段来表达。 如果忽视或取消了某一方 面, 就不能达到修辞的目的。 ?结论: 修辞是以在特定的题旨情境中运用恰当的语言手段为 研究对象的, 从词、 句到篇章、 语体的所有表达手段都是它的 , 而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 则是修辞的 。 ?二、 修辞学的范围 3 ?修辞学A (广义) : ?修辞哲学 ?修辞学(核心) B: 修辞学C(狭义) 、 修辞术、 修辞学学、 修辞工程 ?边缘修辞学: 语境学、 语体学、 文风学、 风格学、 信息修辞学、 控制修辞学、 社会修辞学 ?三、 辞学的地位、 作用 ?(一) 修辞学有助于人们的说和写的效果, 也有助于人们提 高听和读的能力。 ?子贡曰: “出言陈辞, 身之得失, 国之安危也。 ” ……主父偃 曰: “人而无辞, 安所用之。 ” 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政, 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 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 蒯通陈其 说而身得以全。 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 安国全性者也, 故辞 不可不修, 说不可不善。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 ) ?(二) 语言学是人文科学中的一门领先科学, 修辞学在语言 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修辞与语法、 逻辑的关系 ?语法是修辞的基础, 应该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讲究修辞, 要 在合乎逻辑的前提下讲究修辞。 语法、 逻辑、 修辞是三门不同性 质的学科, 不能把他们混淆起来。 ?不能机械地运用逻辑和语法的尺度去衡量。 例如: ?( 1 ) 孔明庙前有老柏, 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 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古柏行》 ( 2) 生活永远是诗的土壤。 ( 未央一篇论文的标题) 4 ( 3)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 臧克家《有的人》 ) ?(4) 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和那时的文章, 见他衣服 宽大, 不鞋而屐, 以为他一定很舒服, 很飘逸的了, 其 实他心里却是很苦的。 ?( 5) 又一阵残暴的脚步声, 震动着魔窟, 渐渐近了, 就在窗前经过。 ?语法、 修辞、 逻辑三者是有区别的, 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事实 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首先, 在一般情况下, 修辞要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进行。 ?其次, 修辞的特点同语法的特点密切相关, 在语言发展的过 程中, 某些修辞现象会转化为语法现象, 而汉语修辞手段的特 点有一部分是由汉语语法的特点所决定的。 ?再次, 对同一语言事实的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 往往同时涉及语法、 逻辑和修 辞三个方面。 ?蒲公英已经开了, 柔弱的茎上顶着小黄花, 雄赳赳地站在路 旁。 ?修辞同语法、 逻辑的关系: 有区别, 不能割裂; 有联系, 不能 混同。 ?四、 修辞的原则 ?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变化, 注重交际效果。 ?(一) 语言材料的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和变异的适度性 5 ?(二) 信息的真实、 切题、 适量性 ?(三) 对语言环境的得体性 ?1 、 语境 ?构成语境的因素: ?一是主观语境因素, 包括身份、 职业、 思想修养、 处境、 心情在 内的说写者的自身因素, 直接制约着个人的语言特色和语言 风格; ?二是客观语境因素, 包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时间、 地点、 场 合、 说写对象等在内的动态因素。 ?2、 语境在修辞中的作用 ?第一, 语境是修辞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 语境具有消除歧义、 化解逻辑矛盾的功能。 ?第三, 语境对使用语言有约束力量。 ?第四, 语境是评定修辞优劣的客观依据 。 ?五、 修辞学的研究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第二章 词语的运用 ? ?一、 词语选用的原则____适应特定的题 旨情境 ?二、 选用词语的要求____准确、 贴切 ?注意 : 1 . 要看清对象; 2. 要留心环境 ; 3. 要注意真实 ?三、 选用词语的范围 : 动词、 形容词、 名词…… ?一、 改变用法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 让本来没有某种用法 的词语临时具有那样的用法。 ?(一) 改变词语的搭配关系 : ?A、 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修饰语移用到乙事物上。 ?B、 是甲乙两事物同时出现, 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移用 6 于乙事物。 ? : 都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用到乙事物上去, 都是 词语的超常搭配。 ? : 1 . 从 看, 移就移的一般是表示人的情状或人 的感受的词语 ; 拈连所拈的是一些表示具体行为动作的动词。 暂停4. 25 ?2. 从 看, 移就所涉及的两项一般构成限定关系; 拈连 大多数是把表现甲事物的动词拈用到乙事物身上, 构成动宾关 系的结构。 ? 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常常有意识地将视觉、 听觉、 触觉、 味 觉、 嗅觉的界限打通, 彼此交替地使用起来, 或用这一感觉代 替另一感觉, 即感觉转移。 即移觉。 ?另一种是改变词语的适用环境。 (降用、 易色) ?二、 改变词性 一、 相关的借代 ?借代由本体和借体两部分组成, 重在事物的相关性 。 分为: 1 . 特征代本体 ; 2. 具体代抽象 ; 3. 部分代整体 ; 4. 材料或工 具名称代与之有关的事物 ; 5. 地点、 作者、 商标等代替与之有 关的事物。 ; 6. 典型人物代一般; 7. 结果代原因 ; ?二、 避忌的代用 ?分两类: 一类是婉曲, 一类是避讳。 7 ? ?相同点: 都有拐弯抹角, 迂回曲折, 闪烁其辞的特点。 ?不同点: 是说话含而不露, 故意用烘托、 暗示的方法婉 言表意。 是专门指人们对种种犯忌触讳不便直说的事物, 用另一种说法来代替。 ?一、 语素更换 ——用更换语素的办法临时仿造一个新词语。 ?1 . 利用相对、 相反的意义来仿造; ?2. 利用相关连类而仿造。 ?二、 成语翻新、 成语活用 : 缩字; 扩展 ; 化用 ; 借用 。 ?除了词语的仿用外, 还有句子、 段落或篇章的仿用, 即仿拟辞 格。 ?一、 色彩的配合: ?1 . 词语的感情色彩的配合 ?2. 词语的语体色彩 ?3. 形象色彩的配合 ?二、 词语的声音配合 ?(一) 声韵和谐 : 1 . 利用双声和叠韵 ; 2. 押韵和谐 (1 ) 押韵(2 ) 方式: 偶韵、 奇韵、 排韵、 随韵、 交韵、 抱韵、 儿化韵 ; 3. 避免声音拗口 。 ?(二) 音节匀称 ?(三) 节奏鲜明 ?(四) 注意“摹声” , 以声传情(飞白、 叠音词运用) 。 8 ? ?一、 ?二、 ? 三、 ? 表意严密精确、 细致周详、 气势畅达; 表意简洁明快、 概括扼要、 活泼有力。 口语中以短句为主, 书面语中, 政论语体使用长句较多。 1. 长句 修饰语比较多, 联合结构比较多, 分句中的结构层 次比较多。 ?2. 短句 ?有三种情况: ?一是简单明了地叙述和描写事物; ?二是如实地记录口语; ?三是表示紧张激动的情绪和坚决肯定的口气。 ?3. 长短句兼用 ?4. 方法: ?1. 将长句的修饰成分或联合成分拆开来变成一个分句。 ? : 这是个顶着假发的, 爱做作 的, 爱谈笑的, 浑名“九娘子” 的 肥胖妇人。 ? : 这是个顶着假发的肥胖妇人, 爱做作, 爱谈笑, 浑名“九娘子” 。 9 ?2. 用否定词来简化表示条件、 假设关系的复句, 避 免分句间词语的重复。 如: 一个青年一定要有朝气, 要有 坚强的意志, 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否则就不是一位新时代的 革命青年。 ?3. 用“的” 字结构使句子尽量变简。 如: 整个阵地都 被我军占领了, 敌人溃不成军, 死的死, 降的降, 逃的逃。 ?4. 用重复分散法 ?A. 你是英雄, 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 而是具体的、 亲切的、 受 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 奋斗着、 希望着的英雄。 ?B. 你是英雄, 不是那种抽象的英雄, 而是具体的英雄, 是亲 切的、 受过很多苦难还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英雄, 是奋斗着、 希望着的英雄。 ?(二) ?整散的因素 : 结构, 音节, 节律。 ?凡是结构相同或相似, 音节相等或相近, 节律匀称的 几个句子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就是 ; ?把结构参差不齐, 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 子叫 。 ?(三) ?在动词谓语句中, 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 这样的句子叫 ; ?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这个句子就是 。 ?被动句常出现在下列情况下: 1 0 ?1. 强调被动者, 或因种种原因不出现施事者。 ?2. 在强调主语被动状态的同时, 还须介绍并突出 施动者。 ?3、 为了使句子结构匀称, 前后分句主语保持一致 使句子简洁、 紧凑、 文气连贯。 ?4、 陈述不如意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如: 江姐被 捕了。 ?(四) ?肯定句和否定句同义时, 其修辞作用主要是口气、 语气的轻重 程度不同。 如: 这孩子漂亮。 ——这孩子不丑。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 ? 1 . 单重否定句; 2、 双重否定句(A. 语气比肯定句还强烈。 B . 语气比肯定句要委婉、 轻柔一些。 ) ?3、 否定句中有反诘语气时, 往往表示肯定的意思。 口气 比单纯肯定更强烈, 更有力。 ?肯定句和否定句交错使用, 如: 我在苦思冥想, 推敲一 个反映学校生活的电影剧本……朦胧中, 我恍恍惚惚走进了剧 本, 走进了学校。 呵, 不~ 是角色走出了剧本, 来到我的身边。 罗达成《春夜来客》 ?(五) ? ? 多用于日常生活口头对话中, 结构比较松散, 短句 多, 修饰语和并列成分少, 句式灵活多变。 口语句式追加修正 11 多, 跳脱岔断多, 简洁明快, 口气较简便。 结构比 较严谨、 较多使用修饰语和并列成分。 句型长, 层次多, 讲究规 范, 洗练、 精确、 周密, 语意复杂, 口气比较庄重。 ?2、 口语句式中常常省略成分, 非主谓句式用得多 书面语句式主谓句居多, 非主谓句用得较少。 ?3、 口语关联词语用得少些, 有时干脆不用, 语气 词用得较多; 书面语关联词语用得多些, 相对语 气词用得少些。 ?(六) ?1. 充当状语的介词短语后置。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 在昏沉的夜…… ?2. 人称代词带有定语。 还穿着破棉袄的他, 觉得浑身燥热起来了。 ?3. 动词性成分构成并列短语。 康有为写了《大同书》 , 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 同的路。 ? 是为了使语言形象、 生动、 有力而运用的一些特殊 修辞手法, 这些修辞手法都有一定的格式, 因此叫修辞 格, 简称辞格。 ?辞格是使语言富于形象色彩的最重要的手段。 一、 比喻 ?比喻的心理依据是联想, 比喻的构成基础是相似点。 ?比喻由四要素构成: 本体、 喻体、 喻词、 相似点。 1 2 ?(一) 比喻的种类 ? 1 . 明喻: 甲像乙 。 ? 2. 暗喻: 甲是乙 。 如: 霎时间, 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 3. 借喻: 以乙代甲 。 如: 看吧, 狂风紧紧地抱起一层层巨浪, 恶狠 狠地将它们甩倒悬崖上, 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 和碎沫。 ?(二) 比喻的变体 ?1 .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 也很像我们的党 八股…… ?2. 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 ?3. 啊~ 我的共和国啊——母亲~ …… ?(三) 其他形式的比喻 ?1 . 反喻 生活可不像你做衣服, 做一件不合适扔掉再做。 2. 博喻 他的南癖悸硭频幕短冢?像决堤的洪水那样 冲动, 又像淋漓尽致地畅饮一碗美酒那样的舒畅、 痛 快、 豪迈。 ?3. 较喻 1 3 ?清凉的水沁入肺腑, 这是比甘露还要甜, 比美酒还要 香的天山雪水。 ?4. 回喻 ?荒野里偶尔能看见一种树, 树枝上密密麻麻挂满果实。 那不是果实, 那是鸟巢。 ?(四) 比喻的修辞作用 ? 1、 比喻能使语言形象、 生动, 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给人以鲜明、 深刻的印象。 ? 2、 便于理解事理。 一些抽象的、 不熟悉的、 未知的、 深奥 的事物、 事理经过比喻就变得具体、 熟悉、 已知、 浅显易于 理解。 ?(五) 比喻的运用 ?1 . 要注意比喻构成的基本条件 ?2. 比喻要新颖、 贴切 ?3. 比喻要通俗、 明白、 易懂 ?此外,不要把相似当比喻, 不要把词语的比喻义当作修 辞上的比喻。 ?(六) 借喻与借代的异同 ?相似点: 都是本体不出现, 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区别 : ?1、 借喻和借代构成的基础不同。 借喻——相似性; 借代——相 关性 ?2、 语言格式不同。 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 借代不能。 ?3、 借喻和借代的作用不同。 , 借喻使语言具体形象; 借代使形 象突出鲜明。 1 4 ? ?把物拟作人、 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的一种修辞格。 如: 真理振振有词, 谎言语无伦次。 ?类别 : 1. 拟人, 如: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 高兴起来, 呼朋引伴地卖弄喉咙, 唱出宛转的曲子, 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2. 拟物, 如: 咱们老实, 才有恶霸, 咱们敢动刀, 恶霸就得 夹着尾巴跑。 ?(二) 比拟的修辞作用 ?1、 寄情于物, 形象生动, 活泼有趣, 可以加强语言表 达的感染力。 ?2. 能烘托气氛, 抒发情感, 深化主题。 ?3. 抒发情感。 ?(三) 比拟的运用 ?1. 必须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 感情必须符合所描写 的环境气氛。 ?2. 比拟的人和物在性格、 形态、 动作等方面应该有相似 或相近之点。 ?(四) 比拟和比喻的异同 ?相同点: 比拟和比喻在表达者的意念中都涉及了甲乙二体, 客观上二体必须有相似之处, “比” 是构成比拟和比喻的共同 基础。 ?不同点: 重在拟, 是强调甲乙二体的相通相融之处 ; 重在喻, 是强调甲乙二者的相似。 1 5 ? 为了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对事物某些方面故意作夸大或缩小的描写, 这就是夸张。 ?种类 : 1. 扩大夸张 , 如: 黑龙江人常说, 这里的土, 插根 筷子都会发芽。 ?2. 缩小夸张, 如: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3. 超前夸张, 如: “放心, 回头见~ ” 刘铁柱话音还在, 人 已不见了。 ?(二) 夸张的作用 ?1. 增强语言的力度, 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 的本质特征。 ?2. 使形象更鲜明。 ?3. 给人以丰富的想象。 ?(三) 夸张的运用 ?1. 要夸而有节; ?2. 要明确、 显豁; ?3. 要力求新颖, 不落俗套。 四、 ? 是依据语言环境的帮助, 利用语音或语义上的联系, 有意使语句同时兼有表里两种意思, 表面上是说这个意思, 实 际上是另一个意思, 这另一个意思才是说话的真意所在。 ?(一) 双关的种类 ? 1 . 谐音双关, 如: 我失娇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 九。 ? 2. 寓意双关, 如: 可是匪徒们走上几十里的大山背, 1 6 他们没想到包马蹄的麻袋片 全烂掉在马路上, 露出了 他们的马脚 ?(二) 双关的修辞作用 ?1. 表义含蓄曲折, 可以借物抒情, 也可以咏物言志; ?2. 使语言委婉形象, 幽默风趣 ; ?3. 还可以用来指桑骂槐, 一般称为对象双关。 ?(三) 双关的运用 ?1. 谐音双关要注意用语音的相同或相近关顾两重意思; 寓意 双关必须注意“表” 、 “里” 两重意义的内在联系, 二者联系 越密切, 修辞效果越好。 ?2. 要注意双关和歧义的区别; ?3. 要努力做到含蓄而不流于晦涩, 生动而不流于油滑。 ?(四) 双关和婉曲 ?相同点: 双关和婉曲都有含蓄曲折地表达思想的作用。 ?区别: 1. 双关有表里两层意思, 婉曲表里一个意思; 双关着 重在有意影射另一件事, 婉曲着重在故意回避某种说法, 是含 蓄曲折地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 ?2. 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同。 ?(五) 双关与借喻 ? 1. , 双关利用同音或多义而构成双重意义。 借喻是凭 借两种事物的相似关系, 一般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 ?2. , 双关的效果是含蓄、 委婉; 借喻的效果是鲜明、 形象、 生动。 ?3. , 双关是借一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关顾两 个事物, 表里两重意思; 借喻说的是喻体, 要表达的是本体事 1 7 物, 是比喻与被比喻的关系。 ?(六) 双关与反语 ?相同点: 双关与反语相同之处都具有双重意义, 都是在特定 的语境中体现其真意。 ?区别: 双关的双重意义有相反、 相同、 相关的; 反语的双重意 义永远是相关的。 ?2. 双关的效果是含蓄委婉, 反语的效果是讽刺幽默。 ? 五、 精警 是表面上相互对立或排斥的两个概念或判断巧妙 地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复杂的思想方式、 含义深刻, 富有哲理。 如: ?坦率不是浅薄的别名, 伪饰未必是深沉的外观, 她们就是证 明。 ?(一) 种类 ?1. 看似矛盾的精警, 如: 巨星陨落了, 他的光还在运行。 ?2. 看似多余的精警, 如: 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 ?有的精警是在比喻、 借代、 夸张或对偶等修辞格的基础上构成 的, 如: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愚者千虑, 必有一得。 ?(二) 精警的修辞作用 ?1. 言简意赅, 引人思索, 富有哲理。 ?2. 刻画人物, 可以从中窥见人物的精神境界。 如: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精警常常具有格言的意味, 如: 闪光的东西不一定都是金子。 ?(四) 运用精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 要根据内容而使用警语, 力求言简意赅; ?精警看似矛盾, 实则一致, 意味深长, 与自相矛盾不 1 8 同。 第三节 辞格(三) ?六、 是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 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突出被陪衬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衬托是由主体和衬体构成。 如: 空间无限辽阔, 时间飞快流逝, 然而苏冠兰精神上的痛楚并不能排遣和消除。 ?(一) 类型 ? 1. 正衬, 如: 黑得像墨水一样的海水卷着巨浪是可怕的, 但 是林道静的眼里, 这黑暗的社会更可怕。 ? 2. 反衬, 如: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衬托分为以景衬景、 以景衬情、 以情衬情、 以动衬静、 以虚衬实 等。 ?(二) 衬托的修辞作用 ?1 . 突出事物主体, 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2. 增强语言表达的鲜明性, 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3. 利用反衬, 以非衬是, 能使事物褒贬分明。 ?(三) 衬托的运用 ?1 . 既然是衬托, 就得有主有从, 从是为了主, 主依赖 从的陪衬, 二者缺一不可。 ?2. 衬托必须搭配默契, 不能有斧凿痕迹。 ?七、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列 在一起加以对照, 以 说明 关于失联党员情况说明岗位说明总经理岗位说明书会计岗位说明书行政主管岗位说明书 事理的一种修辞手法。 ?亲爱的同学们, 同是一辆车上, 有人在奋进, 有人在沉思, 1 9 有人在昏睡, 有人在挥霍, 还有人可能中途下车, 销声匿迹 ……但是通向理想的成功的道路只有一条, 就是我们用 什么 动力, 以什么速度, 怀着何种目 的, 以什么样的方式前进~ ?(一) 对比的种类 ?1. 两体对比, 如: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2. 一体两面对比, 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 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 对比的作用 ?1. 对比可以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 揭示本质, 给人以 深刻的启示。 ?2. 可以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 让事实 说话, 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 对比的运用 ?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有深刻的认识。 ?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 应该确有互 相对立的关系。 ?(四) 对比与衬托 ?相同点: 对比和衬托都是把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互相映衬表达思想。 ?不同点: 表对立, 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等的, 无主次之 分; 是以次要事物陪衬主要事物, 有主次之分。 两者有相 反的或相似的关系。 ?八、 反复 20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 强调某种感情, 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 ?种类 : 1. 连续反复, 如: “有了凉风了~ 有了凉风了~ 凉风下来了~ ” 大家都嚷着, 几乎要跳起来。 ?2. 间隔反复, 如: 风雪一天比一天大, 人们的干劲一天比一天猛, 砍 下的毛竹一天比一天堆得高, 为竹滑道修的架在两座高山之间的竹桥, 也一天比一天往上长。 ?(二) 反复的修辞作用: ? 1. 加重语势, 使强调的内容更突出。 ? 2. 抒发情感: 加强叙述的条理性, 增强节奏感。 ?反复的两种类型常常交错使用。 如: 沉默啊~ 沉默啊~ 不在 沉默中暴发, 就在沉默中灭亡。 ?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 , 如: ?革命斗争的烈火映红了长江, 映红了安源, 映红了井冈山, 映红了二万五千里草地雪山, 映红了陕北、 华中、 中原、 江南。 一 个红彤彤的新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 。 ?(三) 反复的运用: 只是在为了强调感性抒发, 突出事物形 象, 透视深刻思想或增强语气节奏是时才使用。 ?(四) 反复和重复不同: ? 是一种语病, 使人感到内容空虚, 语言累赘, 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 ?九、 设问 ?为了适应说话、 写文章的需要, 把早已确定的意思故意发问, 以引起注意和思索。 然后进行阐述, 作出解答(无疑而问, 自 问自答) 。 ?设问修辞作用: 21 ? . 用作标题或用在句首有概括、 醒目、 统摄全文的作用、 能引起 读者的关注。 ? . 在节段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 . 在评论性的文章中, 使层次分明条理化, 在叙述性文章中 有波澜起伏的作用。 ?4. 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思想活动, 启发思考、 强化气氛, 抒发 情感。 ?十、 反问 ?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或结论的正确性, 有时用疑问的形式从 反面提问来表示确切的意思, 以加重语气, 这确切的意思就寓 于问题中。 ?反问句也是无疑而问, 是明知故问, 它只问不答, 把要表达 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面。 ?反问类型: 1. 单纯反问; 2. 连续反问。 ?反问的作用: 主要着重于加强语气, 激发强烈的感情。 ?反问的运用: 在情绪激昂时才用, 不可滥用。 ?反问与设问: ?相同点: 它们都是无疑而问。 ?不同点: ?1 . 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 寓答于问, 问而不答; 须是 有问有答, 即自问自答。 ? 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激发感情, 常用于句段结尾; 的作用 是提出问题, 引起注意, 启发思考, 常用于一层、 一段或一篇文字的开 头, 甚至用于标题。 ?3. 句末可用问号, 也可以用叹号; 句末必须用问号。 十二、 对偶 22 ?用一对字数相等、 结构相同的语句来表达相同、 相关或相反的 意思 。 例如: ?红妆带绾同心结, 碧沼花开并蒂莲。 ?春催桃李济济人才看日 出江花红胜火, 红雨润心啸啸伏骥正欲与天公试比高。 ?对偶的分类 : ?1、 正对 , 如: ?泰山不辞 土才能就其高。 河海不择细流方可成其大。 ?2. 反对, 如: 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 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3. 串对(流水对) , 如: 不因鹏翼飞, 哪得鸟通途。 ?从形式上分: 严对、 宽对。 ?1 . 无边落木箫箫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 仄仄平平仄仄平 2. 惨象, 已使我目 不忍视了; 流言, 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的表达作用: ?1. 揭示事物内在联系或突出事物的矛盾关系。 ?2. 借助结构的整齐、 形式的匀称、 音节的和谐, 以加强 语言的感人力量, 从而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 对偶的运用 ?(五) 对偶与对比 ?相同点: 都是相关的内容, 都是由两项构成。 ?不同点: ?1. 内容上, 只表达相对、 相反的内容, 可表达相对、 相反、 相同、 相近、 相联的内容。 23 ?达形式上, 对偶形式对称, 结构整齐、 要求严格, 词语、 结构、 词性、 平仄都要相对: 对比灵活, 整句, 也可用散句。 ?十三、 排比 ?(一) 定义 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 致的短语或句子, 表达相关的内容的修辞方式。 ?(二) 修辞作用 ?1 . 增强语势。 ?2. 抒发感情。 ?3. 用来说理, 加快节奏, 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 更透彻。 ?(三) 排比的运用 ?1 . 必须从内容的需要出发, 不能生硬的拼凑排比的形式。 ?2. 排比要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 ?(四) 排比与反复区别: ? 着眼于结构相似, 语气一致, 加强语势、 阐明道理、 增添 语言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着眼于语句字面的重复, 强调重 点, 突出主题、 抒发强烈的情感。 ?(五) 排比与对偶的异同 ?相似点: 都是选用整句形式, 表达相关、 相类的内容。 ?不同点: 1 、 排比的结构形式相同、 相似都行, 字数相近就可以, 而对偶 结构必须相同, 字数要求相等。 ?2、 排比往往带有相同词语, 常常同散句结合运用, 以增强语势, 对偶 不许或避免相同词语出现。 ?3、 排比至少用三项结构相同、 相似的语句, 对偶只能是两项。 ?4、 排比重在增强语势和节奏, 对偶重在形式上匀称美, 音韵的和谐美。 ?十四、 ?(一) 层递是根据事物的层级关系, 按照他们的多少、 大小、 难易、 高低、 远近、 长短等不同, 连用几个结构相似, 内容逐级 24 递升或递降的句子, 表达层层递进的事理。 ?例: 事情就是这样, 他来进攻, 我们把他消灭了 , 他就舒服 了, 消灭一点, 舒服一点; 消灭的多, 舒服的多; 彻底消灭, 彻底舒服。 ?(二) 作用 ?用来说理, 可使道理步步深入, 层层加强感染力。 ?(三) 分类 : ?1 . 递升, 如: 看, 站起来, 你一个雷锋, 我们跟上去, 十个 雷锋, 百个雷锋, 千个雷锋。 ?2. 递降, 如: 当战士两年多, 没什么贡献, 想起来真对不起 革命, 对不起上级, 也对不起自 己。 ?(四) 层递的运用 ?必须有三项以上层层上升或下降的等次或是层层推进 的逻辑程序的事物。 ?(五) 层递与排比 ?相同: 都要有三项, 在结构上、 排列上基本相同。 ?不同: . 排比的结构必须相同或相似, 层递并不强调相同; . 排比叙述说明必须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 或几个问题,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重在排。 层递在多项事物之间的关 系上有等级差加别, 重在递。 . 排比语气连贯、 气势磅礴, 富 有节奏感; 层递步步深入, 层次井然, 逻辑性强。 ?十五、 ?是用前句结尾的词语做为后句开头的词语, 后句结尾的词语 又是前句开头的词语, 通过词语语序回环往复的巧妙配合, 表达两种事物相互制约或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的一种修辞手法。 25 ?如: 人民需要艺术, 艺术更需要人民。 ?(二) 回环的种类 ?1 . 严式回环, 如: 村舍与树木是这地盘上的棋子, 有村舍处 有佳荫, 有佳荫处有村舍。 ?2. 宽式回环, 如: “闻名不如见面, 见面不如闻名” ——越 州别一方面的目 的终于亲见了。 ?单回环 : 如: 然而, 他不喜欢我犹如我不喜欢他。 ?双回环: 如: 我们两家搞一辈子的戏, 戏就是我们的命, 命 就是我们的戏。 ?三回环, 如: 猪多肥多, 肥多粮多, 粮多猪多。 ?(三) 回环的作用: ?1. 揭示两种事物的互相依存的辨证关系, 能收到言简意赅, 过目难忘、 片刻能诵的效果。 ?2. 抒发情感可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3. 运用回环可表达含义丰富、 发人深省的思想。 ?(四) 回环与回文 ?回文是以字为单位, 刻意追求字序的回绕, 使同一语句可顺读, 也可 倒读。 如: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回文诗: 26 ?采莲人在绿杨津, 赏花归去马如飞, 在绿杨津一阙新, 去马如飞酒力微, 一阙新歌声淑玉, 酒力微醒时已暮, 歌声淑玉采莲人。 醒时已暮赏花归。 回文曲 难离别, 情万千, 眠孤枕, 愁人伴。 闲庭小院深, 关 河传信 远, 鱼和雁天南, 看明月 , 中肠断。 断肠中, 月 明看。 南天雁, 和鱼远。 信传河关深, 院小庭闲 伴。 人愁枕孤眠, 千万情, 离别难。 ?相同点: 回文和回环都是词语的循环、 往复的结构形式。 ?不同点: 强调按字顺读, 倒读皆可。 一般不能倒读, 它是以词、 短语或句子为单位, 利用次序的变动而形成的。 ?十六、 ?(一) 定义 ?是上句句尾的词语作为下句句首的词语, 使前后句子首尾相 联, 上递下接的修辞方式。 如: ?没有节调, 没有韵, 它唱不来; 唱不来就记不住; 记不住就 不能在人们脑子里将旧诗挤出, 占了它的地位。 ?(二) 顶针的作用 ?1 . 结构整齐、 语气贯通、 便于表达回环复沓的思想感情, 增强节奏感。 ?2. 反映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 ?3. 抒情写意, 格调清新。 ? ?共同点: 首尾用同一词语, 互相衔接。 ?不同点 : (1 ) 顶针是“顶” 而不“回” , 回环是“顶” 而 27 后“回” 。 ?(2) 顶真可以是整句, 也可以是散句; 回环都是整句。 ?(3) 顶针造成环环相扣, 语势连绵的节律美; 回环是造成句 式匀称和住复美。 ? ?顶针重在形式上环环相扣, 首尾蝉联; 层递重在内容上的层 层递进, 形式上没有严格要求。 ?但是有些层递采用了顶针的形式, 两种辞格相结合, 是层递 与顶真的兼用。 ?一、 ?(一) 利用汉字结构特点, 通过拆散离合、 增损汉字的形体来 表达特定思想的修辞方式叫析字。 例如: ?品泉茶三口白水, 竺仙庵二个山人。 ?(二) 种类 ?1. 拆散, 如: 江南若逢人丁口, 江南便是鬼门关。 ?2. 增损字形, 如: 昨天编完了 去年的文字, 取发表于日 报的 短论以外者, 谓之《且介亭杂文》 ; 今天再来编今年的, 因为 除做了几篇《文学论坛》 , 没有多写短文, 便都收录在这里面, 算是《三编》 。 ?(三) 析字的修辞功能 ?1. 含蓄委婉, 有助于表达不便直言的意思。 ; ?2. 隐晦、 曲折, 便于鞭挞、 嘲讽坏人坏事或某些不良现象。 ; ?3. 幽默风趣, 可以增添语言表达的情趣。 28 ?二、 ?(一) 是指利用图形(包括各种符号) 来代替文字表意的一 种具有形象、 醒目或含蓄、 幽默效果的辞格。 如: ?……现在我将《张资本全集》 和“小说学” 的精华, 提炼在下 面, 遥献这些崇拜家, 算是“望梅止渴” 云。 ?那就是——? ?(二) 分类 ?1. 象形拟字如: 牧民们用糍粑调和奶汁, 恭敬地用手在帐篷 上描绘出吉祥如意的宗教符号卍, 方形代表牛羊圈, 里面的 四个小点表示牛羊满圈, 还有u形的日 月 同辉图。 ? 2. 示意拟字, 如: 真的, 长眠=安息。 而生活就是奋斗, 就是 咬紧牙关, 就是承受一个又一个打击。 ?(三) 修辞功能: ?1. 形象, 直观, 适用于状物。 ?2. 简明, 醒目, 信息量大且传递迅速。 ?3. 幽默风趣, 具有讽刺意味, 适用于批评或揭露、 鞭挞。 ? ?(一) 是借用某个字的形体来代替许多描绘文字的一种辞格。 如: ?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一个“ 大” 字, 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已经 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 不动; 叫她呢, 也不闻。 ?(二) 类型 ?1. 用字形代图表意, 如: 河面结了 冰, 几条乌黑的横头像“ 工” 字的东西从底下伸出来, 这不是铁轨吗, ?2. 用拉丁字母或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形代图表意, 如: 乌黑的 29 头发时常变换发型, 不是用 铁梳子在火上烧热, 卷着她的刘 海或发梢, 便是把头发蓬蓬松松梳在头顶上, 盘上S髻。 ?(三) 修辞功能: ?重在示形, 有形象、 直观、 简明、 醒目的表达效果。 ? ?(一) 把词语拆开, 镶进别的字, 或把特定的词句有规则地 暗嵌在别的语句中, 或把词拆开交错搭配的修辞方式叫镶嵌。 如: ?天下有民皆仰泽, 世间无水不朝东。 ?(二) 镶嵌的分类: ?1. 镶字, 如: 冤哉枉也, 其容且易, 既雅且静, 堂哉皇哉, 瞎三话四。 ?2. 嵌字, 如: 芦花滩上有扁舟, 俊杰黄昏独自 游; 义到尽头原是命, 反躬逃难必无忧。 ?3. 交错镶嵌, 如: 详情细节、 访贫问苦、 前言后语。 ?(三) 修辞效果: ?1. 构成四字格, 突出原词, 加强语意。 ?2. 舒缓语气, 延音加力。 ?3. 语意隐晦含蓄, 发人深思。 ?(四) 应该注意: ?1. 并非所有的词语都可以任意搭配。 ?2. 句内嵌字比较隐晦曲折, 一般用于特定的语境。 30 ?五、 藏词 ?(一) 利用人们熟悉的词语, 故意隐藏本词, 单将词语的另 一部分用在话语中来替代本词, 让听读者产生联想, 从而理解 说话人的本意。 如: ?烈宗知其抗直, 而恶闻逆耳。 ?(二) 特点: 利用习见的成语或谚语。 , 所藏词语要表达的信 息焦点。 ?(三) 藏词的种类: ?1. 藏头, 如: 三刘的年纪, 都在不惑和天命之间, 湛秋居大, 再复居中, 心武最小。 ? 2、 藏腰, 例如: ?逢君只合千场醉, 莫恨今生去日 多。 ?3. 藏尾, 如: 至于释迦牟尼, 可更与文艺界“风马牛” 了。 ?(四) 藏词的表达效果: ?1. 使语言简洁含蓄, 引人思索。 ?2. 使语言幽默、 诙谐、 形象。 ? ? 为适应特定的交际需要, 利用含义宽泛的概念或精确性 不够的语言, 在问答中, 答句故意回避事实真象, 把话说得 不具体模糊宽泛, 难以捉摸, 以达到貌似废话实为妙语的目的, 从而使语意含蓄委婉, 幽默风趣。 ?例: ? : 新四军久住沙家浜, 在棵大树有荫凉, 你与他们常 来往, 想必是安排明应更周详。 31 : 垒起七星灶, 铜壶煮三江, 摆开八仙桌, 招待十 六方。 来的都是客。 全凭一张嘴, 相逢开口笑, 过后不思量, 人一走, 茶就凉, 有什么周详不周详。 ?修辞效果: ?闪避是避开对方问话的锋芒、 闪烁其词的答非所问, 用 于对话, 其目的是不让对方了解具体情况或掩盖真实的 动机。 ?二、 诡谐 ? 用违反逻辑或常理的似是而非的话来表情达意的修辞手法。 可以收 到滑稽诙谐, 幽默风趣的效果。 如: ?托米: ( 放下两个便士) 请给我拿一块面包。 ?面包师傅: 孩子, 现在要两个半便士了, 面包涨价了。 ?托米: 什么时候涨的, ?面包师傅: 今天上午。 ?托米: 那没什么, 师傅, 给我拿一块昨天的面包好啦。 ?修辞作用: ?1 . 使语言诙谐滑稽, 幽默, 风趣。 ?2. 使人物性格突出, 感情鲜明。 ?诡谐多用于文艺语体。 ?三、 旁逸 ? 说话时有意地离开主旨而旁枝逸出, 加以风趣的插说或注释这种 修辞手法加旁逸。 ?后来内画壶越来越多 ……北京一带有名画家就有了四位——北京四平 八稳惯了, 搞选举, 排名次, ……偏是四名, “四大名医” 、 “四大名 旦” 、 “四大须生” 、 吃丸子也要“四喜丸子” 。 于是便选出了四大内画 师。 他们是“登堂入室马少宣, 雅俗共赏业仲三, 阳春白雪周乐元, 文 武全才乌长安。 ” 32 ?种类: ?插说式, 例如: ?我小时候不是“神童” 、 “天才” , 连“文曲星” 抖仙衣的灰尘, 也没 有落到身上半点。 可是也并“笨猪” , ( 对不起, 今年是猪年, 也学着 赶赶时髦。 要是等到后年写, 必将改为“笨牛” 。 看着黄历, 掐算着干 支, 看风气起写“时髦” 文章, 也得有才气, 否则就会被讥笑为“笨 猪” ~ ) 只要学过的, 死记硬背, 也能记住个一二三。 我第一次作文受 窘, 正是却少这个一二三。 ?注释式: ?那五说: “我一看《汤头歌》、《药性赋》脑壳红就痛~ 有没有简 便点儿的, 比如偏方呵, 念咒呵, 要有这个我到可以学学。 ” 过先生说: “念咒我不会, 偏方倒有一些, 你想学治哪一类 的病呢, ” 那五说: “我想学打胎, 有的大宅门第小姐, 有 了 私情怕出丑, 打一回胎就给百八十的~ ” 过先生一听, 差 点背过起气去~ 从此不再理他——那年头不兴计划生育, 人 工流产, 医生把打胎看作有损阴德的犯罪行为~ ?补说式: ?(5) 早晨起来, 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 你也能看得到很高 的碧绿的天色, 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 朝东 细数着, 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 光, 或在破壁腰中, 静时着像喇 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 自 然而然地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 了牵牛花, 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最佳, 紫黑色次之, 淡红者 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 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 的秋草, 使作陪衬。 ?四、 异称 ?对同一个人, 从不同的视点或角度给予不同的称谓或称说, 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强调人物是身份特点的修辞方法叫异 33 称。 例如: ?你为什么悲伤, 为什么沮丧, 只为他的妻子、 知己、 事业的后 盾和患难的伴侣这时正衰弱地躺在医院里。 ?种类: ?1. 连续式, 如: 他——玛尔巴赫出生的一个孩子, 军事学校 的一个学生, 逃亡者, 法国不朽的伟大诗人——他歌唱瑞士 的解放者和法国的一位得到上天感召的姑娘。 ?间隔式, 如: 柞子树, 矮矬矬, 哥哥说我吃的少, 嫂嫂说我 吃的多, 嫂子嫂子不要说话, 迟缓三年我会嫁。 嫁去爷的心肝 女, 嫁去娘的茉莉花, 嫁去哥哥的亲妹妹, 嫁去嫂嫂的大冤家。 ?修辞效果: ?突出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 强调人物某些方面的身份特点, 并使语言艺术化。 ? ?对某一词语或某一事物加以曲解, 随后趁势说出另以个意思 与之相接, 从而把两个意义上没有联系的词语巧妙地连缀起来。 例: ?有人说, 我是把自 己钉在马路上了, 这话挺形象的。 我爱马路, 马路也爱我。 我爱人说, 那干脆你们俩一起过日 子去~ ?种类: ?1 . 曲解词义的巧缀, 如: ?甲: 武则天是数学家, “四舍五入” 是她发明的。 ?乙: 没听说过。 ?甲: 四舍五入, 五则添( 武则天) 嘛~ ? 2. 曲解事物的巧缀, 如: 我…………美女峰了。 据说…… — 34 —至今还在那儿等着他呢。 ?3. 曲解词语修辞手法的巧缀。 ?修辞作用: ?1 . 语言情趣, 生动诙谐, 耐人寻味。 ?2. 突出语义, 使要表达的意思易于为人接受。 ?巧缀与旁逸的区别: 巧缀是在曲解的基础上阐发开去。 旁逸是 节外生枝, 离开主旨, 加以注释或插说。 ?巧缀近似闪避, 但二者不同: ?1 . 闪避主要是利用概念的模糊性, 巧缀则是利用词语的曲解 性。 ?2. 闪避是你问啥我回答啥, 能对上号; 后者你说东我说西, 南辕北辙。 ?3. 巧缀中被曲解的词语一般都先出现, 然后就势说下去。 闪避 无这个限制。 ?六、 ?在同一个语境中, 字数相等, 字面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的两 个或两个以上词语(多是双音词) , 互相对照, 相应成趣。 例 如: ?作品的生命力, 大约和作家的胆识大有关系; 短命, 常常是 由于短见。 ?种类: ?1. 前同后异, 如: 在他的记忆中, 司 令员 一直是一位流血不 流泪的人。 ?2. 前异后同, 如: 我们中华民族, 在近代史上, 有过睡狮、 病 狮、 醒狮……种种经历, 但从今后, 我们将成为真正的雄师。 ?修辞作用: 1 . 使语义突出。 2. 使语句新颖、 优美。 35 ?七、 舛互 ? 对事物既全部肯定, 又部分否定; 或既全部否定, 又部分肯定。 看似悖于事理, 实则符合常情。 ?每天深夜, 这宿舍楼的灯光全灭了 , 只有他的窗户 还 亮着, 远远望去, 恰似一轮明月 挂在空中。 …… ?修辞作用: ?强调近乎矛盾对立中的某一方面, 使之更为醒目、 突出, 给读者以奇特深刻的印象。 ?八、 序换 ?在同一个语境中, 将已出现的合成词中语素或词组中的词换 次序后再使用一次。 例: ?说起来遗憾, 我竞不知道她的姓名, 她呢, 也从来没问起我 的名姓。 ?种类: ?1. 语素的序换, 如: 老裁缝一对细细的眼睛, 在四合拢来的 黄昏的昏黄里, 熠熠如亮灯…… ?2. 词的序换, 如: 过去, 我们曾不分清红皂白, 不管千差万 别的实际情况搞过“一刀切” , 给工作带来鸷Α?近些年, 反 对“一刀切” , 一些人又“切一刀” 也不敢了。 ?修辞作用: ?能使字面避免重复, 其实质不但没变, 而且更加强调是半斤 八两, 完全一样; ?有时却使词或词组的意思发生很大变化, 甚至变得意思相反, 带有讽刺意味, 使人感到巧妙而深刻。 36 ?序换与回环不同: ? 强调词语的紧密相连, 首尾衔接和循环往复; 则要求整个次序的调换。 ?但是序换和回环又常结合使用。 ?九、 断取 ?截取词语中一两个字的意义而串通上下文, 余下的部分, 只 搭配, 不表义。 如: ?因此, 只有统一战线的策略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关门 主义则是孤家寡人的策略。 ?十、 ?借用对方的话来回敬对方, 进行讥讽和戏谑, 使语言富有情 趣, 语意突出。 ?作用: 返射所借用的是对方平常一般的话, 借用的目的, 在 于反讥或戏谑, 加深并丰富文章或谈话的意义。 ?十一、 歧疑 ?说话时先说半截, 有意保留起关键性的部分, 造成对方的误 解, 悬疑, 然后再补充, 说出保留的部分。 例如: ?甲: 她们都牺牲了…… ?乙: 啊, ?甲: ——一顿午饭。 ?乙: 嗨, 你一块说不行吗, ?作用: 可以使语言变得跌宕曲折, 增加其生动性, 幽默感 。 如: ?赵云飞停顿了 一会儿才说: “我一生最大的错误和最大的幸 37 福, 都是娶了你这位夫人。 ” ?“胡说, 怎么会是最大的错误, 难道我不好, ” 老太太挣开老爷子的手。 ?老爷子看着星空, 虔诚地说: “我的错误是让这么个好人跟 我五十年尝够了痛苦。 我的幸福是她每次都把痛苦变成甜蜜。 ” ?十二、 谲辞 ?为了某种原因需要说点儿假话 , 这也是一种修辞手法, 叫做 谲辞。 如: ?你嗓子眼里卡了 鱼刺啦, ” 秋烟妩媚地笑着, 把做好的那双 鞋朝着春生怀里一塞, 说: “这双鞋, 我做大了 , 不能穿, 给你吧~ ” ?十三、 移时 ?故意把现代事物用于过去或古代, 把过去事物或古代的事物 加以现代化。 如: ?张先生( 张世禄) 的课生动形象, 语言风趣幽默, 深入浅出, ……例如他讲《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讲到许行穿的、 戴的、 用 的都是“以粟易之” 时, 说: “许行忙碌得很哪, 今天赶 市场, 明天到百货公司 , 后天又到工厂加工定货……” 讲得 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他却置若罔闻地继续讲下去。 ?移时辞格的成立有两个要素: ?(1 ) 必须有明显的时空错位。 ?(2) 造成特殊的语言情趣, 使人感到滑稽可笑。 ?种类: 1 ) 移往式移时; 2) 移今式移时。 ?修辞效果; 显示情态的可笑, 使语言生动有味, 给人以深刻 印象, 从而强化某一语义。 ?十四、 38 ?由几个名词组或定名结构组合在一起, 没有谓语, 构成一种 特殊句式, 这种特殊句式经过读者对其语义的联想和补充形成 一个画面, 能起到写景、 叙事、 抒情的作用。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 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 辞格的连用, 例: ?( 1 ) 它是黑夜的火把, 雪天的煤炭, 大旱的甘霖。 人们含着 笑又含着欢喜的眼泪听这首歌。 ?( 2) 十里运河滩, 像一张碧水荷叶, 荷叶上闪烁一颗晶莹的 露珠, 那便是名叫柳巷的小村落。 ?(二) 辞格的套用 ?一站站灯火扑来, 似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 似浪涛奔流。 ?(三) 辞格的兼用 ?举着红灯的游行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天空的月 亮失去了光辉, 星星也都躲藏。 第六章 语言风格 ? ? ?1. 风格作为修辞学的范畴, 主要是指语言风格, 它包 含语体风格和表现风格 ? 是语言运用中各种特点的综合表现, 指语言的表达 手段和表现方式、 章法等在运用中所形成的一贯、 定型的种种表 达特征的综合。 39 ?2. 风格含义的演变 ?3. 风格和文风 ? 是指在特定时代形成的具有社会倾向的集团的文章作 风。 ?二、 风格的形成 ?(一) 主观因素: 1 . 气质; 2. 阅历; 3. 素养。 ?(二) 客观因素: 1 . 时代 ; 2. 题材; 3. 语体。 第二节 语体风格 ? ? 是个历史范畴,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言语交际的发展 而产生的。 ? 指的是语言表达上特有的格调和气派。 ? ? ?口头语体的特点: 1 . 广泛性; 2. 生动性 ; 3. 多变性; 4. 简略性。 ?(二) 书面语体: ?书面语体的特点: 1 . 严密性; 2. 体系性 。 ?书面语体的类型 : 1 . 公文语体 ?书面语体的类型 : ?1 . 公文语体: ?语体特点: 明确性 ; 简要性 ; 规格性 。 ?语言特点: 1 ) 经常使用公文事物专用词汇, 文言词语; 2) 多用短句、 完全句、 陈述句、 祈使句。 3) 适当运用对偶、 反复、 对 照等辞格。 4) 结构上有严格的规格要求。 ?2. 科技语体 ?语体特点: 精确性; 严密性。 ?语言特点: 1 ) 大量运用专业术语, 不断吸收外来词和国际 40 通用词。 2) 完全句多, 长句多。 3) 欧化句法较多, 多用图表、 符号、 公式, 在辞格运用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 ?风格是通俗、 明快。 ?3. 政论语体 ?语体特点: 1 ) 严密的逻辑性; 2) 宣传鼓动性 。 ?语言特点: 1 ) 广泛、 精密、 准确地使用科学术语和政治术语 ; 2) 多用陈述句、 祈使句、 反诘句和呼语; 大量使用长句、 复句 。 3) 长句、 短句并用; 较多运用比喻、 排比、 层递、 对偶、 设问、 反 问、 对比、 反复、 反语、 引用等。 ?风格是庄重、 谨严 。 ?4. 文艺语体 ?语体特点: 1 ) 形象性 ; 2) 情感性 ; 3) 丰富新颖 。 ?语言特点: 1 ) 大量、 广泛地使用具有表情色彩和描绘 的语言成分。 2) 各种各样的句式; 3) 各种各样的修辞 格。 ?种类: ?1) 散文体, 语言运用特点是多样化, 讲究语言的优美。 ?2) 韵文体, 语言富有音乐美。 用词造句等方面具有灵活性。 ?语言讲求凝练、 含蓄, 含蓄是它的风格。 ?3) 戏剧体, 语言特点是个性化、 动作化、 口语化。 ?风格主要是通俗而明快。 第二节 语言的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和个人 风格 ?一、 时代风格, 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代形成的语言风 41 格。 ?二、 民族风格, 是指某一民族在特异的语言表达特点上形成的 语言风格。 ?三、 个人风格 , 是个人使用语言成熟的标志, 是个人在语言 运用上所特有的作风和气派。 第三节 语言的表现风格 ?一、 表现风格及其形成 ?形成表现风格主要有主、 客观两个方面。 ?二、 表现风格的种类 ?1 . 简繁——简洁与繁富 ?简洁, 简明扼要, 言简意赅 。 ?繁富, 语言丰赡而详尽。 ?2、 曲直——含蓄与明快 ?含蓄, 引而不发, 含而不露, 委婉曲折, 意在言外。 ?A(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B(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 ?C.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 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明快, 明朗爽快, 尖锐泼辣, 辞直义畅, 一针见血。 ?3. 朴华——朴实和华丽 ?朴实, 确切明白, 不加修饰, 朴质无华, 真切深至。 ?华丽, 辞藻丰赡, 色彩明艳, 句式繁复, 文笔华美。 ?4. 庄谐——庄重与幽默 ?庄重, 庄严肃穆, 平稳持重, 义正词严, 感情浓烈。 ?幽默, 轻松俏皮, 讥讽揶揄, 嬉笑诙谐, 妙趣横生。 42 ?5、 雅俗——文雅和通俗 ?文雅, 斯文雅致, 落落大方。 语言典雅 。 ?通俗, 浅显易懂, 平易亲切, 用词造句明白晓畅, 朴素自然。 ?6、 谨疏——谨严和疏放 ?谨严, 章法井然, 谨慎严密, 字斟句酌。 ?疏放, 纯循自然, 随意写说, 自由奔放。 ?7、 刚柔——刚健和柔婉 ?刚健, 气势磅礴, 格调高昂, 境界雄浑, 感情激荡。 ?柔婉, 笔调柔和, 感情纤细, 委婉缠绵, 韵味深美。 ? ?分析文章修辞方式的方法: ?1、 评点法 ?2、 注释法 ?3、 分解法 ?4、 归纳法 第八章 修辞学简史 ? 绪 论 ?第一节 现代修辞学与古代修辞学 ?现代与古代, 大致以本世纪为界。 ?古代修辞学的特点: (1) 修辞理论出现早, 但系统专著则出 现较晚; (2) 修辞理论常与文论、 诗论、 史论、 风格甚至文字训 诂混杂在一起; (3) 概念混乱、 界限不清; (4) 重内容, 轻 形式, 重文字, 轻口语。 ?1898年《马氏文通》 的问世, 标志着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开始。 ?古代修辞学向现代修辞学的过渡, 主要通过三条途径: 43 ?1) 从传统的语文研究中相应地加强语言运用规律的总结; ?2) 直接从外国借用一个或综合几个修辞学体系和框架; ?3) 以已经产生的某种现代学科作为具体规范, 将传统的修辞 学研究杂入其中。 ?现代修辞学特征 : ?1 . 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成为独立的专门学科; ?2. 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基本态式,规定了本学科的基本范围; ?3. 自觉地运用先进而科学的研究方法; ?4. 具有明确的“学” 的观念; ?5. 有鲜明的时代风貌. 第二节 修辞学史研究概况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是现代修辞学建立以后的事情。 ?探索时期(1 965年以前)的研究特点: ?1 . 修辞学史与修辞史还分不太清; ?2. 模仿外国修辞学史的框架; ?3. 内容简要, 初具规模。 ?1965年以后, 汉语修辞学史的研究逐渐走向成熟。 ?郑奠、 谭全基《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1980商务印书馆) 为 修辞学史研究的成熟提供了集中、 全面的材料, ?郑子瑜的《中国修辞学史稿》 (1984上海教育出版社) 则是成熟 的标志。 ?易蒲、 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 、 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 袁晖、 宗廷虎等人的《汉语修辞学史》 更是成熟的产物。 ?几部专著的特点 : 44 ?1. 有独立完整的体系, 内容涉及修辞学的各个方面; ?2. 材料翔实, 论述具体深入; ?3. 有系统的修辞学史理论作指导, 对研究修辞学史的 目的和重要性、 原则和方法、 体系和分期等都有比较明确 的认识。 ? 的 它建立了第一个中国修辞学史体系; 的 它创造性地运用了系统论的方法和采 用了以特定的项目为纲目的新路子; 的 在于展示和评论了前两本书只略有提及的现、 当代修 辞研究的最新成果; 而 则将古今融贯到底、 堪称比较完备的“ ” 。 第十章 语言运用 ? ? ? ? ?言语交际有三个要素: ?1 ( 交际者, 即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双方, 发话人和受 话人; ?2( 交际环境, 即语境; ?3( 交际工具-----语言。 ?二、 交际角色 45 ? (一) ?交际角色指交际者在交际中的身份和地位。 ?(二) ? ? ? 语内环境, 即词语句段的前言后语, 书面形 式又叫上下文 ? 有远近两个方面: ? 指交际的大背景 包括时代、 地域、 国家、 民族、 文化等方 面; ? 指交际的现场情境, 包括交际者、 交际目的、 内容、 时间、 地点、 场合等。 ?(二) ?第一, 规定了言语的含义。 ?第二, 规定了言语的表达方式。 ?第三, 有助于突出言语的表达效果。 ?四、 交际类型 ?1. 常见类型: 按照交际是发话、 受话的情况, 可分为 和 。 按照交际的正式程度, 可分为 和 。 按 照语言的交际形式, 可分为 和 。 ?2( ? ?1) 质的准则。 ?2) 量的准则。 ?3) 关系准则。 ?4) 方式准则。 46 第二节 语言与信息 ?(一) ? ?1. 交际双方必需使用共同的语码; ?2. 编码和解码都必须保证语码和信息内容的统一; ?3. 传递中要保持信道畅通。 ?二、 ?(一) 句内因素, 是句子本身的结构要素所体现出来的意义, 包括词义、 语义、 句法结构、 语调、 语气和口气等 。 ?(二) 句外因素, 是句子结构以外的影响句子意义的因素, 包括指称意义、 社会文化意义、 联想意义、 暗示意义、 预设等 。 ?1 ( ?指称意义即词、 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代表的具体内容。 ?指称意义即指称信息。 指称信息分为 和 、 和 。 ?一个句子先说出已知信息, 再引出未知信息, 所以, 句首的 话题往往表示已知信息, 述题传达未知信息。 ?2( ?句子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人类社会文化所赋予的意义。 ?人的思维有联想功能, 这使语言产生了联想意义。 ?暗示意义是一种言外之意, 它不是语言直接显示的, 而是透 过字面意义隐含的意义, 言在此而意在彼。 ?3( ?预设是句子的潜存信息。 ?三、 47 ?1( 词语提取策略, ?2( 词语预测策略, ?3( 尝试组合策略, ?4( 模式对照策略。 第三节 语文与文化 ?一、 语言运用与文化渗透 ?语言是文化组成部分, 又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和文化相伴相随, 相互作用, 语言运用中渗透着文化的巨大影响。 ? 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折成果的总和, 包 括物质成果――物质文化和精神成果――精神文化。 ?广义的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 一类叫做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文化; 一类叫做 社会心理文化。 ?语言属于制度文化。 ?二、 语言的文化内涵 ?(一) 文化在语汇中的反映 ?(二) 文化在语音、 语法中的反映 ?三、 言语的文化制约 ?(一) 文化制约着交际角色的言语 ?(二) 文化是构成语境的重要因素 ?第一、 文化是个历史范畴, 具有时代性; ?第二, 文化具有地域性; ?第三, 文化具有民族性。 《汉语修辞文化》 张炼强 著 百种语文小丛书 曹先擢 主编 48
本文档为【现代汉语修辞学(精华)】,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3423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97KB
软件:Word
页数:5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06
浏览量: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