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举报
开通vip

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吉林省林业厅 二OO九年 目 录 1第一章 总 则 3第二章 调查分类 11第三章 调查区划 18第四章 一般调查 22第五章 重点调查 34第六章 统计与制图 39第七章 调查成果 40第八章 质量管理 43第九章 附则 44附录1 湿地调查记录表范本 55附录2 湿地调查统计表范本 62附录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5附录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68...

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
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 实施细则 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实施细则公司办公室6S管理实施细则国家GSP实施细则房屋建筑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大体积混凝土实施细则 吉林省林业厅 二OO九年 目 录 1第一章 总 则 3第二章 调查分类 11第三章 调查区划 18第四章 一般调查 22第五章 重点调查 34第六章 统计与制图 39第七章 调查成果 40第八章 质量管理 43第九章 附则 44附录1 湿地调查记录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范本 55附录2 湿地调查统计表范本 62附录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5附录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68附录5 中国湿地植被分类及其分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吉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 细则明确了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调查范围, 规定 关于下班后关闭电源的规定党章中关于入党时间的规定公务员考核规定下载规定办法文件下载宁波关于闷顶的规定 了湿地调查分类、调查区划、调查方法、一般调查、重点调查、统计与制图、调查材料汇总和质量管理等技术性、原则性要求。 第2条 调查目的和任务 查清吉林省湿地资源及其环境的现状,了解湿地资源的动态消长规律,为完善吉林省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并逐步实现对全省湿地资源进行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建立全国湿地资源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基础资料,为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湿地资源管理、履行《湿地公约》及其他有关国际公约或协定以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服务。 第3条 调查范围 覆盖符合本细则湿地定义的全省范围内的各类湿地资源,包括面积为8公顷(含8公顷)以上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以及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湿地。 第4条 调查分类 根据湿地的重要性、调查内容的不同,分为一般调查和重点调查。 一般调查是指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要求的湿地斑块进行面积、湿地型、分布、植被类型、主要优势植物和保护管理状况等内容的调查。 重点调查是指对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湿地进行的详细调查: 1. 已列入《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2. 已列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 3. 已建立的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中的湿地; 4. 已建立的湿地公园中的湿地; 5. 除以上条件之外,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湿地: 1)省区特有类型的湿地。 2)分布有特有的濒危保护物种的湿地; 3)面积≥10000公顷的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水库; 4)其他具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如在本省区或在全国意义上具有文化、遗传等特殊保护意义的湿地。 第5条 调查内容 一、一般调查 对所有符合调查范围的湿地调查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所属流域、平均海拔、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植被类型及面积、主要优势植物种、保护管理状况;河流湿地的流域级别。 二、重点调查 除一般调查所列内容外,还应调查: 1. 自然环境要素:包括位置(坐标范围)、平均海拔、地形、气候、土壤; 2. 湿地水环境要素:包括水文要素、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 3. 湿地野生动物:重点调查湿地内重要陆生和水生湿地脊椎动物的种类、分布及生境状况,包括水鸟、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鱼类;以及该重点调查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如贝类、虾类、蟹类等; 4. 湿地植物群落和植被; 5. 湿地保护与管理、湿地利用状况、社会经济状况和受威胁状况。 第6条 调查时间和季节 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以及人工湿地的遥感影像解译应选取近两年丰水期的影像资料。如果丰水期的遥感影像的效果影响到判读解译的精度,可以选择最为靠近丰水期的遥感影像资料。近海与海岸湿地的调查应选取低潮时的遥感影像资料。 湿地的外业调查应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进行。 第二章 调查分类 第7条 湿地分类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根据《湿地分类》标准,湿地划分为5类: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 近海与海岸湿地:是在近海与海岸地区由天然的滨海地貌形成的浅海、海岸、河口以及海岸性湖泊湿地的统称。 河流湿地:是围绕天然河流水体而形成的河床、河滩、洪泛区、冲积而成的三角洲、沙洲等自然体的统称。本次调查范围为宽度10m以上,长度5km以上的河流。河床是指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又称河槽。河漫滩是指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 湖泊湿地:是指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一、充满水体的天然洼地组成的湿地,包括各种天然湖、池、荡、漾、泡、海、错、淀、洼、潭、泊等各种水体。 沼泽湿地:是具有以下3个基本特征的自然综合体:(1)受淡水、咸水或盐水的影响,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2)生长沼生和部分湿生、水生或盐生植物;(3)有泥炭积累或尽管无泥炭积累,但在土壤层中具有明显的潜育层。本次调查中,将虽不全部具有沼泽湿地三个特征的沼泽化草甸、地热湿地、淡水泉或绿洲湿地统计为沼泽湿地。 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了利用某种湿地功能或用途而建造的湿地,或对自然湿地进行改造而形成的湿地,也包括某些开发活动导致积水而形成的湿地。 表1 湿地类、型及划分标准 代码 湿地类 代码 湿地型 划分技术标准 Ⅰ 近海与海岸湿地 Ⅰ9 河口水域 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Ⅰ10 三角洲/沙洲/沙岛 河口系统四周冲积的泥/沙滩,沙州、沙岛(包括水下部分)植被盖度<30%。 Ⅱ 河流湿地 Ⅱ1 永久性河流 常年有河水径流的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 Ⅱ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一年中只有季节性(雨季)或间歇性有水径流的河流。 Ⅱ3 洪泛平原湿地 在丰水季节由洪水泛滥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内陆三角洲所组成。 Ⅱ4 喀斯特溶洞湿地 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区或地下河/溪。 Ⅲ 湖泊湿地 Ⅲ1 永久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Ⅲ2 永久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Ⅲ3 季节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泛滥平原湖)。 Ⅲ4 季节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泊。 Ⅳ 沼泽湿地 Ⅳ1 藓类沼泽 发育在有机土壤的、具有泥炭层的以苔藓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沼泽。 Ⅳ2 草本沼泽 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3 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4 森林沼泽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5 内陆盐沼 受盐水影响,生长盐生植被的沼泽。以苏打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0.7%;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分别大于1.0%、1.2%。 Ⅳ6 季节性咸水沼泽 受微咸水或咸水影响,只在部分季节维持浸湿或潮湿状况的沼泽。 Ⅳ7 沼泽化草甸 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 Ⅳ8 地热湿地 由地热矿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Ⅳ9 淡水泉/绿洲湿地 由露头地下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Ⅴ 人工湿地 Ⅴ1 库塘 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为主要目的而建造的,面积不小于8公顷的蓄水区。 Ⅴ2 运河、输水河 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 Ⅴ3 水产养殖场 以水产养殖为主要目的而修建的人工湿地。 Ⅴ4 稻田 种植水稻的农田。 说明:湿地类型的代码在文本里面用罗马数字表示,在数据库、图形属性数据、excel表里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其它任何代码同样处理。 第8条 流域分类 流域是指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域,因地下水分水线不易确定,习惯上指地面径流分水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 全国一、二、三级流域分类及其代码执行水利部的有关规定。吉林省划分为2个一级流域、9个二级流域、12个三级流域。 表2 吉林省一、二、三级流域及其代码 代码 一级流域 代码 二级流域 代码 三级流域 3 松花江区 2 嫩江 10 江桥以下 3 第二松花江 23 丰满以下 32 丰满以上 4 松花江(三岔口以下) 19 牡丹江 20 三岔口至哈尔滨 7 绥芬河 27 绥芬河 8 图门江 33 图门江 4 辽河区 9 西辽河 24 乌力吉木仁河 30 西辽河下游(苏家铺以下) 10 东辽河 31 东辽河 11 辽河干流 42 柳河口以下 13 鸭绿江 45 浑江口以上 第9条 地貌分类 中山:海拔为1000-3500米的山地; 低山:海拔为500-1000米的山地,相对高程大于200米; 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程小于200米; 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 湖积平原:由湖泊沉积物淤积而形成的平原。 三角洲平原: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育而成。 火山口:是指火山喷出物在喷出口周围堆积,在地面上形成的环形坑。 第10条 湿地植物调查有关分类 1. 植物群落分层结构: 乔木群落可以分成乔木、灌木、草本、苔藓四个基本层次; 灌木群落可以分成灌木、草本、苔藓三个基本层次。 2. 植物物候期的表示方法: -:植物处于生长阶段; (:花蕾出现; (:出现第一批花; O:花盛开期; (:花谢阶段; +:花谢,但种子尚未成熟; #:种子、果实成熟; ~:果后生长期。 3. 植物生活力分级及其含义: 强(3):植物发育良好,枝干发达,叶子大小和色泽正常,能结实或有良好的营养繁殖; 中(2):植物枝叶的发育和繁殖能力都不很强,或者营养生长虽然较好但不能正常结实繁殖; 弱(1):植物达不到正常的生长状态,显然受到抑制,甚至不能结实。 注:植物生活力的分级主要依据目测,要求调查人员熟悉湿地的植物生长情况。 4. 群落的数量特征 (1)多度 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个体数量的相对概念。 计算方法:某个种的多度=(该种的个体数目/样方中同一生长型全部种的个体数)×100%。 (2)密度 指单位面积上某个种的实测植株数目。 计算方法:密度D=样地内某种植物的个体数N / 样地面积S (3)高度 反映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对生境的适应能力。调查时要求记录每个物种的高度并计算其平均高度。 (4)冠幅 乔木树种或灌木树种的冠幅,一般指树冠在地面投影面积的东西和南北方向的直径平均值。 (5)盖度 指草本、蕨类和苔藓植物在地表的垂直投影范围。 (6)频度 表示某种植物个体在群落中水平分布的均匀程度。 计算方法:(某种植物个体出现的样方数/同一植被单元内的全部样方数)×100%。 (7)总优势度 表示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此处采用较为简化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总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冠幅)/2(乔木和灌木植物) 总优势度=(相对高度+相对盖度)/2(草本、蕨类和苔藓植物) 其中,相对高度为某种植物的平均高度占本层中各种植物平均高度总和的百分比。相对冠幅、盖度的定义与相对高度相近。 (8)重要值 表示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 重要值=(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3 第11条 土壤分类 土壤分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GB/T17296-2000),共划分为60个土类。吉林省常见的土类有以下几种: 70棕壤 80暗棕壤 90白浆土 100棕色针叶林土 160黑土 180黑钙土 190栗钙土 210棕钙土 220灰钙土 300风沙土 320火山灰土 370草甸土 400林灌草甸土 410山地草甸土 420沼泽土 430泥炭土 490碱土 500水稻土 第12条 泥炭厚度分类 沼泽湿地的泥炭(有机质含量≥30%,或机质含量≥300g/kg)厚度划分为3类:薄层:<50cm; 厚层:50-200cm;超厚层:>200cm。 第13条 地表水质量分类 地表水质量划分为5类,划分标准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第14条 地下水质量分类 地下水质量划分为5类,划分标准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第15条 其它分类 一、水文要素分类 1. 水源补给状况 划分为地表径流补给(河流补给、冰雪融水、坡面径流)、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泉水、地下水)、人工补给、综合补给,共5类。 2. 流出状况 永久性:湿地地表水常年流出的一种状态; 季节性:相对于永久性而言的,是指属于或依赖于某一特定季节的湿地地表有水流出的状态。 间歇性:相对于永久性而言的,是指湿地地表间歇的交替有水流出的状态。 偶尔:湿地地表偶尔有水流出; 没有:湿地地表没有水流出。 3. 积水状况 永久性积水:地表被天然水永久覆盖(除特别干旱年份); 季节性积水:地表被半永久性覆盖,当表面缺水时,地下水位处在地表或附近; 间歇性积水:地表被暂时性覆盖,地表水在一年中出现时间较短,但地下水位低于土壤表面; 季节性水涝:地表长期被水饱和,但地表水很少出现。 二、水质要素分级 1. pH分级 极强酸:1.00-2.99 强酸性:3.00-3.99 酸性:4.00-4.99 微酸性:5.00-6.49 中性:6.50-7.49 弱碱性:7.50-8.49 碱性:8.50-9.90 强碱性:10.00-11.49 极强碱:>11.50 2. 矿化度分级(单位:g/L) 淡水:<1.00 微咸水:1.00-2.99 咸水:3.00-10.0 盐水:>10.0 3. 透明度分级标准(单位:m) 不透明:<0.05 很浑浊:0.05-0.24 浑浊:0.25-2.49 清:2.50-25.0 很清>25.0 4. 营养状况分级 水体的营养状况分级评价项目为总磷、总氮、透明度3项,控制标准可参照表3给出的浓度值;营养状况分级按贫营养、中营养和富营养三级评价。 表3 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营养程度 评分值 总磷(mg/m3) 总氮(mg/m3) 透明度(m) 贫营养 10 20 1.0 4.0 20 50 10.0 5.0 中营养 30 40 50 10 25 50 100 300 500 3.0 1.5 1.0 富营养 60 70 80 90 100 100 200 600 900 1300 1000 2000 6000 9000 16000 0.50 0.40 0.30 0.20 0.12 注:评价方法用评分法,具体做法为:①查表将单参数浓度值转为评分,监测值处于表列值两者中间者可采用相邻点内插,或就高不就低处理;②几个参评项目评分值求取均值;③用求得的均值再查表得营养状况等级。 三、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 1. 种植业:水稻田、其它灌溉、园艺和非灌溉农用地; 2. 养殖业:养殖鱼、虾、蟹、贝类等; 3. 牧业:放牧牛(羊、马等)的牧场或作为集约畜牧业的草料基地; 4. 林业: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 5. 工矿业:泥炭、原油开采、薪炭、采沙等; 6. 旅游和休闲:包括各种被动和主动的娱乐、捕猎等; 7. 水源地: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地下水回灌等; 8. 其它利用方式:未包括在以上利用方式范围内的其它利用方式。 在湿地利用方式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用方式称为主导利用方式,它是指那些产值较高、占用湿地面积较大的利用方式。 四、土地所有权分类 指已正式划定,现地清楚,且具有法律上生效的证件的湿地。 1. 国有 2. 集体 五、保护状况分类 指已正式划定,现地清楚,且有相应部门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等。 1. 自然保护区: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地方自然保护区; 2. 湿地公园:包括国家湿地公园和地方湿地公园; 3. 自然保护小区; 4. 湿地多用途管理区。 六、受威胁状况分类 1. 湿地受威胁因子 (1)基建和城市建设 (2)围垦 (3)泥沙淤积 (4)污染 (5)过度捕捞和采集(6)非法狩猎(7)水利 工程 路基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量增项单年度零星工程技术标正投影法基本原理 和引排水的负面影响 (8)盐碱化 (9)外来物种入侵 (10)过牧 (11)森林过度采伐 (12)沙化 (13)其他 2. 受威胁状况等级 (1)安全:基本未受干扰,保持原有生境状况(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烟稀少的地方)。 (2)轻度:受到轻度干扰,生境类型没有明显改变,停止干扰后生境状况可较快恢复。 (3)重度:受到某一威胁因子的影响较严重或同时受到多个因子的威胁,干扰严重,原有生境类型基本消失,难以逆转。 第三章 调查区划 第16条 调查区划系统 湿地调查区划按照省→湿地区→湿地斑块进行组织。 第17条 湿地区划分 湿地区是指由多块湿地斑块组成的、具有一定的水文联系和生态功能的湿地复合体。在划分湿地区时,应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地貌单元的独立性。从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角度出发,某一湖泊周围的沼泽湿地,虽然湿地类不同,但由于其湿地的起源、发育过程相同,而且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划分为同一湿地区,然后再根据湿地型不同等划分不同的湿地斑块。 符合下述条件的湿地应单独划为一个湿地区,其它零星湿地可以县域为单位区划,按县级行政区域名称命名。分区的市,各区合并为一个湿地区,以市名命名。 1. 国际重要湿地; 2. 国家重要湿地; 3. 各省根据湿地保护管理需要划分并列入本省调查实施细则的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中国际重要湿地明名录和《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公布的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结合第一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确定吉林省湿地区的名称及其顺序码。祥见表4。 表4 吉林省湿地区名录 顺序码 县(市区)名 湿地区名称 主要湿地类 072 吉林市、蛟河市、桦甸市、靖宇县、抚松县 三湖保护区(松花湖、红石湖、白山湖) 人工湿地 073 前郭县、大安市 查干湖湿地 湖泊湿地 074 乾安县 大布苏自然保护区的湿地 沼泽湿地 075 通榆县 包拉温都湿地 沼泽湿地 076 柳河县 哈泥湿地 沼泽湿地 077 敦化市 雁鸣湖 湖泊湿地 078 珲春市 敬信湿地 近海与海岸湿地 079 珲春市 敬信四道泡 沼泽湿地 080 大安市 龙沼沼泽 沼泽湿地 081 镇赉县 莫莫格湿地 沼泽湿地 082 农安县 波罗湖 湖泊湿地 083 通榆县 向海 沼泽湿地 084 安图县 园池 湖泊湿地 085 大安市、镇赉县 月亮泡湿地 人工湿地 086 长白山(安图、抚松、长白) 长白山熔岩台地沼泽区 沼泽湿地 600 梅河口市 磨盘湖 湖泊湿地 601 敦化市 沙河庄沼泽 沼泽湿地 602 靖宇县 靖宇保护区的湿地 湖泊湿地 603 辉南县 龙湾湿地 湖泊、沼泽湿地 604 通榆县 双岗、十花道湿地 沼泽湿地 605 扶余县 扶余松花江湿地 河流湿地 606 大安市 新荒泡、沿江泡、他拉红泡 湖泊湿地 607 敦化市 老白山湿地 沼泽湿地 700 白城市 白城市 6 701 洮南市 洮南市 6 702 镇赉县 镇赉县 6 703 大安市 大安市 6 704 通榆县 通榆县 6 705 松原市 松原市 6 706 乾安县 乾安县 6 707 前郭县 前郭县 6 708 扶余县 扶余县 6 709 长岭县 长岭县 6 710 长春市 长春市 6 711 榆树市 榆树市 6 712 农安县 农安县 6 713 德惠市 德惠市 6 714 九台市 九台市 6 715 四平市 四平市 6 716 双辽市 双辽市 6 717 公主岭市 公主岭市 6 718 梨树县 梨树县 6 719 伊通县 伊通县 6 720 吉林市 吉林市 6 721 舒兰市 舒兰市 6 722 永吉县 永吉县 6 723 蛟河市 蛟河市 6 724 磐石市 磐石市 6 725 桦甸市 桦甸市 6 726 延吉市 延吉市 6 727 敦化市 敦化市 6 728 汪清县 汪清县 6 729 珲春市 珲春市 6 730 安图县 安图县 6 731 和龙市 和龙市 6 732 龙井市 龙井市 6 733 辽源市 辽源市 6 734 东辽县 东辽县 6 735 东丰县 东丰县 6 736 通化市 通化市 6 737 梅河口市 梅河口市 6 738 辉南县 辉南县 6 739 柳河县 柳河县 6 740 通化县 通化县 6 741 集安市 集安市 6 742 白山市 白山市 6 743 靖宇县 靖宇县 6 744 抚松县 抚松县 6 745 江源县 江源县 6 746 临江市 临江市 6 747 长白县 长白县 6 如有后补充的重点湿地区,其顺序码从608开始顺延; 第18条 湿地斑块划分 湿地斑块是湿地资源调查、统计的基本单位。下列区划因子之一有差异时,应单独划分湿地斑块: 1. 三级流域不同; 2. 湿地型不同; 3. 县级行政区域不同; 4. 土地所有权不同; 5. 保护状况不同; 6. 湿地受威胁等级不同; 7. 湿地主导利用方式不同。 湿地斑块划分最小面积为8公顷。符合上述划分条件,但划分后出现面积不足8公顷的斑块时,可不划分。一般调查湿地区按1—4款划分湿地斑块,重点调查湿地区按1—7款划分湿地斑块。 第19条 湿地斑块的边界界定 1. 近海与海岸湿地 近海与海岸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5进行。 表5 近海与海岸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Ⅰ9 河口水域 从近口段的潮区界(潮差为零)至口外海滨段的淡水舌锋缘之间的永久性水域。 Ⅰ10 三角洲/沙洲/沙岛 河口系统四周,冲积的泥/沙滩,沙州、沙岛(包括水下部分,但低潮时能露出),植被盖度<30%。 2. 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按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进行边界界定。 河床至河流在调查期内的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区域为洪泛平原湿地,包括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以及保持了常年或季节性被水浸润的内陆三角洲。如果洪泛平原湿地中的沼泽湿地区面积不小于8公顷,需单独划出其沼泽湿地型,统计为沼泽湿地。如沼泽湿地区小于8公顷,则不必划出,而统计到洪泛平原湿地中。 西部半干旱区的断流河段全部统计为河流湿地。半干旱区以外的常年断流的河段,连续10年或以上断流则断流部分河段不计算其湿地面积,否则为季节性和间歇性河流湿地。 河流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6进行。 表6 河流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Ⅱ1 永久性河流 永久性河流仅包括河床部分。采用的遥感影像图上有明显河道和水流痕迹。 Ⅱ2 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 在所用遥感影像图上有明显河道痕迹。干旱地区的全部断流河段包括在内。 Ⅱ3 洪泛平原湿地 河床至河流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淹没的河滩、河心洲、河谷、季节性泛滥的草地、内陆三角洲。 Ⅱ4 喀斯特溶洞湿地 喀斯特地貌下形成的溶洞集水区或地下河/溪。 3. 湖泊湿地 如果湖泊周围有堤坝,则将堤坝范围内的水域、洲滩等统计为湖泊湿地。 如果湖泊周围没有堤坝,将湖泊在调查期内的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所覆盖的范围统计为湖泊湿地。 如果湖泊内水深不超过2米的挺水植物区面积不小于8公顷,需单独区划,将其统计为沼泽湿地;如湖泊周围的沼泽湿地区面积不小于8公顷,需单独区划,将其统计为沼泽湿地;如沼泽湿地区小于8公顷,则统计到湖泊湿地中。 湖泊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7进行。 表7 湖泊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Ⅲ1 永久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Ⅲ2 永久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永久性湖泊。 Ⅲ3 季节性淡水湖 由淡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淡水湖(泛滥平原湖)。 Ⅲ4 季节性咸水湖 由微咸水/咸水/盐水组成的季节性或间歇性湖泊。 4. 沼泽湿地 在野外对沼泽湿地进行边界界定时,首先根据其湿地植物的分布初步确定其边界,即某一区域的优势种和特有种是湿地植物时,可初步认定其为沼泽湿地的边界;然后再根据水分条件和土壤条件确定沼泽湿地的最终边界。 沼泽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8进行。 表8 沼泽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Ⅳ1 藓类沼泽 只在高寒区域有分布,发育在有机土壤、具有泥炭层的以苔藓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沼泽。 Ⅳ2 草本沼泽 由水生和沼生的草本植物组成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3 灌丛沼泽 以灌丛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4 森林沼泽 以乔木森林植物为优势群落的淡水沼泽。 Ⅳ5 内陆盐沼 受盐水影响,生长盐生植被的沼泽。以苏打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0.7%;以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的盐土,含盐量应分别大于1.0%、1.2%。 Ⅳ6 季节性咸水沼泽 受微咸水或咸水影响,只在部分季节维持浸湿或潮湿状况的沼泽。 Ⅳ7 沼泽化草甸 为典型草甸向沼泽植被的过渡类型,是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过分潮湿、通透性不良等环境条件下发育起来的,包括分布在平原地区的沼泽化草甸以及高山和高原地区具有高寒性质的沼泽化草甸。 Ⅳ8 地热湿地 由地热矿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Ⅳ9 淡水泉/绿洲湿地 由露头地下泉水补给为主的沼泽。 5.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包括面积不小于8公顷的库塘、运河、输水河、水产养殖场、稻田等。人工湿地型及其界定标准按表9进行。 表9 人工湿地型及其现地界定标准 代码 湿地型 现地界定标准 Ⅴ1 库塘 包括为蓄水、发电、农业灌溉、城市景观、农村生活而导致的积水区,包括水库、农用池塘、城市公园景观水面等。 Ⅴ2 运河、输水河 为输水或水运而建造的人工河流湿地,包括以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沟、渠。 Ⅴ3 水产养殖场 包括淡水养殖的鱼池、虾池和沿岸高位养殖场所。淡水养殖场一般有规则分布在自然湖区和河流湿地周边,区划时与农用库塘相区别。沿岸高位养殖场区划时与近海与海岸湿地相区别。 Ⅴ4 稻田 种植水稻的农田。 第20条 湿地编码 为适应湿地管理标准化、信息化以及湿地调查工作的需要,每一个湿地斑块应具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码,即湿地编码。湿地编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湿地区编码,固定位是7位,其编制原则为: 1. 编码第一、二位为省代码。 2. 编码第三位为湿地类,为数字1-5。 3. 编码第四位为扩充码,暂时为0。 4. 编码第五、六、七位为湿地区顺序码。 第二部分为湿地斑块编码,由调查数据汇总后,自动生成。外业调查时,湿地斑块顺序码以湿地区为单位,按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顺序,从001开始编写。 第四章 一般调查 第21条 调查方法 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主要优势植物种、土地所有权、保护管理状况等数据。 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 一、遥感判读准备工作 1. 获取调查区相关图件和资料 图件:包括调查区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图、湿地、流域等专题图; 资料:包括调查区有关的文字资料和统计数据等。 2.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 遥感数据的获取应在保证调查精度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特定的数据源。一般应保证分辨率在20m以上,云量小于5%,最好选择与调查时相最接近的遥感影像,其时间相差一般不应超过2年。 3. 遥感数据源处理 对遥感数据要以湿地资源为主体进行图像增强处理,并根据1:5万地形图进行几何精校正。经过处理的遥感影像数据,按标准生成数字图像或影像图。 4. 解译人员的培训 为了保证遥感数据解译的准确性,要对参加解译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熟悉技术标准,掌握GIS与遥感技术的基础理论及相关软件的使用。解译人员除进行遥感判读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野外实践培训等。 5. 建立分类系统及代码。 具体参见湿地分类技术标准与湿地编码规定。 二、建立解译标志 1. 选设3-5条调查线,调查线选设原则为: (1)在遥感假彩色上色彩齐全 (2)对工作区有充分代表性 (3)实况资料好 (4)类型齐全 (5)交通方便 2. 线路调查 通过对遥感假彩色像片识别,利用GPS等定位工具,建立起直观影像特征和地面实况的对应关系。 3. 室内分析 依据野外调查确定的影像和地物间的对应关系,借助有关辅助信息(湿地图、水系图、湿地分布图及有关物候等资料),建立遥感假彩色影像上反映的色调、形状、图形、纹理、相关分布、地域分布等特征与相应判读类型之间的相关关系。 4. 制定统一的解译标准,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判读类型的定义、现地景观形成统一认识,并对各类型在遥感信息影像上的反映特征的描述形成统一标准,形成解译标志,填写判读解译标志表。不同遥感影像资料或遥感影像资料时相差异大的,应分别建立遥感解译标志。 5. 判读工作的正判率考核 选取30-50个判读点,要求判读人员对湿地型进行识别,只有湿地型正判率超过90%时才可上岗。不足90%进行错判分析和纠正,并第二次考核,直至正判率超过90%。并填写判读考核登记表和修订判读解译标志表。 三、判读解译 1. 人机交互判读 判读工作人员在正确理解分类定义的情况下,参考有关文字、地面调查资料等,在GIS软件支持下,将相关地理图层叠加显示,全面分析遥感影像数据的色调、纹理、地形特征等,将判读类型与其所建立的解译标志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区分判读类型。以面状图斑和线状地物分层解译。建立判读卡片并填写遥感信息判读登记表。 2. 图斑判读要求 以图斑为基本单位进行判读时,采用遥感影像图进行勾绘判读或在计算机屏幕上直接进行勾绘判读为主,GPS野外定位点为辅。 判读勾绘图斑界线须与遥感影像图上不同类型变更线相吻合,并且闭合。相邻景(幅)应自然接边,数据具有严格的拓扑结构,不存在拓扑错误。每个判读样地或图斑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编号,作为该判读单位的唯一识别标志。并按判读单位逐一填写判读因子,生成属性数据库。必填属性数据不能为空值,相关图层(类型图斑与线状地物、类型图斑与权属界线等)的空间关系必须正确。线要素与面要素既要进行几何位置接边,又要进行属性接边。 3. 河流的判读 判读范围为宽度在10m以上、长度在5km以上的河流。如果遥感影像达不到解译要求,可以采用典型调查的方式进行,即借助地形图和GPS 野外定点调查现地调绘。 4. 双轨制作业 以样地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两名判读人员对同幅地形图内的遥感判读样地分别进行判读登记。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点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以图斑为单位进行判读时,要求一人按图斑区划因子进行图斑区划并进行判读,另一人对前一人的区划结果进行检查,发现区划错误时经过协商进行修改;区划确定后第二人进行“背靠背”判读,判读类型一致率在90%以上时,可对不同图班进行协商修改,达不到时重判。 判读结果须经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字化录入至图形数据库中。提交成果采用Arc/Info格式。 5. 质量检查 质量检查是对遥感影像的处理、解译标志的建立、判读的准备与培训、判读及外业验证等各项工序和成果进行检查。组织对当地熟悉和有判读实践经验的专家对解译结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合理及错误的解译及时纠正。 四、湿地型的判读精度要求 沼泽湿地 85%以上 其它湿地 90%以上 第22条 一般调查湿地斑块的调查内容 1. 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的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 2. 湿地斑块序号:按照湿地斑块在湿地区中的顺序进行填写。 3. 所属湿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 4. 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进行填写。 5. 湿地型:按照湿地分类的要求进行填写。 6. 湿地面积(公顷):直接填写遥感影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数据。 7. 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 8. 平均海拔(米):填写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 9. 所属流域:按照全国一、二、三级流域的分类,填写到三级流域。 10. 河流湿地:需填写河流级别。 11. 植被类型及面积(公顷):以遥感解译为主,配合野外现地调查验证。 12. 水源补给状况: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个类型填写。 13. 近海与海岸湿地:需填写潮汐类型、盐度(‰)和水温(℃)。 14. 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 15. 主要优势植物种:填写野外调查到的主要优势植物种。 16. 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区划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 17. 保护管理状况:包括已采取的保护管理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湿地公园。 第五章 重点调查 第23条 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的湿地斑块调查采用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海拔、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等数据。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 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与植被、湿地保护与利用状况、受威胁状况等的重点调查,以重点调查湿地区为调查单位,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采取相应的野外调查方法开展外业调查,或收集相关的资料。 第24条 重点调查湿地斑块的调查内容 1. 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的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 2. 湿地斑块序号:按照湿地斑块在湿地区中的顺序填写。 3. 所属湿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 4. 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填写。 5. 湿地型:按照湿地分类的要求填写。 6. 湿地面积(公顷):直接填写遥感影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数据。 7. 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 8. 平均海拔(米):填写湿地斑块的平均海拔。 9. 所属流域:按照全国一、二、三级流域的分类,填写到三级流域。 10. 河流湿地:需填写河流级别。 11. 水源补给状况:按照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综合补给5个类型填写。 12. 近海与海岸湿地:需填写潮汐类型、盐度(‰)和水温(℃)。 13. 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 14. 主导利用方式:根据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填写湿地的主导利用方式。 15. 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区划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 第25条 自然环境要素调查 一、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野外调查是对湿地设立一定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典型样地的数量要求包含整个湿地的各种资源和生境类型。对野外难以获取的数据,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二、湿地地貌调查 以湿地区内的主体地貌作为湿地地貌,根据野外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填写。 三、湿地气候要素调查 1. 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变化范围(℃),注明7月均温和1月均温,极端最低气温,并注明资料年代; 2. 积温:≥0℃和≥10℃的积温(℃); 3. 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和变化范围(mm); 4. 蒸发量:单位:mm,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观测值,应统一换算为E60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 四、湿地土壤类型调查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或收集资料,对泥炭沼泽湿地填写泥炭层厚度(薄层、厚层、超厚层)。如来源于资料,需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湿地土壤类型调查划分到土类。 第26条 水环境要素调查 一、调查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湿地水文数据,对野外难以获取或无法进行野外调查的,可以从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水质调查则在野外选取典型地点采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样,由具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化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二、湿地水文调查 1. 水源补给状况:分为地表径流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人工补给和综合补给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2. 流出状况: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或没有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3. 积水状况:分为永久性积水、季节性积水、间歇性积水和季节性水涝4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4. 水位(m):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年平水位和年枯水位,采用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获取。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5. 水面(湖泊、库塘,hm2):包括丰水面积、枯水面积、平水面积,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6. 蓄水量(湖泊、沼泽和人工蓄水区,万m3):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7. 水深(湖泊、库塘,m):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三、地表水水质调查 1. 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级。 2. 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 3. 透明度:采用野外透明度盘测定,单位为m,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 4. 营养物:包括总氮和总磷,需野外采集水样,到实验室进行测定。 (1)总氮: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单位mg/L。 (2)总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磷含量,单位mg/L。 5. 营养状况分级:将测得的透明度、总氮、总磷结果按照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级。 6.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一般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7. 主要污染因子:调查对水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物的名称,包括有机物质(油类、洗涤剂等等)和无机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等)。 8. 水质级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四、地下水水质调查 1. 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结果分级。 2. 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结果分级。 3. 水质级别: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 第27条 湿地野生动物调查 一、调查对象 在湿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动物和在某一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 其中水鸟应查清其种类、分布、数量和迁徙情况,其它各类则以种类调查为主。考虑到各调查对象的调查季节和生境的不同,湿地野生动物调查可以不在同一样地进行。 二、调查季节和时间 动物调查时间应选择在动物活动较为频繁、易于观察的时间段内。 水鸟数量调查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5-6月,越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各地应根据本地的物候特点确定最佳调查时间,其原则是:调查时间应选择调查区域内的水鸟种类和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调查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般同一天内数据可以认为没有重复计算,面积较大区域可以采用分组方法在同一时间范围内开展调查,以减少重复记录。 两栖和爬行类调查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入蛰前。 兽类调查与鸟类调查同时进行,以冬季调查为主,春夏季调查为辅。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可全年进行。 三、调查方法 湿地野生动物野外调查方法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是指适合于大部分调查种类的直接计数法、样方调查法、样带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对那些分布区狭窄而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难于用常规调查方法调查的种类,应进行专项调查。 1. 水鸟调查 水鸟数量调查采用直接计数法、样方法或样点法,在同一个湿地区中同步调查。 (1)直接计数法:调查时以步行为主,在比较开阔、生境均匀的大范围区域可借助汽车、船只进行调查,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开展航调。直接计数法是通过直接计数而得到调查区域中水鸟绝对数量的调查方法。适用于越冬水鸟及调查区域较小、便于计数的繁殖群体的数量统计。 记录对象:以记录动物实体为主,在繁殖季节还可记录鸟巢数,再转换成种群数量(繁殖期被鸟类利用的每一鸟巢应视为一对鸟;鸟类孵化期观察的一只成体鸟应视为一对鸟)。 计数可借助于单筒或双筒望远镜进行。如果群体数量极大,或群体处于飞行、取食、行走等运动状态时,可以5、10、20、50、100等为计数单元来估计群体的数量。春、秋季候鸟迁徙季节的调查以种类调查为主,同时还应兼顾迁徙种群数量的变化。 (2)样方法:通过随机取样来估计水鸟种群的数量。在群体繁殖密度很高的或难于进行直接计数的地区可采用此方法。样方大小一般不小于50×50米;同一调查区域的样方数量应不低于8个,调查强度不低于1%。计数方法同直接计数法。 (3)样点法:在调查区选择一个或多个样点进行调查,样点数量以能查清调查范围内所有种群数量酌情确定。 调查用时:每一样点应满足查清物种种类、种群数量及鹤鹳类种群结构的时间需要。最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水鸟活动较为频繁的时间进行; 调查范围:以望远镜可辨明种类为样点半径。 观测工具:20—60倍单筒望远镜; 数量统计:采用直数法进行数量统计;对于种群数量较大的雁鸭类、鸥类、鴴鹬类等,可以采用网格计数法; 只对在地面栖落及稳定在样点观测范围内飞翔的个体进行统计; 空中飞行途经个体,由样点观察范围内起飞至观察范围以外个体不进行统计,但需要填写在备注栏内。 野外记录:记录观测范围内所见到的物种种类数量等调查内容,填写《野外调查记录表》。 2. 两栖、爬行动物调查 两栖、爬行动物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 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 野外调查可采用样方法。即通过计数在设定的样方中所见到的动物实体,然后通过数量级分析来推算动物种群数量状况。样方应尽可能设置为方形、圆形或矩形等规则几何图形,样方面积不小于100 在进行鸟类样点调查的同时,访问当地县(市、区)、乡(镇)村林业主管部门、村民等,了解有关两栖、爬行类的发现时间、地点、发现地自然环境,对两爬类数量消长的认识等。填写《两栖、爬行类调查记录表》。 3. 兽类调查 兽类以种类调查为主,可采用野外踏查、走访和利用近期的野生动物调查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记录到种或亚种。依据看到的动物实体或痕迹进行估测,在调查现场换算成个体数量。 国家I、II级重点保护物种应查清物种分布和种群数量。 湿地兽类野外调查宜采用样带调查法和样方调查法,样带(方)布设依据典型布样,样带(方)情况能够反映该区域兽类分布基本情况,然后通过数量级分析来推算种群数量状况。样带长度不少于2000m,单侧宽度不低于100m;样方大小一般不小于50 在进行鸟类样点调查同时,访问当地县(市、区)、乡(镇)村林业主管部门、村民等,了解有关兽类的发现时间、地点、发现地自然环境,对兽类数量消长的认识等。填写《兽类调查记录表》。 4.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主要查清湿地中现存的经济鱼、珍稀濒危鱼、贝类、虾类等的种类及最近三年来的捕获量。 四、影响动物生存的因子调查 在进行动物野外调查的同时,应查清对湿地动物生存构成威胁的主要因子,并据此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调查统计 直接计数法得到的某种鸟类数量总和即为该区域该种鸟类的数量。 样带(方)数量计算公式为N= *M(N-某区域某种动物数量; -该区域该物种平均密度;M-该调查区域总面积)。 = / ( -j个样带(方)调查的该物种数量和; -j个样带(方)总面积)。 样带(方)法兽类、两栖、爬行动物数量级计算是把整个湿地区调查过程中的每种动物数量总和除以该类动物总数,求出该种动物所占百分数。当百分数大于50%为极多种,用“++++”表示;百分数为10%-50%,为优势种,用“+++”表示;当百分数为1%-10%,为常见种,用“++”表示;当百分数小于1%,为稀有种,用“+”表示。 第28条 湿地植物群落调查 一、湿地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首先搜集调查地区的湿地遥感图、航片图、地形图等。无论是采用卫片还是地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1/10万。其次,搜集和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群种、群落类型(如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种群落)等、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是否受生态因子(如矿化度、盐度、高程等)梯度的影响等。如果这些资料缺乏,则需进行预调查。第三,以5万公顷的植物群落面积为基本单位,将所调查的湿地划为许多不同的调查单元,不足5万公顷的植物群落面积以5万公顷来计。最后,根据这些资料和每个调查单元的植物群落情况,制定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本细则主要依据生态因子梯度是否明显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将调查划分为3大类型。 1. 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1)样地和样方的布局 在每个调查单元内,以最长的直线样带为准,设置至少一条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用GPS按一定间距均匀布设样地,在每个样地范围确定1个调查样方的位置。 确定调查的样方位置时要考虑以下3条原则: 典型性和代表性:使有限的调查面积能够较好的反映出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自然性:人为干扰和动物活动影响相对较少的地段,并且较长时间不被破坏,如流水冲刷、风蚀沙埋、过度放牧和开垦等; 可操作性:选择易于调查和取样的地段,避开危险地段进行调查。如果样带穿过道路或建筑物等而造成样带不连续时,同时样地恰好落在该位置上,则可适当调整该样地
本文档为【吉林省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62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MB
软件:Word
页数:76
分类:管理学
上传时间:2012-12-07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