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

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

举报
开通vip

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 (注: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已删除,本文仅作为写作模式参考) 一、《纳西女》的构思缘起 在祖国的西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丽江。11月份的专业考察课程,我们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 抵达丽江古城,抬头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密密麻麻的黑白墙体老建筑。古城里居住很多纳西族人,这个古老的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而且还蕴涵着自己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古城远有玉龙雪山环绕,近有密密麻麻的黑瓦白墙老建筑林立,城内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清澈见底的流水,故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

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
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 (注: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已删除,本文仅作为写作模式参考) 一、《纳西女》的构思缘起 在祖国的西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丽江。11月份的专业考察课程,我们踏上这块神奇的土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考察。 抵达丽江古城,抬头第一眼看见的就是密密麻麻的黑白墙体老建筑。古城里居住很多纳西族人,这个古老的民族,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而且还蕴涵着自己民族的智慧和文明。古城远有玉龙雪山环绕,近有密密麻麻的黑瓦白墙老建筑林立,城内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清澈见底的流水,故有“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之美誉。 早晨的丽江具有古城原汁原味的味道,出奇的平和与宁静,没有商业的喧闹,在巷子里,随意漫步都会碰到清早起来劳动的妇女。她们头戴帽子,披着肩挂,上身穿着肥腰大袖、长过膝盖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穿长裤,腰系着百褶围裙;背上披着羊毛的披肩,披肩上缀有刺绣精美的七个黄色的日月星辰的圆形图案,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示的是“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女人的勤劳之习,终日披星而起,月上才息。 崇高与勤劳的纳西族女人是一种美的象征,是表现创作有意义的主题。以纳西女为题材画一幅画来表达感动、抒发情怀,是在考察短短的一周时间里,穿梭在古城的每个小巷中心灵触动的每一刹那的一种冲动。就如有人所比喻的“艺术曝光”,若此时把头脑比作“摄影机”的话,那么此时的所思所想,就是启动了这“快门”,那些美好的事物才会摄进头脑的“底片”来。 (一)民风民俗 古城早晨宁静,白天喧闹,,晚上则是别有一番风趣,那就是纳西族人的民间篝火晚会。(见图1  图1  纳西舞蹈 已删除)纳西族无论老幼皆能歌善舞,每到晚上经常可以看到纳西族的姑娘小伙子们围在篝火旁跳舞唱歌, 虽然听不懂歌词,但内涵是非常愉快的。通过晚会,能充分了解和领略到纳西族人民的热情与文化,动听的“纳西古乐”,腰鼓激掌等民间声乐。篝火晚会结束后,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懂得了古城里的一砖一瓦都是历史的见证,也更懂得了纳西族人民捍卫故土的 故事 滥竽充数故事班主任管理故事5分钟二年级语文看图讲故事传统美德小故事50字120个国学经典故事ppt 。时间的流逝磨灭不了历史的印记,呈现在眼前的丽江古城更具有代表性,更具有魅力。在每条小巷子里,你都能感受到岁月沧桑的痕迹和历史的脚印,令人不禁抚今追昔。漫步在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突然发现在一个散发着花香的院子里,一位看似年过半百的妇人,沉默的注视着远方。与她攀谈了解到,这位母亲原来尚还年轻,无情的岁月与恶劣的气候已在她不满四十的脸上吻下了深深的烙印。她言语不多,但谈话中能令人感受到一种纯朴在蔓延,同时,也让人心里有一股暖流在滋长。 生活是构思的源泉,构思是想象力的发展,并能根据绘画的特性产生一种定格。在欣赏和领略纳西族古老文明的同时,最受感染的还是古老的东巴文化,那些形状各异、栩栩如生、婀娜多姿、活灵活现的文字令人激动不已。     那是考察古城老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被一家叫“东巴木记”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幽寂的店铺里,摆满了大小不一、款式各异的石头。石头上面都刻着东巴文字,这也是至今最美的象形文字,丰富生动、透着素朴的文化特质,让人品味的同时陷入沉思。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里仿佛有着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走在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纳西人淳朴的笑脸。后来小店老板还讲到聪明的纳西族人曾经用东巴文字写过诗,他们还画过“太阳在山岗上休息”,“等待美丽的月亮来会见”,就是用这种神奇的东巴图画文字,很形象地记录了东巴的歌舞和曲谱。当地一位祭司说:“没有东巴文化与东巴画,我们难以生活”,就像哲学家尼采也曾说过的“没有音乐就没有生活”一样。可以说在少数民族的美术中,东巴图画文字它是一种“虚而为盈,约而为实”、别出心裁的少数民族画种。 (二)深入生活、收集素材 也许是久居都市的缘故,我对少数民族风情一直有点神往与迷恋,因此,毕业创作选择了民族风情题材。无论是性格质朴,体魄强健勤劳的纳西女的人物形象,还是独特迷人的民风、服饰、环境,始终让人感到魅力无穷,并不断激发出一种创作激情。 一切所见所闻,逐渐在脑海里催生了一幅美好的艺术画面。画面上有着质朴、纯真和勤勉的纳西女,作品里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色彩。有了要描绘纳西女的创作构思,于是也进一步深入考察和体验纳西族的民俗生活。 艺术的生命发端于生活:一端系着生活,另一端系着兴趣 。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融入这个特殊的氛围,也更加激发了创作意象的建立,并努力收集素材。      纳西族是个母系氏族,当地妇女在家庭中扮演着一家之主的角色,从小到大劳累着。但在这几天的探访中,在一条小巷里看到的一个场景让人感动(见图2图2  纳西女 已删除)。有两个身着纳西族特色的服饰纳西族妇女在窃窃私语,其中一个背上还背了一篓子的东西,瘦瘦的身材,中间的那个腋窝下夹着一把破旧的雨伞,身子有点前倾,旁边一个身子也有点单薄。她们就是勤劳的传统纳西女人的代表,脸上仿佛还洋溢着一种别样的笑容。她们或许是步入了中年才赶上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这些好政策都给丽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带来了福音,也给这些纳西族的女人们送来了温暖和关爱。 二、《纳西女》的创作过程 生活,自然会赋予艺术家创作构思的灵感,这样艺术表现才能有感而发。通过对纳西女的了解与走访,发现总感到有一幅流动的画面似乎就真实自然地展现在眼前,即朴实无华,又美妙绝伦,充满了温馨的诗意。在交流中,她们身上所特有的豪放热情质朴善良的民族性格中,有一种温暖让人感动。一种从未有过的创作激情和灵感强烈冲击着,也初次体验到了生活与创作的密切关系,原来是如此的近距离。 (一)造型 苏轼曾说“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也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些都是对造型的一种论述。造型作为一种移情的媒介物,是创作过程中感悟对象时所产生的视觉形象,“不似之似”这个形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审美观念的产物,[1]在艺术作品表现中,意象造型是情感的体现,没有感情的投入也就没有艺术。 国画《纳西女》(见图3)创作中采用了意象造型。在丽江的考察走访中,纳西女的勤劳与崇高引起人心灵的震动,也是一种“由物生情,由情生象”的直觉过程。于是在创作表现手段上,对人物的塑造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力求使其成为作品的情感抒发媒介物。造型上的推敲是《纳西女》作品中的核心所在。没有好的造型,即使是再精妙的技法也就像是毛失去了皮,无从依附。因此,在塑造人物时,通过大量的速写练习、观察、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然后巧妙地将主客观结合起来;在形体把握方面,根据画面需要,对一些表面的、非本质的、次要的对象因素舍弃了。重点放在了对画面的提炼、概括、夸张、强化某些特征,弱化那些无关紧要的部分,不    图3  朱奕奕  纳西女        然也不能成其为意象造型。在这方面,陈洪绶的作品以其极瘦弱的人物画面部造型与夸张的宽袍大袖表现屈原;任伯年以作山石的笔法表现女娲造型,使之与山石浑然同化,这些意象造型的范例在塑造《纳西女》的过程中,都有所借鉴。同时,在表现手法上,通过在创作前做的大量写生来研究纳西女的形象;博古人杰作,学习传统线描,从书法中体悟用笔用线之美,对画面上的线条巧妙地组合,使所有线条相互之间构成一种韵律美感,力求使线之间的空白、线与线的组合如同交响乐一般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表现技巧 一幅完整的艺术创作是内容、造型、技法、色彩、形式诸要素完美结合的显现。古人作画都非常讲究“法”与“理”的关系,主张“法”服从“理”。方薰曾说:“有画法而无画理非也,有画理而无画法亦非也。画无定理,物有常理,而其动静变化机趣无方。”一幅画怎样布列罗置起来才好看,作品技法质量的优劣起直接作用,在写意画表现中,用墨技巧的掌握得失,关系到作品的成败。 于是在作画之先,对画幅墨色的主次对比、平衡、呼应等关系都有所安排,在画的同时,对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的变化,都围绕作品中的《纳西女》做文章。在线、点、皴、擦用笔时,追求一种纷乱而不凌乱、聚齐而不整齐,注意画面的紧凑与空灵的关系。由于人、景、物层次变化比较丰富,在表现中运用了水墨人物画常见的手法——交相映衬、处处掌握对比。对衣纹的表现以简衬繁,对用笔也是大笔一侧由小笔见胜,对大块墨色又有小块墨色映衬;如此等等。举一反三,使画面增色。在塑造过程中取书法入笔,运用侧锋求丰富变化,以达到一种有强力的运笔张力。在处理人物服饰上借用了山水画法中的皴擦法,这种画法的笔法形式比较丰富,对纳西女披肩的处理,即运用皴擦的重复性特征加以发挥。这样既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和质感,也更好地表达了纳西族女子的服饰文化特征。在用墨上,根据画面需要运用了泼墨法、积墨法、焦墨法,在有些部分还适当地使用了宿墨法,为了追求一种墨韵,个别地方还特意在背面上色,以更好地保证墨稿的墨韵。 (三)画面处理 由于传统绘画在造型手段上,以舍弃明暗光影、减弱空间体积的作用而追求平面结构造型的方法为主,于是《纳西女》画面以线勾勒人物来表达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和记录。在创作的过程中,根据画面气氛需要做了一点肌理,主要是为了给画面营造意境,使画面更加生动多姿,丰富画面的表现技巧。在表现背景时,适当借用了一些植物纹样,弥补了笔墨所无法表现的一种效果。 当然,一幅画的成败,不仅仅只是笔墨与造型,还包括对画面整体与局部的处理、虚与实的处理等等。其中,整体效果如何,是创作构思表现过程的最关键。因为用笔、用墨、着色,只是表现方法,但它却不是画好创作的根本所在。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画面关系,分清画面的前后主次、色块大小,不能为追求某个部位的精彩而影响了整体的效果。 在《纳西女》创作中,不同墨法的运用要适合画面的需要,经过反复的推敲。比如:服饰、脸部、背篓,它们的表现手法都有所区分。局部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要重视《纳西女》的画面效果,就不能忽视每个细部的处理,哪怕是画面上的一块大小留白的形状,一方印章的位置,在作画时都应该要用心为之。在处理侧面的妇女背上的背篓时,尽管发现它的形态很有趣味,但还是时刻把它驾驭在整体的关系之中,画面的一切是服从“纳西女”这个整体来决定的,背篓只是画中的一个点缀。                          常人观画:远看效果,近看局部。所以在作画时,画面上的虚与实的关系也要通盘的考虑。比如根据前后、主次、大小、以及人物关系来处理虚实等等。 著名画家陈钰铭有一幅作品(见图4),两个石匠一坐一立,其中站立的石匠神色黯然,运用大量的墨色渲染,对于衣纹的处理井井有条,这也是画家有意识地对虚与实的处理,这样就能更好地衬托    图4  陈钰铭  《石匠》画面的气氛。创作中也借鉴了这些优秀作品的表现技法,有意识地把画面的物象与物象之间处理成虚与实的画面效果,以达到画面所要追求的水墨语言和物体形态结构的表现。                    《纳西女》创作从开始到完成,历时将近一年,整个创作过程,是对艺术语言的探索,也是一次综合的学习过程。 三、创作启示 大学四年,学习中国画两年半,在这个专业领域里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即将离开校园,通过实践完成了这件创作,也圆了自己阶段性的一个梦想。 创作构思时在收集素材这一阶段,曾赴云南考察。在丽江,我走访当地,体验民风,感动一点一滴降临。在创作过程中,也曾遇到过许多令人苦恼的问题,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钻研,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创作方得以顺利完成。也明白了创作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靠自己的学习和积累,才能迎刃而解。就像“笔墨”二字说起来容易,然而它却是画家们穷年累月、孜孜以求的,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的出现在眼前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读书、看优秀的画册、练习书法,再向老师请教。这对初次进行大幅创作来说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也应当是今后从事艺术创作值得借鉴的一个经验。 (一) 对生活与造型的认识 回顾创作历程,启示最深的是:创作者对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生活,人的一天的活动和人生中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以及情感的变化起伏,这些都是生活。它不像所讲和所做的这样,去“体验生活”和“搜集素材”那么简单。应该在生活中多用眼睛去审视生活,才能不断地有新的感悟,才能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体悟。 形体与物象是造型艺术赖以构成的基本依托,通过《纳西女》的创作,对造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到造型不再是单一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2]不能只是靠临摹、写生提高造型能力,还应留心在生活中的发现;其实在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我们总是和“造型”相遇——自然界中的动物、人物等等,都有着不同的造型形式和造型感受,我们要善于体察、鉴别、感悟、分析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同时,除了纸上作画,心中也要作画,只有这样长久的训练,造型能力才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另外,中国画人物创作还要善于发现、创造理想之象——“意象”,要善于抓住最能表达心境的闪光点。在创作过程中,经过反复的修改、实践,才明白对意象造型的表达,只要“意”到,“形”就自然“准”了,这是以前学习中尚未认识到的。 (二)对创作与修养的认识 潘天寿云:“吾国绘画,一幅画中,无黑或白,即不可画矣”。黑白两色为原色说,正体现了中国画的重要色彩观。在《纳西女》的创作中,对黑白两色的使用,在作画之前尝试了多幅小稿,希望呈现的作品有强烈的视觉感受,会有出人意料的“妙超自然”效果,但是在创作时,还是没有达到这种艳而能深沉,淡而能清雅,浓而能古朴的效果。所谓“画实而布虚难”[ 3],意境决定了作品的最终完美与否,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中还应发挥自己的思维、情感和想象力。在有限的颜色中组合出无限的色彩旋律。特别是还要大胆的使用色彩,探索对色彩的自由运用,提高色彩修养。 在西画中,一切用笔以达到画面效果为目的,笔法没有独立的意义,它们和颜料结合形成笔触,笔触在为造型服务的同时,却有独立的审美价值。[4]在中国画中,笔墨不仅只是要求画准,做得了笔的主,还要讲究艺术趣味。《纳西女》创作中,塑造人物时讲究笔墨是画面的特点,在落墨稿时,从书法入笔,将书法中的形式美感在画面中体现运用和发展。在处理人物衣纹时,线条的起讫、聚散、要注意删繁就简,以意取胜,过于拘泥于自然对象的观察,依样描葫芦,看到多少画多少,就很容易失却画面的趣味,这也是画完创作时最深的体会之一。 同时,要想画好水墨人物画,还得勤习书法。只有通过书法练习来研究线的艺术趣味、形式美感,才可以提高个人的鉴赏能力。水墨人物画家卢沉曾说:“如果一个水墨画家不会写字,欣赏不了书法的美,他等于只有一条腿,他的艺术就不可能达到一流的水平”。[ 5]石鲁也说过书法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必修课。毕业创作的实践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笔墨语言是凝结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气质和性格的,它们不是孤立存在,需要一个人的个性、品味,以及诗、书、印、文等多方面造诣的滋养,非朝夕能就。要达到这个水平,还要毕生为之努力,只有下功夫,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画画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创作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一幅一幅地画,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又不断地有新的想法——思索总是伴随着自己。在画的过程中自身的情感也随作品成败而起伏,这种“推陈出新”事后回顾是很有意义的。衷心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对画面的语言形式和传统艺术再深入地去学习研究一番。 参考文献: [1]卢沉,周思聪著.卢沉 ,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11 月 [2]毕建勋,杜娟.水墨人物写生与创作[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12月 [3]吴学峰. 中国画——工笔[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5年12月 [4]洪惠镇著. 中西绘画比较[M].石家庄: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6月 [5]同[1]
本文档为【浅谈《纳西女》的创作构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140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1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09-20
浏览量: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