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12-07-16 导体和绝缘体课堂实录与点评

2012-07-16 导体和绝缘体课堂实录与点评

举报
开通vip

2012-07-16 导体和绝缘体课堂实录与点评《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无锡市锡山港下小学 尤春来 点评: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曾宝俊(特级教师)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时间:2011年11月 1、 情境导入: 师:(出示实物:断开的简单电路和铜钥匙)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把这个铜钥匙接入电路中,会怎样?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1上来操作。 师:发现什么? 生齐:小灯泡亮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把塑料尺,把它接入电路又会怎样呢?你再为我们做一下实验,好吗? 生2上来操作。 师:发现...

2012-07-16 导体和绝缘体课堂实录与点评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实录及点评 执教:无锡市锡山港下小学 尤春来 点评: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曾宝俊(特级教师) 授课年级:五年级 授课时间:2011年11月 1、 情境导入: 师:(出示实物:断开的简单电路和铜钥匙)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电路,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简单电路,如果把这个铜钥匙接入电路中,会怎样?谁愿意来试一试? 生1上来操作。 师:发现什么? 生齐:小灯泡亮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把塑料尺,把它接入电路又会怎样呢?你再为我们做一下实验,好吗? 生2上来操作。 师:发现什么? 生齐:小灯泡没亮。 师:是呀,看来在简单电路中,铜钥匙、塑料尺有一个不同的本领。是什么? 生3:铜钥匙能导电,塑料尺不能导电的。 师:你能跟大家说说什么是导电吗? 生3:导电就是让电流经过铜钥匙到另一边去。 师:对,就是把电流传导过去。 【点评】 概念的形成之初,需要通过典型的现象建立起和学生内心深处相悖的认知冲突。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将铜钥匙和塑料尺这两件典型的导体和绝缘体接入电路和观察到的典型现象让孩子建立起电路连入导体和绝缘体所产生的心理期待模式。这种心理模式实际上源自于学生的元认知结构,属于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而学习的发生就就必须从元认知的前科学概念开始。 2、 用简单电路检测物体导电性 师:除了铜钥匙和塑料尺,课前我们还一起准备了一些常见物品,有哪些物品?谁来介绍一下? (学生观察桌上托盘中的物品) 生:物品有农夫山泉的瓶盖、牙签、铅笔芯、棉布条、铁钉、瓶盖、陶瓷片、铝片、纸条、玻璃、铁尺。 师:如果把它们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哪些也能像铜钥匙一样让小灯泡点亮呢?想不想研究? 学生跃跃欲试:想! (老师点击 课件 超市陈列培训课件免费下载搭石ppt课件免费下载公安保密教育课件下载病媒生物防治课件 可下载高中数学必修四课件打包下载 打开实验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表,结合课件讲述。) 师:实验前老师还有几个提醒呢:1、每样物品接入电路前,先对小灯泡是否能被点亮作出预测,可以用“√”或者“×”表示,预测记录在表格这一栏。2、物品接入电路,重复检测2-3次再记录现象。想一想,为什么要重复检测? 生:是因为要测测它们的导电性,一次可能不准确,可能当时电路接触不好,多测几次更加准确。 师:你说的有道理。第三个提醒,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检测身边的感兴趣的一些物品,记录在表格下方。最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实验、记录以及整理和统计。明确了吗?请小组内右边的孩子从课桌里取出简单电路和记录单,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先预测再实验。教师建议有的小组测试一下人体、水、讲台边红豆杉盆景中的泥土、植物枝条等。) 点评:这一段的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发现,动手之前先动脑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所获得的快感是他们最为渴望的,但这种快感又是肤浅的,容易消失的,并不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长久地烙印。而经过思考的行为则可以让学生获得深层次的快乐,这种快乐则体现出理性的光辉,在理性思维指引下的操作,会削减学生动手操作中的许多无效动作,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师:实验好了吗? (学生简单整理好材料安静下来,有几个小组电路还亮着。) 师:前面几个小组真好,已经及时把电路切断了,节约用电,后面的小组也把电路断开,好吗?点评:这个提醒很好!既体现出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对细节的关注,又体现教师节约资源的一种意识,这种体现实际上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师的提醒之下,后面几个小组迅速断开了电路。) 师:把物品接入电路,哪些物品能点亮小灯泡呢? 生1:能点亮灯泡的有铜丝、铝片、铅笔芯、剪刀。 师:有补充和不同的意见吗? 生2:我们检测了钢笔盖也导电的。 生3:我们检测了文具盒也导电的。 师:材料盆中的铁尺,它导电吗? 生4:铁尺可以导电的。 生5:我们检测了铁尺是不可以导电的。 (点评:从学生的回答上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最初关注的是物品是否导电,而非构成物品的材料是否导电) 师:怎么会有不同的结果?你们的铁尺都是怎样的?拿上来我们观察一下。 (两个小组分别把两把铁尺拿上来,一把是外面有油漆涂层的,一把是外面没有涂层的。)点评:这两把铁尺的材料结构很好,能够促使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再关注物体,而是关注构成物体的材料本身。 师:观察一下,两把铁尺有什么不同? 生6:不导电的那把它不是铁的。 师:老师这里刚好有磁铁,你来测试一下。 (生6拿磁铁分别测试两种铁尺,都能被磁铁吸引。) 生6:都是铁尺。 师:那怎么会一把导电,一把不导电呢?再观察一下。 生2:那一把铁尺上外面涂了油漆。 师:是吗?大家来观察一下。 (教师把尺子给周围同学观察。) 众生:是有油漆。 师:到底是不是因为油漆才不导电呢?那我们在边缘已经磨损掉油漆的部分来测试一下呢。 (教师给刚才的第二小组测试,在两端油漆已经磨损掉的部位检测,小灯泡亮了,学生很兴奋。) 师:告诉大家,情况怎样? 第二小组学生:亮了,亮了。 师:感谢刚才仔细观察又积极思考的同学,让我们又认识了一种不导电的物质:油漆。好,归纳一下,能够让小灯泡点亮的有哪些材料? 生:有铝、铜、铅笔芯、铁。 师:铅笔芯的主要制作材料是石墨。 (师板书:铝铜铅笔芯(石墨)铁) 师:那么哪些物品接入电路,不能点亮小灯泡呢? 生1:有小木棒、玻璃片、还有塑料盖、还有棉布条。 师:还有补充或不同意见吗? 生2:我们还检测了水,水也不能导电。 师:研究水很有意义啊!还有补充吗? 生3:人体也不能导电。 师:研究人体也非常有意义啊! 生4:我们还研究了红豆杉盆景中的泥土和枝条,都不导电。 师:你们真会研究,研究了这么不同寻常的东西。好,概括一下,哪些材料不导电。 生1:有木头、陶瓷、塑料、橡皮、塑料、棉布、玻璃。 师:橡皮的制作材料是橡胶。 生2:还有水、人体、泥土、枝条。 (教师边听边板书:木头、陶瓷、塑料、橡胶、棉布、玻璃、水、人体、泥土、枝条) 师:科学上把像铜、铁、铝这些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做“导体”。当然导体还有很多,一般金属都是导体。我们把像木头、塑料、玻璃、陶瓷等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绝缘体也有很多。 (板书:导体:…… 绝缘体:……)。 点评: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需要进行小结,这种小结对于及时梳理思维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这种小结最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而非教师给出。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替学生作了小结,实际上替代了学生的一次思维过程,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用恰当的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会更好,同时,教师的这个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也未能超越物质外在性质本身,关注物体大于关注物质材料,未能就材料作出总结。 师:对刚才的检测结果,有没有疑问呢?善于质疑也是一种良好的科学品质啊!(这个问题有点儿空,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质疑,应该提出什么问题,因此学生的提问和质疑,带有一定的发散性,或者说是盲目性,会导致学生的提问的同时在猜测教师的心理,你看下面的学生提问—— 生1:我想知道两个导体放在一起,还会不会导电。 师:那你认为呢?(这个问题出乎教师意料之外,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和应对,只好把问题的“皮球”踢回给学生。) 生1:我认为还会导电。 师:其实你想的很对。其他同学对检测结果还有疑问吗?(教师又开始钓鱼,企图获得自己希望获得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定是可以推进教学环节前进的问题) 生2:我就是想不通铅笔芯为什么能导电。(这个问题仍然不是教师需要的问题,教师继续排除——) 师:可是事实就是这样,这和它含有的物质有关,感兴趣的话课后可以继续研究,好吗?刚才有几个小组测了人体,测试结果是不导电的,你们觉得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呢?(无奈之下,教师只好自己把问题抛了出来) 生3:我认为人体是导体,因为我以前被电蚊拍触过电。 生4:我本来也认为人是导体,因为我以前体会过人与人触电的感觉。 师:啊?那你详细跟大家说说。 生4:就是我和另一个同学手接触的时候,“啪”的一下触电,很痛。 师:哦,你说的其实是静电。(静电现象也能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性质,不过教师似乎在撇除这种现象,看来教师对这个内容也要加强认识) 师:这个小组还测试了水,你们认为水是不是导体呢? 生5:我认为水是导体,因为我以前听爷爷说过,有人去河里捉鱼,用电棒戳到河里,鱼就都浮起来了。 师:哦,在这个过程中,电棒上的电流是靠谁传导出去的? 生5:靠水。 师:这几位同学也很会分析和思考。 点评:这一段的讨论效率不高,究其原因,实际上是教师的教学意图不明显。教师意图通过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人体和水是不是导体的问题,以引出下面的环节。然而,学生的“不配合”,让教师的只好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体现出一些所谓的“民主”、“开放”,实际上这种“民主”与“开放”是虚伪的,因为这种开放若不落回教师的预设之中,教师便会置之不理。通常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转圈圈,最终转回教师的教案之中。长期如此,则会培养学生察言观色的“本领”,而这恰恰与科学本质相悖。 3、 用精密仪器检测物体导电性 师:现在,我们原本的一些认识和刚才的实验结果产生矛盾了,我们怎么办? 众生:继续实验。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比较精密的仪器----验电球。它里面也有一个简单电路,看,我们把铜丝接进它的电路中,看到什么? (教师演示:把铜丝接入验电球的电路中,验电球亮了。) 众生:亮了。 师:用这个验电球来测试一下人体是否导电,谁愿意试一试? (很多学生举手,老师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指导他把两只手分别捏住验电球上两个接点。) 师:看见什么? 众生:亮了。 师:这说明什么? 众生:人体是导体。 师:对,他是导体。还有谁也想来测试? (很多学生举手,老师邀请6个同学上来。) 师:很多孩子都想测试,我们把他们都连进这个电路中吧,谁有办法? 生:让他们手拉手连起来。 师:好主意。 (台上六个同学拉起手,测试,验电球中灯亮了。) 发现什么? 众生:亮了,亮了。 师:下面的同学,你们也想连进这个电路中吗? 众生:想! 师:大家站起来,我们全班要拉成圈。两竖排的孩子分别拉成大“U”形,两头中间的两同学拉起手,讲台前面的同学拉成一排,和下面的同学连接起来。 (教师组织全班同学拉成圈) 师:线路这么长,老师也不确定会不会出现意外情况。男女同学,大家把手握紧。仔细看验电球,发现什么了? (验电球中的灯光有些弱) 前面的学生兴奋地:亮了,亮了。 (老师把验电球接到班级中间同学的手里,让后面的同学也看到验电球亮了。) 点评:这样的群体性的活动,会给学生一种震撼。学生通过一种参与获得一种体验,这种体验非常宝贵,这种体验的积淀就是学生人生的积淀,体验是通向真理必然的基础。不过,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只是在证明,而没有证伪,倘若在牵手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观察断开某两个同学之间的牵手,验电球还会亮吗?让学生观察,如果不牵手,而是牵其它部位,还会亮吗?如此一来,会加深学生对人体是导体的认识,而且,课堂也会幽默许多,丰富许多。) 师:微小的电流一定流过了每一个同学的身体。好,大家回到自己座位。验电球果然不同寻常。测试了人体,那么水呢?刚才那个小组请你们用验电球再来检测一下吧。 (老师在验电球两接点上分别接上导线,请小组同学检测水,灯亮了。) 师:看见什么?说明什么? 生1:灯亮了,说明水是导体。 师:观察一下亮度,和刚才测试人体时的亮度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2:现在亮度高,测试人体时亮度低。 师:你知道这说明什么吗? 生2:说明水的导电能力比人体强。 师:说的很对。还有泥土和植物的枝条呢?请第一小组再为我们测试一下吧。 (第一小组用验电球测试泥土和枝条,灯都亮了。) 师:现在我们要修改一下刚才的结论了。你看,精密的仪器可以提升我们的认识。(看似无心的一句话,实际上作用非常大,学生应该体会到技术对于科学探究的作用性,师修改板书,把人体、水、泥土、植物枝条移到导体一栏。) 师:要是老师没猜错的话,肯定有同学心里在想用这个验电球再来测试一下其他绝缘体,是不是? 众生:是。 师:能这样想,说明你的思维很严谨。另外4个小组准备一样绝缘体,我走下来,你们夹上去检测。 (老师带着验电球来到后面的小组中,分别检测了塑料、橡皮、棉布,验电球均不亮。) 师:现在这个小组要再重新检测小木棒了,先猜一猜,小木棒接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1:会导电,因为刚才我们检测了植物枝条,是导体,它们都是木头。 生2:我觉得不会导电,因为小木棒是干的,枝条是有水的。 师:到底谁说得对,我们来测试。 (学生测试,验电球灯不亮。) 师:情况怎样? 生3:不亮。 师:为什么同样是小木棒,枝条能导电,这个木棒不导电?(点评:这个追问很关键,因为学生通常的认识是浮于表面,而教师的关键追问往往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这里教师的追问引发学生的精细观察,这种精细观察就是比较。在比较中学生会发现差异所在,并且会进一步把这种差异和灯泡的亮灭联系起来思考,这种深入的思考,会让学生抽取事物的本质,而抛弃事物外在形式的干扰。 生4:这个小木棒是干的,枝条是含有水的。 师:你的想法和刚才的那位同学一样,你们的意思是木头含有了水,就能变导体,能证明吗? 生4:把这个小木棒弄潮湿了再来检测。 师:那你试一试。 (生4把小木棒蘸潮湿了测试,验电球灯亮了。) 众生:亮了,亮了。 师:是呀,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绝缘体和导体的区分不是绝对的,环境变了,绝缘体就有可能变成导体。那么,在刚才的检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导体导电能力还有差异。 (出示实物:饮用纯净水、河水、盐水和万用表) 师:老师带来了三种水:饮用纯净水、河水、盐水。不同的水,导电能力一样吗?我还带来了更精密的仪器——万用表,它也可以帮我们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师边说边在实物投影演示,学生观看屏幕)选择恰当的电阻档、校零。看见指针了吗? 众生:看见了。 师:检测时,指针如果偏转,说明物体能导电,偏转角度越大,数据越小,说明导电性越强。我们先测饮用纯净水,情况怎样? (教师用万用表测试纯净水。) 生1:指针没动。 师:真的没动吗?再测一次,仔细看指针。 生2:我发现表上的指针动了一点点。 师:我们再测河水,把检测头擦干净。看第一排数据,指针在哪两个数值之间? (教师用万用表测试河水) 生3:指针在100到50之间。 师:检测头擦干净,测盐水,指针在哪两个数值之间? 生4:指针在30到50之间。 师:这些数据能说明什么? 生5:说明盐水导电性能不强,饮用纯净水导电性情很强。 师:你刚才可能没有听清楚,其实检测值越小,说明导电性越强。所以三种水中导电能力最弱的是那一种? 众生:纯净水。 师:导电能力最强的是哪种? 众生:盐水。 师:是呀,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让我们对导电能力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点评:万用电表的引入无疑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同样是水,纯净水、河水(微电解质)、盐水(强电解质)的区别是学生通过肉眼看不出来的。科学就是给学生一双慧眼,透过这双慧眼洞穿世界的本质。学生如何拥有这双慧眼呢?首先是学生要拥有精密的仪器,因为借助仪器可以拓展我们自然感官的生理局限。然后是让学生通过经验获得一种理性思维,进而形成科学思想。万用表的测量让学生意识到水中溶解物质之后会增加导电性,同样的材料不同环境下导电性能会各有不同。 4、 四、拓展和应用 师:其实科学家对物体的导电能力是非常关注的,他们一直在研究导电能力超强的物体,这就是超导材料。 课件出示图片:超导磁悬浮和电影《阿凡达》悬浮山画面。旁白:科学家发现,有些金属在极低温度下会出现超导现象。超导应用广泛,其中之一就是超导悬浮。看过电影《阿凡达》吗?影片中一座座山峰悬浮空中,美妙奇幻。人们不禁在想,是什么力可以把笨重的山体都悬空托起呢?你可别以为科幻片中的一切都是虚构编造的,其实悬空托起重物是有科学依据的,超导体在极低温度下可以产生巨大的磁力,能托起重物,这就是超导悬浮。但是像电影中的常温超导情形,是全世界的物理学家盼了100年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师:超导美好的应用前景,吸引无数科学家为之奋斗。那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活中导体的应用吧,老师带了一些常见的电工材料和工具,大家里里外外观察辨认一下,哪部分是用导体制作的,哪部分是用绝缘体制作的,它们各起什么作用。请各小组把原先的材料整理好放进课桌,小组左边的同学从课桌取出新材料,开始观察。 点评: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既不需要显微镜,也不需要复杂、玄妙的语言,只要孩子的有好奇心、简单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觉就行了,而教师只需要提供简单的材料,有引导发问的能力就足够了。 学生小组活动,拆开常见电路器材观察,物品有:导线、开关面板、老虎钳、螺丝刀、插头、绝缘胶带等。 师:对这些物品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谁来分析一下? 生1:这个是我们家里都有的插座,中间的是铁的,外面的是塑料的,因为里面的铁可以帮我们把电流输过来,外面的塑料是防止触电的。 师:纠正一下,这个插座里面导电的部分是铜,不是铁,铜是黄色的。 生2:这个开关,后面几个金属是铜,外面是塑料,外面的塑料防止人触电。 师:这两样电路器材外面部分都是什么材料? 众生:绝缘体。 师:里面需要导电的部分是什么材料? 众生:导体。 师:谁来继续介绍? 生3:这是螺丝刀,后面部分是绝缘体,前面是铁做的。 师:用螺丝刀修理电路时,手要握在哪里? 生3:握在后面绝缘体上,不能碰到前面金属部分。 师:继续介绍。 生4:我介绍的是导线,它外面都绝缘体包裹的,里面有铜丝是导体。 生5:我介绍的是老虎钳,它前面是铁的,是导体,后面部分是绝缘体。 点评:科学回归于生活,学生研究科学并不是为了获得脱离于生活的科学知识,而是需要和生活融为一体。学校里的科学课是要学生注意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发现许多既好接近又有丰富含义的科学问题,进而自己去研究它……科学不是为了让孩子相信什么,而是让孩子发现什么,进而自己创造一个世界。你看—— 师:分析了这么多电路器材,我们发现它们外表面都是绝缘体,目的是防止触电,而导体都是在内部,为了通电流。课后可千万不能私自去拆家里的开关、插座等电器哦。生活中处处要注意安全用电,看看人们的这些做法安全吗? (课件打开图片,湿手开开关、湿抹布擦电灯。) 生1:我觉得都有危险,因为水是导体,湿手开开关和湿毛巾擦灯泡都会触电。 师:可是开关外面不是有塑料保护吗? 生2:因为水滴有可能会从缝隙里渗进去。 师:你说得非常对。再来看这种情况。 (课件打开图片:湿衣服挂在电线上) 生3:我觉得这样也不安全,因为湿衣服也会导电。 师:导线的外面不是都有绝缘体包裹的吗,电传导不出来呀。 生4:可是我们研究过绝缘体遇到水也会变成导体。 师:你说的有一定道理,另外,如果绝缘皮破损了,或者老化了,电就都会从湿衣服上传导过来,所以这也是危险的。再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课件打开图片:高压电线下钓鱼) 生5:他们在高压电线下钓鱼,这样有危险,如果鱼线甩到高压电线上,会触电,因为鱼线有水。 (课件打开网页:钓鱼少年鱼竿触电身亡。) 师:是呀,在高压电线下钓鱼是相当危险的,这不是危言耸听,网上的这个新闻,讲述的就是一个10岁小孩在高压线下钓鱼,触电身亡。再来看看他们又在谈论些什么? (课件打开图片:两位头戴安全帽的电路工作人员与一位放风筝的人交谈。) 生:他们在谈论,这里有电线,不要在这里放风筝,因为如果是下雨天,风筝线潮湿了,碰到高压电线会导电,很危险。 师:你说的非常有道理,挂在电线上的风筝,如果潮湿了变成导体,还有可能引起电路短路呢。 (课件打开图片:挂在两电线间的风筝剧烈燃烧) 师:我们讨论了这么多,有的同学肯定在想,既然电对人体有危险,那么我们干脆就不要用电吧,这行吗? 生:不行,如果不用电的话,我们就没有电灯、电脑、电饭锅也不能烧饭了。 众生笑。 师:是呀,电在生活中发挥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科学技术永远是双刃剑,有功也有过,关键是我们要科学合理地应用。认清这些安全标记,有助于我们提高警惕,避开电的危险。 (课件打开图片:各种小心触电的标志。) 师:关于用电安全、关于导体绝缘体,其实还有很多学问呢,课后还可以继续研究,但是千万不能拿家里照明的电做实验!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总评】听尤老师的课,有一种探究的震撼,更有一种精神的享受。一节课,探究简简单单有方法,训练扎扎实实有提升,推进起起伏伏有激情。在充满理性的课堂上,尤老师的教育语言、机智很有特色,尤其是认识工具的不断推进,使探究不断升华,且慢慢地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整节课被一个“做”字贯穿,动手实实在在,活动真真切切,教师力图用理性去点燃学生科学思维的火花,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真实、扎实、朴实”。我认为亮点主要有三个:探究体验、做中感悟、过程技能训练。 第一个亮点:探究体验 从探究的层面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学生的探究是一个逐步变化、深入,不断升华的过程。 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认识什么是导体和绝缘体的过程中,尤老师精心引导,循循善诱。出示直指概念核心的“铜钥匙”和“塑料尺”,在学生真切的操作中,在师生探讨对话中,学生认识到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但具体有什么不同呢?到此,学生早已有了探究的冲动,情绪完全被调动起来。 2、丰富材料,涌动学生探究的波涛。在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之时,学生通过操作教师提供的丰富,充分倾诉完自己的探究欲望,一幅感人至深的“群童探究图”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到此时,学生的探究一步步地升温,巨大的探究的快乐在学生的内心不断涌动着,学生情感得到共鸣,在进行着升华。 3、拓展提升,掀起学生探究的高潮。尤老师抓住学生探究的疑惑点,继续生成,继续深入探究,在充分的操作中学生感受着这个世界:一个小小的验电球,学生手拉手体验电流过身体的感觉;比较木条和枝条的不同,学生在精细的观察中回顾导体和绝缘体的本质;在三杯水(纯净水、河水、盐水)的测量中拓展延伸着自己世界的边界。这一段的探究学生的体验非常强烈,内心深处的探究激情被放飞,自发找寻材料背后的真意,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皆被激活,件件有神,样样有用。 第二个亮点:做中感悟 科学教育基本的理念指出:“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感知,体悟世界。”实际操作是科学探究教学的生命线。尤老师抓住“做”这个根本,让学生充分地做,在做中整体感知世界,在做中有所感悟,在做中形成技能,在做中受到熏陶。 1、指导真实、有效。探究必须多做,多做必须有效,有效必须指导,指导必须有法。在方法上,如“实验前老师还有几个提醒呢”“想一想,为什么要重复检测?”“你说的有道理。第三个提醒……”等等这些提醒非常有效。尤老师魅力的语言让课堂充满灵动,学生在形象的指导中被熏陶,潜移默化中得到探究的方法,做出了教师需要达到的效果,也做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由被引导探究到自主探究自然水到渠成。在形式上,同伴示范、自主探究、群体体验、教师演示等各种形式的探究交叉运用,没有形式的做作,而是教学环节的真实需要。找出导体和绝缘体材料的内在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完成了对学生思维梳理的训练。在真实的探究中,学生不但在操作手中的材料,而且随着做的深入,学生将导体和绝缘体这种材料性质认识得更充分、更精彩,科学概念的内涵逐步显现。 2、摆弄材料,体悟概念。在课堂上,尤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材料内核,抓住材料中的一些材料来让学生展开深入探究,体会关键材料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中的作用,做出科学味来。如以“干木棒和枝条.”这个两个材料展开,继而带出“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的关键问题,学生在问中自主地进入探究,边观察边思考。抓住“潮湿”这个关键来体会概念的内涵。尤老师让学生抓住重点材料,细细地品,慢慢地做,循序渐进地过程清晰可见。学生在问题中对话,在操作中品味,找出其中的异同,把概念的内涵、外延一一展现出来,从而走进概念的内核。 第三个亮点:过程技能训练 科学课最外在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很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科学实验。尤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行生动充分的过程技能训练。如引导提问说“如果把它们分别接入简单电路中,哪些也能像铜钥匙一样让小灯泡点亮呢?”尤老师较好的挖掘了材料中培养学生思维力的训练点,放飞了想象的翅膀,如:“现在这个小组要再重新检测小木棒了,先猜一猜,小木棒接上去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问题让学生回归科学、回归实验,先前的实验浮现在眼前,淡忘的现象变得亲切,喷涌而出,探究顿时就活了起来。再如让比较“纯净水、河水和盐水的导电性”这一环节,是比较的观察,也是一个拓展的过程,包容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材料的个性理解等。尤老师从小处着手,以小见大,用细节构筑生命课堂,而综观全局,超越课堂,赋予知识无限的活力。 当然,尤老师这节课的亮点还有很多,如习惯养成、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激励、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等。 郝京华教授说过:“科学课是学生看、做、说、记、思、演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科学素养的关键途径。说到底就是学生观察、表达、操作、记录、运用的一系列活动的组合。”我觉得尤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出色。再次回味课堂,深感“探究有真味,心底有异香!”
本文档为【2012-07-16 导体和绝缘体课堂实录与点评】,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5339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8KB
软件:Word
页数:9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08
浏览量: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