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举报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网上虚拟 生活给人带来发展性的体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 暇接。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探 讨,但如果仅从这一现象去研究和探讨人在虚拟 社会中自由的状况恐怕是难有定论的,也难以揭 示人在虚拟社会自由本质性的东西。本文将运用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人在虚拟社会自由现象作一 本质性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的阐释 马克思认为,自由与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 展状况有着最直接和最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的实 践和认识活动的状态,是在历史活动中形成和发 展的。自由问题...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网上虚拟 生活给人带来发展性的体验令人眼花缭乱、目不 暇接。这一现象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探 讨,但如果仅从这一现象去研究和探讨人在虚拟 社会中自由的状况恐怕是难有定论的,也难以揭 示人在虚拟社会自由本质性的东西。本文将运用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对人在虚拟社会自由现象作一 本质性的探讨。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的阐释 马克思认为,自由与人自身的发展,与社会发 展状况有着最直接和最为密切的关系,是人的实 践和认识活动的状态,是在历史活动中形成和发 展的。自由问题不是单纯的本质和能力,也不是外 部世界的现成秩序及内在必然性,而是人的内在 尺度和外部世界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马克思 是人类自由的最大的崇尚者、探究者和追索者,他 的一生就是为自由而战的一生。他虽然没有留下 专门研究自由问题的著作,但是在《1844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和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等经典著作中,对自由 问题做过深刻的阐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提出了人“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1]46是人类特 性。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在共同体中各 个人都是作为个人参加的。它是各个人的这样一 种联合(自然是以当时发达的生产力为前提的) , 这种联合把个人的自由和运动的条件置于他们的 控制之下。”[1]121同时又说:“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 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 自己的自由。”[1 ]119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共产 主义社会与人的自由的关系,指出:“每个人的自 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294马克思 自由观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整体体系。 人的自由,作为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人的 发展的本质规定,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 曾令辉 1 郑永廷 2 (1.广西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2.中山大学 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275) [摘 要]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状态,是在历史活动中形成和发 展的,是人的内在尺度和外部世界的尺度之间的辩证统一。人的虚拟自由是人在虚拟社会里按 照自己在虚拟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权利,在不妨害他人的地位和权利的条件下,能够 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进行的虚拟实践活动,从而实现自己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利益状态, 包括虚拟活动自由、虚拟关系自由和虚拟个性自由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虚拟自由;虚拟实践 〔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 5707(2008)06- 0015- 05 思 想 教 育 研 究 StudiesinIdeologicalEducation 2008年06月 第06期 总第156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郑永廷: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15 各种内在和外在的限制和束缚,实现人在关系、能 力、素质和个性等诸方面获得普遍提高与协调发 展的过程和境界。[2]89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是“人 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总体的 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3]80用恩格斯的话就 是“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 于认识这些规律。”[4]45用列宁的话说,就是“会做一 切工作的人。”[5]29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 的实质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把握,即对客观对象 的认识和把握,并遵循客观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 摆脱束缚人发展的各种外在与内在的局限和限 制。外在限制和局限就是摆脱束缚人的社会关系 的局限和限制。人的内在束缚,就要摆脱束缚人的 实践能力和素质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局限和限 制。马克思指出:“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 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至于个 人的真正的精神财富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 财富⋯⋯。只有这样,单个人才能摆脱种种民族局 限和地域局限而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同精神生 产)发生实际联系,才能获得利用全球的这种生产 (人们的创造)的能力。”[1]89因此,人的自由主要包 括人的活动自主、人的社会关系自由和个性自由 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人的行为活动自主是指以他人的同样自由为 条件,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把 握,并遵循客观规律进行的实践活动。因此,活动 自主并不是放荡不羁,并不是毫无限制。正如恩格 斯所说那样“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 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4]456人的关 系和谐是指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性和协调性。正 如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 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 性。”[6]36人的社会关系是否自由直接影响和决定着 人的本质,决定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程度。人的 个性自由并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任性。正如马克 思所说:“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 动的权利。”[7]438“个性自由”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 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 富这一基础上的。”[8]104可见,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 自由的基本观点分析人在虚拟社会中自由问题, 有利于我们从本质上把握人的虚拟自由。 二、人的虚拟自由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由的论述是从不同的维度 来论述人的自由的。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看,自由 就是人利用主观能动和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自 由,即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自由;从作为主体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看,自由就是人们按照自己在社会 关系的地位和权利,在不妨碍他人的地位和权利 下,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行动,从而实 现自己利益的自由,即社会关系自由;从主体与自 身的关系看,自由就是人按照主体本身的固有的 内在本质属性的要求去支配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 自由,是主体的自我自由,即个性自由。虚拟社会 是一个人创造的社会,作为虚拟社会主体的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弱社会联系和关系”,在具 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同时,也具有易变性和随意 性等特点。所谓人的虚拟自由是指作为虚拟社会 主体的人在虚拟实践活动过程对虚拟社会和人的 虚拟活动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虚拟自由主要 包括人的虚拟认识、实践、交往等活动的自由、虚 拟社会关系的自由和虚拟个性的自由等方面内 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从人的虚拟活动场域来看,人的虚拟自由表 现为对虚拟社会本质和人的虚拟活动规律的认识 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按照虚拟社会和人的活动 规律而开展的一种自觉的虚拟实践和交往活动, 包括人的虚拟认识、实践、交往等活动的自由,即 人的自由自觉的虚拟活动。自由自觉的虚拟活动 是人的虚拟实践本质。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 学手稿》中明确指出:“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 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有意识的活 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3]57因此,人作为实践活 动的存在物,不仅是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存在物, 也是虚拟的人的实践活动存在物。人的虚拟实践 本质是现实实践本质的延伸与超越。从根本上说, 是对现实人的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活动的提 升与优化,是对现实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超越。人 的虚拟实践本质不是虚拟空间的产物,而是现实 人在虚拟空间的自我构造的产物,是作为虚拟社 会主体的创造物。人的虚拟自由本质意义是人之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08年06月 第06期 总第156期 16 为人的一种目的性、意识性和创造性的虚拟实践 活动。人的虚拟实践活动不是脱离人的现实实践 活动,而是对现实实践活动的延伸和超越,进一步 优化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表现为对虚拟社会必 然的认识,认识必然性的程度愈高,其虚拟行为受 到束缚愈小,而其虚拟自由的程度就愈高,其自主 自为的能力愈强。正如恩格斯所指出:“自由不在 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 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 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 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这 两类规律,我们最多只能在观念中而不能在现实 中把它们相互分开。⋯⋯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 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4] 455-456因此,人的虚拟自由并非大多数人对虚拟自 由所理解的那样,由于虚拟社会以其社会环境的 广域的开放性,身份的难以确定性,人们在虚拟社 会中发展可以放纵自己情欲,似乎认为虚拟社会 是一个为所欲为的场所,认为这种无拘束地放纵 自己的情欲便是人的最大的自由。这种表面上看 是放纵情欲,似乎很自由,其实不然,人在虚拟社 会中这种放纵的情感体验不仅不是自由的原因, 反而是不自由或丧失自由的根源。因为,这种情感 体验属于非智力因素,是人的感性的认识,是在虚 拟社会中受良莠不齐的信息刺激人的感知系统所 产生的一种表层的心理体验。它未必真正符合必 然性,也未必符合我们的本性和主体的需要。所 以,如果人的行为受其支配,就易于受外物支配, 从而使人的行为活动失去自主,反而会在对象性 活动过程中被对象所异化。因此,对于那些社会化 和虚拟化均不足和过度的人群来说,由于对虚拟 社会的本质和人的虚拟活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 足,往往在虚拟社会场域中的认识、实践和交往活 动是不自觉和不自由的。集中表现为:一是拒绝虚 拟生活,对虚拟社会的畏惧,甚至恐惧,更谈不上 虚拟活动的自由;二是对虚拟社会本质和人的虚 拟活动规律认识不深、把握不全面,在虚拟生活中 不知所求,不知所为,人的虚拟活动只是形式上的 自由,实质是不自由的;三是过度沉迷于虚拟活 动,表现出完全被活动对象性所异化、所奴役。这 也是为什么青少年容易沉迷于虚拟社会,导致产 生网络综合症的主要根源所在。 从人的虚拟社会关系场域来看,人的虚拟自 由是指人在虚拟社会生存发展过程中能够按照自 己在虚拟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权利,在不妨 害他人自由的条件下能够自主地行动,在实现自 身的利益需要,同时也能够使个人虚拟社会关系 处在自由和谐发展的状态,即人的虚拟社会关系 的和谐。人的虚拟自由是人在虚拟社会中各种虚 拟社会关系的自由,包括人在虚拟社会中经济、政 治、文化等方面的虚拟社会关系中的自由,以及人 在虚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在虚拟社会地位和社会 权利上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 的一种虚拟实践和交往活动,是从一定的虚拟社 会关系中得到许可的,并按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 权利。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自由就是从事一 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7]438人的虚拟 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由,与人在虚拟社会发展状况、 与虚拟社会发展有着最为直接和最为密切的关 系。这种人的虚拟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由包括有:相 对于他律的自律性,即自己制约、支配自己,达到 “慎独”;相对于强制性的自由性,即自主、自为地 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和判断,从事虚拟实践和交 往活动;相对于自发性的自觉性,即意识自身发展 的客观状况以及虚拟社会的规律性;相对于依赖 性的独立性,即自己支配自己发展的条件和活动; 相对于重复性的独创性,即人的虚拟社会关系和 谐自由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实现,在于它以人的虚 拟能力全面发展为基础和条件,反过来,人的虚拟 社会关系的和谐自由,能进一步提升人的虚拟发 展的质量,达到人的自由。 从人的虚拟个性特征与趋势来看,人的虚拟 自由是指人在虚拟社会中人的个性自由。人的虚 拟个性自由体现的是人作为虚拟社会主体与自身 的关系,指的是在虚拟社会中,按照虚拟社会的主 体本身所固有的内在本质要求去支配自身的自 由,是主体自我实现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主体自觉 地认识、肯定自身所固有的要求的自主活动,从而 自觉能动地实现自身虚拟个性自由的需要和能 力,包括了满足和实现人的虚拟自由的自身的各 方面的需要,如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也包括了人 在实现虚拟自由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拓展。如人 2008年06月 第06期 总第156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17 的虚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因此,人作为虚拟 社会的主体,虚拟社会仍然是人的社会,是由现实 的人在虚拟空间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共同体。一方 面,人的虚拟个性自由与虚拟社会有着内在的对 应关系,虚拟社会的各种组织、各项因素都是为人 的虚拟个性自由服务的,虚拟社会的多样性、开放 性和复杂性为人的虚拟个性自由提供了丰富性和 选择性。在这个意义上,虚拟社会本质同人的虚拟 个性自由本质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人的虚拟个性 自由与人的虚拟化也是一致的,人的虚拟个性自 由发展,是以人的虚拟化为前提和基础的,只有人 的虚拟化合规律性和合价值性时,才能在真正意 义上实现和保障人的虚拟个性自由。因此,人的虚 拟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在虚拟社会中自由个性的 形成和发展。 三、虚拟实践:虚拟自由生成的基础 虚拟自由是在虚拟实践和生活中形成的。马 克思认为只有通过劳动实现主体的物化或者对象 化,才能实现实在的自由。正如他指出:“诚然,劳 动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 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 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就 是自由的实现,而且进一步说,外在目的的失掉了 单纯外在必然的外观,被看做个人自己自我提出 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物化,也就是 实在的自由,———这种自由见于活动恰恰就是劳 动。”[6]112黑格尔也认为自由的本意就是自主自立, 是自为的存在,人的自由并非生来就是自由,自由 需要后天的培养和锻炼。指出:“‘自由’要靠知识 和意志无穷的训练,才可以找出和获得。”[9]41由此, 黑格尔认为,自由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只有 那些具有理性和达到自我意识的人才有自由。如 奴隶没有达到自我意识,因此,是不自由的;小孩 处在发育当中,理性尚不自由,只是具有一种可能 性的自由。[10]65只有“成为自为地具有理性的人”[11] 22,才能有独立和自由。所以,虚拟社会虽然不象现 实社会那样,人的自由受到许多他物的限制和束 缚,但是人在虚拟社会的自由也并非无拘无束,只 有不断在虚拟社会中从事虚拟实践和交往活动, 提高其认识能力,成为具有自为和理性的人,才能 具有虚拟自由。 人的虚拟实践为人的自由提供更开放、更自主 的一种可能的自由场域,但是并不意味着人的虚 拟自由就可以为所欲为,任性,而应该是一种被认 识了的必然。由于目前绝大多数人还不能科学地 认识和理解虚拟社会中人的自由,再加上人们在 虚拟社会从事的虚拟认识、实践和交往活动不受 现实社会中人的身份、性别、地位、年龄以及时空 的限制,往往认为虚拟社会中人的自由是一种为 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言行不受任何限制的 自由。其实恰恰相反,任性者并没有自主,其行为 被感情所支配,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按照自己的主 体意志行事。正如黑格尔所认为那样:“对自由最 普遍的看法是任性的看法,⋯⋯自由就是指可以 为所欲为,我们只能把这种看法认为完全缺乏思 想教养,它对于什么是绝对自由的意志、法、伦理 等等,毫无所知。⋯⋯通常的人当他可以为所欲为 时,就信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但他的不自由恰好就 在任性中。”[11]25-27并认为,真正的自由是被认识了 的必然,即包含着必然性内容的理性意志。他说, “自由本质上是具体的,它永远自己决定自己,因 此同时又是必然的。一说到必然性,一般人总认为 只是从外面决定的意思⋯⋯但是只是一种外在的 必然性,而非真正内在的必然性,因为内在的必然 性就是自由。”[12]105当然,在虚拟社会中,必然的东 西还不是自由,但是自由是以必然为前提的,人只 有认识了必然,才能以此指导自己的虚拟实践,从 而获得在虚拟中自由。 人作为虚拟实践活动的存在物,是虚拟社会 发展产物,也就是说,人是虚拟实践的主体。人的 虚拟自由基础在于虚拟实践活动。虚拟实践是指 虚拟社会主体在虚拟领域中对虚拟社会客体的加 工、整合、优化、创造等活动过程。即主体对虚拟领 域中碎片式的信息进行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地加 工、整合,然后经过优化,创造出新信息的过程。在 虚拟实践中,人作为主体存在,其不是被束缚者, 而是一个能动的主体,因而是自由的;一方面,实 践行为是由人的理性来引导,也是一个理性的行 为,而不是人的感性行为,表现为理性认识和超 越;另一方面,人在虚拟对象性活动,人的本质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08年06月 第06期 总第156期 18 量外化到认识和实践对象身上,体现出人的本质 力量,因而人不仅是自由的,同时还使得人的思维 能力、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不断发展,人的 虚拟发展不断地由自发走向自觉,由自在走向自 为。虚拟实践作为人的虚拟自由之源,人的真正虚 拟自由是从虚拟实践中获得的。因此,人的虚拟自 由必须建立在虚拟实践的基础上。 四、人的虚拟自由的限度 人在虚拟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不能摆脱虚拟 社会必然性的制约,也不能超出虚拟社会必然性 所限定的范围去寻求自由,这就是人的虚拟自由 限度。所谓虚拟自由的限度包含二层含义:其一, 作为总体的人的自由来说,人的虚拟自由的有限 性是指相对人的自由整体来说,无论是自由内容 的获得,还是实现自由的途径,人的虚拟自由只能 成为人的自由的一部分,不能替代人的全部自由, 在这个意义上人的虚拟自由是有限的;其二,从个 人的虚拟自由的适然状态来看,人的虚拟自由是 有限度的自由,“全面自由”是人的虚拟自由的应 然状态,是人的虚拟自由的价值追求。 如果说人的虚拟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和任性的 话,它必然包含虚拟社会中各种工具性和制度性 对个人自由的限制,这种限制性不仅不能看作是 对自由的否定,而且应该看作是解放自由的必要 条件。正如黑格尔所说:“社会和国家当然产生了 限制,但是这种限制只是限制了纯兽性的情感和 原始的本能;⋯⋯我们当把这样的限制看作是解 放的必要条件。社会和国家正是‘自由’所实现的 情况。”[9]41-42因此,那些认为人的虚拟自由是不受 任何限制的人,其实根本不了解虚拟社会中自由 的主体性。人的真正虚拟自由同现实社会一样也 离不开限制,绝对没有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问题 只是在于这种限制究竟是什么,是合理的限制还 是非合理的限制,是自我限制还是为他物所限制。 黑格尔把自由的限制理解为规定、限度、尺度。他 说:“有限的是限度、比例、尺度,———是内在的自 由的规定,有了限度并在限度之中也就有了自由, 同时自由也就得到了存在。”[13]215并认为衡量限制 是否合理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是“普遍意志”,而不是“主观意 志”来判别。黑格尔指出:“‘自由’在它的‘理想的’ 概念上并不以主观意志和任意放纵为原则,而是 以普遍意志的承认为原则,而且说‘自由’所由实 现的过程,就是它的各因素的自由发展。主观意志 只是一种形式的决定,里面完全不包含主观意志 所欲望的东西。只有理性的意志才是那个普遍的 原则,能够独立地决定它自己,舒展它自己,并且 发展它的相续的各因素为有机的分子。”[9]49所以 说,人的虚拟自由限制应该是自由本身所要求的 一种“内在”限制,而非任意加上去的限制,对自由 的限制与约束实际上是自由的自我限制与自我约 束。当然,人的虚拟自由的有限性和受约束性,并 不等于在虚拟社会中对自由的任何限制都是合理 的。相反,虚拟生活中往往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技 术工具性和制度性的限制。人们可以在理性的指 导下反对这种不合理的限制,人作为虚拟社会的 主体,可以规避这种不合理的限制,实现人的最大 限度的虚拟自由。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陈志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论[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0.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9.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56.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9. [9]黑格尔.历史哲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10]陈小鸿.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4. [11]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2]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2卷)[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60. 2008年06月 第06期 总第156期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19
本文档为【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视阈下人的虚拟自由】,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13163
暂无简介~
格式:pdf
大小:132KB
软件:PDF阅读器
页数:5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1-03
浏览量: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