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举报
开通vip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卢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动作技能、情感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 1.认知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 (1)识记。指对先前学习过的只是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记忆,如记忆名词、事实、基本观念、原则等。 (2)领会。指把握知识材料意义的能力。可以通过三种形式来表明对知识材料的领会:一是转化,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所学的内容;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如图表、数据等)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预测发展的趋势。 (3)运用。指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运用的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基础,是较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把复杂的知识整体分解为组成部分并理解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它包括部分的鉴别、部分之间关系的分析和认识其中的组织结构。例如,能区分因果关系,能识别史料中作者的观点或倾向等。分析代表了比运用更高的智力水平,因为它既要理解知识材料的内容,又要理解其结构。 (5)综合。指将所学知识的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它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它所强调的是创造能力,即形成新的模式或结构的能力。 (6)评价。指对材料(如论文、观点、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它包括对材料的内在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如组织结构)或外在的标准(如某种学术观点)进行价值判断。例如,判断实验结构是否有充分的数据支持,或评价某篇文章的水平与价值。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构,因为它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综合多方面的知识并要基于明确的标准才能作出评价。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动作技能涉及骨骼和肌肉的运用、发展和协调。在实验课、体育课、职业培训、军事训练等科目中,这常是主要的教学目标,1956年布卢姆等人在创立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时,仅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存在,但未能制定出具体的目标体系。后来,辛普森(E.J.Simpson)等人提出了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但尚无公认的最好分类。这里将三种分类法分别做一简介,以便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加以选择和综合运用。 第一个是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的分类系统。这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一种分类体系。辛普森等人于1972年提出将动作技能目标分成下面所列的七级。 (1)感知。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 (2)准备。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愿意活动)。感知是其先决条件,在我国将感知和准备阶段统称为动作技能学习的认知阶段。 (3)有指导的反应。指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尝试错误。通过教师评价或一套适当的标准可判断操作的适当性。 (4)机械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涉及各种形式的操作技能,但动作模式并不复杂。 (5)复杂的外显反应。指包含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操作。操作的熟练性以精确、迅速、连贯协调和轻松稳定为指标。 (6)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习者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设施或满足具体情境的需要。 (7)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情境。要有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才能进行创新。 此外,哈罗(A.J.Harrow)于1972年提出了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把动作技能由低级到高级分为反射动作、基础性动作、感知能力、体力、技能动作、有意交流。此后,基布勒(R.J.Kibler)等人于1981年又提出一个分类系统,把动作技能分为四类:全身运动、细微协调动作、非言语性表达、言语行为。 3.情感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情感学习对于形成或改变态度、提高鉴赏能力、更新价值观念、培养高尚情操等密切相关,然而,由于人的情感反应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内部心理过程,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和抽象性,因而这个领域学习目标相对难以编写。1964年克拉斯伍(D.R.Krathwohl)等人制定了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他们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情感领域的目标共分为五级。 (1)接受或注意。指学习者愿意注意某特定的现象或刺激。例如静听讲解、参加班级活动、意识到某问题的重要性等。学习结果包括从意识到某事物存在的简单注意到选择性注意,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2)反应。学习者主动参与,积极反应,表示出较高的兴趣,例如,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小组讨论,遵守校纪校规等。学习的结果包括默认、愿意反应和满意的反应。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定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3)评价。指学习者用一定的价值标准对特定的现象、行为或事物进行评判。它包括接受或偏爱某种价值标准和为某种价值标准作出奉献,例如,欣赏文学作品,在讨论问题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刻苦学习外语等。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果所涉及的行为表现出一致性和稳定性,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类似。 (4)组织。指学习者在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呈现的复杂情境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体系,对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观体系。例如,先处理集体的事,然后考虑个人的事;或是形成一种与自身能力、兴趣、信仰等协调的生活方式等。值得重视的是,个人已建立的价值观体系可以因为新观念的介入而改变。 (5)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指学习者通过对价值观体系的组织,逐渐形成个人的品性。各种价值被置于一个内在和谐的构架之中,并形成一定的体系,个人言行受该价值体系的支配;观念、信仰和态度等融为一体,最终的表现是个人世界观的形成。达到这一阶段以后,行为是一致的和可以预测的。例如,保持谦虚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团体中表现出合作精神等。 克拉斯伍等人的分类启示我们,首先,情感或态度的教学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教师或教科书上所介绍的价值标准,对学生来说是外在的,学生必须经历接受、反应和评价、组织等连续内化的过程,才能将它们转化为自己信奉的内在价值。其次,情感或态度的教学不只是政治课或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各门学科也都包含这方面的任务,因为任何知识、技能或行为、习惯都不能离开一定的价值标准,例如,很多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就反映了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对某种价值观的接受或偏爱。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一、编写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用马杰自己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且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马杰提出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行为: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以便教师能观察学习者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说明学习者表现学习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因素。例如,如果要表述一个“要求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的教学目标,那么必须指明的条件是“从黑白图片中,还是从彩色图片中”,“允许学生使用工具或不使用工具”。 (3)标准: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序)。例如,“学生能够在十分钟内解出二元一次方程”。 一个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的学习目标就包括四个要素。为了便于记忆,他们把编写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简称为ABCD模式: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B——行为(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C——条件(condition):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 D——标准(degree):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即达到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二、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以下先根据ABCD模式讨论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然后介绍一种为弥补行为目标不足而提出的兼顾外显行为变化和心理过程变化的编写方法。 1.对象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表述中应注明教学对象,例如,“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参加在职培训的企业员工”等。有的学者还主张在教学目标中说明对象的基本特点。 2.行为的表述 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成分,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用传统的方法表述教学目标时,较多使用“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动词来描述学习者将学会的能力,如果需要,再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以反映教学要求的提高,如“深刻理解”、“充分掌握”等,这些词语的含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因而使目标的表述不明确,给后续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并不适合。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些的内容。例如,“操作”、“说出”、“列举”、“比较”等都是行为动词,在它们后面加上动作的对象,就构成了教学目标中关于行为的表述: ·(能)操作计算机 ·(能)说出五大洲、四大洋的名称 ·(能)列举选择教学策略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 ·(能)比较单词中同一字母的不同发音 在这样的动宾结构中,宾语部分与学科内容有关,学科教师都能很好掌握。困难在于选用恰当的、具有可观察特点的行为动词, 3.条件的表述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说明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应在哪种情况下评价。如要求学习者“能写出800字左右的文章”,条件则可能指“在哪些提示下?有哪些资料的帮助下?利用什么工具(电脑写还是手写)?多长时间?”等环境因素。条件的表述常与诸如“能不能查阅参考书?”“有没有工具?”“有没有时间限制?”等问题有关。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气温、室内外噪音等) ·人的因素(各人单独完成、小组集体进行、各人在集体的环境中完成、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为引起行为的产生,提供什么刺激和刺激的数量) 4.标准的表述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低程度的衡量依据。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例如: ·在1分钟以内准备好必需的电脑配件(速度) ·测量长方形的长和宽,误差在±5mm以内(准确性) ·加工件质量要达到国家Ⅱ级标准(质量) 下面的教学目标实例中均包含了上述“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等四个要素: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周的信息技术强化培训,能够独立操作计算机,至少能正确开关机、操作鼠标、登录学习空间利用课件进行学习,并能用正确的指法,能在10分钟内输入8~10个汉字。 教学目标中,有些条件和标准较难区别,如上例中“能在10分钟以内”即可理解为时间的条件,也可看做是行为速度的标准。马杰认为,对这一问题不必争论。判断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是,它的表述是否说明了编写者的意图。如教学目标能用以指导教学及其评价,那么对条件和标准的区别并不重要。 5.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 在一个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相对而言,条件和标准是两个可选择的部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可以不必将条件、标准一一列出。以下是一些实例: 学完本单元以后,学生应能够: ·给“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下定义 ·描述教学系统设计发展历史中的三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就当前关于教学系统设计与教学论之间概念之争的几种观点进行评论,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运用ABCD方面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须是学习者,而不是教师。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这样的目标表述是不恰当的。因为,它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样表述意味着只要教师组织学习者进行了相关活动,目标就算达成了。至于学习者达到了多少预期的学习结果,则常常被忽略。 (2)教学目标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在这个意义上,诸如“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也是一个不合格的目标表述。虽然,这一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但它没有表达教学活动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我们可以这样表述,“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画风的图片时,应能将微风、狂风、台风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显然“将微风、狂风、台风分别标记出来”表达了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结果。 (3)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须是具体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所谓具体是指这一动词所对应的行为或动作是可观察的,像“知道”、“理解”、“掌握”、“欣赏”等抽象动词,由于含义较广,各人均可从不同角度理解,给以后的教学评价带来困难。这些词语可用来表述总括性的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但在编写教学目标时应避免使用。下面表1、表2、表3给出了编写具体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的部分动词。 表1 编写认知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知道 对信息的回忆 为……下定义、列举、说出(写出)……的名称、复述、排列、背诵、辨认、回忆、选择、描述、标明、指明 领会 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信息 分类、叙述、解释、鉴别、选择、转换、区别、估计、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改写、预测 应用 将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 运用、计算、示范、改变、阐述、解释、说明、修改、订出……计划、制定……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解答 分析 将知识分解,找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分析、分类、比较、对照、图示、区别、检查、指出、评析 综合 将知识各部分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编写、写作、创造、设计、提出、组织、计划、综合、归纳、总结 评价 根据一定标准做出价值判断 鉴别、比较、评定、判断、总结、证明、说出……价值 表2 编写动作技能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感知能力 根据环境刺激作出调节 旋转、屈身、保持平衡、接住(某物体)、踢、移动 体力 基本素质的提高 提高耐力、迅速反映、举重? 技能动作 进行复杂的动作 演奏、使用、装配、操作、调节 有意交流 传递情感的动作 用动作、手势、眼神或脸色表达……感情、用一段舞蹈表达……思想情感 表3 编写情感学习目标可供选用的动词表 学习目标层次 特征 可参考选用的动词 接受或注意 愿意注意某事件或活动 听讲、知道、看出、注意、选择、接受、赞同、容忍 反应 乐意以某种方式加入某事,以示作出反应 陈述、回答、完成、选择、列举、遵守、记录、听从、称赞、欢呼、表现、帮助 评价 对现象或行为作价值判断,从而表示接受、追求某事,并表现出一定的坚定性 接受、承认、参加、完成、决定、影响、支持、辩论、论证、判别、区别、解释、评价 组织 把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成一个体系并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重要的和一般的价值观念 讨论、组织、判断、使联系、确定、建立、选择、比较、定义、系统阐述、权衡、选择、制定计划、决定 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 能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渐发展为性格化的价值体系 修正、改变、接受、判断、拒绝、相信、继续、解决、贯彻、要求、抵制、认为……以至、正视 6.内外结合的表述 行为目标虽然避免了用传统方法表述目标的含糊性,但它本身也有缺点:只强调了行为结果,而未注意内在的心理过程,因而可能引导人们只注意学习者外在行为变化而忽视其内在的心理变化。此外,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因此,为了兼顾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变化和可观察的外在行为变化,有人提出可以采取内外结合的方法来表述具体的学习目标。 1978年格朗伦(N.E.Gronlund)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表述》中,提出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以描述学习目标的方法。例如领会本单元专门术语的含义: 1.1 将专门术语与它们所代表的概念联系起来。 1.2 在造句中使用某些专门术语。 1.3指出术语之间的同异。 本例中,1.1、1.2和1.3表述的行为是代表“领会”的种种表现的例子,我们愿意把它们作为教学目标已达到的证据而加以接受。“领会”是一个内部心理过程,无法观察和测量,但有后面这些证明“领会”能力的行为实例,目标就具体化了。格朗伦的方法强调列举出能力方面的例证,既避免了用内部心理特征表述目标的抽象性,也防止了行为目标的机械性与局限性。 三、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编写 培养学习者的某些态度、树立某种观念、养成某种良好的习惯、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等,都是情感学习的目标,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上述ABCD目标编写对于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的编写是合适的,但为情感领域的教学编写具有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特点的学习目标是非常困难的。那么对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该如何确定呢? 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这是可以观察的)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当实验室活动结束或终止时,学习者将设备归还远处,则表明学生有爱护设备的责任心。又如,当同伴在吸毒时,自己作出拒绝别人提供的毒品的选择,则表明了学生对吸毒的态度。在上述例子中,学生目标编写者把“学生能否将设备归还原处”和“拒绝别人提供的毒品”的具体行动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具有某种责任或态度的依据,这就是情感学习目标编写的一个特点。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类似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例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态度”,由于“热爱集体”的态度难以直接评价、判断,所以,我们必须列举几方面的具体行为,通过对这些行为的观察,来判断学生是否“热爱集体”。例如: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准时参加有关会议 ·积极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支持有利于集体利益的建议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在这些具体的言行上,当学习者有积极持久的表现时,就说明他们树立了集体观念。如表现出消极或反对的情绪,则说明学生可能没有培养起热爱集体的态度。马杰把学习者的肯定、积极的表现称为接近意向,把消极的表现称为回避意向。当然,接近意向也仅说明学习目标可能已达到,并不能直接测量学习目标达到的程度。 一般说来,提出情感学习目标中的主体要求较容易,如“提高学生对国画的鉴赏力”,但从哪些具体方面来判断目标是否达到,则需要学科教师和教学设计者共同研究。有的学者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量学习者的接近意向: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者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承担义务,遵守有关规定等) ·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以“培养学生欣赏国画”的目标为例,有的教师提出下列具体的行为指标,用以测量学生通过教学以后,是否具有接近意向: ·喜欢借阅或购置国画书刊 ·到美术馆参观选择国画展厅,或经常参观国画展 ·了解国画名家及其代表作 ·向美术教师请教作画技巧 ·乐意给同学讲解国画特点及作品意境 ·喜欢创作国画 情感学习目标有了这些具体的行为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其可操作性无疑加强了。在表述具体的行为时,应尽可能采用可观察甚至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表3提供的一些动词可供编写情感教学类目标时参考。 有时,许多高级的教学目标必须通过长期的教学才能达到,如认知方面的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能力的提高,不是通过一两节课教学就能立竿见影的,而情感教育方面的目标尤其如此。教师很难预期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后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产生什么变化。为了弥补上述编写方法的不足,艾斯纳(E.W.Eisner)提出了表现性目标。这种目标要求明确规定学习者应参加的活动及情境,但不提出可测量的学习结果。如爱国主义教学方面的一个表现性目标可以这样陈述:“学生能认真观看学校组织的反映爱国主义的影片,并在小组会上谈自己的观后感。”尽管这种目标不精确规定学习者应从教学活动中习得什么,但至少有助于我们认识总的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教学内容,使我们能着手研究实现目标的方法。因此,表现性目标可以作为学习目标的一种补充。
本文档为【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6979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2-10-09
浏览量: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