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庄之思

老庄之思

举报
开通vip

老庄之思老庄之思 一.道家思想概述 在百家争鸣系列的第一章之所以写老庄之思并不是因为它是当时社会的显学,论门徒不及儒家,墨家,论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及法家思想振聋发聩,其原因在于道家思想自兴起时就存在的思辨性思维,对中国古典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笔者个人好恶,崇尚清静无为,以淡泊明志,以宁静致远。在本章当中主要探讨老庄思想关于政治,哲学,人生的主张,进而感受其对于天下大道的理解。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

老庄之思
老庄之思 一.道家思想概述 在百家争鸣系列的第一章之所以写老庄之思并不是因为它是当时社会的显学,论门徒不及儒家,墨家,论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及法家思想振聋发聩,其原因在于道家思想自兴起时就存在的思辨性思维,对中国古典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笔者个人好恶,崇尚清静无为,以淡泊明志,以宁静致远。在本章当中主要探讨老庄思想关于政治,哲学,人生的主张,进而感受其对于天下大道的理解。 道家是中国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提倡自然无为,提倡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并未受到重视,其原因在于力求变法改革的诸侯更喜欢激进的法家思想,而不是清静无为。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道家思想的主流派有:老子、庄子、黄老学派,黄老学大约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叶从老子学说中分化出来。黄老学兼容并包,一方面它继承了道家的无为政治,提出君道无为、臣道有为的思想,认为?贵清静而民自定?,君主治国掌握政治要领即可,不要作过多的干涉;主张?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让百姓休生养息。一方面又吸取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儒家的 礼义仁爱思想、墨家的兼爱思想、名家的形名思想等,提出刑德并举,恩威并施,循名责实,赏罚必信,并认为?不争亦无成功?。《淮南子》还对?无为?作了新的解释,说?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反对离道而妄为,主张循理而举事,因自然之势加以主观努力而有所作为。因此黄老学的无为而治是道、法、儒、墨、名、阴阳诸家思想的融合,是无为与有为的结合,是经世致用之学,在政治上具有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相当程度上克服了老庄的消极无为的思想。黄老学的最盛时期在西汉初年,是?文景之治?,汉初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的主要哲学依据,在此对黄老之学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在社会作用下的产物,它反作用于当时社会,并为统治者所接受,但在其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黄老之学并未因此而发扬光大,相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人阶层对于道家思想的推崇依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庄思想,因为他们更多的探讨了人生,哲学,大道。尤其是在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宋朝以后,自命清高的文人雅士更以庄子逍遥的思想作为其?薄汤武而非周孔?武器。 二.小国寡民,无为而治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一例外的都对政治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对于老子,庄子而言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于其整个学术流派。老子的政治思想体现在其原始主义,无为而治,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然而这并不是一种无政府主义,《老子》中有很多对统治者的建议和 告诫,主张统治者要使人民不宜乱欲,使人民不去沉迷追求?仁义?而本身同时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领悟并体现了?道?的人才能真正文明,使人民恢复?道?的状态中。老子曾将政治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不知有之?,推行不言的教化,人民不知有治理者,各顺其性,各安其生;第二等,?亲而誉之?,用道德感化人民,用仁义治理人民,人民都称赞执政者;第三等,?畏之?,用政教治理人民,用刑法威吓人民,百姓们都很害怕;第四等,?侮之?,用权术伪诈愚弄,欺骗人民,百姓都要起来推翻它。老子主张?顺其自然?,认为法律(法和法律有不同;法好比物理,而法律则是人为)是对人类的束缚,要全部舍弃,同时其反对苛政,刑罚,强调?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但其在政治思想上也有消极的一面,《老子》八十章曾有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的思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达了农民朴素的生活愿望,在社会转型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却不利于社会长期的发展。 与老子一脉相承的庄子在无为而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天与人不相胜?思想,庄子认为治国者?以刑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其主旨思想在于刑者治之体,非我为也;礼者,世所以自行,非我制也;知者时之动,非我唱也,德者自彼所循,非我作也。庄子亦崇尚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在《庄子〃应帝王》一篇 中无名人说?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后有人说,游心于淡,合气于漠,是宥密修己之道;顺物自然,无容私焉,是变化治人之道,帝王之事尽已。同时《庄子〃在宥》有?故举天下以赏其善者不足,举天下以罚其恶者不给,故天下之大不足以赏罚。?后有人言,幕赏乃善,故赏不能供;畏罚乃止,故罚不可胜。其大致可以表达庄子在政治上认为,以法律作为强制手段无法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道德秩序,不若顺其自然。 三.至?道?幽冥 老庄的哲学思想无疑对中国传统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朴素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以及辩证的思维方式都是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的。老子将世界的本源理解为?道?,其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又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说法。对于老子的?道?,历来解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宇宙处在原始状态中的混沌末分的统一体,理由是老子说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的则认为是超时空的精神性的虚无本体,因为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事实上,这是老子哲学本身具有的矛盾,也是道家学派在尔后的发展中产生分化的内在原因。归结起来,老子所说的道有三 方面的涵义:道是先于天地的混成之物;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普遍法则;道无形无象。 老子论?道?是当时思辨哲学的最高成果。他不仅对世界的本原作出了?道?的最高抽象,而且对?道?的运动规律作出了最高概括。?反者道之动?意思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是?道?的运动规律,老子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变动不居的;变动不居的原因是天地万物都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对立面以及对立面的互相转化。他揭示出一系列的矛盾,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丑,祸福,刚柔,强弱,损益,兴衰,大小,轻重,智愚,巧拙,生死,胜败,进退,攻守等。他认为,这些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还深刻地揭示了对立面的互相转化。他说:?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庄子对于道又有了一层不同的理解,在《庄子》的行文中我们不难看出其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的文章气势磅礴,纵横恣肆,其思想深邃宏阔,笼盖古今,寓言想象奇特,而寓意深邃,鲁迅先生曾评价庄子的文章是以汪洋恣肆之笔,写惊世骇俗之论。庄子曾说:?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太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当然多数情况下庄子在其著作中并没有像老子一样直 截了当的点明道是什么,而是通过寓言故事形象而生动的对道的玄妙,义理进行阐述。庄子借广成子之言说出?至道之精,幽幽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此话道出庄子哲学的目的在于安外以养内。庄子从不轻易论道,却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阐述道,《庄子〃天地》一篇曾云?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玄珠二字用的极妙,辩证的说出了道的义理,夫道非有物也,然而实有道也。非有实有,实有非有。珠者,圆妙光明,加之以玄,至此二字,领略不尽。象罔则无象,以玄遇玄也。 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在于?齐物?二字,一种齐彼此、齐是非、齐物我的相对主义理论。他改造了老子关于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把事物的运动、变化加以绝对化。他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庄子在《齐物论》的最后以心云证?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纵观《齐物论》全文推倒物论者十居二三,至末忽现身一譬,乃见已原是绝无我相。意愈超脱,文愈飘渺。文中周蝶必有分,而其入梦方觉,不知周,蝶之分也,谓周为蝶可,谓蝶为周亦可,实则一而化也。这种现身说法是齐物的极境,对全文而言亦是?真红炉一点雪也?。 四.自得所求,自适所往 在诸子百家中,道家思想对于人生的理解是比较深刻的,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对于他人,社会的作用,道家思想则强调内心的自省。尤其是庄子对于人生的理解形成了一个体系,顺其自然而至逍遥的状态,自逍遥而至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人生之大境界,进而自得所求,自适所往,任何社会条件下达到如此境界都是困难的。在物质条件下,人会无端的卷入追求幸福的洪流中不能自拔,这个社会的悲哀往往就在于不断的制造问题,解决问题而使社会进步。庄子所处的社会条件也使其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只强调了?唯心当养?。 庄子对于人生境界的理解其浅显的部分在于?顺其自然?,于自然而言不夭斧斤,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人生亦然,人生在世难免会有情绪波动,即所谓的?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后人有云,姚则轻浮躁动,佚则奢华放纵,启则情欲开张,态则娇淫妖冶。这样的状态却非修身养性之道,不如顺其自然,在俯仰旦暮间,自悟真理,而这真理就是?我即自然,自然即我,其理非远。?同时庄子指出,顺其自然是圣人之德,天地之道,《庄子〃刻意》中有言?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在对于人生的理解中其核心思想就是逍遥,在《庄子》全文中有多处提及逍遥的思想,《逍遥游》中有?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说法,大致是说至言其体,神言其用,圣言其名,其实一也,而不立功名,不以己与,故为独绝。而逍遥更进一步的境界超越了所谓神圣名之说,而是更注重自身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是?其 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虑,不预谋;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神纯粹,其魂不罢。虚无恬淡,乃合天德。?而逍遥的最高境界就在于自得随求,自适所往。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自古以来崇尚老庄思想的人除自命清高的?薄汤武而非周孔?外,更多的崇尚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境界。《大宗师》中曾说,?泉涸,鱼相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后人有云?誉尧非桀,不如两忘其道;好生恶死,不如两忘其累,乘物游心。?所以忘天地,遗万物,外不查乎宇宙,内不觉其一身,能旷然无累,与物俱往,而无所不应。 五.薪火相传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这个字是广义的、宏观的,诸子百家乃至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都在?道?的这个范围。广义的?道?如此地广阔,容纳百川,乃至超越形上形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他说,历史上,当社会出问题的时候,救社会、救国家,出手的人多是道家的人物,历史上叫?拨乱反正?。……这些中国知识分子或者说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人,很多不求名不求利,但有道德有学问。我们几千年的历史,到清朝为止二十六部历史,这种人物并不少,都体现了道家文化的影响。而对于道家思想的发展,庄子给出了最确切的答案?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本文档为【老庄之思】,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2157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9-20
浏览量: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