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

[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

举报
开通vip

[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 目 录 第一篇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知识 ................................................. 3 1.为什么要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根据哪些原则和条件制定出来的,与其他国家和WHO的原则是一致还是有所不同,..................................................

[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
[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 目 录 第一篇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知识 ................................................. 3 1.为什么要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3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根据哪些原则和条件制定出来的,与其他国家和WHO的原则是一致还是有所不同,.......................................................................... 4 3.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 .............................. 4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项目限值是如何设置的,4 5.为何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相应限值的确定是如何考虑的,5 6.在新标准中,对于臭氧的监测除沿用之前的1小时浓度值外,还增加8小时浓度值,原因何在, ........................................................................................... 5 7.新指标的设定对于监控和减少我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有何意义, 6 8.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有何重要意义, ........................................ 6 9、何为PM2.5, ............................................................................ 6 10、PM2.5主要来源有哪些, ......................................................... 7 11、PM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 8 2.5 12.什么是霾,什么是灰霾天气, ................................................... 9 13. 什么是臭氧和光化学烟雾污染,.............................................. 9 14. 臭氧是怎么形成的, ............................................................. 10 15. 臭氧有何影响, .................................................................... 11 16. 臭氧污染与PM污染有何关系, ........................................... 12 2.5 第二篇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知识................................................... 12 17. 监测站点的位置是如何选取的,环保部门是否故意将监测站点设在空气质量好的地方,从而美化监测结果, .................................................................... 12 18. 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设置数量要求是什么,我省的监测点少吗,13 19.我省的空气质量监测点是如何设置的, ................................... 14 20. PM、臭氧的监测点与其他污染物重合是否合适, ................ 14 2.5 21. 对于监测点的高度设置有什么要求,为什么有些监测站点设置在比较高的楼层,有代表性吗, ......................................................................................... 15 22. PM的监测方法有哪些,我国PM监测技术和仪器与国外有何不同,152.52.5 23. 国外是怎么监测PM的,...................................................... 16 2.5 24.PM的微震荡天平监测方法的结果是否会比β射线的低, ....... 17 2.5 25.国产PM监测仪器可靠吗,是否只喜欢采用国外的PM监测仪器,172.52.5 26(目前我们有无能力做好PM的监测工作,对此项指标监测的技术准备如何,172.5 27.PM监测中有哪些技术难点, ................................................. 18 2.5 28.民间有很多便携和简易式PM监测仪器,其监测结果是否可靠,182.5 29.为什么不监测PM而是PM, .................................................. 18 12.5 第三篇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19 30.公众对于优良天气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是否源于PM等未2.5纳入评价因子,实施新标准后,评价结果与感官不一致是否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善,19 31.为什么大气能见度很好,感觉空气质量很不错,但环保部门的评价结果却显示臭氧超标,.................................................................................................... 19 3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与原来的相关规定有哪些变化,19 33.为什么双方的PM监测结果差异不大,但某外国驻华机构的评价结果与环保部门的差异2.5 很大, ......................................................................................... 20 34.环保部门指标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是否在背后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后再进行发布,............................................................................................. 21 35.我国大气污染总体形势如何, ................................................. 21 36.我省的大气污染有何特征, .................................................... 22 37.国外PM污染水平如何, ....................................................... 23 2.5 38.如果要经常见到蓝天,PM浓度要降低到什么水平, .............. 24 2.5 39.为什么郊区的臭氧污染比市区严重,为什么臭氧峰值出现在13时左右,24 40.环保部门能否预测未来几天的空气污染情况, ........................ 25 41.一般哪个季节PM和臭氧污染比较严重, ............................... 25 2.5 42.新标准实施后是否意味着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 25 43.按新标准我们省空气质量何时可以达标, ............................... 26 第四篇 环境空气质量污染预防................................................... 26 44. 针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环保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26 46.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 28 47.为什么要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 ...................................... 28 48.为什么要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 28 49.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PM污染危害, ...................................... 29 2.5 50.在室内栽种花草植物能否预防PM污染, ............................... 29 2.5 51.室内空气净化器能否防止PM污染, ...................................... 29 2.5 52.吸烟是否会加剧室内PM污染, ............................................. 30 2.5 53.假如要买楼,买几层空气污染会低一些, ............................... 30 54.轻微空气污染时,去公园运动合适吗, ................................... 30 55.面对沙尘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 31 第一篇 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知识 1.为什么要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 空气质量基准研究有了新的进展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制修订的科学基础是空气质量基准。空气质量基准发生变化后,需要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估和修订。近年来,一些重要污染物的空气质量基准又有了新的发展,如 WHO 基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健康影响研究的最新科学证据,于 2005 年发布了《空气质量准则—颗粒物、臭氧、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2005年全球更新版)》,修订了4种典型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导值;2000 年以来,美国也连续修订了颗粒物(PM、PM)、臭氧102.5(O)、铅(Pb)、二氧化氮(NO)等环境空气质量基准文件。 32 , 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发生变化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x(氮氧化物) 和VOCs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量显著增长,O(臭3氧)和PM(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 污染加剧,在PM(粒径小于10微米的颗10 粒物)和TSP(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还未全 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和 O污染加重,灰2.53 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此外,重 金属等有毒污染物污染事件发生频率较 高,威胁公众的身体健康。 图1 我国空气质量的标准制修过程 , 标准需要适应环境管理的新需求 依据现行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 我国部分区域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主观感受不一致。现行标准中分区分级要求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管理需求;部分污染物项目有待调整,限值有待修订;数据有效性规定有待收紧,部分监测分析方法也需更新等。 , 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不断更新 2000年以来,依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美国、欧盟、日本、英国、加拿大、印度、泰国等国家、地区均对本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了新一轮修订,修订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保护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普遍增加 PM浓度限值以及O的8小时浓度限值。此2.53 外,欧盟、英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还增加了镉(Cd)等重金属污染物限值。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根据哪些原则和条件制定出来的,与其他国家和WHO的原则是一致还是有所不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的原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以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究成果为科学基础制定标准,以保护公众健康为最主要目标,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社会物质财富;二是充分考虑我国环境空气污染特征和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三是考虑国家环境空气质量阶段性管理目标,与现行环境空气质量相关法律、法规、规划、政策和标准相衔接;四是监测技术、设备和技术保障能够实现大规模、长期连续监测。实际上,其他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环境质量标准制修订也是按照上述基本原则进行的,我国修订《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工作思路符合国际通行做法。 3. 新标准与现行标准相比有哪些显著的不同, 与现行标准相比,新标准主要有五个方面突破:一是调整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将现行标准中的三类区并入二类区。二是完善污染物项目和监测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评价因子增加了O、3CO和PM,收紧了颗粒物PM、二氧化氮NO浓度限值,以更全面地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2.5102 反映我国当前大气污染形势。三是完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将日报周期从原来的前一日12:00到当日12:00修改为0点到24点,并规定实时发布各监测点位SO、NO、PM、CO、2210PM小时浓度限值和O 8小时浓度限值。四是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环境空气质2.53 量指数(AQI),与国际通行的名称一致。五是提高了对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这将使监测结果与公众的感觉更加贴近。 4.《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项目限值是如何设置的, 标准修订稿中污染物项目限值的设置,综合考虑了WHO关于大气污染物环境风险防控的研究成果和我国当前实际环境形势,从最有助于促进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角度,参考WHO 提出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目标值制订了标准限值,这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的一次重要实践。 5.为何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相应限值的确定是如何考虑的, PM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已经被科学证实,近年来我国PM污染问题日益凸2.52.5显。将PM放入强制性污染物监测范围,出发点就是针对当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2.5 突出环境问题,引导有关区域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相应的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气污染问题。既是我国以人为本,保护人体健康的需要,也是解决灰霾等环境管理需要,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有利于消除或缓解公众自我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将PM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2.5 33mg/m和0.075 mg/m,分别定为0.035 与WHO过渡期第1阶段目标值相同,符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和环境管理的需求。 图2 WHO对PM制定的不同目标值 2.5 6.在新标准中,对于臭氧的监测除沿用之前的1小时浓度值外,还增加8小时浓度值,原因何在, 研究发现,在低浓度O水平下暴露 6~8 小时仍然会引起健康效应。与 1 小时暴露相3 比,较低浓度水平8 小时暴露引起的健康效应更直接相关。因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国际上的O环境空气质量基准逐渐发展为8小时浓度值。WHO依据近年的研究结果,提出的 8 小3 33时平均浓度指导值为100,g/m,过渡期第 1 阶段目标值为160 ,g/m。 此次修订在保留O1小时的同时增加了8小时这个项目,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可以在环3 境空气质量实时报过程中,更有效提示公众和环境管理部门防护臭氧的健康影响。 7.新指标的设定对于监控和减少我国部分城市雾霾天气有何意义, 雾霾包含了两个不同的概念:雾是相对湿度较高时发生的自然现象,而霾(灰霾)是一定天气条件下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子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我国区域性灰霾天气日益严重,与人为排放的大气颗粒物不断增加,尤其是细颗粒物增加有关。标准修订稿增加PM项目为基本监控项目,同时收紧PM和NO浓度限2.5102值,出发点就是针对当前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突出环境问题,引导有关区域的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相应的大气环境保护工作,防控灰霾等重点大气污染问题。我们相信,通过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能够在实际中逐步显现出来。 8.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有何重要意义, 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有利于进一步保护公众健康,缩小公众感官与空气质量评价结果的差异,推动环境宏观战略目标的实现;体现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管理思路从一次污染物控制向以二次污染物为主的复合污染控制转变,从局地控制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 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在中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开始从污染物控制管理阶段向环境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阶段转变;是继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之后,环保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战略举措,是向空气污染宣战的号角。 9、何为PM2.5, PM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2.5 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2.5 影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2.5 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图3 大气中各种颗粒物的粒径范围 图4 PM2.5的粒径大小 10、PM2.5主要来源有哪些, PM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2.5 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2.5 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PM和PM来源基本相同,但PM中二次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PM不是一种单个的空2.5102.52.5气污染物,而是由来自许多不同的自然污染源中的大量不同化学成分组成的一种复杂而可变的污染物。就产生过程而言,PM2.5可以是由污染源直接排出(称为一次颗粒物或一次粒子),也可以是各污染源排出的气态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成为二次颗粒物或二次粒子)。 北京的PM源解析结果显示:北京的PM大概22%以上是机动车排放的;近17%是燃烧2.52.5 煤炭如电厂、锅炉、散煤排放的;16%是扬尘排放的;还有16%是工业喷涂挥发如汽车喷漆、家具喷漆产生的;4.5%是农村养殖、秸秆焚烧产生的;还有24.5%不是北京产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天津和河北。根据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结果,扬尘一般占城市大气颗粒物总量的30%以上, 燃煤尘占16%以上,汽车尾气一 般占10%以上(银川占7%)。这 三种大气颗粒物含量超过总量 的50%。 我市尚未开展大气颗粒物源解析工作,但2010年合肥市环保局组织开展了扬尘污染物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市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包括烟尘、粉尘及扬尘三类,其中工业烟尘、粉尘现已基本得到有效控制,扬尘所占比重最大,带来的可吸入颗粒物成为空气首要污染物。 图5 PM的来源 2.5 11、PM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2.5 (1)对人体产生全方位影响 因为粒径较小,PM可以穿透呼吸道的防护结构,深入到支气管和肺部,直接影响肺的2.5 通气功能,诱发肺部硬化、哮喘和支气管炎,甚至导致心血管疾病。此外,细粒子颗粒物(PM)2.5吸附在肺泡上很难脱落。更为可怕的是PM还能携带空气中的病毒、细菌、放射性尘埃和2.5 重金属等物质,对呼吸系统、心血管、免疫系统、生育能力、神经系统和遗传等都有影响。 人体每天需要呼吸15立方米的空气,住在城市里的人就相当于一个“吸尘器”和“过滤器”。长期下去,细粒子污染对身体的危害要比切尔诺贝利核辐射严重。研究表明:如果 3PM超标后,每增加10 ,g/m的话,医院心血管系统的急诊及死亡要增加6%到7%,高血压2.5 病的急诊要增加5%。PM对人体危害最大的不是颗粒物本身,而是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物2.5 质,比如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二噁英就有生殖危害、要是吸附了重金属就有重金属的危害。 2004年,中国城市由于空气污 染共造成近35.8万人死亡,约64 万呼吸和循环系统病人住院,约 25.6万新发慢性支气管炎病人,造 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27.4亿元。 图6 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在人体内的沉积 (2)是引发灰霾天气的罪魁祸首 灰霾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形成有三方面因素。一是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二是垂直方向的逆温现象。三是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静风现象和逆温现象均属于气象因素,如果没有细粒子颗粒物(PM)的增加也不会出现灰霾天气,2.5 因此,细粒子颗粒物(PM)是引发灰霾天气的罪魁2.5 祸首。 气象专家研究表明,PM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有2.5 重要影响,PM已经成为引发灰霾天气的重要原因。2.5 当大量极细微的包括PM在内的颗粒均匀地浮游在空2.5 中,造成空气混浊,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并且 相对湿度小于或等于80%,这时呈现的天气现象就为 霾天气。 图7 2006年11月9日美国modis卫星观测中国东部灰霾 12.什么是霾,什么是灰霾天气, 霾是指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的浮游在空中,造成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霾主要是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易散射波长较长的光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雾和霾的区别在于两者的相对湿度不同,相对湿度在雾中是饱和的。对于霾造成的能见度恶化,其相对湿度一般小于80,。而雾造成的能见度恶化,其相对湿度大于90%。霾不同于雾和云,它与晴空区没有明显的边界,粒子分布均匀,且尺度较小,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的直径从0.001,m到10,m,平均直径大约在1~2 ,m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左右。当今的霾已不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人为排放已成为我国区域性灰霾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13. 什么是臭氧和光化学烟雾污染, 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蓝色气体。是天然大气的重要微量组分,大部分集中在平流层,对流层的O仅占10%左右。O在平流层祈祷保护人类和33 环境的重要作用,但在对流层大气中如果O浓度增高,就会造成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影响。3 臭氧在平流层(距地面50km)是有益的:可吸收太阳放出的有害紫外线(UV)。臭氧在对流层的顶部(距地面20km)是有害的:作为温室气体限制散热。臭氧在对流层的中部(距地 面10km)是有益的:可以和一些污染物反应,分解消耗污染物。臭氧在对流层底部(近地面)是有害的:导致光化学烟雾,危害健康等。 光化学烟雾是指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HC) 和氮氧化物(NOx)等一次污染物,经过紫外线照射发生化学反应,生成臭氧(O)、醛、酮、酸、过氧乙酰硝3 酸酯(PAN)等二次污染物,参与光化学 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 混合物所形成浅蓝色有刺激性的烟雾污 染现象。而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源 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植物体的焚烧,以 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的转化。其 中,以汽车尾气为主要来源。 图8 不同高度O3的有益影响和有害影响 图9 光化学烟雾 14. 臭氧是怎么形成的, (1)臭氧层臭氧来源: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是紫外线制造出来的。当大气中的氧气分子受到短波紫外线照射时,氧分子会分解成原子状态。氧原子的不稳定性极强,极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与氧分子反应时,就形成了臭氧。此外,雷电作用也产生臭氧,在打雷闪电时会产生几十万伏的高压电,电离空气及有机物形成臭氧。 (2)低层空气中臭氧来源:臭氧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低层空气中臭氧有时被称为“有害的”臭氧,主要源于汽车排气中二氧化氮的光化学分解。 由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影响,尤其在大城市周围农林地区,在地表臭氧会形成和聚集。随着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 图10 臭氧的形成 图11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 15. 臭氧有何影响, 1、有益影响 “有益的”臭氧存在于地球大气层的中气层(平流层上部),又称光化层,覆盖着地球表面,阻隔大部分破坏生物组织的太阳紫外线辐射。而稀薄的臭氧会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因此在大雷雨后,空气总是特别清新。 2、有害影响 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臭氧浓度过高反而是个祸害。臭氧也是一种温室气体,能够导致温室效应。 臭氧作为大气中的主要二次污染物和氧化性物质,对呼吸系统有着严重的急性效应,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使眼肌平衡失调,视觉敏感度和暗适应下降;使呼吸道阻力增加、咳嗽、头痛、思维能力下降,严重时导致肺气肿和肺水肿,引起肺功能显著下降。已有研究表明,短时间高浓度臭氧暴露,可引发肺部、呼吸道和眼睛的损伤,同时增加肌体对吸入性过敏源的敏感性,加重已有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导致日住院率和急诊率增加。而长时间的低浓度臭氧暴露,则可导致肺功能减退,并导致人群死亡率增加。 ?它强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 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 臭氧会造成人的神经中毒,头晕头痛、视力 下降、记忆力衰退; ? 臭氧会对人体皮肤中的维生素E起到破坏作 用,致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 ? 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诱发淋巴细 胞染色体病变,加速衰老,致使孕妇生畸形儿; ? 而复印机墨粉发热产生的臭氧及有机废气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会引发各类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图12 臭氧的危害 16. 臭氧污染与PM污染有何关系, 2.5 臭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在离地表20-30千米的高空,臭氧是“好东西”,是阻止太阳紫外线辐射危害地球生物的天然屏障;但在近地面,臭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东西”。辐射增强、气温增高导致地表臭氧浓度升高,此时,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也能被氧化成细颗粒物,对PM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相关研究表明,夏季往往PM浓度高2.52.5的时候,臭氧浓度也很高。 第二篇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知识 17. 监测站点的位置是如何选取的,环保部门是否故意将监测站点设在空气质量好的地方,从而美化监测结果,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的设置是根据中国环保总局2007年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相关规定。 第四条中规定“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 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二十二条提到空气质量评价点的含义是“以监测地区的空气质量趋势或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的代表性浓度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其设置方法在第十一条中规定“地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覆盖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在划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地区,每类功能区至少应有1个监测点。”比如有些设在学校空气质量评价点代表文教区。 第二十二条提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的含义分别是“以监测国家或大区域范围的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和“以监测不受当地城市污染影响的城市地区空气质量状况为目的而设置的监测点。”其设置方法在第十条中提到“应根据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在远离污染源,不受局部地区环境影响的地方设置。空气质量背景点原则上应离开主要污染源及城市建成区50千米以上,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原则上应离开主要污染源及城市建成区20千米以上。”比如有些设在风景区的监测站点为空气质量对照点或空气质量背景点,公园属于空气质量对照点。 第二十二条对污染源监测点解释了含义,即“污染源监测点是为监测地区空气污染物的最高浓度,或主要污染源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而设置的监测点。”、“为监测道路交通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而设置的污染监控点,其代表范围为人们日常生活和活动场所中受道路交通污染源排放影响的道路两旁及其附近区域。”污染源监控点的设置在第十一条中提及,“污染监控点的数量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各地环境监测机构根据本地区环境管理的需要设置。污染源控点的数据可用于分析空气污染来源、作为环境规划依据,但不参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值计算。” 此外,在附件三中规定“监测点周围50米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因为空气质量点位反映的是整个区域的平均水平,若布置在污染物旁边则不能反应区域水平。 在实际的点位设置中,除了按照这个规定之外,一般偏向将监测站点设置在一些公益机构内,如学校、监测站等,主要是由于这些地方供电比较稳定,受外界干扰较小,不容易搬迁,能够保证监测数据较好的连续性。由于每一种点位的设置在此规范中都有详细的规定,所以并不存在故意把监测站点设在空气质量好的地方。 18. 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设置数量要求是什么,我省的监测点少吗,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附件二中明确规定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设置数量要求,一个城市的监测点数应根据建成区人口和建成区面积来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城市人口和面积对应的监测点位数目表 2建成区城市人口(万人) 建成区面积(km) 监测点数 <10 <20 1 10-50 20-50 2 50-100 50-100 4 100-200 100-150 6 200-300 150-200 8 2按每25 -30 km建成区面积设1个监测点,并且不少于8>300 >200 个点 19.我省的空气质量监测点是如何设置的, 我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设置的数量依据上述规范,16个省辖城市共有国控空气点位68个,各市的点位数目如表2所示。其中,合肥市共设有10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这些监测点全部位于城市的建成区内,覆盖了全部建成区。合肥市目前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数与上海、武汉、长春、长沙等城市相同,超过南京(9个)、济南(8个)、青岛(9个)、郑州(9个)苏州(8个)、成都(8个)等城市,监测点位数符合国家要求。 表2 安徽省省辖城市的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数目表 城市 合肥市 芜湖市 马鞍山市 蚌埠市 淮南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10 4 5 6 6 3 6 4 点位数(个) 城市 黄山市 滁州市 阜阳市 宿州市 六安市 亳州市 池州市 宣城市 3 3 3 3 4 2 3 3 点位数(个) 20. PM、臭氧的监测点与其他污染物重合是否合适, 2.5 2012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点位的测量项目中增设了细颗粒物(PM)和臭氧(O)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2.53 标。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 ?便于进行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研究。PM、臭氧与原有的监测体系中O、SO、NO等指2.5322标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研究同一点位上述指标间的关系有利于摸清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从而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便于布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降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消耗、可操作性强。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从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661个增加到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436个。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点位从14个调整为15个,区域(农村)点位从31个拟增加到102 个(地方正在申报中),其效果是监测密度增加。 21. 对于监测点的高度设置有什么要求,为什么有些监测站点设置在比较高的楼层,有代表性吗,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对点位的高度做出了规定:(一)对于手工间断采样,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1.5 ,15米范围内;(二)对于自动监测,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3 ,15米范围内;(三)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控点,其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在2 ,5米范围内;(四)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若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米以上,无法按满足(一)、(二)条的高度要求设置时, 其采样口高度可以在15,25米范围内选取。 随着城市的发展,多数城区高楼林立,所选点位半径300-500米范围内建筑物平均高度在20米以上,所以很多点位的采样口高度在15-25米。 根据不同的情况监测点位会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只要依据该技术规范,就是有代表性的。 22. PM的监测方法有哪些,我国PM监测技术和仪器与国外有何不同,2.52.5 各国环保部门广泛采用的颗粒物监测方法有三种,可以用于监测PM和PM,分别是重2.510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TEOM)。 重量法:所谓重量法是指将颗粒物直接截留在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颗粒物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但只要滤膜对于0.3,m 以上的颗粒截留效率大于99%,就算合格。因为所损失的极细小颗粒物对颗粒物的重量贡献很小,对分析结果影响不大。目前按照重量法设计的采样设备较多,如中国生产的TH—150 型智能中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四通道颗粒物采样器(PR2300)、美国URG 公司生产的通用型大气污染物采样仪(URG—3000k)、德国GRIMM 分析仪等。这些采样器利用Teflon 膜或PTEE 滤膜对颗粒物进行采样,再采用称重法计算颗粒物质量浓度。 β射线吸收法:将颗粒物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和颗粒物的重量成正比。根据射线的衰减就可以计算出颗粒物的重量。 微量振荡天平法(TEOM):一头粗一头细的空心玻璃管,粗头固定,细头装有滤芯。空气从粗头进,细头出,颗粒物就被截留在滤芯上。在电场的作用下,细头以一定频率振荡,该频率和细头重量的平方根成反比。于是,根据振荡频率的变化,就可以算出收集到的颗粒物的重量。 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PM自动监测技术主要有以下四种:微量振荡天平方法仪器加2.5 膜动态测量系统(TEOM+FDMS);β射线方法仪器加装动态加热系统(β射线+DHS);β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β射线+DHS+光散射);光散射法。TEOM+FDMS方法精度较高,技术比较复杂,维护工作量大,膜动态测量系统需要定期返厂更新。β射线+DHS方法精度较低,时间分辨率较低,难以完全避免空气中的水分对测量的影响,技术简单,维护工作量小。β射线+DHS+光散射方法精确度水平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时间分辨率比β射线+DHS方法有很大提高,但仍然可能受水分的影响。哪一种监测方法最佳尚未有定论。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印发的《PM自动监测仪器技术指标与要求(试行)》(以下简称2.5 《指标与要求》),确定了三种PM2.5的自动监测方法,它们分别是β射线方法仪器加装动态加热系统,β射线方法仪器加动态加热系统联用光散射法,微量振荡天平方法仪器加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我国确定的监测技术和仪器与国际上通行的一致。 23. 国外是怎么监测PM的, 2.5 美国的PM监测:美国自1998年开始PM监测能力建设,截至2010年共有约1000个2.52.5 PM监测点位(使用手工采样称重方法或自动监测方法);大约600个点位装备有自动监测2.5 设备,其中247套通过EPA认证的自动监测仪,,射线方法201套,TEOM+FDMS方法46套。截至2011年10月共有247台经EPA认证的PM2.5自动监测仪向EPA报送数据。 日本PM监测:日本共有62个监测点位使用PM自动监测仪,并通过网站发布PM2.52.52.5浓度数据。 欧盟PM监测情况:27个欧盟成员国,518个点位,,射线方法186个,TEOM方法562.5 个,TEOM+FDMS方法105个。 24.PM的微震荡天平监测方法的结果是否会比β射线的低,2.5 曾有报道指出,微量振荡天平法监测结果较射线法偏低15%-17%。两种方法测量原理都没错,不能笼统地说哪个偏高或偏低,允许出现一定误差,但可通过技术手段尽量把误差缩小。因此微量振荡天平方法仪器必须加装膜动态测量系统(FDMS)、,射线方法仪器必须加装动态加热系统(DHS),如果不加配套装置的话这个监测产品就是不完整的,数据可能误差较大。之前的PM监测点,没有加装补偿装置的,应当补上;以后新上PM监测仪器的监测点,2.52.5 在购买监测仪器的时候都加装补偿装置。 根据总站的第一阶段仪器比对结果,可以看出当湿度大时,β射线方法测的结果比TEOM方法要高一些。因为湿度会对β射线的方法影响较大,所以在湿度较高的时候,β射线方法测的值偏高,而TEOM方法由于在测挥发性有机物时存在一定损失,所以测的值偏较低,但加装FDMS之后可对TEOM方法有一定的修正作用。 25.国产PM监测仪器可靠吗,是否只喜欢采用国外的PM监测仪器,2.52.5 只要是经过国家认证、满足自动监测技术规范的国产监测仪器就是可靠的。 由于国内的仪器公司研发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在仪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国产仪器也可以满足监测的需要,而且在在价格和售后方面比国外的仪器更有优势。我国加入WTO之后,采购仪器都是采用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并没有指定用哪个厂家的仪器,国内和国外的仪器公司都是进行投标。 26(目前我们有无能力做好PM的监测工作,对此项指标监测的技术准备如何,2.5 虽然目前已有成熟的PM监测技术,并且我国已经在部分城市开展了包括PM在内的2.52.5城市空气质量试点监测工作,但由于在全国统一开展PM监测涉及仪器设备购置安装、数2.5 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的培训、财政资金的支持等大量系统的准备工作和能力建设工作,因此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立即开展PM监测工作还有一定难度。为配合新标准的实施,“十二五”2.5 期间,我部将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继续加大投入,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确保在标准全国生效时实现各地有能力开展PM等新指标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2.5 27.PM监测中有哪些技术难点, 2.5 采样系统:颗粒物的采样系统中的切割器为冲击原理, 在固定的流量下可以对颗粒物进行准确的分级, 在切割器内部设计了颗粒物的捕集孔,切割下来的大颗粒物将被收集在其中, 而需采集粒径的颗粒物则随气流进入到下面的滤膜并被采集。对PM的采样就必须要配有2.5 足够精度的切割头。此外,还应有准确的流量控制系统。 湿度的影响:当湿度上升时,采样管恒温加热不能除去所有的水分,会使测量结果偏高。湿度会对β射线方法的仪器影响较大。 颗粒物中的可挥发有机物的影响:颗粒物中的可挥发有机物一般会在温度升高时挥发成气体。在经过采样管加热后会导致一部分可挥发有机物的损失,造成测量结果偏低。这种情况同时存在于微震荡天平和β射线两种监测方法的仪器中。 28.民间有很多便携和简易式PM监测仪器,其监测结果是否可靠,2.5 国家对PM的监测仪器有技术指标要求,包括最低检出限、分辨率、精度、测量周期、2.5 采样系统等,而民间和简易式的监测仪器没有经过国家的认证,技术指标可能也不符合要求。 民间的监测可能没有满足有效性和点位布置的要求。采样监测的周期和有效性在空气质量标准中也有明确的规范,比如计算日均值需要至少12个小时以上的小时均值,民间的监测如果没有达到数据有效性的要求,计算出的日均值是不科学的。点位的设置和采样口的高度都有严格的要求,民间的监测如果没有按照点位设置的规范,其监测数据无法代表整个区域。所以民间监测结果可能是不可靠的,与官方发布的数据也没有可比性。 此外用于PM等指标监测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过技术监督部门的强制检定,其所出报的2.5 数据才符合计量法的要求。 29.为什么不监测PM而是PM, 12.5 PM是指粒径在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由于粒径极小,可以进入肺泡血液,对人体健11 康影响极大。过去监测仪器的切割头精度达不到要求,无法监控。现在技术进步后,已经具备监测PM的水平,一些地区已开始监测PM。但由于PM没有标准,国际上都没有标准,就111 不适宜进行实时发布。 第三篇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30.公众对于优良天气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是否源于PM等未纳入评价因子,实施新标准后,评价结果与感官不一致是否会得到根本2.5 性的改善, 公众对于优良天气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偏少,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空气污染评价要求;二是API发布的周期(前一日12点到当日12点)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三是24小时的周期评价结果与某一时刻的感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是造成2.5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施新标准后,由于增加了监测项目、收严了数据有效性的规范、修改了评价时间,将能够更加准确的反应实际情况,在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订而制定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颁布实施后,预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两者之间的差异,也会使评价结果与公众感官不一致的情况得到一定改善。 31.为什么大气能见度很好,感觉空气质量很不错,但环保部门的评价结果却显示臭氧超标, 能见度与大气消光系数有直接关系,大气总消光系数包括颗粒物散射消光、颗粒物吸收消光、分子散射消光和分子吸收消光。分子散射消光在空气中可以近似认为常数 -7-10.13*10km,和其他三项相比, 一般可以忽略。分子吸收消光作用主要由NOx 污染带来,其值为NO浓度的3.3倍。所以能见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和吸收作用,而2 空气中的臭氧浓度的升高不会对能见度产生明显的影响。 3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与原来的相关规定有哪些变化, API即空气污染指数,主要评价指标为SO、NO和PM三项, PM和O并没有纳入其22102.53中。公众对于天气的感官感受与空气污染指数(API)常有背离之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目前纳入空气污染指数的评价因子偏少,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空气污染评价要求;二是API发布的周期与传统意义上的自然日有区别;三是24小时的周期评价结果与某一时刻的感官存在一定差异。对于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PM是造成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2.5 配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修订,环境保护部同时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制定工作。AQI比API主要有4个方面改进:一是将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改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国际通行的名称一致。二是评价因子增加了O、CO和PM,32.5以更好地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我国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三是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与对应级别空气状况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描述更匹配;四是完善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将日报周期从原来的前一日12:00到当日12:00修改为0点到24点,并规定实时发布SO、NO、PM、CO、PM、O小时浓度和O的8小时浓度。 22102.533 当然,由于评价内容的增加将使AQI评价结果与API评价结果产生差异,在部分地区甚至会差异很大,这并不意味着客观环境状况的改变,而是评价方法改变所导致的。开展AQI评价和报告,首要任务是为公众提供简洁明了的空气质量状况和保护健康建议,《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日报技术规定》中提出了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保护人体健康的具体建议,这将为提高环境信息公开效果、实现环保服务民生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持。 33.为什么双方的PM监测结果差异不大,但某外国驻华机构的评价结果与环保2.5 部门的差异很大, 可能存在以下两种原因。 各国采用的评价方法不同:每个国家的标准限值不一样,我国采用的是WHO第一阶段的标准限值。 外国驻华机构可能用的是1小时均值对污染物进行评价:我国一般是用24小时均值进行评价。值得一提的是,国外的标准中也没有PM的1小时均值评价标准,外国驻华机构2.5 用24小时均值的标准来评价1小时均值是不科学的。 34.环保部门指标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如何,是否在背后对数据进行了处理后再进行发布, 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所有空气自动站工作人员和有关质控人员分批参加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和省监测站组织的新监测方法、标准的培训,按照自动监测的QA/QC质量控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要求,认真抓好日常质量控制工作,开展仪器设备的校零、校标工作,定期进行人工手工比对监测,同时接受上级监测站组织的质控抽查。 国家还建立了环境空气国控监测点位数据传输与信息发布联网系统,新标准实施后,将实时联网发布污染物的小时浓度值,不存在处理后发布的情况。 35.我国大气污染总体形势如何, 全国113个城市空气质量(SO、NO和PM)达标率逐年提高。SO和PM年均浓度总体2210210呈下降趋势。NO总体比较稳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2 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NO(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X 量显著增长,O(臭氧)和PM(细颗粒物)污染加剧。O污染和颗粒物污染通过光化学烟32.53 雾联系起来,高臭氧浓度增强大气氧化性,使得SO、NOx(氮氧化物)、VOCs(挥发性有机2 物)等迅速转化为PM,表现为大气能见度下降。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2.5 PM和O污染加重,每年出现灰霾污染的天数达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2.53 图13 我国空气质量状况 36.我省的大气污染有何特征, 全省SO、NO和PM的月均浓度变化趋势(图3-图5)显示,SO在2010和2011年的22102 变化趋势很相近,在1月和12月浓度较高,夏季浓度较低,8月之后浓度逐渐上升,其中6 3月有明显的小峰值。可能和焚烧秸秆有关。NO的月均浓度在0.020-0.035mg/m之间,变化2 趋势不明显。PM在2010-2012年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其浓度在1月、11月和6月出现高10 值,7月和8月浓度较低。大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之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沉降,使得局地污染物不断积累,浓度升高。而夏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夏季PM浓度较低。6月的高值和各地焚烧秸秆有关。 10 0.040 0.035 0.030 20100.025 20110.020 2012 0.015 0.01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图14 2010-2012年全省SO2月均浓度变化图 0.035 0.030 0.025 201020110.020 2012 0.015 0.01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图15 2010-2012年全省NO2月均浓度变化图 0.110 0.100 0.090 0.080 20100.070 201120120.060 0.050 0.040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图16 2010-2012年全省PM10月均浓度变化图 37.国外PM污染水平如何, 2.5 下图为2010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0年9月公布了一张全球空气质量地图,展示世界各地PM的密度。地图由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制作。他们根据NASA2.5 的两台卫星监测仪的监测结果,绘制了一张显示出2001年至2006年PM平均值的地图。2.5在这张图上红色(即PM密度最高),出现在北非、东亚和中国。中国华北、华东和华中PM2.52.5浓度接近每立方米80,g,甚至超过了撒哈拉沙漠。 其中标注了几个人均GDP在$10000的城市,可以看出,人均GDP相差不大的几个城市中我国的城市PM浓度很高。 2.5 图17 2010年全球PM浓度分布图 2.5 38.如果要经常见到蓝天,PM浓度要降低到什么水平, 2.5 能见度和?PM浓度是呈幂指数相关性,2.5 同时也受湿度的影响。PM的浓度对能见度2.5 的影响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是不同的。当湿 度小于90%时,能见度与PM浓度相关性较2.5 好。在湿度小于70%的条件下,能见度达到 310千米以上,PM的浓度需要降到50,g/m2.5 以下。在湿度大于80%的条件下,PM的浓2.5 度需要降到更低的水平。 图18 不同湿度条件下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图 39.为什么郊区的臭氧污染比市区严重,为什么臭氧峰值出现在13时左右, 这种市区 O浓度低于郊区的现象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3 其一,尽管市区空气中含有的 O前体物有利于0的生成, 但是空气中大量的NOx(特33别是 NO)能够与 0发生反应,从而导致O在市区的累积比郊区少。这也表明了二次污染物33 O3的高浓度中心与一次污染物的浓度中心不相重合; 其二,市区的O前体物被排放到空气中后会随风转移到郊区(然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3 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O,这也是导致郊区O浓度高于市区的原因之一。33 另外,市区的太阳紫外辐射远 比郊区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O的生成速率,进而影响3 O浓度。 3 对流层O是通过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所以通常日变化的峰值出现在阳光强的时候,133 点左右在一天中阳光最强。 40.环保部门能否预测未来几天的空气污染情况, 我省在2003年6月5日开始发布空气质量日报,2005年开始发布空气质量预报,但是目前只能预测下一天。因为空气污染和局地污染源排放、气象条件、污染物的远距离传输有关,现在空气质量的预报模型更多的考虑气象条件,并根据历史监测数据来判断大致的空气污染状况。所以若要更准确的预测未来的空气污染,预报模型有待完善,预报空气污染目前还在探索和研究。 41.一般哪个季节PM和臭氧污染比较严重, 2.5 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臭氧的污染程度为夏季高冬季低,这和夏季更加强烈的光化学反应、更多的前体物排放有关。 我省PM的污染一般为夏季低冬季高,因为冬季气温较低、风速较小、日照时间短、2.5 气压高,此时大气层结较稳定,大气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之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沉降,使得局地污染物不断积累,浓度升高。而夏季的气象条件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故夏季浓度较低。 42.新标准实施后是否意味着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下降, 由于空气质量新标准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八小2.5 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和NO的浓度限值,导致空气质量达标率下降。根据国家环保102 部统计,实施新标准后全国将有2/3的城市不能达标,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恶化,而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加严、提高了。 图19 新标准的限值和项目较现标准的变化 43.按新标准我们省空气质量何时可以达标, 对照新标准,按照我省目前空气质量现状,我省空气质量达标率仅有30%-50%左右,这说明我们面临的大气环境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也说明大气污染治理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改善我省的环境空气质量。首先,由于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的环境管理能力也不尽相同、区域产业结构不同、污染物来源不同等特点决定我省空气质量达标是个长期的过程;其次,要想空气质量达标,需要做好PM源解析工作,2.5找出主要的污染源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和管理,这项工作需要时间;此外,一个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还需要加强区域协同防控和多部门的共同参与。以上因素决定了我省空气质量达标时间的不确定性,不过在全社会的参与下,相信空气质量将逐渐好转。 第四篇 环境空气质量污染预防 44. 针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新标准,环保部门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国家颁布并开始有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的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这是第一个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的环境标准。针对新标准,环保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环保部门顺应新形势优化部署了空气监测网络,并建立健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监测报告和预警体系。环境空气监测点位从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661个增加到现在的338个地级以上城市的1436个。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点位从14个调整为15个,区域(农村)点位从31个拟增加到102个(地方正在申报中)。改进空气监测方法并有计划分布开展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提高环境准入门槛。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一资”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过快增长及产品出口。加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控制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传统煤化工、多晶硅、电解铝、造船等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建设。 第三,深入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制定并实施更加严格的火电、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大力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 第四,切实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采取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济调节手段,加快推进车用燃油品质与机动车排放标准实施进度同步,提升车用燃油清洁化水平。全面落实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鼓励重点地区提前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快淘汰“黄标车”,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加强机动车环保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在用车环保检验机构监管,全面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水平。 总之,空气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部门的联动、公众的共同努力。 45、防治PM污染,大家应该怎么做, 2.5 首先,从政府角度,政府要制订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约束违法排污现象,制定配套的经济、技术政策,鼓励发展绿色环保的产业,发展公共交通,组织实施污染治理。同时倡导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引导公众共同保护大气环境。 其次,从企业角度,企业是排污“大户”,要肩负起环保责任,及时公开污染排放情况,杜绝偷排漏排。要实行清洁生产,采取更为先进的废气处置工艺,注重节能减排,积极使用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做到生产过程中少排或者不排放废气。要注重研究开发绿色环保的产品,使生产的产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人体健康。 最后,从公众角度,人人都是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人人都是大气污染的制造者,对于我 们每个人来说,一方面要关注身边的大气环境,要敢于监督、揭发身边的违法排污行为;另一方面,更要身体力行,广泛参与到大气环境保护当中,注重节约能源和资源,多种树,多走路,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开车,少使用塑料袋,少使用油性油漆,少食用烧烤、油炸食物,形成人人关注PM,人人参与空气污染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2.5 46.为什么要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愈来愈呈现出区域性污染和复合性污染的特征,并呈蔓延加重趋势。区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面临的环境问题大致相同,跨区域交叉污染比较严重。在特定的地理和气象条件下,大气污染物排放在一定的空间尺度上扩散和累积,使得一定区域的大气污染问题与污染特征趋同,尤其是大气污染物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 PM和臭氧都是区域性污染物。要有效控制这些污染物,就不能仅靠某个城市单独作战,2.5 而必须探索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新机制。我们现在讲积极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对于大气环境质量管理来说,就是要建立、完善和推广联防联控机制。 由于我国正经历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城市越来越大,卫星城越来越多,并形成城市群。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污染源,污染物在城市间自由流动、跨界输送,形成区域性的灰霾,而各个区域的灰霾还呈现出渐渐融合的趋势。因此,必须建立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监管、统一评估、统一协调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才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 47.为什么要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 机动车排放已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国内一些区域出现灰霾现象,能见度明显下降,研究表明这与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明显的关系。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呈现“二八理论”,根据长期检测和科学统计显示,城市机动车污染物中的80%是由20%的高污染车辆排放的,因而,通过加强尾气检测,识别高污染车,并进行重点治理是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48.为什么要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研究表明,PM的来源广泛,成因复杂,既有因燃煤、机动车、扬尘、生物质燃烧等直2.5 接排放的细颗粒物,又有从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这些细颗粒物既有本地污染源排放产生,又有外地源远距 离输送的影响等等,这些特点决定PM的防控必须采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2.5 49.戴口罩能否有效防止PM污染危害, 2.5 PM是指大气中直径为2.5微米以下的可入肺颗粒物,存在巨大安全健康隐患。2.5 普通口罩(无论是纸质的一次性口罩,还是四五层的纱布口罩)因为材质本身孔隙较大, 无法对PM起到良好的隔离作用,其效果无异于杯水车薪。 2.5 而诸如N95医用防护口罩(过滤非油性颗粒效率为95%的防尘口罩)则能对PM起到一2.5定隔离作用,但其隔离效果在业界目前仍有较大分歧,且综合价格因素,并不推荐给普通消费者。 50.在室内栽种花草植物能否预防PM污染, 2.5 人们日常用来点缀家庭环境的花草植物如果使用得当的话,不但能净化空气,调节室内小气候,有些还可以吸收空气绿色植物能净化室内空气,吸收有害气体,特别是叶表面有结构的植物捕捉尘埃的能力更强。 有跟踪研究表明,植物在防甲醛、防辐射方面有着上佳表现,但专门针对PM的研究2.5尚不深入。从民间推广的经验来看,绿萝、万年青、虎皮兰等绿色冠叶类植物,因其叶片较大,吸附能力相对较强,对预防PM污染有一定效果。 2.5 51.室内空气净化器能否防止PM污染, 2.5 室内空气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是一种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创造健康舒适的办公室和住宅环境十分有效的方法。 空气净化器的核心部件是过滤层,各个厂家生产的空气净化器滤网一般有三四层。第一层是预过滤网,这一层滤网各个品牌选用的材料不甚相同,但其作用都是一样的,主要为了除去颗粒较大的灰尘毛发等。第二层是高效HEPA过滤网,这一层过滤网主要过滤空气中的过敏原如螨类碎屑、花粉等,可过滤直径在0.3微米到2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这一层滤网过滤掉的正是目前消费者普遍关心的PM颗粒。这一层滤网的使用寿命一般在几年。第2.5 三层是活性炭滤网。主要用于祛除异味,这一层滤网寿命较长,定期拿到阳光下晾晒可很好地延长滤网使用寿命。第三层是活性炭滤网。主要用于祛除异味,这一层滤网寿命较长,定 期拿到阳光下晾晒可很好地延长滤网使用寿命。 PM污染是针对环境大气污染,外部空气中PM污染超标的话,室内PM未必超标。2.52.52.5部分医务工作者就曾指出正常情况下,室内并不存在致病的脏空气,定期开窗通风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空气净化器对室内空气质量改善能起一定作用,但不能防止外部空气中PM2.5污染;另外,如果家庭确实需要使用室内空气净化器,应注意使用规范,及时清理或者更换过滤层,避免二次污染。 52.吸烟是否会加剧室内PM污染, 2.5 2011年5月至9月期间,环保组织达尔文自然求知社组织志愿者对北京市51家采用不同禁烟措施的餐厅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监测的全面禁烟的餐厅中,PM平均值为 61.02.5微克/立方米,部分禁烟的餐厅和没有禁烟规定的餐厅中,PM平均值分别为 103微克/立2.5 方米和 114微克/立方米。而在部分禁烟的餐厅中,室内空气污染程度也比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PM空气质量标准高 10倍。同时,部分禁烟的餐厅中PM的浓度接近全面禁烟餐厅2.52.5 的2倍。另外,国内外大量研究数据也表明,吸烟导致室内PM、TVOC和苯污染明显加剧。2.5 53.假如要买楼,买几层空气污染会低一些, 中国环境科学院曾做过相关研究,数据显示“距离地面160—170米的近空是PM最严2.5重的层带。”而普通商品房(以层高3米计算),其楼房整体高度远远低于这个标准,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市民的居住环境距PM等污染颗粒集中带都有一定距离。少数楼高超过1602.5 米的摩天大楼多采用外墙密封、高层换气的通风方式,主要通过中央空调完成换气。 54.轻微空气污染时,去公园运动合适吗, 污染天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粉尘等物质会刺激气道。剧烈活动后,呼吸频率加快,吸入的有害物质会更多。减少在室外的剧烈运动,比如跑步、登山等。 特别是对于一些呼吸道疾病患者来说,空气污染天气最好不要出门,以免加重病情。倘若必须出门的话,请做好防护工作。 55.面对沙尘暴,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第一,做好自我防护。沙尘暴天气应减少外出,及时关闭门窗。如果必须在室外时,最好使用防尘、滤尘口罩,以减少吸入人体的沙尘。可用湿毛巾、纱巾等保护眼、口、鼻,其他保护措施包括戴眼镜,穿戴防尘手套、鞋袜、衣服,勤洗手脸(尤其是在进餐前)、切忌用手揉眼睛,每天增加洗脸次数,但这种简单的防护对粒径小的颗粒起不到阻挡作用。在沙尘暴退去前,各级学校应暂时停止户外活动。沙尘暴还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空气质量不好,对那些呼吸道本来就不健康的人影响更大,不仅会引起干咳、咳痰、咳血,还会引起高烧,这类群体沙尘暴天气做好个人防护更重要。 第二,多饮水。沙尘暴多发季节,天气干燥,加上扬尘,皮肤表层的水分极易丢失。尘埃进入毛孔后易发生堵塞,若去除不及时,可能会引起痤疮,过敏体质的人还容易发生各种过敏性皮炎及皮疹,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瘙痒症等,为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空气质量不好时应减少出门次数,如发生过敏性病症要去看医生;另外,多饮水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加快体内各种代谢废物的排出,对皮肤保健和全身健康非常有益。
本文档为【[笔记]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宣传材料(环境空气质量科普)】,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3732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86KB
软件:Word
页数:44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0
浏览量: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