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首次算法)

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首次算法)

举报
开通vip

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首次算法)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首次算法)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用首次适应算法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 任课教师: 霍 林林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学 号: __ 姓 名:蓝冠恒_ _ 完成日期: 2009年10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动态分区分配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内存的动态分配和内存的回收。 二、主要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首次适应算法编程实现对操作系统内存动态分区分配,主要功能包括分配内存和回收内存。 三、设计思路: 1.内存分配:...

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首次算法)
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首次算法)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操作系统 实验名称:用首次适应算法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 任课教师: 霍 林林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 级: 学 号: __ 姓 名:蓝冠恒_ _ 完成日期: 2009年10月15日 一、实验目的: 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动态分区分配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包括内存的动态分配和内存的回收。 二、主要实验内容及要求: 用首次适应算法编程实现对操作系统内存动态分区分配,主要功能包括分配内存和回收内存。 三、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思路: 1.内存分配: (1)若非法输入或请求内存过大或内存分配块数达到上限,则提示相关信息,需重新输入或等待。 (2) 若输入数据合法,则按首次适应算法分配内存,将分配的内存地址和大小存BusyTable(内存分配表)中;并在SpareTable(内存空闲管理表)修改剩余内存地址和大小,若是首次分配,需要同时建立这两张表。 (3)将刚分配的内存地址写入consumeCombo(等待消费的内存地址下拉框)。 2.消费内存(释放内存): (1)从consumeCombo选出可消费内存地址,进行消费。 (2)从consumeCombo中删除刚消费的内存地址,并将该地址写入recoverCom(等待回收的内存地址下拉框)。 3.回收内存: (1)若回收区同时与插入点的前、后两分区邻接,将三个分区合并,合并后分区地址为此插入点的前一分区地址,大小为三个分区大小之和;然后从SpareTable 1 表中去掉分区前后一分区的表项。 (2)若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前分区邻接,则将前分区与回收分区合并,合并后的分区地址为此前前一分区的内存地址,大小为合并前两者大小之和,SpareTable表长度不变。 (3) 若回收区与插入点的后分区邻接,则将后分区与回收分区合并,合并后的分区地址为回收的内存地址,大小为合并前两者大小之和,SpareTable表长度不变。 (4)若都不满足上述情况,这是应在SpareTable表插入点处单独建立一个表项,填写回收的地址和大小。 (5)执行以上任何一步后,立即从BusyTable中删除刚回收的内存所在的表项,同时从recoverCombo中删除刚回收的内存的地址。 (6)显示回收过程以及回收的内存地址和大小、合并后的内存地址和大小的信息。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经调试正确的源程序和程序的运行结果) 编程员:蓝冠恒 程序源代码: package myPackage;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Display;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Shell;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Composite; import org.eclipse.swt.SWT;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Label;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Text;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Button; import org.eclipse.swt.widgets.Combo; import org.eclipse.swt.events.SelectionAdapter; import org.eclipse.swt.events.SelectionEvent; import com.swtdesigner.SWTResourceManager; public class MemoryManagement { protected Shell shell; private Composite mainComposite; private Composite firstComposite; private Label requestLabel; private Text requestText; private Button requestOK; private Label consumeLabel; private Combo consumeCombo; 2 private Button consumeOK; private Label recoverLabel; private Combo recoverCombo; private Button recoverOK; private Label informationLabel; private Text informationText; private Label CanUseLabel; private final int MinLimitSize=200; SpareNode SpareTable[]; private static int SpareTLength=0; BusyNode BusyTable[]; private static int BusyTLength=0; private Text CanUseText; private Text HaveUseText; private Label HaveUseLabel; private final static int MaxProcessNum=100; public class SpareNode{ private int Address; private int Size; protected void Copy(SpareNode SN){ this.Address=SN.Address; this.Size=SN.Size; } protected SpareNode(int address, int size) { super(); Address = address; Size = size; } protected int getAddress() {return Address;} protected void setAddress(int address) {Address = address;} protected int getSize() {return Size;} protected void setSize(int size) {Size = size;} } public class BusyNode{ private int Address; private int Size; private boolean ISConsume; protected BusyNode(int address, int size) { super(); Address = address; Size = size; ISConsume=false; } 3 protected void Copy(BusyNode BN){ this.Address=BN.Address; this.Size=BN.Size; this.ISConsume=BN.ISConsume; } protected int getAddress() {return Address;} protected void setAddress(int address) {Address = address;} protected boolean getIsISConsume() {return ISConsume;} protected void setISConsume(boolean consume) {ISConsume = consume;} protected int getSize() {return Size;} protected void setSize(int size) {Size = siz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MemoryManagement window = new MemoryManagement(); window.open();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pen the window.*/ public void open() { Display display = Display.getDefault(); createContents(); shell.open(); shell.layout(); while (!shell.isDisposed()) { if (!display.readAndDispatch()) { display.sleep(); } } } /** Create contents of the window.*/ protected void createContents() { shell = new Shell(); shel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GREEN)); shell.setSize(680, 418); shell.setText("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SpareTable=new SpareNode[MaxProcessNum+1]; SpareTable[0]=new SpareNode(0,20000); 4 SpareTLength=1; BusyTable=new BusyNode[MaxProcessNum]; mainComposite = new Composite(shell, SWT.NONE); mainComposite.setBounds(0, 0, 664, 382); firstComposite = new Composite(mainComposite, SWT.BORDER); firstComposite.setBounds(0, 0, 295, 382); requestLabel = new Label(firstComposite, SWT.NONE); requestLabe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0, 255)); requestLabel.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requestLabel.setBounds(0, 25, 97, 27); requestLabel.setText("申请资源大小"); requestText = new Text(firstComposite, SWT.BORDER); requestText.setBack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WIDGET_HIGHLIGHT_SHADOW)); requestText.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requestText.setBounds(103, 26, 104, 27); requestOK = new Button(firstComposite, SWT.NONE); requestOK.setBack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WIDGET_HIGHLIGHT_SHADOW)); requestOK.addSelectionListener(new SelectionAdapter() { public void widgetSelected(SelectionEvent e) { int size = 0;boolean Y=false; if(BusyTLength==MaxProcessNum){ informationText.setText(""); informationText.insert("进程数量达到上限,不能再申请!"); } else{ try{ size= Integer.parseInt(requestText.getText()); requestText.setText(""); }catch(Exception ex){ Y= true; informationText.setText(""); informationText.insert("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整数)!\n"); } if(!Y) AllocateResources(size); } } 5 }); requestOK.setBounds(229, 23, 52, 29); requestOK.setText("OK"); consumeLabel = new Label(firstComposite, SWT.NONE); consumeLabe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0, 255)); consumeLabel.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consumeLabel.setBounds(0, 59, 97, 27); consumeLabel.setText("消费资源地址"); consumeCombo = new Combo(firstComposite, SWT.READ_ONLY); consumeCombo.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0, SWT.NORMAL)); consumeCombo.setBounds(103, 61, 104, 27); consumeOK = new Button(firstComposite, SWT.NONE); consumeOK.addSelectionListener(new SelectionAdapter() { public void widgetSelected(SelectionEvent e) { String str=consumeCombo.getText(); informationText.setText(""); try{int ConsumeAddress=Integer.parseInt(str); Consume( ConsumeAddress); }catch(Exception ex){} } }); consumeOK.setBounds(229, 58, 52, 27); consumeOK.setText("OK"); recoverLabel = new Label(firstComposite, SWT.NONE); recoverLabe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0, 255)); recoverLabel.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recoverLabel.setBounds(0, 99, 97, 27); recoverLabel.setText("回收资源地址"); recoverCombo = new Combo(firstComposite, SWT.READ_ONLY); recoverCombo.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255, 0)); recoverCombo.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0, SWT.NORMAL)); recoverCombo.setBounds(103, 101, 104, 27); recoverOK = new Button(firstComposite, SWT.NONE); recoverOK.addSelectionListener(new SelectionAdapter() { 6 public void widgetSelected(SelectionEvent e) { String str=recoverCombo.getText(); boolean IsNull=false; int RecoverAddress = 0; informationText.setText(""); try{ RecoverAddress=Integer.parseInt(str); }catch(Exception ex){IsNull=true;} if(!IsNull)Recover(RecoverAddress); } }); recoverOK.setBounds(229, 101, 52, 27); recoverOK.setText("OK"); informationLabel = new Label(firstComposite, SWT.CENTER); informationLabe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RED)); informationLabel.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informationLabel.setBounds(0, 142, 253, 27); informationLabel.setText("操作信息提示"); informationText = new Text(firstComposite, SWT.BORDER | SWT.READ_ONLY | SWT.H_SCROLL | SWT.V_SCROLL | SWT.CANCEL); informationText.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255, 0, 0)); informationText.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0, SWT.NORMAL)); informationText.setBounds(10, 175, 271, 193); CanUseLabel = new Label(mainComposite, SWT.HORIZONTAL | SWT.SHADOW_IN | SWT.CENTER); CanUseLabel.setBack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CYAN)); CanUseLabe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0, 255)); CanUseLabel.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CanUseLabel.setBounds(624, 9, 40, 167); CanUseLabel.setText("可\n用\n内\n存\n状\n态\n信\n息"); CanUseText = new Text(mainComposite, SWT.BORDER | SWT.READ_ONLY | SWT.H_SCROLL | SWT.V_SCROLL | SWT.CANCEL); CanUseText.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0, 255)); 7 CanUseText.setBack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WHITE)); CanUseText.setBounds(310, 10, 316, 167); HaveUseText = new Text(mainComposite, SWT.BORDER | SWT.READ_ONLY | SWT.H_SCROLL | SWT.V_SCROLL | SWT.CANCEL); HaveUseText.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0, 0, 205)); HaveUseText.setBack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WHITE)); HaveUseText.setBounds(310, 183, 316, 189); HaveUseLabel = new Label(mainComposite, SWT.CENTER); HaveUseLabel.setBack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YELLOW)); HaveUseLabel.setForeground(SWTResourceManager.getColor(SWT.COLOR_DARK_GREEN)); HaveUseLabel.setFont(SWTResourceManager.getFont("微软雅黑", 12, SWT.NORMAL)); HaveUseLabel.setBounds(624, 183, 40, 188); HaveUseLabel.setText("内\n存\n占\n用\n情\n况\n信\n息"); }//createContents public void AllocateResources(int size){ boolean success=false; if(SpareTLength==1){ int AddressTemp=SpareTable[0].getAddress(); int SizeTemp=SpareTable[0].getSize(); if(SizeTempsize && SizeTemp-size>MinLimitSize){ AddBusyTable(AddressTemp, size); SpareTable[0].setAddress(AddressTemp+size); SpareTable[0].setSize(SizeTemp-size); success=true; } if(SizeTemp>size && SizeTemp-size<=MinLimitSize){ AddBusyTable(AddressTemp, SizeTemp); SpareTable[0].setAddress(AddressTemp+SizeTemp); 8 SpareTable[0].setSize(0); success=true; } } }else { for(int a=0;asize && NewSize-size>MinLimitSize){ int NewAddr=SpareTable[a].getAddress(); AddBusyTable(NewAddr, size); SpareTable[a].setAddress(NewAddr+size); SpareTable[a].setSize(NewSize-size); success=true; break; } if(NewSize>size && NewSize-size<=MinLimitSize){ AddBusyTable(SpareTable[a].getAddress(), SpareTable[a].getSize()); for(int b=a;b0;q--) SpareTable[q].Copy(SpareTable[q-1]); SpareTable[0].setAddress(RecoverAddress); SpareTable[0].setSize(RecoverSize); recoverCombo.remove(String.valueOf(RecoverAddress)); informationText.setText(""); 10 informationText.insert("回收内存地址:"+RecoverAddress+" 大小:"+RecoverSize+"KB\n"); informationText.insert("新的内存地址:"+RecoverAddress+" 大小:"+RecoverSize+"KB\n"); ReduceBusyTable(RecoverAddress); } } else{//else1 for(int x=1;xx;q--) SpareTable[q].Copy(SpareTable[q-1]); SpareTable[x].setAddress(RecoverAddress); SpareTable[x].setSize(RecoverSize); recoverCombo.remove(String.valueOf(RecoverAddress)); informationText.setText(""); informationText.insert("回收内存地址:"+RecoverAddress+" 大小:"+RecoverSize+"KB\n"); informationText.insert("新的分区如下:\n"); informationText.insert("新的内存地址:"+RecoverAddress+" 大小:"+RecoverSize+"KB\n"); ReduceBusyTable(RecoverAddress); break; } }//if1 } }//else1 ShowCanUseInfor(); ShowHaveUseInfor(); } public void AddBusyTable(int Address,int Size){ informationText.setText(""); if(BusyTLength==0){ BusyTable[0]=new BusyNode( Address,Size); 12 BusyTable[0].setISConsume(false); BusyTLength=1; consumeCombo.add(String.valueOf(Address)); } else {//else1 if(Address0;w--) BusyTable[w].Copy(BusyTable[w-1]); BusyTable[0].setAddress(Address); BusyTable[0].setSize(Size); BusyTable[0].setISConsume(false); consumeCombo.add(String.valueOf(Address)); } else{ //else2 if(Address>BusyTable[BusyTLength-1].getAddress()){ BusyTable[BusyTLength]=new BusyNode(Address,Size); BusyTLength=BusyTLength+1; consumeCombo.add(String.valueOf(Address)); } else{ for(int k=0;kk;w--) BusyTable[w].Copy(BusyTable[w-1]); BusyTable[k].setAddress(Address); BusyTable[k].setSize(Size); BusyTable[k].setISConsume(false); consumeCombo.add(String.valueOf(Address)); break;//中断for1 } }//for1 } }//else2 }//else1 } public void ReduceBusyTable(int Address){ for(int y=0;y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及解决方法:(注:如有则写,无则可省) 18 目 录 内容提要 写作提纲 正文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4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4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5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5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5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6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7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8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0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10 (二)统一的度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11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11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12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12 参考文献„„„„„„„„„„„„„„„„„„„„„„„„„„„15 19 内容提要 在六大会计要素中,资产是最重要的会计要素之一,与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关注的重要信息。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普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虚增的情况,从而使资产减值问题一度成为我国会计规范的热点问题。人们也期望通过会计上的法律法规减少信息的不对称,让企业向广大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产减值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对比,针对会计实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在会计实务操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阐述了资产减值准备提取在实务操作中面临的境况。从资产减值准备入手,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分析,提出了计提标准不恰当,计提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等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分析方法等对策。 20 写 作 提 纲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问题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大众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要求也逐步提高。而市场经济的完善,竞争的加剧,企业对其交易方会计信息要求也提高,国家为了宏观调控的需要,也需要企业提供大量真实的会计信息。 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是不可逆性的规定。按照财务会计的谨慎性原则,预期不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就不应列入资产,预期不会带来原预计额的经济利益的资源要折扣后列入资产,即减除预计减值后的部分才是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 本文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中的资产减值准备会计问题的研究,理论上提高企业对现行资产减值准则的认识,促进企业完善企业相关会计核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于完善我国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提出建议,促进我国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完善。实践中,这一研究旨在加强企业对与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准则的认识,完善企业会计核算,提示相关部门就准则中不完善的地方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下就是我的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理论概述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概念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回收金额,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是指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其中,处置费用包括与资产处置有关的法律费用、相关税费、搬运费以及为使资产达到可销售状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等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应依据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损的某些迹象,如果存在任何一种迹象,企业应对其可收回金额进行正式估计。企业的固定资产可按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于可收回金额须以相关技术、管理等部门的专业人员提供的内部或外部独立鉴定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作为判断依据。 22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 大部分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包括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计提方法是按单项资产计提。 1、计提公式:减值准备=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 2、全额计提情况: ?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的固定资产; ?已遭损毁,以至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 ?其它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已经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意义 固定资产减值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存在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当可收回金额低于帐面价值时,确认固定资产发生了减值,这是就要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从而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使账面价值真实客观地反映实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制定的财务政策更加稳健。而从信息的使用者角度出发,适时考虑无形损耗,更精确计量了期末资产的价值,同时也剔除了虚增的利润,降低了财务风险,体现了谨慎性原则。计提减值准备是对固定资产折旧的有益补充,它的实施也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财务政策更加稳健。现在,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减值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确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模式不固定 固定资产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发现,企业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的 23 时间“年度终了”较好掌握,但是“定期”会计制度没有说明,这就给企业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使企业在操作的时候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财务人员可以随意制定计提时间,造成虚假信息泛滥,误导投资,也使企业之间提供的相关信息缺乏了可比性。 企业的会计行为受会计准则等制度规定的约束,但是会计准则在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指导作用的同时还兼有一定的灵活性,给会计人员区别不同情况留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判断余地,如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存在多种备选的会计方法或可由会计人员做出不同的判断。准则的灵活性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从实际出发,多种会计处理方法并存,为企业进行会计操纵提供了可乘之机,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选择会计方法,操纵会计报表。 (二)公允价值的获取 对于固定资产减值而言,公允价值的获取有难度,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在公平交易,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的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可见,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公平交易的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无疑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尽管我国市场经济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很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依赖的“成熟市场经济”相距甚远。部分市场仍然处于垄断状态,竞争不充分,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市场的公允性,我国目前的资产信息、价格市场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时地公开各种资产的最新市价,因此公允价值难以得到合理的确定,不同市场上所反映出来的市场信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价格难以真正反映价值,准则对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规定过于笼统,没有明确划分不同性质的资产所使用的计量属性,企业资产按照其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待出售和处置或者持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出售并且有公平市场价值的资产,如可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另一类是基于持续经营的假设,通过持续使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资产,这类资产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产房等固定资产,这类资产即使有公平的市场价格,但由于这类资产在正常经营条件下 24 是不会被出售或处置的,因此,其相应的市场价格与其特定主体价值的计量是无关的,其价值取决于其未来所能实现的经济利益的折现值。即同一生产设备在不同企业的不同经营管理水平下其特定主体价值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笼统的运用公允价值和现值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并取其高者,不仅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会降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在单个企业的经营环境恶化和经营管理水平下降的条件下,企业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可能会大于账面价值,账面价值可能大于现值,此时,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来看,企业应该以现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来计提资产减值,这正是投资者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但是,按照准则规定,企业完全可以已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大于资产的账面价值为由不计提减值,而不对现值进行估计。而此时,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计量的资产价值不仅没有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损害了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获得的信息本身可能就是不完整的,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造成了投资者的决策失误。 (三)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 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难度较大,新准则规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来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可见,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准确性取决于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确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对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很难把握。主要表现在: 1、未来现金流量的预测具有很大不确定性。新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取得是需要企业管理层在合理和有依据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内整个经济状况进行最佳估计,其中预计的固定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包括: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预计产生的现金流入如销售量,以及售价的预测;为实现固定资产持续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现金流入所必需的预计现金流出(包括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现金流出)如设备购置、厂房构建的预测;资产使用寿命结束时,处置固定资产收到或者支付的净现金流量如处置收入、处置费用公允价值的预测。而这些预测,一方面需要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和估计的基础之上,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管理 25 当局具有较高的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对于我国而言中小企业占据着市场经营的主体,而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中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不会单设部门去管理现金流量,这样一来,对于企业的财务信息就会造成不确定,带来数据失真的后果。 2、合理折现率的计量难度大。新准则规定:“折现率是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该折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因此合理的折现率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的风险价值。要求合理折现率的确定必须以能够反映该项资产特定风险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项市场利率难以取得,也可以采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替代利率可以是调整后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借款利率。调整时需要考虑该项资产的特定风险,以及其他有关货币风险和价格风险。这样一来折现率成了一个十分不稳定的因素,对于企业而言,客观估计某项固定资产的特定风险有相当大的难度,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价值的会计估计显然会有差异,这样也容易导致利润操纵,因而计提是否真实合理不易确定。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考虑进去。这样做企业将导致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一部分进入了产品成本,一部分进入了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做不是强行将本来属于一体的事物拆成了两部分,而对计提减值准备金额估计的大小将使营业费用与非营业费用之间的界限变模糊,进而影响到营业利润与非营业利润的计算结果。由于折旧率和尚可使用年限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转回的各期均要做相应的改变,固定资产均要重新计提折旧,不但计算烦琐,而且容易出错。 (四)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操纵 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公允价值等是企业确认和计量资产减值准备的很重要的基础。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公允价值、未来现金 26 流量、折现率等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会因人而异。尽管新准则对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使用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但是要企业真实地计提固定资产减值,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利润操纵是公司的管理层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用少交所得税或实现公司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调节公司盈余的行为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能够平抑各年度间的利润波动,为踌年度利润调节留出空间,有的企业甚至将视为操纵盈亏的“蓄水池”。企业利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1、 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企业自身的动机,有些企业为了上市或向银行贷款,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来增加企业利润,不能真实的反映资产价值,反映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从而来粉饰财务报表,误导了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从而来得到想要的结果。 2、 多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盈利的公司加速计提,一些企业往往趁着当前生产经营态势较佳、利润大幅增长的经营背景,大额加速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这样既能集中清算、释放一些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又能利用“会计估计”而低估固定资产形成秘密准备金,为以后的会计期间留下足够的“业绩储备”。 固定资产减值的计提直接影响企业利润的增减。有些企业人为地多提或少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以达到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这种行为严重的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主观随意性较大,留给企业很大的选择空间,计提标准以及比例的确定都可由企业自行根据情况确定,这在客观上也为企业利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企业既可以“少提”来掩盖风险,虚增利润,也可以“多提”减少利润,为来年增加利润做准备,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使得企业想要利用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调节利润的美梦破灭,避免出现虚列资产,少提减值而导致企业利润的虚增,这一项规定大大减少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调节利润的空间。 27 三、解决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确定积累时间统一计提模式 新会计准则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时间未作统一规定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并规定应当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发生减值的可能性的迹象。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应进行减值测试,估计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当固定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统一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避免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年报时均应按照准则规定来判断是否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以便确定是否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准则还规定了,对于固定资产的减值损失,一旦确认后,会计期间内均不得转回。 1、判断资产减值迹象。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是是否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前提,资产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主要可从外部信息来源和内部信息来源两方面加以判断。 (1)从企业外部信息来源看,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幅度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者法律等环境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者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有不利的影响;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报酬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等。 (2)从企业内部信息来源看,如果企业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 2、确定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时,应当按照资产的市场价值减去处置费用的金额确定。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 28 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3)资产的公允价值经济安全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只要有一项超过了资产的账面价值,就表明资产没有发生减值,不需要再顾及另一项金额。 3、由于该企业治理结构、会计准则的不完善以及会计信息市场的不完备,会计政策选择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赋予企业一定的会计弹性,便于企业通过专业判断和会计选择向市场传递企业的特有信息。然而,现在我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时间毕竟还很短,各项措施都极不完善,在这 [9]种情况下不宜赋予企业过多的选择权。因此,应该对资产减值的试用范围作较详细的规定,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估计和判断的范围,避免企业执行会计政策的主观随意性,统一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尽可能减少同类业务处理方法的多样性和选择权。 对于不同的计量模式实际上可以统一起来,就会显得标准得多,好掌握的多了。所以,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资产减值计量标准,形成统一规定,从而有利于今后制定该企业的资产减值准则。但这样做,必须要计算现金流量净现值,估计各现金流出、流入量及贴现率、使用期限等,这就对该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统一的度量标准 作为企业治理、会计准则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给了企业一定程度的会计适应性,安心的企业通过专业判断与会计选择给市场的特定企业的信息。然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在股票市场仍然很短的开发时间,这些措施都是很不完美,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有太多的事要让企业期权。因此,我认为审理的范围应是资产减值,为一个更详细的要求,减少会计人员估计的范围和判断的人类,避免企业主观和任意实施会计政策、统一和规范会计资产的减值准备等上述方法、规定比例方法来减少同类业务的多样性和选择。 (三)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 提高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方式的操作性,我们应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具体标准,以指导企业的会计实践。固定资产可收 29 回金额的确定由企业根据自身所处的 经济 环境而定。如企业处于市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鼓励企业建立财务预算或预测制度,根据财务预算或预测数据的反馈情况,看企业是否具备采用在用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来确立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四)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认识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的核算程序和标准,规范固定资产减值的核算,确保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首先要建立固定资产的状态管理,并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性能及时分析,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的,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正确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五)完善会计监督体系 完善会计监督体系,不仅要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更要加强以独立审计为核心的外部监督,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这样才能确保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合理运用,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1、开发相应的制度和规定 虽然对逆转资产减值是一种严重的虐待在中国的政策,但作为一个实际的政策,,其存在的修订的精度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如果未来的资产价值的逆转恢复,然后要自然减值亏损公认。为了防止损害调整利润情况是由企业、计提的减值,之前的资产价值回收和逆转的准备。这种情况下属于企业谨慎性原则在过去对反向的滥用,秘密的准备。我想,是区分开发有关系统提供了一个标准,而不是一个合理的解释减值准备的转移反应,进行应用回顾性的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关键是这个禁令不是逆转,但应进一步提高会计标准,而发展相应的制度和法规来规范的使用的固定资产减值。 2、加强信息披露 在目前的有关规定,规定企业会计政策的变化,在本年度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意义,但不应详细描述了哪些变化。所以大部分的企业提供或者转让大型回来时,并没有提及或少提及的原因是资产减值,而且没有透露细节,甚至如果投资者想知道更多的损害企业资产,没有开始。因此, 30 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信息披露标准,提高信息透明度和公众披露企业的资料,减值准备的利润来提高使用现象的控制有一定的影响。此外,作者建议监管部门披露信息作为上市企业将被评估的重要部分,限制人为操纵利润。 3、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提高从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在职培训,学习先进 科学 的会计理论与会计方法,并强化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企业自身要注意到积极开发应用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促进企业财务部门管理职能的强化,及时准确地提供固定资产价值变动信息,从而适当地记录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动。加强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监督,在审计实施阶段,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减值计算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注册会计师应收集资产减值所依据的资料、假设及计提方法是否合理,复核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审计证据,以评价固定资产减值所依据资料的相关性、充分性和可靠性;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将依据审计证据所估计的固定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列示的可收回金额进行比较,在有差异时,应判断差异是否合理。如认为差异不合理,注册会计师应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将其视为一项错报,并同其他错报一并考虑。如差异金额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则不必调整,但各项差异的累积数对会计报表造成重大影响时,注册会计师应将各项差异综合起来考虑。被审计单位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合理或披露不充分时,注册会计师应视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当缺乏客观数据或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时,注册会计师无法判断被审计单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合理性,应当考虑其对审计报告的影响,决定是否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会计报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例如强调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为了使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能够比较公允地反映出企业资产的减值情况,正确报告当期的资产和经营业绩,对于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相互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强 31 化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作用,对于一些需要有关人员做出判断的事项应当交由相关的监督部门再次核查。 综上所述,通过对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分析,对此我有了一些了解,但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并未能完全深入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方面存在的问题才会得到更好的解决,本文只是粗浅的分析,尚未触及课题的精髓,仍需要加强学习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这篇文章只是一个粗浅的研究与论述,我今后仍需多加学习,运用更多的实践知识,在具体应用方面多以研究,并做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 评语:看了你的论文,与上一稿相比没有太大改观啊,尤其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部分,要继续找一些资料,可以到收费网站或找一些权威的书刊杂志的资料来补充。一定要找一些有深度的资料,不能过于简单了。佟贺 32 参考文献 1. 谭燕~《资产减值准备与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管制》~2008管理世 界, 2. 郑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08~商业现 代化, 3. 黄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2010~企业技术开发, 4. 罗素新~《试论资产减值会计问题》~2010~现代经济信息, 5. 黄东平~《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2008~新疆财经出版社; 6. 勾文静~《浅析资产减值准备》~2007~石家庄联合技术职业 学院学术研究。 33
本文档为【实现内存动态分区分配&#40;首次算法&#41;】,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1445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4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7-10-19
浏览量: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