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举报
开通vip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响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促进南充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相关法规以及南充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响应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新趋势,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协调和管理市域城乡空间发展,促进南充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编制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本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相关法规以及南充市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二条 规划基本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5、建设部《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建规[1998]16号)》 6、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7、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8、《四川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 9、《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 计划 项目进度计划表范例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计划下载课程教学计划下载 》 10、《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 11、《南充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12、南充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 13、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14、其他相关基础资料 第三条 规划期限 2015年 近期:2010— 远期:2016—2020年 第四条 规划范围 1、市域 包括顺庆区、嘉陵区、高坪区、阆中市和南部、仪陇、西充、营山、蓬安5县,总面积12479平方公里。在该区域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2、城市规划区 范围包括市辖顺庆、嘉陵区、高坪三区及考虑城市建设用地发展,大型基础设施布局的乡镇控制范围。包括:顺庆区、嘉陵区和高坪区三区及共兴镇、金台镇、潆溪镇、搬罾镇、荆溪镇、小龙镇、龙门镇、螺溪镇、青莲镇、老君镇、都京镇、永安镇、阙家镇、青居镇、石圭镇、西兴镇、文峰镇、曲水镇、李渡镇19镇,凤凰乡、青松乡、走马乡、喻家乡、浸水乡、溪头乡、新场乡、新复乡、石楼乡、花园乡、木老乡、河西乡、移山乡13乡。面积共计978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内进行“四区”划定。 3、中心城区 指规划城市建成区范围。远期由规划的城市外环绕城高速公路围合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以及河西、李渡工业用地组成。主要包括“拥江主城区“”北部新城“和”南部产业新城”等城市建设用地。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为150平方公里。 第五条 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其中规划文本是对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提出规定性的法律文件;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同时作用,具有法律效力。 规划强制性内容指文本中黑体下划线字条文。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 第六条 本 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 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七条 本规划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审批,由南充市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南充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按照本规划进行规划管理。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八条 区域协调战略 按照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产业布局的要求,加强区域协作,特别是强化与成渝经济区内城市的协调。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产业衔接,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协同力度,构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要素互补、产业互动的良性机制,加快成渝经济区的一体化进程,确立南充作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 第九条 总体目标 以建设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形成“四中心两枢纽”。即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的产业聚集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卫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 第十条 城市发展目标 结合南充城市发展的新条件和新机遇,规划期内把南充城市建设成为: 1、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2、现代产业城市; 3、嘉陵江畔山水城市; 第十一条 城市发展策略 1、现代产业城市发展策略:切入南充跨越式发展的重点 通过扩大南充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关联性、引领成渝经济区北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和培育战略性现代产业,构建与特大城市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 2、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策略:强化无可争议的区域中心 (1)大力发展中心城区商务商贸、文化教育、旅游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中心职能。 (2)制定有利于集聚的政策措施,吸引人口和产业集聚,增强城市的吸引辐射作用。 3、山水城市发展策略:提升特色、优化环境 (1)全面提升城市特色。 (2)优化城市山水环境。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 第四章 第十二条 区域产业协调 积极构建与成都、重庆的水平和垂直双向分工协作体系,在区域分工和 协作中,找准自身发展方向。将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配套协作,在汽车和装备 制造业、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医药产业、商贸物流、金融 服务和旅游产业等方面展开协作。 第十三条 产业发展总体目标 构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等 为支撑,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十四条 阶段性目标 1、近期目标(2015年) 济总量目标 (1)经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左右,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900亿元。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 (2)产业结构调整目标 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逐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建立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2015年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5:50:35,加快城市化进程。 (3)人口及就业目标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5‰左右,2015年人口规模为760万人;人口城镇化 2015-2020年,初步经济增水平达到47%;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5%以 长速度预测10%左右,2020年南充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2:56:32。 城乡居 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口控制在4%以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左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 第五章 表1 2010-2020年南充市主要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第六章 第十五条 产业发展思路 巩固与加强第一产业,强化与壮大第二产业,繁荣与提升第三产业,加快构筑富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1、第一产业:巩固加强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扩张基地、创新机制、延伸链条、做强品牌、提升水平”的思路,保障四川省粮食安全和区域平衡的前提下,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整体水平。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中西部优质蚕茧基地、中国甜橙基地、优质蔬菜基地和速丰林基地。 2、第二产业:强化壮大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以“特色+绿色”为发展方向,全力打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五大产业集群建设,构建起与城市功能相适应、 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先进工业强市。 3、第三产业:繁荣与提升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教育文化、旅游、会展、金融、信息等各项现代服务业。逐步构筑起产业层次较高、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新格局。提升中心城市服务能力和战略地位,支撑区域中心服务职能,把南充建设成为成渝经济区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科教文化中心、旅游服务中心,区域性第三产业发展中心。 第十六条 产业发展策略 重构一、二、三产业链接关系,以产业耦合共生理念推动南充市一产与二产、一产与三产、二产与三产的联动发展、融合发展、互促发展,形成整体效应和集群配套效应,从而提高南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1、“一二耦合”: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饮料制造业,推动一产的二产化发展。 2、“一三耦合”: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业,推动一产的三产化发展。 3、“二三耦合”:依托特色工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依托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生产服务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推动,把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和汽车汽配、纺织服装和轻工食品产业向上下游延伸,推动南充的经济活动由以生产为中心逐渐转向以生产和服务并重,增强南充的集聚性和整合性。 4、“区域耦合”:在迅速改善对外交通条件的基础上,促进商贸业、物流业、职业教育业从地方性走向区域性,通过抢占区域性服务业的高地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5、“产业与城镇耦合”:坚持两化联动推进,即 “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以城镇化承载工业化”,实现两化良性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发劳 动密集型产业,增强城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大力发展科教、金融、信息、物流、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为工业化进程提供空间载体。 第十七条 产业发展重点 1、全力打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清洁能源两大战略支柱性产业 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实施产业链纵横向延伸策略,延伸发展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化工4大产业链。整合现有资源,承接下游产品,积极引进天然气、盐卤、石油、生物质能源等资源配套项目。坚持生态环保优化,抓好天然气净化加工,形成重要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 清洁能源产业:围绕嘉陵江航电开发、天然气发电项目、三坝核电站建设等能源项目,坚持水、火、核、生物质能源相互促动,加快和培育能源产业发展,力争把南充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 2、做大做强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汽车汽配产业:重点发展大中型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和整车生产的配套能力,打造整车和汽车零部件、普通及专用机械、填充3条产业链。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承接沿海、成都、重庆的产业转移。 丝纺服装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振兴“中国绸都”。重点发展茧丝绸、棉麻纺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3条产业链。 轻工食品产业:在现有名、特、优产品基础上,大力发展轻工食品工业。重点发展肉食品、粮油精深加工、酒饮及调味品、医药和饲料加工等5大产业链。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发展以商贸物流、文化教育、旅游业及其它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提升区域中心的服务功能,提升经济辐射带动能力,支撑区域中心服务职能。 商贸物流业:应立足南充、面向成渝、辐射川陕甘地区,建设集现代仓储、多式联运、加工配送、产品分拨、商品批发、园区交易、信息服务等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文化教育产业:发展高等教育产业,培育区域科技中心;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区域文化中心 旅游业:以嘉陵江为轴线,以嘉陵江流域文化为主题,把南充嘉陵江流域建成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的、具有全国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全面提升南充旅游对外整体形象。 生产性服务业: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大力发展以会展、金融服务以及信息、中介咨询等商务服务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 4、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农业布局空间;重点发展粮油、畜牧、蚕 茧、果蔬、中药材五大优势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名品名牌。 5、培育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重点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是促进南充产业升级的重要动力,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十八条 产业布局 形成市域核心经济带——嘉陵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带,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水电能源、丝绸纺织、农副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把嘉陵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建成贯穿南充市域南北的风光带、旅游带和产业带。 1、农业布局 中心城区近郊以发展体验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等都市休闲农业形态为主。远郊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依托全市农业产业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南充市农业形成“一区五带六基地”。其中: (1)一区: 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三区一县(西充)23个乡镇为核心,打造设施好、机制活、效益高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2)五带: 顺西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带:以国道212沿线,顺庆至西充段为主,形成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 阆仪优质粮油产业带:以阆中至仪陇沿国道212和省线101线为重点,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区。 潆新优质粮油产业带:以潆溪至仪陇新政沿线为重点,形成优质粮油产业区。 嘉营线无公害优质水果产业带:以嘉陵至营山沿线为重点,形成以锦橙、香桃、脐橙为特色的优质水果产业区。 嘉陵江优质蚕茧、蔬菜产业带:以嘉陵江沿岸为主形成全市乃至川东北重要的 蔬菜、蚕茧产业区。 (3)六基地: 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以顺西、潆新和高营三线为主体,实施“百万吨特色优质粮油产业工程”,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粮油基地。 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全力实施“千万头生猪产业工程”,形成加工、规模养殖、良繁为一体的生猪产业体系,努力建设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 中国甜橙基地:启动实施“百万吨柑桔产业工程”,打造中国甜橙基地,重塑“果 城形象”。 中国西部优质蚕茧基地:围绕做响“中国绸都”品牌,稳步实施“百万 担蚕茧产业工程”,建设中国西部优质蚕茧基地。 商品蔬菜基地:以嘉陵江沿线、G212线和市辖三区为主体,着力抓好商品蔬菜基地建设。 速丰林基地:以嘉陵江沿岸为主体,实施“百万亩速丰林产业工程”,建成全省最大的速丰林基地。 2、工业布局 工业形成“一区三带”布局,形成南充中心城区产业新城和工业园区;兰渝铁路、南广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达成铁路、成南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嘉陵江沿江经济带。 (1)南充中心城区产业新城和工业园区:依托市级工业发展区和产业新城,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汽车汽配、水电能源、丝纺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整合现有工业用地,重点建设西兴工业园、潆溪工业园、航空港工业园、河西—李渡产业新城等特色工业集中发展区。 (2)兰渝铁路、南广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 依托国道212线、兰渝铁路、南广高速的区位带动作用,沿线各县突出自身特色,依托七里坝工业园区、南部工业园区、西充工业园区、新政工业园区,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汽车汽配、食品医药、丝纺、能源等产业。 (3)达成铁路和成南高速沿线工业经济带 依托国道318线、达成铁路、成南高速的交通优势,沿线各县突出产业优势,依托蓬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星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冶金、丝纺、能源等产业。 (4)嘉陵江沿江经济带:加快嘉陵江南充境内9级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力争三坝核电站的开工建设,促进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依托嘉陵江渠化后交通条件的改善,积极引导非农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在保障生态环境良好的基础上,适度发展生态型沿江工业。 以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整合现有工业区,结合各自的资源条件和区位特色,重点发展10个特色园区:西兴工业园、潆溪工业园、航空港工业园、河西—李渡产业新城、七里坝工业园区、南部工业园区、西充工业园区、新政工业园区、蓬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三星工业园区。 3、第三产业布局 (1)旅游发展总体形成“一带、两城、一环、四个核心旅游区、五个配套旅游区”的布局结构。 (2)物流产业形成“一网、两平台、一园区、四中心、七配送中心”。 即依托运输和信息平台,形成以小龙物流园区,顺庆、嘉陵、南部、营山四个物流中心, 嘉陵、高坪(2个)、阆中、西充、仪陇、蓬安七个配送中心,构建通江达海、连接成渝、便捷高效的综合物流服务网络。 (3)金融商务、保险咨询、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布局在中 心城区及各县城,重点建设南充市金融街及完善全市城区金融网点。 4)商贸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以中心城区为 ( 核心,以各县(市)城区和区域重点镇为支点,同时在各级城镇形成层级分 明,功能相对完善的空间发展格局。 (5)大型专业市场主要布局在中心城区及各县城。重点培育4大区域 性专业市场建设:川东北汽贸中心、化工建设专业市场、西部丝绸交易中心、 川东北农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区域性、专业性批发市场。 第四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九条 城镇化水平 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和城镇人口为: 2015年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在47%,全市城镇人口为357万; 2020年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在56%,全市城镇人口为430万; 2030年南充市城镇化水平在68%,全市城镇人口为525万。 第二十条 新型城镇化战略方针 以产业为支撑、城镇为载体,以集聚要素、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为重点,优化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提高集聚产业、承载人口、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能力,走区域协调、城乡统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具有南充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一是加强“两化联动”。把握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重视城镇发展动力,实现城镇经济高效发展。以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共进,城镇和产业联动发展来推进城镇化。 二是注重“协调发展”。充分结合南充丘陵城市的特点,科学确立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和等级结构,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多元城镇化”道路;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县城和其他重点镇为节点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三是强化“城乡统筹”。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从城乡分割的现实出发,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用发展和改革的方式,构建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机制,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联动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是提升“城镇质量”。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转变为以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文化内涵的品质为中心。重视城镇质量,着力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努力实现城镇可持续发展。 第二十一条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战略 市域城镇体系发展实施“强心、拥江、轴线发展、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 1、“强心”——强化市域中心 中心城区是市域极化发展地区,代表了市域城市的形象和品位,是成渝城市群中吸引国 2020年南充市城镇体系规模等级表 第二十三条 职能结构 按各城镇的中心地职能分为五类:一级中心城市、二级中心城市、三级重点镇、四级一般镇与五级乡集镇。 按各城镇的经济职能分为四类: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旅游型。 第二十四条 城镇空间结构 形成“一心一带三轴”的城镇发展格局。 “一心”——市域中心。强化南充市中心城区核心地位,增强城市经济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成渝经济区区域中心城市。 “一带”——打造嘉陵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带。沿江城镇密集、工业化水平较高,旅游资源丰富,既是南充市域最主要的城镇发展带,也是贯穿市域南北重要的经济带。 “三轴”——形成三条城镇发展轴线(达成城镇发展轴、 兰渝城镇发展轴、成巴城镇发展轴) 第二十五条 综合经济分区 1、南部经济区 该区位于市域南部,包括南充市辖三区及西充县、蓬安县,是全市经济最发达,城镇和产业发展条件最好的地区,是支撑南充未来发展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源化工产业、现代综合服务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和科技农业,加快发展以物流、商贸、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管理、服务、科研、集散等优势,增强规模经济,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互动”带动全市域的整体发展,增强中心辐射功能。 2、东部经济区 该区位于市域东部,包括仪陇、营山两县。该区天然气能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是支撑南充未来发展的新兴增长极。重点以培育发展水电、天然气能源产业以及石化相关配套产业为主。 3、北部经济区 该区位于市域北部,包括阆中市、南部县。该区具有生态环境基础好、工业产业具有一定基础、农业基础条件较好、特色旅游资源丰富等特点。是全市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平台。发展方向主要为以轻纺服装、机械汽配、农副产品深加工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 第二十六条 县城及重点地区发展指引 1、 西充县城发展指引 (1)城市性质 南-西-蓬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主要发展有机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文化旅游为主的山水宜居城市。 (2)城市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13万人,城市用地13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18万人,城市用地17平方公里。 (3)布局与风貌 形成一个主城区、一个旅游区和一个工业区的带状布局结构形态。突出西充县城“山水绕城、城拥山水和园中城、城中园、城园一体”的开敞型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2、 蓬安县城发展指引 (1)城市性质 南-西-蓬地区的副中心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以发展清洁能源、机械、轻纺、商贸为主的滨江城市。 (2)城市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18万人,城市用地15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23万人,城市用地21平方公里。 (3)布局与风貌 以嘉陵江水为绿色轴线,以城市干道为支撑骨架,形成周口片区、锦屏片区、 突出“滨江带河、丘峦环绕,环境多样、山川秀美”的城市河舒片区三个大片区。 特色。 3、 仪陇县城发展指引 (1)城市性质 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食品、轻纺、建材、天然气能源为主的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2)城市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12万人,城市用地12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20万人,城市用地18平方公里。 (3)布局与风貌 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主要沿嘉陵江东西两岸展开, 突出城区景观与山体、水系的有机联系。 4、 营山县城发展指引 (1)城市性质 川东北重镇,以发展商贸物流、机械汽配、轻工食品、天然气化工为主的川东北宜居宜业中等城市。 (2)城市规模2015年:城市人口18万人,城市用地18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25万人,城市用地24平方公里。 (3)布局与风貌 依照营山县城的自然环境景观特色,形成“一心两翼两带五组团”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建设山水城共融一体的绿色生态城市。 5、 南部县城发展指引 (1)城市性质 川东北城市发展轴上崛起的新兴工业城市、商贸中心,休闲旅游地、山水型宜居城市。 (2)城市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22万人,城市用地20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30万人,城市用地27平方公里。 (3)布局与风貌 采用开放型、组团式、多心总体布局。城市景观风貌定位为自然生态山水型城市。 6、 阆中城区 (1)城市性质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北部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以商贸、轻纺为主的山水文化旅游城市。 (2)城市规模 2015年:城市人口25万人,城市用地23平方公里。 2020年:城市人口36万人,城市用地35平方公里。 (3)布局与风貌 城市功能结构为沿江的“片区组团式”城市。以主城为中心,重点向南发展七里和江南片区。保护好老城区的整体风貌格局,把阆中打造成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内涵、浓郁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名城及风景旅游城市。 7、 重点地区——嘉陵江流域经济文化产业带 嘉陵江流域沿线是南充市域的核心经济带。重点发展以文化旅游业、水电能源、石油天然气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 把嘉陵江经济文化产业带建成贯穿南充市域南北的风光带、旅游带和经济带,形成城市空间与生态空间有机结合的高度发达的城市化地区。 (1)重点保护地区 嘉陵江水域、阆中古城区、蓬安周子镇、青居镇、锦屏山、滕王阁、红岩子风景区、灵云山风景区、龙角山风景区、西山风景区及各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等区域。 (2)产业发展策略 ?依托沿江城镇密集、交通便利、生态资源环境、产业基础较好等优势,重点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 ?围绕嘉陵江梯级开发,加强水电能源产业建设。 ?依托流域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优美的江岸自然风光,沿江区域应整合沿江各类旅游 资源,充分挖掘区域潜在旅游价值,保护风景旅游岸线,突出城市人文特色,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都市旅游、观光旅游。 ?充分利用沿江两岸平缓地形及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 (3)协调及保护策略 ?与上下游城市协作,保护嘉陵江生态环境,沿江两岸500—1000米为生态廊道,绿化覆盖率达80%以上。 ?协调沿江城镇布局与空间发展形态,组织城镇间的绿色开敞空间,合理分配和划定生态岸线、生活岸线、市政岸线和生产岸线。 ?沿江两岸限制大规模污染工业企业的建设,对其产业的废水、废物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达标排放。 ?积极实施生态工程,实现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4)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供水、排水、通 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流域内的城镇要配置完善的道路交通、 信、能源供应、综合防灾体系。在规划建设中要贯穿流域统筹思想,合理布置流域内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规划建设: ?统筹协调沿江道路交通体系建设,带动沿江开发。 ?科学合理利用嘉陵江的水资源,流域内的城镇要统筹分配利用嘉陵江的水资源,建立嘉陵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政策体系。 ?保护好嘉陵江水资源,流域内的城镇要统筹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加强流域内水土流失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 ?加快嘉陵江梯级电站开发,嘉陵江梯级电站南充市境内共九级,规划装机容量为91.01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40.1亿kWh(不含东西关水电站)。 ?加强嘉陵江流域沿江城镇的防洪建设,沿江城镇的防洪建设必须达到相应的设防标准。 第二十七条 城乡统筹发展总体策略 1、产业联动,城乡互动 努力提高南充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城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建立有利于城乡双向互动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之路。以城市高水平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成果促进农业现代化,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以特色农业促进工业结构调整,以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促进城市先进生产力和公共服务向农村扩展,实现三次产业相互传动、城乡产业相互促进、互补融合。 2、集约适度,生态优先 推行“集约适度,生态优先”的丘区城乡统筹理念,改变农村分散状态,梯度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和人口的适度集聚。依据环境容量合理确定城镇发展规模,优化调整城乡产业和空间布局,科学配置城乡空间资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形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优势互补、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网格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3、因地制宜,分区实施 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结合南充丘陵地区特色形成不同的城乡统筹模式。 ?城市近郊区区域——以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为主 整合各种资源,把交通设施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把城市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着力构筑 ?深丘、山区——以全面整容的“改农模式”为主 这种模式比较适合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农业所占比重偏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能力还非常不足的农业地区。建议采用全面整容的“改农模式”。 该区域的发展应通过加强财政对“三农”支持,缩小城乡差距。第一,加强农村的综合发展与综合建设,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和生存条件;第二,缩小城乡之间就业机会的差别,减轻城乡收入不平衡性。同时应严格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严格禁止陡坡垦殖,过度垦植区逐渐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4、统筹规划,资源共享 加快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配套衔接的城乡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 合理布局、联合建设、资源共享的要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覆盖,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延伸。 第二十八条 城乡统筹实施路径 经济层面: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在城区创造更多的二、三产业就业岗位,拉动农村居民进城;二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最终达到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之目的。 社会层面:推行新型城市化,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等政策,确实拉动一部分农民进城。以提高城市化水平,优化农村居民居住方式。 空间层面:采取“适度集中,有机分散”的思路,工业向园区集中,农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居住适度向城区、镇区、新型社区、中心村集中,使地区空间有序发展,生态安全、农地得到保障。 设施层面:城市政府财政投资向农村地区进行倾斜,在农村居住适度集中的前提下通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地区的延伸,达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二十九条 强化城镇吸纳能力 1、就业政策:依托南充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农副产品资源、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 展绿色产品加工业、资源加工业和其它劳动密集型工业、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以及为城乡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现代商贸服务业,强化城镇的吸纳作用。 2、居住政策: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控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升,提高保障性住房比例。 3、社会保障:健全社会保障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逐步建立完善的农民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保险制度。推行以个人帐户为核心的低门槛、便参保、广覆盖、易转移的农民养老保障办法。 4、教育政策:取消借读费、赞助费等教育收费制度,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定期对农民进行免费职业培训。 第三十条 乡村建设策略 1、加强乡村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南充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地貌类型、民风民俗等地方特色,编制乡村规划,切实反映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生产的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和开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规划。 2、乡村整合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在平坝、浅丘地带可适当减少村庄个数,合并建设规模大的村庄,集约使用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在山地,村庄分散,难以聚合,不强;在生态保护地区、风景区等应实施生态移民。推进乡村合并,农村的乡村合并和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农村宅基地减少与小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结合,促进土地的集约使用和小城镇的发展建设。 3、大力推进以“水、电、气、路”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制度改革。 第三十一条 贫困地区城乡统筹措施 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综合治理,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突出抓好新村扶贫、特色产业、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的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的转变,与全省同步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提高劳动力素质,积极稳妥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 ?扶持农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扶贫投入力度,创新扶贫方式。 第三十二条 革命老区连片开发建设行动计划 ?加大对革命老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加强对革命老区的城镇、农村、水利、公路、铁路、航运、能源、电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先布局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大通乡通村公路、农村客运站、小码头、嘉陵江渠化及配套工程建设支持力度,形成畅通的交通网络,为加快革命老区建设注入活力。 ?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实行产业协同集群发展,促进资源和产业整合,减少重复投资,着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统筹规划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着力加快畜牧、粮油、林业等农业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并做大做强;着力加快革命老区工业发展,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着力加快旅游产业统筹开发,打好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三国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 游品牌,走整体包装、连片经营的产业发展之路。 ?实施能源资源连片开发战略。在协调川东北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建成川东北能源化工基地,增强革命老区造血功能,实现跨越发展。 ? 加快发展老区社会事业 一是支持老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支持老区大力发展卫生事业;进一步完善老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支持老区加强文化建设,帮助老区建立村级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下乡活动;支持老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十三条 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及目标 1、指导思想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遵循“城乡统筹、以人为本,生态优先、集约节约,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布局、典型试范”的基本原则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规划城乡空间,通过农村居民点的改造促进城市化进程,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化经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2、建设目标 以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小康为核心目标,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坚持规划先行、设施突破、产业支撑、民生为本,把南充农村建设成为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配套化、村落民居特色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基层管理民主化的民富村美、文明和谐的崭新面貌。 新村建设按试点探索(2010-2015年)、加速建设(2015-2020年)和基本建成(2020-2030年)三个阶段分步推进。 到2015年,20%左右的村初步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50%以上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30年,总体实现农村现代化,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第一步与十二五相衔接,第二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衔接,第三步与实现现代化相衔接。 第三十四条 村庄分类管理策略 将新村居民点分为撤并搬迁、城镇化改造、扩建、保留四种类型,提出分类管理的原则和要求。 1、撤并搬迁型 (1)对现有人口在300人以下的规模过小、发展条件过差的村庄,原则上予以适当撤并,逐步引导人口向其它人口规模较大、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或基层村转移,引导人口合理集聚。 (2)对位于禁止建设区的涉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风景名胜区核心区、水源一级保护区、地质灾害易发区、高压走廊防护区内的村庄,建议进行搬迁撤并,向其它村庄转移; (3)环境承载力差,山区生态环境恶劣,受地形条件限制难以发展的村庄,建议逐步进行搬迁撤并。 农村居民点撤并后的宅基地旧址和村落建设用地原则上应考虑复耕或恢复植被。 2、城镇化改造型 位于中心城规划建设区和各建制镇规划建设区 村庄的各项公共设施配置及标准表 备注:?必设 ?可设 第三十六条 新村综合体规划指引 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新村综合体的要求,本规划提出南充市新村综合体规划指引,以指导下一层面的新村规划及村庄规划。 1、新村综合体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村建设总体要求,围绕实现“产业发展集约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集成化、农民居住社区化、生产生活信息化、环境建设生态化、社会管理规范化”和农民在“车间养殖、公司种植、社区居住”目标,用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理念和做法,聚集城乡优势资源要素,实现新村综合体与新型城镇化、特色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的总体配套协调,建设具有丘区特色的 统筹城乡示范样板。 2、新村综合体建设模式 ——特色产业型新村综合体 以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商贸物流业、乡村旅游业等集群发展为支撑,形成新村综合体。 ——中心集镇型新村综合体 以中心集镇为支撑,农民和产业向中心集镇聚集,紧密带动规模化、专业化关联产业基地,形成新村综合体。 ——新型聚居点型新村综合体 以跨村、跨乡镇连片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单元,合理布局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若干个新型的规模化、社区化的中心村),形成新村综合体。 3、新村综合体建设指引 ——优化选址,实现规划控制 综合考虑丘陵地区地域特点和城市近郊、中郊、远郊产业基础与经济发展类型,在不同类区优化选择和规划特色产业型、中心集镇型、新型聚居点型等不同类型的新村综合体,按照新村综合体应具备的要素和功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城镇和新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同步规划建设。 ——发挥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集中政府、社会和农村社区三方面的优势力量,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深入开展市场研究,选准优势主导产业,实现新村综合体产业协作配套、融合互动和产业升级。 ——聚合要素,实现社区居住 以新村综合体规划范围 ——试点示范,实现成片推进 结合丘陵地区实际,选择有较好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乡村进行试点示范,积极探索建设集产业、生活、空间、交通、生态、体制等多功能复合,具有南充丘区特色、川北民风民俗、乡土文化气息相融合的新村综合体。并重点沿成南—南广高速、南渝高速、国道212线、国道318线和潆新线形成示范带成片推进。 第三十七条 新农村建设实施步骤 新村建设按试点探索(2010-2015年)加速建设(2015-2020年)和基本建成(2020-2030年)三个阶段分步推进。到2015年,20%左右的村初步达到新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50%以上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30年,总体实现农村现代化,基本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第一步与十二五相衔接,第二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衔接,第三步与实现现代化相衔接。 第五章 市域支撑体系规划 第三十八条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1、铁路 形成“十”字型的铁路网布局,突出南充在西部铁路网中的枢纽作用。规划在潆溪新建的客运站作为兰渝线、成达客专共用客运站,即未来南充市铁路客运专用站,南充市区保留现有的南充客运站和小龙货运站,将李渡站建设为南充南站。 2、公路 (1)高速公路建设 建设广(元)南高速公路南充段,成巴(中)高速公路南充段,南-大-梁高速公路南充段,规划巴中至重庆高速(经营山)、南充至泸州高速、绵阳至巴中高速、仪陇至营山高速、营山至达州高速、遂宁至西充高速、绵阳至西充高速及一环快速路外的高速连接线,完善南充作为区域中心交通枢纽功能,彻底解决过境交通问题。 (2)一级公路网建设 建议G318线、G212线在规划期内全线改建为一级公路;建议将S204线改建为一级公路,并新建南充至蓬安一级公路,在三坝过江与S204在两路乡交汇; 新建仪陇至S204线连接线一级公路,交汇点为富利镇;新建蓬安-西充-射洪一级公路;同时,将新建的南充至蓬安一级公路,S204线和G212线打造为联系南充市区及北部县市的快速通道。 (3)二级公路网建设 以S101、S203、S302、射蓬路为二级路骨架。建议新建营山-仪陇永乐-巴中金城-阆中二龙二级公路,新建阆中思依-南部升钟-伏虎二级公路。 (4)农村公路建设 6公里。 通乡公路,建设规模974. 通村公路,建设规模5277.3公里。 (5)旅游公路及重要县道建设,共计317公里。 (6)规划新建2个县级客运站;新建47个乡镇客运站。 3、水运 整治河道,提高河道通航能力达?级。结合嘉陵江的9个水电梯级开发,完善阆中、蓬安、南充3个旅游作业区及嘉顺、阆中、南部、仪陇、蓬安5个货运港区的建设。 4、航空 扩建现有高坪机场。逐步开通南充至上海、九寨、昆明、海口、西安、厦门、杭州、攀枝花等支线客运,缩短与国内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补充铁路、公路、水运运输的能力。 第三十九条 水资源利用规划 1、规划需水 2020年南充市农业灌溉毛需水总量为12.33亿m3;生活需水量3.10亿m3;牲畜需水量为0.52亿m3;生产需水量为10.66亿m3。2020年南充市总需水量为26.61亿m3。 2、水资源平衡结论 到2020年规划范围总需水量26.61亿m3,预计到2020年通过正在实施和规划实施的工程措施后南充市可供水量26.77亿m?,供需基本平衡。规划用水需求预测与水量平衡分析还考虑了河道 南充市供需平衡计算成果表 单位:亿m、% 年份 2020 3、水资源保障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1)水资源配置方案:南充市应充分利用过境水(嘉陵江)的水资源,嘉陵江沿岸的城乡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靠提取嘉陵江水。嘉陵江右岸主要依托升钟水库灌区工程,嘉陵江左岸远期要依托广元亭子口水库灌区工程。 嘉陵江右岸主要靠升钟水库灌区工程,结合当地已成的水利工程和《西南五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四川省“十二五”大中型水库建设规划》中规划的九龙潭水库、赵子河水库、永丰水库等中小型水利工程共同保障其用水需求。南充市的阆中、南部、西充、蓬安、嘉陵、顺庆等6个县(市、区)位于升钟水库灌区范围 在高坪区、嘉陵区、南部县、营山县、蓬安县、西充县规划建设小(一)型水库35座,总需水量 26.61 总供水量 26.77 缺水量 0.00 缺水率 0.00% 3 以分散拦蓄当地径流,就近解决农业用水和农村饮用水困难。顺庆区、阆中市、 仪陇县规划建设联户工程、独户打井等微型工程解决地区农村饮用水问题。 (4)应急水源建设:南充市区域内城市均规划了应急水源。南充市各县市城市饮用水源均与嘉陵江干流有关,应急备用主要考虑嘉陵江干流遭受严重污染时启动。 5、保障措施及建议 (1)统筹资源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优先考虑生活用水,保障基本生活需求;配置生产用水,保障经济的发展;尽可能满足生态用水,保障整体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2)综合开源,增加可供水资源量。在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提高水资源的供给能力的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多渠道开发非传统水资源,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量,重点加大雨水、再生水利用。 (3)优化城镇及产业布局。根据水资源条件,嘉陵江水资源特别丰富,同时沿嘉陵江用地条件比较好(主要是嘉陵江的冲积平坝和一级台地),城镇现有基础设施较好,因此主要城市应沿嘉陵江采取集中布局。南充市内主要工业(特别是耗水大的工业)沿嘉陵江采取集中布局,沿嘉陵江要形成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这样既可节约能源,又利于水污染防治。从水污染防治角度分析,污染较严重的产业应该放在嘉陵江的下游(区域南部)。主要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便于基础设施配套和污染治理。南充市内其它没有靠近嘉陵江的集镇升钟水库灌区、亭子口水库灌区和区域内的中型水利工程采取相对集中的形式布局,产业以低耗水的产业为主,规模不宜过大。 (4)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提高节能减排要求。改进区域企业用水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结合各个行业内设备、工艺、资源利用、污染物产生及排放等的比较与借签,细化生产环节,进一步提高区域产业的清洁生产,用水效率,增强管理水平。结合南充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依法强化计划用水,全面推行节约用水,须对区域内企业用水进行定期检测。 (5)发展生态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用水水平。农业生产应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措施,改进施用肥料结构,减少化肥流失量;采取节水农业灌溉措施,减少水肥流失。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和种养沼生态农业。 (6)大力节水,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在城市居民中大力开展水资源教育,举办各种节水型文明活动,着重强调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紧缺问题,使人们真正提高节水意识,建立良好的节水习惯。推广日常生活节水技术和节水器材,明确居民区节水考核奖惩措施。分行业制定公共用水定额配置制度,加强对服务业单位用水的管理。 第四十条 市域市政设施规划 1、市域给水工程规划 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中心城区500L/人.日,区域内其它县市450L/人.日,区域内乡镇350L/人.日。远期2020年南充市域城镇用水量为208.2万m3/日。 市域内城市集中供水系统形成。乡镇根据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水源情况,可以打破行政界限,实行统一供水。 城市水源如下:中心城区以嘉陵江水为主要水源,以升钟水库灌区已建成的马市铺斗渠 水和规划的赵子河中型水库水为顺庆区和嘉陵区的应急备用水源,以磨尔滩中型水库水为高坪区的应急备用水源,以应家沟中型水库水为李渡石化产业区的应 急备用水源。 阆中市以嘉陵江水为主要水源,以新华水库水和市区地下水作应急水源。 南部县以嘉陵江水为主要水源,以夏家沟水库水作应急水源。 西充县以嘉陵水和九龙潭水库水双水源供水,互为补充。 仪陇县(新政镇)以嘉陵江水为主要水源,以解放水库水作应急水源。 营山县以嘉陵江水为主要水源,以幸福中型水库水作应急水源。 蓬安县以嘉陵江水为主要水源,以三元水库水作应急水源。 远期2020年城镇水厂供水规模要达到240万m3/日以上。 2、市域排水工程规划 城镇排水体制雨污水分流制。 人均综合污水量标准:中心城区400L/人.日,区域内其它县市350L/人.日,区域内乡镇250L/人.日。远期2020年南充市域城镇污水量为155.2万m3/日,城镇污水处理总规模160万m3/日。污水处理厂采用二级生化处理,水质要达到国家一级A标。对在建的南部、营山、仪陇等城市污水处理厂,应加快建设步伐,按期投入运行,根据规划发展需要适时对市域范围内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扩建,出水水质要达到国家一级A标,实施中水回用,加快市域范围内的乡镇及社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城镇雨水工程规划要密切结合城镇的防洪排涝规划,特别要重视小流域治理,城镇排水系统随建成区扩大而延伸,满足城镇防洪排涝需要,对于低洼地方特别是建成区,要采取工程措施治理。雨水工程以尽量以重力流方式排除为主,按排水分区敷设雨水主干管沟。 3、市域电力工程规划 远期2020年全市用电负荷3161MW,用电量1342271万kW.h/年。由国家电网和地方电网联合供电。 电源规划:远期2020年九级航电装机容量为91.81万kW,规划蓬安核电站拟建4台100万千瓦的机组,南充华能火电厂选址在南充河西工园的李渡,设计能力240万千瓦。 电网规划:远期2020年500kV变电站规划5座,容量6000MVA,500千伏目标网架按双环网规划建设,和整个500千伏省网形成500千伏电网环网,同时考虑南充地区形成独立的500千伏环网;220kV变电站规划23座,容量6900MVA,220千伏电网按双环网规划建设;110kV变电站共需设置80座,容量要达到7000MVA以上,以220千伏变电站为主供电源点,形成多个110千伏环网结构,每一个110千伏变电站均由两个以上电源供电。 高压线走廊规划:单独设置的高压输电走廊(单杆、单塔架空线)控制宽度一般为:500千伏60米;220千伏40米;110千伏30米,35千伏20米。 4、市域通信工程规划 南充市域内城市话普及率达到60%,乡镇普及率达到40%,农村电话普及率达到20%。2020年全市电话用户数达到300万户。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360万门。移动话普及率全市平均达到60%,远期规划移动交换总用户数达465万户。 中心邮政支局按片区或组团设置,服务人口达10万人以上;一般支局按居住区设置,服务人口3,5万人;邮政所服务人口1.5,2万人。 5、市域燃气工程规划 2020年市域天然气年用气量15.7亿立方米。 气源来自川中八角气田、四川气田北环线、及龙岗气田以及将要实施的川东北-川西输气管和西气东输工程(宁夏,贵州)。 市域输气干线采用高压或次高压。各市(县)市区配气管网采用高中压两级压力级制或中压一级级制,市域各重点镇及其它小城镇采用中压一级级制。 高压输气干线走廊的防护宽度在非城市建设用地区域按单侧150米进行控制, 、市域能源发展规划 在城市建设用地区域按单侧50米进行控制。 6 2020年全市各种能源需求折合标准煤749万吨,其中:电力134.2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66万吨),占22.2%;天然气15.7亿立方米占27.9%;原煤消耗344.3万吨,占45.9%;其它能源消耗占4%。能源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较清洁能源天然气、电力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消耗量的比重逐年上升,2020年达50.1%。加快电源、气源建设保障南充市电力、天然气供应,发展洁净煤技术,实现“三废”资源化,保护和节约现有资源,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十一条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南充市域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如下: 表5 市域公共服务设施设置表(2020年) 注:? 为必设项目,?为可设项目,—为不设项目 第四十二条 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全市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市、蓬安县(其中蓬安县正在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阆中市老观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阆中市水观镇永安寺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3处。 1、编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规划,整体保护传统风貌,严格监督和管理各项建设行为。 2、按照《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划定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并编制保护规划进行保护管理。 3、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见下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 保护。具体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和一般文物保护几个层次。同时对文物古迹周边环境划定范围,提出控制措施。 4、对于因人为或自然因素而面临损毁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近期规划中应被列为亟待抢救文物,应尽快安排加以维修、加固。 5、对已遭损毁甚至已不存在,但具有重大历史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文物古迹,应慎重处理,并根据需要可适当进行复建,这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历史文脉的继续和延续。 6、进一步挖掘市域范围 市域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第四十三条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严格管理的原则,保持并延续其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加强对全市古镇、古村普查工作,保护村镇空间形态、物质遗产以及文化传统等三个要素,突出地方特色。 1、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阆中市老观镇 (1)名镇整体风貌保护:保护老观名镇的整体历史风貌和传统格局,历史建 筑空间尺度,相互依存的老君山、灌包山自然景观和环境。 (2)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保护具有历史传统特色的老龙镇街、新凤街街区历史建筑、古石阶、古井及奉国寺大殿、彭家大院、胡家大院、冉家大院、侯家大院、杨家大院、李氏大院、罗家大院等典型的店宅、院落、民居等传统建筑。 (3)文物古迹保护:保护奉国县城遗址、万石粮仓、奉国大米木板仓、廖家药房、北魏古石狮等文物古迹。保护川陕革命根据地苍溪县苏维埃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共苍溪县委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苍溪县革命法庭、川陕革命根据地苍溪县苏维埃保卫局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红三十军军部旧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八十九师医院旧址和红军标语等革命历史遗址。 2、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阆中市天宫乡天宫院村 天宫院村保护应全力挖掘其风水文化内涵,整体保护好 “九龙捧圣”的风水格局和村落建筑风貌。重点保护好明清天宫院古建筑群,传统的川北民居缪家古院、古汉墓群、隆山驿遗址、汉充国县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和环境整治。对天宫院周围不协调建筑进行拆除同时,尽快编制古村保护规划。 3、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阆中市水观镇永安寺村 永安寺村要整体保护其传统村落建筑风貌、村落空间肌理和古朴的乡村田园特色,重点保护好元代和清代建筑组成的古建筑群和川北民居建筑特色,作好文物本体维修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等,一切修缮维护都应修旧如旧,新建筑要按传统风貌建设和有机更新,并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和环境整治。同时,尽快编制古村保护规划。 第四十四条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1、发展目标 抓住全省新五大旅游区建设和三国文化旅游环路开发的大好机遇,以加快嘉陵江流域(南充段)生态文化旅游区开发为突破口,全面提升南充旅游对外整体形象,推动旅游发展走上效益型增长之路,将南充建设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川东北片区重要的二级旅游城市,“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的重要支撑城市,融嘉陵江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观光、水上娱乐、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2、旅游空间结构 根据南充市旅游资源特色和分布特点,南充旅游开发的总体布局为“12145”结构,即: (1)一带:嘉陵江(南充段)水上旅游带。以嘉陵江为轴线,以嘉陵江流域文化为主题,建好1条嘉陵江绿色生态走廊,把南充嘉陵江流域建成融生态化、个性化和专题化为一体的、具有全国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2)两城:千年绸都南充、风水古城阆中。 千年绸都南充:以千年绸都第一坊、西山景区及凌云山景区的建设为带动,将南充市建设成为嘉陵江流域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嘉陵江旅游服务支撑中心。 风水古城阆中:阆中古城旅游开发应将风水文化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将古城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注重对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综合开发,将阆中古城打造成综合型的旅游目的地及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3)一环:南充,蓬安,仪陇,阆中,南部,西充,南充旅游主环线。 (4)四个核心旅游区: ?嘉陵359度曲流旅游区:突出“曲流奇景”的概念,以观赏和体验曲流为核心, 通过各种独特的活动项目来启动,逐步带动观光和休闲度假市场的发展。 ?蓬安周口-相如古城旅游区:以嘉陵江为纽带,码头文化、农耕文化、名人文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四篇文章,将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区建设成为一个集山水田园观光、古镇文化旅游及乡村休闲度假为一体的4A级旅游区。 ?阆中风水古城旅游区:开发阆中沿嘉陵江的锦屏山、东山园林等山水景区,将“山、水、城”的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充分展示阆中为“中国风水第一古城”的独特魅力。建成嘉陵江山水观光及古城文化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朱德故里-琳琅山旅游区: 重点加大对朱德故居的保护力度,将朱德—琳琅山旅游区建成集革命传统教育、乡村旅游、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红色经典文化旅游及乡村旅游胜地。 (5)五个配套旅游区:张澜故居旅游区、大深南海-白云山休闲旅游区、红岩子—灵云山旅游区、太蓬仙山旅游区、升钟水上部落旅游区。 3、重点旅游产品开发 全市重点建设开发以下四大旅游产品:阆中古城游、将帅故里游、三国文化游、嘉陵风光游 第四十五条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将全市划分为已建区、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四类空间进行分类管制。 1、已建区空间管制 已建区包括城市及各级城镇建成区。其发展主要是结构调整、集约发展、生态友好模式发展,突出资源利用的优化。具体措施与要求如下: (1)合理科学提高建成区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资源利用的浪费。 (2)在建设更新过程中科学合理组织用地功能,优化人居环境、优化土地利用效益;城镇建成区的改造应在进行科学论证的前提下编制专项改造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3)城市的优化建设区的新建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4)村镇建成区的优化、更新、改造,必须符合村镇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推进以提高建设用地效率、改善农村生产成活条件为目标的村庄整治工作。 (5)在城镇、村庄建设更新过程中,应注重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的优化建设应在专项历史和风貌保护规划指导下进行。 2、适建区空间管制 适建区指规划期内市域内规划新增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范围。是高效益土地利用为主、鼓励按规划优先进行开发建设的区域。具体措施与要求如下: (1)城镇建设用地必须是纳入两规(《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覆盖区域。 (2)城市和重点城镇的重点开发空间(规划期内新增的城市建设区)的开发必须在总体规划指导下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项目必须纳入城市近期建设规划。采取整体规划、成片开发、分期建设的开发策略。 (3)有条件地,适量地调整村落和行政村,形成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中心村,使村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兼有城市和乡村的特点,市政设施和公用设施相对完善。撤村并点的村庄和进城农民的农宅要“退宅还耕”。 (4)积极推进乡村建设的集约化,在乡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再增加的前提下, 通过城镇化发展人口转移后的农村退宅还耕、迁村并点、土地规模经营等多种途径,使乡村建设用地得到更有效控制。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0平方米以内。 (5)村镇建设用地应向纵深发展,坚决杜绝沿公路两侧进行夹道开发。 3、限建区空间管制 限建区主要包括农业空间内的一般农田、园地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水体空间等用地,还包括不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小片独立工矿区用地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等不属于禁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以外的其他所有地区。 (1)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不得随意变更土地利用性质。 (2)确需变更性质的必须经相应的国土、水利、环保、交通、农牧、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旅游等管理部门组织论证和确认后,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中体现。 (3)一般农田变更为城镇建设用地,必须是在《城市总体规划》或《村镇建设规划》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4)严格管理建设项目,强调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补偿,必要的建设项目需采取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5)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县,要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发。 (6)严格控制乡集镇,农村居民点及工矿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分散建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生态治理弃置地。 4、禁建区空间管制 指以保护为主、严格控制开发建设行为的区域。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公用设施及保护带、风景区的生态和景观核心区、各级自然与人文景观保护区、水源保护地、地质灾害易发区、生态绿化走廊和具有生态功能的湖泊、水库、河流以及历史文化遗产等,是具有重大的生态培育、调节功能,重要的自然和人文价值,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会造成危害的地区。原则上禁止在区 对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等防护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在坡地上整地造林,抚育幼林,垦复油茶、油桐等经济林木,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利工程,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 废弃的沙、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存放地以外的沟渠倾倒。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对采矿、取土、挖砂、采石等生产活动的管理;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取土、挖砂、采石。 在铁路、公路两侧地界以 加强对采矿、取土、挖砂、采石等生产活动的管理;在崩塌滑坡危险区和泥石流易发区禁止取土、挖砂、采石。 (4)基本农田保护区 南充市域范围包括嘉陵区、南部县、仪陇县、营山县、蓬安县、西充县、阆中市7县(市、区)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在城市快速化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和稳定耕地面积特别是基本农田面积。确保粮食主产区不被占用,保障粮食安全和区域平衡。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严格控制占用基本农田进行各 项非农建设或改变基本农田的使用性质 国家能源、交通、水利、国防等重点建设项目无法避开农业用地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但禁止在基本农田 区 自然与人文景观景观区内除与保护需要直接相关的建筑外,禁止其他各类建设。 在景观区内已经建成的设施,其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的,应当限期治理,造成损害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在景观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景观区内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禁止在景观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要遵守相关的文物保护法规。 各类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地址、文物保护单位等应根据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划定保护范围,禁止在其范围内进行非保护性的开发建设。 根据保护文物的实际需要,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周围划出一定的建设控制地带。在这个地带 禁建区管制要求 第四十六条 市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1、水环境指标 (1)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2)嘉陵江国控和省控断面水质水环境质量全面稳定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嘉陵江出境水质主要指标达到?类。 (3)重点小流域(西河、东河)规划控制断面水质达标率大于70%。 2、大气环境指标 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功能区的标准。 3、声环境指标 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功能区标准。 4、生态环境指标 (1)森林覆盖率?45% (2)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0% (3)城市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公共人均绿地面积?9平方米 5、辐射环境指标 环境及核设施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6、污染防治指标 (1)对废水、废气根据环境容量实行总量控制。 (2)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 (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0%, (5)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90% (6)城镇燃气化率?85% (7)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50% (8)秸秆综合利用率?95% (9)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5% (10)环保产业占GDP比重达到8%。 (11)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放射性废物得到安全处置 7、环卫设施规划 (1)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 (2)南充市中心城区近期由猫儿山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填埋处理,远期建设李渡垃圾卫生填埋场,同时建设南充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比例,尽能节约土地资源。 (3)建设各县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加快营山、蓬安、仪陇、西充县的垃圾卫生填埋项目工程的建设,根据经济发展条件南充市内其它县(市)应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4)市域内医疗垃圾危险物固体废弃物由具有处理资质的单位负责收集、运输送至南充市危险品处置中心统一处理。城市产生的粪便直接进入城市污水管网由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4、 市域综合防灾规划 1、抗震规划 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南充市域内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不低于乙类模式,规划工作区不低于二类规划工作区;市域内乡镇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不低于丙类模式,规划工作区不低于三类规划工作区。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南充市境内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秒0.35s,地震基本烈度值为?。 2、防洪规划 (1)南充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要达到100一遇。根据《嘉陵江南充市河段防洪规划报告》堤防防洪标准20年一遇(亭子口水库建成后提高到50年-100年一遇)。 (2)阆中市和各市:防洪标准达到20年-50年一遇,根据《嘉陵江南充市河段防洪规划报告》堤防防洪标准20年一遇(亭子口水库建成后提高到20年-50年一遇)。 (3)建制镇:防洪标准为10年-20年一遇。 (4)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对区域内主要河流进行防洪治理。 3、消防规划 中等城市以上应设特勤站和一级普通消防站,且与周边各乡镇共享;重点镇及 人口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的建制镇都应建立不同形式的消防队伍(可建义务消防队等);对于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和大中型企业,应加强消防监督管理,促使其建立企业专职消防队。 在阆中市、南部县、蓬安县、仪陇县、营山县、西充县各设处警中心1个,结合特勤站和一级普通消防站建设。各市县规划消防站44个,其中特勤站消防站6个(中心城区4个,阆中市、南部县各1个),一级普通消防站38个。 加强水厂及给水设施建设、完善供水管网、按规范设置消火栓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当地江河湖泊等天然水体作为消防水源;建制镇、乡村等还应修建不同规模的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 4、不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南充市国土局委托编制的《南充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进行不良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对策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及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全面防灾;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施紧急防治;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综合防治;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实施预防为主的减灾措施;制定南充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行科学系统防治。 5、人防规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 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 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8]47号文件),进行人防规划建设。 市域城市人口约为302万人,战时留城人员按三分之一考虑,留城人员每人按1平方米隐蔽工程计算,则共需人防隐蔽工程100万平方米。 各居住小区按总建筑面积2%修建地下人防工程。 规划疏散人员占市域城市人口三分之二,则为200万人。疏散方向为就近分片区向附近郊区疏散。 第六章 城市规划区四区划定 第四十七条 规划区四区划定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根据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建设用地条件评价、环境保护、城市组团间生态隔离、水源保护和资源保护等要求,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建成区范围。 1、禁建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禁建区包括风景区核心区、生态廊道、组团间生态隔离带、水源保护地、水源涵养区、与城市建设密切相关的山水地带、生态用地、受防洪、地质等条件限制的不可建设地区等,面积约12平方公里。 2、限建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限建区包括文物古迹保护区外围区、风景名胜区外围区、城市九大休闲景区非核心区、一般水域及其两岸绿化控制区、主要交通两侧绿化控制区、农业用地等。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为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控制城市远景空间结构,南充市在中心城区外围进一步划定九大生态保护区,总计面积为88平方公里。分别为:西山省级风景区、青龙山休闲景区、中坝江心洲休闲景区、清泉寺—清泉湖休闲景区、大营山—小龙公园休闲景区、青松林海休闲景区、大凌云山休闲景区、359度休闲景区、风桠山--猪山休闲景区。九大生态保护区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与隔离的作用之外,对城市的旅游发展和城市环境建设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规划将此九大区域作为限建区进行保护和利用,范围内可提供建设用地的总量原则上不能超过各总休闲风景区用地的8%--10%。具体适应限建区的一切管理政策和建设方案,建议通过地方立法程序,进一步细化控制内容、管理程序。 3、适建区 适建区即适宜城市建设的地区,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扣除已建区、禁建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适建区包括城市公共中心、城市生活区、城市限建区的范围, 产业区、乡村非农建设控制区、其它独立建设发展区等。面积约100平方公里。适建区原则上可以进行高强度的城镇建设,具体地块的开发与建设的指标应依据详细规划。 4、已建区 南充市中心城区2009年底的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为城市已建区,面积约65.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覆盖到的区域、城市建设用地连绵拓展的区域,城市中的乡村和空地已经被城市建设用地所包围的区域。 第七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四十八条 城市性质 成渝经济区及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 嘉陵江畔生态、人文并蓄的山水城市; 区域产业聚集、科教文卫、商贸物流和金融中心,交通信息枢纽; 第四十九条 城市人口规模 2015年为120万; 2020年为150万; 第五十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建设用地12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远期(2020年):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第八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第五十一条 城市发展方向 向北和向东为远期城市主要的发展方向。 石油天然气化工工业选择在城市下游河西、李渡等距离中心城区较远、环境承受度较高的地区。 第五十二条 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1、深化“以江为轴、跨江东进、拥江发展”的战略思想。 2、南北拓展、三城同构。 第五十三条 城市形态 在壮大现有“拥江主城”的基础上,通过有侧重点的区域建设,建立以生态安全格局与环境为基础,生态廊道和生态空间相隔离的组团发展模式。各个功能组团按照“功能明确、相对独立、产城配套、有机联系”的原则,组团内集约紧凑布局建设用地,组团之间通过网络化交通廊道(包括高速公路、快速环线道路、轨道交通)的链接,在空间结构和形态上建构起一座合理布局的、高效有机的“紧凑城市”。 第五十四条 城市结构 由9个主要的城市功能片区构成的“三城”结构。9个主要功能片区分别为: 1、拥江主城:拥江主城区(含商务、行政、文化区)。 包括顺庆中心片区、高坪中心片区、白土坝—燕儿窝片区、都尉—西兴片区、青莲—老君片区。共计约77平方公里。 2、北部新城:潆溪—荆溪片区、小龙—龙门片区共计约48平方公里。 3、南部产业新城:文峰片区和河西片区。以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为主的新城。共计约25平方公里。 第五十五条 各片区功能定位 1、拥江主城区: (1)顺庆中心片区:复合型核心之一 范围界定为:市中心区西至西河,北至达成铁路线,南至西河。东至嘉陵江沿江一带,面积共计约13.0km2,为全市的金融、商贸、文教中心区、环境优美的历史文化名城。 (2)高坪中心片区:复合型核心之一 范围界定为:西起江东大道,北至小龙电航桥,南至都京坝,东至规划城市内环线。面积共计14.0km2。规划此片区依托嘉陵江、高坪旧城,形成城市东部商贸、文化副中心及主要居住生活组团,是城市商业、居住向东扩散的主要接纳地。 (3)白土坝—燕儿窝片区:行政、文化、教育科研功能区 白土坝—燕儿窝片区是近年城市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面积共计约16.0km2,规划此片区承担全市的行政中心功能和文化功能,搬迁现有炼油厂用地,依托石油学院、西华师大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和文化产业,吸引科技研发型企业,提升文化、科研和教育功能,建设南充市作为区域文化中心的科研、教育、文化产业集群。 —西兴片区:居住工业片区 (4)都尉 都尉—西兴片区是城市的南入口,面积共计约18.0km2。规划以调整整合为主,对不适宜发展的工业用地采用搬迁的办法迁离。西兴组团主要布局现代制造业工业组团。 (5)青莲—老君片区:居住、工业片区 青莲—老君片区面积共计约16.0km2,具备近期开发建设条件。未来作为为城市东部片区配套的工业组团、居住片区。 2、北部新城 (1)潆溪—荆溪片区 潆溪—荆溪片区面积共计约25.0km2。延续主城区文化教育产业及汽配、机械等现代都市工业,发展城市北部的商贸流通、居住和旅游休闲服务,是城市北部新城的近期启动片区。 (2)小龙—龙门片区 小龙—龙门片区面积共计约23.0km2。利用南渝铁路、达成铁路、南达梁高速、高坪机场等便捷的交通运输环境,发展全市集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为一体的物流中心。同时丰富小龙—龙门片区内的居住服务设施建设,为片区提供充足的居住服务设施用地。 3、南部产业新城 (1)文峰片区 文峰片区面积共计约8.0km2。规划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配套建设产业园区的行政办公、科教研发、展览展示等功能用地。 此外,在曲水布置安置用地约2.0 km2。 (2)河西片区 河西片区面积共计约15.0km2。依托河西片区兰渝铁路货运站场及港口码头, 河西片区发展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等工业为主的工业集中发展区。 第五十六条 工业用地布局规划 1、顺庆潆华工业园:主要布局一、二类工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配科技创新型工业、高技术新材料、农业产业化等产业。 2、高坪航空港工业园:依托高坪机场大道和绕城高速布局一、二类工业。重点发展包装、印刷、食品、服装、建材等产业。(其中高坪都京坝工业组 团:重点发展服装纺织等产业) 3、嘉陵西兴工业园:布局一、二类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建材、新材料、医药食品等产业。 4、河西产业新城:以石油天然气化工等二、三类工业用地为主。 规划工业用地2392.95公顷,占建设用地15.94%,人均工业用地15.95平方米。 第五十七条 仓储物流用地布局规划 重点发挥南充作为成渝经济区区域交通枢纽中心的地位,在城市内布置一个物流园区和仓储物流用地。 小龙物流园区:规划在现有小龙货运站周边的货运站场的基础上,集中布置仓储物流用地,形成包括集货、送货、转运、加工、配送、物资等于一体的为城市和区域服务的综合性陆路物流园区。 此外在都京坝港口区,布置依赖嘉陵江水运进行运输的港口及仓储用地,形成南充市综合性水路仓储园区。 在河西化工园区兰渝铁路货运南站和河西港口区,布置集中的为石油天然气化工服务的仓储用地。 规划2020年仓储用地面积为398.09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为2.65%,人均用地指标为2.65平方米。 第九章 城市公共设施规划 第五十八条 公共服务中心 规划形成市级中心---片区中心---居住区中心三级公共服务中心。 (1)市级公共服务中心 包括旧城市级综合服务中心、江东市级综合性副中心、市级行政文化中心三个市级公共服务中心。 (2)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规划设置5个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包括:潆溪--荆溪片区中心位于荆溪组团、都尉坝--西兴片区中心位于都尉坝组团、高坪青莲--老君片区中心位于青莲组团、文峰片区中心位于文锋组团、小龙--龙门片区中心位于小龙组团。 (3)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 按照居住区规范,遵循布局均衡,功能分工合理,方便居民生活的原则,完善居住区级配套服务设施规划建设。按照规划人口及服务距离,全市共设置 30个居住区,在各居住区布置居住区公共服务中心。 第五十九条 行政办公用地 市级行政办公功能已经从旧城区向新区疏解,集中布置在城北片区。嘉陵区和高坪区的行政中心均各自位于自身辖区内,规划予以保留。顺庆区市属行政办公用地向北部新城搬迁,以带动城市向北发展。搬至新区后,原有行政办公用地适当整合集中或者调整置换为商业、商务用地,用于非市属的办公用地,也可与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商业贸易用地或文化娱乐)进行一定的兼容布局。 规划2020年城市行政办公用地271.78公顷,用地比例1.81%,人均用地 1.81平方米。 第六十条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市级商业服务中心以顺庆旧城区为核心,向外逐步辐射,逐渐向江东 ”商贸金融中心。五星花园一带以传统商贸服 和城北扩散转移。形成“一主一次 务业为主,沿人民北路和北土坝路向北部延伸至兰渝铁路客运站;在高坪江东片区规划形成城市新的商业、商务中心,扩大原有江东片区的商业功能。二者共同承担区域性商务、金融、高端服务业等功能。 其他各片区结合片区级公共服务中心设置片区商业服务中心,各居住区设置居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方便的、多层次的公共服务。 专业市场规划遵循行业集中布点、归行纳市的原则,综合考虑交通及资源分布情况,以农产品批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家装建材、生产材料、农机配件等突出专业性为重点。总体规划中除在城市内部的商业区内设置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服务的市场之外,部分对城市环境、生活与交通干扰较大、不宜位于城市内部的专业批发市场宜设置在城市主要的高速公路和对外道路出入口等交通便利处。 2020年商业金融用地1389.36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9.25%,人均用地9.26平方米。 第六十一条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保留现有城市文化设施,重点加强江东片区的市级副中心文化娱乐设施。在现状基础上规划新增市级副中心文化用地,建设市级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或科技会展中心。增设文化设施项目建议可位于临江区域,其外形独特,作为南充展现滨江城市特色的地构建筑。 在荆溪、潆溪、小龙、龙门、文峰等片区增加片区级文化娱乐设施用地,结合片区中心布置。 在居住区中心按照国家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中小型文化娱乐设施,包括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中心等,满足市民日常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要求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按规范进行落实。 规划2020年文化娱乐设施用地130.87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87%,人均用地0.87平方米。 第六十二条 教育科研用地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文化产业,以现状教育优势为平台,较为集中布局大专教育和职业教育用地,建设区域文化产业及教育基地。燕儿窝和白土坝片区的文化设施预留发展用地可兼容发展教育设施用地。 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西华师范大学、南充石油学院、南充职业技术学院等普通高校及职高进一步壮大规模,兴办一批民办高等学校,重点发展职业教育产业。在空间上尽量向燕儿窝片区和北部新城进行引导(包括潆溪组团和小龙组团)集中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规划2020年教育科研用地484.54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3.23%,人均用地3.23平方米。 第六十三条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保留现状中心区现有医疗设施,如有可能,适当扩大用地规模;在江东片区、小龙、潆溪、荆溪、文峰等片区新建市级及片区级医疗设施;在各居住区设立相应的社区医院、门诊所、保健站等,形成以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社区卫生服 务站为前哨的三个层次的服务体系。 规划中心城区2020年医疗卫生设施用地62.46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42%,人均用地提高到0.42平方米,病床总数应达到12000张,力争每千 第六十四条 体育用地 人拥有床位8.0张。 保留现状市级体育中心。规划在荆溪、文峰、小龙新增片区级体育场馆用地,在居住区内按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配套建设相应的体育健身设施。 规划2020年体育设施用地达到51.68公顷,占建设用地比例0.34%,人均用地0.34平方米。 第十章 城市居住用地规划 第六十五条 规划原则 新区建设与旧区改造相结合,合理布局,集中开发,形成规模,新区避免零星住宅的建设。 在规划的居住用地内不得安排对居住有影响的工业项目,现状居住用地内的污染工业应逐步调整到规划工业园区内。 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居住用地面积4505.92公顷,占建设用地30.01%,人均居住用地30.04平方米。 城市居住用地以二类为主,荆溪、青莲、文峰等片区地适当布局一类居住用地。 各片区居住用地及居住人口控制指标如下: 顺庆中心片区居住用地650公顷,居住人口约25万人; 白土坝-燕儿窝片区居住用地700公顷,居住人口约25万人; 高坪江东片区居住用地470公顷,居住人口约15万人; 都尉-西兴片区居住用地930公顷,居住人口约28万人; 文峰片区居住用地406公顷,居住人口约12万人; 青莲-老君片区居住用地300公顷,居住人口约10万人; 潆溪-荆溪片区居住用地500公顷,居住人口约17万人; 小龙--龙门片区居住用地550公顷,居住人口约18万人; 第六十六条 保障性住房 在潆溪、青莲、老君和小龙片区,按照标准规划经济适用房用地,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廉租房供应采用租房、购房、建房及租金核减等多种方式解决,各片区、组团均提供廉租房。 第六十七条 住房发展目标 在建设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指导下,住房发展应面向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备的住房供应体系,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扩大区域性市场份额。改善住房设施,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提高住房舒适性和安全性。 第六十八条 住房发展策略 1、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根据不同家庭的收入水平,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居民通过不同的渠道,获得相应的住房。建立和完善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两级政府保障性供应体系。 2、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稳定商品房价格,加速结构调整,引导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 3、将住房发展与城市中心服务体系、交通体系、绿地系统发展联系考虑,建设健康、方便、优美的居住社区。 第六十九条 住房需求 到2020年,南充市中心城区住房需求为265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需建设住房面积约241万平方米。 第七十条 住房建设标准 1、廉租房:面向低收入和特困的城市居民。包括在城市化过程中进入城市的暂住人口,主要解决暂时住房困难。套型建筑面积应不小于50平方米。 2、保障性经济适用房:面向中低收入的小部分城市居民。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的农业人口的低端。套型建筑面积应不大于70平方米。 3、普通商品住房:面向中低收入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包括在城市化进程中进入城市的农业人口的高端,住房需求量大。套型建筑面积应不大于90平方米。 4、中高档商品住房:面向高收入的小部分城市居民。住房需求量较小。套型建筑面积按市场需求而定,原则上应不大于200平方米。 第七十一条 住房建设要求 1、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以中密度的多层和中高层住宅为主,要确保配套公共设施和居住区环境建设标准,由于居住者对公交系统有较大依赖性。需要加强周边公共交通设施建设,提高出行便利程度。 2、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与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要求、面积标准、定价标准和认购标准由政府给予统一控制要求。 3、中高档商品住房以中低密度开发为主,一般选择位于城市边缘的环境较佳地段,要注意居住区环境建设品质。 规划应逐步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的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住房的供给,完善廉租房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起面向不同收入阶层的多层次住房供给体系。 第七十二条 居住区配套建设 居住区配套必须严格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建设,确保各级各类学校等公益事业用地。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侵占或挪用。 按照居住人口配置中小学用地。中小学千人指标为100,120座,中小学分别按6年在校计算,确定为每千人50,60座。此外,要求编制进一步的中小学布点规划,并在相应控规中进行用地的具体落实。 居住区公园绿地主要布置在居住区中心,以改善城市景观环境,各居住小区需设置小区级公园绿地。旧城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新区建设绿地率不宜低于35%。 居住区道路与城市主、次干道接口不宜太多。在新建居住区内应按相关规范配建停车场与停车位,每个停车位用地按25—30平方米计。 第十一章 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七十三条 城市总体规划层次的保护 1、 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 总体规划确定南充城市将沿江呈组团状发展。城市采取“组团式”布局,在北部新城和主城之间,建立绿色空间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得每个组团都具有良好的近山和亲水性。 2、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对古城区和旧城具有历史文化遗存的街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 等第三产业,适当发展传统工艺美术等旅游加工业,扩大就业,激活古城区的活力。 3、 古城道路交通 严格保护古城及旧城历史文化街区内道路原有的空间尺度和格局风貌,不再拓宽。规划新建江东及城北滨江路,降低道路等级。规划交通出行方式以步行交通为主,结合文物古迹和传统街巷,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旅游步行道系统。避免大量的过境交通破坏古城的历史环境,进入古城区的入口处、交通性干道与步行街交叉处和主要文物古迹旅游点附近的建设控制区开辟停车场。适当打通拓宽 ”。 建设控制区的城市支路,解决交通可达性,做到“通而不畅 4、古城园林绿地 加强古树名木的登记和保护。规划在嘉陵江上游龙门古镇至小龙月亮岛的江段,白塔公园北中坝大桥至白塔公园南大西街大桥的江段沿江两岸100米范围划定沿江风貌控制带,控制范围内近可能保护自然风貌,保护山体植被、沼泽湿地、农田等种形式绿化。少量景点建筑的建设应控制建筑的规模。 第七十四条 历史文化名城环境保护 以顺庆和高坪旧城区为中心,在嘉陵江两岸部分地段集中展示历史文化景观。同时,将西山、白塔、北湖及其他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与旧城区形成统一整体,强化对嘉陵江的向心作用,展示“三面波光抱城廊,四面山势锁烟霞”的古城景观。新建或恢复传统商业街区,增强旅游观光功能。重点保护区内建设明清风格传统街区。 1、城市山水自然环境的保护 历史文化名城环境保护必须保护秀美的自然环境,与园林绿地建设、风景区建设相结合。城市建设与风景区之间必须留有“缓冲”地段。城市建筑布局与设计要提高建筑景观质量,形成既具有南充地方特色、又有反映时代风貌的建筑风格,与南充特有的山、水、城一体的格局相协调,为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文化内涵。 (1)保护建设西山风景区,及周边开敞休闲景区,作为南充市的绿色屏障;保护性开发滨江带和中坝江心洲,作为南充城市中心的自然心脏;重点对禹王后街至奎星街的明清传统建筑街区,通过保护改造,扩大绿化面积,在结合南充古城文化余脉与历史风貌保护的同时重点进行,突出以山川河流风貌为主要特征的自然环境,强化环境意象、改善城市生态,形成一个城市与自然交融和谐的环境空间,将山、洲、城、园、江融为一体。 (2)沿江滨水地段建设应多从历史文化脉络出发,发掘历史渊源,以自然地形的变化为线索,进行环境与建筑小品的空间布局。在布局处理上,布置以小品建筑、码头、绿化种植以及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树种和林带为主,通过对景、借景将沿江风景点组织到城市中来,与城市融为一体,强化江城特色。并可将体现南充丝绸文化、三国文化的雕塑和建筑布置在沿江绿化带中。 2、名城文化再建设 (1)全方位发展名城当代文化,利用文庙、会馆、寺院、民居等建立民俗博物馆、丝绸博物馆、名人博物馆、食品博物馆、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文化再建设。突出南充的丝绸文化、三国文化、革命历史文化。 (2)收集整理地方民俗文化,组织编写出版、展销诗词、字画、传说等 历史文化,风景名胜介绍等文化丛书,发扬光大古老文化。 (3)保持与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和传统戏曲剧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以丝绸为原料的新产品以及传统产品的发展,如川北凉粉、南充米粉等。 (4)城市建设,特别是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建筑设计、装修、商店招牌、商标设计、广告制作、城市标志等处理要体现文化名城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并结合 旅游发展,全面推销城市,树立城市品牌形象。 第七十五条 历史性街区保护 历史性街区在全城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重点保护区、风格协调区和开发建设区。 1、重点保护区 (1)结合西山风景区核心区的保护,恢复重建体现三国文化的历史街区。与西山风景区携手重现南充市婉约的历史文化意境。 (2)嘉陵江以东白塔公园所在的鹤鸣山、嘉陵江以西的北湖公园亦纳入重点保护范围,景区内建设要防止对风景园林、文物古迹的破坏,不得布置有碍风景园林和文物古迹的建设项目。 (3)果山公园、南充奎阁保护范围内的建设纳入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建设内容。保护果山街、奎星街的居民院落布局结构,适应恢复改建有文物价值的建筑,对原有个别已建成的、与古城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采取拆除、迁建、遮蔽等手段加以处理,改建形式必须保持原有形式。临街面建筑不得改变原有层数,保持小青瓦屋面。 (4)龙门古镇的建设与开发,划定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体现历史与现实的延续。 规划严格保护历史街区,适当降低居住人口密度。街坊内部结合人口疏散开辟供居民就近活动场所和消防通道,实施时要保护好古树名木,防止人为破坏,并竭尽可能、增加绿地。维修整治街区内道路时,不得干扰原有街巷系统,保持传统道路和街道格局,对之加以保护,裸露在地上的上下水管道及架空电讯、电力线分期逐步敷设于地下。 2、风格协调区 (1)古城风格协调区范围包括:西至大北街、仪凤街、西藏路,北接胜利路,南至孔迩街、西湖街,东至江东大道。其中,古城区内的解放街、红墙街、大南街、大西街、小西街、川主街、西湖街按总体规划道路红线拓宽,加宽后两侧建筑控制在六层以下,建筑风格取现代与传统共存形式,现代建筑应与传统建筑相互呼应,建筑体量、高度、色彩应与重点保护区内的建筑相协调。 (2)西山风景区风格协调区:在环峰路及玉带路围合范围内。要求在此范围内,开辟视线走廊,协调建筑风格和高度,避免对山体及核心区内的建筑进行视线遮挡。 (3)北湖公园风格协调区:在莲池路、文化路、花市街、医学街、西河中路、西河北路、宁安巷围合的区域内,形成风格协调区。对区域内的建筑风格进行风貌整治。 (4)龙门古镇风格协调区:龙门古镇重点保护区范围线向外扩展至华龙大道、滨江街为界,形成风格协调区。协调区内的建筑风貌要求与古镇保持协调一致。 (5)青居古镇风格协调区:在原有青居古镇的基础上,形成风格协调区。 协调区 (6)将滨江路及嘉陵江之间的水陆地段纳入风格协调区范围,沿滨江路种植绿化,点缀小品,形成滨江路文化及风景旅游带。 3、开发建设区 除重点保护区和风格协调区以外的城市建设区,该区既要继承名城特色,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应结合城市公园绿化建设,强化南充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特色,改善其环境,提高整个南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环境质量。 第七十六条 文 物古迹保护 1、文物古迹保护分级 包括张澜旧居、川北行政公署办公厅旧址等在 (2)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南充奎阁、罗瑞卿故居、隐珠寺、川北行署办公厅旧址、南充天主堂、羊龙庙石牌坊、万寿宫 (3)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赛云台摩岸造像群顺庆旧址、文庙、清泉寺、王爷庙、东岳庙、王平墓、淳佑故城遗址、七宝寺、临水院、西山文物群、金城山文物群。 (4)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顺泸起义遗址、莲池庵、西桥、“抗战到底”石刻(小南门石刻)、朱德读书教室、伏虎寺中殿、诸葛寺石刻、龙归院中殿。 2、文物古迹保护措施要求 (1)规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并设立相应标志和说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未经勘探的地下文物点,应尽快进行地下文物调查或勘探工作,确定保护等级,划定保护范围。 (2)对所有文物古迹应建立详细的记录档案,并设置专门机构,并指派专人负责管理。 (3)对于不适于原地保护的,且具有一定文物价值或较高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可以拆迁重建,修旧如旧,但在此之前必须作好规划,经文化管理部门审定之后,方可实行。 第十二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七十七条 建构“蓝脉绿网、两圈八片”的城市绿地系统 1、“蓝脉绿网”:利用南充发达的河流水系,以城市重点景观河道——嘉陵江、西河、潆溪河、清溪河、泥溪河、螺溪河等为主体形成城市的水网蓝脉,沿河流和主要城市道路设置不同宽度的绿化带,形成绿网,并与绿化节点(街头绿地、居住区绿地、广场绿化)和面(城市公园、湖泊水系)相结合,构筑相互联通的绿色网络,建立起城市生态网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2、“两圈九片”:在南充规划区规划两道绿圈:第一圈是现有绕成高速公路,形成绿色分割带,两侧各宽100米,属防护绿地和附属绿地圈;第二圈是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各宽300米以上,属生态绿地。 在城市主要片区之间利用现有风景区、休闲风景林地、重要山体廊道等规划9个绿化开敞片区:西山省级风景区、青龙山休闲景区、中坝江心洲休闲 景区、清泉寺—清泉湖休闲景区、大营山—小龙公园休闲景区、青松林海休闲景区、大凌云山休闲景区、359度休闲景区、风桠山-猪山休闲景区。总面积共约88平方公里。 第七十八条 公园绿地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形成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和居住区三级公园绿地。 1、市级综合公园:全市共设全市性公园六处。 (1)北湖公园:面积12.2公顷,为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顺庆中心片区,是一处大型的城市中心开敞式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游憩、娱乐场所。 (2)人民公园:面积10.8公顷,为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顺庆区北部,是一处大型的城市中心开敞式公共绿地。为市民提供游憩、集会、娱乐场所。 (3)清泉寺公园:面积28.3公顷,为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顺庆区北部,利用现状清泉寺,建设以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旅游观光公园。 (4)白塔公园:面积14.7公顷,为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嘉陵江一桥对岸高坪区临江区域,有著名的明代白塔遗址,形成体现南充城市标志性历史建筑和公共绿地。以历史文化为公园主题,兼具观光和游憩功能。 (5)小龙公园:面积61.0公顷,为新建综合性城市公园,位于高坪小龙片区。 (6)泥溪口公园:面积为19.3公顷。以滨水景观为主,为嘉陵区域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滨江公园。 2、片区级公园:在城市各片区结合公共中心布置片区级公园。规划片区级公园九处。它们分别是潆溪公园、荆溪公园、舞凤山公园、气象公园、燕儿窝公园、果山公园、龙门公园、下中坝公园、南门坝公园。能够保证每个片区均拥有自己的片区级公园。 (1)潆溪公园:面积为10.0公顷。设置于潆溪片区,为本片区服务的休憩、娱乐的公园。 (2)荆溪公园:面积为30.12公顷。为北部荆溪片区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公园。 (3)舞凤山公园:面积为23.8公顷。该公园紧临南充市行政新区,是该区域重要的绿化景观腹地,该公园是开放式的,以山地景观为主,开展游憩活动的区域公园。 5公顷。位于顺庆区北部,为本片区服务的休憩、 (4)气象公园:面积为66. 娱乐的片区级公园。 (5)燕儿窝公园:面积为25.9公顷,以滨水景观为主,为本片区服务的休憩、娱乐的片区级公园。 (6)果山公园:面积为1.7公顷。以文物古迹保护为主的片区级公园。 (7)龙门公园:面积分别为45.9公顷。为本区域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大型开敞绿地。 (8)下中坝公园:面积为11.9公顷。设置于下中坝城市新区,服务于都京坝和下中坝。以水景观为主,为本区域市民提供休憩、娱乐的公园。 (9)南门坝公园:面积为20.5公顷,以滨水景观为主,为本片区服务的休憩、娱乐的片区级公园。 3、居住区公园 结合城市更新和改造工程以及居住区规划,新建和改造居住区绿化,增加居住区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为城市居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居住区公园 以500,1000米为服务半径进行设置,面积在3公顷以下。 第七十九条 街头绿地 街头绿地主要布置于中心城区的主要景观道路两侧、居住区出入口附近以及重要河流桥头、高速公路出入口、城市广场、各片区中心等,新建城区和旧城区应通过空、荒置地绿化、旧房改造和拆除违章建设等多种方式增加绿色空间,丰富城市空间环境、消灭绿化盲区,增加城市绿色“斑块”,方便市民使用。 第八十条 生产防护绿地 规划主要景观大道和临山、联系山水的次干路两侧各规划10—50米宽绿地。沿成南、南渝、南万、南广(元)、南广(安)等五条主要出入城通道建设景观防护林带,形成绿化廊道。 一绕高速公路两侧各控制100米防护绿带,绕城高速公路连接线两侧各控制300米防护绿带。铁路两侧各控制50米防护绿带,主城区至产业新城的交通廊 道两侧各控制50米防护绿带。局部困难地段视情况调整绿带宽度。工业园区与居民区之间的绿化隔离带不应少于30米,城市立交桥下铺设绿化隔离带,高压走廊下以草坪和低矮灌木形成绿化隔离带。 第八十一条 城市风景区与重要绿化开敞空间 严格保护中心城区的九大城市生态开敞空间和休闲景区,加强城市周边的风景区、休闲景区、林地、农田等区域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城市景观塑造、城市空间结构控制及区域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作用。 规划对西山风景区的界限作出适当调整,以利西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建议重新修编西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并将调整内容法定化之后,指导城市和风景区的详细建设。 第八十二条 绿地指标 2020年,城市绿地面积增加到1877.6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提高到12.50%,人均绿地面积增加到12.52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面积为1399.5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为9.3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33平方米。 第十三章 城市景观及风貌规划 第八十三条 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以河道水系、外围山体和城市通道为基本骨架,以重点地段为节点,以自然环境为背景,展现和突出兼具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滨江城市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积极建设“嘉陵江畔山水城市”。 第八十四条 城市总体风貌控制策略 1、建设山、水、洲、城立体城市 2、突出“绿色营城”理念 3、建立特色游走系统 4、再塑古城婉约魅力 5、彰显科技文化风貌 第八十五条 城市核心景观带 (嘉陵江滨水廊道) 规划将形成沿嘉陵江、西河、螺溪河、荆溪河、清溪河、泥西河贯穿城市的城市景观带,连接城市中重要景观区、历史遗迹、公共开敞空间、生态公园、公共绿地等景观要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嘉陵江城市综合功能景观带。结合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居住、旅游等诸多功能,形成多样化的滨水空 间和景观。 沿嘉陵江规划多个以水为主题的大型景观区:小龙公园景观区、清泉湖休闲景区、中坝公园景观区、城区段滨江公园景观区、下中坝滨江公园景观区、南门坝滨江公园景观区、泥溪口滨江公园景观区、359度风景休闲景区景观区。通过公共艺术(如雕塑、小品、广告)等方面的系统建设与控制体现城市文化内涵。 2、其他滨水廊道 城市其他重要滨水廊道包括五条:西河滨水廊道、螺溪河滨水廊道、荆溪河滨水廊道、清溪河滨水廊道、泥溪河滨水廊道。是沟通城市哥哥重要组团和嘉陵江之间的水系空间,规划两侧控制20-100米的绿化带,结合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保护与展示,创造具有连续、富有变化和活力的多元化的滨水空间,形成优良的城市滨水开敞空间。 第八十六条 城市核心景观区 1、旧城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区和城北行政文化教育中心区 以五星花园、北湖公园、模范街一带旧城中心区和北部行政中心、文化教育中心为重点,以涪江路、文化路、果州大道为骨架组织城市公共活动,优化城市景观,形成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交往和旅游观光的最佳场所。 2、高坪江东临江区 严格控制高坪江东片区沿江区域的用地性质引导,作为仅次于旧城中心区的良好人气聚集地。同时也是引导城市向东“拥江发展”的前沿阵地。营造体现滨江城市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城市商务和公共活动的场所。 第八十七条 各片区景观塑造 规划划分为9个片区。依据片区特点和功能要求,体现不同片区特征的特色景观片区。 1、顺庆中心片区:高层建筑集中、现代城市风貌突出,公共空间、城市活动最为丰富集中,环境优美的城市中心地区,充分体现城市现代风貌以及山水城市特色的中心区。 2、高坪江东片区:滨水区域建设风貌最为独特的区域,背山面水,用地狭长,天际线比较丰富,多层、高层有机结合的城市综合功能副中心。 3、顺庆白土坝—燕儿窝片区:地形起伏有致,建筑多样,集中体现山、水、城的和谐关系的城市新区,是城市空间与自然空间相互交融的特色片区。 4、潆溪—荆溪片区:结合北部新城的建设,体现较为完整的城市北部新区集商贸、居住、休闲及现代产业园区为一体的综合功能片区风貌。 5、高坪青莲—老君片区:因山就势,既能体现功能特征又能与自然地势良好结合的居住、工业特色风貌片区。 6、嘉陵都尉—西兴片区:依山傍水,用地平坦,多层建筑为主,城市南部重要的入城景观和郊区自然景观(山景水景)相融的特色区域。 7、嘉陵文峰片区:用地随嘉陵江蜿蜒延展,多层高层建筑为主,构成城市南部重要的临江景观区域。 8、小龙—龙门片区:塑造以具有现代风貌的的物流园区。城市空间尺度宜人,利用城郊良好的自然条件(山体丘陵、生态湿地等),营造自然与城市共生的生活居住、物质流通氛围, 9、河西产业新城片区:体现现代化产业新区的风貌特色,与自然环境相和谐共生,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产业片区。 第八十八条 景观廊道控制与建设 1、视线通廊 规划形成联系西山、北湖、白塔、城市中心区、中坝江心洲等主要景点和观景点的城市视廊。 以观景点与景点的连线为中线,两侧各控制50米宽范围,共100米宽作为视廊核心区。进行视觉控制。通过城市建筑的高度控制,保护城市景观视廊,建设控制强度要求从视廊核心区向两侧递减。城市重点建设四条主要视线通廊: (1)龙门古镇,月亮岛—清泉湖——小龙休闲景区视线通廊; (2)清泉寺—人民公园—小龙公园视线通廊; (3)白塔——中坝江心洲——北湖——西山视线通廊; (4)张爷庙——泥溪口公园——凤桠山——359度休闲景区视线通廊; 2、景观通廊 结合城市“三纵两横一环”的快速道路系统,形成城市景观通廊,使之成为既能 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又能展示城市风貌特色的重要景观廊道,通过预留沿道路两侧的带状绿地,引入周边山水环境对城市的渗入关系,集中展示城市自然山体和嘉陵江的和谐关系。 第八十九条 城市景观(区)节点 1、滨江核心景观区 嘉陵江东西两岸是滨江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部分,是集中展现南充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滨江城市形象特色的“城市客厅”。应强化绿化景观建设,营造更多的亲水空间,开展更多水边活动;加强广场与水面的景观和活动联系,广场周边应当提供公共设施以吸引更多的公共活动;结合临江各主要景观及活动节点,进行水上活动及游线的组织。 2、门户节点 规划重要城市入口门户节点主要包括达成高速、兰渝高速、南广高速、南大梁高速、212国道以及至成都、重庆、广元、达州等城市的其他主要对外道路出入口和南充机场广场、南充火车站广场等。采用城市设计的手段对城市门户节点进行景观设计,城市风貌整治和改善。 3、交通节点 结合道路绿地系统分布,对嘉陵江一、二、三桥、五星花园等城市重要道路交叉口的交通节点进行城市设计研究,与道路绿化相结合,加强夜景照明设施配置,设置具有自身风貌特色的标志物,避免相互雷同或相似,增加交通节点标志的可识别性和引导性。 4、地标建筑节点 代表城市风貌特色、历史发展变化,具有“城市名片”等标志性作用的城市节点,建议形成南充市的“十大地标建筑”。各地标节点及其周边的景观设计应与历史文物保护规划、绿地建设和用地布局相结合,以强化城市特征、突出城市形象为目标,增强可识别性。 5、公共空间节点 主要公共活动空间节点包括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休憩空间等城市开敞空间和根据自然开敞空间和用地布局相结和布置的休闲娱乐场等。包括北湖广场、白塔公园等。 第十四章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 第九十条 铁路 完善铁路枢纽,完成达成复线建设。近期建设潆溪客运站,作为将来兰渝线、成达线共用客运站,亦即未来南充市铁路客运专用站,保留现有的南充客运站,扩建小龙货运站,完善其货运配套设施,远期完成兰渝铁路河西货运专线及站点建设,将李渡站建设为南充南站。积极促成至成都和重庆两大核心的城际轻轨建设,拓宽城市辐射能力,加大与成渝两地的经济联系,积极应对中国西南部大都市化的城镇发展趋势。 第九十一条 公路 南充中心城区形成由成南高速、南广(安)高速、南大梁高速、南渝高速、广(元)南高速、南充至泸州高速及高速连接线为支撑的高速公路网。对外围过境交通进行剥离,有效保护南充市市区交通,零延误转移过境车辆,解决过境交通问题。 第九十二条 水运 整治河道,提高河道通航能力达?级。完成嘉顺港区的重点作业区,即都京作 业区、河西作业区和李渡作业区的建设。主要为煤炭、矿建材料、化肥及农药、盐、水泥、粮食及其他物资运输提供中转服务。 第九十三条 航空 改扩建现状机场。新建一条4E级跑道,扩建停机坪和候机楼。逐步开通南充至上海、乌鲁木齐、九寨、拉萨、昆明、海口等国内航线航班,力争跻身于全国支线机场的前列。 第十五章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第九十四条 道路交通发展战略 优化交通网络,形成整体的复合网络形态,使城市交通与用地布局整体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引导主城区沿“都市轴”和“生态绿轴”发展,合理发挥小汽车和自行车的辅助作用,改善步行系统;整合和改善区域内货运交通资源,调节各种货运交通方式的比例,建立科学的货运交通管理体系,配合城市产业布局、新区发展,新建、扩建必要的货运交通设施;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 第九十五条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构建“三环多廊道”的道路网络,采用自由式加环状为主要形式,在地形允许的情况下局部采用方格网布局,并与现状道路有机结合,加强各个片区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整个城市路网结构体系。 2、规划在中心区边缘开辟一条内环线,弥补市中心道路网结构的不足,;将现状绕城高速转换为一环快速路,为城市服务;同时,为减轻整个城市的交通压力,剥离过境交通,建设高速连接线。 3、南充市总体布局呈沿江的组团式布局,在路网布局上,南北方向规划有果州大道、滨江大道、江东大道、长城路至白土坝路、松林大道五条城市主干道贯穿。东西方向规划有涪江路、模范街至鹤鸣路;金泉街、大东街至东方大道;驻春路至松林大道;西华路至石油路;环都大道五条横向道路,加强各组团间东西向的联系。 4、规划加强各片区之间的联系,除主干道贯穿外,各片区之间至少有两 条联系道路。 第九十六条 道路红线 快速路:35—40米。 主干路:40—66米。 次干路:24—45米。 支 路:12—20米。 第九十七条 快速路 规划区 小龙物流园区为新建一级站,控制用地50公顷左右;嘉陵公路货运站为新建一级站,控制用地13公顷;潆华公路货运站为新建一级站,控制用地6公顷;江东公路货运站为新建一级站,控制用地6公顷;李渡公路货运站为新建一级站控制用地15公顷;城北公路货运站为新建一级站,控制用地19公顷。 第一百〇二条 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 南充市规划年轨道交通由2条线组成,呈现出“Y字“形的线网形式,贯穿城市中心,连接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构建线网整体骨架。 一号线:从李渡工业园区经359度、嘉陵中心区、顺庆中心区、政府新区、潆 溪至西充。 二号线:从一号线南虹路站接出,经都京坝港区、高坪中心区、高坪机场、小龙、龙门,向北至蓬安。 2、水上公交 充分利用嘉陵江航道,结合交通流需求,在各码头间形成一定的水上公交或观光线路。 3、快速公交 规划在南充城区设三条BRT线路: 、近期从李渡工业园区经359度、嘉陵区、顺庆区、政府新区至潆溪。 线路1 远景结合地铁修建情况进行调整,线路向外围延伸接西充。 线路2、近期从搬罾、龙门、小龙、机场、高坪区、都京坝工业区至嘉陵区。远景结合地铁修建情况进行调整,线路向外围延伸接蓬安。 线路3、远期结合现状绕城改造为城市快速路后,在其上设置一条快速公交环线。 4、常规公交 通过公交线网的合理优化调整,改善现有公交线网不足,降低公交线网重复系数,提高公交线网覆盖率,优化整个城市的公交服务水平。 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线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m2;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 km/km2。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应大于1.5;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不应大于1.4;市区公共汽车与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宜为8~12 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长度大于40min的行程;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m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近期南充市公交总标台数达到1200标台,远期公交总标台数将达到1900标台。 5、公交站场 (1)公交停靠站 南充应结合城市内部干道网的新建和改造,视道路两侧用地性质,尽可能采取港湾式公交停靠站。 在路段上,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米,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米;对向置设站,应在车辆前进方向迎面错开30米。 在道路平面交叉口和立体交叉口上设置的公交停靠站,换乘距离不宜大于150米,并不得大于200米。 长途客运汽车站、火车站、客运码头主要出入口50米范围内应设公共交通车站。 (2)公交首末站 公共汽车的首末站应设置在城市道路以外的用地上,每处用地面积可按1000,1400m2计算。有自行车存车换乘的,应另外附加面积。 (3)公交停保场 在保留现状既有公交停保场的基础上,规划新设公交停保场8处,总占地面积约39公顷。 第十六章 城市市政工程设施规划 第一百〇三条 给水工程规划 1、 中心城区人均综合用水指标500L/人•d,供水普及率100%,生活用水量为75万m3/d。河西工业区用水单独核算,河西工业区用水总规模为20万m3/d。 2、以嘉陵江水为城市主要供水水源,以升钟水库灌区马市铺斗渠水和规划的 赵子河中型水库水为顺庆区和嘉陵区的应急备用水源,以磨尔滩中型水库水为高坪区的应急备用水源,以应家沟中型水库水为李渡石化产业区应急备用水源。 3、规划在上游设江东、江西两处城市饮用水源总水取口,江东设在江陵镇的石盘,江西设在搬罾镇的小河坝。江东饮用水源地取水规模30万m3/d,江西饮用水源地取水规模50万m3/d。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设立水源保护区。 4、在龙门北部规划新建江东水厂,供水规模25万m3/d,用地10公顷,保留现状高坪二水厂供水规模5万m3/d,这两座水厂作为江东区域的主要供水厂,在搬罾镇新规划江西水厂,规模35万m3/d,用地20公顷,保留顺庆二水厂供水规模15万m3/d,这两座水厂作为江西区域的主要供水厂。规划嘉陵工业水厂,规模5万m3/d,用地3.5 公顷,规划河西工业水厂,规模20万m3/d,用地地10 公顷。现状高坪一水厂、顺庆一水厂由于使用年限长,设备老化,生产成本高,已不再适宜作为城市的主供水厂长期运行,要逐渐停止运行,保留作为应急使用,其调蓄设施可以继续使用。 5、保留现状嘉陵给水加压泵站;新建嘉陵生活给水加压泵站规模10万m3/d,占地1.5公顷,这两座给水加压站加压后供嘉陵片区、文锋片区、曲水以及河西石化工业区及都慰片区西兴工业园内的生活用水;新建青莲给水加压泵站规模8万m3/d,占地1.2公顷,为青莲片区供水。 6、供水管网主要采用环网结构。规划结合城市主干道,完善连接各自来水厂的供水干线,充分发挥水厂之间的互补作用,对中心城区及周边乡镇实行统一调度,由城市管网联合供水。 第一百〇四条 排水工程规划 1、坚持雨污水分流、分区治理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2、形成独立的雨水排水系统,雨水管网工程以防洪治涝为首要目标,采用重力流为主的方式排除雨水。 3、根据现状地形划分雨水分区,雨水排水分区分为潆溪河、西河、泥溪河、螺溪河、清溪河、和直接排入嘉陵江等六大分区。对于中心城区内要承担雨水排放功能的西河、潆溪河、泥溪河、螺溪河、清溪河这5条小流域河流要重点进行综合整治。结合防洪规划,对这5条河流穿过中心城区段按防洪要求设防,清理疏通河道,对一些影响行洪的河湾截弯取直,对行洪断面达不到要求的要扩宽断面。在规划建设中对汇水面积较大的冲沟要予以保留并结合道路和规划布局对这些自然冲沟进行渠化整治作为雨水排放沟. 4、在小龙,龙门片区、高坪江东片区、高坪下中坝片区、顺庆清泉寺、南门坝共设置雨水泵站5处。其中龙门雨水泵站,规模12.7 m3/s,占地0.7公顷;高坪江东雨水泵站,规模16.7 m3/s,占地1.0公顷;下中坝雨水泵站,规模15.1m3/s,占地0.9公顷;清泉坝雨水泵站,规模12.8 m3/s,占地0.7 公顷;南门坝嘉陵雨水泵站,规模5.6m3/s,占地0.4公顷;南门坝西河雨水泵站,规模10.1m3/s,占地0.7公顷。 5、雨水管网工程以防洪治涝为首要目标,采用重力流为主的方式排除雨水。雨水根据各自雨水分区按流域敷设雨水管沟,就近排入水体。为保障雨水顺利收集和排放雨水管规划控制指标一般要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 6、中心城区分为四个污水排水分区,2020年污水总量达70万m3/d。 7、中心城区规划五个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2万m3/d。潆溪,荆溪 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m3/d,占地8公顷;南充市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2万m3/d,占地6公顷;文峰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5万m3/d,占地20公顷;高坪污水处理厂,规模为25万m3/d,占地20公顷;河西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0万m3/d,占地10公顷。曲水单独建建污水处理站,规模1万m3/d,占地1 公顷。 坝污水泵站规模1万m3/d,占地 8、中心城区共设污水处理站7座。其中清泉 0.1公顷;南门坝污水泵站,规模12万m3/d,占地0.6公顷;嘉陵污水泵站,规模24万m3/d,占地0.8公顷;龙门污水泵站规模2万m3/d,占地0.1公顷;小龙污水泵站规模10万m3/d,占地0.5公顷;高坪污水泵站规模12万m3/d,占地0.6公顷;下中坝污水泵站规模1万m3/d,占地0.1公顷。 5、 强化水质监督,保证排入城市管道的水质符合规范要求。工业废水管道接入城镇排水系统时,必须按废水水质接入相应的城镇排水管道。工业废水接入城镇排水系统的水质,不应影响城镇排水管渠和污水厂等的正常运行。 第一百〇五条 燃气工程规划 1、 合理分配天然气资源,民用优先,兼顾工业原料用气,控制工业燃料用气;燃气类型以天然气为主,液化石油气作为天然气的补充和调剂。 2、 至2020年中心城区天然气用气量为248万m3/日(不包括河西工业区原料用气666.7万Nm3/d)。 3、气源来自川中八角气田、四川气田北环线、龙岗气田以及将要实施的川东北-川西输气管和西气东输工程(宁夏,贵州)。 4、市区设门站四座,各占地0.5公顷。 5、共设储配站9座,保留南充储配二站、高坪储配站、南充储配一站,新建龙门、潆溪,荆溪、嘉陵、文峰储配站、都京储配站、河西工业区储配站(与门站合建)。潆溪-荆溪储配站规模40万m3/d,储气量为10万m3,占地面积为3公顷;南充储配一站,规模16万m3/d,储气量为4万m3,占地面积为2公顷;南充储配二站,规模24万m3/d,储气量为6万m3,占地面积为1.7公顷;嘉陵储配站,规模40万m3/d,储气量为10万m3,占地面积为3公顷;文峰储配站,规模15万m3/d,储气量为4万m3,占地面积为2公顷;龙门储配站,规模30万m3/d,储气量为6万m3,占地面积为2公顷a;高坪储配站,规模40万m3/d,储气量为10万m3,占地面积为3公顷;都京储配站,规模15万m3/d,储气量为4万m3,占地面积为2公顷;河西工业区偖配站,规模50万m3/d,储气量为12.5万m3,占地面积为3公顷。 6、沿规划二绕防护绿带建设燃气高压输气环线,连接4座门站,增加供气的可靠性。沿一环形成高压配气环网、连接各储配站。 7、门站、高压储配站、CNG站、输配管网等燃气基础设施必须按照安全防护要求进行防火防爆等安全防护,确保燃气供应的公共安全。 8、跨区域长输管线应避让城市建成区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在靠近城市规划建设用地时,按照城市用地布局情况,进行管网归并,形成城市燃气管线走廊,高压长输干线两边各50米范围划定为集中防护区域。 第一百〇六条 电力工程规划 1、中心城区2020年主网最大负荷将达到1580 MW。 扩容南充现状500 kV变电站,容量达到1500MVA;新建潆溪500 kV变电站,容量为1500MVA,占地10公顷;新建李渡500 kV变电站,容量为750MVA, 占地10公顷;500 kV变电站总容量将达到3750 MVA。 2、南充现有220kV大方站和荆溪站,新建220 kV变电站10座,每座变电站主变容量为2×150MVA,占地2公顷。220 kV变电站总容量将达到3480 MVA。 3、保留现状7座110kV变电站,新建110kV变电站37座。在城市中心设立的110kV变电站,采用户内式。每个变电站按主变容量2×50MVA计,占地0.4-0.6 110 kV公顷。在城市中心设立的110kV变电站,采用户内式,占地0.3公顷。变电站总容量将达到4400MVA。 10kV高压环形输电网络,提高高压输电网络的安全 4、建成00kV、220kV、1 性。城市10kV中压配电网络采用地埋电缆。为深入城市内部的110kV变电站输电的110kV高压输电线路宜采用地埋电缆。 5、110kV高压线高压走廊宽度为20m;220kV高压线高压走廊宽度为40m;500kV高压线高压走廊宽度为60m。 第一百〇七条 电信工程规划 1、 城市电话普及率为60%,市区电话户数达90万户。局用交换机总容量为120万门(不包括河西工业区)。中心城区内移动话普及率达到70%,远期规划移动交换用户数达105万户。 2、 按照“大容量,少局所,广覆盖”的组网原则,现状南充电信局作为南充市的固定电话交换中心予以保留,并根据发展适时进行技术升级和扩容建设。设电信交换分局7处,在潆溪,荆溪片区、燕儿窝,白土坝片区、顺庆旧城片区、嘉陵,都慰片区、文峰、河西、小龙,龙门片区、高坪共设电信分局7处,每处用地0.5公顷。 3、 地下通信管网必须按照统一规划,需求平衡的原则,联合建设,资源共享。促进“三网融合”,基本建成高速、宽带、安全的多媒体数据网络。并积极推行“户线”工程,发展用户光缆网,做到光纤到用户。 第一百〇八条 邮政规划 1、保留现状南充邮政局,市区共设7个中心邮政支局,分别服务于潆溪,荆溪片区、燕儿窝,白土坝和顺庆旧城区、嘉陵,都慰片区、文峰片区、河西片区、小龙,龙门片区、河东,青莲片区,邮政所按服务半径500米设置。 2、建设专用邮政数据网,建成相对独立的快速干线邮运网和具有较高机械化处理邮件能力的区级邮局。 第一百〇九条 广电规划 1、 规划考虑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实现国际互联网与数据平台,接入宽带网。 2、 有线电视线路沿城区内道路敷设,规划采用埋地式光纤线路与电信管 道共用一电缆沟布置。 第十七章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第一百一十条 环卫设施规划 1、城市粪便按1公斤/人•天,垃圾按1公斤/人•天计算,日共产生粪便约1500吨,日共垃圾产生量为1500吨。 2、公共厕所的设置,在流动人口密集的商业闹市区,每300—500米设一处,一般街道按750—1000米设一处,在未改造的老住宅区每100—150米设一座,新建居民区每300—500米设一座,至2020年中心城区公厕应达到450座。 3、在顺庆、高坪、嘉陵各设一处占地面积为1.2公顷的环卫车辆停车场。 4、在顺庆、高坪、嘉陵、河西建4座大型垃圾中转站,每处占地0.8公顷。 5、实现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中心城区设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3处,每处3公顷。 中心城区近期由猫儿山垃圾卫生填埋场采用填埋处理,远期要规划在李渡建设新的垃圾卫生填埋场,年限20年,卫生防护带宽度500米内禁建。在李渡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处,占地7公顷。中心城区要逐步提高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比例,尽能节约土地资源,同时要积极探索其它一些新技术,如热解法、堆山造景等技术。。 6、在李渡镇设危险品废弃物处置中心,占地2公顷。 7、在市区外围共设建筑渣土处置场3处,处理建筑渣土,每处占地4公顷。 第一百一十一条 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环境保护:将西山省级风景区、青龙山休闲景区、中坝江心洲休闲景区、清泉寺—清泉湖休闲景区、大营山—小龙公园休闲景区、青松林海休闲景区、大凌云山休闲景区、359度休闲景区、风桠山--猪山休闲景区划为生态保护区,加强城市饮用水源地、嘉陵江生态廊道的保护。人均.绿地面积?12平方米。 2、大气环境质量:公园、风景名胜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一级标准,其余区域达到二级标准。 3、水环境环境质量: 嘉陵江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域标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水域标准。近期要加快中心城区取水口上游的金台镇、芦溪镇的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清理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改善芦溪河水质确保中心城区供水安全。 饮用水源保护区:近期龙门镇至白塔大桥下300mm嘉陵江干流水域,高坪区、顺庆区防洪堤以内陆域,小龙电航工程至龙门镇范围内小龙电航工程淹没处理区陆域为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4平方公里。远期由于城市范围向北扩展,保护难度加大,规划城市取水口向北移,一级保护区:从取水点起算,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25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上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将中心城区的磨尔滩水库、应家沟水库、赵子河水库正常高水位以下水域, 校核洪水位以下陆域为保护区;水库周边山脊线以下陆域为准保护区。 4、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规定中所规定的标准限值。 第十八章 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百一十二条 综合防灾体系规划 城市要建立综合防灾应急指挥系统,要有一个常设的综合防灾指挥机构(一般设在市政府),它应该集合和协调与防灾减灾相关的部门,在灾害发生时能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策,调度和协调救灾的各部门迅速有序的参与抢险救灾。 第一百一十三条 防洪排涝规划 南充市中心城区堤防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亭子口水库建成后,南充市中心城区防洪标准可提高到50年一遇以上。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防洪工程设施建设时可适当提高标准,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对区内主要防洪河道和重点防洪区域进行重点治理。 第一百一十四条 消防规划 1、设立消防指挥中心。设一级普通消防站19处,每处占地0.4公顷,特勤站4处,每处占地1公顷。 2、从消防安全角度出发,规划一绕、二绕、广南高速、南大梁高速、南渝高 速、国道212线为危险品运输通道。危险品运输线路,原则上应沿城市边缘地带的道路行驶,严禁穿过城市中心区和小区中心地段等人群集中或建筑密集的区域,危险品运输车应辆应符合有关的监督管理规定,挂出明显标志,并限时通行危险品运输车辆,确保城市安全。 3、加强城市给水管网的建设与改造力度,确保消防供水的压力和水量。 4、充分利用有线、无线两种通信手段的特长,并将先进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实现现代化的消防通信调度指挥系统,为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提供可靠的保障,设立南充消防指挥调度中心。 5、加强城市电网建设,确保消防供电完全性、可靠性,改造现有供电线路,改善城市供电及消防供电的大环境,形成110kV、220kV、500kV环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抗震规划 1、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南充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模式不低于乙类模式,规划工作区不低于二类规划工作区。因此在规划中应做的工作项目有城市用地、基础设施、城区建筑、其他专题。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确定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g,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 2、对城市用地要进行抗震适宜性评价。根据实测钻孔和工程地质资料按《建 )的场地类别划分方法结合场地的地震工程地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质特征进行。根据评价结果对城市建设抗震防灾提出要求和对策。 3、重大建设项目要避开崩塌、滑坡、断层地带。重大建设工程、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项目、供水、供电、燃气、通信、医疗等重要的生命线工程,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抗震设防。 4、紧急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1m2用地不小于0.1公顷,服务半径不大于500m;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小于2m2用地不小于1公顷,服务半径2,3km。全市规划6处中心避震疏散场所(综合防 灾公园),每处用地不小于50公顷。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内外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4m,定避震疏散场所内外避震疏散通道有效宽度不低于7m,与城市出入口、中心避震疏散场所、市政府抗震指挥救灾中心相连的救灾主干道不低于15m。 第一百一十六条 不良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根据南充市国土局委托编制的《南充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5)》进行不良地质灾害防治。基本对策为: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及监测预警系统,实施全面防灾;突发性地质灾害实施紧急防治;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综合防治;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实施预防为主的减灾措施;制定南充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进行科学系统防治。 第一百一十七条 人防规划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8]47号文件)进行人防规划。 2、人员掩蔽工程:战时留城人员按三分之一考虑,按1平方米/人(一等人员掩蔽工程为1.3 平方米/人),则共需人防隐蔽工程50万平方米。 3、规划疏散人员占中心城区城市人口三分之二,则为100万人。散时,本着出城方便,安全隐蔽、有利于生活安排和坚持生产工作的原则沿各疏散通道向四 周的蓬安、长乐、广安、西充等疏散区域转移。 4、疏散通道:利用南西、南广、南渝、南成、南达、南搬(罾)、南(龙)蟠、南(世)阳等10条公路作为对外疏散干道。按照就地就近掩蔽和近郊疏散为主,远程疏散为辅的原则,制定城市人口疏散计划。 5、结合城市建设开发地下空间;党、政、军机关的办公大楼修建附建式防空地下室;人口稠密区结合城市建设修建地下商业街等公共活动场所;重大交通设施修建地下物资库和地下通道;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的2%建设地下空间。 第十九章 旧城更新规划 第一百一十八条 旧城更新目标 1、保护旧城格局及城市空间形态、体现城市特色。保护南充市长期以来形成的城市与周边山水相互交融的格局是体现城市地方特色和文化的重要手段。 2、充分利用旧城区的文化积淀,在整体保护旧城格局及其历史环境的基础上,重视传统城市肌理的延续,重视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创造体现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和人居环境。 3、对旧城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配套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建设具有地方特色、时代气息、现代化标准和功能配套、环境优美、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和服务中心。 第一百一十九条 旧城更新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2、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3、坚持积极保护、积极复兴的原则 4、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和机制创新的原则 第一百二十条 旧城重点改造地段 1、五星花园片区适度降低居住人口、充分发挥城市中心的公共功能。 2、炼油厂片区工业用地退二进三改造,发展商业服务与文化产业。 3、燕儿窝、南门坝等地区更新改造。 4、高坪旧城片区分别采用“拆、疏、建”等方式进行更新改造。 第二十章 中心城区村镇建设规划 第一百二十一条 村镇类型 中心城区村镇建设规划的对象为中心城区建设所涉及的所有街道、镇和乡行政范围内的村庄。分别按照中心城区村镇和外围村镇两种类型,以上两类村镇建设均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进行统一管理。 第一百二十二条 中心城区村镇建设 1、远期城市建设用地覆盖范围内的镇所在地调整为街道办事处,建设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用地布局规划。城中村建设规划由市政府制定规划、政策,进行统筹安排,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 2、整体推进城中村、城边村的改制,即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有计划、分批次将集体土地全部转为国有土地,农民转变为居民,集体经济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市政基础设施纳入城市统一管理。 3、新建村民住区要求实现建筑面貌与城市协调,并符合城市住宅区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包括消防、日照、采光、通风、绿地和容积率;基础设施与城市全面接轨,改善城中村内外交通情况;尊重村内历史与现状,充分考虑村民意愿,尊重传统物业管理模式。 第一百二十三条 外围村镇建设 1、远期城市建设用地未覆盖的镇所在地,必须编制科学合理的村镇规划,进 行建设并纳入城市规划区进行统一管理 2、进行新农村建设,将规模小、用地大、基础设施落后的自然村居民逐步迁入农村新型社区,将原居住宅基地还耕。 3、集中至城镇的农村新型社区按照3000-3500户、人口1万人以上规模建设,服务设施按城市居住区规范设置。 4、择点而建的农村新型社区人口规模在5000人左右,每个社区设1个小学,2-3个托幼以及医疗站、文化站、商业网点,进行道路硬化,由城市(镇)管网供水,排水进入城市(镇)污水系统,完善电力、电信和燃气等设施建设。 5、难以迁移的农村居民点健全卫生、文化、教育、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设施,改善农民居住条件。 6、严格限制农村新增建设用地,人均村庄建设用地不超过80平方米,人均宅基地用地标准不超过30平方米。 7、注重对村庄边缘区农田和其它开敞空间的保护,减少农村建设对农业和生态区域的侵入。 第二十一章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一百二十四条 发展目标 2015年,把南充市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交通信息枢纽,以 石油天然气化工和清洁能源产业为核心的城市,构筑资源配置合理,功能综合协调的组团式城市框架,夯实川东北中心城市的基础。 第一百二十五条 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由2009年的90.1万人增加到120万人,新增城市人口约30万人,平均每年将新增人口达到6.0万。 用地规模:至2015年新增城市建设用地44.8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增加 8.96平方公里,2015年城市总用地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0.0平方米/人。 第一百二十六条 近期建设重点 1、住房建设和居住用地根据《南充城市规划区住房建设“十二五”规划》,近期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用地的布局和比例,优先落实经济适用住房、普通商品住房、危旧房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拆迁安置用房等建设项目。 2、工业用地 (1)近期工业发展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汽车及配套零部件、生物医药和食品、新材料等产业集群。 (2)城市中心区工业逐渐向外搬迁,新增工业用地集中在潆溪工业园(其中潆华工业园用地在保留现有工业用地的基础上,限制进一步发展)、西兴工业园区和高坪航空港工业园、河西产业新城等地发展。小龙物流园区基本建设完成。 (3)重点项目布置:河西化学工业园区。 3、公共设施 (1)近期第三产业中重点培育和发展旅游业及金融、物流、中介、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教育产业。 (2)在用地布局上,近期启动高坪江东新区中心建设,成为江东片区现代服务业的主要载体;完善商业副中心建设。规划建设和完善专业市场。按服务半径800-1000米配套农贸市场。 (3)完成练油厂的搬迁和搬迁后文化园区启动区建设,以石油学院、西华师 大等大专院校为平台,通过筑巢引凤,打造“成渝经济区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建设各片区级体育中心。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投资兴办社会福利设施机构。 (4)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合理布局医院,各片区级医疗设施启动建设。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各级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网点。 4、城市公园及绿地系统建设、景观整治 )结合构建“山水城市”的目标,近期重点进行城市绿道、滨水地区建设, (1 以水为中心,营造山、水、城、园一体的城市新景观,强化滨江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影响力。 (2)完成中坝江心洲风景区、清泉湖江心洲、359度江心洲的建设,沿西河、潆溪河形成串珠状公园等城市公园和城市外围休闲景区建设。 (3)实施江岸亮化、河道清理及堤防整治工程、各片区入城口景观提升等工程。进行城中村改造。 5、交通设施 到2015年,形成公路、铁路、航空、水运衔接配套、干支线结合、布局合理、内外畅通的城市立体交通体系。 公路及城市道路: (1)完成南广高速公路、南大梁高速公路、城市高速公路连接现北段及境内出入口通道建设,加快旅游公路的提升改造与建设。 (2)外迁原来的绕城高速北段,主要功能转变为城市一环快速路,服务于城市交通,缓解城市内部交通压力。原来的绕城高速北段即环都大道保留作为城市东西向的主干道。 (3)加强城市南北向交通联系,向北打通白土坝路至潆溪接212国道,打通滨江北路至班罾,打通马市铺路及茂源北路至潆溪,打通都京港区与小龙物流园区联系通道,完成原212国道城区段改线工程,新建西山西侧道路至潆溪;向南打通江东大道至河西工业区,整理212国道南侧城区段线性,提升等级,作为城市主干道。 (4)加强城市东西向交通联系,新建华凤-荆溪道路,打通西环路向西接一环快速路,打通阳春路接南渝高速,打通金泉路至西山风景区西侧道路,打通南虹路至都京坝,与现有的两条横向道路一起构成七条南北向主干道。 (5)完善城市道路网,打通断头路,整理旧城区中支路系统,形成核心区中的内环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路、主次干道建设。 (6)新建朱凤寺大桥,小龙-荆溪大桥,都京-文峰大桥及一环快速跨江大桥四座大桥。减少嘉陵江对主城区的分割,加强两侧用地的联系。 铁路:完成达成铁路的扩容建设,兰渝铁路建设和成都-南充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启动潆溪客运站建设及小龙站集装箱货运站扩建工程。 航空:启动新4300m跑道及现有跑道改扩建工程,开通南充至上海的国内航线航班。提高旅客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和训练飞行架次,扩大航站楼、货运库及停车场面积,使高坪机场跻身于全国支线机场的前列。 水运:建成朱凤寺大桥和江东大道南段,打通港区集疏运通道。完成嘉陵江渠化工程及都京作业区一期泊位的建设。为南充的发展打造一条高效、便捷的水上大通道,并利用这条水上高速通道,围绕港口建立现代物流中心。 6、市政基础设施 (1)给水 新建河东水源厂、净水厂、河西工业水厂、嘉陵工业水厂、河西水源厂、净水厂,新建荆溪、青莲、文峰三座给水加压泵站。 (2)排水 清泉沟的整治 管网系统:完善三区的雨污水管网 污水处理厂:新建荆溪、文峰、河西污水处理厂扩建现状南充、高坪污水处理厂。 泵站:建设清泉坝、南门坝、下中坝、高坪、龙门、小龙污水泵站和高坪江东、下中坝、清泉坝南门坝嘉陵雨水泵站、南门坝西河雨水泵站。 (3)燃气 燃气管网:敷设一绕高压输气干线。 城市门站:建设新复、龙门、青松、河西4座门站。 城市储配站:迁移高坪储配站、南充储配一站,新建龙门、潆溪,荆溪、嘉陵、都京4座储配站。 (4)电力 建设河西热电厂、李渡华能电厂。 现状南充500kV变电站增容,新建李渡和潆溪2座500kV变电站。 新建220kV变电站6座,现状2座变电站增容。, 新建110kV变电站19座,现状7座110kV变电站增容。 (5)通信 继续完善光纤传输网、固定电话和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有线传输网,加快村通工程建设。 (6)环卫 建成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启动垃圾发电厂的建设。设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系统,实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封闭清运。 (7)城市防灾:基本建成完善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建设北部新城、南部新城的嘉陵江防洪堤,对潆溪河综合整治;城市消防站达到15座。 第一百二十七条 用地布局 1、规划近期依托现状用地布局,形成向江东和城北两个方向发展的空间布局形式,严格保护组团间生态隔离绿地。在城市下游逐步形成产业新城的雏形。 2、中心城区近期建设以点状建设为主,点面结合,形成几个重要建设点和局部区域,如高坪江东地区、小龙物流园、潆溪新城区、机场工业园、西兴工业园等。 3、近期中心城区新增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在高坪江东片区和城北片区,新区开发重点推动启动区建设,各类项目尽量集中布局,成片开发。 4、近期重点改造地区为炼油厂地区退二进三改造和南门坝、高坪旧城改造,通过滨水环境整治和江东新区建设,强化“拥江”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地位。 第二十二章 规划管理与实施 第一百二十八条 城市生态保护区与防护绿地管理及实施 (1)在城市生态保护区范围内,除重大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生态旅游设施、公园及现状村镇之外,禁止一切建设行为。 (2)城市生态保护区及城市防护绿地内已出让土地,应严格进行规划管理。确需建设时,必须进行可行性专题论证。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由市土地主管部门依法收回用地并给予补偿。 (3)生态保护区范围内村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应控制规模,确需改造扩建的,其规划要经市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4)生态保护区范围内已建合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扩建。 ( (5)通过地方立法程序,保障生态保护区管理实施。 第一百二十九条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管理及实施 (1)加强市域资源环境保护,加快重点地区发展。 (2)实施城乡统筹,逐步进行撤县设市、撤乡并镇、乡镇合并、撤镇设街道等行政区划调整。 (3)成立专职机构推进南西篷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强在投资融资、税收管理等领域的协作创新,引导产业合理布局。 第一百三十条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管理及实施 尽快完善编制各市、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明确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提出相应的实施和管理措施。 第一百三十一条 深化规划编制 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编制下一层次的各项规划。及时开展并滚动编制城 市近期建设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明确近期实施的发展重点和建设时序。对 一些重要基础设施节点(如道路立交方式、市政基础设施的具体形式及布局 等),可根据各专项规划及环评要求,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如有较大调整, 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完善相应调整程序。 第一百三十二条 完善规划制度 完善规划决策体制和制度,建立重大问题的政策研究机制和专家论证制 度,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公示与听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一百三十三条 加强规划管理 (1)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都必须符合本规划,纳入城市 规划统一管理,保证城市各项建设活动能够按照总体规划协调、有序地进行。 (2)建立责权明确的规划管理体系,提高城市规划管理与服务水平,规 范城市规划管理的制度、标准与审批程序,依法行政,保证规划实施的合法、 公平和效率。 (3)沿江滨水区应加强建筑体量、高度、密度、风格、色彩等控制要求, 保证滨水地区公共性。 (4)本次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之外,已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的建设用地, 应纳入所在乡镇的城镇规划用地范围之内,由各级城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 行规划管理。 第一百三十四条 健全实施机制 (1)加强规划宣传,增强城市总体规划公开透明的力度和公信力,提高 市民遵守和执行总体规划及有关法规的自觉性。 (2)建立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监控机制。进行规划效能评价,对规划进行 校核,确保规划实施动态调控。 (3)建立健全城市规划监督检查制度。查处和纠正各种违反规划的行为, 加大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整治力度。发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基层社区 组织、社会团体及公众在城市规划实施全过程中的监督作用,通过多种形式 建立起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社会监督的工作机制。 (4)加强城市规划、发展改革、土地管理、建设管理等部门的规划管理 联动机制和城市发展调控体系,促进规划实施。 第二十三章 附则 第一百三十五条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一百三十六条 本规划的解释权属于南充市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法定程序都无权变更。如确因实际需要,对本规划作局部调整时,应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报省政府备案;涉及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总体布局等方面的重大变更,需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报省政府批准。 第一百三十七条 本规划自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同时废止。 表9 近期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15年) 注:近期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为120万人。 表10 远期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年) 注: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为150万人。 表11 近期重点项目建设一览表(2015年)
本文档为【南充市总体规划(2010-2020)】,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2974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57KB
软件:Word
页数:90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8-02-15
浏览量: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