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举报
开通vip

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特征】 本单元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指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观历年高考,本单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具体材料尤其是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

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单元特征】 本单元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科学地指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科学地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我们应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综观历年高考,本单元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的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般都以具体材料尤其是热点材料为载体,考查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在非选择题的立意方面,本单元内容往往和辩证法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在历年高考中,本单元中频繁考查的知识有: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等。前瞻XX年高考,考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1)结合社会倡导的精神及先进文化(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长征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2)结合人类认识和探索自然所获取的成果,说明意识可以正确反映物质;(3)结合党和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要制定的各种政策,以及不同地区、行业在树立和落实科学 1 / 91 发展观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说明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理解说明实践推动了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以及实践检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结合人类对太空领域及星球的探索历程,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考点扫描】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理解: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 【知识梳理】 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 2 / 91 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联系: 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 概括 简爱每回概括100字简爱每回概括200字简爱盖茨黑德府概括简爱的概括水浒传回目概括 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 / 91 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也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均是客观的。 (3)意识的产生、内容和本质是客观的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世界是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因而,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它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人类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 4 / 91 止的统一 3、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哲学的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离不开运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 5 / 91 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5、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 (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既可以指物质具体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 6 / 91 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A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又可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方法论: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人类造福。 ?反对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只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机械唯物主义。 【要点透析】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哲学上的物质概括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客 7 / 91 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即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结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重要提示:正确理解物质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要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所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同时,还应看到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 8 / 91 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不能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两者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承认物质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9 / 91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重要提示:要注意规律问题上的几个误区 ?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规律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但规 10 / 91 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如“水往低处流”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不能说“水往低处流”就是规律。 ?规律与规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者改造它。而规则是主观的,它以人们的主观需要为转移,人们可以制定、废除或修改它。 联系:一个正确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定律也不是规律,定律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反映,属于意识范畴,是主观的。 ?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规律无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从而创造有利于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条件,限制规律发生消极作用的条件,使规律发挥积极作用,造福于人类。 ?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认为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11 / 91 【真题再现】 1、(09江苏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2、(09山东2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论衡》) A(??B(??c(??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考查学生理解 12 / 91 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09浙江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保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B(???c(???D(??? 【答案】c 【解析】题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 13 / 9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4、(09海南20)XX年事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B(??c(??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应该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人和人的意识的重要性,更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5、(北京文综卷)“世界给我16天,我给世界5000年”——XX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16天,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 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 14 / 91 文化。 精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材料,其次要特别注意题目对哲学范围的限定。XX年奥运会是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举行,当然要体现中国的国情和特色,要充分展现中华文化,在哲学上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把XX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功,要在短短的16天比赛中充分展现中华5000年的灿烂文化,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 【名师心得】 误区一:哲学中的“物质”是对自然界中万事万物共同本质的抽象和概括 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哲学上的物质概括的是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 15 / 91 性。 重要提示:正确理解物质概念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要明确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哲学上的物质所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具体形态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的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不能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同时,还应看到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区分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不能把客观实在等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实在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征的抽象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两者的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16 / 91 误区二: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误区三: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永恒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任何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所以,认为规律都是永恒的,万古不变的观点是错误的。 误区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属于规律。 规律与现象的关系:规律总是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规律作为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是外露于事物的表面,而是隐藏在事物现象之中,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所以人们才能通过现象发现、认识规律。但规律决不等于它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规律现象,是规律作用的结果,是一种非本质的联系。不能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规律。 误区五:人有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制定和修改规律。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17 / 91 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当然,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但人不能改变规律。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08海南20)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XX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下题。 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B(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2.(08四川30)XX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 18 / 91 情况说明 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 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3、(08上海14)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者含动,动不舍静。”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9 / 91 c(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D(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6、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B.???c.???D.??? 7、(08天津29)XX年北京奥运会是全中国人民热切期盼的盛事。 漫画《情有独钟》蕴含的哲理是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A.?? B.?? c.?? D.?? 8、为了节约资源,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一些地区试行教科书免费循环使用。学期结束后,教科书由学校收回,供下一个年级使用,几年更新一次。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思想内容的存在同物质载体无关 B(思想内容的稳定要求物质载体的稳定 c(物质载体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影响思想内容 D(物质载体的稳定有利于思想内容的稳定 9、维生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 20 / 91 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下题。 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应有的科学态度是 A(根据身体需要确定维生素摄入量B(根据别人经验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c(根据个人感受确定维生素摄入量D(根据最新研究报告确定维生素摄入量 10、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 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 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 ,(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 二、非选择题 11、(08广东39)乔治•贝克莱指出:“公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 21 / 91 物就不存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12、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面临一系列新问题,如南北差距继续扩大、世界人口剧增、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对世界环境和发展中国家的关键问题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专题报告。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基本纲领,并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召开的有183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可持续发展观被不同国家所认同。 材料六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做出如下论断: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 22 / 91 解。” 联系材料五、六,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考点扫描】 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知识梳理】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进化——人——才可能产生意识。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有了人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生理基础) 23 / 91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动物大脑和“电脑”都不具备。电脑思维是一个纯粹的逻辑过程,而且是人事先给定的,它同人类思维有本质的区别。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只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从内容) 从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而且只有经过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作用于)人脑中,这时才产生了意识。 结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离不开客观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有正确的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任何意识都有其客观原型。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表现为:?意识形式的主观性;?个体意识之间的差别性;?意识的创造性。 24 / 91 (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唯心主义观点;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解释为“如同肝胆分泌的胆汁的物质的东西”是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4、理解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处理问题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5、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 原理:(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往往起阻碍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5 / 91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要点透析】 1、正确把握意识的含义 ?意识的起源: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生理基础: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人脑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反映)。因此,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6 / 91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反对唯心主义从主观出发的错误观点。 重要提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以外的任何动物以及智能机器人地不能说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其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 27 / 91 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重要提示:?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作用再大,也要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物质的决定作用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我们在表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要注意: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不可笼统地表述成“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人和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另一方面,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并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我产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 28 / 91 找出事物本身的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B(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真题再现】 1、(09江苏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 29 / 91 的能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cD三项。 2、(09海南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B.??c.??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故?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3、(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 30 / 91 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B???c???D??? 【答案】c 【解析】题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4、(09浙江卷30)以下说法与漫画《落潮》(作者刘庆涛)的哲学寓意相符的是 31 / 91 A恐惧归根到底源自内心的怯懦B自信就能超越环境的限制 c无知则无畏,真正有知则有畏D人往往自己把自己打倒 【答案】D【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解析】漫画<落潮>的寓意是:此人在涨潮的时候既然能蹦过去,从理论上讲在落潮的时候也就能蹦回去!但是由于他失去了自信,最终还是自己打败了自己,说明错误的意识会使人误入歧途。 5、(09全国?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XX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B.??c.??D.?? 【答案】A 32 / 91 【解析】“正确的决策”是意识,本题考查的正确意识能动性理解,?中观点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中观点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 【名师心得】 误区一: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意识来源于人脑。 人脑有着极为复杂的结构和非常特殊的生理活动,这种结构和活动决定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以脑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但其结构和生理机制远远比不上人脑,二者有质的区别。所以意识是人脑而不是大脑的机能。 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而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而不是人脑。 误区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因此,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根源于客观存在,但不能认为意识中有什么,客观世界中就一定有什么。人们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反映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其中最重要的差别就是如实反映和歪曲反映的差别。但不管是如实的还是歪曲的反映,这二者的区别不在 33 / 91 于对客观事物是否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它对客观存在的“某种原型”的反映是不真实的,但其内容还是来自于客观存在。 误区三:意识的作用就表现为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误区四: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存在于我们的头脑里,人们只能用语言表达它,用文字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它,不能用它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只靠单纯的意识不会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但一时却可以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在不断地告诉人们,应该去做什么,以及怎样去做。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误区五: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 34 / 91 观实在,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意识则必须依赖物质。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08江苏29)江苏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许多可贵的精神(如张家港精神、昆山精神、华西精神等。江芬人发扬这些精神,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先进文化源于社会实践?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A(??B(??c(??D(?? 2、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XX年9月23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回答下题。 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 35 / 91 艺术再现 A(??B(??c(??D(?? 3、(07全国II28)图6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回答下题。 图中画师完成的作品 A(忠实再现原型又不拘泥于原型 B(完全是该画师丰富想象力的产物 c(摆脱原型的制约,实现了主体的创作意图 D(实现了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事实的统一 4、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回答下题。 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B(??c(??D(?? 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观能动性的是 36 / 91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B(??c(??D(?? 6、XX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目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度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下题。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B(??c(??D(?? 7、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 37 / 91 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下题。 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人们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能有意识地在阳光下沐浴,还能有意识地制造太阳能热水器,建立太阳能电站,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但是,太阳的存在与变化并不会因此而依赖于意识。据此回答8-9题。 8、人们能够利用太阳能,把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和电能,这说明() A(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9、太阳的存在和变化不会因为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而依赖于意识,这说明() A(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没有影响 38 / 91 B(人在客观事物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能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D(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10、据报载:某地几年前耗资上百万元修建的喷灌工程,由于脱离当地实际,几乎成了摆设,当地百姓称之为“废品工程”。这一材料说明() A(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B(农民不懂得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c(主观背离客观的做法最终是要失败的 D(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1、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二、非选择题 12、有一本被誉为“思考致富的巅峰之作,人生励志的丰硕成果”的畅销书,名叫《只要敢想你就行》。请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辨析“只要敢想你就行”这一命题。 13、(08广东40) 材料l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 39 / 91 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 材料2XX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材料3大灾之中有大爱,每当灾难来临之时,总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举让我们感动。比如雪灾中高速公路处于瘫痪状态时,众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现出很多无私奉献、热心助人的平凡人,在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现出人间可贵的真情实义。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回答: 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考点扫描】 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40 / 91 【知识梳理】 1、实践 (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重要提示:?理解实践的基本特征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一种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是人所特有的;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事物,不是整个世界。第二,实践是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第三,所谓“改造”,必须使客观对象发生改变。第四,“一切物质性活动”包括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等。?实践的第一个特征主要体现了唯物论的观点,第二个特征主要体现了辩证法的观点。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并不是说盲目的实践活动不存在;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并不否定单个人实践活动的存在。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借助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而获得的。 41 / 91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另外,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而这就需要联结主观与客观的实践来检验。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如果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2)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真理、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 (3)方法论要求。 一方面,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与实践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重要提示:?科学理论与客观事物都不能作为检验真理的 42 / 91 标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 3、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2)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是具体的,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重要提示:注意区别认识、真理、理论和科学理论 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它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论则是概念、原理、观点的系统化,是人们把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达到的思维成果。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科学理论是真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按其内在逻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认识、真理与理论、科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系统化、体系化认识、理论与真理、科 43 / 91 学理论的划分在于是否得到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前者概念有正确的东西,但又含有非科学的因素,后者比前者更深刻更符合事物的客观本质。从认识发展的观点上说,科学理论也需要发展。 4、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要点透析】 1、理解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44 / 91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3)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2、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 45 / 91 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3、理解真理的含义和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使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成为谬误。 (4)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4、理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1)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46 / 91 (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真题再现】 1、(09江苏31)《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故B项错误;Ac两项知识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不符合题意。故选D项。 2、(09江苏33)在我国农村改革中,农民首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首选了第一个村民委员会,创办了第一批乡镇 47 / 91 企业,被称为我国农民的三大创举。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 A(社会历史的创造者B(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社会变革的引导者D(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三大创举既体现了人民群众创造了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也体现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故只有A项最符合题意 3、(09安徽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B.??c.??D.?? 【答案】c 【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 48 / 91 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题意可得c.??。?不符合题意?说法不准确。 4、(09海南18)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B.??c.??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材料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同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故?的说法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的说法不正确;?中“必然”的说法太绝对;?的说法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故??的说法正确。 5、(09浙江3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XX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 49 / 91 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B??c??D?? 【答案】D 【解析】排除错误的选项??,?联系是有条件的?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并且?也不是哲学道理;只有D??符合题意。 6、(09山东24)XX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体现了运动和静止、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故选c项。 7、(09江苏35)XX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 50 / 91 发现,这种流感病毒实际包含猪流感、人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于是将这种新型流感改称为A(H1N1)型流感,我国称之为甲型H1N1流感。随着研究的深入,诊断技术不断改进,防治手段逐步完善,疫苗研制加速推进。 国外疫情一经发布,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开展防控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卫生部、农业部专门制订并下发了诊疗方案和应急预案。各级地方政府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执行疫情零报告制度、指定定点收治医院、成立防控和救治专家组等,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对甲型H1N1流感的研究过程体现了有关人类认识的哪些哲学道理? 【解析】本题紧扣热点背景——甲型H1N1流感,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我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问的回答要扣准知识的限定范围“人类认识的哲学道理”,审准题型“体现型”。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8、(09安徽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表明,经济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往往会对经济结构产生“洗牌效应”,为一些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近年来,中共安徽省委、 51 / 91 省政府提出并实施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将文化产业作为实现崛起的支柱产业之一,着力培育软实力。XX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寒风劲吹”,安徽文化产业却凭借“厚积薄发”的底气,抢抓机遇,逆势而上,成为江淮大地加速崛起的新引擎。 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说明安徽省的做法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8分) 【解析】本题具有两个大的特色:一是具有时代特色,紧跟当今重大的时政问题(经济危机);二是具有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安徽地方特色。按经济、哲学、文化三个模块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本问,首先注意模块限定《生活与哲学》,其次理论运用“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启示考生运用唯物论知识回答,回扣到教材知识就是如何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再次,组织答案时,要理论结合材料,同事要紧扣材料。 【答案】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9、(08全国II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52 / 91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本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正确解答本题的前提要能够全面再认再现这一知识点,其次要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两个角度论证党提出这一要求的依据。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种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名师心得】 误区一: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 53 / 91 义: ?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误区二: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它一方面受主观认识的指导,联系着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它又改造和变革客观对象,联系着客观事物。 误区三:是否对人类有用,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误区四:真理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当客观情况或实践发生变化,原来属于真理的认识有可能成为谬误。 误区五: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我们获得知识则有两个途径:一是实践即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书本知识即间接经验。 误区六: 实践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实践是在人的意识的指导下的有目的的活动,人在行动之 54 / 91 前会有明确的目的和方案,然后才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去改造客观事物,达到自己的目的。任何一类实践活动都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但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和促进作用,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将人的活动引向歧途。而盲目的实践就是指在错误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考点演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这里所讲的行是指 A(对事情要有耳闻B(对事情要亲眼见之 c(要人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D(要亲身实践 2、“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B(??c(??D(?? 55 / 91 3、(08海南19)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XX年11月26日,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我国第一幅月面图像向世人完美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一次探月活动的圆满成功。回答下题。 “嫦娥奔月”表达的美好理想,经过人们千百年的努力,在现代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通过“嫦娥一号”探月活动的成功正在成为现实。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这表明 ?社会实践是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认识能力的提高是科学实践成功的首要因素?认识能否达到目的依赖于实践的社会历史条件?正确的实践目的是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A(??B(??c(??D(?? 4、(08广东16)狄德罗认为研究自然有三种方法,通过观察搜集材料,通过思考把材料组合起来,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这蕴涵的哲理是 A(认识的范围局限于自然界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标的和归宿 5、(08上海15)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的自由落体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这一事例说明 A(认识是实践发展的动力 B(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过程 56 / 91 的两个阶段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6、塑料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和诸多方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目前我国每天都要产生大量塑料垃圾,造成的白色污染触目惊心。为此国务院出台了“限塑令”,国家发改委拟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业目录;财税部门将制定税收政策,调控塑料购物袋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鼓励废塑料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这段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提供认识的工具和手段?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认识的获得都必须亲身实践 A.?? B.?? c.?? D.?? 7、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少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标价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选编自圣•德克旭贝里《小王子》)回答下题。 大人与小孩对同一幢房子有不同理解,这是由于 A.认识对实践具有依赖性B.实践与认识具有差异性 57 / 91 c.实践与认识具有一致性D.实践水平决定认识水平 8、由病菌引发的疾病曾是人类的致命威胁,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对此类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抗生素的滥用使一些病菌逐渐适应了环境,导致耐药性越来越强的各种病菌相继出现。人们一方面努力研制战胜耐药病菌的新一代抗生素,另一方面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试图用人类自身免疫来抵御耐药病菌的侵害。由抗生素的发现、应用和不断升级,到研制新一代抗生素的探索,同时重新寻找健康和自然的疗法,人类为战胜病菌引起的疾病所作的努力表明 ?实践为认识创造出崭新的工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不断地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认识发展?认识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发展过程?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 A(??B(??c(??D(?? 9、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这说明 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B(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 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10、中国改革开放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说明 58 / 91 A(实践是由理论派生的 B(理论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 c(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 11、维生索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采弥补食物撮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索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回答下题。 关于维生素问题的争论表明 ?入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的和不完善的?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B(??c(??D(?? 二、非选择题 1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然而,1972年后的26年间黄河有21年出现过断流现象。断流严重影响了黄河两岸的生态系统和人民的生产生活。 据有关方面研究,黄河断流与人口增加、经济发展、气候趋于干旱、中上游过度用水、管理不善等因素有关。 长期以来,黄河管理以防洪治理为主,水资源“自由取 59 / 91 用”,优先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而忽视生态系统的需要。随着“生态水”理念的提出,199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为主旨的新的分水方案,原国家计委、水利部联合颁布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授权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1999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对流域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变以往的“以需定供”为“以供定需”,根据水资源与水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水资源。 2000年以来,在气候条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黄河已经连续9年未断流。黄河已逐步重现往日奔腾不息的风采。 结合材料,分析黄河水资源利用的实践与观念创新的辩证关系。 【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50分) 1、下列选项中既能够坚持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又能驳倒“神创论”观点的是 A(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它是客观世界自己发展的必然结果,既不是神的杰作,也和人类无关 B(从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看,地理环境、人口因素与生产方式都是不以任何神的意识为转移的 c(人类社会的一切客观过程都控制于人的计划、目的有条 60 / 91 不紊的强制作用下 D(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和自然界是完全相同的 2、“杞人忧天”中的“杞人”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认识反作用于实践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3、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就是要像广大航天工作者那样,面对科技高峰不畏难,面对尖端技术敢攻关,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争创一流,争创卓越,不断开辟前进的道路。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时起决定性作用 c(精神力量可以直接变为物质力量D(必须重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广东煤矿规模小,煤炭质量低,全省煤炭年产量仅800多万吨,在全省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小,且大部分煤矿证照不齐全,开采技术落后,安全生产条件差?环境资源破坏严重。据此,广东省政府决定依法关闭小煤矿、违规煤矿的唯物论道理是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的制约D(认识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1 / 91 5、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 ?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是能够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A(??B(??c(??D(?? 6、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强调“意在画先”、“趣在法外”。这说明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7、卧佛寺是北京西山著名的古老寺院,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距今已1300多年。清雍正年间赐名十方普觉寺,因卧佛名盛,反而忽略本名,通称“卧佛寺”。希望通过烧香拜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是不现实的,因为 ?神灵观念完全是人们头脑自行生成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A(???B(???c(???D(??? 8、漫画《画饼充饥》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 A(夸大其词,不坚持从实际出发 B(把客观规律凌驾于主观能动性之上 c(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62 / 91 D(否认实践,不坚持实践第一 9、漫画中的“造假干部” A(犯了主观主义错误,他们用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B(犯了教条主义错误,他们只会照搬书本知识 c(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他们只强调个人的局部经验 D(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他们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10、对“造境”而言,无论如何虚构,“其材料必取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也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一观点 A(否认了事物之间质的区别B(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承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D(承认了意识先于物质的存在 11、《阿甘正传》中的阿甘,是个平凡甚至简单的小人物,智商很低,却有很多高智商者缺乏的美德:诚实、守信、认真、勇敢,重视感情。他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单纯,而又执著,不知让多少观众深深感动。这表明 A(特殊人物的意志能够突破规律的制约B(人的意识无所不能 c(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促人奋进 D(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12、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 63 / 91 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 13、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对英语影响力的日益增强,法语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语言之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法国人带着一种强烈的“语言危机感”,不遗余力地捍卫、推广法语:隆重推出持续200多天的世界法语节;每两年一次在法语国家轮流举行法语国家首脑会议,扩大法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保持法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法国人之所以带着强烈的“语言危机感”去捍卫、推广法语,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意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B(能动的认识世界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 c(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使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D(树立“语言危机感”可以创造语言发展的新规律 14、剪纸由于受到材料和工具局限,在处理形象时,不能采取写实手法,而更强调写意:抓住形象的主要部分,大胆舍去次要部分,使主体一目了然。在《同娘家》中,突出的是两个人物,一辆花车,花车也只有一个轮子,作品形象夸张、简洁、优美,富有节奏感。这说明 64 / 91 A(艺术创作强调从艺术想象出发 B(写实手法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 c(艺术创作不需要细节的真实 D(艺术创作是高于现实的能动反映 15、右侧漫画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 A(夸大其词,不坚持从实际出发 B(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 c(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 D(否认实践,不坚持实践第一 16、“政绩广告”,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17、漫画中的现象,启示我们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要反对主观主义?要坚持发展的观点 A(???B(???c(???D(??? 18、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 65 / 91 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给人们的启示是 A(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真理B(追求终极真理是人生的乐事 c(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D(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深化 19、“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收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 20、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重“武装”,忌“包装”。如果只讲“包装”,不讲“武装”,就会偏离学习的目的。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离开实践是毫无意义的B(指导实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科学理论不是凝固不变的 21、中国古代天文观测是发达的。我国最早用甲骨文记录了超新星的爆发,但我们没有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爆发。《墨经》对所有的几何光学现象都有记载,但没有人问“光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往往强调“用”,能管用就好了,止步于应用,没有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的思维,往往停留在感性的阶段。这启示我们 66 / 91 A(应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B(应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c(应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D(应承认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2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与这首诗蕴含哲理相同的是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A(??B(??c(?D(???? 23、(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客观符合主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B(??c(??D(?? 24、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追求的永恒使命。关于真理和认识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而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真理属于认识,认识不一定是真理 67 / 91 A(??B(??c(??D(?? 25、许多老师反映:有不少学生把网络语言照搬到作文和日记中,如“Pk(对决)”“PF(佩服)”“7456(气死我了)”等等。针对这一现象,专家认为:一个民族的书面语言必须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一些网络语言只是民间语言,只有经过社会生活和经典作家的选择与运用,最终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作为书面语言使用。这说明 ?认识并非都是客体的反映?认识应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活动同样是社会性的活动?经典作家的工作决定着书面语言的发展 A(???B(???c(??D(?? 二、非选择题(50分) 26、(08宁夏39)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组织数百位科学家经过长期的观测、调查、实验和分析探讨,先后发布了四个“气候评估报告”。1990年报告称“近百年气候变化可能是自然波动,或人为活动,或二者共同影响的结果”;1995年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对地球气候和气候系统的影响已经可以“被检测出来”;2001年报告认为,“新的更强证据表明,过去50年观测到的大部分气候变暖可能归因于人类活动”;XX年报告强调,“人类活动很可能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并将这种可能性从2001年 68 / 91 的约66%提升到90%以上。 结合“气候评估报告”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描述,说明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 27、(10分)胡锦涛强调,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深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工作,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奠定重要的思想基础、政治基础、组织基础。 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意义。 28、(1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丰富发展了这 69 / 91 个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1)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党对待马思克主义态度的正确性。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坚持党的领导有何重要意义, 29、(10分)党的十七大指出:“当代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党历经艰辛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问题:请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依据。 70 / 91 参考答案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解析月球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表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又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答案为D。神话是对客观现实的虚幻、歪曲的反映,具有客观根据,A错误;B表述错误,且 71 / 91 不符合设问中“唯物论”这一限定语;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才是科学的,c错误。 答案D 2、解析人类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表明人的意识的重要性,但这些化合物是在塑料的基础上生产出来的,这说明人类的活动需要在客观存在的事物基础上开展,意识是依赖于物质的。A、B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是唯心主义观点,c与材料中心是相反的。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对运动的理解。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之中,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心。物质运动的内在动力是矛盾,D错误。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的知识,考核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王夫之的观点说明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与其观点是相符的,选c;A、B、D本身观点错误。 答案c 5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规律的普遍性。“法”即规律,“率皆有法”表明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又规律的,答案为D。A、c表述正确,但不为材 72 / 91 料所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都是又规律的,B错误。 答案D 6、解析本题考查物质运动及其规律的知识,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反映了客观世界的状况,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活火”,这就承认了世界的客观物质性及其运动,在一定的分寸燃烧和熄灭,承认了运动是有规律的,???应选;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到人的认识问题,?不能体现。 答案A 7、解析漫画揭示的是奥运之年,人们对于与奥运吉祥物等又很大的兴趣,这是人们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的体现,作为一种现象,这种兴趣反映出人们对奥运会的期盼,说明现象是本质的体现。?不为材料反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表述错误。 答案A 8、解析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割裂了物质载体与思想内容的联系,B则夸大了这种联系,D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构不成因果关系。教科书之所以可以循环使用,在于书本这种物质载体变旧的变化在一定范围不会影响思想内容。 答案c 73 / 91 9、解析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思想行动符合客观实际。在维生素摄入问题上坚持这一观点,就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B是经验主义、c是主观主义、D是教条主义。 答案A 10、解析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表明艺术有主观因素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加工则说明,艺术来源于客观实际。A错误;艺术以客观现实为摹本,B错误;艺术是对客观现实的再创造,D错误。答案为c。 答案c 11、解析本题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科学内涵的变化表述考查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解答本题必须以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为基本的辨析理论依据。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乔治•贝克莱的观点对比出发进行分析,组织答案要注意条理性。 答案?贝克莱的观点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视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而存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74 / 91 并能为人的意志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会因为人的意识是否感知而忽生忽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识观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贝克莱所认为的物质依赖于意识。 12、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人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和处理,应该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人和人的意识的重要性,更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尊重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答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秘 1、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精神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这体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可贵的精神来自于改革开放说明先进文化 75 / 91 来源于社会实践,意识依赖于物质。其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本身表述正确,但不是材料所指。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哪里,是对意识内容和形式以及意识能动性特点的考查。历史记载是客观历史的反映,根据历史记载画出孔子像,说明孔子标准像是有客观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不同的人揣摩出不尽相同的孔子像,反映的是意识形式的主观性和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答案c 3、解析本题通过画家创作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知识迁移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该说,材料主要体现了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创造。A、D表述不准确。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律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又规律的,?错误;?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表明大气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人们认识规律的能力越来越强。 答案B 76 / 91 5、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主观能动性的理解和具备相应文学修养。“时”即规律性,?表明事物的运动变化是又规律的;?是发展观点的体现,与材料无关。 答案c 6、解析各种极端天气的出现与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是密切相关的,这表明人的活动使人与自然间的联系、矛盾越来越复杂多样,答案为c。?低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错在“失控”,?忽视了自然界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答案c 7、解析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使洋菜“本土化”是在认识规律基础上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条件的体现,答案为c。A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错在改变前提条件,包括人的思维活动在内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有规律的,D错误。 答案c 8、c9、D10、c11、B解析:本题考查对自然界的客观性的理解能力,人们能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这是人们改造自然物的结果,只是改变了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而不能说是在创造自然物,故A项错误;自然物的客观性不会随着人们的改造而消失,人们目前也不可能全面把握自然规律,故c、D项观点错误。正确答案为B。 12、解析本题考查对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认识,是以开放性 77 / 91 试题的形式考查基础理论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既要看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同时更要看到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尊重并利用客观规律。 答案这一命题强调敢想、强调发挥主观能动性,有一定的合理性。在既定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克服困难、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往往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要取得成功需要许多条件,如果只是敢想,并不具备相应条件,也不会取得成功。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规律,只凭主观愿望蛮干,不仅不能成功,还会招致更大的失败。对这一命题要结合条件作具体分析,防止陷入夸大或否定主观能动性的误区。 13、解析本题属于限制型主观题,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背景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答需要紧紧围绕尊重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展开,同时要结合材料。材料1反映的是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消极的后果,材料2体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据此,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组织答案应按照这种思路。 答案?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填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 78 / 91 ?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解析这段话是说,对事物听固然重要,但不如亲眼所见,看到又不如认识和理解它,认识它不如亲手去做一做。因此,此处是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及其作用的知识,考核学生的推理能力。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人可以通过实践深化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这是由于人可以通过实践发展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提高分析综合能力,??应选;仅靠感觉能力并不能认识事物本质,?不选,人类靠直觉是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的,?不选。 答案B 3、解析探月实践活动需要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探月活动中,人们的认识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得以发展,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达 79 / 91 到目的的主要原因在于探月实践活动的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故答案为c。认识能力的提高和认识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社会实践的水平,??错误。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知识点,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实验证实组合的结果,是把主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检验主管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这体现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案c 5、解析通过试验验证某种说法,体现的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A错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B错误;D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c 6、解析材料的中心意旨是塑料的发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渐被人们认识,为此,国家出台“限塑令”,国家各部门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第33题要求回答材料带给我们的启示,从材料主旨来看,白色污染触目惊心,这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认识即感性认识,意识到这是塑料对环境所带来的危害,出台的“限塑令”则是人们对于这一现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当选;出台的“限塑令”旨在通过指导世间改变这一现状,?当选;获得认识的途径包括获取直接经验和间接 80 / 91 经验,?错误;?不为材料所体现。答案为B。 答案B 7、解析实践决定认识,从认识主体上看,人们对同一事物之所以有不同理解,是因为认识要受到具体实践的水平的限制,答案为A。B、c分别是对实践与认识是否具有一致性关系的片面表述;D表述正确,但对于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并非认识水平的高下,故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A 8、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过程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表述错误。材料未曾体现人的认识的发展,排除?。 答案c 9、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谬误的关系,考查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所引用名言的意思是真理是在对客观事物的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中而不断发展的,这说明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的。A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心;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B错误;真理是以实践为基础而存在的,D错误。 答案c 10、解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党的思想路线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这强调的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答案为c。理论是一种认识,实践决 81 / 91 定认识,A、c颠倒了二者关系,D表述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c 11、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大量服用维生素是否有利于身体健康,不同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这说明目前人们对于维生素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发展,正确认识是有条件的;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们不可能获得对事物的终极真理性认识,答案为B。真理总是有条件的、具体的,不存在终极真理,?错误。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是错误的不可知论。 答案B 12、解析从设问的限定语来看,本题实则考查调动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和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与相关材料信息有效对接。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长期以来,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对解决防洪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自由取用”的利用方式造成了下游水资源严重不足甚至断流的负面影响。“生态水”新理念和“以供定需”的用水新思路适应了实践提出的新要求,反映了人们对水资源及其利用的认识的深化。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认识的创新推动实践的创新。“生态水”新理念推动了黄河 82 / 91 流域水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对于优化配置、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黄河连续8年未断流发挥了积极作用。 【单元测试】 1、解析A、c、D本身表述错误,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有区别,在于有无人的参与,人类社会的产生与人自身的劳动密不可分。 答案B 2、解析“杞人忧天”之错在于,不能正确认识事物,没有把握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规律。而不在于是否懂得A、B、c三个哲学理论。 答案、解析B、c表述错误。意识对物质的作用是建立在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基础之上,作用再大,也是影响,而非决定。精神的力量转变为物质力量必须通过指导实践活动实现。A本身正确,但材料中心意旨是要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答案D 4、解析针对当前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有助于改变现状的政策措施,体现出遵循客观实际决定主观思想和行动的中学思想,即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的具体运用。 答案B 5、解析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之间,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 83 / 91 挥,?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是不能改造和创新的,?错误。 答案D 6、解析材料中“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的意思是,“胸中之竹”即意识的东西,“眼中之竹”即客观事物,此句话意思是说,客观事物进入人脑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意识,突出意识的能动性。“意在画先”、“趣在法外”,都是在强调意识能动作用的特点,而非认为意识决定规律。A、B、c表述均错误。 答案D 7、解析意识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客观存在,意识根本不可能产生,?错误。寄希望于神灵之所以不现实,从世界观上看是因为神灵的观念依赖于物质,从方法论上看,是因为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故选B。 答案B 能力提升“三三制”组合型选择题的解答,特别适合采取排除法,这种排除包括排异、排重、排误等。排异是排除那些与题目中心无关的选项,排重是排除与题目在逻辑关系上不符合设问指向的选项,排误是排除那些本身表述有误的选项。解题时,可充分利用这一方法 8、解析面对住房难问题这一客观情况,视群众的利益于不 84 / 91 顾,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某些人主观不努力,但漫画的主旨是表明他们轻视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c、D与材料无关。 答案A 9、解析本题要求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要有明确的区分和判断。漫画中的做法是从主观出发做事情,显然是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实际。 答案A 10、解析“造境”即主观意识,材料取之于自然,构造从自然法则,自然和自然法则属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表明意识依赖于物质。 答案c 11、解析阿甘身上具有的美德,深深感动了观众,这是高昂精神对人生理活动调节控制作用的体现。 答案c 12、解析解答时需要注意,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龙的观念属于意识范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并非是机械的反映,而是具有能动性的反映,龙是客观事物经过实践进入人脑,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产物。B表述错误。 答案B 13、解析B、c、D三项表述错误。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但意识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而不是直 85 / 91 接作用于客观事物。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材料揭示的是“语言危机感”是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出现,表明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案A 14、解析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意识形成的过程,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积极能动而非消极被动的反映,在人脑中有加工改造的过程。A、B、c表述错误。 答案D 15、解析解答漫画型试题需要准确解读漫画的主旨。本题中,漫画揭示的是虚假汇报,之所以说是虚假,在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 答案A 16、解析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政绩广告”显然与客观实际相悖,故选c。 答案c 17、解析穷县虚报GDP数量,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做法,是错误的政绩观,是从主观出发的错误做法,与发展的观点无关系。 答案A 18、解析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不存在终极真理,B表述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掌握真理是快乐的,因此,快乐就需要不断追求真理。c、D表述正确,但 86 / 91 与题目意旨无关。所以选A。 答案A能力提升以名人的典型言论或著作、文件中重要论述作为题干,进行知识能力的考查是政治试题,尤其是哲学部分试题常见的形式。此类题目考查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分析概括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为其常用一些修辞手法或者带有当时的时代特征,所以解答具有一定难度。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对材料主旨进行准确全面的解读,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训练。同时,对选项的确定可以将选正排误并用。 19、解析“„„为„„”,学而不用,终无收获,这是在强调认识本身活动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的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 答案B 20、解析学习科学发展观重“武装”,即重视其指导作用的发挥。认识、科学理论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和归宿在于指导实践,B错误。c、D表述正确,但与题目无关。应选A。 答案A 21、解析强调“用”而不进一步进行哲学思考,理论思维,说明不注重形成科学的认识即真理。 答案B 22、解析操千曲、观千剑属于实践活动,晓声、识器意指认识的形成。材料表明实践决定认识,只有?与之蕴涵哲理相同。?反映的是生产实践,??体现事物的运动发展。 87 / 91 答案c 23、解析在经济建设的实践中,根据形势的需要,作出宏观调控政策上的安排,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发展的体现,?不符合材料指向。客观实际决定主观思想和行动,所以要使主观符合客观,?表述错误。 答案B 24、解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正确的认识。二者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内容都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表述错误。 答案B 25、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错误。?夸大了经典作家实践的作用。经典作家的工作对书面语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非起决定作用。人民群众的实践才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c 26、(12分)解析本题属于体现型主观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在长期观测、调查、实验的基础上,人类对于气候变化原因的认识在不断发展。结合设问中“人类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特点”这一限定语,可以明确,材料说明:追求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追求真理是一个反复并且无止境的过程。据此,结合材料组织答案即可。 88 / 91 答案追求和发展真理以实践为基础。关于地球变暖原因的研究课题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气候评估报告”是科学家在长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并由实践检验而不断发展的,反映了人类解决气候变暖问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 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在不同观点争鸣中不断克服谬误、逐步接近真理的反复过程。人类对地球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获得的。 追求和发展真理没有止境。目前人类获得的关于地球气候变暖原因的真理性认识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的继续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多气候变暖原因的认识必然会不断扩展和深化。 27、(10分)?科学理论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对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让指导我们的理论更符合现实实际的需要,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在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提供新的经验,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从而推动我们将其更好的应用于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89 / 91 28、(18分)〈解析〉本题设问中明确要求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首先在头脑中调取有关真理知识的体系,明确其所包含的具体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阅读分析材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材料主要阐明了我党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一方面坚持,一方面要发展。这就进一步明确了答题方向。即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回答我们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们党根据我国国情和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展真理。我们党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2)?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有利于巩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0 / 91 29、(10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发生了巨大变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放思想,主观符合变化了的客观。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 (3)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做到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正确把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才能做到实事求是。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无止境的,要求我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91 / 91
本文档为【XX届高考政治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358746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123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1-29
浏览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