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举报
开通vip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压 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2003) 1目 录 1 总 则..........................................................7 2 压缩空气站的布置...................................................8 3 工艺系统...........................................................9 4 压缩空气站的组成和设备布置....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压 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 50029—2003) 1目 录 1 总 则..........................................................7 2 压缩空气站的布置...................................................8 3 工艺系统...........................................................9 4 压缩空气站的组成和设备布置........................................11 5 土 建.........................................................13 6 电气、热工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14 w 7 给水和排水........................................................16 8 采暖和通风........................................................17 o 9 压缩空气管道......................................................18 附录 A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20 附录 B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21 附录 C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22 站 附录 D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装设................24 附录 E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25 附录 F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26 本规范用词说明.......................................................27 2 压缩空气站的布置 2.0.1 压缩空气站在厂(矿)内的布置,应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1 靠近用气负荷中心; 2 供电、供水合理; 3 有扩建的可能性; 4 避免靠近散发爆炸性、腐蚀性和有毒气体以及粉尘等有害物的场所,并位于上述场所全年风 向最小频率的下风侧; 5 压缩空气站与有噪声、振动防护要求场所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规范的规定。 2.0.2 压缩空气站的朝向,宜使机器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宜减少西晒。 2.0.3 装有活塞空气压缩机或离心空气压缩机,或单机额定排气量大于等于 20m/ min螺杆空气 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宜为独立建筑物。 压缩空气站与其他建筑物毗连或设在其内时,宜用墙隔开,空气压缩机宜靠外墙布置。设在多 层建筑内的空气压缩机,宜布置在底层。 3 工艺系统 3.0.1 空气压缩机的型号、台数和不同空气品质、压力的供气系统,应根据供气要求、压缩空 气负荷,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压缩空气站内,活塞空气压缩机或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台数宜为3,6台。对同一品质、压力的 供气系统,空气压缩机的型号不宜超过两种。离心空气压缩机的台数宜为2,5 台,并宜采用同一 型号。 3.0.2 压缩空气站备用容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最大机组检修时,除通过调配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可允许减少供气外,其余机组应保证全厂(矿)生产的 需气量; 1 2 当经调配仍不能保证生产所需气量时,可增设备用机组; 3 具有联通管网的分散压缩空气站,其备用容量,应统一设置。 3.0.3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系统,应设置空气过滤器或空气过滤装置。离心空气压缩机驱动电机 的风冷系统进风口处,宜设置空气过滤器或空气过滤装置。 3.0.4 空气压缩机吸气系统的吸气口,宜装设在室外,并应有防雨措施。夏热冬暖地区,螺杆 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量小于或等于10m /min 的活塞空气压缩机的吸气口可设在室内。 3.0.5 风冷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和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空气冷却排风宜排至室外。 3.0.6 活塞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气罐之间应设后冷却器。各空气压缩机不应共用后冷却器 和储气罐。离心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和储气罐的配置,应根据用户的需要确定。 3.0.7 空气干燥装置的选择,应根据供气系统和用户对空气干燥度及需干燥空气量的要求,经 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当用户要求干燥压缩空气不能中断时,应选用不少于两套空气干燥装置,其中一套为备用。 3.0.8 当压缩空气需干燥处理时,在进入干燥装置前,其含油量应符合干燥装置的要求。 3.0.9 根据用户对压缩空气质量等级的要求,应在空气干燥装置前、后和用气设备处设置相应 精度的压缩空气过滤器。除要求不能中断供气的用户外,可不设备用压缩空气过滤器。 3.0.10 装有活塞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其空气干燥装置应设在储气罐之后。进入吸附式 空气干燥装置的压缩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40?。进入冷冻式空气干燥装置的压缩 4 压缩空气站的组成和设备布置 4.0.1 压缩空气站除机器间外,宜设置辅助间,其组成和面积应根据压缩空气站的规模、空气 压缩机的型式、机修体制、操作管理及企业内部协作条件等综合因素确定。 4.0.2 机器间内设备和辅助间的布置,以及与机器间毗连的其他建筑物的布置,不宜影响机器 间的自然通风和采光。 4.0.3 离心空气压缩机的吸气过滤装置宜独立布置,与压缩机的连接管道力求短、直。严寒地 区,油浸式吸气过滤器布置在室外或单独房间内时,应有防冻防寒措施。 4.0.4 压缩空气储气罐应布置在室外,并宜位于机器间的北面。立式储气罐与机器间外墙的净 距不应小于1m,并不宜影响采光和通风。对压缩空气中含油量不大于1mg/m 的储气罐,在室外布置有困难时,可布置在室内。 4.0.5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压缩空气站机器间内,宜对设备和管道采取减少热量散发的措 施。 4.0.6 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及活塞空气压缩机组,宜单排布置。机器间通道的宽度,应根据设备 操作、拆装和运输的需要确定,其净距不宜小于表 4.0.6 的规定。 表 4.0.6 机器间通道的净距(m) 3空气压缩机排气量Q(m /min) 名 称 Q,10 10?Q,40 Q?40 机器间的主要通道 单排布置 1.5 2.0 双排布置 1.5 2.0 空气压缩机组之间或空气压缩机与辅1.0 1.5 2.0 助设备之间的通道 空气压缩机组与墙之间的通道 0.8 1.2 1.5 注: 1 当必须在空气压缩机组与墙之间的通道上拆装空气压缩机的活塞杆与十字头连接的螺母零 部件时,表中 1.5 的数值应适当放大; 2 设备布置时,除保证检修能抽出气缸中的活塞部件、冷却器中的芯子和电动机转子或定子 外,并宜有不小于 0.5m的余量;如表 4.0.6 中所列的间距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大; 3 干燥装置操作维护用通道不宜小于 1.5m。 4.0.7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设备布置,可采用单层或双层布置。 采用双层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2 1 宜采用满铺运行层型式,底层宜布置辅助设备,运行层机组旁可作检修场; 2 润滑油供油装置应布置在底层。底盘与主油泵入口高差应符合主油泵吸油高度要 3 机器间底层和运行层应有贯穿整个机器间的纵向通道,其净宽不应小于1.2m,机组旁通道净 距应符合压缩机、电动机、冷却器等主要设备的拆装、起重设备的起吊范围、设备基础与建筑物基础的间距等要求; 4 各层机器间的出入口不应少于 2 个,运行层应有通向室外地面的安全梯; .5 在机器间的扩建端,运行层应留出安装检修吊装孔,当底层设备需采用行车吊装时,其设备 上方的运行层亦应留有相应的吊装孔。单层布置时,机器间的出入口亦不应少于2 个。 4.0.8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高位油箱底部距机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不应小于5m。 4.0.9 当空气干燥净化装置设在压缩空气站内时,宜布置在靠辅助间的一端。当用户要求压缩 空气压力露点低于-40?,或含尘粒径小于 1um 时,空气干燥净化装置宜设在用户处.. 4.0.10 压缩空气站内,当需设置专门检修场地时,其面积不宜大于一台最大空气压缩机组占地 和运行所需的面积。 4.0.11 单台排气量等于或大于20m/ min,且总安装容量等于或大于60m/min。的压缩空气站, 宜设检修用起重设备,其起重能力应按空气压缩机组的最重部件确定。 4.0.12 空气压缩机组的联轴器和皮带传动部分,必须装设安全防护设施。 4.0.13 当空气压缩机的立式气缸盖高出地面3m 时,应设置移动的或可拆卸的维修平台和扶 梯。 吸气过滤器,应装在便于维修之处。必要时,应设置平台和扶梯。平台、扶梯、地坑及吊装周 围围均应设置防护栏杆。栏秆的下部应设防护网或板。 压缩空气站内的地沟应能排除积水,并应铺设盖板。 5 土 建 5.0.1 压缩空气站机器间屋架下弦或梁底的高度,应符合设备拆装起吊和通风的要求,其净高 不宜小于4m。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机器间跨度大于9m 时,宜设天窗。 5.0.2 机器间通向室外的门,应保证安全疏散、便于设备出入和操作管理。 5.0.3 机器间宜采用水磨石地面,墙的内表面应抹灰刷白。 5.0.4 隔声值班室或控制室应设观察窗,其窗台标高不宜高于0.8m。 5.0.5 空气压缩机的基础应根据环境要求采取隔振或减振措施。双层布置的离心空气压缩机的 基础应与运行层脱开。 i 5.0.6 有发展可能的压缩空气站,其机器间的扩建端,应便于接建。 6 电气、热工测量仪表和保护装置 6.0.1 压缩空气站的用电负荷等级,应根据压缩空气用户用气重要程度,按国家现行的《供配 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的负荷分级规定执行。除中断压缩空气会造成较大损失者外,宜为三级负荷。 6.0.2 空气压缩机电动机的控制和保护,应按国家现行的《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的有关要求执行。 6.0.3 压缩空气站内使用的手提灯,其电压不应超过 36v;在储气罐内或在空气匝缩机的金属 平台上使用的手提灯,其电压不得超过 12V。 6.0.4 压缩空气站的机器间内,应设置380v 和220v 的专用检修电源。 6.0.5 压缩空气站宜设置集中控制室,集中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位于压缩空气站固定端或适中位置; 2 室内设备布置应整齐、协调、统一。盘前运行区应满足运行人员工作需要,盘后应满足设备 3 的维护、检修、调试及通行要求; 3 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并采取隔声、防火、防尘、防水、防振等措施。 6.0.6 压缩空气站的隔声值班室或集中控制室内应装设电话。 6.0.7 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测量仪表,应按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的规定装设。设有集中控 制室时,附录中“应”装的测量仪表应接入集中控制室。 6.0.8 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报警信号和自动保护控制,应按附录 D、附录 E、附录 F 的规定装 设。设有集中控制室时,附录中“应”装的热工报警信号应接入集中控制室。在控制室和机器旁均应设置空气压缩机紧急停车按钮。没有备用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可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自投备用的联锁。 6.0.9 离心空气压缩机应设下列控制系统: 1 进气调节控制系统; 2 机组防喘振控制系统; 3 排气气压恒压控制系统。 6.0.10 压缩空气站可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 6.0.11 当空气压缩机采用计算机控制时,应配置互为冗余的电源装置。 7 给水和排水 7.0.1 压缩空气站的生产用水,除中断压缩空气供气会造成较大损失外,宜采用一路供 7.0.2 压缩空气站的冷却水应循环使用。循环水系统宜采用单泵冷却系统。 7.0.3 空气压缩机入口处冷却水压力(表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活塞空气压缩机不得大于0.4MPa,并不宜小于0.1MPa; 注:适用于按《一般用固定式在复活塞空气压缩机技术条件)(GB/T 13279-91)制造的活塞空 气压缩机。 2 螺杆空气压缩机不得大于0.4MPa,并不宜小于0.15MPa; 3 离心空气压缩机不得大于0.52MPa,并不宜小于0.15MPa。 7.0.4 空气压缩机及其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水质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循环冷却水处 理设计规范》(GB 50050)的规定。当企业内部有软化水可以利用,且系统又经济合理时,系统内的循环水可采用软化水。 7.0.5 空气压缩机及其冷却器的冷却水,采用直流系统供水时,应根据冷却水的碳酸盐硬度控 制排水温度,且不宜超过表 7.0.5 的规定。超过表 7.0.5 规定值时,应对冷却水进行软化处理。 表 7.0.5 碳酸盐硬度与排水温度的关系 碳酸盐硬度(以CaO计,mg/L) 排水温度(?) ?140 45 168 40 196 35 280 30 7.0.6 空气压缩机的排水管上,必须装设水流观察装置或流量控制器。 7.0.7 压缩空气站的给水和排水管道,应设放尽存水的设施。 8 采暖和通风 8.0.1 压缩空气站机器间的采暖温度不宜低于 15?,非工作时间机器间的温度不得低于5?。 8.0.2 整个机器间地面以上 2m 内空间的夏季空气温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 卫生标准》(GBZ 1)中关于车间内工作地点的要求。 隔声值班室或控制室内应设通风或降温装置。 8.0.3 安装有螺杆空气压缩机的站房,当压缩机吸气口或机组冷却风吸风口设于室内时,其机 器间内环境温度不应大于40?。 4 8.0.4 空气压缩机室内吸气时,压缩空气站机器间的外墙应设置进风口,其通流面积应满足空 气压缩机吸气和设备冷却的要求。 8.0.5 压缩空气站内设备通风管道的阻力损失超过设备自带风扇压头时,应设置通风机。 通风管道内的风速不采用通风机时,宜按3,5m/S 采用通风机时,直按6,10m/S 8.0.6 冬季需采暖的地区,冷却螺杆压缩机组及离心压缩机组产生的热风,宜用于提高站房温 度。 9 压缩空气管道 9.0.1 压缩空气管道应满足用户对压缩空气流量、压力及品质的要求。并应考虑近期发展的需 要。 9.0.2 厂(矿)区压缩空气管道的敷设方式,应根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等条件和 施工 文明施工目标施工进度表下载283施工进度表下载施工现场晴雨表下载施工日志模板免费下载 、 运行、维修方便等综合因素确定。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的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架空敷设。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压缩空气管道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冻措施。 严寒地区的厂(矿)区压缩空气管道,宜与热力管道共沟或埋地敷设。 9.0.3 输送饱和压缩空气的管道,应设置能排放管道系统内积存油水的装置。设有坡度的管道, 其坡度不宜小于 0.002。 e 9.0.4 压缩空气管道材料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无干燥净化要求的压缩空气管道,可采用碳钢管; 2 压力露点低于等于 10?,高于-20?或含尘粒径小于等于 40 大于 5 的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 管道,可采用经钝化处理或热镀锌的碳钢管; 3 压力露点低于等于-20?,高于等于-40?或含尘粒径小于等于 5μm,大于等于1μm的干 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宜采用不锈钢管或铜管; 4 压力露点低于-40?或含尘粒径小于1μm的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应采用不锈钢管或铜 管。 9.0.5 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的阀门和附件其密封耐磨抗腐蚀性能应与管材相匹配。 9.0.6 压缩空气管道的连接,除设备、阀门等处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宜采用焊接。干燥和净 化压缩空气的管道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的规定。 9.0.7 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的内壁、阀门和附件,在安装前应进行清洗、脱脂或钝化等处 理。 9.0.8 厂(矿)区架空压缩空气管道应设热补偿。 9.0.9 压缩空气管道在用气建筑物入口处,应设置切断阀门、压力表和流量计。对输送饱和压 缩空气的管道,应设置油水分离器。 附录 A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表 A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序 装 序 装 测点名称 测点名称 号 设 号 设 一、温度 1 一级气缸排气温度 应 7 空气干燥器装置进气温度 应 2 二级气缸排气温度 应 8 空气干燥器装置排气温度 应 3 后冷却器排气温度 应 9 加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装置加热器温度 应 4 冷却水进水总管水温 应 10 加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装置再生器进气应 温度 5 空气压缩机组冷却水排水温应 11 加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装置再生器排气应 度 温度 5 6 空气压缩机传动机构润滑油应 12 冷冻式空气干燥装置蒸发温度 应 温度 二、压力 1 压缩机空气站供气母管压力 应 5 空气压缩机组冷却水进水(阀后)压力 应 2 一级气缸排气压力 应 6 空气压缩机组传动机构润滑油压力 应 3 二级气缸排气压力 应 7 空气干燥装置压差 应 4 储气罐气压 应 8 空气过滤器压差 应 三、流量 1 空气压缩机组出口流量 宜 2 压缩空气站供气母管流量 应 附录 B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表 B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序 装 序 装 测点名称 测点名称 号 设 号 设 一、温度 1 各段进气温度 应 8 冷却水进水总管水温 应 2 各段排气温度 应 9 增速箱轴承温度 应 3 润滑油冷却器进口油温度 应 10 压缩机轴承润滑油油温 应 4 润滑油冷却器出口油温度 应 11 压缩机电动机轴承润滑油油温 应 5 润滑油箱油温 应 12 压缩机和电动机支承推力轴承温度 应 6 润滑油冷却器排水温度 应 13 压缩机电动机支承轴承温度 应 7 各级水进水总管水温 应 14 压缩机电动机定子温度 应 二、压力 1 各段气缸进气压力 应 4 空气压缩机冷却水进水(阀后)压力 应 2 各段气缸排气压力 应 5 压缩空气站供气母管压力 应 3 后冷却器出口气压 应 6 润滑油泵出口母管油压 应 附录 C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表 C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测量仪表的装设 序 装 序 装 测点名称 测点名称 号 设 号 设 一、温度 1 各段进气温度 应 9 增速箱轴承温度 应 2 各段排气温度 应 10 压缩机轴承润滑油油温 应 3 润滑油冷却器进口油温度 应 11 压缩机电动机轴承润滑油油温 应 4 润滑油冷却器出口油温度 应 12 压缩机和电动机支承推力轴承温度 应 5 润滑油箱油温 应 13 压缩机和电动机支承推力轴承温度 应 6 润滑油冷却器排水温度 应 14 压缩机电动机支承轴承温度 应 7 各级水进水总管水温 应 15 压缩机电动机定子温度 应 8 冷却水进水总管水温 二、压力 1 各段气缸进气压力 应 4 空气压缩机冷却水进水(阀后)压力 应 2 各段气缸排气压力 应 5 压缩空气站供气母管压力 应 3 后冷却器出口气压 应 6 润滑油泵出口母管油压 应 6 附录 D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 表 D 活塞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 序 测点名称 热工报 自动保护 号 警信号 一、温度 1 机组气缸排气温度高 应 自动停机 2 加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装置加热器超温 应 自动停机 3 加热再生吸附式空气干燥装置再生器进气超温 应 自动停机 4 冷冻式空气干燥装置蒸发温度低 应 自动停机 二、压力 1 二级气缸排气压力高 应 —— 2 空气压缩机传动机构润滑油压低 应 自动停机 3 空气压缩机组冷却水流量(阀后)低或压力低 应 自动停机 4 压缩空气站给水总管压力高 应 —— 5 压缩空气站供气总管压力高 应 —— 6 压缩空气站供气总管压力低 应 —— 三其它 1 空气干燥器装置程序控制器故障 宜 —— 2 空气压缩机组控制电源故障 应 —— 注:报警装置参数异常时应报警,报警参数之间继续越限时自动停机 附录 E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 表 E 螺杆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 无油螺杆 喷油螺杆 序 测点名称 号 热工报警信号 自动保护 热工报警信号 自动保护 一、温度 1 排气温度高 应 自动停机 应 自动停机 2 排气温度低 —— —— 宜 —— 3 润滑油温度高 宜 —— 宜 —— 4 冷却水回水温度高 宜 —— 宜 —— 二、压力 1 压缩空气站供气总管压力低 应 —— 应 —— 2 压缩空气站供气总管压力高 应 —— 应 —— 3 冷却水流量低或压力低 应 自动停机 应 自动停机 4 吸入空气压力低 宜 —— —— —— 5 油气分离器滤芯压差大 —— —— 应 —— 6 油过滤器压差大 应 —— 应 —— 7 润滑油压力低 应 自动停机 应 自动停机 三液位 1 润滑油箱油位低 应 —— 应 —— 2 润滑油箱油位高 —— —— 应 —— 四其它 空气压缩机组控制电源故障 应 —— 应 —— 7 注: 1 报警装置参数异常时应报警,报警值仍继续越限时应自动停机; 2 空气干燥净化装置热工报警信号、自动停机装置的装设同表 D。 附录 F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 表 F 离心空气压缩机站热工报警信号、自动保护控制的装设 序号 测点名称 热工报警信号 自动保护 一、 温度 1 各段排气温度高 应 自动停机 2 压缩机轴承温度高 应 自动停机 3 润滑油箱温度高、低 应 自动停机 4 压缩机电动机定子温度高 应 —— 二、 压力 1 各段气缸排气压力高 应 — 2 空气滤清器压差大 应 — 3 润滑油油压低 — 4 油过滤器压差大 应 — 5 空气压缩机冷却水进口(阀后)压力高、低 应 — 6 压缩空气站供气总管压力低 应 — 三 流量 空气压缩机冷却水进口(阀后)流量低 应 — 四、 液位 1 润滑油箱油位低 应 — 五 机械量 1 压缩机轴振动大 应 自动停机 2 压缩机轴位移大 应 自动停机 3 压缩机喘振 应 自动停机 六其它 1 空气压缩机组控制电源故 应 — 注:1 报警装置参数异常时应报警,报警值仍继续约限时应自动紧急放空或停机; 2 空气干燥净化装置热工报警、自动停机装置的装设同表 D。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8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压缩空气站在厂(矿)内的 布置,应根据下列因素,经技术 经济比较后确定: 1 靠近用气负荷中心; 2 供电、供水合理; 3 有扩建的可能性;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1 4 避免靠近散发爆炸性、腐蚀性 范》(GB 50029—2003) 和有毒气体以及粉尘等有害物的2.0.1 场所,并位于上述场所全年风 向最小频率的下风侧; 5 压缩空气站与有噪声、振动防 护要求场所的间距,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压缩空气站的朝向,宜使机器《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间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并宜减少 范》(GB 50029—2003) 西晒。 2.0.2 装有活塞空气压缩机或离心 空气压缩机,或单机额定排气量 大于等于 20m/ min螺杆空气 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宜为独立建《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筑物。 范》(GB 50029—2003) 压缩空气站与其他建筑物毗 2.0.3 连或设在其内时,宜用墙隔开, 空气压缩机宜靠外墙布置。设在 多层建筑内的空气压缩机,宜布 置在底层。 空气压缩机的型号、台数和 不同空气品质、压力的供气系统, 应根据供气要求、压缩空气负荷, 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压缩空气站内,活塞空气压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缩机或螺杆空气压缩机的台数宜 范》(GB 50029—2003) 为3,6台。对同一品质、压力的 3.0.1 供气系统,空气压缩机的型号不 宜超过两种。离心空气压缩机的 台数宜为2,5 台,并宜采用同 一型号。 9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压缩空气站备用容量的确定,应 符合下列要求: 1 当最大机组检修时,除通过调 配措施可允许减少供气外,其余《压缩空气站设计规机组应保证全厂(矿)生产的 范》(GB 50029—2003) 需气量; 3.0.2 2 当经调配仍不能保证生产所需 气量时,可增设备用机组; 3 具有联通管网的分散压缩空气 站,其备用容量,应统一设置。 空气压缩机的吸气系统,应设置 空气过滤器或空气过滤装置。离《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心空气压缩机驱动电机的风冷系范》(GB 50029—2003) 统进风口处,宜设置空气过滤器3.0.3 或空气过滤装置。 3.0.4 空气压缩机吸气系统的吸 气口,宜装设在室外,并应有防《压缩空气站设计规雨措施。夏热冬暖地区,螺杆 范》(GB 50029—2003) 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量小于或等于 10m /min 的活塞空气压缩机的 吸气口可设在室内。 3.0.5 风冷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和《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空气冷却排范》(GB 50029—2003) 风宜排至室外。 活塞空气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储气 罐之间应设后冷却器。各空气压《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缩机不应共用后冷却器和储气 范》(GB 50029—2003) 罐。离心空气压缩机后冷却器和3.0.6 储气罐的配置,应根据用户的需 要确定。 空气干燥装置的选择,应根据供 气系统和用户对空气干燥度及需 干燥空气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比较后确定。 范》(GB 50029—2003) 当用户要求干燥压缩空气不能中3.0.7 断时,应选用不少于两套空气干 燥装置,其中一套为备用。 当压缩空气需干燥处理时,在进《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入干燥装置前,其含油量应符合范》(GB 50029—2003) 干燥装置的要求。 3.0.8 10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根据用户对压缩空气质量等级的 要求,应在空气干燥装置前、后《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和用气设备处设置相应精度的压 范》(GB 50029—2003) 缩空气过滤器。除要求不能中断3.0.9 供气的用户外,可不设备用压缩 空气过滤器。 装有活塞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 站,其空气干燥装置应设在储气《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罐之后。进入吸附式空气干燥装 范》(GB 50029—2003) 置的压缩空气温度,不得超过 3.0.10 40?。进入冷冻式空气干燥装置 的压缩 离心空气压缩机的吸气过滤装置 宜独立布置,与压缩机的连接管《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道力求短、直。严寒地区,油浸范》(GB 50029—2003) 式吸气过滤器布置在室外或单独4.0.3 房间内时,应有防冻防寒措施。 压缩空气储气罐应布置在室外, 并宜位于机器间的北面。立式储 气罐与机器间外墙的净距不应小《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于1m,并不宜影响采光和通风。范》(GB 50029—2003) 对压缩空气中含油量不大于4.0.4 1mg/m 的储气罐,在室外布置 有困难时,可布置在室内。 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压缩空《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气站机器间内,宜对设备和管道范》(GB 50029—2003) 采取减少热量散发的措施。 4.0.5 螺杆空气压缩机组及活塞空气压 缩机组,宜单排布置。机器间通《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道的宽度,应根据设备操作、拆范》(GB 50029—2003) 装和运输的需要确定,其净距不4.0.6 宜小于表 4.0.6 的规定。 11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设备布置, 可采用单层或双层布置。 采用双层布置时,应符合下列要 求: 1 宜采用满铺运行层型式,底层 宜布置辅助设备,运行层机组旁 可作检修场; 2 润滑油供油装置应布置在底 层。底盘与主油泵入口高差应符 合主油泵吸油高度要 3 机器间底层和运行层应有贯穿 整个机器间的纵向通道,其净宽《压缩空气站设计规不应小于1.2m,机组旁通道净 范》(GB 50029—2003) 距应符合压缩机、电动机、冷却4.0.7 器等主要设备的拆装、起重设备 的起吊范围、设备基础与建筑物 基础的间距等要求; 4 各层机器间的出入口不应少 于 2 个,运行层应有通向室外地 面的安全梯; .5 在机器间的扩建端,运行层应 留出安装检修吊装孔,当底层设 备需采用行车吊装时,其设备 上方的运行层亦应留有相应的吊 装孔。单层布置时,机器间的出 入口亦不应少于2 个。 离心空气压缩机组的高位油箱底《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部距机组水平中心线的高度不应范》(GB 50029—2003) 小于5m。 4.0.8 当空气干燥净化装置设在压缩空 气站内时,宜布置在靠辅助间的《压缩空气站设计规一端。当用户要求压缩空气压力 范》(GB 50029—2003) 露点低于-40?,或含尘粒径小于 4.0.9 1um 时,空气干燥净化装置宜设 在用户处. 压缩空气站内,当需设置专门检《压缩空气站设计规修场地时,其面积不宜大于一台 范》(GB 50029—2003) 最大空气压缩机组占地 4.0.10 和运行所需的面积。 单台排气量等于或大于20m/ min,且总安装容量等于或大于《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60m/min。的压缩空气站,宜设检范》(GB 50029—2003) 修用起重设备,其起重能力应按4.0.11 空气压缩机组的最重部件确定。 12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空气压缩机组的联轴器和皮带传 范》(GB 50029—2003) 动部分,必须装设安全防护设施。 4.0.12 当空气压缩机的立式气缸盖高出 地面3m 时,应设置移动的或可 拆卸的维修平台和扶梯。 吸气过滤器,应装在便于维修之《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处。必要时,应设置平台和扶梯。 范》(GB 50029—2003) 平台、扶梯、地坑及吊装周 4.0.13 围围均应设置防护栏杆。栏秆的 下部应设防护网或板。 压缩空气 站内的地沟应能排除积水,并应 铺设盖板。 压缩空气站的用电负荷等级,应 根据压缩空气用户用气重要程 度,按国家现行的《供配电系统《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设计规范》(GB 50052)的负荷范》(GB 50029—2003) 分级规定执行。除中断压缩空气6.0.1 会造成较大损失者外,宜为三级 负荷。 空气压缩机电动机的控制和保《压缩空气站设计规护,应按国家现行的《通用用电 范》(GB 50029—2003) 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6.0.2 的有关要求执行。 压缩空气站内使用的手提灯, 其电压不应超过 36v;在储气罐《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内或在空气匝缩机的金属平台上范》(GB 50029—2003) 使用的手提灯,其电压不得超过 6.0.3 12V。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压缩空气站的机器间内,应设置 范》(GB 50029—2003) 380v 和220v 的专用检修电源。 6.0.4 压缩空气站宜设置集中控制室, 集中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宜位于压缩空气站固定端或适 中位置; 2 室内设备布置应整齐、协调、《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统一。盘前运行区应满足运行人范》(GB 50029—2003) 员工作需要,盘后应满足设备的6.0.5 维护、检修、调试及通行要求; 3 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并采 取隔声、防火、防尘、防水、防 振等措施。 13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压缩空气站的隔声值班室或集中 范》(GB 50029—2003) 控制室内应装设电话。 6.0.6 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测量仪表,应 按附录 A、附录 B、附录 C 的《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规定装设。设有集中控制室时,范》(GB 50029—2003) 附录中“应”装的测量仪表应接6.0.7 入集中控制室。 压缩空气站的热工报警信号和自 动保护控制,应按附录 D、附录 E、附录 F 的规定装设。设有集 中控制室时,附录中“应”装的《压缩空气站设计规热工报警信号应接入集中控制 范》(GB 50029—2003) 室。在控制室和机器旁均应设置6.0.8 空气压缩机紧急停车按钮。没有 备用空气压缩机的压缩空气站, 可根据工艺要求设置自投备用的 联锁。 离心空气压缩机应设下列控制系 统: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1 进气调节控制系统; 范》(GB 50029—2003) 2 机组防喘振控制系统; 6.0.9 3 排气气压恒压控制系统。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当空气压缩机采用计算机控制 范》(GB 50029—2003) 时,应配置互为冗余的电源装置。 6.0.11 压缩空气站的冷却水应循环使《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用。循环水系统宜采用单泵冷却范》(GB 50029—2003) 系统。 7.0.2 压缩空气站机器间的采暖温度不《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宜低于 15?,非工作时间机器间范》(GB 50029—2003) 的温度不得低于5?。 8.0.1 整个机器间地面以上 2m 内空 间的夏季空气温度,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准》(GBZ 1)中关于车间内工作范》(GB 50029—2003) 地点的要求。 8.0.2 隔声值班室或控制室内应设通 风或降温装置。 安装有螺杆空气压缩机的站房,《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当压缩机吸气口或机组冷却风吸 范》(GB 50029—2003) 风口设于室内时,其机器间内环8.0.3 境温度不应大于40?。 14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空气压缩机室内吸气时,压缩空《压缩空气站设计规气站机器间的外墙应设置进风 范》(GB 50029—2003) 口,其通流面积应满足空气压缩8.0.4 机吸气和设备冷却的要求。 压缩空气站内设备通风管道的阻 力损失超过设备自带风扇压头《压缩空气站设计规时,应设置通风机。 范》(GB 50029—2003) 通风管道内的风速不采用通风机8.0.5 时,宜按3,5m/S 采用通风机 时,直按6,10m/S 冬季需采暖的地区,冷却螺杆压《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缩机组及离心压缩机组产生的热范》(GB 50029—2003) 风,宜用于提高站房温度。 8.0.6 压缩空气管道应满足用户对压缩《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空气流量、压力及品质的要求。范》(GB 50029—2003) 并应考虑近期发展的需要。 9.0.1 厂(矿)区压缩空气管道的敷设 方式,应根据气象、水文、地质、 地形等条件和施工、运行、维修 方便等综合因素确定。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 温和地区的压缩空气管道,宜采《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用架空敷设。 范》(GB 50029—2003) 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的压缩空气9.0.2 管道架空敷设时,应采取防冻措 施。 严寒地区的厂(矿)区压缩空气 管道,宜与热力管道共沟或埋地 敷设。 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的阀门《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和附件其密封耐磨抗腐蚀性能应范》(GB 50029—2003) 与管材相匹配。 9.0.5 压缩空气管道的连接,除设备、 阀门等处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宜采用焊接。干燥和净化压缩空 范》(GB 50029—2003) 气的管道连接,应符合现行国家9.0.6 标准《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 50073)的规定。 干燥和净化压缩空气管道的内《压缩空气站设计规 壁、阀门和附件,在安装前应进范》(GB 50029—2003) 行清洗、脱脂或钝化等处理。 9.0.7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厂(矿)区架空压缩空气管道应 范》(GB 50029—2003) 设热补偿。 9.0.8 15 序 填写内容 检查 依据 实际情况 号 检查项目 结果 压缩空气管道在用气建筑物入口《压缩空气站设计规处,应设置切断阀门、压力表和 范》(GB 50029—2003) 流量计。对输送饱和压缩空气的9.0.9 管道,应设置油水分离器。 16 17
本文档为【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218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4KB
软件:Word
页数:28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9-18
浏览量: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