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六妙门实修.txt

六妙门实修.txt

举报
开通vip

六妙门实修.txt六妙门实修.txt 六妙门修法 六妙门属于天台宗圆教的不定止观,不同根性的人在修法时可获得不同的果证。本通于世出世法,但据圆人修法无法不圆之意,故谨就向上圆门论此止观。 “六”即数、随、止、观、还、净的六法,“妙”是涅盘的果证,“门”为能通;以此六法能通涅盘,故称为六妙门。智者大师在《六妙门》一书中,立有十章妙门之法,可赅摄一切禅法,是非常完备的法门。兹总结数位恩师的教授,并参照《六妙门》一书的内容,以一门赅摄诸门的善巧方法,设立步步深入的圆修次第。借此以报师恩、以饷同好,并请诸位佛门大德慈悲法正。 第一节...

六妙门实修.txt
六妙门实修.txt 六妙门修法 六妙门属于天台宗圆教的不定止观,不同根性的人在修法时可获得不同的果证。本通于世出世法,但据圆人修法无法不圆之意,故谨就向上圆门论此止观。 “六”即数、随、止、观、还、净的六法,“妙”是涅盘的果证,“门”为能通;以此六法能通涅盘,故称为六妙门。智者大师在《六妙门》一书中,立有十章妙门之法,可赅摄一切禅法,是非常完备的法门。兹总结数位恩师的教授,并参照《六妙门》一书的内容,以一门赅摄诸门的善巧方法,设立步步深入的圆修次第。借此以报师恩、以饷同好,并请诸位佛门大德慈悲法正。 第一节 初善的修法 一、修前的准备 ,、休息——打坐前先要注意身心的休息,不能疲劳后入坐,否则身息心三者均会因不调和而出现偏移正位与不适感,于是无法进入轻安。因此,睡眠要足,坐前不干重活,不过度用脑,饮食不饥不饱,呼吸要使之缓和,心里应无负担,坐前还须排泄。这样身心轻松地去打坐,就容易与道相应,很快便能获得禅悦的受用,就如同科学家进入实验室一般,如果身心疲惫,就难以获得成功。 ,、环境——选一清净的环境,最好在房间内,如房间内人多,可选屋外的树林里或空地上,但不要坐在有人来往的路旁,以避免各种干扰。坐处的空气应通畅而不当风,光线宜适度而不耀眼,不燃阌写碳ば缘南悖徊豢勺诿芪普世锘蛭荻サ桶Γ饣嵋虺撩聘醒蛊群粑剐那榉趁疲焕谌刖病,跣拚呷缪?褚桓隹掌逍拢肪秤木驳牡胤酱蜃腿菀捉腱辰纾蚨源蜃薜啦竦男巳ぃ欣诔て诩岢帧,粗蚧肪车母扇牛撞涣嫉纳硇姆从Γ突嵫岱秤肟嗝疲缑闱孔氯ィ赡芑岢鱿指骼嗥睿唤龌嵋虼硕耸薜乐模矣谏硇慕】狄埠懿焕砸肿?饣肪车难?瘛,饩腿缫桓鐾晟频氖笛榛肪常钥蒲Ъ宜忱笛榧邪镏谎 ,、时间——初修者每天打坐的次数要多些,一般二至四次,打坐的时间须短些,一小时左右为佳。用功时间一般取早晨三点至五点为最佳,因阳气刚升,精力充沛,头脑清明,有利于进入禅境。临睡前应小坐一次,不管时间长短,养成习惯,对功夫的连续与睡眠的安宁,均有好处。在初级具体的修法中,打坐时间可分为三种:第一阶段,半小时至一小时;第二阶段,一小时至一小时半;第三阶段,一小时半至二小时。这三种时间的安排,是一般初修的情况如果修行已有基础或进步较快者,可不受此限制。尤其是已有定力者,可以自己把握时间,运用自如,不再受时间的影响与支配。 ,、坐具——坐在床上或方凳、蒲团上均可,坐垫须松软舒适,后座应垫高一至二 寸,保持安稳,冬寒季节应特别注意保暖,两腿应用棉被包严,以防膝盖受风寒。 ,、思想认识——打坐前应思惟自己今日打坐修法究竟是为了何事?是为开发智慧、成就佛道,还是为名利私欲、贪图禅味或求神通奇迹?如果掺杂气功意识、外道邪见以及不正确的 知见,一概不能进入正修。应先明确方向,树立正知正见。当经过一番反省,真正具备了为了生死大事、成就自他的大志愿,一心精进求道,方可进入正修。如或未然,应先通过学习,观察事理,辨别真伪,取舍得当,除去各种执见,圆解佛法真义,然后以此正确的思想认识去打坐修法,就可免去许多障碍,不致误入魔窟、偏离正道。 做了以上的五点准备,已经具备了修法的基础,接着就可进入初善的修法。 二、初善的修法 ,、审气——坐处等准备完毕后,先绕几圈,应注意脚步轻慢,呼吸缓和,然后做如下思惟:我应到哪里去打坐,距此约有多少步。思毕,缓缓行小步,此时更宜注意呼吸,不使粗急。许多人因在打坐之前不注意呼吸,或匆忙散乱,或高声说话、开玩笑等,致使心粗气浮,打坐时心息便无法相依,很难入静。因此,在这时要凝神贯注,不生粗乱。当走到坐位前时,应慢慢安放身体,轻轻地坐于座上,此时住气渐渐转换行气,入坐时便气安禅定,自然能获得轻安。 ,、趺坐——于座位上,解衣缓带,然后结跏趺坐;初学单跏趺(单盘),久后应以双跏趺(双盘)为佳;将薄棉被或毯子包好两腿及膝盖,务令一切用具调适安稳。 ,、调身——调身的动作有好几种,这里介绍二种。初学的先用第一种,功夫有进步了即可用第二种。 第一种是七支调身法。此法调身时,动作一定要缓慢,用意不用力,眼睛微开,呼吸任其自然,也可想像自身在虚空之中。 第一支:头向下低,再抬起向后仰。 第二支:头向右倾转,再反过来往左倾。 第三支:头向右后转,再反过来向后转。 第四支:头顺着时针方向,前、右、仰、左,轻轻旋转;再反过来向逆时针方向,前、左、仰、右,轻轻旋转。 以上各式,头部活动而身体不动,肌肉与神经应放松,要自然。 第五支:身体以腰为中轴,先向顺时针方向,前、右、仰、左,慢慢旋转;再反过来逆时针方向,前、左、仰、右,慢慢旋转。 第六支:以脊柱为中轴,身体向右后转,再向左后转,两肩摆动幅度应大些。 第七支:身体向前方往下倾,再提起往后仰。倾前应低些,后仰幅度应小些。 以上每个动作各作三至七次,如果觉得身体已是轻松,做一次也可。 第二种调法只须做深呼吸,当吸气时,全身上耸,把全身舒展开来;呼气时,全身松下,觉得失去重量一般。如此做几口气即可调至安适。 调身完毕后,将身体向前一靠,然后竖直背脊,并以松静自然来维持住,不可用力挺起,但也不使它弯下去,要恰到好处地平直而住。腰要松,腹要沉,胸须略向内含,两肩自然松下来,颌轻压喉结,舌头轻抵上颚,两耳垂肩成一条线,鼻对脐轮,头要自然地安住,不可有后仰前俯及用力支撑感。身位调正后,以左手置于右掌上,两大拇指轻轻相触,放在脐轮之下二寸处,贴近小腹,形成椭圆的形状,此即法界定所,有助道的功能,易入禅定。然后,放松两臂,使稍离身体,此时,应纵任身体,松散四肢,布置骨节,不倚不曲地正直端坐。如觉得有不适不松之处,应微微运动,调令轻利。 ,、调息——先稍开齿,微举舌头,轻轻地吐出胸中浊气,正吐之时,觉气从全身呼出,想百脉不通处,随着呼气而通顺无滞。气出尽后,闭口合齿用鼻吸清气,觉一股清气从鼻一直吸入脐轮,然后稍停,再将气照前法呼出。如此做一至三次。 调息毕,细细闭目,勿使眼睑太紧张,应朦胧见座前二、三尺处的微光,如果见光觉得疲劳或头重不适,则可轻闭双眼断其光感。 调息后如果出息中有声、结滞不顺、呼吸不细长等三不调相,应继续用以下方法调摄,直到出现正常的息相为止。 一是忘掉呼吸,意守脐轮或脚底涌泉穴,意守时应注意不可着意太重,应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注意不可有气的意想,否则会执着成偏。因系心下部,浮气即能下降,上部变得虚轻,息道就能恢复正常。 此法也可作为专修,如久久功纯,心念停住,即入凝心止;如进一步身心泯然,任运自寂,即是入定止。因此专修此法也可以达到入定的目的。 二是用意宽放身体,一次乃至百千次,渐渐觉得身心轻快,息道自然便能恢复正常。 三是想呼吸遍全身毛孔出入,完全无障,如是百千次,直到呼吸轻细为止。 四是观想自身坐在莲花上,鲜洁庄严,莲花处在无际的澄清大海之中,此时海天一色,在冥冥之中,感到轻安无比,逐渐化为高大之身。也可同时观大海上无数修行者在莲花上安禅入定。 此法也可作为专修,到了泯然之际,则一切消亡,惟觉一片空明,则入定开慧,成就妙用。 以上四种方法应选用一种用以调息,如果有效,应继续深入,无效则改用另一种,不可三种同时用。经过调息后,息道出入绵绵,若存若亡,深长细匀,资神安稳,情抱悦豫,即成就了数息修法的正确息相。当息相出现后,不应再修调息及起分别之心,应无心应之,否则又会重新出现不调息相。 如果未有调至息相,应一直调下去,无论多少座,直到息相出现,然后再修以下各法。不然的话,因息道不调的干扰,不仅不可能进入静境,反而会产生妨碍,影响进步。 ,、调心——调心法以趋入正念与不昏不沉为根本,根据初心的需要,分为以下四个程度: 一是默念三皈依: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思惟:佛果菩提究竟功德与凡夫因地性具功德不一不二;体解大道在于觉悟,不于心外求法。)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思惟:无量法藏,一切真理,乃是引导众生入佛的方便,不能死在句下,被文字缚;若能揽教照心,深明心法不一不二,则能善用心法开发本有智慧。)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思惟:一切僧众乃我良师益友,当和合依止,无喜无嗔,无憎无爱,平等一如,共同办道;心清净故一切清净,一切若僧若俗,均作圣人想,不起是非分别,心中廊然无碍。) 二是默念发愿文: “愿我速得成就文殊菩萨之大智。” “愿我速得成就地藏菩萨之大愿。” “愿我速得成就观音菩萨之大悲。” “愿我速得成就普贤菩萨之大行。” “愿我远离二执,速灭三障,得定开慧,具足方便,利乐有情,早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发愿文也可根据自己的愿望编选。 三是观想;观想自身坐在莲花之上,莲池宽广,虚空无尽。自觉此时身心轻安,欢喜内充。片刻后,反观四大渐渐分离,散向虚空,不见内外,不觉能所。如此观想后,身觉虚微心念无系,即可进入修法的佳境。 四是通过以上的三法的调心后,应放下一切,无取无舍,然后默默谛观此刻的心念,如觉仍有妄念浮动,散乱过多,则应似守非守地把心意放在脐下;如觉昏沉过重,精神不振, 则应微用意观在鼻端,并略开眼见光。也可用放下与提起之法来调治。如没有过重的散昏,则不再去理会它,而转入正修中去。 第二节 中善的修法 中善是修法中最重要的部分,这里因以坐中为主,故先围绕数随二门作为入手功夫,其中亦贯摄止观等意。至于其余四门,另在后文中述之。 一、数息法 当气息已调至深长细匀后,息相绵绵虚微,此时心念便随呼吸出入,不可太着意,要若有若无地无心观察,入内至于脐下,出外则至虚空。心念随着一出一入,开始安祥地徐数,从一至十,不使间断,要一句接着一句地数下去,心摄在数的内音上,不令弛散,同时要注意控制内音的响度,不可太响而乱心,也不可太轻而失照,要根据昏散与心的明暗情况,调至恰到好处,使安静清晰为佳,此为入静关键。若数至中间妄念干扰,忘记所数的数字,则应从一开始再数,不能寻找自己刚忘的数字。体虚者可单数入息,可补元神;体实者可单数出息,可泄实火。不可出入都数,否则紧迫成病。 在数息的时候,除了略觉有呼吸及数字音响外,没有我能数的思想,没有呼吸被我所数的念头,没有用功想,没有功德想,一切均无想。因此,此刻没有我、世界及身心的一切,只是随着呼吸的自然惯性,不断地数着从一至十,反复如斯,则渐入忘身忘心的佳境。 假如从一至十的顺数法用久之后,因太熟而与妄心相杂,此时应反过来用逆数法,从十至一,或内数至三,外退为一等方法调转,以增加觉察心。 如果数至中途出现各种干扰,气息重新出现不调,应立即放弃数息,用第一节中的调息法调匀后,方可再数,否则会因气闷不适,久久成病。数息法的功能可以归纳以下几点: 一、能证圣道:《六妙门》中说:“一者依数为妙门。行者因数息故,即能出生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若于最后非非想定,能觉知非是涅,是人必定得三乘道。”(《六妙门》第二页) 二、能治报障:《六妙门》对治门中说:“云何坐中知业障起相?云何对治等”分别觉观心散动攀缘诸境无暂停住故,名业障起,浮动明利,攀缘诸境,心散纵横,如猿猴得树,难可制录。尔时行者应用数门,调心数息,当知即是真对治也。佛言:‘觉观多者,教令数息。’” 三、自体相摄:《六妙门》相摄门说:“如行者善调心数息之时,即体是数门,心依随息而数故,即摄随门。息诸攀缘,制心在数故,即摄止门。分别知心数法及息,了了分明故,即摄观门。若心动散,攀缘五欲,悉是虚诳,心不受着,缘心还归数息故,即摄还门。摄数息时,无有五盖(贪、嗔、睡眠、掉悔、疑)及诸粗烦恼垢,身心寂然,即摄净门。” 四、胜进相摄:《六妙门》相摄门中说:“行者初调心数息,从一至十,心不分散,是名数门。当数息时,静心善巧;既知息初入、中间经游至处,乃至入已还出,亦如是,心悉觉知,依随不乱,亦成就数法从一至十,是则数中成就随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细心善巧, 制心缘数法及息,不令细微觉观得起,刹那异念分别不生,是则于数中成就止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成就息念巧慧方便,用静鉴之心,照息生灭,兼知身分刹那思想,阴入界法,如云如影,空无自性,不得人法,是时于数息中成就息念巧慧观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非但成就观智,识前法虚假,亦复善巧觉了观照之心,无有自性,虚诳不实,离知觉想,是则于数息中成就还门。复次行者当数息时,非但不得所观能观,以慧方便,亦不得无能观所观,以本净法性如虚空,不可分别故。尔时行者心同法性,寂然不动,是则于数息中成就净门。” 五、数息念佛门:数息如与念佛法门结合,即是数息念佛门,修法如下:数息进入常规后,在呼出时念“阿弥”,吸入时念“陀佛”;反过亦可。念佛时的速度应随顺呼吸,不可与呼吸逆。总以不急不缓,听其自然为宜。 以上五种功能修数息,如果进入一门,即可深入,不必再转修。如果是次第依数至随门进入,则应具如下方便: 修数息法至纯熟后,觉得心念能任运不作意地从一至十自然而数,完全处于无心的状态。此时心住息缘,觉息虚微,心相渐细,觉得有一个数息的字音在,仍是粗动,心中有轻微的负担感,因此心数不相再数。至此,已完成数息的功夫,即所谓证得数息法。这时应放弃数息法,很自然地转入第二阶段的随息法,以求进一步的深入(如果已证入禅定诸境,则应放弃一切法)。 得了证数法后,应注意平时的保护,注意息道的缓和,不令粗急,以免又会失去。 二、随息法 数息法入下手,心念便更为轻安自然,此时一心依着出入的虚微呼吸,呼出是虚空不可得,吸入是虚空也不可得,内外一体,无身心世界,无能所对待,无动静取舍,只是无心地将微细的心系在息缘里,不生分散等意。这样一直随息出入,觉得心息相依,渐至微细虚豁,身体如同浮在虚空或呈高大之身感,内心异常轻快愉悦。此时可能会出现种子影尘及诸变化,不管是何种境况,只是一切不住,不取不舍,仍然随息下去,直到心息双亡之际,豁然证入真空心体,此时湛然一片,灵知了了。如未证入,则应续修止观等法。 随息法如与念佛结合,即是随息念佛法门。以四字洪名随息出入,可以速证一心不乱。 随息功夫纯熟后,心念已至微细,内静不乱,此时觉知气息或长或短,在虚微之身中,遍身出入,没有质碍的阻隔。心息能够任运相依,意虑恬然凝静。此刻觉得随息仍是粗动,无心再随,像是一个人在疲劳时只想睡觉休息而不乐众务一样。当然,这时不是疲劳或昏味,而是融融熙和,全身心沉浸在轻安之中,就像坐在三月的花园里,百花盛开,清新的空气,温煦的阳光,浸透了每一个毛孔,这时什么也不愿想,什么事也不愿去做,只是沉浸在暖洋洋的欢喜与恰悦之中,昏昏欲睡,又明白如斯!随息成就的觉相就是这般恬然凝静。在此时,不可再起分别心,不可回顾前境,更不可有意追求定境,应一切放下,把随息的心也放下,把放下的心也放下,一切无住,内心湛然,自然地证成随息而入于禅定之境。 最后略说随息门中的观意。虚溪大师说:“境为妙假观为空,境观双亡即是中;忘境何曾有先后,一心融绝了无踪。”随息的息相即是妙假之境,故有而非有,而随息之心一切不 住,不起分别执着,虚灵妙应,故观为空。当随息至能随所随顿时脱落时,一念不生,了了分明,此时即证入中道实相。而修者不能有期待想,也不要以后总有一个先忘一个后忘,其实此时来到自己也不觉知,所谓因缘时节成熟,自然得个消息。而此中道实相现前之际,一心灵知融摄一切而又超越对待,故无踪迹可寻。 《六妙门》旋转门中说:“即息是空,非息灭空,息性自空。息即是空,空即是息,离空无息,离息无空,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息空故,非真非假,非世间非出世间。求息不得息与非息,而亦成息念。其所成就息念,如梦如幻,如响如化,虽无实事可得,而亦分别幻化所作事。菩萨亦复如是。虽无息性可得,而亦成就息念。” 这段观法即是空假不二观,可作随息中参考。 第三节 后善的修法 一、坐毕收功法 ,、放心——把收摄在缘的专注心放开,将知觉渐渐引至根尘现实中去,不再想用功时的境界。 ,、调气——将气缓缓吸入脐轮,然后呼出并觉得散遍周身毛孔,似一个吹足气的透明塑料袋。如此调一至三次,最后吸入脐轮,稍停,即放开不管。 ,、回向——合掌念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向文亦可自编或自选。 ,、运动——缓缓运动腰身、背肩及头、手臂各部关节,然后将手搓热后放在双眼上,片刻后,再睁开双眼。接着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慢慢地按摩面部、头部、头颈部、胸部、腹部、腰部、两手臂等,均一一使之松软适泰。 ,、下座——放下两腿,按摩至和顺后,缓缓下座,慢行百步,也可礼佛及作些轻微活动。 至此,一座修法即告完成。(注意:正修中功法不是一次修习成就,因此须根据自己修法中的情况灵活掌握。) 二、下座后的注意事项 ,、下座后不要立即吃食物,可喝饮料等。 ,、十分钟后方可排泄,不然真气随之而下,造成损失。 ,、不要立即做强烈运动,以免逆转气机。 ,、不要立即看书、听音乐及一切用脑之事。 ,、不要不经活动就立刻睡眠。 ,、坐毕后最好保持一段时间不说话,以涵养精神。如一定要说时,则应小声说,否则肺气鼓荡,引起气机不顺,影响今后打坐。 ,、不要回忆用功时的种种境界,但如在修法时有障碍,可以回顾检查,设法找出原因,使下次用功时能过关。 ,、不要与人谈论修证境界,更不可夸张功夫,炫耀自己,这会使功夫一失永失,为修行之大忌。 ,、不要观察与猜测及询问他人的境界,因分别他人境界会产生不良心理,如嫉妒、轻慢等,使自己功夫受到影响。 ,,、要延续和保持平静的禅态,妥善调养,保护心念,不令打失,这对今后修持影响极大,不可不注意。 ,,、不要看有关功夫境界的资料,尤不可看气功之类的书籍,因种子的作用,在用功时便出现许多不该有的障碍。 ,,、要放下心来养性,无为无欲,不能打坐一完,就把俗情杂事抬了出来;应于心无事,于事无心,平淡如水,自得法乐。(未完)
本文档为【六妙门实修.txt】,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62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65KB
软件:Word
页数:12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8-03-31
浏览量: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