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举报
开通vip

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培训讲义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1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有毒气体防护教育资料 一、 有毒气体防护概述 1 毒物的定义: 某些物质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致使某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这样的物质称为毒物。 2 尘毒物质的形态: 在炼油及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尘毒物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依据它们污染空气时的形态主要可分为:有毒气体、有毒蒸汽、雾、烟雾、粉尘五种。 2.1 有毒气体: 是指在常温常压下...

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培训讲义
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讲义 1 气防教育――教育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有毒气体防护教育资料 一、 有毒气体防护概述 1 毒物的定义: 某些物质侵入机体后,与机体组织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破坏了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致使某些器官和组织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这样的物质称为毒物。 2 尘毒物质的形态: 在炼油及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尘毒物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即固态、液态和气态。依据它们污染空气时的形态主要可分为:有毒气体、有毒蒸汽、雾、烟雾、粉尘五种。 2.1 有毒气体: 是指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有毒物质,如:氯气、硫化氢气、二氧化硫气、一氧化碳及氨气等有毒气体。 2.2 有毒蒸汽: 如苯、甲苯、汽油、汞等有毒物质,在常温常压下容易挥发成蒸汽,特别是在加热或搅拌过程中,这些有毒物质就更容易形成蒸汽。 2.3 雾: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称为雾。如盐酸雾、硫酸雾等。 2.4 烟尘: 是指在空气中飘浮的一种微粒(0.1μ以下)。如有机物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烟气。 2.5 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一般在10μ以上的份尘,在空气中很容易沉降下来,但在10μ以下时,它们在空气中就不容易沉降下来或沉降速度非常慢。 有毒气体、有毒蒸汽、雾、烟尘和小于10μ的粉尘都能在空气中飘浮,故称为气溶胶。 3 尘毒物质在空气中的浓度: 尘毒物质对生产操作工人的危害程度,除了决定于尘毒物质的毒性大小外,也决定于尘毒物质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一些毒性较大的物质,但在作业环境中的浓度很低,是在规定容许浓度之内时,也不会引起中毒现象。相反,一些毒物的毒性虽不大,但环境空气中的浓度超过规定容许浓度,操作工人吸入的量超过一定数值时,且长期在此环境中工作就会引起职业病和职业中毒。 为了预防尘毒物质对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的危害,目前世界各国都制订了各自的国家卫生标准。我国一九六二年公布,并在一九七九年修订的《工业企业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卫生标准>>中也规定了生产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标准。 关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标准,各国所采用的依据不同,所以有较大差别,但主要有下列两种: 3.1 最高允许浓度:是指工人在该浓度值以下进行常年的生产劳动时而不会引起急性或慢性职业危险害,我国的卫生标准即属于这个范畴。 3.2 限值浓度:是指某些有害物质在机体内引起的初期的,极轻微的改变或出现某种生理反应时的浓度。时大多数有害物质来说,是指每天7一8小时的工作日,每周40小时接触的平均浓度值。美国和日本的国家工业卫生标准属此范畴。 4 尘毒物质对人体的作用条件 4.1 接触尘毒物质的时间 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内,其量未达到某一限定量时不会引起危害。这是由于人体内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能将毒物转化成非毒性物质(这种化学转变称为解毒过程),或将毒物通过呼吸道、肾脏以及肠道等途径排出体外。但是,当接触有毒物质的时间比较长,进入体内的量较多,而在体内又不能及时转化成无毒 2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物质或不能排出体外时,则会引起职业性危害。因此,在尘毒浓度较大的工作岗位。适当缩短工作时间即适当减少工人接触尘毒物质的时间,也是防止或减少发生职业性危害的有效措施。 4.2 工作岗位的劳动条件 尘毒物质在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不同的生产环境中,对工人的危害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如在高温条件下,毒物蒸发量大,操作工人血管扩张,排汗增多,呼吸加快,血液循环加快等等。这些都会增强毒物的吸入量,并加快了吸收速度。 劳动强度对毒物的吸收也同样受到影响,如劳动强度大,就促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加加速了血液循环。因此,使操作工人吸入尘毒物质的量增多,就可能加快中毒的进程。 4.3 个人因素 在同样的主产环境中,有些人长期不发生中毒现象,另有一些人却发生中毒,或不同程度的毒性危害现象。这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中枢神经系统状态、健康状态以及对毒物耐受性、习惯性和过敏性的不同所致。 未成年人由于各器官发育尚不健全,因此容易发生中毒。妇女在经期、孕期、哺乳期,因内分泌和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的改变,对一些毒物中毒的可能性会增大。 4.4 毒物的联合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往往不是单一存在的,而是多种尘毒物质同时存在。因此就会产生尘毒物质的联合作用。多种毒物同时存在时,其毒性可能是加和作用,也有可能是相乘作用。如大部分刺激性气体多为加和作用。一氧化碳(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和氢氧化物(刺激呼吸道引起功能障碍)共同存在时,其毒性大大增加,出现相乘作用。 5 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 5.1 呼吸道: 呼吸就是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因而,机体与外界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就是吸入新鲜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的过程。 呼吸有三种: 5.1.1 外呼吸(肺呼吸)即在肺中进行的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5.1.2 内呼吸(组织呼吸)就是在细胞内进行的呼吸过程。 5.1.3 血液输运气体:即血液把氧气由肺部运到机体各组织;将组织中的CO带到肺中。人是在不知不2 觉中呼吸的,很有节律而不需要意识的参加,虽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呼吸频率和深度,但不久就又恢复原有的频率。 引起呼吸肌收缩的衡动,是由延髓产主的,如果在延髓的上界切断时,呼吸并不发生显著障碍,在延髓或脊髓之间切断时,则呼吸停止。产生衡动而引起呼吸肌收缩的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抠。 血压升高可使呼吸减慢,而血压下降也可使呼吸加强。更重要的是呼吸道粘膜产生的保护性反射,因为这些反射可以防止有毒物质进入呼吸道或有协助排出已进入气管的刺激物。这就叫做保护性反射。 当吸入氨气时,在急剧咳嗽之后,便产生呼吸停止,与此同时气管产生反射性收缩,声门全关闭,防止毒物进入肺中。当灰尘或粘液进入喉头或气管时,反射性的产生咳嗽,用力将异物从呼吸道中咳出。在咳嗽前,人进行吸气,声门反射性关闭。然后这些空气在声门开大时,痉挛性的由肺中喷出,产主有声咳嗽,刺激物亦随呼出的空气喷出体外。 应该特别提出:工业毒物(有毒气体)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同时肺泡的比表面积很大(成 3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年人约90平方米),具有很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当毒物进入肺泡后就会被迅速吸收。更值得注意的是:从呼吸道所吸入的毒物,不先经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所以后果是严重的,约有95,工业中毒病例,是由于吸入了工作场所的气体、蒸汽、烟雾及粉尘等毒物而发生的。 5.2 消化道 在工业生产中,毒物单纯从消化道吸收而引起的职业中毒是少见的。但是,由呼吸道侵入的毒物,一部份附在鼻咽或混于上鼻的分泌物中而被吞咽。在有毒车间内饮食、吸烟、或用污染的手抓取食物等,常可将毒物带入消化道。 毒物进入胃肠后,主要是在小肠内吸收,一部份经过静脉至肝脏,由于肝脏的解毒作用,使之成为毒性较小、或无毒的物质,另一部份还可以随胆汁分泌,再在肠内吸收,从粪便中还可以排出一部份。因此,从消化道侵入的毒物只有一部分未经解毒的物质进入血液循环,它的后果一般不及从呼吸道及皮肤、粘膜吸收者严重。 5.3 皮肤、粘膜 2 皮肤包在人体表面,直接和外界接触。一般成年人皮肤的,总面积约有1.5-2.0M。皮肤分表皮和真皮两层,皮肤还有毛发、汗腺、指甲等附属物。 多数工业毒物是不能通过完整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体内,而一部份如苯、甲苯类脂溶性毒物则能通过完整的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经皮肤和粘膜侵入人体的毒物,也不先经肝脏的解毒作用,而随血液流布至全身,必须引起注意。 6 呼吸器官与气体交换 6.1 呼吸器官 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肺。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气管、支气管则是气体进出的通道。 人体内不断的氧化有机物(养料)放出能量(热与水),供人体活动的需要。能量养活着组成生命的细胞,同时也在体内部不断的产生废物——C0。因此人体就必须不断地吸取大气中的氧气并呼出CO,这22种人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是由呼吸器官来完成的。下面将分别进行介绍。 6.1.l 鼻腔: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前部有鼻毛,能阻挡吸入气体内的灰尘等。鼻腔表面有一层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加热从空气中吸入的冷的气体,能分泌粘液——鼻涕,使鼻腔保持湿润以粘住或清除吸入气中的灰尘与细菌等,是一个空气的净化器和加热器。鼻腔侧壁上部的粘膜内有嗅觉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和辩别不同的气味。在呼吸过程中,空气通过鼻腔后经咽入喉。 6.1.2 喉:在颈的前上部,是呼吸的通道和发音的器官,由软骨作支架以保证气体畅通。腔前上部有一块叶状的会厌软骨(吞咽时可上下活动)。喉上升时软骨就遮盖住喉的人口,以防食物进入气管,它是一个安全门。 6.1.3 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为园筒形管道,上端接喉的下方,下端的胸腔内分为左右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均由“C”形软骨环作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畅通。管壁内盖有纤毛的粘膜,能分泌粘液,可粘住或清除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纤毛不停地摆动,把粘液和尘菌送喉部经咳嗽而送出体外。 6.1.4 肺: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左肺分为两叶,右肺分为三叶。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两侧的肺内,在肺内形成树枝状分枝,愈分愈细,最后形成很细的肺气泡管。每一个肺气泡带着极多的肺泡。肺泡壁又有一层很薄的上皮细胞构成,外面绕着毛细血管和机细性纤维。毛细血管网与肺泡上皮紧紧贴在一起,一脉相通。结构很有利于气体交换。肺具有良好的弹性。 4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吸气时,肺泡被动扩张。 呼气时,由于弹性纤维回缩,使肺泡缩小,排出气体。故肺泡的弹性是气体交换不可缺少的首要条件。一个人的肺泡由七亿五千多万个小肺泡小球状囊所组成,总的表面积可达130多平方米。由于这些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才完全保证了人体与外界气体的顺利交换或正常呼吸。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使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肌肉带动骨头),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同时隔肌收缩,其顶部稍向下降,胸廓的上下径也增大,这样就扩大了整个胸廓的容积,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下降,低于大气压,由于内外之压差,外界空气便自然流入肺泡。 呼气时,肋间外肌与隔肌舒张,胸廓由于重力和弹性作用而回位,隔肌顶也回升,胸廓容积便缩小。肺借本身的弹性而回缩,迫使肺泡内气体排出体外。 除上述之平静呼吸(即吸气是主动的,呼气是被动的)外。深呼吸或气急时,因为需要用力,无论吸气和呼气,都有肌肉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张或缩小。这时参与呼吸运动的肌肉,除上述肌肉外,还有胸廓肌和腹肌等肌肉,成年人(14岁以上)平静呼吸时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6一20次,小孩子达30次左右。人体的活动增强,呼吸的频率与深度都会相应增加。 6.2 气体交换过程 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气体在肺泡交换和气体在组织内的交换两个过程。气体的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一种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也大。 6.2.1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进入肺泡内的空气,其中氧的分压比肺泡周围毛细血管血液里的氧分压高,氧便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壁扩散到血液里,而二氧化碳的情况正好相反,因此血中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肺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高,肺泡内的二氧化碳分压低),由呼出气而排出体外。当血液流经肺泡的毛细血管后,静脉血红蛋白结合成为氧合血红蛋白(Hb,O——Hb0),这种结合的特点与分离取决于血液中氧的浓度大小。氧22 的绝大部分以氧合血红蛋白的形式,通过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 6.2.2 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由组织中的细胞新陈代谢,不断的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组织中的细胞就需要不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 当动脉血流经组织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浓度比组织细胞中的低。因此,血液中的氧迅速与血红蛋白分离,通过毛细血管壁扩散到细胞里,而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血液里。经过这样周而复始无止境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含氧少而含二 氧化碳多的静脉血(暗红)。静脉血循环到肺泡,再进行气体交换。 当人吸入有毒气体后,肺内的气体交换就会受到阻碍,也就破坏了细胞的新陈代谢过程。如一氧化碳中毒就是生成的碳氧血红蛋白阻碍了氧合血红蛋白的生成,也阻碍了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向血液中扩散和向体外排出。 5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二、气防器材的使用及维护 1 防护器材的分类 根据防护原理和不同用途,防护器材可分为过滤式防护器材与隔离式防护器材两大类。过滤式防护器材有防毒口罩,过滤罐式防毒面具,过滤式自救器等。常见的隔离式防护器材有氧气呼吸器、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生氧式自救器等。 2 过滤式防护器材与隔离式防护器材的特点和用途 2.1 过滤式防护器树的特点和用途 过滤式防护器材是靠装在滤毒罐或滤毒盒内的活性碳或经过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活性碳的物理吸附作用、化学吸附作用和催化作用而吸收或转化毒物达到防护目的。呼吸所需的氧气是靠环境提供的,因此,使用环境中的氧含量必须达到保障人正常呼吸的浓度,否则,使用者就会因缺氧而窒息。由于滤毒罐(盒)内的活性碳或经过化学药剂处理过的活性碳吸附或转化能力有限,就要求环境中有毒介质的浓度不能太高。如果浓度过高,未被吸附或转化的有毒气体就会侵入人体的呼吸器官使人中毒。另外,过滤式防毒器材的过滤介质还有一个使用寿命和选择性吸附转化的问题,一种过滤罐只能防护一种或几种有毒气体,而且防护时间也不能超过产品说明书中规定使用的时间。根据过滤式防护器材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确定其用途主要是一些有毒气体浓度较低,含氧量与大气中含氧量相近的环境。 2.2 隔离式防护器材的特点和用途: 隔离式防护器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呼吸器官与周围环境隔离。呼吸所需氧气由防护器材自身或离有毒环境较远处的空气中供给。因此这类防毒器材适用于毒物性质复杂、浓度高。缺氧及各种复杂的工作环境。 但是,因为氧具有助燃作用,又因为在较高的含氧环境中可以大大降低可燃物着火或爆炸所需的能量。因此,在有明火、高温或较高浓度可燃气体的环境中,不能使用氧气呼吸器。 3 常见防护器材的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3.1过滤罐式防毒面具 特点:过滤罐式防毒面具主要用于氧含量20,以上,毒气浓度相对较高(不大于1,)而且对眼睛及面部皮肤有刺激作用的作业环境。它的特点是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需特殊的维护保养。选用不同型号的滤毒罐可防护几乎所有种类的有毒气体。 结构:常见的过滤罐式防毒面具种类较多,但其结构无大的差别,主要由罩体、双眼窗、Y型管、阀门盒、导气管、滤毒罐和面具袋组成。面罩分成若干个型号,可根据使用者脸型等情况选择。 使用和保养:使用前首先要对防毒面具进行气密性检查。简易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由使用者戴好面具后,用手堵住进气口,同时用力吸气,若感到闭塞不透气,说明面具基本是气密的。否则应查出漏气原因后,方可使用。还应检查导气管螺纹接头是否生锈、变形、橡皮垫圈是否存在,连接是否紧密。 滤毒罐是关键部件,要先弄清毒气的性质,并根据不同种类的毒气选用不同型号的滤毒罐。滤毒罐应装填严实,表面无破裂、锈痕、螺纹完好、罐盖内应有垫片。 导气管呈波纹状,用橡胶制成,以防老化并耐磨擦。它是连接面罩与过滤罐的部件,导管两头的螺纹必须完好无损。 面具袋用帆布制成,内分成面罩和滤毒罐两个小格子。外有背带及腰系带,以便使用时固走于身体上。 6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3.3 空气呼吸器 3.3.1 用途 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空气呼吸器。它广泛地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等部门供给消防队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气或缺氧的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的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空气呼吸器是一种正压型呼吸保护装置,它配合有视野广阔、明亮,与面部帖合良好气密的全面罩,在使用过程中,全面罩内的压力始终大于周围环境的大气压力,因此佩戴AHK1型正压型呼吸器安全可靠。 本产品设有警报器,在规定的气瓶压力下,可向佩戴者发出声响信号,便于使用人员及时撤离现场。 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特点,是从事抢险救灾,灭火工作的理想产品。 3(3(2结构和工作原理 a 结构 1、气瓶 2、气瓶开关 3、减压器 4、快速插头 5、供给阀 6、全面罩 7、压力表 8、警报器 9、中压安全阀 10、背托 11、腰带 12、肩带 13、呼气阀 14、中压软导管 b 结构基本部件 (1)气瓶与气瓶阀 气瓶是储存供人体呼吸压缩空气的高压容器,气瓶为系列产品,容积有3升、4升、5升。最大储气量为900升、1200升、1500升。最高使用工作压力为30MPa的截止阀是气瓶的必备部件,不能任意拆去,气瓶阀手轮逆时针旋转开启,反之则关闭。 (2)减压器 把高压空气从30MPa降至0(45,0(85MPa压力。在减压器上同时安装有中压安全阀、气体警报器、压力表、压力表导管、空气输出导管。 (3)空气输出导管 由一根耐压橡胶软导管、软导管快速插头组成的空气输出导管,一端连接供给阀,另一端连接减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柔软耐压的特点。 (4)软导管快速插头 快速插头由两个部件组成当两件未连接时,连接减压器的软导管快速插头是闭锁的。打开气瓶开关仍然气密,气体不会泄漏。当连接供给阀的插头,插入减压器端插头时,减压器的快速插头立即将闭锁开关打开,气体及时通入供给阀。 7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5)全面罩 此种全面罩是一种单眼窗、大视野、双层环状片密封的正压型全面罩。面罩内有与口、鼻相贴合的小口鼻罩。减小了全面罩实际有害空间(呼吸道死腔),减小了吸气阻力。同时在口鼻罩内还设有呼吸阀,将呼吸出气体排入大气中。还有传音器,以便在使用过程中相互讲话。在使用过程中,全面罩镜始终保持清晰明亮,不上雾。面罩上装有橡胶压制的系带,系带上刻有助纹。系带的五个带条分别安装有快速着装与卸下的夹子。使佩戴者脸部与全面罩的双片状密封环相贴合,保证安全可靠的佩戴。 (6)供给阀 此供给阀是一种正压式供给阀,最大正压性供气量为200升/分,佩戴者吸气时有足够的气体吸入,吸气感觉舒适。供给阀全面罩与空气输入软导管相连,它是由高强塑料壳体、橡胶膜片、摇杆阀门,正压机构所组成。供给阀上还没有吸气开启转换开关,当打开气瓶开关时,气体可从气瓶经减压器,软导管送入供给阀,此时供给阀转换开关应处于关闭状态,气体不能流出,当佩戴着装完毕后吸气,(供给阀转换开关自动开启,有足够气体供给使用。此种供给阀是正压式供给阀,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呼气和吸气,供给阀使全面罩内处于正压状态,也就是说全面罩内的气体压力始终大于外界的大气压力。在有毒有害气体环境中均可保证安全可靠的使用。 (7)背托与背带 背托及背托上所有的环和卡全部都用不锈钢制成。以防在易燃易爆气体中作业时因静电火花引起爆炸。背托上的负重分布对称均匀,佩戴者的手臂可自由活动,并能随意地开、关气瓶手轮。背带由腰带、肩带组成。均用涤轮编织带制成,所有背带均可自由的调节长度。肩带靠肩部位有海棉做衬垫,佩戴舒适。肩带还可以根据本人的身材高矮快速自由的调节。此背托是一种通用型背托,根据使用的不同安装3升、4升、5升、6升等系列型的气瓶。 (8)压力表 压力表用于指示瓶内贮存空气的压力,压力表与高压导管和减压器相连接,量程为0,40MPa 2(0~400Kgf,Cm,其壳外有防震良好的保护罩。以防冲撞时损坏压力表。 (9)警报器 2 警报器是残气报警用的,当气瓶压力降至4MPa,6MPa(40,60Kgf,cm)时,警报器发出警报音响,起鸣后可继续使用8一10分钟。佩戴者在听到音响信号后,应及时撤离作业现场。 工作原理 本产品是利用压缩空气的正压自给开放式呼吸器,工作人员从肺部呼出的气体通过全面罩6呼气阀13排入大气中。当工作人员吸气时,有适量的新鲜空气由气体贮存气瓶开关2、减压器3、空气输出管14、供给阀5、全面罩6将气体吸入人体肺部,完成了整个呼吸循环过程。在这一个呼吸循环过程中,由于在全面罩6内的口鼻罩上设有两个吸气阀和呼气阀,它们在呼吸过程中是单方向开启,因此整个气流方向始终是沿着一个方向前进,构成整个的呼吸循环过程。 3(3(3使用方洁 8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A 使用前准备工作 (1)佩戴前首先打开气瓶开关,随着管路,减压器系统中压力的上升,会听到警报器发出短暂的音 2响。气瓶开足后,检查气瓶的贮存压力,一般应在28,30MP(280~300 Kgf,CmK)。 2 (2)关闭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读数,在5分钟时间内压力下降不大于2 MPa (20 Kgf,CmK ),表明供气管系统高压气密完好。 (3)高压系统气密完好后,轻轻按供给阀膜片,观察压力表示值变化,当气瓶压力降至4,6MPa(40~60 2Kgf,Cm),警报器气笛发出音响,同时也是吹洗一次警报器通气管路。 注: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每月按此方法检查一次。 B 佩戴使用方法 (1)呼吸器背在人体身后,根据身材可调节肩带、腰带、并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2)全面罩的镜片应经常保持清洁、明亮。将面罩与供给阀相连(平时也可以连接使用)。并将全 面罩上一条长脖带套在脖子上,使用前全面罩跨在胸前,以便佩戴使用。 (3)使用时首先打开气瓶开关,开关开启在两圈以上。检查气瓶的压力。 (4)佩戴上全面罩,将全面罩系带收紧,使全面罩与面部有贴合良好的气密性。系带不必收得过紧,面部应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压迫感及头痛,检查全面罩与面部是否贴合良好并做气密试验。 将供气阀与面罩连接(听到“咔嚓”一声表明已经连接好),进行2,3次的深呼吸,感觉舒畅,有关的阀件性能必须可靠,屏气时,供给阀门应停止供气。供给人体适量的气体使用。 (5)在佩戴不同系列的空气呼吸器时,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压力表的指示数值。当压力下降到4,6Mpa时,应撤离现场,这时警报器也会发出警报音响告戒佩戴者撤离现场。 (6)使用后,将供气阀紧按两侧黄色卡口,卸下供气阀,全面罩系带卡子松开,从面部摘下全面罩,关闭气瓶开关,按压供气阀的黄色按钮(需求阀)排出余气,再从身体上拆下呼吸器。 3(3(4空气呼吸器的检查和维护 A 检查 空气呼吸器每月用检验仪检查一次,检查方法和项目请参照检验仪说明书。 B 使用后的处理 消防队员和救护队员返回驻地后对呼吸器的维护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无论早晚或疲劳程度如何,均应首先将呼吸器恢复到战斗准备状态,并作以下工作。 (1)使用后的清洗 (1(1)旋拧下全面罩上的供给阀 (1(2)卸下背托的气瓶。擦净装具上的油污或有毒有害物质及灰尘,并检查有无损坏痕迹。 9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1(3)使用温和的中性消毒液洗涤面罩和口鼻罩接触面部的部位,然后再用清水擦洗干净。洗净的部位应自然干燥。 C充气 气瓶使用后必须重新充气。 D 维护与保养 (1)气瓶 (1(1)气瓶的保管人员和充气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高压容器的使用规定进行管理和使用,要按气瓶上规定标记的日期使用,定期进行检验。 (1(2)充满气体的气瓶禁止在阳光下暴晒、防止碰撞和表面划伤。 2 (1(3)气瓶内气体不能全部用尽,应该留有不小于0(05MPa(0(5 Kgf,Cm)的剩余压力。 (2)供给阀 (2(1)从面罩上卸下供给阀,放松上盖打开壳体,小心拆下膜片进行清洗和检查。 (2(2)组合时必须按原样位置装复,接上供气软管后,开启气瓶阀,揪压转换开关2,3次,检查空气流量是否合适。 (3)全面罩 (3(1)呼吸器不使用时,全面罩放置在保管箱内或收蓄在清洁、干燥的仓库内,橡胶件应避免受到阳光暴晒和有毒气体、灰尘等侵蚀。全面罩不能处于受压状态。 (3(2)面窗镜片应防止过度受热变形、防止与硬物磨擦。 (3(3)呼气阀必须保持清洁,微小的灰尘将会严重影响气密,清洗时特别注意气阀清洁。 (3(4)传声器使用中如部件损坏或其它原因需要对传声器重新装配时,应使膜片平整、松紧合适、上紧后盖应保证气密。 e警报器 产品出厂时,警报器已按规定压力进行调试,如果需要重新调节的话,必须按照规定的压力重新调节。 g一般保护管理注意事项 (1)空气呼吸器及零件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免橡胶件老化。 (2)呼吸器与人体呼吸器官发生直接关系,因此要求保持清洁,仪器放置在清洁的地方,以免损害身体健康。 (3)空气呼吸器严禁沾污油脂。 10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4)保管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5,+30?之间,相对湿度40,80,,呼吸器距离取暖设备不小于1(5米,空气中不应含有腐蚀性的酸碱性气体。 (5)橡胶件制品长期不使用,应涂上一层滑石粉,使用前用清水洗净,这样可增加使用寿命。 三、有毒气体的防护规则 随着石油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贮运过程中接触的有毒介质数量在不断增大、种类不断增多。这些有毒介质对职工的身体健康有不可低估的潜在影响。因此,在石油化工企业急需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毒气防护、救护规则,以减轻有毒介质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危害十分必要。 1 抢救急救规则 迅速有效地抢救工作,是使中毒者脱离危险的重要环节;恰当合理的急救措施,是使中毒者保全生命恢复健康的关键所在。为此制定如下抢救急救规则: 1.1 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若发现有人中毒,应立即将受害者移出毒区的现场,并火速打电话通知气防站和职工医院。 1.2 在发生多人中毒或有毒介质大量泄漏时,全体参加救护人员必须听从气防站负责人的统一指挥,防止混乱扩大事故。 1.3 在事故情况下,救护人员必须佩戴好自己的防护器材,方可进入毒区抢救受害者。在抢救工作中,救护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自己防护器材的情况,若感到身体不舒服或呼吸困难时,应立即退出毒区。有病不得参加抢救工作。 1.4 在进入同时有高温明火及毒气的场所作业时,不能使用氧气呼吸器。 1.5 进入毒区执行任务时,一般情况下要两人结伴,互相照应,进入危险性较大的毒区,必须两人一组,不许单独进入。 1.6 进入高浓度氨气、硫化氢等有腐蚀性介质的毒区执行任务时,必须穿戴好专用的防护服装用品。 1.7 在抢救有骨折发生的中毒者时,应特别小心加以保护,以免造成不良后果。由高空向下转移伤患者时,必须用救生带扎好,严防碰撞、摔伤。若不能迅速将伤患者移出毒区,须给其戴上相应的防毒面具。 1.8 中毒者移出毒区后,应放在空气新鲜、温度适宜的地方,立即解开妨碍呼吸和血液流通的衣物。如衣服被毒物污染须脱去,气温较低时要注意给中毒者保暖。 1.9 如中毒者已停止呼吸或呼吸极微弱时,应立即实行强制呼吸。一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造成呼吸窒息和触电、水淹的患者,可使用苏生器的“人工肺”或徒手人工呼吸进行急救。 1.10 对氨气、硫化氢、氯气、氧化氮等有刺激性介质的中毒者,只有在电击式的停止呼吸时才允许使用苏生器的“人工肺”和徒手人工呼吸。对于继发性的呼吸障碍,严禁使用苏生器强制苏生和挤压式人工呼吸法,只能给予自然输氧并尽快将其送往医院处理。 1.11 对呼吸微弱或面色铁青的缺氧患者,应迅速给予自然输氧。一氧化碳中毒者要给其输入纯净的氧气。其它毒气中毒者要给其输入80,的氧气。对呼吸微弱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其输入含5-7, 11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二氧化碳的氧气,并给予较长时间的自然输氧。 1.12 强制呼吸必须进行到出现稳定的自主呼吸或经医生鉴定确已死亡为止。否则不得停止急救。急救完毕,救护负责人须将忌者情况向医生交待清楚后,方可离开救护现场。 1.13 操作人员或救护人员绝对禁止在毒区内摘下面罩讲话或进行其它活动。 1.14 如发生较大的毒气泄漏事故又不能排除时,要积极抢救中毒者,同时,立即向公司有关领导、安环部、生产调度部、消防队等有关处室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组织人员疏散,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1.15 凡进毒区参加抢救的人员,必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统一指挥,有条不紊。 1.16 在气防站人员急救中毒者时,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给抢救工作创造安静、方便的急救环境。不得围观、大喊大叫或瞎指挥,以免给急救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 监护规则 2(1 在进行监护工作之前,要了解被监护的人数、工作环境、有毒气体的性质、贮量及主要的工艺流程等情况。 2.2 要协助被监护人员选择、佩戴合适的防护器材。 2.3 在接受有关单位交给的监护任务时,要向该单位有关负责人员问清有关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如容器内有毒物的浓度、含氧量、及有关的作业票是否齐全)执行情况如何,要重点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2.4 在工作中,被监护人惹感到身体不舒服或呼吸困难时,要离开规定的范围后才能摘下面罩到上风头去休息,必要时可去医院检查。 2.5 选择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的空气吸入地点,必须考虑风向、地势高低和周围是否另有毒源,同时注意不要让泥土灰尘接触长管入口。 2.6 带压抽堵有毒气体盲板时,无刺激性气体压力不能超过20000帕,有刺激性气体压力不能超过5000帕,温度不能超过60?。 2.7 在进行可能会排出有毒气体的作业时,无关人员应离开一定距离,必要时单位要派人把守毒区,以免造成它人中毒。 2.8 在进行危险性较大,需要的安全措施较多工作中,如果监护人无法保证安全作业时,单位应另外指派人员去协助监护。 2.9 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危险性较大的抽堵盲板时,必须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担任监护工作,一般性抽堵盲板和进行其它作业由车间派人监护。 2.10 监护人必须选择一个适当的监护地点,并注意自身防护,要时刻注意被监护人的工作和身体情况,以保证不发生问题,同时又要作好万一发生问题自己将怎样进行救护的准备工作。 2.11 在监护工作中,监护人一刻也不能脱离监护岗位,更不能因为帮助被监护人工作而忘记自己的监护责任。 2.12 一名监护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担任多人工作的监护任务,如三人以上的工作监护,须适当增加监护人。 2.13 如被监护人发生了意外(中毒或受其它伤害),监护人应首先给予迅速而有效的抢救,与此同时召唤其它人,用电话通知气防站和医院。 2.14 进行时间较长、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工作单位应安排两班人员轮换休息。监护人也不能担任两次或时间过长的监护工作。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不能担任监护工作。 12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3 防护器材使用规则 3.2 过滤罐式防毒面具使用规则 3.2.1 氧含量不低于20,,毒气浓度不大于1,的环境方可使用过滤罐式防毒面具。不能在容器内使用此类防护器材。 3.2.2 要根据毒气种类不同而选用不同型号的滤毒罐。(过滤罐式防毒面具滤毒罐的种类、使用范围和使用时间见附表)。 3.2.3 判断滤毒罐失效的方法是根据说明书给出的时间和能嗅到有毒气体的气味为准。因此,嗅觉不灵的人不宜使用此种防毒器材。 3.2.4 过滤式防毒面具是由面罩、导气管和装有吸收剂的药罐组成的,面罩分0、1、2、3、4五个号码,使用时应根据头部的大小加以选择。 3.2.5 每次在使用前要进行气密检查,检查的方法是戴上面罩,从面具袋取出滤毒罐,用手掌堵住罐底部的空气进口,用力吸气,如果吸不进气,则表明气密性好,反之就是漏气。如发现漏气,则应检查各接头是否拧紧,面罩大小是否合适,面罩本身是否漏气。 3.2.6 用过的面罩、面具要立即用75%的酒精消毒处理。 3.2.7 使用时发现排除不了的故障或药罐失效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3.2.8 药罐的阻力太大(超过2400PA)说明吸收已饱和,滤毒罐失效; 3.2.9 药罐的阻力太小(小于800PA)说明失装。滤毒罐不能使用; 3.2.10 摇罐有沙沙声或漏出吸收剂, 说明组装混乱,不能使用; 3.2.11 滤毒罐的保存期视环境条件而定,较好的环境可保存3年,4年。 3.2.12 在有毒烟或毒雾的环境中作业,宜选用带滤烟层(编号中带“L”)的滤毒罐。 3.2.13 滤毒罐的使用时间(寿命),视其罐的型号及使用环境中有毒气体的浓度不同而异超过使用时间的滤毒罐必须报废。 3.3 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使用规则 3.3.1 长管式防毒面具不受环境中有毒气体浓度及氧含量影响,使用范围较宽。 3.3.2 工作前,长管吸气口必须放在新鲜空气的上风口,离地面10CM以上 3.3.3 蛇形长管长度不应超过10M(自吸式)。 3.3.4 当在容器及其它密闭的设备工作时,必须有2名以上的监护人员。其中1人保证空气供给,另外一人随时准备抢救被监护者。监护人员要严守岗位,看好长管,防止长管被挤压而造成窒息,防止尖物挂破长管影响防毒效果。 3.3.5 随时注意吸风口处周围是否有排放的有毒气体及粉尘,如不能保障工作人员吸入新鲜无毒的空气,应停止使用自吸式长管防毒面具,退出毒区更换其它类型的防毒器材。 3(3(6 使用后的面具,蛇形管要用肥皂水洗净油污,再用清水冲洗,把管内积水倒空,在阴凉处晾干,最后进行气密性检查。面具要用75,的酒精消毒。 3(4 空气呼吸器使用规则 3(4(1 使用过的空气呼吸器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3(4(2 在进行空气呼吸器的维修或拔开快速接头时,不宜进行带压操作,防止对人造成伤害。 3(4(3 空气呼吸器用的压力表每年应校对检查一次。 3(4(4 空气瓶不能超压充装。 13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3(4(5 空气瓶不能充装氧气和其它气体、液体,以免发主气瓶爆炸或对人员的伤害。 3.4.6 空气呼吸器在使用过程中气压降到6MPa以下或报警器报警后,在毒区的作业人员必须尽快撤离。 3(4(7 在有毒区域内作业,严禁在没离开染毒区域时摘下空气呼吸器面罩。 3(4(8 在使用空气呼吸器前,必须先打开气瓶阀门,气压在15MPa以上方可戴上面罩进行作业,严禁先戴面罩后开气瓶阀门。 3(4(9 未经佩戴训练的人员,不能佩戴空气呼吸器进入毒区内作业。 3(4(10( 空气瓶应根据器材使用说明给出年限(一般为8年)使用,超期要强制报废。 3(4(11 空气瓶每三年做一次水压试验。 3(4(12 非气防专业人员不得私自处理空气呼吸器发生的故障或调校空气呼吸器。 四、现场救护 工业生产中的急性中毒,广泛灼伤、电击伤、中暑等是引起窒息、昏迷、休克、呼吸麻痹、心跳骤停而造成意外伤亡的主要原因,其特点是病情发生急骤、症状严重、变化迅速,一旦发生,尤其在医务人员到达之前进行适当的紧急自救和互救处理,对抢救伤者生命,提高救活率,防止伤势恶化及感染有着重要意义。 一、现场急救 (一)急救原则 1(争分抢秒,尽快阻止毒物继续侵入人体。 2(尽力消除进人体内毒物的作用,加速毒物排泄。 3(用特效药物解毒或对症治疗,维持主要脏器功能。 (二)现场救护的组织和准备 1(出现成批急性中毒病员时,应立即成立临时抢救的指挥组织,负责现场指挥。 2(设法快速切断毒源。立即开启门、窗及通风设备,尽快排出毒物。 3(救护进入中毒现场,一定要配戴防护器材,注意自身保护。 4(立即通知医院及有关部门,通知时尽可能悦清是什么毒物中毒、中毒人数、地点,侵入途径和大致病情。 (三)现场救护 1(将病人转移到安全地带,人事不省者置侧卧位,解开领扣,使呼吸通畅,脱去污染衣服,并彻底清洗污染的皮肤和毛发,注意保暖。 2(呼吸困难或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给吸氧和注射兴奋呼吸中枢药物。 3(心脏骤停者立即进行胸外按摩术。千万不要中途中断,同时送医院治疗。 4(外伤可能有骨折时,不要移动伤员,切忌狡柔伤处。开放性损伤出血者,应立即压迫出血部位。肢体远端大量出血者,还应捆绑出血部位的上端,减少出血。 5(高温中暑应立即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冷水擦身加扇降温。 14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6(冻伤患者主要是复温改善血液循环。 7(吸入刺激性气体中毒者立即移离现场。给2,5%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吸氧。应预防感染,警惕肺水肿的发生。气管痉孪酌情给解痉药物雾化吸入。 二、护送病伤员 (一)转送伤员是为了更好地抢救治疗,当医务人员未赶到之前,估计转送途中可能有危险时,则不要急于转送。 (二)为保持呼吸畅通,避免咽下呕吐物,取平卧位,头部稍低,搬动病员时,动作要轻巧、敏捷、一致。 (三)尽力清除昏迷病人口腔内阻塞物,取下假牙,将舌引向前方,对惊厥不止的病人,要注意不要咬伤舌头及嘴唇。 (四)在护送途中,随时注意患者的呼吸、脉搏、面色、神志情况,随时给以必要处理,并记住所发生情况的时间。 (五)护送车厢内注意通风,以防患者身上残余毒物蒸发而加重病情及影响陪送人员。 (六)护送途中,不能中断胸外心脏按摩(心肺复苏术) 三、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术用于呼吸、心跳停止、循环中断的患者,目的在于要在临床死亡之前,积极建立和恢复循环和呼吸,保护脑组织,争取复苏成功。所谓死亡是指呼吸、心跳停止、循环中断4-6分钟,脑组织严重缺氧而坏死,即脑组织损坏不能恢复。再经过一段时间,如达10分钟以上则进入生物死亡。 (一)复苏时限 多数学者认为第一期复苏术要在4分钟内开始,第二期复苏术要在8分钟内进行,否则复苏成功率大大降低。心肺复苏要争分抢秒,愈早愈好,为了争取时间,耍训练非医务人员进行一期复苏,实行现场抢救。同时,医院24小时值班,随喊随到,力争使复苏达到高水平。医院外心跳骤停抢救成功达到40-60,的关键在于非医务人员能否正确进行第一期复苏。 (二)心肺复苏步骤 第一期复苏:是以人工方法维持循环和呼吸,即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第二期复苏: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恢复自主心跳,包括药物治疗、电除颤等,第三期:心肺复苏后的处理。 1(第一期复苏措施 可用ABC三个字母表示,即建立通畅的呼吸道(airvay),进行口对口呼吸(breathing)和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Circu1ation)。呼吸、循环互相影响、故心、肺复苏必须同时进行。 (1)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昏迷息者的舌根后缩到咽后壁,使呼吸道阻塞。抢救时须使患者后仰卧,松开衣领和裤带、肩部稍垫高,头部尽量后仰,使喉部敞开,呼吸道通畅。如将下颌抬高,使下齿槽移向前向上,可使呼吸道更通畅。同时迅速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假牙或呕吐物,并清除之,经上述处理后,呼吸仍不恢复,则行人工呼吸。 (2)人工呼吸 在未能进行气管内插管之前,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口对口吹气或口对鼻吹气。抢救者用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抢救者之口与患者之口密切接触,然后缓慢地、均匀地吹气,然后让病人呼气,常规方法要求:当两人进行时,每5秒钟使肺扩张一次,即每分钟吹气10,12次。而当只有一人进行口 15 气防教育――教育方案 对口通气和胸壁按压时,每15秒使肺扩张两次。吹气看到胸廓膨胀为有效。正在吹气时,不要同时按压心脏,以免肺损伤。如口对口吹气效果不好,需改为对鼻吹气,此法吹气时应将患者之口闭住。在吹气过程中,常有部分气体吹入胃内,使胃膨胀,过度膨胀可致胃内容物反流并被吸入气管内,造成气道阻塞,影响心肺复苏或造成吸入性肺炎,故须注意及时清除反流物。 (3)胸外心脏按压,建立人工循环,发现心脏骤停后,首先考虑心前区叩击及胸外心脏按压。心脏骤停的判断根据是意识突然丧失,伴心音和大动脉博动(如股动脉、劲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 ?心前区叩击 适应于可能有反应的心脏,如目击的心脏骤停或监护中的心脏骤停,其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并非缺氧者,此种患者,心前区叩击可能使停顿的心脏恢复跳动使心室颤动消除。对非目击的心跳骤停,心脏缺氧可能已久,心前区叩击不一定有效。心前区叩击的方法是:在心脏骤停的一分钟之内,以拳头的尺恻部位在患者胸骨中部给予快速的一击、拳头从距胸骨20-30厘米的高度击下。如心脏不复跳。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 正确的按压可使心脏射血量达到正常心排血量的30,,足以维持脑的功能。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使患者后仰卧。背部放在平坦硬处,术者以一手之掌恨部置于患者胸骨的上2,3与下1,3交界处,手指不接触胸壁,另一手置于前一手背部,以加强压力。按压时两肘伸直,垂直按压,为达此目的,术者常需跪于患者身旁,每次按压使胸骨压下3-5cm左右,然后突然放松,每分钟按压60~100次,若只有1人在场抢救,可每按压5次,行人工呼吸1次。这样的心脏按压,可保持9.33KPa的收缩压。 胸外心脏按压与口对口吹气之比为30:2 。 注意事项 ? 按压位必须正确,不要按压剑突及肋骨,以免骨折、气胸; ? 用力适当,应足以引起股动脉博动,但又不要过猛; ? 按压动作要快,每次按压约占心动周期1/3时间: ? 不要因为听诊心脏而频繁地停止按压,必要的心内注药,亦宜尽量缩短时间; ? 不要忘记进行人工呼吸; ? 有效的心脏按压表现为每次按压能引起大动脉(如股动脉)博动。已散大的瞳孔有所缩小,面 色转红,有时出现自主呼吸。
本文档为【义务消防队员气防基础知识培训讲义】,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4482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2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生产制造
上传时间:2017-09-17
浏览量: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