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

举报
开通vip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旧中国的大学校歌 马嘶 在旧中国,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歌。校歌或是公开征集,择优选定;或是由校方聘请校内外名人作词谱曲。因而校歌的词曲皆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脍炙人口,流传久远。校歌歌词一般是形象地概括了学校的地理、人文环境特色,又涵蕴了本校所坚持的教育思想、办学方针、理想追求等等。校歌选定后,一般情况下很少再有所改动(这情形有如各国之国歌),代代相传,与校训相得益彰地影响、塑造着一批批莘莘学子的学魂和价值观,渐渐形成一个学校独特的校风、校貌特色,成为一个学校的个性风格传之后世。因而校歌总是成为校园文化的重...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 马嘶 在旧中国,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校歌。校歌或是公开征集,择优选定;或是由校方聘请校内外名人作词谱曲。因而校歌的词曲皆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水平,脍炙人口,流传久远。校歌歌词一般是形象地概括了学校的地理、人文环境特色,又涵蕴了本校所坚持的教育思想、办学方针、理想追求等等。校歌选定后,一般情况下很少再有所改动(这情形有如各国之国歌),代代相传,与校训相得益彰地影响、塑造着一批批莘莘学子的学魂和价值观,渐渐形成一个学校独特的校风、校貌特色,成为一个学校的个性风格传之后世。因而校歌总是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校魂,渗入师生们的日常生活与文化性格中。 大学里(一些中学也有)有校歌,原本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它只是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文化习惯存在着,久而久之,便成了学校里不可或缺的文化现象(或曰精神支柱)固定下来。有的是建校伊始便有了校歌,有的是学校办了数年之后才制作校歌,这样的校歌便常含有学校艰辛创业、坎坷历程的 内容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人员招聘与配置的内容项目成本控制的内容消防安全演练内容 ,并以此来教育、激励广大师生。 设在天津的北洋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大学,1895年初建时称北洋西学学堂,为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下的天津海关道盛宣怀效法美国办学模式而建,1896年命名为北洋大学堂,中华民国建立后,于1913年命名为国立北洋大学。次年,盛宣怀又在上海筹建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北洋初建时,校址在德租界的博文书院,即天津大营门外梁家园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校园先后为美、德侵略军侵占,北洋大学堂便迁到天津城北8里的西沽村以北,当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指定武库废墟建北洋大学堂校舍。那里“校园广阔,建筑宏伟,峨轩曲廊,花木掩映,前临北运河,后带桃堤、柳岸桃林,相夹成荫,蔚为津沽名胜之巨擘。”此后,才有了《北洋大学校歌》中的“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之句。 北洋大学校歌,是在1935年8月北洋建校40周年时才正式诞生的。1934年12月3日,《北洋周刊》47期刊载《征集校歌启事》: 本院自开辟至今,垂四十年,在全国最高学府中,历史最为悠久。近拟编纂院史,并拟征集校歌。尚望全国北洋先后毕业各同学,本其发扬母校精神之热忱,各抒伟见,激励后生。并附录校歌未定草于后,恳费精神,或签注意见,或大加改正,俾使谱入乐章,琅琅上口,是尤本院所切祷者也。倘承不吝珠玉惠赐指正,即希随时送交本院为荷。此启。 附校歌未定草 武库宏开,葱茏佳气绕楼台。是我最悠久中华学府,文化胚胎。北运河流兹润泽,西沽桃李遍培栽。熔欧美、铸通材。综土木机电冶金采矿,育成建设人才。看外交司法峥嵘头角,工商路矿,蜚腾声誉,尽皆实事求是中来。劝同侪,好继续共同努力,永使我北洋光华发越,普照埏垓。 1935年8月,北洋大学校歌正式诞生。歌词全文是: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悠长称历史,建设为同胞。不从纸上逞空谈,要实地把中华改造!穷学理,振科工,重实验,薄雕虫。望前驱之英华卓,应后起之努力追踪!念过去之艰难缔造,愿一心一德,共扬校誉于无穷! 定稿的北洋校歌与校歌未定草无一句相同,可见改动之大。校歌不满百字,言简意赅,促人振奋,激发北洋学子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而奋斗,以“实事求是”(北洋校训)的学风,埋头苦干的精神,献身科学,“把中华改造。” 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近代综合大学,1898年初建时称京师大学堂,民国后改为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校歌是在1918年北大建校20周年时才诞生的。 1917年12月17日,北大20周年纪念演说会在法科大讲堂举行,蔡元培校长及前教育总长、大学堂教习范源濂先后演说中国和北大20年来的进化,教师和学生代表章士钊、陶孟和等均有演说。会上,演唱了文科教授吴梅(瞿安)所作的北大20周年纪念歌。 吴梅(瞿安)为著名词曲大家,在北大讲授古代词曲课程。他写的北大20周年纪念歌歌词是: 朴蜮乐英材,诚语同侪,追想逊清时创立此堂斋。景山丽日开,旧家主第门裎改,春明起讲台,春风尽异才。沧海动风雷,弦诵无妨碍。到如今费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从头细揣算,匆匆岁月,已是廿年来。 这首纪念歌演唱时效果不错,人们建议此纪念歌可作为北大校歌。 其时,吴梅同时还写了一首北大校歌。歌词是: 景山门启,鳝帷成均,又新弦诵一堂春。破朝昏,鸡鸣风雨相亲。致分科有东西,秘文论,同堂尽,南北儒珍重读书身,莫白了青春双鬓。男儿自有真,谁不是良时豪俊,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 吴梅写的这首词,优雅细腻,像是一阕古词曲,婉约与豪放兼而有之,但较之20周年纪念歌,略嫌古奥拮屈些。吴瞿安为一代曲学大师,早年就学于朱祖谋、郑文焯门下,“读姜尧章、辛幼安词”,“心笃好之,操翰倚声,就有道而正,辄誉多而规少”。瞿安词,多婉约。以他的婉约风来为处处开风气之先的北京大学作校歌,未免不十分和谐。校庆纪念歌虽较脍炙人口,为人所喜,但词中的“喜此时幸遇先生蔡”之句,恐不为德高望重又虚怀若谷的蔡元培校长所允。 1921年11月9日,北大召开第一次评议会,评议会议决后,11月11日出版的《北京大学日刊》第889号刊登了《校长布告》: 校长布告 十一月九号,本届第一次评议会议决事项,应行公布者如左: 一、校歌案 议决: (一)本校二十周年纪念会歌,不能作为本校校歌。 (二)本校暂不制定校歌。 二、…… 此后,北大再没有议制作校歌之事,因而北大一直没有唱校歌的传统。直到抗战期间北大与清华、南开在昆明成立了西南联大,才有了那首影响巨大、传唱不衰的西南联大校歌。 清华大学的校歌制作较早,还是在没有改为国立大学的清华学堂时代,1922年,由汪巩庵(鸾翔)作词、何林一夫人谱曲的校歌就开始唱了。清华学校成立之初,就由外籍女教师MISS KATHORINE E。SEELYE作词作曲,创作了英文校歌《TSING HUA COLLGE SONG》。但词曲皆不佳,不为师生喜欢,便没有流传开来。到了二十年代初,学校又征求校歌,国文与哲学教员汪鸾翔便在深入研究世界学术思想变迁和清华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其深厚的国学根底,创作了一首歌词,学校遂采用此歌词,并请学校负责英文文案的何林一的夫人张慧珍女士配曲。词曲刊载于清华《1923——1924年年刊》。 清华校歌歌词是: 一、西山苍苍,东海茫茫, 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 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莘莘学子来远方, 春风化雨乐未央,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 行健不息须自强! 二、左图右史,邺架巍巍, 致知穷理,学古探微。 新旧合冶,殊途同归; 肴核仁义,闻道日肥。 服膺守善心无违,服膺守善心无违; 海能卑下众水归,学问笃实生光辉。 光辉,光辉! 学问笃实生光辉! 三、器识为先,文艺其从; 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孰绍介是,吾校之功, 同仁一视,泱泱大风。 水木清华众秀钟,水木清华众秀钟。 万悃如一矢以忠,赫赫吾校名无穷。 无穷!无穷! 赫赫吾校名无穷! 清华校歌把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溶汇于歌词中,可见是校训在前,校歌在后。清华的校训源出于1914年11月初梁启超在清华的一次演讲。 汪鸾翔写了《清华中文校歌之真义》一文,说:“救人之法,万别千差。今日在校言校,且先从力所能及者做起,略为整顿学术焉可矣。与本校最适宜,且今世最亟需之学术,尤莫亟于融合东西之文化。故本校歌即以融合东西文化为所含之‘元素’。”他又把三段歌词分别加以剖析:第一段“述本校所在之地点,与学生来学之状况并强调校训”,第二段“述本校设备之大凡,及学生用功之次序”,第三段“再将东西文化赞叹一番。” 中文校歌代替了英文校歌,传唱颇久,成为传世之作。清华一直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各级也有级歌。如第五级(1933级)级歌为朱自清作词,赵元任作曲;1930级级歌为俞平伯作词。 美国办的教会学校燕京大学成立于1918年,是由原北京的汇文大学、通州的协和大学和华北协和女子大学三校合并而成,原分男女两校。1926年西郊燕园新校舍建成后,男女两校迁入,成为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的校训是:“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燕京大学校歌,从歌词内容来看,当是迁入新校舍后所作。 燕京大学校歌 雄哉壮哉,燕京大学,轮奂美且崇, 人文荟萃,中外交孚,声誉满寰中。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尽忠。 良师益友,如琢如磨,情志每相同。 踊跃奋进,探求真理,自由生活丰。 燕京,燕京,事业浩瀚,规模更恢宏, 人才辈出,服务同群,为国效尽忠。 南开大学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那时还称南开学校。1917年5月16日,旅居东京的南开校友召开茶话会,欢迎赴日参加远东运动会的总领队南开校长张伯苓和南开运动员。会上,留日的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创制南开校歌的动议,张伯苓欣然同意。同年8月,张伯苓在哥伦比亚大学考察美国私立大学组织情况,归来后,就敦请本校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成南开精神。”孙润生是周恩来那一班(周恩来于1913年8月入南开中学己三班,后改为丁二班)的英语教员,他是个多面手,又精于音乐,因而又兼音乐教员。校歌歌词是: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浸浸,月异日新,发皇我前途无垠。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校歌传唱很广很久,成为南开人的一种精神力量,让人弥久不忘。 中国大学为孙中山1912年在北京创办,初名民国大学,1913年4月13日开学,首任校长为革命党人黄兴。1914年1月,上海吴凇中国公学改称中国公学大学部,1917年两校分开,国民大学遂改名为中国大学。 中国大学校歌为建校初期所制。1916年2月11日,学校发布了“校歌令”,让学生演唱。此时,校长林长民刚辞去校务,董事会推举董印川为校长。 中国大学校歌 中大中大卓立在幽燕,开国元老筚路蓝缕为之前。英毛济济,斯万斯千,风雨鸡鸣年复年。通今古,亘九边,当仁不让薪火争传,民族文化有光可烛天。我师我弟,勉旃勉旃,中大之大常巍然。 中国大学校歌由孔祥欣谱曲。 厦门大学为爱国华侨陈嘉庚于1921年捐资创办。关于创办厦门大学的艰辛历程,陈嘉庚在《南侨回忆录》一书中叙述颇详,他在该书中用了10节(第24-33节)的篇幅来讲述厦大创办的过程: 民国八年夏余回梓,念邻省广东江浙公私大学林立,医学校亦不少,闽省千余万人,公私立大学未有一所,不但专门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师亦无处可造就。乃决意创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作两年开消,复认捐经常费三百万元,作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并拟于开办两年后,略具规模时,即向南洋富侨募捐钜款。……而校址问题乃创办首要;校址当以厦门为最宜,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朝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 厦门大学开办后,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经费短缺。陈嘉庚原拟在南洋富侨中募捐,没想到募捐却接二连三地失败,他的募捐兴学的美梦终至破灭。到了1937年,陈嘉庚只好将厦大献给国民政府,厦大遂由私立改为国立,待厦大交卸,已是七七事变发生、抗战爆发时侯了。厦门大学校歌中就贯穿了自强奋斗的主题。 厦门大学校歌 自强!自强!学海何洋洋! 谁欤,操钥发其藏? 鹭江深且长, 致吾知于无央。 吁嗟乎!南方之强! 吁嗟乎!南方之强! 自强!自强!人生何茫茫! 谁欤,普渡驾慈航? 鹭江深且长, 充吾爱于无疆, 吁嗟乎!南方之强!吁嗟乎,南方之强! 东北大学为奉系军阀张作霖于1923年创办,实际主持人则为少帅张学良。1928年,张学良便自任校长,并捐出张家私产100万元,兴建了两个教学大楼。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东北大学是中国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学生有3000人,教授300人。当时,北京大学学生只有两千人。东北大学的常年经费在全国大学中也是首屈一指,每年160万银元,而北大是90万,清华是70万,南开只40万。因而,东北大学教授的薪俸也高于其他学校,比如,章士钊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政治思想史”、“形式逻辑”课程时,月薪达800元。教师阵容相当强大,真是人文荟萃,名家辈出。 东北大学的校歌由刘复教授作词,赵元任作曲。作词的刘复并非刘半农,而是东北大学讲授“中国政府”课的刘复(又名刘奇甫,曾任北京政府内务部长)教授。歌词是: 白山兮高高,黑水兮滔滔。 有此山川之伟大,故生民质朴而雄豪。 地所产者丰且美,俗所习者勤与劳。 愿以此为基础,应世界进化之洪潮。 沐三民主义之圣化,仰青天白日之昭昭。 痛国难之未已,恒悲火之中烧。 东人兮狡诈,北族兮矫骁。 灼灼兮其目,霍霍兮其刀。 苟捍卫之不力,宁宰割之能逃。 唯卧薪而尝胆,庶雪耻于一朝。 唯知行合一方为贵,无取乎空论之滔滔。 唯积学养气可致用,无取乎狂热之呼号。 其自迩以行远,其自卑以登高。 爱校、爱乡、爱国、爱人类, 期终达于世界大同之目标。 使命如此其重大,能不奋勉乎吾曹, 能不奋勉乎吾曹。 这首长长的校歌,犹如一篇宣言,一篇誓词,表现了东北人民和莘莘学子爱国的拳拳之心和卧薪尝胆以待达旦的坚毅之情。 旧中国的大学校歌中,人们最为喜爱从而传唱最为久远、影响最为深广者,莫过于抗战期间的昆明西南联大校歌和延安的抗大校歌了。 抗战爆发后,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合并而成的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西迁昆明后,改名为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开学。1938年6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呈报校歌校训的训令称:“音乐一科,为陶冶青年儿童身心之主要科目,自古列为六艺之一。现在各级学校教授音乐,取材虽未尽趋一致,但多自编校歌,以代表各校之特点,而于新生人学之始,则教之歌咏,以启发爱校之心,影响至为重大。兹为考察起见,各级学校应将所编校歌,呈送本部,以备查核。”10月6日,西南联大第89次常委会决定成立编制校歌校训委员会,聘请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为委员,冯友兰为主席,并立即进行征集工作。11月24日,校歌校训委员会向常委会 报告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下载sgs报告如何下载关于路面塌陷情况报告535n,sgs报告怎么下载竣工报告下载 ,拟校训为“刚健笃实”四字,校歌词谱也已制 成。常委会通过了校训,正式通过的校训是“刚毅坚卓”,但没有通过校歌。 向常委会呈报的这份校歌歌词没有作者姓名。报告是冯友兰写的,这首歌词也是他抄写的。歌词没有通过,还须继续征集。1938年12月,在广西宜山浙江大学任教的张清常接到了朱自清的信,嘱他为联大校歌谱曲,并附来歌词两份。 一份是罗庸的《满江红》: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阕, 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 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另一份题名冯友兰,是新诗体: 西山苍苍,滇水茫茫, 这已不是渤海太行,这已不同衡岳潇湘。 同学们,莫忘记失掉的家乡。 莫辜负伟大的时代,莫耽误宝贵的辰光。 赶紧学习,赶紧准备, 抗战建国都要我们担当,都要我们担当。 同学们,要利用宝贵的时光, 要创造伟大的时代,要恢复失掉的家乡。 张清常接到这两份歌词后,反复吟诵,再三考虑、比较,认为罗庸的《满江红》上阕悲愤,下阕雄壮,是一首好词,适合于做校歌,于是便把这首歌词谱成了男女声四部合唱曲,用每页12行的大五线谱纸写成。此件写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歌罗庸词张清常曲。 曲谱寄给联大后,张清常又乘兴写了《敬献西南联合大学》第一乐章,引子8小节之后,便是校歌男女声四部合唱。 1939年6月30日,联大校歌校训委员会向常委会送呈、由常委会通过的校歌歌词和曲谱便是这一个,西南联大很快便印发教唱。1940年,张清常调到联大师范学院任教,又亲自教唱。后来,冯友兰又写了个《引子》:“八年辛苦备尝,喜日月重光,愿同心同德而歌唱。”这当是抗战胜利后的事了。 西南联大校歌的词作者罗庸,字膺中,1900年生于江苏江都,1917年入北大文科国学门,毕业后入研究院。1926年在教育部任职,兼任北大讲师。1927年初赴日本,在东京大学讲学。当年秋,应鲁迅之邀去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1931年起,回北大任教,在国文系讲授“诗经”、“楚辞”、“论语”、“孟子”等课程。来联大后,讲授“中国文学史”、“诗经”、“楚辞”等课程。后曾代理中文系主任。 曲作者张清常是贵州安顺人,1915年生,1934年毕业于北师大国文系,1937年毕业于清华研究院。他本是搞语言学的,但又酷爱音乐,曾参加指导过许多音乐活动。1938年任浙江大学讲师时,曾为马一浮作词的浙江大学校歌谱曲。1940年调入西南联大师范学院任讲师,1942年升任副教授。到联大后,他组织和指挥了多次大型歌咏会和演奏会。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举行结业典礼,全体师生在后山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揭幕,西南联大结束,开始复员。 西南联大纪念碑由冯友兰撰写碑文,罗庸手书,闻一多篆额。碑文中言及校歌时写道:“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离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终始,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曰: 痛苦渡,辞宫阕。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侥臬。望中原,遍洒血。 抵绝徼,继讲说。诗书丧,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 见仇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 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 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原名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1日在陕北瓦窑堡成立,西安事变后,国内战争结束,统一战线形成,抗日红军大学遂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迁至延安。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青年纷纷奔延安,报考抗大者日益增多,抗大便成了培养抗战军政干部的一所名校。抗大总校共办了8期,校址先后在瓦窑堡、保安、延安、晋察冀、山西武乡、河北邢台、陕北绥德等地,1945年10月12日迁往东北,改名为东北军政大学。 抗大的校歌流传极广,不仅抗大学员们唱,其他人也唱;知识分子唱,干部唱,老百姓也唱。久而久之,便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抗战歌曲了。 抗大校歌凯丰词吕骥曲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同学们努力学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同学们积极工作,艰苦奋斗,英勇牺牲,我们的传统。像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 比抗大稍晚,1938年4月10日举行成立典礼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1940年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建校后就有了院歌。鲁艺的院歌由副院长沙可夫作词,音乐系主任吕骥作曲。 鲁迅艺术学院院歌 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 用艺术做我们的武器,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为争取中国解放独立,奋斗到底。 我们是艺术工作者,我们是抗日的战士, 踏着鲁迅开辟的道路,为建立新的抗战艺术, 为继续他的革命传统,努力不懈。 学习学习再学习,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一切服从神圣的抗战,把握着艺术的武器。 这就是我们的歌声,唱吧唱吧唱吧, 高声的唱吧我们是抗日的战士, 我们是艺术工作者。 一般的说,唱了数十百遍、熟记于心的校歌,莘莘学子对它总是怀有深厚的感情,甚至会牢记终生。每当老同学聚会之时,常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母校的校歌,即使是大家都已是耄耋老人之时,也会有这种情况。在黄埔同学会、西南联大校友会、抗大校友会等聚会时,便总是能够听到《黄埔校歌》、《西南联大校歌》、《抗大校歌》,这便是明证。 诗人林庚为新诗发展问路 ——读学兄马嘶《林庚评传》感言 王磊 《白毛女》被新诗的子孙忘记, 《王贵与李香香》也飘然远去, 诗人林庚还在为新诗发展问路吗? 听,木叶萧萧,纷纷落地。 旧体诗词在新世纪寻找自己, 新诗却落得个久病恹恹萎靡之体。 诗人林庚还在为新诗发展问路, 因为新诗需要新的格律。 骨骼是生命的形式, 韵律是诗歌的外衣。 诗人林庚九泉下叩问新诗, 九言十言十一言为君所用何不何宜? 汉字象声象形字字独立, 汉语丰富多彩句句珠玑。 诗人林庚九泉下告诫新诗, 利用方块字的特点打造 少年精神,盛唐气息。 地球沿轨道不停的旋转, 人类不断地创造社会、文明和自己。 诗人林庚终生为新诗发展问路, 美的诗歌为时代和人民所必需。 一次一次的突破, 永生无悔的沉溺, 因为他深知 生活需要谨的韵,严的律。 美是一切生命的追求和需要。 孔雀开屏并不就是 为展示自己亮丽的羽毛。 面对大批判,诗人林庚问道: “美和唯美有什么不好? 难道丑陋是生存追求的目标?!” 诗不是匕首, 但比匕首更坚韧。 诗喜欢低调慢吟, 发自内心。 “是不是这样?” 诗人我问。 诗不能脱离人群, 离开时代; 诗为民众而诞生, 为时代而存在。 诗人你说呢? 诗为社会而功利, 难道不是吗? 一个真正的诗人 不仅仅是抒发个人的情怀。诗人林庚九泉下大声疾呼:人民诗歌时代 终将崛起! 新诗与旧诗 找到默契; 传统和现代溶合为一, 新诗呈现出一个盛唐时期。探索路上的诗人 林庚不再孤寂。 赠马嘶王磊 收读学兄《往事堪回首》、《燕园师友记》(清华大学出版社再版本)有感即兴 ——手记 通读燕园诗心盛,茫茫诗海路无从。 君改科研出硕果,我追李杜一梦中。 如今血栓瘫在炕,诗心不老思燕京。 常翻燕园师友记,病树枯枝又返青。 怀王磊马嘶 奉读王金堂先生寄赠《通辽诗词》总第二十期喜诵王磊兄《赠马嘶》诗步原韵和之 病树根深叶葱茏,瘦园文友笑春风。 老来犹逞诗笔健,卧榻更喜书兴浓。 忆昔燕园负笈日,湖畔吟哦手足情。 山高路远梦中见,草原诗坛不老翁。 戊子初夏马嘶于保定紫骝斋 举国哀悼汶川地震遇难同胞之日
本文档为【旧中国的大学校歌】,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686908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
上传时间:2019-07-26
浏览量: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