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举报
开通vip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八十一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披荆斩棘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十二五时期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向世人展示了自立、自信与自强!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党的 无限智慧。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 八十一年风雨兼程,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披荆斩棘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饱受欺凌的中国人民从此过上了当家做主的日子!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十二五时期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向世人展示了自立、自信与自强!这也充分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一个一心一意为人民谋福祉的政党的 无限智慧。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顺利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战争的破坏,我们一穷二白,毛主席感慨地说:我们除了造桌子椅子还能造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十六大报告从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道,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明确提了出来,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恢复和发展的30多年,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30多年,也是我们党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认识的30多年。30多年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认识成果,集中体现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目标的认识,有一个由“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飞跃我们党对于“三个文明”相互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在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左”的错误的影响,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了物质文明建设。结果是,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左”的错误,实现了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意识不断增强。 在物质文明方面: (1)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2)“一五计划”: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4年《宪法》颁布基本任务: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 步基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使得我国开始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3)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的赎买政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只有466亿元,人均国民收入66.1元。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步入了稳定快速发展的轨道。 1978-2003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9%,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同期,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8%。 中国的人口总量占世界1/4,是当今世界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经济转型国家。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被誉为人类经济增长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迹。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中国在5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除了在“二五”期间出现了负的经济增长率,其他时期基本取得了长期的高速增长。尤其是1978年以来,有10年的增长率在10%以上,除了1989、1990年之外,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都是在7%以上,平均年增长率超过9%。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不多见的。 二是经济增长的波动比较大。总体来看,1949-1978年期间,中国的经济增长波动幅度非常大,并且波动周期相对较短。正增长最高达到32.6%,而负增长最高达到-33.5%。但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变小,波动周期增大。尤其是1994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趋于稳定。 三是相对世界其他国家地区而言,中国1978年以后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相对水平更高。2002年中国GDP突破了10万亿元(RMB)。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无论是与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比较,还是与前苏联或俄罗斯比较,都是比较高的。可以说,在这几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上是最快的。尤其是1978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其他国家是加快的。这一点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的20世纪末21世纪初,表现得尤为明显。 中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幅度远大于以上这些国家,而波动周期则小于这些国家,这一特征即便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也是如此。 1949年建国之初,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经过5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两次转折: 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期间重工业的快速发展,第一个转折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完成的,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变为第二产业占优势比重,三次产业结构变为“二、一、三”。 第二个转折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完成,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第一产业的比重,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到“二、三、一”。此后,第一产业 比重稳步下降,第二产业在经历了一定回落后逐步上升,但总体稳定,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 从就业结构的变化来看,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持续降低,进入1990年以后劳动力规模也开始减退,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相对稳定,第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大幅度上升,1994年以后超过第二产业,并表现出较快的势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调整与转移,中国产业结构的发展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明显呈现出成为“世界加工厂”的趋势。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发展中的大国,拥有很多其他国家发展制造业无可比拟的优势: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中国劳动力素质较高而且还在不断提高;困扰制造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障碍目前已经基本消除;中国工业配套能力较强;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中国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优势则越来越吸引着全球的跨国公司看好中国。 在政治文明方面: 新中国成立 60多年来,中国政治整合先后经历了“改造式整合” 、“运动式整合” 、 “无意识容纳” 、“选择性整合” 等阶段,并逐步显示出“全面整合” 的特征。与此相应,中国社会在经过长期的“阶层合化” 之后重启了“阶层分化” 的进程。“阶层分化” 虽然有效释放了社会发展空间,但是整合机制的滞后性却制约了社会阶层的正常分化,造成“阶层分化” 与“政治整合” 之间的结构性紧张。目前,阶层冲突增多、阶层结构失衡、分化动力不足以及各阶层政治参与需求增长等,都对新 时期的政治整合提出了新的挑战。阶层结构在社会变革的宏大叙事中,不断经历着合化、分解、重组的历史演绎。但是,任何历史性转轨都会伴随新旧结构的强烈冲突和衍生新的矛盾,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整合机制,社会改革的空间将被大大压缩,阶层矛盾的激化还将冲击社会发展的进程。 从1953 年起,新中国开始推行过渡时期总路线,为了逐步实现工业化,在苏联模式影响下,国家权力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公共权力直接作用于阶层结构,同工农阶级结盟,大大提升了社会底层群体的政治地位。为了控制社会流动, 1952 年到957 年,中国相继实行了“户籍管理” 、“粮食统购统销” 等阻断人口流动的政策,自由就业的劳动力市场被关闭,正常的社会流动被阻断。在思想文化上,毛泽东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人人需要改造,剥削者要改造,劳动者也要改造”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剥削阶级进行强迫性的思想改造,对党内干部和工农群众,则采取了教育和整风的方针。通过持久的思想改造运动,新政权逐渐控制了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 改革开放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新引入的市场因素,一度形成了“双轨制” 的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了阶层分化的动力格局,由权力主导的阶层差别模式逐渐转换成了“权力 +市场” 、“身份 +契约” 的“双轨诱变” 模式,政治整合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容纳社会变迁是政治整合的最起码要求,在改革开放前期,虽然很难说有一个对社会结构的总体安排,但是许多具体的改革促进了阶层分化,并且在无意识中容纳了这种变迁。 2006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标志着中国全面政治整合的开始。执政党开始从追求经济绩效的合法性资源,逐渐转向深耕民生土壤,以赢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国家开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 的步伐。这也正是回应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调动各阶层积极力量而实施的重大步骤。向社会各阶层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使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弱势阶层等措施的推行,标志着中国政治 整合从原来重汲取” 轻“赋予” 、重“市场导向” 轻“利益均衡” ,进入到注重民生、以利益共享来整合社会的时代。 在精神文明方面: 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把一个昔日贫穷落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作用。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明确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精神文明建设进入的时期。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60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在 探索中不断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 十八大即将召开,今后的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大发展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在我们的手中实现,我们将投身见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而我们则是这辉煌史上最为璀璨耀眼的群星! 时代在召唤,未来在召唤,我们就是创造美好未来的新星,让我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吧!
本文档为【感受祖国变化调查报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731942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20KB
软件:Word
页数:7
分类:企业经营
上传时间:2019-04-26
浏览量: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