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

《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

举报
开通vip

《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 《鬼谷子》写信对代垮惟奢鸯证研究任何一本著作,首先必须搞清它的写作时代。《鬼 谷子》是一本著作权有争议的书。有人说,它是鬼谷子本 人所作。有人说,它是苏秦所作。有人说,它是部伪书(成于六朝时代的好事者之手。 最早著录此书的《隋书•经籍志》,明确承认此书为周世隐士鬼谷子的著作。它说:"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萧梁时代注释《鬼谷子》的乐壹, 提出了著作权应归属苏秦。以上两种意见,或认为《鬼谷子》是鬼谷子本人的著作,或认为 是苏秦的著作...

《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
《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 《鬼谷子》写信对代垮惟奢鸯证研究任何一本著作,首先必须搞清它的写作时代。《鬼 谷子》是一本著作权有争议的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有人说,它是鬼谷子本 人所作。有人说,它是苏秦所作。有人说,它是部伪书(成于六朝时代的好事者之手。 最早著录此书的《隋书•经籍志》,明确承认此书为周世隐士鬼谷子的著作。它说:"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萧梁时代注释《鬼谷子》的乐壹, 提出了著作权应归属苏秦。以上两种意见,或认为《鬼谷子》是鬼谷子本人的著作,或认为 是苏秦的著作,其共同特点是承认《鬼谷子》是先秦时代的纵横家的著作。故《四库全书总 目》云:"旧本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鬼谷子撰。《唐志》则以为苏秦撰。莫能详也。其书为纵横家之祖。" 中唐著名散文家柳宗元在《辨鬼谷子》一:丈中首先对《鬼谷子》一书的真伪提出质疑。 他指出:"汉时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鬼谷子》后出。"后来,清人姚际恒在《古 今伪书考》中断定,《鬼谷子》一书是六朝某好事者的伪作。近现代学者认为《鬼谷子》是 伪书,就是沿袭了他们的说法,而且与疑古思潮有关。这种认为《鬼谷子》是伪书的意见, 其主要论据是刘向《别录》与班固《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它。但是,这个论据本身存在 一个矛盾。因为,《别录》的作者刘向(在《说苑。善说》中恰好引用了鬼谷子的话,《善说》云: 孙卿曰:"夫谈说之术,齐庄以立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譬称以喻之,分别以明之,欢欣愤满以送:艺,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行矣......"鬼谷 子日:"人之不善而能矫之者,难矣!说之不行、言之不从者,其辨之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 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辨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 善;其言神而珍,白而分,能人于人之心,如此而说不行者,天下未尝闻也。此之谓善说。 "子贡日:"出言陈辞,身之得失,国之安危也。"《诗》云:"辞之绎矣,民之莫矣。"夫辞 者人之所以通也。主父偃日:"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敬,王孙满明 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 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 刘向引用了五段话和四件史实。苟子的话出自《苟子•非相》,《诗经》的句子出自《大 雅•板》,主父偃的话大概出自《汉书•艺文志》所曾著录的"《主父偃》二十八篇"。子产 对答赵国诘难而使赵武信服的事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王孙满对楚庄王问鼎事见于 《左传•宣公三年》,苏秦合六国抗秦事见于《史记•苏秦列传》,蒯通陈辞以保全生命事见 于《史记•淮阴侯列传》。只有鬼谷子与子贡的话无法查考。子贡没有著作传世,但子贡是 一个真实历史人物毫无疑问。 清朝的朴学家们对《鬼谷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除姚际恒《古今伪书考》承袭"《汉 志》所无"的理由而认定《鬼谷子》"是六朝所托无疑 "外,阮元、秦恩复、周广业、俞樾等 都认为《鬼谷子》是先秦时代的著作。俞樾的《鬼谷子真伪考》,对前人成果作了总结性的 论述。他从五个方面推断《鬼谷子》流行于西汉之前:一是刘向曾经引用,二是《淮南子》 中"q降合之言四五见",三是司马迁《太史公自序》引用了"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四是扬 雄《法言》提到了鬼谷子及其学术,五是《汉书》的《杜业传赞》引用了《鬼谷子》中的词 语。他还认为刘向曾经著录《鬼谷子》,而刘歆"于古书多窜改,务合己意","非复乃父为学 之忠实。《鬼谷子》书不见录,或在其时已误指为苏氏之作,删并于《苏子》书;否则,为 歆所斥为异端而排抑之"。他的结论是:"据吾考定。为苏秦述其师学之作。其中有为鬼谷传 诵于弟子之言,书中凡古韵之文均是;有为苏秦自撰之篇,如《揣》、《摩》及《阴符》说解, 是也;有为苏子纂集吕尚《周书》之言,如《符言》之录自齐太公《阴符》,是也。" 清儒的研究本来基本可以肯定《鬼谷子》是先秦著作,他们的不足之处是把此书完全当 作一个整体,认为其中的各篇都是先秦著作,这就给怀疑者留下了漏洞。我们主张对《鬼谷 子》各篇的写作时代应该分别研究。今《道藏》本《鬼谷子》分,中下三卷。上卷含《捭阖》、 《反应》、《内捷》、《抵城》等赡篇。中卷含《飞钳》、《忤合》、《揣篇》、《摩篇》、《权篇》、 《谋篇》、《决篇》、《符言》等八篇,另有《转丸》、《肱乱》二篇,亡佚已久。下卷含《本经 阴符七篇》、《持枢》、《中经》等九篇。我们认为,它们可分三三类情况。第一类包括:上卷 的《捭阖》、《反应》、《内捷》、《抵蛾》,中卷的《一毪钳》、《忤合》、《揣篇》、《摩篇》、《权 篇》、《谋篇》、《决篇》,共十一篇。第二类是《符言》篇。第三类是下卷的《本经阴符七篇》、 《持枢》。《中经》。 一、《捭阖》至《决》等十一篇是先秦《鬼谷子》原著 我们倾向于认为先秦时代曾有鬼谷子的著作,《捭阖》至《决篇》等十一篇是先秦《鬼 谷子》原著。理由于: 第一、司马迁《史记》明确记载苏秦、张仪师事鬼谷先生;而且,《太史公自序》还引 用了《鬼谷子》的话语"圣人不朽,时变是守"。因此,鬼谷子先生就可能有著作传世。在《史 记》之前问世的《淮南子》书中也多次出现"忤合"一词,这个词是代表《鬼谷子》重要主张 的阋语。 第二(刘向引用鬼谷子的话有一定长度,。不像子贡的话仅仅片言只语,肯定出于某本 书的记载,这本书可能就是《鬼谷子》。那么,刘向为什么作《别录》时,没有著录呢?第一 个可能是,当时《鬼谷子》也许已经残缺不全了,故没有著录。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刘向 引用了那么完整的一段文章。第二个可能性是,刘 向曾经著录了《鬼谷子》,但是,刘歆、 班固或者后代人在传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脱漏了。班固在《艺文志序》中明确地申述,他 不是完全照抄刘向的《别录》与刘歆的《七略》,而是"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俞樾则指出, 刘歆可能把《鬼谷子》"斥为异端而排抑之"。所以(我们倾向于第二种推测。 第三,《鬼谷子》书中的思想是战国时代的思想。《鬼谷子(抵城》说:"世可以治,则 抵而塞之;不可以治,则抵而得之。"公开宣称,如果国家已经腐败不堪,不可挽救,就推 翻它,取而代之。这种观点,只可能在春秋战国时代有产生的土壤,有 宣传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知识宣传1冬季预防流感知识宣传手足口病防知识宣传森林防火宣传内容 的空间。因为, 春秋战国时代还没有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有作为的臣下取代无能的君主的事件经 常发生。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统计是,"弑君三十二,亡国五十一"。《汉书•刘向传》 的统计是,"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如:晋国的三个大夫,就取代晋国,建立了韩、赵、 魏三个新的政权;齐国的大臣田成子就取代了原来的姜姓齐国而建立了田姓的齐国。上古时 代(汤伐桀、武王伐纣的事,也为社会大多数人所赞扬。在战国时代,其他著作也有与《鬼 谷子》相类似的这种思想。如:《六韬》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 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文韬•文师》)"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 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武韬•发启》)"天下者, 非一人之天下,惟有道者处之。"(《武韬•顺启》)《吕氏春秋•贵公》也说:"天下非一人 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活动在战国前期的儒家大师孟子,在这个问题上也与《鬼谷子》 的主张有相似之处。孟子不理会空有其名的周天子(到处游说诸侯。齐宣王对商汤取代夏桀、 周武王伐纣这类事件有怀疑,向孟子求教说:"汤伐桀,武王伐纣,真有这样的事情吗?"孟 子说:"历史记载有这样的事情。"宣王说:"难道臣子可以弑君吗?"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 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一类的人(就是独夫。武王杀的是独夫纣王,不是什么 君主。"(《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还对齐宣王说:"如果君主发生过错,贵戚大臣就劝阻: 如果反复劝阻而君主不听,贵戚大臣就可以取而代之。"(《孟子(万章下》)当然,孟子认 为只有贵戚大臣才能取代君主,而《抵蛾》篇认为出身平民的游说之士也可以取代君主的位 置。总之,这种"可抵而得"的思想是春秋战国之交比较活跃的一种思想。到了战国后期,法 家对这种原始的民本思想进行批判,主张绝对尊君。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建立了极端专制 的君主制度,钳制其他思想,企图子孙永远统治天下,可惜历史无情,二世而亡。汉朝统治 者鉴于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历史教训,不敢公开地毫无保留地赞扬法家,而是打着儒家的牌子 而实际上施行法家的制度,这就是所谓"阳儒阴法"、"儒表法里",用汉宣帝的话说就是"王 霸杂用"。以后的封建王朝都是如此。在这种专制制度下(可抵而得"的思想,当然会被看成 是洪水猛兽,受到批判或歪曲。我还猜想,如果班固明知有《鬼谷子》而没有收录《鬼谷子》 的话(思想忌讳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第四,《鬼谷子》书中反映的现实,是战图时代的现实。《鬼谷子(抵蛾》说: "天下分 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这就是战国时代的现实,也是鬼谷子宣传"可抵而得"的现实 基础。《鬼谷子忤合》又说:"古之善于向背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 后以之求合。"战国时代的现实就是如此:"士"阶层(不仅是游说之士),在各个诸侯国中活 动,宣传自己的主张,寻找能够采用自己主张的君主。在中央集权的秦汉时代就不可能如此; 魏晋南北朝时代也没有这样的活动舞台,当时只有战乱,没有养士的诸侯与贵族。如果没有 了现实的土壤,崇尚空谈的魏晋时代要伪造一本体系完整的纵横家著作,几乎是没有任何可 能性的。 第五,《鬼谷子》的文风与语言,具有战国时代的特点。清代大考据家阮元在《鬼谷子 跋》中已经从古音等方面作了论证,他说: 中元读《鬼谷子》,中多韵语。又其《抵城》篇日:"峨者,罅也。"读城如呼合,古声 训字之义,非后人所能依托。其篇名有《飞钳》,按《周礼•春官•典同》"微声豁",后郑" 读为飞钻涅暗之暗","钳""钻"同字,贾疏即引《鬼谷子》证之。 阮元论证《鬼谷子》是先秦著作,举了两个论据。第一个论据,《鬼谷子》中的声训符 合古音。"城"在《广韵》中是"许羁切","罅"在《广韵》中是"呼讶切",韵部相距甚远。而 声训之字必须音同或音近。在上古音中,"城"是晓母歌韵,"罅"是晓母鱼韵,正好声同韵近。 所以阮元认为它是先秦著作。第二个论据,从《周礼注疏》分析,东汉经学大师郑玄看到过 《鬼谷子》。郑玄注解《周礼》时使用了"飞钻"这个词;唐朝贾公彦为《周礼》作疏,认为" 飞钻"就是《鬼谷子》的"飞钳"。这说明汉朝的郑玄曾经看到过《鬼谷子》书中的《飞钳(钻)》 篇。根据以上两点,阮元认为,《鬼谷子》一书"非后人所能依托","为纵横家独存之子书"。 阮元提出了"中多韵语",却没有展开论证。民国时代的俞棱在《鬼谷子新注》中提出: "《鬼谷》文中错简,类多可以古韵校正。"个人以为,《鬼谷子》有许多自然押韵的语句, 可以用来证明《鬼谷子》是先秦著作。第二,《鬼谷子》具有先秦散文自然押韵的特点。上 古时代,没有纸张(学问往往口耳相传,必须讲究押韵,讲究朗朗上口。《洪范》篇自始至 终押韵,《周易》、《老子》、《庄子》等书经常出现自然押韵的语句。《鬼谷子》跟它们一样, 这说明《鬼谷子》的行文暗合上古著作的特点。第二,《鬼谷子》有很多韵语,符合先秦时 代的韵部。如《抵城》篇云:"峨始有联,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 抵而得。"其中的"塞"、"息"、"得"、"匿"属于古[职]部,"却"属于古[铎]部。[职][铎]可 以合韵。到魏晋南北朝时代,职部就分化成[职]与[德]两部了,"息"、"匿"属于[职]部;" 塞"、"得"属于[德]部。《反应》云:"其伺言也,若声之与响也;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其中的"响"。"影"属于古阳l部字,到汉朝,"景(影)"就转入耕1部。 《鬼谷子》不仅具有先秦文章自然用韵的文风,而且,用词与句式也与战国时代的作品 接近。我们统计了《鬼谷子》十一篇中的所有字词,全书共有5000多字,篇幅跟《老子》 接近。全书共使用单词757个,其含义都是先秦时代的义项。如《说文解字》云:"反,覆 也。""反"的本义是 "等义项,《鬼"翻转来",引申为"返回"、"反复 谷子》中的"反"字都符合 本义,而且与"覆"字连用。《鬼谷子》中的"覆"(反覆)字与"复"(恢复)字,"阎"(关闭)与" 合"(结合),彼此从不混用。句式也一样。如《权》篇云:"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其句式就颇与《墨子》的《经》、《经说》相似。 此外,还想谈两点。第一点是,《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的作品,也不能一概判断是 伪书。如:《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皆不见于《汉志》,但是却在晋朝太康年问于汲郡魏襄 王墓中发现了。《战国纵横家书》不见于《汉志》记载,却于20 址纪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 现了。第二点,明朝文学家杨慎在《升庵集》中还提出了一个推测:"《汉书•艺文志》:《鬼 容区》三篇。注:即鬼臾区也。《郊祀志》:黄帝得宝鼎,冕侯问于鬼哭区。云云,注:即鬼 容区。容、臾声相近。今案:鬼谷即鬼容者,又字相似而误也。高似孙《子略》便谓《艺文 志》无《鬼谷子》,何其轻予立论乎?"不过,杨慎的推测颇难站住脚。《汉书•艺文志》明白 地注解说:鬼区容是"黄帝臣",不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而且,即使"容"、"谷"可能形近而 误:那个"区"字却与"子"字实在相差太远( 二、《捭阖》等十一篇的作者主要悬鬼谷子本人 讨论了写作年代,我们再讨论《鬼谷子》到底是鬼谷子本人所作还是其弟子苏秦所作的 问题。 最早著录此书的《隋书•经籍志》,明确承认此书为周世隐士鬼谷子的著作。它说:" 《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周世隐于鬼谷。"皇甫谧是西晋时代人。唐武后当政 时,尹知章为《鬼谷子》作新注。宋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曾经引用尹知章的叙言: "此书即与苏秦、张仪者,计有《捭阖》之术十三章,《本经》、《持枢》、《中经》三篇。"" 秦、仪复往见,先生乃正席而坐(严颜而言,告二子以全身之道。"尹知章进一步肯定了鬼 谷子的著作权。萧梁时代注释《鬼谷子》的乐壹,提出了著作权应归属苏秦。唐朝开元年间, 司马贞著《史记索隐》。他在《苏秦列传》索隐中说:"乐壹注鬼谷子书云:苏秦欲神秘其道, 故假名鬼谷。"乐壹是南朝梁代人。《旧唐书•经籍志》沿用此说,在纵横家类列出:"《鬼 谷子》二卷,苏秦。""乐室注《鬼谷子》二卷。...尹知章注《鬼谷子》三卷。"乐璧应为乐 壹之误。《新唐书•艺文志》与《旧唐书(经籍志》相同,著录《鬼谷子》二卷,署苏秦 撰; 又三卷,乐壹注。 苏秦著《鬼谷子》的说法虽然后出,却影响颇大。陈国庆编《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中 华书局1983年版),在诸子略纵横家类的"苏子三十一篇"下面,写出按语说:"诸家皆以《鬼 谷子》即苏秦书。盖刘向《别录》原题《鬼谷子》,《班志》本《七略》,从其核实,题名《苏 子》。" 然而,把《鬼谷子》的著作权完全归于苏秦的说法(也颇难经得起推敲。第一,刘向在 《说苑•善说》中曾经大段引用鬼谷子的话。有人说:"《汉志》不载《鬼谷子》,此疑出苏、 张书中。"但是,刘向这段论述,明确地将鬼谷子与苏秦分开,对鬼谷子引用其学说,对苏 秦引用其事功。他既然明确地引用了《鬼谷子》,为什么要把《鬼谷子》叫做《苏子》呢? 第二,直到萧梁时代,《鬼谷子》与《苏子》同时存在。当时,阮孝绪《七录》著录了苏秦 书;而乐壹注了《鬼谷子》。阮孝绪与乐壹是同时代人,一个著录《苏子》,一个为《鬼谷子》 作注解,可见这是两本并存的书。那么,"苏秦欲神秘其说,故假名鬼谷",仅仅是乐壹个人 的见解。大概乐壹认为(《鬼谷子》和当时还存在的《苏子》都是苏秦的作品。第三(马王 堆所发现的《战国纵横家书》,主要是苏秦著作,却跟《鬼谷子》完全不同。 俞樾《鬼谷子真伪考》提出了一个新观点,他说:"据吾考定为苏秦述其师学之作。其 中,有为鬼谷传诵予弟子之言(书中凡古韵之文,均是;有为苏秦自撰之篇,如《揣》、《摩》 及《阴符》说解,是也;有为苏子纂集昌尚《周书》之言,如《符言》之录自齐太公《阴符》, 是也。"俞氏认为不是苏秦托名鬼谷子,而是苏秦记述其老师鬼谷子的学说。俞氏的说法有 一定的道理,但也仅仅是一种猜测,而且不符合先秦著作的惯例。先秦著作有三种情况:(一 是弟子后学们追述老师的思想言行,如《论语》;二是本人为主写作,而有弟子们参与,如 《墨子》、《孟子》;三是本人独立写作(如《苟子》、《韩非子》。弟子追述老师思想言行的第 一类著作,一定会标明"某某目",或标明思想言行的当事者。《鬼谷子》从来没有出现"鬼谷 子日",不像是追述之作。所以,我靠7认为俞氏的说法不符合惯例。因此,我们的看法是: 《鬼谷子》与《墨子》、《孟子》时代相近,主要是鬼谷子本人所作。也可能有弟予们的参与, 弟子中参与最力的可能是苏秦。而且,我们也不否定今本《鬼谷子》书中有苏秦的个别作品, 因为当《鬼谷子》一书残缺之后,后人辑录编纂成书,有可能掺入苏秦的个别著作。《汉书》 卷六十《杜周传》的服虔注,曾经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杜周传》赞语中有"抵隐"一词, 服虔注云:"抵,音纸;脆,音羲。请罪败复抨弹之。苏秦之书有此法。"今《鬼谷子》中有 "抵蠛"篇,"抵蠛"即"抵脆"。但是。应该强调指出的是:即使苏秦可麓参与编撰《鬼貉子》, 或者《鬼谷子》中掺入了苏秦的个别作品,但是《鬼谷子》和苏秦自己的作品《苏子》也决 不是一本书。理由已经申述于上也许有人说:"《鬼谷子》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不可能出现 在《战国策》之前。因为,应该是先有策士们的具体活动,然后才有理论的概括。"我们的 回答是:l(鬼谷子时代是已经可以产生系 统理论著作的时代。鬼谷子大概与墨子同时代。 《墨子》不是有系统的理论吗?而且不是指导了墨家的活动吗?《鬼谷子》为什么不可能呢? 这个时代,不是还产生了其他有系统理论的著作吗?2(《鬼谷子》产生之前,已经大量积累 了游说的经验,出现了零星的游说理论,可以为《鬼谷子》的理论概括提供基础。《汉书(艺 文志》说:"从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行人就是外交使节。《周礼(秋官》中就有" 大行人"、"小行人"。春秋时代,外交游说活动更加频繁,《左传》 记录 混凝土 养护记录下载土方回填监理旁站记录免费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集备记录下载 了许多出色的外交辞 令。春秋末年,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他教育学生,也非常重视外交辞令。孔子 说,如果学习《诗》《书》之后,却不能在外交场合灵活应对(那么就是白学了。孔门四科 中有"言语"一科,子贡(端木赐,前520年一?)是言语科中的巨擘。《论语》、《韩诗外传》、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都记载了子贡的出色的外交活动与辞令。他曾经担任鲁国、卫国的 相。相传劝阻齐国的田常伐鲁,保存了鲁国;又曾经游说吴国、越国、晋国,所至之处,与 王侯分庭抗礼。《韩非子(五蠹》从否定的角度也提到了"子贡辩智"。所以,郭预衡先生曾 经提出《儒家流为纵横说》(见北京《经世日报》之"读书周刊",1947年7月30日至8月6 日)。可见,古代的行人与儒家,实际上是纵横家的先驱。3(《鬼谷子》是适应时代需要的 产物。《淮南子(要略》分析战国时代产生纵横家说:"晚世之时,六国诸侯......各自治其 境内,守其分地,握其权柄,擅其政令。下无方伯,上无天子(力征争权,胜者为右。恃连 与国,约重致剖信符,结远援以守其国家(持其社稷,故纵横修短生焉。"所以,战国各家 都要从事游说(跟鬼谷子同时代的墨子,略后于鬼谷子的孟子等都是如此。即使是反对游说 活动的法家,本身也要游说诸侯,商鞅游说秦孝公就是例子。社会需要促进人才的培养,培 养人才需要理论概括,需要有教本。孔子用六经做教本,鬼谷子也就可能编写《鬼谷子》作 为教本。 三、《符言》篇是从《管予》混入《鬼谷子》的 我们认为,《鬼谷子》内篇虽然是先秦著作,但是其中的《符言》篇则是别家作品而被误编入《鬼谷子》书中的,其原出处应该是《管子》。 学术界对《符言》篇的看法历来分歧,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本篇不是《鬼 谷子》著作,一种观点}人为是《鬼谷子》著作。 学术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符言》不是《鬼谷子》的著作。他们的主要理由是:l(本 篇讲述为君之道,跟靓萄十一篇讲纵横游说之术,似乎脱节。2(文章的结构与语言风格, 跟前面各篇不同。前面各篇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本篇则并列九个方面的论点,论述十 分简单。3(本篇与先秦其他著作大同小异。不仅与《管子•九守》大同小异;其中"主位"、 "主听"、"差明"三段(又与《六韬•文韬•大礼》大同小异;"主明"、"主因"二段,则与《邓 析子•转辞》大同小异;还有些语句见于《韩非子》之中。因此,他们认为本篇完全是剿袭 拼凑而成的,最大可能是剿袭《管子》。何如璋《管子析疑》谈到《九守》篇时就肯定了这 样的观点:"《鬼谷子》有《符言》篇,乃剿袭此文而易其篇目者,所易不过数字。" 学术界也有人不同意上述观点。他们认为本篇是先秦时代的著作,是《鬼谷子》 的原作, 而不是剿袭《管子》的。其主要论据有三个方面:一是《鬼谷子》与出土的竹简、帛书文字 有共同之处。二是与先秦的黄老思想相通。:三是《符言》篇与《鬼 "这个词即与《反应》篇...致。李谷子》其他篇有内在联 系,如"先定 学勤《<鬼谷子•符言篇>研究》是这种观点 的主要代表、以上两种观点虽然分歧对立,但是有一个共同点:都认为《鬼谷子》是先秦著 作。我们认为,后一种观点有力地论证了《鬼谷子》是先秦时代的作品,然而却很难证明《符 言》是《鬼谷子》的篇章,因为个别词语(不是《鬼谷子》独有的个别词语)是无法作为依据 的。我们的看法是:《符言》篇虽然是先秦著作(但可能是后代混入《鬼谷子》中的,当然 不一定是故意剿袭。我们同意第一种观点所列举的几条理由,即本篇从内容与风格诸方面 看(跟《鬼谷子》前面的十一篇不同。我们还要补充三条论证:第一条论证是:《鬼谷子》 内篇,原来可能是十三篇,而不是十四篇。宋朝王应麟《汉书•艺文志考证》引唐朝尹知章 《鬼谷子叙》云:"此书即授秦、仪者,《捭阖》之术十三章,《本经》《持枢》《中经》三篇。 "尹知章说《鬼谷子》内篇只有"十三章"。有些民间传说也讲《鬼谷子》是十三篇,如河南 省淇县云梦山关于"无字天书"的传说。今本《鬼谷子》内篇却是十四篇。十四篇与十三篇, 如何统一呢?关键在于《符言》篇。《鬼谷子》内篇在《符言》之前的十一篇是:《捭阖》、《反 应》、《内捷》、《抵峨》、《飞钳》、《忤合》、《揣篇》、《摩篇》、《权篇》、《谋篇》《决篇》,它们 加上已经亡佚的《转丸》《肱乱》二篇,恰好十三篇。《符言》篇不在十三篇之数。第二条论 证是:如果王应麟和尹知章的说法可靠,那么,只可能是《管子》的《九守》混入《鬼谷子》, 而不可能是《鬼谷子》的《符言》混入《管子》。因为,《符言》篇与《鬼谷子》全书的内容 风格不一致,而《九守》篇与《管子》全书风格基本一致。可不可能是从《六韬》或《邓析 子》混入的呢?我们认为,《符言》与《管子》的《九守》篇基本相同,而与《六韬》、《邓析 子》只有部分相同,那么最大的可能当然是《九守》篇混入《鬼谷子》书中。第三条论证是: 《符言》与《九守》有共同的作注者,他就是尹知章。这就是《符言》为什么会混入《鬼谷 子》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考证认为,现在保存在道藏本中的《鬼谷子注》,不是陶弘景注, 而是尹知章注(考证另见本书)。尹知章既注释过《鬼谷子》,义注释过《管子》,因此后代人 把《管子》的《符言》连同注释一起混入《鬼谷子》,是有可能的。这是后代编撰者的失误(不 一定是故意剿袭。 四、《鬼谷子》外篇可能是唐人著作 今本《鬼谷子》外篇应该是后代窜人的作品,其作者与编撰者可能是唐朝爱好纵横之术 的人。 今《道藏》本《鬼谷子》下卷含《本经阴符匕篇》、《持枢》、《中经》等九篇。《四库全 书》本不分卷,所收篇目相同。但是,《四库全书总目》云:"原本十四篇,今佚其二:。旧 有乐壹等四家注,今并不传。"这说明,总目的撰写者认为,下卷的《本经阴符七篇》、《持 枢》、《中经》等三篇,值得怀疑。这种怀疑是柳宗元《辨鬼谷子》首先提出来的。该文说: "尤者,晚乃益出七术,怪谬异甚,不可考校。"柳宗元言之凿凿,一定看到过没有外篇的早 期版本。他所说的晚出的"七术",就是今本的下卷的《本经阴符 七篇》,而《本经阴符七篇》 与《持枢》、《中经》又彼此有联系,《中经》篇说:"《本经》纪事者纪道数,其变要在《持 枢》、《中经》。"故柳宗元用"七术"代表下卷的九篇。 我们为什么认为《鬼谷子》外篇的作者与编撰者可能是唐朝爱好纵横之术的人呢?第一, 如果这几篇早已经编进《鬼谷子》书中,柳宗元不会说是"晚乃益出七术"。其作者与编撰者 只可能是从初唐到中唐时代爱好纵横之术的人。李善等的《昭明文选注》六次引用《鬼谷子》 的语句,都在内篇,而不在外篇,也可以作为柳宗元说法的旁证。《文选注》的六次弓l用 是,...一是注应德琏《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时引用:"《鬼谷子》曰:以识细微。" 二是注卢子谅《赠刘琨一首并书》时引用:"《鬼谷子》曰:物有自然。乐氏日:自然,继 本名也。"以上两次皆引用自《抵城》篇。三是注刘孝标《辨命论》时引用:"《鬼谷子》日: 即欲阖之,贵密;密之。 贵微。"引自《捭阖》篇。四是注陆士衡《汉高祖功臣颂》时引用:"《鬼谷子》日:测 深揣情。"五是注陆士衡《演连珠五十首》时引用:"《鬼谷子》日:藏形,其有欲也,不能 隐其情。"以上两次引自《揣》篇。六是注左思《吴都赋》时引用:"《鬼谷子》日:郑人取 玉,必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引自《谋》篇。没有一处出自外篇,应该不是偶然的。 第二,初唐到中唐时代,有许多人信仰或信仰过鬼谷子的纵横之术。如:名臣魏征早年 有大志,"见天下大乱,尤属意纵横之说"(《旧唐书•魏征传》)。开一代文风的陈子昂在诗 中公开宣称:"少学纵横术,游楚复游燕。"(《赠严仓曹乞推命禄》)"吾爱鬼谷子。"(《感 遇》十一)又如:四川人赵蕤专门写了发扬纵横术的《长短经》;而诗仙李白,仰慕赵蕤,曾 经跟随赵蕤学习一年多。与柳宗元同时代的元冀,研究《鬼谷子》,还写了《鬼谷子指要》。 第三,外篇的内容与行文风格,也跟内篇有明显区别。内篇的论述是层层推进的,外篇 的论述是多项并列的。《本经阴符七篇》分为"盛神"、"养志"等七项并列论述,《中经》分" 见形为容"等项论述,都跟内篇的结构与风格不同。它们自命为"本",为"枢",为"中",也 有欲盖弥彰的嫌疑。 第四,外篇所使用的词语也值得研究。如:内篇5次出现"民"字,6次出现"治"字,外 篇不用这两个字,就可能是为了避唐太宗、唐高宗的名讳。唐朝人的文章都是如此。又如: 《鬼谷子》内篇反复使用"圣人"一词,以"圣人"为理想人物(没有出现"真人"这个词;外篇 则出现了"真人"一词,而且是高于"圣人"的。《盛神》说:"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 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在先秦时代,"圣人"这个词比"真人"一 词出现得要早,而且为道家、儒家等各家共同使用;"真人"出现比较迟,在《鬼谷子》之后 的《庄子》中才出现这个词,而且主要是道家使用 它。道教兴盛之后。"真人"这个词特指道 行仅次于教主的仙人。唐朝信奉道教,封庄子、列子、文子、亢仓子为四大真人。外篇使用 "真人",明显有道教影响的凶索。所以,道教把《鬼谷子》收入道藏。 此外,《盛神》中出现的"十二舍"更是值得研究。该篇说:"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 心之总摄也。"道藏本注解说:"十二者。谓目见色,耳闻声,鼻受香,E:知味,身觉触, 意思事,根境互相停舍,故日十二舍也。"如果"十二:舍"即移用佛经中的"十二处"(眼、耳、 鼻、舌、身、意等六根和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那么这篇著作就借用了佛教学 说,足以证明它不可能是先秦的著作。只能是佛教盛行以后的六朝时代的作品。所以。"十 二舍"这个词,更加深了人们对外篇的怀疑。当然,"专二一舍"是否就是佛经的"十二入", 还可以研究。其中的六根与"九窍"重复,六境又很难说是"门户",所以,这"十二舍"也许有 另外的解释。 道藏本《鬼谷子覆》非陶涅、乃尹凌考 《鬼谷子》道藏本保留了一种珍贵的旧注,但是,道藏本不刊注者姓名。后代学术界大 多断定是梁代陶弘景注。 最早的证据可能是唐朝初年的大臣长孙无忌的《鬼谷子序》,该序言前面有一段话:" 《隋书•经籍志》:《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梁有陶弘 景注三卷,又有乐壹注三卷。"这里首次提出了陶弘景注。长孙无忌这篇序对后来影响很大, 后来的学者都说有陶弘景注。南宋官修的《中兴书目》云:"《鬼谷子》三卷。......一本 始末皆东晋陶弘景注:一本《捭阖》、《反应》、《内捷》、《抵蛾》四篇,不详何人训释。中下 二卷,与弘景所注同。"郑樵《通志•艺文略》:"《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鬼谷先生, 楚人也,生于周世,隐于鬼谷;又三卷,乐壹注。又三卷,唐尹知章注。又三卷,梁陶弘景 注。"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十一著录《鬼谷子》三卷:"右鬼谷先生撰,......梁陶弘景 注。《隋志》以为苏秦书,《唐志》以为尹知章注。未知孰是。" 但是,长孙无忌序言中的这段话值得怀疑。主要是它跟《隋书•经籍志》矛盾。《隋书•经 籍志》没有提到陶弘景注。长孙无忌(?一659年),是唐太宗最信任的大臣,曾经担任修撰 《隋书》的监修。他的序言,为什么明显跟《隋书•经籍志》不同呢?那么,这段话很可能 是后人收录这篇序言时所加上的对《鬼谷子》版本的介绍。清代学者秦恩复是力主道藏本注 释为陶弘景所作的人(但是他在乾隆五十四年刊本的序言中明确地说;"注《鬼谷》者,旧 有乐壹、皇甫谧、尹知章三家。乐注一见于《文选注》中;《太平御览》数条,亦不著注者 名氏。《中兴书目》始列陶弘景注,晁、陈二家继之。"可见,加在长孙无忌《鬼谷子序》前 面的"梁有陶弘景注三卷"这段话,秦恩复也认为不是序言本身的文字。 清代孙星衍(渊如)、秦恩复论证道藏本注解的作者是陶弘景,举了两条理由:一、南宋 时代的《中兴书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明朝的《读书敏求记》等皆称有陶 弘景注;二、道藏本《持枢》篇注中有"元亮日"云云,元亮为陶渊明之字,是陶弘景的同姓 长辈,故去姓称字,因此断定道藏本的注解为陶注。《四库全书》本的编撰者也认为作注者 是陶弘景。该书《持枢》篇的题解,前一部分与《道藏》本相同,后一部分说:"陶弘景日: 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编篇既烂,不能全也。"后面的这段话恰好是《道藏》 本中的注解。该书还引用道藏本对《转丸》、《肱乱》的注解,也加上了"陶弘景曰"。 然而(道藏本保留的这一种le注,决非陶注。第一、《鬼谷子》这本书的古老注解,据 历代正史记载只有三种:晋代有皇甫谧注(梁代有乐壹注,唐代有尹知章注。1(最早著录 此书的《隋书经籍志》在子部纵横家类总共只列出两部书:"《鬼谷子》三卷,皇甫谧注。 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又:"《鬼谷子》三卷,乐壹注。皇甫谧是西晋初年人, 是第一个为此书作注的学者。乐壹是南朝梁代人。2(《旧唐书•经籍志》子部纵横家类列出 四部书:"《鬼谷子》,二卷。苏秦撰。...又三卷,乐薹。""又卷,尹知章注。"除了三部《鬼 谷子》,还有一部书是梁元帝的《补阙子》。3(《新唐书(艺文志》子部纵横家类录书仅四部: "《鬼谷子》二卷,苏秦。""乐壹注《鬼谷子》三卷。...尹知章注《鬼谷子》三卷。""梁元 帝《补阙子》十卷。"跟《旧唐书•经籍志》基本相同,只是把"乐薹"改正为"乐壹"。此外, 还有"尹知章不著录"这几个字。4(《五代史》没有《经籍志》。脱脱等《宋史•艺文志》子 部纵横家类录书三部:"《鬼谷子》三卷。一高诱注《战国策》三卷。""鲍彪注《战国策》 三卷。"以上正史都没有提到陶弘景注。 第二,《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这两本史书,著录了陶弘景的其他著 作,却没有提到陶弘景注;与此相反,它们都提到了唐代尹知章为《鬼谷子》作的新注。陶 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生前被称为"山中宰相",死后谥号贞白先生。他 有多种著作。《梁书》和《南史》有他的本传,分别列人"处士"或"隐逸"类;但是,本传介 绍他的活动与著作,都没有提到为《鬼谷子》作注。《隋志》、《唐志》、《宋志》都在道家类 介绍了陶弘景的各种著作,而根本不提及他有《鬼谷子注》。这说明陶弘景没有这本著作。 《中兴书目》等在南宋时代才出现,既然跟《隋志》、《唐志》矛盾,是难站住脚的。它们很 可能是受了加在长孙无忌序前面的"梁有陶弘景注三卷"这句话的影响而这样说的。 第三,道藏本收录这种注解却不署注解者的姓名(也可证明它不是陶弘景注。陶弘景是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曾经隐居茅山修道,著有《真灵位业图》、《真诰》、《登真隐诀》等道教 著作,在道教中声望很高。道藏如果不否认注解的作者是陶弘景(是一定会署上他的大名的。 第四,《鬼谷子》晚出的各篇(外篇),陶不可能作注。清朝学者周广业在《鬼谷子跋》 已经提出了这一点。他说:"至《盛神》、《养志》诸篇,正柳子厚所讥晚 乃益出七术,怪谬 不可考校之言。梁世宁遽有此?纵有之,隐居抗志华阳,安用险诡之谈?《梁史》及邵陵王碑 铭,亦绝不言其注《鬼谷》,而伪托焉可乎"我们已经考证,《鬼谷子外篇》应该是唐朝人所 作,应该在陶弘景之后(陶当然不可能作注。 《鬼谷子》现存的这种注解,既然不可能是陶注(那么,只可能是正史所著录的皇甫谧、 乐壹、尹知章三家中的一家。它是三家中的哪一家呢? 它不是皇甫谧注。《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都没有著录皇甫谧注,大 概它至迟在五代战乱之际遗失不传了。《太平御览》所引的注文,也跟道藏本的注不同。 它不是乐壹注。李善《昭明文选注》,注卢予谅《赠刘琨一首并书》云:"《鬼谷子》日: 物有自然。乐氏曰:自然,继本名也。"《鬼谷子•抵蛾》云:"物有自然,事有合离。"道 藏本注是:"此言合离,若乃自然之道。"这两条注解明显不同。 清朝乾隆年间的举人周广业考证,道藏本的注解应该是唐朝尹知章注。周广业《鬼谷子 跋》说: 《困学纪闻》载,尹知章序《鬼谷子》有云:"苏秦、张仪事之,受《捭阖》之术十三 章,复受《转丸》《脑乱》三章。"晁氏则但言序谓此书即授秦、仪者。虽详略不同,可证其 皆为尹垮。序出于尹,安见注不出于尹?观其注文,往往避唐讳,如:以"民"为"人"("世" 为"代","治"为"理"、"缧绁"作"缧绒"之类。而笔法又绝是《管子注》。是为尹注无疑。尹 生中宗、睿宗之世,卒于开元六年(故于"隆基"字不复避也。 其注亡篇云:"或有取庄周《腿箧》充次第者,以非此书之意(不取。"注《持枢》云: "恨太简促。或简篇脱烂,本不能全故也。"盖自底柱漂没之后,五部残缺,不能复睹文德旧 本,故注家以为憾事。若果系陶注;则同时刘勰作《文心雕龙》,明言"《转丸》骋其巧辞, 《飞钳》伏其精术"矣,此岂不见原文者?可遽云《转丸》已亡乎?庾仲文亦梁人,其所抄之 今在《意林妒人动我静"及"以德养民"二条,湿有完书可据。何是本独以脱烂为恨?此亦是尹 非陶之明征矣。 乃其讹尹为陶,莫解其由。以意揣之:尹注在旧史,虽云颇行于时;而新志却自注云" 尹知章不著录"。意其本在宋初,原无标识。而《持枢》篇注中尝一称"元亮曰",元亮系东 晋陶渊明字(或错认陶渊明为陶通明,遂妄立主名,而读者不察,致成久假耳。抑或谄道之 徒,即诡鬼谷子为王诩,强名为玄微子;袈以贞白寓情仙术,矫托以注,未可知也。 然是注,世已罕传,大可宝贵。似宜改题E:"唐国子搏士尹知章注。" 与赵蕤《长短经》 合梓以行,其裨益人神智,正不少也。 尹知章(?一718年),绛州翼城人,唐朝经学家。他生活在武则天、中宗时代,卒于开 元六年。<d唐书•儒学下》《新唐书•儒学中》有他的传记。他爱好注释古书,注释过《孝 经》、《老子》、《庄子》、《管子》、《韩非子》以及《鬼谷子》。 周广业证明旧注是尹注讲的理由是充分可信的,特别是"避讳"与"《转丸》在南朝尚存 在"两条理由,是无法驳倒的铁证。1(我们查对:《鬼谷子》原文出现"世"、"民"、"治"的 地方,注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的名讳,都避免使用这几个字,或者用别的字。 如《抵城》篇云:"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 或抵反之,或抵覆之。"注解说:"如此(谓抵而塞之;如彼,谓抵而得之。反之,谓助之为 理;覆之,谓因取其国。"注解使用"理"字代替《鬼谷子》原文使用的"治"字。又如《摩》 篇云:"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注解说: "圣人体道而设教,参天地而施化(韬光晦迹(藏用显仁。故人安得,而不知其所以利;从 道,而不知其所以然。"注解使用"人"字代替《鬼谷子》原文使用的"民"字(使用"理"字代 替"治"字,使用"人"字代替"民"字,这都是唐人避讳的惯例。除了尹知章,生活于唐朝以前 的皇甫谧、 2(刘勰(465一约520年)与陶弘景(456-536年), 乐壹、陶弘景都不必如此避讳。 是同时代的人。既然刘勰明显赞扬《转丸》,就肯定看到了《转丸》;那么,陶弘景是一个博 览群书的人,他要注释《鬼谷子》的话,就不可能不寻找《鬼谷子》全本,不可能不看到《转 丸》,不可能说《转丸》已经亡佚。我们推测,《转丸》可能是在隋末大乱中散失的(故尹知 章没有见到它们。3(我们还认为,《管子•九守》与《鬼谷子•符言》相同,也可以作为尹 知章注释《鬼谷子》的旁证。因为尹知章既注释了《管子》,又注释了《鬼谷子》,所以后代 的编撰者才会把它们混淆在一起。这当然只是一个推测。 秦恩复本来认为旧注是陶注,看到周广业的论述后,就动摇自己原来的看法。他在嘉庆 刊本的序言中说:•《中兴书目》始列陶弘景注,晁、陈二家继之。贞白生于萧梁,书乃晚出, 读者不无然疑。同年海宁周耕崖孝廉,以注中多避唐讳,断为是尹非陶(词颇博辨。然亦凭 虚臆言,绝无佐证。唯马贵与《文献通考》于陶注吞:《唐志》以为尹知章注,未知孰是。 则在宋时已两存其说。幸赖华阳真逸之名,得藉收于道藏,无论为陶为尹,皆可决其非宋以 后之书矣。"秦恩复未免有些遮掩,才说周广业"绝无佐证",其实周的证明是可靠的( 附带谈谈《鬼谷子》的旧题解。《道藏》与《汹库全书》所录的《鬼谷子》,都有题解, 而且大同小异。这"题解"与注解是否一人所作呢?个人以为不是一人所作。证据有二:遒) 《四库全书》本《持枢》篇题解是这样说的:"枢者,居中以运外(处近而制远,主于转动 者也。放天之北辰日天枢(门之运转日户枢。然而,持枢者动运之柄以制物也。陶弘景日: 此持枢之术,恨太简促,畅理不尽(或编简既烂,本不能全也。...这个题解,前部分与道 藏本题解一致:后部分是道藏本的注。《四库全书》本,引用道藏本对《转丸》、《肽 乱》的 注解,也加上了"陶弘景日"。这说明,芭明显地将题解与所谓陶注分开,认为注是陶弘景所 作,而题解乃另外的人所作。?《四库全书》本的《符言》篇的题解,与道藏本的题解有不 之处:《揣》、《摩》、《权》三篇,四库本有题解(丽道藏本没有题解。这也说明"题解"与" 注"不是同一个人所作。总之,题解的作鬼谷可能在澳县云梦山考 鬼谷子应该是一个真实人物,是一位研习谈说之术的隐姓埋名的学者。因为,汉人的一 系列著作都可以证实这个人物的存在。司马迁的《史记》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他所记载 的往往都是经过实地考察的史事。《史记•苏秦列传》说:"苏秦者,东周洛阳人也。东,事 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张仪列传》又说:"张仪者(魏人也。始尝与苏秦俱事鬼谷先 生,学术。苏秦自以不及张仪。"西汉末年哲学家扬雄、东汉哲学家王充,也都承认鬼谷子 是苏秦、张仪的老师。他们还可能见过《鬼谷子》。他们分别在《法言》与《论衡》中对鬼 谷子及苏秦、张仪进行了批评。更大的证据是西汉末年著名学者刘向在《说苑•善说》中大 段引用了鬼谷子的话语。刘向推崇谈说之术说:"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 者也。故辞不可不修,而说不可不善。"他开宗明义便引证了苟子、鬼谷子、子贡等人的话 来确立自己的论点,然后罗列了大量故事作为例证。苟子、子贡是确定无疑的历史人物,鬼 谷子也不能例外。鬼谷子具体活动时代,可以根据苏秦、张仪的活动时代确定,大概是与墨 子同时代的人。 这个人物为什么叫鬼谷子,本来也毫无神秘可言。《史记集解》引用了东晋学者徐广的 说法:"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隐士们不说自己的姓名正是情理中的事, 因为正如介子推所说的:"身将隐,焉用文之?"(《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大哲学家老子的真 实姓名便是一桩疑案,《论语》中的"荷礤丈人",有著作的"鹗冠子",都没有留下姓名。故 李善《文选注》说:"《鬼谷子序》曰:周时有豪士,隐于鬼谷者,自号鬼谷子。言其自远 也。然鬼谷之名(隐者通号也。"然而,大概由于他的名字中有一个"鬼",容易诱发人们的 神秘联想,到了鬼神之说昌盛的魏晋南北朝时代,鬼谷子这个人物就逐渐地被涂上了神秘色 彩,并与道教发生了联系, 鬼谷子可能是一个真实的人物,那么,他隐居的鬼谷也可能是实有其地。鬼谷子隐居的 鬼谷在什么地方。有不同的说法,古代的主要说法有: 1(在齐国境内。司马迁《苏秦列传》说,苏秦"东事师于齐而习之鬼谷先生"。这是最 早的说法,鬼谷应该在齐国境内。 2(在阳城(河南登封地区)。唐朝裴骝作《史记集解》(他引用了东晋学者徐广的说法: "颍川阳城有鬼谷,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张守节所作的"正义"云:"鬼谷在洛州阳城县 北五星。"颍川郡的阳城县,故治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窟朝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云:" 鬼谷 在告城县北,即六国时鬼谷先生所居也。" 3(在临沮(湖北当阳)。《昭明文选》所选的郭璞《游仙诗》说,鬼谷子是"清溪千万仞" 中隐居的道士。唐朝李善注解此诗引用《荆州记》说:"临沮县有清溪山,山东有泉,泉侧 有道士精舍。" 4(在关内云阳(即"扶风池阳",在陕西三原县北)。司马迁《甘茂列传》提到甘茂熟悉" 自觳塞及至鬼谷"的地理形势。这个鬼谷,徐广认为还是阳城。张守节认为徐广错了,他在 《史记正义》中说:"刘伯庄云:。此鬼谷,关内云阳(非阳城者也。案:阳城鬼谷,时属韩, 秦不得置之"唐朝司马贞所作的《史记苏秦列传》"索隐"云:"按:鬼谷,地名也。扶风池阳、 颖阳成,并有鬼谷墟。盖是其人所居,因为号。"又云:"按:徐广云在阳城。刘氏云此鬼谷 在关内云阳,是也。" 5(在汉江之滨。五代后蜀杜光庭《录异记》说:"鬼谷先生者,古之真仙也......居汉 滨鬼谷山。" 6(在壶山。托名李中虚的《命书序》说:"昔司马季主居壶山之阳。一夕雨余,风清月 朗,有叟踵门,自谓鬼谷子‖河南鲁山县、11 东莒县,都有壶山;有人认为壶山是湖南大 庸(张家界)的壶头山,今天许多地方都说有鬼谷,仅河南省就有两个以上的鬼谷,甚至南方 的江西省、浙江省也有鬼谷。我们如果把鬼谷的具体位置不加讨论,也是可以的。如果要讨 论考证(最恰当的办法是古今结合。按照古今结合的办法,河南省两处鬼谷最有可能是鬼谷 子的隐居地。这两处鬼谷,一在河南省淇县的云梦山,一在河南省汝阳县的云梦山。淇县云 梦是太行山的余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大平原的交界处,距淇县县城朝歌镇大约十五公里, 群峰秀丽而雄伟。云梦山的五里长的山谷叫做"鬼谷"(山顶的"鬼谷洞"传说是鬼谷子的诞生 地,还有鬼谷子弟子们居住的"孙膑洞"、"庞涓洞"、"毛遂洞"等。"天书崖"则是壁立数丈的 约一千平方米的悬崖,颇似悬崖石刻,远看依稀有字迹,传说鬼谷子把华元真人传授的"天 书"(即《鬼谷子》)托印在天书崖上。"南桃园"与"演兵岭"则传说是鬼谷子教导弟子们练习 游说之术与排兵布阵的地方。汝阳县的云梦山,在汝阳县城东南约4公里。山中有"鬼谷洞"、 "孙膑洞"、"鬼谷墓"、"孙膑墓"、"说泪井"(苏秦说的鬼谷子流泪的地方)、"石头阵",山下 还有"鬼谷村"。 汝阳县的云梦山,可以与《史记》注释中所提出的"阳城"说相互印证。阳城就是今登封 告城,然而告城百余里内并没有关于鬼谷子的遗迹与传说。而汝阳古属于阳城地界,那么阳 城鬼谷就应该是在汝阳县的云梦山。淇县的云 梦山,则可以与《史记》"东事师于齐而习之 鬼谷先生"的记载相互印证。淇县在西周时期是卫国都城,但是在东周惠王十七年(公元前 660年),赤狄人进攻卫国,卫懿公被杀,都城被毁灭。卫人南逃,在齐桓公援助下在楚丘(今 河南滑县)建立新的都城。淇县本与齐国接壤,齐桓公赶走赤狄之后,这块地方可能进入了 齐国的版图。那么,洛阳(当时属于西周君)人苏秦,魏(国都在大梁)人张仪,进入淇县的云 梦山求学是完全可能的,这就是苏秦的"东事师于齐"。除这两处鬼谷外,其他地方的鬼谷, 都不符合战国时代的形势与正规史书的记载,有的是古代传说,有的是今人附会。 这两处云梦山的鬼谷,谁更加权威呢?我们认为是淇县的鬼谷。因为,《史记》的记载, 肯定要比几百年以后人们为《史记》作的注释更可靠,更有权威。 [附录二]《六韬•文韬•大礼》节录 (撒卡:这个没有)
本文档为【《鬼谷子》研究 陈蒲清 著作整理】,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995397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5KB
软件:Word
页数:26
分类:工学
上传时间:2017-11-14
浏览量: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