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举报
开通vip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2008年第2期(总第12期) 唐山学院 高教研究所编 2008年3月 目 录 前沿动态 前沿动态 在历史新起点上深化高教改革开放 ..................................... 1 ..................................... 1 理论探索 理论探索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 2 ..........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 2008年第2期(总第12期) 唐山学院 高教研究所编 2008年3月 目 录 前沿动态 前沿动态 在历史新起点上深化高教改革开放 ..................................... 1 ..................................... 1 理论探索 理论探索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 2 ............................................ 2 “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 4 ............................... 4 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六) ... 6 ... 6 经典重温 经典重温 老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 8 ................................................. 8 特色项目集锦 特色项目集锦 武汉理工大学特色项目 .............................................. 10 .............................................. 10 目录选编 ........................................................ 11 ........................................................ 11目录选编 , 前沿动态 , 前沿动态 在历史新起点上深化高教改革开放 与全国改革开放一样,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这场异常深刻的历史性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不完善和发展不平衡难以避免,新旧体制转换的过程也远没有结束,观念性障碍、体制性障碍、政策性障碍还时常可见,加上改革开放道路上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这些都亟需我们站在历史新起点上,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来突破。从现实看,目前在要不要继续改革开放问题上的认识还是比较好统一的,至少绝大多数人口头上是拥护改革开放的;但在用什么样的思路和方法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开放问题上,就可能有不同见识,这是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难题。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开放,当前最要紧的是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增强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注重改革开放措施的协调性和整体性推进。实践告诉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在单项问题上相对容易突破,在系统问题上就比较难;在具体直接问题上相对容易突破,成体系的大突破就很难。就高等教育的核心改革,即教学改革来说,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是在不断推进的,无论是抓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还是实施“质量工程”,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建设实践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论是开展“教学名师奖”表彰,倡导建设优秀教学团队,还是开展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等,对保证和提高扩招后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人们普遍感到,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旧体系尚未得到根本性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还是旧的修修补补,连教学方法都还是旧的占主导。旧教学体系不打破,教学改革不能成体系突破,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不能尽快建立健全,要使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来一个时代性超越,全面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新期待,是很难的。 我们不能赞成高等教育“大扩招带来质量大滑坡”的说法,大扩招必然导致质量大滑坡的逻辑也不成立。扩招肯定会给质量问题带来严峻挑战,但通过各种举措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高教界内部和社会舆论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反差大,症结很大程度上在于对质量观或质量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的认识上。高教界人士认为世纪之交高教质量在不断提高,这主要是从历史纵向比较而言的,按照传统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衡量,实情的确如此。而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部门对高教质量的认识,更多的是从新时代要求出发的,即是否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这也折射出高等教育的质量观或质量标准和旧教学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应更新了。更新靠什么,就是深化改革开放。 成就传播不够,问题研究不透,这是对高教发展大势认识若明若暗的两个成因。改革开 1 放30年来,高教界左冲右突,上下求索,高教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发展,创造了不少奇迹,令世界瞩目,国人反倒看得模糊。这对坚定信心,发愤图强不利。应该实事求是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经验,有理有据地广为传播高等教育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以求得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更应该深刻透析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大提高的深层次问题,这是把改革开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重要前提。只有问题剖析透,深化改革开放的着力点才能明。对前进中问题的透视,既要看点,更要看面;既要看单项、局部,更要看整体、全局;既要看子系统,更要看大体系。对改革的领导者来说,不但要有改革的大决心,而且要有大思路好方法、选准路向。 改革开放不能中断,改革开放也不能割裂,改革开放更期待整体有效推进。近来,有人对高教界用“工程思维”抓改革发展提出了质疑。这应做具体分析,很多“工程”在点上突破是有明显成效的,但如果各级领导把精力都放在抓大大小小的“工程”上,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工程思维模式”,是有值得反思的一面的。高等教育改革的整体突破,只靠“工程思维模式”,是不够的。毕竟,成体系的全面改革突破,更难也更重要,亟需有大智慧者来统领。这也是最能考验领导者领导改革能力的关键所在。如果说,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更多寻求点上突破,那么,进入新阶段的改革开放,搞好顶层设计,思考整体协调推进,点面结合更加注重面,加快用新体系取代旧体系的步伐,下大决心把已做大的高等教育再做强,就更有意义。 摘自《中国高等教育》 2008年第3/4期 原文作者 浩歌 , 理论探索 , 理论探索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2007年对中国高等教育是极具特殊意义的一年。将这些具有“里程碑意义”或“预警作用”的教育大事罗列如下,意在表明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之中,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重新反观自身,高等教育实践研究聚焦热点 2007年的高等教育研究兼具高等教育“热点”与“冰点”问题。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反观和审视自身,努力探寻高等教育走向独立和成熟的路径。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一如既往地关注高等教育实践,深入剖析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以提高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政策和高等教育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力求真正找到高等教育问题的化解之道。 二、十七大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教育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是我国历届政府关注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十七大报告 2 明确提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不仅表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也指出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所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任重而道远。 三、中央财政划拨专项经费,启动本科教育“质量工程” 2007年,中央财政投入25亿元,正式启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质量工程”确定了专业、课程、实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教学评估以及对口支援西部高校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内容。 四、控制研究生扩招比例,试点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经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总数超过150万人,在校研究生数量达110万人,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大国。研究生培养将从扩大规模向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完成由研究生教育大国到研究生教育强国的转变。 五、国家开展博士质量调查,“质量工程”上延到教育顶层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事部联合推动的博士质量调查具有特殊的意义,全面分析和评价我国目前博士质量的状况,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于我国提出今后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方针、策略,建立博士质量的保障制度和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有利于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六、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恢复,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试行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规定: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 七、贫困大学生资助力度加大,高等教育公平日益彰显 与以往相比,2007年推行的资助体系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财政投入大幅提高;二是资助强度明显加大;三是资助范围日益扩大;四是政策导向作用增大。 八、政府出台民办教育新政策,规定资产过户到学校名下 教育部发布《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对民办教育资产作出了如下规定:? 要求举办者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 民办高校的资产必须于批准设立之日起一年内过户到学校名下;? 资产未过户到学校名下前,举办者对学校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九、高校贷款问题全面公开,风险控制究竟路在何方 高校贷款的风险控制与化解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出台系统性的解决 方案 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pdf气瓶 现场处置方案 .doc见习基地管理方案.doc关于群访事件的化解方案建筑工地扬尘治理专项方案下载 非常有必要,除了积极推出“短贷变长贷”、“银校合作共御风险”等有效政策和措施外,还要大力鼓励高校自身的造血功能,提升学校多渠道融资的能力。 3 十、提高质量成为高等教育主旋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乐章全面奏响 国家陆续启动和实施的“211工程”、“985工程”、“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质量工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博士质量调查,以及一系列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高等教育管理、彰显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的举措,标志着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乐章已全面奏响。 摘自《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期 原文作者 李枭鹰~邬大光 “关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理顺体制化解经费难题 不同地区新建本科院校经费投入差异大 前身是河池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河池学院,2003年升格为本科。学院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管理体制。2005年学院财政上划自治区管理,成为自治区本级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管理体制的变化带来了财政拨款的巨大变化。2004年,河池市全年给学院的财政拨款不足900万元,而2007年自治区全年给学院的财政拨款已达3500多万元。应该说,目前的财政状况可以支撑学院的正常运转,但要还清长期的建设欠账,学院尚需建设资金近2亿元。目前学院债务约6000万元。 作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安阳师范学院经费主要由省财政拨款和事业性收入组成。升本以后,省财政拨款力度有所增大,学校事业收入也有较大幅度提高。2001年学校启动了新校区建设工程,学校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等教学条件建设也加速推进,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近5亿元。为了保证建设发展资金需求,学校在加强自有资金管理的同时,加大了融资工作力度,共贷款4.1亿多元,目前贷款余额2.8亿元。目前学校的经费收入在维持学校日常运转和偿还到期贷款利息之余,满足学校建设发展的能力有限。办学成本提高,学校债务余额大,部分学生欠缴学费,成为不少新建本科院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据全国高校教学中心的夏鲁惠介绍,新建本科院校均为地方性高校,相当一部分新建本科院校还设置在地级城市,属于“省市共建”的管理体制,在教育经费分配上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大部分学校经费来源比较单一,主要靠收取学生的学费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 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新建本科院校的经费投入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发达地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远大于中西部地区。 新建本科院校多由专科升格建设任务繁重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多是在专科院校基础上扩充、合并、升格而成的,有的新建本科院校 4 还合并了一些中专学校,改造、提升的任务相当繁重,要办成一所合格的教学型本科院校需要做很多工作。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提升竞争优势,学校必须加强校园基本建设、实验室建设、优秀教师引进及青年教师培训、学科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和科研水平的提高,这些工作的开展均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撑。摊子铺得大,经费缺口自然就大。 此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新建本科院校办学优势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新建本科院校应该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更加主动地为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在服务中促进学校事业的发展。例如,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选择科研课题,组织技术攻关,并尽快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面向地方企业发展,成立技术开发中心,与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通过技术咨询和服务、专利、专有技术转让等形式,或通过兴办高科技企业形式,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各类主体责权利到位理顺管理体制关系 新建本科院校除少数以省管为主主办外,大部分由地市级为主主办。对于财政薄弱的地级市,“省市共建、以市为主”的管理体制遇到了挑战。 河池学院是广西唯一、全国少有的几个坐落在县级市的本科院校。就广西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哪个地级市能够支撑一所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实行自治区与河池市共建、以自治区为主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学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对于新建本科而言,最理想的管理体制应是以省为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认为,新建本科院校以省(自治区)为主和以市为主,不可一概而论。市里经济实力雄厚的,以市为主;市里财力薄弱的,可以考虑以省(自治区)为主。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史秋衡认为,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当前弱势、未来不确定的发展困局,政府应该从长治久安的视角制定政策法规,形成政府、社会多方位资助新建本科院校稳定发展的运行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经费短缺问题存在区域性差异,应因地制宜地解决经费短缺问题。不同区域的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不同的形势与任务,这是高等教育质量多样化的客观要求,政府应当落实法律规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践体现教育公平的财政转移支付原则,为高校地域布局提供经费保障和质量监控配套措施。 如何落实教育效率的成本核算原则,这是新建本科院校体系制度建设的核心。只有各类主体责权利到位,理顺高等教育体制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费问题。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28日第1版 5 , 教学评估 , 教学评估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 内涵解读,六, 六、学风 “学风”包括两个二级指标:“教师风范”和“学习风气”,均为一般指标。 学风建设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校容校貌,包括建筑、雕塑、人文景观,第二个层次是政策环境,学校制定的各项政策是不是有利于师生的成长;第三个层次是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个性和特色的体现,其形成需要一定历史的沉淀和积累。 (一)教师风范 该二级指标只有“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一个观测点。 1(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 ,级标准: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C级标准:教师履行岗位责任,从严执教,教书育人。 该指标强调学校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岗位责任,这与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这里讲的教师风范主要是把教师作为整体来考虑,不是指个别的教师。教师风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修养、学术水平、文化水准、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是教师的德与才的统一表现。教师风范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学校的名牌实际上是教师风范的名牌。 教师风范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性。当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师风范的主要内容是:敬业与乐业,爱生与奉献,竞争与合作,为人师表与言传身教,育人与自育。教师风范主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要反应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和敬业精神、教师人格魅力等多方面的教书育人之中。 A级标准中“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是指领导和教师集体具有现代的教育思想,坚持依法治教,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严格评分标准,坚决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教书育人”是指要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该指标主要考察学校如何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师严格履行岗位责任,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有哪些制度,有哪些做法,学校哪个部门具体牵头负责这项工作,近三年 6 来有哪些成效和突出的典型事迹。 (二)学习风气 “学习风气”虽然是一个较为软性的指标,而且新评估指标体系将“学习风气”改为一般指标,但也是评估过程的一项重点工作。 该二级指标共包括三个主要观测点:“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1(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 ,级标准: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优良。 C级标准:能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 该观测点看以下几点: (1)学生工作的体系、规章制度、日常管理; (2)学校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活动和效果; (3)近三年来的学生违纪率和考试作弊率的有关资料; (4)专家组的实地考察。 2(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 ,级标准:措施得力,效果好。 C级标准:有措施,效果较好。 “学风”是针对学生的,是指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习风气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学风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校园氛围。校园是学校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美丽幽静的校园环境,高雅、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外部条件,它们会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拼搏进取。 (2)学生管理。优良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优良学风的学校一定有完整的学生管理工作体系,完善的规章制度,规范化的日常管理工作。 (3)教育载体。学生的优良学风是在一系列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学校应创造一切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社会实践和其它素质教育活动。 (4)形象表现。透过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形象表现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学生学习情况。这主要指学生的精神状态和其外在表现,比如,校园里的学生是不是脚步匆匆,是不是衣冠整洁,是不是语言文明等等。 7 3(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级标准: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效果好。 C级标准:有一定的参加人数和活动效果。 对“课外”的界定是,只要是非课表所列时间均可认为是课外。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不仅要有,而且要丰富活跃。“丰富”指的是活动多、具有连续性,“活跃”指的是参加的同学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指学校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为目的的各项科技文化活动的参加人数超过50%,统计时应统计较长时间、系统地参加的人数。“效果好”,指有一定数量反映效果的研究 论文 政研论文下载论文大学下载论文大学下载关于长拳的论文浙大论文封面下载 、科技成果、文艺作品等。智育不仅在课堂教育,课外锻炼和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件在谈到“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时指出:高等学校的所有实验室和图书资料室都要向学生开放,建立大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要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科学研究项目或自主确定选题开展研究等多种形式,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高教研究所编辑整理 , 经典重温 , 经典重温 老子的人格教育思想 人格教育思想是老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老子的人格教育思想,对今天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炼一颗赤子之心 老子认为,人格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人充分认识“道”的本质,并能依照“道”的本质去行事,即培养“为道”之人。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认为,道是世界万物发展、变化、灭亡遵循的规律和法则。“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意思是说,体现了万物发展变化的道是循环往返的,运动变化的。道至上而神秘,只能体悟而不能言传,道之深奥是无穷尽的。所以,人们不能丝毫偏离道。“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如果能做到这一点,用道“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意思是说,用道来修身,德就会真实;用道来治家,德就会充裕;用道来治乡,德就会长久;用道来治国,德就会昌盛;用道来治天下,德就会博大。可见,做事“依道”、“为 8 道”,对个人修身、治国安民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老子认为,婴儿天性淳朴,私心杂念甚少,没有智伪巧诈,如果人们能保留婴儿般的淳朴天性,就能合乎“道”。在《老子》中他多次使用“赤子”与“婴儿”这两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如“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为了帮助人们形成婴儿这样的淳朴品德,老子论述了他关于人格教育的内容。 二、借老子之眼看理想人格 老子阐释了自己眼中的理想人格,其中的积极内容对今天的人格教育有很多启发,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少私寡欲,见素抱朴。老子时代上层社会生活极其奢华,物欲横流,而一般平民则流离失所,生活无着。老子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人们私欲膨胀、不加遏抑所致。他告诫人们要“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但是,他并不提倡绝欲。他也认为,正常的物质需要是人所必需的,只是人们要知道满足。 涤除玄览,专气至柔。老子认为,要实现“为道”的教育目的,就要使人心平气和。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著名学者任继愈认为,“涤除玄览就是要把自己的内心打扫干净,清除外物,做到没有暇疵”。老子认为,靠直觉的体认与潜意识的开发,作内观返照,净化欲念,清除心灵的弊障,就接近于为道之人。 贵柔戒刚,谦让不争。老子从自然人本主义道德观出发,极力主张人们去学习贵柔知足、谦让不争的修身之道。老子为了说明柔的功用,以水与人类的生长来作比。认为普天之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用土可以围之,用木器可以盛之,用金属可以断之,用火可以蒸之。但是,要摧毁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胜过它:水可以淹没高山,可以扑灭大火,可以使金属生锈,可以使木质腐烂。所以,柔韧中含着生机,刚强则预示着灭亡。 大直若屈,不露锋芒。老子具有委屈反能求全的辩证思想,极力主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人格。老子认为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没有智慧。“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所以,人们要保持“自矜”的态度,即使取得成功也要不夸耀、不露锋芒,以免影响长进。 上德若谷,报怨以德。老子认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是空虚、用之不尽的,人的心灵如同道一样,只有空虚若谷,不被私欲所蔽才能包容一切。这种“空虚若谷”的品格应表现在:国家之间,要相互尊重,以谦让自处,维持睦邻关系;人与人交往,要以诚待人,以宽容之心待人;对统治者而言,“空虚若谷”更重要,只有虚怀若谷,虚心谦下地对待百姓,才能得民心、得天下。 9 重视实践,矢志强行。老子提出了人格自我完善的系列要求,他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他认为,人既要认识别人,也要了解自己。战胜别人是有力,超越自我才刚强。知道满足的就是富有,坚持力行的就是有志,不迷失精神的就能长久,身死道存的就是不朽。人“自知、自胜、自足”,重视实践,矢志“强行”,就能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使生命保持永恒的意义。 三、老子不“老” 上述老子人格教育思想的几个方面,对今天的个人品德修养仍有一定的启示。 正视人类正常的欲望。在老子看来,正常的欲望是人人都有的,但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就变成了奢望。一味贪图享受,就是灾祸。老子的这一思想告诉人们,要量力而行,凡事要讲求实际,尊重规律,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少私寡欲,知足长乐,对健康长寿大有裨益。 重视自然的规律。在老子看来,道是万物的本源,道是自然,道是虚静,道是无为。老子告诉人们要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要懂得超越自身的有限性,用无限的观点理解万物的必然性。这样,就使人的生命活动与天地自然的永恒生机相融为一。 强调坚韧的毅力。老子认为,道的作用虽是柔弱的,但是柔弱可能胜过刚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只有依靠恒道,不断完善、改变自我,使之符合社会和道的范畴,才能使事物保持在某一持续阶段。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8年1月26日 作者 张迎春 , 特色项目集锦 , 特色项目集锦 武汉理工大学特色项目 特色之一:源于行业,共建合作,着力培养“三强”专门人才 1(“三强”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是:在形成结构合理的学科体系、构筑产学研共建合作平台、夯实“三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以科技创新平台为核心的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合作共建的综合效益,巩固“三强”人才培养特色,不断提升“三强”人才培养质量,以共建合作搭建学生走向社会的平台。 2(“三强”人才培养的战略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不断完善“厚基础、宽口径”、“强化专业教育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三强”人才培养方案;二是依托材料、交通、机械等优势学科,建设优势本科专业,结合“211工程”及学科建设,大力改善本科实验教学条件,为“三强”人才提供综合培养条件;三是不断拓展共建合作的领域和深度,加强“三强”人才培养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建设,优化与行业密切联系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开展大学 10 生创新能力训练,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本科实践教育体系。 特色之二:督导评估,多元协同,有效实施“三全”质量控制 在数十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教学质量控制的教学管理特色,即运用校内督导和评估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实行教学质量管理系统中督导评估子系统与学生、教师、学院、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等多元协同合作,实施“三全”教学质量控制,保证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教学督导办公室是直接接受校长和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的处级机构,其职责主要是准确把握学校各类各层次教学的运行状态,严格控制教学全过程,实时反馈各项教学质量管理措施的实施结果,为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咨询,对全校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 和督管。 成人教育、网络教育以及独立学院实施全方位的督教、督学 2(学校独立建制的教学质量监控组织,实现了教学督导和评估的三个“全方位”,即监控手段覆盖教学对象的全方位(普通本科、研究生、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独立学院)、办学条件的全方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环境建设)、教学活动的全方位(督教、督学、督管)。 3(通过常规督导、专项督导和年度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有效实现了教学质量的三个“全过程”控制,即教学督导和评估的监控手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组织全过程、每个主要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体现了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原则。 4(教学督导和评估是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主要监控手段,与教师、学生、学院、学校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形成多元协同的合作关系,促进办学主体和教学主体功能的充分发挥,实现了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科学、高效的运行。 高教研究所编辑整理 , 目录选编 , 目录选编 , 前沿动态 , 大改革 大发展 大提高 ——中国高等教育30年的回顾与展望. 周远清.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和谐文化建设与中国高等教育的使命. 范笑仙.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2007年中国高等教育盘点. 李枭鹰, 邬大光. 《高等教育研究》~2008.1. , 和谐大学文化的特征与建构. 董泽芳. 《高等教育研究》~2008.1. , 建设创新文化 造就创新人才 ——在第五次一流大学建设研讨会上的发言. 顾秉林.《高等教育研究》~2008.1. , 全球视野的教师理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文献研究之一 . 何齐宗.《高等教育研究》~2008.1. 11 ,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改革创新做大做强. 黄伯云.《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高等教育:办大以后是办强 ——教育部直属高校第十八次咨询会综述. 卢丽君.《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为高等教育站在历史新起点喝彩. 向和.《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 周济.《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全力以赴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做实. 周济.《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强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周远清.《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育质量 ——在第三届大学计算机课程报告论坛上的讲话. 吴启迪.《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从语言流变视角审视高等教育变革,笔谈,.《教育研究》~2008.2. 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与高等教育变革. 邬大光. 从高等教育概念变化看高等教育属性变化. 李枭鹰. 俞俏燕. 从大学隐喻流变看高等教育演变. 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与高等教育利益相关群体变迁. 李国强. ,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若干思考. 王建国.《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统筹协调高校利益关系. 王玲.《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研究与探索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理念及启示. 杜翔云, 钟秉林等.《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走出“象牙塔”之后:大学的功能与责任. 章仁彪.《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对我国再度兴起学院制的思考. 李北群, 徐月红.《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国外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魏克新, 石娟.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精英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吴向明, 陈煜.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地市政府在地市普通高校发展中的责任与义务. 杨科正.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大学理性:历史传统与现实追求. 张学文. 《教育研究》~2008.1. ,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发展战略探新. 林金辉,刘志平.《教育研究》~2008.1. , 美国四年制公立院校办学成本递增的特点与启示. 徐警武.《教育研究》~2008.1. , 教育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应如何作为.黄士力.《教育研究》~2008.1. , 教育的学术传统与教育研究. 刘旭东.《高等教育研究》~2008.1. , 我国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廖进球等.《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从更高更宽视阈透析高等教育的属性与功能. 瞿振元, 韩晓燕.《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关于院系办学成本核算的若干思考. 晏维龙等.《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用好行政权 强化学术权 尊重和支持公众权. 居南生.《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高校定位. 李明忠.《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美国大学科研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 秦竹, 何立芳.《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从外到内:中国高等教育经历的文化转型. 冯典.《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教师职责基本内涵与现代教育理念. 李军, 崔峰.《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创新教师教育 努力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 俞立中.《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努力做一位既受尊敬又受欢迎的教师. 贾良定.《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教育自觉理念下的教师教育. 李宝斌~齐恒.《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高校杰出学者和优秀教师成长的特征. 谢志新.《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 王光彦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高校青年教师成长道路与特点. 刘瑞贤.《中国高教研究》~2008.2. 12 ,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 赵菊珊~马建离.《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教学:高校教师的首要学术责任. 杜利平.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关于地方高校教师岗位业绩和能力目标要求的思考. 彭宁~曾茂林.《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重新认识教师在外语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兼论其在任务型教学中的体现. 欧阳旭东.《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教学研究的转型及其课题. 钟启泉. 《教育研究》~2008.1. ,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文化诉求. 孙勇.《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大学人文教育期待理论与实践突破. 丁琴海.《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在克服浮躁中构建大学创新文化. 朱清时.《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和谐社会要求强化大学文化的包容性. 郑宏.《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深化助学内涵 完善资助体系 强化育人功效. 曹文泽.《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多校区办学的现状与对策. 刘华东, 张婕.《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尔家林.《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多校区办学后勤保障机制探析. 杨吉槺 ,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的问题与思考. 余莉.《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思考与实践. 杨晓西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内涵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 解根法, 柴达.《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上海市新升本科院校定位与发展的困惑解析. 陈飞~郑惠强.《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发挥区位与学科优势 推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朱崇实.《中国高等教育》~2008.1. 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王亚杰.《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自强与扶持: , 培育大学特色 建设特色大学. 段宝岩.《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特色兴校 谋海济国. 冯瑞龙.《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新时期行业特色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王芳. , 优化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生态. 苏志武.《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加强与行业契合 促进行业特色高校持续发展. 张长宽.《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高等学校实现特色办学的路径选择. 戴吉亮, 杨向荣.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大学办学综合化与特色化的内涵及其关系研究. 李立国.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论新时期特色型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王亚杰, 张彦通. 《教育研究》~2008.2. , 发挥特色优势 引领行业技术创新. 徐金梧.《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提升内涵 建设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 钱旭红.《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试论高校办学特色的基本特征与挖掘提炼. 衡付广.《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提升教育质量. 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随新玉.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院系级资源型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探讨. 陈宏毅.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论我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观的重要转换. 裴娣娜. 《教育研究》~2008.1. , 突破一个瓶颈 做好两个接口 注重三个结合. 张德江.《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优化教学管理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李小北, 李天燕.《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大学教育质量的学术标准和社会标准. 杨桂华.《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校内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建构和有效运行. 刘超.《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实时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于恩林~孔祥东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树立教学管理新理念 着力创新人才培养. 常维亚, 赵莉.《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制定规范 强化督导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姚群秀.《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对完全学分制下教学管理的思考. 李鹏翔~马晓霞.《理工高教研究》~2008.1. 13 , 高校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研究. 何云辉~秦国柱.《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当代知识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李志义.《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精品课程建设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践行. 李静~栾开政~张会杰.《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本科教学评估与质量工程 , 试论教学评估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衡付广, 李志安.《中国高教研究》~ 2008.1. , 对“后评估阶段”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考. 董志峰.《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高校教学水平评估期待“五个转变”. 刘振天.《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做好评估专家组秘书工作的定位和重点. 张勇等.《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从第四代评价视角看我国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完善. 何苗.《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谈本科评估方案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机结合. 何畏~熊晓辉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深化改革 加强研究 切实落实“质量工程”.薛素铎.《中国高教研究》~2007.12. , 我校实施“质量工程”的举措与效果. 刘衍聪~仝兴华.《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罗维东.《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学科专业建设 , 理工院校金融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汤凌宵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着力打造经贸外语人才软实力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柏会力.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化学科学和化学教学. 胡英.《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当下中国法学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 苏力.《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艺术设计专业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龚勤茵.《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探索. 樊千.《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制度变迁视野下学科制度的建构与反思. 赵军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策略:差异化发展与错位竞争. 孔建益, 杨军. , 应用性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张洪田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刘武成~王进~王冬梅.《理工高教研究》~ 2008.1. ,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何培玲.《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经济类专业强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董登珍~汪笑天~刘树林.《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规范管理 改革创新 全面提高法学教育质量 ――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暨中国法 学教育论坛侧记. 何志鹏.《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理工科教育改革 ――学习十七大精神体会. 屈波.《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构建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刘建平.《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陈士夫~王瑛.《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哈佛大学本科生辅导和咨询制度改革及启示. 张家勇~王报平.《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原则与措施. 包镕.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从课程体系建设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 周萍.《中国高等教育》~2008.1. , 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 景维民~周立群.《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教育教学改革 , 多媒体上课六要素和四大忌. 冯博琴.《中国大学教学》~2008年第2期. 14 , 高校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途径. 王仲民~姚合环.《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基础制造工程实践中实施“创新训练”的探索. 王宏宇~姜银方.《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基于三大平台培养三种能力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倪师军~曹俊兴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大学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的思考. 徐金梧.《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刘学忠. 《教育研究》~2008.1 , 对技术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思考. 莫惠林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应重视语码转化在双语教学中的运用. 李晓梅等.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 强化实践环节 培养一线创新人才. 刘和忠等.《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注重工程实践能力 提升工程教育水平. 沈晓明.《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推动学习创新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 屈林岩.《中国高等教育》~2008.2. , 工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五十年. 马知思.《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对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阎亚军, 周谷平. 《教育研究》~2008.1. , 张增田.《中国高等教育》~2008.3/4. , 抓好课程建设 推进思政教育工作队伍专业化建设. 陈宁 , 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孙炯~赫建文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应用型本科教育中理工科课程的教学改革. 卢洁~白先放.《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我见. 周国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关于现代西方哲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 庞立生~王艳华.《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完善法律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 田圣斌~杨伦.《中国大学教学》~2008.1. 刘仲文, 陈佳俊. 《教育研究》~2008.2 , 会计学本科毕业生职业胜任能力调查分析. , 提高“微积分”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建~黄廷祝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以大学化学实验推进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杨屹~王桂花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杨春平~曾光明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环境类专业研究型实验课程的特征与构建. , 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解析与对策. 王健~张静.《中国大学教学》~2008.1. , 大学英语学习策略探究及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 王莉梅. 《中国高教研究》~2008.1 , 基于线性代数智能在线测试系统的考试改革及实践. 方文波~马俊等.《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文艺学的知识属性与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冯黎明~刘科军.《中国大学教学》~2008.2. ,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调查与剖析. 卢瑞华~舒赣平~范圣刚等.《理工高教研究》~ 2008.1. , 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 郝哲.《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情景模拟教学在《组织行为学》课程中的应用. 邹琼.《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从学生满意度看高校双语教学. 俞福君.《理工高教研究》~2008.1. , 中美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比较与分析. 李静~王祖源.《中国大学教学》~2008.2. 高教研究所编辑整理 15
本文档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解读】,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083599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51KB
软件:Word
页数:25
分类:生活休闲
上传时间:2017-10-16
浏览量: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