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

举报
开通vip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 其产量、品质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生长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由 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作物的生长 包括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和生殖体(花、果实、种子)的生长。风干种子在水中的吸胀,只 是体积上的量变,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数量增长过程,因而不是生长。 (二)发育 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枸、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 其产量、品质形成 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 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 (―)生长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作物植株或器官由 小到大、由轻到重的不可逆的数量增长过程,它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作物的生长 包括营养体(根、茎、叶)的生长和生殖体(花、果实、种子)的生长。风干种子在水中的吸胀,只 是体积上的量变,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数量增长过程,因而不是生长。 (二)发育 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结枸、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 终导致植株根、茎、叶和花、果实、种子的形成。发育是作物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质的变化, 有时这种过程是可逆的,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分蘖的产生、气孔发育等。现以 叶的生长情况来解释生长和发育。叶的长、宽、厚、重的增加谓之生长;而叶脉、气孔等组织和 细胞的分化则为发育。 (三)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 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推进的。 二、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一)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概念 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称为生 殖生长。 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划分通常是以穗分化或花芽分化为界限,把生长过程分为两 段,穗或花芽分化之前,为营养生长阶段,其后开始进人生殖生长阶段。实际上两种生长之间 并无严格界限,有相当一段时间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常常交错在一起,称为并 进时期。例如,麦类作物在拔节前幼穗已分化,同时茎、叶也继续生长,两者并进生长(图4-1)。 (二)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一般而言,只有根深叶茂,才能穗大粒饱。 图4-1小麦生育时期与三段生长 在营养生长期间,若植株生长健壮,地下有强大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地上有大量的绿色叶 片制造并积累有机物质,就能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彼此影响。由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交错在 一起,并行生长。在同一个时间,根、茎、叶、果(穗)、种子等各自处于生育进程的不同时期,彼 此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相互影响。如小麦,在拔节时茎的节间迅速生长,穗在分化,而低位 叶片已趋向老化。此时,若及时适量施肥浇水则有良好的增产效果;但如果施肥灌水过多,则 往往造成营养生长过盛,茎叶徒长,植株倒伏,子实反而不饱满。 (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调控 由于不同作物的收获器官不同,在促控植株的生长发育、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上就要 因作物而异。对于以果实或种子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在开花之前,重点要培育壮苗,使营养器 官生长发育健壮,先“搭好丰产架子”,为花、果、种子的生长发育奠定物质基础,但也要注意防 止营养器官生长过旺,以免进人生殖生长阶段时不能建立起生殖器官生长的优势。 三、作物生长的一般进程 (―)作物S形生长过程 1.S形生长曲线 作物器官、个体、群体的生长通常是以大小、数量、重量来度量的。作物植株的个体或器官 的生长过程、群体的建成及产量的形成过程均呈现出前期较慢、中期加快、后期又慢以至停滞 衰落的过程。这种生长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化的关系,在坐标图上可用曲线表示。如果以时间 为横坐标,以作物生长量为纵坐标画出一条曲线,则曲线呈英文字母“S”形状,因此这条曲线 称为S形生长曲线(图4-2)。 2.S形曲线的变化过程 作物的S形生长过程(以群体干物质积 累为例)可划分为缓慢增长期、直线增长期和 减缓停滞期三个阶段。 缓慢增长期。在作物生长初期,作物 叶面积较小,干物质积累量较少,生长比较缓 慢,呈指数增长,也叫指数增长期。 直线增长期。在这一时期,植株变 大,叶面积增长较快,群体干物重的增长速度 维持定值,呈直线增长趋势。 减缓停滞期。随着叶片变黄(或脱 落)和机能衰退,群体干物质积累速度减缓。 当到成熟期时,生长进人停滞状态,干物质积 累停止,植株干重趋于稳定不再增加。 {二)S形生长进程的应用 检验作物的生长发育进程 作物的群体、个体、器官、组织乃至细胞,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都是符合S形生长曲线的。 如果在某一阶段偏离了 S形曲线的轨迹,未达到或超越了,都会影响作物的生育进程和速度, 从而最终影响产量。因此,在作物生育过程中应密切注视苗情,使之达到该期应有的长势长 相,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 促控柑施的应用 促控 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软件质量保证措施下载工地伤害及预防措施下载关于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 要适时。各种促进或抑制作物生长的措施,都应该在作物生长发育最快速度 到来之前应用。例如,用矮壮素控制小麦拔节,应在基部节间尚未伸长前施用,如果基部节间 已经伸长,再施矮壮素,就达不到控制该节间伸长的效果;水稻晒田可使基部1?2节间矮壮, 若晒迟了,不但达不到这一目的,反而可能影响穗的分化。 促控措施要兼顾不同器官。同一作物的不同器官,通过S形生长周期的步伐不同,生 育速度各异,在控制某一器官生育的同时,应注意这项措施对其他器官的影响。例如,拔节前 对稻麦施用速效性氮肥,虽然能对稻麦的小花分化起促进作用,但同时也能促使基部1?2个 节间的伸长,而易引起以后植株的倒伏。 四、作物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作物的生育期 作物生育期的概念 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天数,称为作物的生育期。在生产上,由于作物收获的产品器官 不同,生育期的计算方法也不同。根据收获对象的不同,有以下4种情况: 收获子粒。一般以子粒为播种材料又以新的子粒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其生育期是指子 粒播种后从出苗开始到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这类作物在生产上最多,如小麦、玉米、大豆、高 粱等。 收获营养体。对于以营养体为收获对象的作物,如麻类、薯类、牧草、绿肥、甘蔗、甜菜、 烟草等,其生育期是指播种材料出苗到主产品收获适期的总天数。烟草的生育期是从出苗到 “工艺成熟”之间的天数。 育苗移栽。需要育秧(育苗)移栽的作物,如水稻、甘薯、烟草等,通常还将其生育期分 为秧田(苗床)期和大田期。秧田(苗床)期是指从出苗到移栽的天数,大田期是指从移栽到成 熟的天数。 棉花。棉花具有无限生长习性,在棉花开始吐絮后,要持续很长时间才能收获完毕。 一般将播种出苗至开始吐絮的天数称为生育期,而将播种到全田收获完毕的天数称为大田生 育期。 影响作物生育期长短的因素 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主要由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 基因型对生育期的影响。基因型不同导致不同作物、同一作物不同类型及不同品种的 生育期长短不同。如北京地区,冬小麦生育期为250 d左右,春小麦生育期仅100 d左右。同 为冬小麦又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之分。早熟品种生长发育快,主茎节数少,叶片 少,成熟早,生育期较短;晚熟品种生长发育缓慢,主茎节数多,叶片多,成熟迟,生育期较长。 中熟品种在各种性状上均介于两者之间。 环境条件对生育期的影响。温度和日照长度变化会引起生育期变化。如玉米、大豆、 水稻等喜温短日照作物,当从南方向北方引种时,由于纬度增高,温度较低,日长较长,其生育 期延长;相反,从北方向南方引种,由于纬度低,日长较短,温度较高,生育期缩短。强冬性小麦 为低温长日照作物,若作春小麦栽培则当年不能抽穗成熟。 此外,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栽培措施对作物生育期也有影响。如在相同纬度下,高海拔地 区温度较低,作物生育期较长;低海拔地区温度较高,生育期就短;同一玉米品种在春播时生育 期较长而夏播情况下较短。 作物的生育期与产量 一般来说,早熟品种单株生产力低,晚熟品种单株生产力髙,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湖南、 江西两省晚熟油菜品种产量低于中熟油菜品种产量,其主要原因是这两省人春后,温度上升 快,晚熟品种灌浆成熟时,常遇高温逼熟,导致产量和种子含油量下降,而中熟品种则成熟条件 好,产量和种子含油量高。此外,从群体产量看,早熟品种多适于密植,而晚熟品种多适于稀 植,因此,早熟品种群体产量也不一定比晚熟品种低。 (二)作物的生育时期 生育时期是指作物一生中植株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依此显著变化可将每 种作物的一生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现将常见作物的生育时期介绍如下: 稻、麦类。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图4-1)。 玉米。一般划分为出苗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开花期、吐丝期、成熟期。 豆类。一般划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开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 棉花。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期、花铃期、吐絮期。 油菜。一般划分为出苗期、现蕾抽薹期、开花期、成熟期。 对各种作物生育时期的划分,目前尚未完全统一,有的划分粗些,有的划分细些。例如,成 熟期还可细划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需要说明的是,在日常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中,对作物的生育时期的含义有两种解释,一种 是把各生育时期视为作物全田出现形态显著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日期,如出苗期是 指出苗植株达到全田植株50%的那一天,即某月某日;另一种是把每个生育时期看成出现显 著形态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期,并以该时期开始到下一生育时期开始的前一天为止之间的天 数计算,例如,分蘖期,即是指从分蘖开始的那一天起至拔节期开始前一天之间的天数。在进 行科学试验记载时,常常采用前一种方法。关于达到各生育时期的“ % ”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一般以10%为 始期,以50%为盛期作为记载某生育时期的标准。 五、作物器官的建成 (一)种子及种子萌发 种子的概念 作物生产上所说的种子是泛指用于播种繁殖下一代的播种材料,它包括植物学上的三类 器官。第一类即由胚珠受精后发育成的种子,即植物学上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 草等作物的种子;第二类为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髙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 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第三类为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或茎,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 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 近年来,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把植物组织的细胞培养成在形态 及生理上与天然种子胚相似的胚状体(体细胞胚),把胚状体包埋在胶囊内形成球状结构,使其 具备种子机能e这种颗粒体称为人工种子(Artificial seeds),又称合成种子(Synthetic seeds) 或体细胞种子(Somatic seeds)。 种子的组成 除用于无性繁殖的营养器官,如根和茎外,作物的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有些作物胚 乳退化,所以看起来不明显)三部分组成。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单子叶作物。小麦、玉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的种子有胚、胚乳,不仅有种皮,还有果皮 包被着,种皮和果皮紧密相连不易分开;而水稻、大麦、谷子等甚至还包括果实以外的内外稃 (壳)。胚乳是种子养分的贮藏场所,有胚乳的种子,一般 内胚乳比较发达(图4-3)。 有胚乳的双子叶作物。种子由胚、胚乳、种皮三部 分组成,如蓖麻、荞麦、黄麻、苘麻、烟草等。 无胚乳的作物。种子有胚、种皮,但没有胚乳, 养分贮藏于胚内,尤其是子叶内,如棉花、油菜、芝麻、甜 菜、大麻及大豆、花生等作物。由于胚或子叶中贮藏养 分多少关系到种子发芽和幼苗初期生长的强弱,所以选 用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的种子,对保证全苗壮苗有重要 意义。 种子发芽条件 种子和用于进行繁殖的营养器官能否发芽,首先决定 于自身是否具有发芽能力,只有具有发芽能力的种子才可能发芽。除自身因素外,水分、温度 和空气是发芽的主要外部条件,种子发芽要求水分、温度和空气三个因素的适度配合,三者缺 一不可。 水分。水分是制约种子发芽的首要因素。种子必须在吸足水分后才能萌发,如吸收水 分不足,即使其他条件满足种子也不能开始发芽。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水量也不同,含淀粉 多的种子吸水量较少,如小麦为种子干重的150%?160%,玉米为137%;含蛋白质、脂肪较多 的种子则吸水量较多,如大豆为220%?240%。 温度。作物种子发芽是在一系列酶的参与下进行的,而酶的催化活力与温度有密切关 系。不同作物种子发芽所需最低、最适、最高温度不同,即使同一种作物,也因生态型、品种或 品系不同而有差异。一般原产北方的作物需要温度较低,如小麦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3? 5°C,最适温度为15?20°C,最高温度为35?40°C ;原产南方的作物所需温度较高,如水稻种子 萌发的最低温度为10?12°C ,最适温度为28?32°C,最高温度为40?42°C。 空气(氧气)。在种子发芽过程中,旺盛的物质代谢和物质运输等需要强烈的有氧呼 吸作用来保证,因此氧气对种子发芽极为重要。各种作物种子萌发需氧程度不同,花生、大 豆、棉花等种子含油较多,萌发时较其他种子要求更多的氧。水稻种子与一般作物种子有 些不同。水稻正常发芽也需要充足的氧气,但在缺氧情况下,水稻种子具有一定限度忍受 缺氧的能力,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但缺氧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影响幼根、幼叶生长,并且导致 酒精中毒。 此外,有些作物种子发芽还需要光,如烟草种子在间歇照光时萌发率较高,其作用机理目 前还不太清楚,可能与光期产生光反应,随后产生暗反应有关。 种子萌发过程 有性繁殖作物。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首先是吸胀阶段,种子 吸收水分膨胀达到饱和。接着是萌动阶段,贮藏物质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通过酶的活动, 分别水解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甘油及脂肪酸等,这些物质运输到胚的各个部分,作为种子萌发 的结构物质并提供能量;继而在适宜的温度和通气条件下,胚根伸长突破种皮,露出白嫩的根 尖,即完成萌动阶段。最后是发芽阶段,胚继续生长,禾谷类作物当胚根长至与种子等长,胚芽 长度达到种子长度一半时,即为发芽。 无性繁殖作物。以块根繁殖的甘薯,依靠块根薄壁细胞分化形成的不定芽原基的生长 发育,突破周皮而发芽。马铃薯、甘蔗、苎麻等的发芽,则是由茎节上的休眠芽在适宜条件下伸 长并长出幼叶。 这类根、茎萌发的共同点是:一般都可萌发2个以上的芽,形成一种多芽,以后又可分离成 独立的植株;根、茎都具有顶端优势,即在块根、块茎的顶部(开始膨大的一端)和上部茎节上的 芽首先萌发,依次向下,在一种多芽的情况下,上部芽常常会抑制下部芽的萌发;块根、块茎内 本身含水量较多,所以没有吸胀过程,只要有一定湿润的土壤环境,温度与空气适宜时就可以 萌发。 种子寿命和休眠 种子寿命。种子寿命是指种子从采收到失去发芽力的时间。在一般贮存条件下,多 数种子的寿命较短,一般为1?3年,如花生种子的寿命仅有1年,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 种子为2年。也有少數作物种子寿命较长,如蚕豆、绿豆能达6?11年。种子寿命长短与 贮存条件有密切关系,如低温贮存可以延长种子的寿命,保持种子密封干燥也可延长种子 寿命。 种子休眠。具有生活能力的新种子,即使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亦不能发芽的现象称为 种子的休眠。休眠是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稻、小麦、大麦、玉米、高粱、豆类、棉花、油 菜的种子和马铃薯的块茎等大多具有休眠特性。 种子休眠的原因及破除方法。种子休眠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①胚的后熟。是 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即种子收获或脱落时,胚组织在生理上尚未成熟,因而不具备发芽能力。 这类种子可通过低温和水分处理,促进后熟,使之发芽。②硬实引起休眠。硬实种皮不透水, 不透气,故不能发芽,如豆类作物在干燥、高温、氮肥多的环境下种植容易产生硬实。为促使硬 实种子发芽,一般采用机械磨伤种皮或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使种皮溶解,增强其透 性。③种子或果实中含有某种抑制发芽的物质。如种子中含有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 而未能发芽,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改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采用植物激素等予以处理,使 休眠解除。 1.胚芽鞘2.主胚根3.胚根4.种子 图4-4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 子叶出土类型 作物种子在田间萌发出土的过程中,根据下胚轴 伸长与否,将子叶出土情况分为子叶出土、子叶不出 土及子叶半出土三种类型。 子叶出土的作物。种子发芽时,其下胚轴生 长快且伸长,能将子叶带出地面,随后展开变绿,下胚 轴成为幼茎,如棉花、大豆等。此类作物播种时,要求 土壤要疏松,播种不能太深,否则不易出苗。 子叶不出土(留土)的作物。种子发芽时,下 胚轴不伸长,只有上胚轴伸长,将胚芽带出地面,而子 叶残留在土中,直至养分耗尽,其幼茎由上胚轴转成, 如蚕豆、豌豆等。另外,小麦、玉米等种子发芽时,首 先钻出地面的是锥状的胚芽鞘,它的钻土能力强。胚 芽鞘一出地面见到光照立即停止生长,包在里边的真 叶则从胚芽鞘孔口处伸出地面(图4-4)。 子叶半出土作物。种子在萌发时,其上胚轴和胚芽生长较快,同时下胚轴也相应生长。 当播种较深时,子叶不出土;而播种较浅时则可见子叶露出地面,如花生种子。 由于上述情况,在生产上确定播种深度时,应考虑到作物子叶是否出土以及根茎(胚轴)长 短等特性。一般子叶出土或根茎短的作物播种要浅一些,子叶不出土或根茎长的作物播种可 深一些。 根 作物的根系 作物的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和不定根组成。作物 的根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须根系,如单子叶作物的根; 另一类是直根系,如双子叶作物的根。 须根系。单子叶作物如禾谷类作物的根系属于 须根系。它由种子根(初生根或胚根)和茎节上发生的次 生根(不定根、节根)组成。种子萌发时,先长出1条初生 根(有的可长出3?7条),随着幼苗的生长,基部茎节上 长出次生根,次生根是从地下接近土表的茎节上发生的, 所以叫节根;因为其数目不定,所以又叫不定根;它的出 生顺序是自芽鞘节开始,渐次由下位节移向上位节,节根 在茎节上呈轮生状态。当拔节以后,多数作物的茎节不 再生出节根,但有些作物(玉米、高粱、谷子)则在近地面 茎节上常发生一轮或数轮较粗的节根,称为支持根,又叫 气生根,这些根人土以后,对植株抗倒伏和吸收水分、养 分都有一定作用,还具有合成氨基酸的作用(图4-5)。 直根系。双子叶作物如豆类、棉花、麻类、油菜等 的根系属直根系。它由一条发达的主根和各级侧(支)根 构成。主根由胚根不断伸长形成,逐步分化长出侧根,主 根较发达,侧根逐级变细,形成直根系(图4-6)。 根的生长与分布 禾谷类作物根系随着分蘖的增加根量不断增 加,生长前期横向生长显著,拔节以后转向纵深伸 展,到孕穗或抽穗期根量达最大值,以后逐步下 降。根入土较深,水稻可达50?60 cm,而小麦可 达100 cm以上。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 耕层土壤中,占总根量的70%?80%,20?40 cm 的土层中占10%?15%。 双子叶作物棉花、大豆等的根系也是逐步形 1■主根侧根1?细根4■根瘤    成的,苗期生长较慢,现蕾后逐渐加快,至开花期 S4-6    根量达最大值,以后又变慢。棉花根入土深度可 (资料来源:曹卫星’作物栽培学总论’2〇〇6)达80?2〇0 cm,约80%的根量分布在0?40 cm 土层中。 一般来说,作物在〇?30 cm耕层中根分布最多,所吸收的养分和水分也主要来自这一 土层。 根生长的越向性 (1)向水性。根系入土深浅与土壤水分有很大关系。水田中水稻根系扎得较浅,而旱地作 物根系较深。适度的表层土壤干旱,有利于根系下扎。当然土壤极度干旱或土壤淹涝,都不利 于根系的生长。为了后期生长健壮,苗期要控制水分供应,可促使根系向纵深发展。 趋肥性。在肥料集中的土层中,一般根系比较密集。所以在生产上强调深施肥,不仅 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还可促进根系下扎。 向氧性。根系具向氧性,所以要求耕层土壤通气性要好,这是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 在生产上经常中耕,使土壤疏松通气,是促根的常用手段之一。 根据作物根的这三个特性,生产上经常采用“蹲苗”措施来控上促下,培育壮苗。而蹲苗的 3个措施就是不灌水、不施肥、勤中耕。 (三)垄 作物的茎 单子叶作物的茎。禾谷类作物的茎多数为圆形,大多中空,如稻、麦等。但有些禾谷类 作物的茎为髓所充满而成实心,如玉米、髙粱、甘蔗等。茎秆由许多节和节间组成,节上着生叶 片。禾谷类作物的茎主要靠每个节间基部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进行分裂和伸长,使每个节 间伸长而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居间生长。禾谷类作物拔节后不久几个节间同时生 长,是茎伸长最快的时期。 禾谷类作物基部茎节的节间极短,密集于土内靠近地表处,称为分蘖节,分蘖节上着生的 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分蘖。从主茎叶腋长出的分蘖称为一级分蘖,从一级分蘖上长出 的分蘖叫二级分蘖,从二级分蘖上长出的分蘖叫三级分蘖,依此类推。 双子叶作物的茎。双子叶作物的茎一般接近圆形,实心,由节和节间组成。此类作物 茎的生长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轴生长,即主轴从下向上呈无限生长,主轴上的侧芽可发展为 侧枝。单轴生长的茎秆外形直立,如向日葵、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棉花的主茎和营养枝等。 另一种是合轴生长,即主轴生长了一段时间之后停止生长,由靠近顶芽下方的一个侧芽代替顶 芽形成一段主轴,以后新的主轴顶芽又停止生长,再由其下方侧芽产生新的一段主轴,依次类 推,便形成稍有弯曲的茎枝,如棉花的果枝。双子叶作物的茎,主要靠茎尖顶端分生组织的细 胞分裂和伸长,使节数增加,节间伸长,植株逐渐长高,其节间伸长的方式为顶端生长。 茎的节数因作物种类及品种而异;每节着生一叶,叶腋间都有腋芽,可萌发为分枝。分枝 习性因作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分枝性强的作物,如棉花、油菜、花生、豆类等,其分枝对产量构成 的作用较大,在栽培上,要促分枝早生、多发。分枝性弱的作物,如大麻、烟草等,分枝对茎(大 麻)和叶(烟草)的产量和品质不利。 影响分枝(分蕖)生长的因素 作物种类和品种。不同的禾本科作物分蘖特性不同,稻、麦类分蘖能力强,在生产上, 稻、麦类可形成数十个分蘖,一般有5?10个分蘖能够成穗。玉米、高粱分蘖能力弱,产生的分 蘖少,而且普通玉米分蘖不能成穗,高粱分蘖成穗率较低。同一作物不同品种分蘖能力也有很 大差异,如冬小麦品种分蘖能力比春小麦分蘖能力强;大豆不同品种之间分枝差异也大,有的 品种无分枝,有的品种有4?5个分枝,有的品种可达10?15个分枝。 种植密度。合理种植密度和较稀种植,有利于作物主茎的生长。对于分枝(或分蘖)的 作物,种植密度影响分枝(或分蘖)的形成。总的说来,苗稀,单株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植株 分枝(或分蘖)力强;反之,苗密,则分枝力(或分蘖力)弱。 施肥。施足基肥、苗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营养,可以促进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 如氮、磷、钾施用比例得当,则更有利于主茎和分枝(分蘖)的生长。但氮肥过多,碳氮比例失 调,对茎枝(分蘖)生长不利。 (四)叶 作物的叶 作物的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作物生产依赖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在作物生产中特别重 视叶片的生长状况。 1.叶舌2.叶片3.叶鞘 图4-7离粱叶构造 单子叶作物的叶。禾谷类作物的叶为单叶,一 般包括叶片、叶鞘、叶耳和叶舌4部分,叶的下方为叶 鞘,包围着节间。叶片位于叶鞘上方,呈扁平形状,有 利于接受阳光。在叶片和叶鞘相连处的内侧,有叶舌, 其形状大小以及茸毛有无因作物种类而不同。有些禾 谷类作物在叶片基部的两侧还各有一个叶耳。叶舌和 叶耳可作为鉴别作物、杂草的标志(图4-7)。 双子叶作物的叶。双子叶作物的叶由叶片、叶柄 和托叶三部分构成。棉花、苧麻、大豆、向日葵的叶三部 分俱全,叫完全叶。缺少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不 完全叶,如甘薯、油菜的叶无托叶,烟草的叶无叶柄。 1.叶片2.叶柄3.托叶 图4-8棉花的叶 叶可分为单 叶和复叶。凡一个叶柄上只生一片叶,不论其完整与否, 都叫单叶,如棉花、向日葵、油菜等作物的叶(图4-8)。叶 柄上着生着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片,叫复叶。复叶 又分羽状复叶如豌豆、花生、紫云英的叶;掌状复叶如大 麻的叶;豆类中的大豆、红小豆、绿豆的叶片由三片小叶 构成,称三出复叶。 叶的功能期 作物的叶片展开后,即可进行光合作用,在叶片生 长定型后不久光合作用达到峰值,后因叶片年龄老化, 而逐渐衰老枯死。叶片的光合产物除部分用于本身的 呼吸和生理代谢消耗外,大部分向植株其他器官输出。 叶从开始输出光合产物到失去输出能力所持续时间的 长短,称为叶的功能期。禾谷类作物叶片的功能期一般 为叶片定长到1/2叶片变黄所持续的天数;双子叶作物 则为叶平展至全叶1/2变黄所持续的天数。 影响叶生长的因素 叶的分化、出现和伸展受温、光、水、矿质营养等多 种因素的影响。较高的气温对叶片长度和面积增长有利,而较低的气温则有利于叶片宽度 和厚度的增长。光照强,叶片的宽度和厚度增加;光照弱,则对叶片长度伸长有利。充足的 光照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叶片光合效率髙。充足的水分促进叶片生长,叶片大而薄;缺水 使叶生长受阻,叶片小而厚。矿质营养中,氮能促进叶面积增大,但过量的氮又会造成茎叶 徒长,对产量形成不利。在生长前期,磷能增加叶面积,而在后期却又会加速叶片的老化。 钾对叶有双重作用,一是可促进叶面积增大,二是能延迟叶片老化。 {五)花器的分化与发育 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与发育 禾谷类作物的花序通称为穗。作物花序的特点见 表‘1。它们的小穗由二片护颖和一朵或数朵小花组 成。小花有外颖、内颖各一片,雄蕊3个(水稻6个)、 雌蕊一个。禾谷类作物幼穗分化开始较早,稻、麦作物#胃 一般在主茎拔节前后或同时,粟类作物则在主茎拔节 ~ 伸长以后。禾谷类作物穗的分化可概括为五个阶段: 生长锥伸长期,穗枝梗(圆锥花序)或穗轴节片(穗状花 序)分化期,小穗、小花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及性细胞 形成期(图4-9)。 表4-1主要作物花序种类和特点 花序类型 代表作物 花序特点 穗状花序 小麦、大麦、黑麦 由具有带节的穗轴和着生在穗轴节上的小穗所组成 圆锥花序 水稻、玉米的雄穗、高粱、谷子 具有主轴和第一至第四级枝梗,小穗着生于枝梗上 (复总状花序)     总状花序 豆类、花生、油菜 有一条长花轴,花轴上着生花柄长短大致相等的花 头状花序 向日葵 花轴缩短,顶端膨大,上面密生许多无柄或近无柄小花 聚伞花序 烟草 花轴顶端或中心花先形成,不能继续伸长,依次向下或 向外形成花轴 单花 棉花、芝麻 叶腋处开独立的花       双子叶作物花芽的分化与发育 图4-10棉花花器纵剖面 双子叶作物的花均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双子叶作物花芽分化一般 也较早,如棉花在2?3叶期即开始花芽分化;南方冬油菜一般10多片叶时开始花芽分化;有的 花生品种在主茎只有3片真叶时(出苗后3?4天),第一花芽即开始分化。由于双子叶植物花器 比较分散,花芽分化开始和结束时间各不相同。花的 分化发育过程可概括为五个阶段:花萼形成期、花冠 和雄雌蕊分化期、花粉母细胞和胚囊母细胞形成期、 四分体形成期、胚囊和花粉粒形成期(图4-10)。 (六)开花、授粉和受精 开花与开花顺序 开花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或两 者之一)暴露出来的现象。禾本科作物由于花的构 造较为特殊,开花时,内、外稃张开,花丝伸长,花药 上升,散出花粉。各种作物开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有分枝(分蘖)习性的作物,通常是主茎花序先开花,然后是第一次分枝(分蘖)花序、第二次 分枝(分蘖)花序依次开花。同一花序上的花,开放顺序因作物而不同;由下而上的有油菜、花 生和无限结荚习性的大豆等;中部先开花,然后向上向下的有小麦、大麦及玉米及有限结荚习 性的大豆等;由上而下的有水稻、高粱等(图4-11)。 1.颖片张开2.柱头露出3.花药伸出4.授粉合颖 图4-11离粱开花过程 授粉 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称为授粉。作物的授 粉方式有三种:①自花授粉,异交率小于5%,如小麦、大麦、水稻、大豆、豌豆、花生等。②异花 授粉,异交率50%以上。如玉米、蓖麻、白菜型油菜等。③常异花授粉,异交率5%?50%。如 棉花、高粱、蚕豆等。 受精 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称为受精。其过程是:花粉落 在柱头上后,通过相互“识别”或选择,花粉粒开始在柱头上吸水、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柱头, 经花柱诱导组织向子房生长,把两个精子送到位于子房内的胚囊,分别与胚囊中的卵细胞和中 央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和初生胚乳核,完成“双受精”过程。 第二节作物的产量及产量形成 一、作物的产量 (一)生物产置和经济产置 作物的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的数量。作物产量通常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 物产量是指作物一生中生产和积累的有机物质的总量(含有一定水分),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 括根系)的总收获量。经济产量(一般所指的产量)则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收获量。 由于作物种类和人们栽培目的的不同,作物被利用作为产品的部分也不同,如禾谷类、豆 类、油料作物的产品是子粒;薯类、甜菜是块茎块根;棉花是纤维和种子;麻类作物是韧皮纤维; 烟草是叶片;绿肥是整个植株等。同一作物,因利用目的不同,其产量概念也发生变化。如玉 米,收获子粒作为粮食或饲料,其子粒便是经济产量;若收获茎、叶作为青饲料,则茎叶便是经 济产量。 (二)经济系数 在一定的生物产量中,究竟能得到多大比例的经济产量,这就要看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 量的效率,这种转化效率即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经济系数(收获指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 经过人类长期的选择和培育,作物经济系数已达到相当髙的水平。在正常生长情况下,各 种作物的经济系数是相对稳定的。例如,禾谷类作物的水稻和小麦的经济系数为0. 35? 50;玉米为0. 30?0. 50;薯类作物为0. 70?0. 85;甜菜、烟草为0. 6?0. 7;油菜0. 28;大豆 25?0.40;棉花(籽棉)0. 35?0.40;皮棉0. 13?0. 16;叶菜类可接近1.0等。 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差异较大,这与人们所需要的器官及其化学成分有关。凡是以营养 器官作为主产品的作物(如薯类、甜菜、烟草等作物),由于形成主产品的过程比较简单,所以经 济系数较高;凡以生殖器官作为主产品的作物(如禾谷类、豆类、油料等作物),由于其经济产量 的形成要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直到结实成熟,同化产物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因而经济 系数较低。主产品的化学成分不同,经济系数也不一样。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在形成过 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少,而含脂肪和蛋白质较多的产品,在形成过程中需要的能量较多。因此, 大豆、花生及油菜的经济系数较禾谷类作物低,但它们单位产量所贮积的能量较高。 必须指出,经济系数的髙低表明光合作用的有机物质转运到有主要经济价值的器官中的 效率,单用经济系数并不能说明产量的高低,欲提高经济产量,只有在提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 提髙经济系数,才能达到提高经济产量的目的。 二、产量构成因素 (一)产量的构成因素 在作物生产实践中,作物产量是按单位土地面积上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来计算的。一 般地,作物产量是由单株平均产量与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或穗数)两个因素构成的。例如,禾谷 类作物产量的构成为: 产量=单位面积的穗数X平均单穗产量=穗数X单穗粒数X单粒重量 上式中穗数、单穗粒数及单粒重量(粒重)称为产量的构成因素。作物种类不同,它们的产 量构成因素也不同(表4-2)。 表4-2不同作物产量构成因素 作物种类 产量构成因素 水稻、玉米d、麦等禾谷类 穗数、穗粒数、粒重 大豆、蚕豆、绿豆等豆类 株数、单株荚数、荚粒数、粒重 马铃薯、甘薯、等薯类 株数、单株薯块数、薯块重 棉花 株数、单株成铃数、铃重、衣分 油菜 株数、单株分枝数、分枝荚果数、荚果粒数、粒重 甘蔗 茎数、茎重 烟草 株数、单株叶数、叶重 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等牧草 株数、单株鲜重     (二)产置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 相互制约 理论上分析,各个产量构成因素的数值越大,作物产量就越高。但事实上这些因素很难同 步增长,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例如,如果增加禾谷类作物的穗数,则单穗粒数或 单粒重就有下降的趋势。在作物生产上,主要强调的是各个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互协调,使它 们的乘积达到最大值,从而使产量达到最高。 相互补偿 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之间有自动调节能力。作物种类不同,其补偿能力也不同。禾谷类 作物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补偿能力最具代表性。 穗数。穗数是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中补偿能力最大的因素。成熟时的穗数,是生育期 中分蘖的发生和消亡演替的结果。分蘖发生的多少和最后成穗的数量,表明了作物对环境相 应的有效调节能力。在一定群体范围内,通过补偿作用的调节,可达到一定的产量水平。当因 播种量不足等原因造成密度不够时,就可以通过大量发生分蘖形成较多的穗数来补偿;但是, 当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增加不能弥补单株产量减少的损失时,就会出现减产。 小穗和小花。小穗原基对产量有一定的补偿能力。以小麦为例,若早期有效分蘖少, 而且在小穗分化期间的外界环境有利于小穗原基大量发生时,就能起到较大的补偿作用。小 花也有一定的补偿能力,例如,小麦穗中部的小穗可能出现10个小花原基,在良好的条件下, 可能有6个完全小花,通常只结实3?4粒。在生产上,每穗结实子粒只占总小花数的20%? 30%,其余的均退化或不育。 粒重。在穗数、穗粒数不足时,小麦的粒重也可略作补偿。 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补偿作用表现为生长前期的补偿作用往往大于生长后期,而 补偿程度则取决于种或品种,并随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三)产量形成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形成 禾谷类作物单位面积穗数是由株数(基本苗)和单株成穗数决定,因此,穗数的形成从作物 播种就开始。播种密度和播种质量决定了株数,分蘖期是成穗数的决定阶段,这一时期分蘖的 多少对穗数影响特别大;拔节、孕穗期是巩固阶段;分蘖期形成的分蘖要在抽穗前进行两极分 化,有效分蘖可以抽穗结实,无效分蘖则退化了。 每穗粒数的多少取决于小穗、小花的分化和退化。每穗粒数的形成开始于幼穗分化期,决 定于开花期。粒重取决于子粒容积与充实度,主要决定期是子粒灌浆成熟时期。 双子叶作物的产量形成 不同的双子叶作物其产量构成因素不同,产量形成过程也各有特点。一般来说,单位面积 果数(棉花的铃数、大豆的荚数、油菜的角果数)取决于单位面积株数和单株成果数。单位面积 株数与播种量和出苗率有关,作物定苗(或育苗移栽成活)株数确定,单株果数从花芽分化开始 形成,开花结实阶段是决定时期,果实发育期是巩固阶段。每果种子数开始于花芽分化,决定 于果实的发育D粒重由果实发育成熟时期来决定。 三、作物产量潜力与增产途径 (―)作物产量潜力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究竟能达到多髙水平,也就是作物的生产能力究竟有多大,这是人们十 分关心的问 快递公司问题件快递公司问题件货款处理关于圆的周长面积重点题型关于解方程组的题及答案关于南海问题 。对于作物生产潜力的大小有多种估算方法,最常用的是根据对太阳辐射的光 能利用率进行估算。 太阳辐射能进入地球大气后,能量是相当大的,这些射到地面作物群体上的太阳能有3个 去向,一是被反射掉,二是漏射到地面被土壤吸收,三是被作物群体利用。在被作物吸收的这 部分也并不能全部用于光合作用,能够用于光合作用的部分(光合有效辐射)约占总辐射的 47%,其余的一半多转化成热而散失于空气中。光合有效辐射也不能全部转化到光合产物中, 据测定,光合作用的最大转化效率为28%。 假设在最优条件下,按反射和漏射占15%,光合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47%,最大光合作用 转化效率为28%,呼吸消耗占50%,非光合器官吸收10%,那么: 最大光能利用率=(1 —〇. 15)X0. 47X0. 28X(1 —0. 5)X(1 —0. 1)=5% 也就是说,太阳总辐射的最大利用率理论值为5%左右。国内外不少学者也大致得出了 5%?6%的结论。而目前我国农田的平均光能利用率仅为0.32%?0.40%,全世界农田平均 为0. 2%,地球上水陆植物平均仅有0. 1%,可见作物产量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二)作物增产途径 从理论上讲,要达到光合潜力理论值的髙限(5%?6%),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具有充分 利用光能的髙光合效能的作物品种;②空气中co2浓度正常;③环境因素均处于最佳状态; ④具备最适于接受和分配阳光的群体结构。在作物生产上提高光能利用率应从改良品种和改 善环境两方面考虑。 培育高光效品种 要求作物品种具有高光合能力,低呼吸消耗,光合作用能保持较长时间,叶片大小、着生角 度适当,株型、长相均有利于田间群体最大限度地利用光能。 合理安排种植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合理安排种植制度。采用间作、套种及复种等方式,增加复种指数,在 温度许可的范围内,一年内在同一块土地上延长作物生长时间,特别是在光合潜力最大的时 期,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有较大的绿叶面积,以求提高光能利用率。 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 首先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种植方式,调节群体内的光分布,建立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最 大限度地利用光能。其次要加强科学管理,正确运用水肥促控措施,以满足作物各个阶段对外 界环境的要求,适时防治病虫害,保证作物健壮生长。 采用高新技术 随着作物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作物栽培的促控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利用现 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等手段建立作物生长模型,利用多指标多手段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向 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发展;作物模式化栽培、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地膜覆盖技术、化控技术等 的应用,对挖掘作物增产潜力均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作物的品质及品质形成 ―、作物的品质 (一)    品质的概念 作物产品的品质是指产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作物产品品 质的 评价 LEC评价法下载LEC评价法下载评价量规免费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学院评价表文档下载 标准,即所要求的品质内容因产品用途而异。对大多数粮食作物及饲料作物来说,作 物产品的品质主要体现在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而对大多数经济作物而言,评价品 质优劣的标准通常为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对所有农产品来说,实现农产品的顺利销售,商业 品质十分重要。在生产中,人们总希望生产优质的农产品。优质主要是指农产品自身及其延 伸所表现出的优良品质。 (二)    品质的内涵 营养品质 营养品质是指农产品所含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脂肪、淀粉以及各种维生素、矿质元素、 微量元素等;还包括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支链淀粉与直链淀粉及其比例等。营 养品质反映产品的营养价值。好的营养品质一方面要求富含营养成分,另一方面要求各种营 养成分的比例合理。 食用品质 食用品质主要指适口性,即人食用时的感觉好坏,也就是通常说的好吃不好吃。如稻米蒸 煮后的食味、黏性、软硬、香气等的差异,就表现为不同的食用品质。小麦、黑麦、大麦等麦类作 物的食用品质主要是指烘烤品质,烘烤品质与面粉中面筋含量和质量有关。一般面筋含量越 高,其品质越好,烘制的面包质量越好。 工艺品质 作物的工艺品质是指影响产品质量的原材料特性。例如,棉花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强度 等;烟叶的色泽、油分、成熟度等。工艺品质不同可以加工成不同质量的产品。例如,棉花纤维 长度与成纱指标有密切的关系,在其他品质指标相同时,纤维越长,其纺纱支数越高,强度越 大。优质棉要求纤维长度在29?31 mm。 加工品质1 加工品质一方面指农产品是否适合加工,另一方面指加工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品质。加工 品质不仅与农产品质量有关,而且与加工技术有关。加工品质的评价指标随作物产品不同而 不同。水稻的碾磨品质是指出米率,品质好的稻谷糙米率大于79%,精米率大于71%,整精米 率大于58%。小麦的磨粉品质是指出粉率,一般子粒近球形、腹沟浅、胚乳大、容重大,粒质较 硬的白皮小麦出粉率高。 商业品盾 商业品质是指农产品的外观和包装等,也包括是否有化学物质的污染。农产品中的植酸、 单宁、芥酸、棉酚等,从营养学观点看是一类有害的化学成分。植酸的存在,影响人体对钙、磷 的吸收;高粱中的单宁,不仅有涩味,还会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油菜中的芥酸,在人体内消化 吸收较慢,并可能带有毒性;棉酚的存在影响棉花系列产品的综合利用。由此可见,农产品中 有害化学成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但通过选用无毒品种或采用一些物理、化学、生 物方面的脱毒技术,即可提高其品质。 (三)作物产品品质指标 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中包括作物产品所含的生化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微量元素、维生 素等,还有有害物质含量以及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等污染物质的含量等。 物理指标 包括产品的形状、大小、色泽、滋味、香气、种皮厚度、整齐度、纤维长度及纤维强度等。不 同作物根据其利用方面的不同,对其品质的要求不同,如水稻的出米率、小麦的面筋含量、棉花 的纤维长度、油料作物的含油量等;同一作物,用途不同,品质要求也不同,如玉米作为淀粉工 业原料时,要求玉米子粒淀粉含量较高,煮食时要求玉米为糯玉米或甜玉米。 在生产实践中,作物品质通常要根据物理指标和生化指标综合评定优劣,生化指标和物理 指标不是彼此独立的。某些生化指标和物理指标关系密切。如优质啤酒大麦要求为:发芽率 和发芽势高,千粒重高,浸出率大,蛋白质含量低,淀粉含量高。 二、作物产品品质形成过程 作物产品的化学成分和品质是在作物干物质积累的总过程及产品器官或组织的生长、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形成的。在作物产品生化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糖类含量高低对作物的品质 影响最大,下面简单叙述这三种成分在作物产品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积累规律。 (一)    蛋白质的积累过程 作物的种子内含有贮藏性蛋白质,在豆类作物种子中尤为丰富,大豆种子的蛋白质含量可 达40%左右。豆类作物在果实、种子形成前,植株体内一半以上的蛋白质和含氮化合物都贮 藏于叶片中,并主要存在于叶绿体内。在果实形成后,则开始向果实和种子转移。在豆类种子 成熟过程中,果实的荚壳常起暂时贮藏的作用,即从植株其他部位运输而来的含氮化合物及其 他物质先贮藏在荚壳内,到了种子发育后期才转移到种子中去。 谷类作物种子中的贮藏性蛋白质,在开花后不久便开始积累。在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所含 的蛋白质总量持续增加,但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则由于子粒不断积累淀粉而逐步降低。 (二)    脂类的积累过程 作物种子中贮藏的脂类主要为甘油三酯,包括脂肪和甘油。油料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脂 肪,如向日葵种子可达56%左右,油菜可达40%左右。在种子发育初期,植株光合产物和体内 贮藏物质以蔗糖的形态被输送至种子后,以糖类的形态积累起来,以后随着种子的成熟,糖类 逐步转化为脂肪,使脂肪含量逐渐增加。
本文档为【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及】,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28165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79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农业
上传时间:2019-08-03
浏览量: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