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

举报
开通vip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 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术 吴晓群 复旦大学,上海 关键词:比较研究;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中国先秦时期;仪式;葬礼 摘 要: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式,在学术界备受瞩目。但比较研究特别是中西之 间的比较研究又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目前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和方法论都尚未给出清楚系统的说 明,也没有一个为学界所公认的标准。本文以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的葬礼为例,就比较...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 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术 吴晓群 复旦大学,上海 关键词:比较研究;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中国先秦时期;仪式;葬礼 摘 要: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式,在学术界备受瞩目。但比较研究特别是中西之 间的比较研究又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目前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和方法论都尚未给出清楚系统的说 明,也没有一个为学界所公认的标准。本文以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的葬礼为例,就比较研究 中所应该遵循的一些原则及方法加以讨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 ? 比较研究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方式, 意识到 这一点,实 际上我 们都 正在这 样做 在当今学术界备受瞩 目。但比较研究特别是中 着。” “ 比较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认识事物的本 西之间的比较研究又是一项极其困难的工作, 质,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比较 目前学者们对其可行性和方法论都尚未给出清 就没有认识。通过比较,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 楚系统的说明,也没有一个为学界所公认的标 自我、了解他人。比较使得 自我通过他者得以 准。本文拟以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的 显现,但并不会归于他者。相反,比较能带来 葬 为例,就比较研究中所应该遵循的一些原 两者之间的互动。但是,比较研究中的宏大叙 则及方法加以讨论。本人希望能以此抛砖引玉, 事因其时常流于抽象化和简单化,将双方都概 引发更多有此学术兴趣的学者参与到讨论之中, 括得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出比较对象各自的复 并期望经由这样的比较研究,显示出比较对象 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显得空洞、玄虚而被诟病; 各 自的风格与特点,从而帮助我们对古代中国 而过于琐细的对比又因其对比较对象的碎化、 和古代希腊的理解更加透彻,并对一些传统学 断裂,且大多只关注于比较对象之间是否具有 术语境中的话语做进一步的反思。 可借鉴性和移植性,因此显得匠气十足,失却 了意义。如何权衡这两种比较研究中的利弊, 扬长避短,这的确是一个难题,也是比较研究 为什么要做比较研究 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 般而言,比较是人们了解事物时所经常 具体到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之一,一直 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有学者说:“思考本身 以来,作为西方学术领域里最经典、最传统的 学问??古典学或就是一种比较的行为,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 在的。我们总是在做比较,无论我们自身是否 同时也是最保守、最排他的学科之一,它从来 收稿日期:? ? 作者简介:吴晓群,女,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文为年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希腊古风古典时期与中国先秦时期的葬礼比较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历史学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 都只是在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中进行讨论和发 较,其 目的也不在于简单地对比出彼此之间的 展。这种情形直到 世纪后半期才有了比较大 异同,而是要在个案研究的基础上更多地进行 的改观,一些古典学者试图将希腊罗马文明与 意义的比较、 制度 关于办公室下班关闭电源制度矿山事故隐患举报和奖励制度制度下载人事管理制度doc盘点制度下载 层面的比较以及各自思想路 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加 以比较。? 而在当前的 向的比较。总之,具体的比较对象之间的互观 全球化视野之下,我们更是需要在对彼此的凝 或对照能为研究者提供一个进一步 分析 定性数据统计分析pdf销售业绩分析模板建筑结构震害分析销售进度分析表京东商城竞争战略分析 的扎实 视中了解 自己。对于研究者来说,无论是出 自 基础,而宏观的历史 比较研究又可以超越时空 于何种学术背景,如果我们能打破现有的学科 的限制,起到拓宽视野和思路的作用。 划分、专业局限,回到一些根本的 “元问题” 因此,至少有三个基本的原则是在比较研 上,这对于比较对象的研究将会大有裨益。一 究中应该遵守的。首先,这种比较并非是一种 种文化和一个民族只有参照另一种文化和另一个 价值评判,比较的 目的不在于判断孰优孰劣、 民族,互观各自的历史经验与文明特点,才能更 孰先孰后,也不是要为自身所处之文化作辩护。 深刻地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于古典学 研究者应该将他者的文化与自身的文化同等地 领域来说,一种来自 “异域眼光”的考察或许能 看待,将其平等地视作各有其合理性的文明形 为古典学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态来加以对照和审视。应该避免在比较研究中 当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了比较研究所具 来自不同文化传统的学者赋予各 自文化传统中 有的难度及其可能存在的缺陷,特别是 目前仍 的历史思维以一种优先性,或者以一方史实和 存在对历史对象比较研究的可行性及方法论缺 价值标准为坐标来简单地裁量另一方的史实。 乏系统的讨论和界定,在此情况下,我们必须 其次,这种研究不是简单地分辨异同,而是要 慎之又慎。长期以来 ,比较方法在法学和文学 进一步地分析两者间的 “同中之异”与 “异中 研究中的合法性已为学界所公认,而比较史学 之同”,从而找寻到两个民族之间不同的思维方 的合法性及方法尚需进一步讨论。在比较史学 式及行为准则的根源何在,由此才能深人地理 中,比较对象之间互不具有可借鉴性和可移植 解为什么人类历史的发展会有各种不同的轨迹。 性,这是否意味着比较研究便不具有操作性呢 再次,这种研究也不能只是在简单的表象罗列 在历史研究领域,如果我们只是从时间、地域、 与机械类比的基础上就轻易得出结论。真正有 原因和方式等方面进行考察 ,历史的比较研究 价值的比较研究应该建立在一系列个案研究的 似乎就只能是一种简单的对照,而毫无进一步 基础之上,同时又要将这些小的研究对象置于 的价值可言。如何才能将比较史学引向深入 当时那个广大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加以考察。 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关照来尝试 总之,我们的讨论不应只是停留在描述性的层 解决此问题:一方面,有鉴于以往的比较研究 面上,也不是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一方面以细 多是从宏观的视角出发,缺少细致而微的个案 致而微的个案研究为基础,另一方面则强调一 研究。我认为,扎实的比较研究不能仅仅提供 一 种阐释性的维度。我们 的目的是 “透过符号, 种概观式的比较和文献征引式的综合说明, 找到它所表现的并赋予意义的那个实在”。 而是要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来克服抽象化和简 由此,才能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取得某些新 单化的弊病,而且最终的结论应该来 自于多个 的收获。在研究中,我们想强调的是,比较研 个案的研究结果。另一方面,扎实的比较研究 并非意味着只专注于比较对象之间细节性的比 究的意义及落脚点既不在于 简单地求同并为研 ?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一批有关中希文化比较的论著,有一定影响的 著作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十二卷?第一期 历史学 来。古代社会林林总总的仪式行为,有的至今 究者所处的文明自身找寻一个 “古已有之”的 证据,也不在于纯粹的求异,以表明今人的所 仍代代传承不已,另外一些虽 然业已消亡,但 它们也多被当时的文献、绘画、雕塑及各种物 谓 “进步”之处,而是应将古人的思想及其行 为视作一种仍然可供借鉴的言行。研究者彰显 品 即今天的考古发掘物 所 反复记录、描 绘、反映,这为古史研究者们对古代社会的仪 古代中西之间的异同,是要以此与现时代形成 式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性。而揭示这些仪式化 对照,从而使人们对 自己身处的时代及思潮进 行反思。 行为的原初含义便如同破译一种特殊的文化密 码,可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把握那个 时代的大众心态与文化精神。美国当代学者汤 二、为什么以仪式作为切人口 姆?德莱尔教授. . 就 由此比较想要探讨的问题是什么 认为,仪式作为人类存在的普遍表征,它并非 仪式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最直接而又最 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偶然或临时的现象,它存在 具生动性的行为,同时也是诸多文化观念的承 于一切时代的所有社会之中,失去仪式的状态 不仅是痛苦可怜的,而且也是危险的,因此, 载体,诸如生死观、伦理观、禁忌观、时空观 人类对仪式的渴望是一种深层的需要。 特别是 等观念都汇集于其中,因此,揭示仪式中所蕴 含的种种观念,便是揭示某一时代的某种文化、 在古代社会中,如果说宗教是为那些共享的价 某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而仪式的参与者则在仪 值和目标提供一种非理性解释的主要手段的话, 式的反复举行中感受并强化着自身的文化特质。 那么仪式则可通过周而复始的举行来维持一种 在这个意义上,仪式成了一种 “文化的戏剧”。 共同的情感,进一步巩固那些共同的价值和目 事实上,当我们将仪式放在文 社会网络中去 标,并以此促进社会的稳定。可以认为,所有 看时,确实会发现,仪式往往决定了一种文化 的公共仪式都具有将个人带入一种与他人有意 的生活节奏 如各种节 日庆典 ,决定了人们 义的关系之内,使人们进入到 一种集体的情感 的生命秩序 生老病死均有仪式表征 ,决定 之中,从而显示出社会之一致性的功能。此外, 了集体内部的 如商业的、婚姻的及各种阶层 仪式的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说,有类于一种情绪 的、年龄群的、身份角色的等等 交往秩序, 的结构,当人们在仪式中解决了自己的问题、 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秩序 如就职仪式等各种政 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之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 治性仪式,以及国家间的战争与和平的节奏与 位置也就随之明朗化,这正是功能学派人类学 秩序 。当然,人群中的伦理关系 君臣、父 家所指出的仪式的主要功能所在。当然,这种 子、长幼、男女等 亦需要用仪式予以定位, 功能是潜在的,而非显现的。研究者的任务便 而人们的日常劳作与生活更是常常由仪式来予 是要揭示这些仪式背后的意义和功能。 以安排和表征。综合观之,我们把仪式看作生活 基于对仪式的这种认识,我们关注的是仪 各领域的中间环节、社会秩序的表征性符号及各 式临场演出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藉由考 察仪式进行时的表演及程序,探讨参与仪式者 种文化现象的联络点,仪式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就是使生活各方面得以合法地、秩序化地展开。 的心中意向及其与生存环境的交互作用和影响。 这种认识不仅适用于今天人们仍可 “亲 自 这种以仪式为对象的研究,可在一定程度上将 我们对古人的 “生活世界”的理解从抽象的层 观看”到的仪式,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已无法重 返的古代社会。因为仪式是一种重复进行的活 面落实到一个非常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从而从 宏大的整体性、构造性判断走向具体的、形象 动,其自身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许 的理解过程。 多仪式的主要程序与要素都是经年不变的,仪 具体而言,华夏文明与希腊文明之异质性 式的举行便如同戏剧般地反复上演。即使一些 为世人所有目共睹,而这两个伟大且对后世产 原先仪式中的特定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 生巨大影响的古代文明之间在当时彼此几乎毫 模糊不清了,但仪式化的行为却仍然保留了下历史学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 无关联。华夏文明基本上走的是一条与古希腊 次具体的战役前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神灵,因 文明迥然不同的发展进路,然而,当文明处于 为神的赞许乃是胜利的保证。 早期的发展阶段时,两个古代社会都是高度仪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希腊人的一生也被一 式化的,?且两种文化都相应地表现为以具有 系列的仪式活动所贯穿,如新生儿在出生后的 一 套象征意义的仪式行为及程序结构来表达某 第十 日,将为其在家中坛火前举行出生礼;雅 种共同的观念与价值,来 规范 编程规范下载gsp规范下载钢格栅规范下载警徽规范下载建设厅规范下载 、调整人与人以 典青年长至 岁时,则要在雅典娜神庙的祭坛 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社会的秩 前奉献牺牲,举行庄严的成年仪式并宣誓。在 序与人心的安定。 结婚、死亡等生命转折点上,也都需要举行相 在古希腊,各种各样的仪式活动是人们实 应的仪式。而希腊众多的节 日庆典、体育竞技 实在在的 日常事务。在公共事务中,城邦存在 和戏剧表演等也都源 自于宗教仪式,并保留了 的合法性及其神圣性就从那些在神庙前围绕祭 大量的仪式活动及程序。在这些活动中,由仪 坛与坛火所举行的公共活动中确立起来。而所 式所带来的共同的敬畏和共同的希望,通过人 有的公共活动都是从某种对神表示敬意及虔诚 们共同的关注,将团体中不同的个人紧密地联 的仪式中得以展开的,没有一次公共活动不是 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一种社会伦理控制的巨 在神的关注下举行的。 比如在雅典,当公 大力量。 民们为商讨某项城邦要事而举行大会之前,多 与古代希腊一样,先秦时期的中国社会也 由祭司 或某位拥有宗教职权的官员 以水洒 是一个高度仪式化的社会,“经礼三百,曲礼三 成圆圈,将所有的参与者围在其中,以表示净 千” 《礼记 ?礼器》 代表了中国古代社会中 化、圣洁之意,然后在向诸神祈祷之后 ,再行 大大小小的各种礼仪。 《礼记 ?王制》中 总结 初级经济法重点总结下载党员个人总结TXt高中句型全总结.doc高中句型全总结.doc理论力学知识点总结pdf 开会 ; 演说台亦被视为神圣之处,演说者 了传统社会中的 “六礼”,即 “冠、昏、丧、 登台时要头戴花冠,以示其言论权利为神所保 祭、乡饮酒、相见”? 六种基本仪式,而 《周 障,并在演说前先做祷告; 雅典的九位执 礼》之 中则有 “五礼”之 说,即 “吉、凶、 政官在就职前都要在广场上宙斯的神坛前宣誓 , 宾、军、嘉”五种仪式类型。 基本上说,“五 保证 “他们将公正地和依法地从政”; 而 礼”说是以国家为主体而言,而 “六礼”说则 所有的司法审判都是在祭坛旁举行的,并必先 是言礼之在民者。因此有学者认为, “周代的 行祭祀之仪;瑚 至于抽签、投石以选举官员 ‘礼乐文化 ’的特色不在于周代是否有政治、 或放逐某人,都有仪式性的规定;城邦 职官、土地、经济等制度 ,而在于周代是以礼 对官员的选择,也以虔诚、敬神为首要标准, 仪即一套象征意义的行为及程序结构来规范、 如阿里斯提得斯 ,雅典政治家,提洛 调整个人与他人、宗族、群体的关系,并由此 同盟的创始人 、尼基亚斯 ,雅典军人、 政治家 等人都是以敬神而闻名; 使得交往关系 ‘文 ’化,和社会生活的 高度仪 式化”。 ‘嗍 从某种程度上说,儒家的礼乐思 每逢战事 ,不论是出征时、胜利后 ,抑或是每 ? 从严格意义上说,古代希腊人与古代中国人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 “仪式” 概念,两者也都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汇用来指代 今天的 “仪式”。在荷马的史诗中,我们发现了 一词,稍后又在不同的语境 中发现希腊人使用, 和 等 词汇来指称仪式 参见:,,,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中 国古代,“礼”也并非仅仅是对各种仪式的总称,而是一个范围更广的概念。可以说,“礼”几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文化体系。尽 管最初 “礼”表现为一种事神的仪式行为,但周公 “制礼作乐”的 “礼”却显然超出了纯粹宗教仪式规定的范畴,更多指的是制 度与文化的建构。然而,在某个特定的时空范围里,作为某种对人有所约束的行为规范,我们仍然能够将两个古代社会中的行为称 作 “仪式”,从而从现代学术的角度去找寻其历史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宗教的、伦理的以及哲学的意义。 ? 《礼记‘王制》:“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又 《礼记?礼运》说 “夫礼必本于天,觳于地,列于鬼神,达於 丧、祭、射、御、冠、昏、朝、聘”。有学者认为,“御”当为 “乡”字之误,“朝聘”之功能则与 “相见礼”相当。 参见陈来: 《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生活?读 关于书的成语关于读书的排比句社区图书漂流公约怎么写关于读书的小报汉书pdf ?新知三联书店年版,第页。 《礼记?昏义》则说:“夫礼始於冠 , 本於昏,重於丧祭,尊於朝聘,始於射乡,此礼之大体也”。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十二卷?第一期 历史学 想有类于现代仪式学的思路,而儒家的 “礼” 不能不引起我们思考的是,中西方文化何以在 也发挥着一般仪式意义上的功能与效果。自先 源头上有如此的相似之处而随后却演变出如此 秦以来,儒家学者在讨论 “礼”时,就相当强 巨大的分歧 调通过对其中仪式化行为的解读来阐发其内在 的意义,而儒家礼乐文化亦相应地表现为以具 三、为什么将比较研究的时空点 有一套象征意义的仪式行为及程序结构来表达 定在 “城邦时代的希腊” 一 种共同的理想与价值,以规范调整人与人之 与 “先秦时期的中国” 间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保证了社会的 秩序与团结。 就两个古代社会节点而言,这一历史分期 除了社会生活的高度仪式化之外,两者之 公元前 世纪 ~公元前 世纪 都是地域相对 间最重要也是最引人注目的相似点则在于,两 比较辽阔而时间又比较漫长的时期,且两个古 种文明形态中的仪式都是以 “此岸性”的目的 代民族当时都是多国并立没有形成统一,而各 为根本目的,举行仪式的动机大体上是为了调 国之间最大的差异不在于文化或种族而在于政 整人间的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祈求一种现 府的组成形式不同。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要 世的幸福与安宁。因此,它们都相对缺乏以 否认,斯巴达人 之不同于雅典 “彼岸性”为 目的的神学理论,这一点也充分 人,就如同楚人不同于秦人一 地体现了两种文明中仪式的世俗性特征。? 不 样。重要的是,他们都承认自己是希腊人或是 过,虽然有着相似的仪式程序及其功能,两者 华夏民族,他们都能 自由地以同一种语言进行 的发展路向随后却出现了重大的分歧。古希腊 沟通 虽然会带有不同的地方 口音 ,他们也 的仪式更多地停留在程序化的层面上,强调的 都崇拜一些共同的主神 虽然可能在不同的地 是仪式的外在形式和程序,而非要借此表达深 方会有不同的地方保护神 ,他们还都有共同的 刻的思想。故而丰富的仪式化行为作为一种文 习俗和祖制圣法,他们甚至享有非常相似的价 化现象一直在民间保留了下来,直至今 在现 代希腊社会中仍可找寻到相关仪式与古代仪式 值标准。总之,他们在文化及 种族上是一致的, 的一脉相承之处。? 而系统化地借由仪式来表 而这正是我们讨论展开的重要基础之一。 达思想的任务更主要的是由基督教来完成的, 而选择这样一个长时段进行研究,更主要 但基督教在西方世界的胜利,却最终使得西方 的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一方面,该课题的研 文化中的仪式观念走上了与古代希腊不一样的 究对象并非是某一特定时间内的某个具体的历 道路,彼岸的追求取代了世俗的目的。与之相 史事件 一般而言,作为一种在长时段里重沓 反,中国先秦时期的仪式,自当时起,通过一 反复进行的行为,仪式本身必然带有相当大的 代代哲人的反复论述以及中央政府的大力推广, 稳定性及滞后性。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仪式 仪式 或 “礼” 已成为表达儒家思想的重要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它 载体之一,尽管经历了多次的改朝换代 ,但在 必然会因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仪式参与者的 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各种仪式不仅一直在中国 不同而有所变化。然而,葬礼与大多数仪式一 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种重要的角色,而且 样,即使一些早期仪式中的特定含义随着时间 也对中国人的伦理生活及其思想,乃至政府运 的推移而变得模糊不清或有了一些细节性的改 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世俗性为特色的 “礼 变,但其主体却仍然保留不变。仪式的改变是 乐文化”依然居于文化的主流地位,无论是诸 相当缓慢的,从两种古代材料中,我们都能发 如祭祀天地等官方大典还是如祖先祭祀、人生 现在这漫长的四、五百年中,葬礼的主要程序 礼仪等民间的仪式行为都始终传承不息。因此, ? 从严格意义上说,在古人的世界里,是没有我们这里所说的“此岸性”与 “彼岸性”的对立,这只是为了讨论的方便, 姑且借用了后世高级宗教中的说法。 ? 最具说服力的论述可参见 , ,’ . .: & , .,.历史学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 与要素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虽然在某些具体 有关于古代希腊和中国仪式的丰富材料,包括 规定或步骤中确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可以说, 自古流传下来的古典文献、图像学资料、碑铭 这种巨大的稳定性与适时的变易性的特征贯穿 以及法律条文,还有后世发掘出来的考古材料, 于所有仪式的始终。从这些仪式着手,破译这 相对于其他古代文明而言,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些仪式化行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意识及当时的 无疑,作为今日之研究者,我们理应将我们的 社会生活信息,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那个 研究建基于所有已掌握的材料之上,无论是史 时代的大众心态与文化精神。另一方面,作为 学的还是考古的,无论是书面的还是图像 的。 今 日之研究者,我们当然无法再返回到古人生 不过,在处理具体的研究对象时,对材料的运 活的真实时空之中如同人类学家那样现场观察 用可能会有不同的偏重。 他们的仪式过程,因此,试图完全复原古代仪 以葬前对死者的哀悼为例,对于古代希腊 式的所有细节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没有这种 人的葬前哀悼,我主要使用的研究材料是诸如 必要 ,那只会导致一种纯粹针对仪式本身的死 史诗、悲剧等文学作品,还有瓶画、法律条文 板研究,并不具有太大的意义。我们应该做的 以及铭文等。当然,把史诗、悲剧以及瓶画等 是,首先借助于古代文献、考古发掘以及绘画、 作为研究资料,并不是将其当作对真实的历史 雕塑等资料的帮助,大致勾勒出古希腊仪式发 事件及其时间、地点的事实性描述,也不是把 展之轮廓,然后将这种对仪式的考察置于特定 它视作是发生在某个真实人物身上的具体事情, 的历史语境之中,与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联 而是认为这些材料反映了城邦时代希腊人普遍 系起来,以便更加深刻地领会与理解古人的生 的情感及其行为。总之,我将这些材料视作是 活世界,从而为考察两个古代社会提供一个新 一 面能够反映古代希腊社会人们共同的价值取 的视角。也就是说,要将仪式视为社会秩序的 向以及行 为准则 的镜 子。正如 海琳 ?福 利 表征性符号、生活各领域的中间环节,以此展. 所说的:“很难将希腊悲剧与 开对古人的生活形态及某些形而上观念的分析。 其当时的观众脱离开来考虑,应该说希腊悲剧不 不过,当我们进行这项研究时,或许有人 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死者举行葬礼及其哀悼的场 会认为以这种方式研究两个具有丰富文化且历 面,而且也是一种为法律条文所简略的但却为传 史传统悠久的古代文明过于简单化了,可能会 统所承载的文化记忆的表达。” 在瓶画中, 将双方都概括得太过单一,没有体现出各 自思 对死者的哀悼一直是阿提卡陶瓶艺术 想的复杂性。这的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的一个重要主题,由此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图像 但是以偏概全在学术研究中未尝不具有其一定 学资料。而各个城邦为了对葬礼及其哀悼的行为 的合理性,因为概念化过程必定会是如此。事 有所约束,又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规,这也都成 实上,要抽象就不得不牺牲现象的多样性,抽 为我们研究时所采用的第一手资料。 象与简化总是相随的。因此,比较研究 自然得 而在涉及先秦的葬礼时,我将主要采用文 将比较者的意图与研究 的目的纳入到思考中, 献资料,兼及其他材料。这是由研究内容本身 才可能处理好其中存在的内在矛盾,不能仅仅 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在古代中国,人们并没 提供一种概观式的比较和文献征引式的综合说 有为临死或已死之人及其场景作画的传统,相 明。同时,也正是因为意识到了比较研究中可 关的安排与限制也多是出于哲人们的思考而非 能会出现的这种简单处理方式,因此 ,笔者力 政府的硬性规定。先秦 时期 特别是战国时 图通过个案的研究来克服这一问题,最终的结 期 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黄金时代,当时的许多 论将来自于多个个案的研究结果,希望能通过 哲人 尤其是儒家先贤 都直接对人类的各种 这种具体个案的研究来避免将比较对象过于抽 境遇及其经验进行了思考,试图对现实生活中 象化和简单化的倾向。 所遭遇的种种问题进行哲学的考问,并由此留 四、所选用的材料是什么 与这些 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字资料。这些先贤哲人们的 行为及其思考不只是影响了那一个特定的历史 材料相伴随的问题又是什么 阶段,而且对之后中国的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 应该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今天我们仍拥 的影响。先秦时期有关丧葬礼仪观念最重要、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十二卷?第一期 历史学 一 最可靠的资料是 《仪礼》和 《礼记》,这两部 方面是形而上方面的观念。它们构成了一个 古典文献对各种仪式的程序及其参与者的言行 民 族 的 精 神 意 识. ”。这种 “民族的精神意识”作为一 都做了相当详细的规定和描述,充分体现了仪 式的社会功能。后世在不同时期都有许多学者 种集体潜意识蕴含于社会的所有公共仪式之中。 为其作注,做进一步的阐释。 而所谓集体潜意识实际上就是有史以来沉淀于 从以上对资料的简单概述中我们发现,一 人类心灵底层的普遍且共同的人 类诸般本能及 方面,在两个古代文明所存留下来的资料中有 经验的遗存 包括生物遗存与文化遗存 。通常 一 个共同的特征,即这些材料皆非史料,而都 那些深藏于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乃至一个文明圈 是一种 “创作的”文字或图像资料,所以,我 底层的集体潜意识都是超时代存在的。它们虽然 们并不能由此认定两个古代民族在当时仪式中 不能被直接感知并描述出来,但却内在地影响着 的实际行为就是如此的。换言之,所有的材料 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对文明的进程产生 都具有某种理想化的成份在其中。古代希腊的 着重大的作用。仪式作为承载集体潜意识的一种 资料向我们揭示的是古希腊人认为 “在仪式中 重要形式,通过对它的分析,便能进人历史的深 如何去做”,或者说是 当时的城邦律法要求 处,揭示出某些属于文明内核的东西。 “古希腊人在仪式中应该遵守什么规则”。而有 另一方面,两个古代社会向我们提供的材 关哀悼及葬礼的律法所提供的是一种 “外在的 料又是不同的:大多数有关希腊的材料都是创 控制”,它并不一定就能够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 作性的文学作品、瓶画以及政府法令,并没有 古希腊人真的是怎样做的。在关于中国先秦的 理论方面的阐述。而所有的中国文献则都是系 资料中,我们所使用的文献材料全部来 自于古 统的哲学论述,是对仪式行为的一套相关的规 代的先贤哲人,他们力图教化民众 包括精英 定和准则。不同的材料 自然拥有不同的特征。 和平民 “什么是他们应该做的”和 “他们为 这种材料的不对等是比较研究中不得不面对的 一 什么要这样 做”。在此,哲 人的思想是一种 个问题。我们无法制造证据,但我们可以将 “内在的指引”。它也不能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 这种不对等视作比较研究中的一个特点。同时, 真实发生的一切。然而,我们必须明白,所有 就比较研究来说,并不是一定要有对等的材料 的这些材料都不仅仅是古人任意的想象,而且 或对等的规定才能进行比较。其实,材料的不 也是当时习俗及观念的反映,所以其中一定包 对等正是我们要比较的重点所在。因为这样才 含了那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某种 “文化记忆”。 能更好地看出双方的关注点及表达方式的不同, 而这正是我们想要讨论的内容。 以及这些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和结果。这些不对 换言之,我们将仪式视作古代社会中社会 等的材料向我们揭示了两个古代文明对同一种 秩序的一种象征、联系生活不同方面的纽带, 仪式对象所强调的不同面向、以及背后支撑的 从中找寻出各 自相关的文化记忆。与社会实存 不同观念,而这正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的秩序相比较,仪式所提供的秩序更具有一种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中国方面的材 理想化的特征,而无法完全的现实化。但仪式 料。我将在研究中以先秦儒家的论述为主。这 中所表现出的和谐的秩序景象,以及其对于混 是一个关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关系问题。先秦 乱的排斥 ,在心理上有助于人们情感的稳定, 时期,中国人关于葬礼的讨论当然不只一种声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满足了社会整合的需 音,许多哲学流派乃至民间习俗对此都有所涉 求。可以说,仪式为现实的社会秩序提供了一 及。然而,对于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社会而言, 个可供效仿的理想模式。进一步而言,作为一 无疑儒家思想的影响是最大的, 它始终居于中 种 “文化表演” ,?仪式 国传统社会的主流地位,相比较而言,其他的 “所唤起的一方面是范围颇广的情绪与动机,另 思潮和习俗就可视作是小传统。自周公 “制礼 ? 格尔茨将自己的人类学称为 “解释的人类学” ,由此创立了解释人类学派,而其解释的重点就是 “文化的解释” ,仪式则是解释文化的一把重要的钥匙。参见 美 格尔茨:《文化的解释》,纳日碧力 戈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年版,第 页。历史学 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 痛之情的自然流露,它还以仪式的方式在葬礼的 作乐”始, “礼”对于儒家而言,就早已超出 各个阶段被小心地控制着。” 了纯粹宗教仪式规定的范畴,更多指的是制度 与文化的建构。自此, “礼”被提到了治国总 对于中希两个古代文明而言,公元前 世 纪到公元前 世纪这一时期,两个古代文明几 纲领和社会生活总规范的高度。可以说,“礼” 被历朝历代的儒家文人学者乃至朝廷命官们以 乎处于相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且仪式的许多特 征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我们想要做 或抽象或具体的方式做了充分的阐述,使之在 的并不是对葬礼仪式进行细节性的复原,而是 相当程度上成为古代中国正统思想的基础,儒 聚焦于葬礼的几个主要环节,希望通过分析两 家并由此发展出一套相当完整的以礼治国的理 个古代民族对待死亡的态度及行为,透视仪式 论。先秦以后,中国的社会虽不断地发生着变 化,但是,“礼宜乐和”作为一种文化理想却 在两种文化中所具有的不同功能、目的以及社 一 会影响。本研究将从看似相同的现象背后,考 直盘桓在那些负有教化使命的儒生士人心中, 察是哪一种可能几乎是完全不同的思想和思维 并由于儒学的独尊地位 ,使得儒家的礼乐思想 逐步渗透到现实生活之中而影响深远。因此, 方法在起作用,由此发现在完全不同的历史文 化语境之下,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人们是如 “礼宜乐和”的文化理想虽然不能完全实现, 但它始终作为一种理想发挥着其社会功能。应 何思考他们 自身及其生活世界的。并力图在找 该说 ,自周秦以来, “礼乐”在社会生活中也 寻中希葬礼 “同中之异”、“异中之同”的过程 中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何以中希两个古代社会 确实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它每每通过一些 的葬礼在早期有着程序及表演行为上的相似之 仪式化的行为来调整现实的社会关系,认同现 处,但随后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 我认为, 实的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国社会在两千余年的 这一切都是源于葬礼背后不同的思想观念 :希 时间里保持了一种相当强的稳定性。因此,以 先秦儒家对葬礼的论述作为本研究的主要资料 腊人严守一种带有神性规定 的仪式程序,却没 有涉及现实的社会秩序、政体模式,也没有将 来源有着相当的代表性。 其上升到一种理论的高度去阐发。因此,希腊 概言之,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对于哀悼死 者的材料既有相似之点,也有不同之处。而比 仪式中的程序与表演的成分得 以比较完整地延 续下来,甚至在现代希腊社会中仍可见其痕迹, 较的视角不仅有助于我们分析古人是如何疏导、 但却始终只是存在于民间、停留在仪式行为的 控制悲痛及其表达方式的,更可进一步地探讨 层面。而在中国,自先秦以来,儒家的先贤们 两个古代文明对于死亡的态度和观念,以及由 则将其社会理想及政治观念贯穿于种种仪式之 此延伸开去的相关方面。 中,使之深深地渗透到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的 方方面面,从而造就了中国传统社会独有的文 五、选择葬礼作为研究 化模式。张光直先生曾指出,西方文明的发展 对象的意义何在 是断裂式和跳跃性的,而中国文明的发展则是 整体性和连续性的。 那么,这种文明发 葬礼是对悲伤的一种表达形式,哀悼的目的 展路径的不同可否从仪式特征特别是葬礼中所 不仅仅是表达生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为死者的 承载的意义上找寻到某种依据呢 应该说,这 家人、亲朋提供一个表达其对死者最后的尊敬之 一 思路无论是在方法论上还是问题意识的生发 情的机会,同时也是为了再次厘清各人与死者之 上都颇具意义。 间的亲属关系,在社会及家庭 或家族 中划分 的确,从两个古代民族面对和处理死亡的 相应的等级、建立必要的秩序。可以说,这种仪 态度及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和古 式化的行为还具有一种社会控制的功能在其中。 正如英国著名古典学家玛格利特 ?阿莱克斯 代希腊人在面对同一种境况??死亡时,他们 所说:“哀悼绝不只是一种悲 所遵循的意义模式是不同的。?如何揭示这种 ? 有关东西方不同的意义生成模式可参见: ? ,“ ”, , . , . , . ? .
本文档为【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可编辑)】,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477730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45KB
软件:Word
页数:0
分类:初中语文
上传时间:2017-12-03
浏览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