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学)

教育学)

举报
开通vip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方法。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

教育学)
教育心理学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与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某种现象,分析研究的 方法 快递客服问题件处理详细方法山木方法pdf计算方法pdf华与华方法下载八字理论方法下载 。 3、性格:性格是指由人对客现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所 关于同志近三年现实表现材料材料类招标技术评分表图表与交易pdf视力表打印pdf用图表说话 pdf 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4、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保存和提取。 5、态度;态度指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形成的,对面临的人和事具有的心理倾向或心理准备状态。 6、教师威信;是指教师在履行社会交给自己的教育职责过程中所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 7、遗忘;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再认和回忆。 8、健康;不仅是疾病与体弱的消失,而是生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 9、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进行的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 10、美感;美感是对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事物是否符合其美的 标准 excel标准偏差excel标准偏差函数exl标准差函数国标检验抽样标准表免费下载红头文件格式标准下载 而产生的情感。 11、身心发展;身心发展是生存期间由于年龄和经验的积累而引起的有规律的身心变化。 12、动机;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 13、智力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 14、人格;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15、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和文明成就的结晶,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 1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17. 将认识过程看成是个体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使用信息过程的是认知心理学。 18.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19.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20. 人的个性在形式和结构上是一样的,而在质(内容)和量上存在着差别,每个人表现出独特性,这是个性特征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21.教师职业最显著的特征是知识传授者。 22.在心理评估中,较为科学、准确和客观的评估手段是心理测量法。 23.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观因素主要是知识结构。 24. 父母逝世或父母离婚,常使孩子感到茫然失措、孤立无援,这是亲和挫折。 25. 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一般来说,表扬应多于批评。C、A、B、D、B 26. 学校里面最重要、最基本、最经常、最活跃的一种人际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7. 艾宾浩斯提出的记忆遗忘曲线,可以归纳为遗忘进程不均衡,先快后慢。 28. 个性倾向性最基础、最积极的成分是需要。 29. 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自动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习惯培养。 30. 动作系统就是由一连串的动作组成的连锁式结构。 31. 在心理学研究中贯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事实这一原则,叫客观性原则。 32. 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情境,以引起被试的心理反应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33. 关于需要产生的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的发展是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叫积累作用论。 34. 提出了认知失调的动机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是费斯廷格 35.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提出来的所谓双因素,即指保健激励因素。 36. 采用因素分析方法把特质区别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卡特尔。 37. 斯普兰格认为,以经济的观点和实际效果来判断事物的性格类型属经济型。 38.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按照个体的心理活动的倾向,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和内倾型。 39. 一般认为,比较理想的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型。 40. 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有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41. 人的感官对各种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42. 由对人的某些品质特征的认识,而扩展到对其余品质的社会心理效应是晕轮效应。 43. 知觉过程中人们能够迅速从背景中识别出知觉对象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 44. 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发现,儿童至成人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呈犬齿状分布。 45. 美国学者奥斯本于1939年提出来的创造方法是智力激荡法。 46.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47. 思维的最主要的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48.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记忆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49. 情绪一般分为心境、激情、应激和热情四种。 50. 期望理论认为,激励力量的大小等于效价乘期望值。 51. 心理学是一门界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界学科。 52. 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所要测定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叫因变量或依从变量。 53.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动的内部动力。 54. 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两种。 55. 据动机目标的远近,可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 56. 教育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的教育情景时所表现出来的机敏、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能力。 57. 班杜拉等人发现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表现的是自我效能感。 58.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提供学习诱因。 59. 阿尔波特认为,特质分为一般特质和个别特质。 60.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稳定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方式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 61.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 62.班杜拉等人发现影响行为活动坚持性的是自我效能感。 63.目标意识是个体对行为目标的认识,它是影响行为动机的一个因素。 64.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分为“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三部分。 65.阿尔波特认为,在个别特质中又可以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66.教育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类的学习与教育。 67.需要是由人的生理或社会的、物质或精神的某些缺失与不平衡引起的机体的状态。 68.动机的形成是以需要为根本的内驱力。 69.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和错误动机。 70.兴趣是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71. 班杜拉等人发现自我效能感影响对行为活动的选择性。 72.目标是行为所需达到的结果,又是引起行为动机的外部条件刺激。 73.人格指一个人的稳定的、整体的身心结构,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 74. 卡特尔认为,根源特质联合起来就可以解释某些表面特质。 75. 良好的性格与能力的结合,是获得事业成功的前提和保证。 判断题: 1、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 2、人的原始情绪主要有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四种形式。(√) 3、理智感是关于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思想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而产生的情感。(×这是道德感) 4、最近发展区是指一个人现有发展水平与所能达到的最高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 5、变式是指具有不同形态的某一概念的反例。(√) 6、价值澄清法是一种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7、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积极影响。(×是一种消极的影响) 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弥散短暂的、持久的情绪状态。(√) 9、元认知是人们对自己认识的认识。(√) 10、潜伏学习是托尔曼所提出的重要概念。(√) 11、“最佳学习期限”是指在学习某种知识技能的最适当的年龄阶段。(√) 1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节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 13、表情可分为三种: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体态表情。(×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14、道德感是一个人对理智活动中发生的一切是否符合其求知的目标而产生的情感。(×这是理智感) 15、动机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与动机不能同时达到所产生的冲突现象。(√) 16、品德是道德性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 17、麦克里兰德认为,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有密切的关系) 选择:ACDDBCDDAACABDBABBAADDCCBBBAAD 五、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一般将个体心理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人格)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马斯洛(A.H.Maslow,1908-1970)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如下: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与美的需要。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因为它们多在缺乏的情景下产生。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在追求人生存在价值过程中产生的,是高级需要的,称为成长性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多种需要存在的情况下,有一种需要占居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3、简述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之一,也是人本心理治疗一派的创始人。在此我们就罗杰斯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摘其要点分述如下。 第一,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第二,教材有意义且符合学生目的才会产生学习。 第三,在较少威胁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学习。 第四,主动、自发、全心投入的学习才会产生良好效果。 第五,自评学习结果可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与创造力。 第六,重视生活能力的学习以适应变动的社会。 4、简述态度有何功能? 答:态度的功能有:?认识判断功能?适应功能?自我防卫功能?价值表现功能 5、最简单地判定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答:根据各方面的研究,归纳起来讲,心理健康的标准主要指标应该包括: ①正视自我,悦纳自我; ②友待他人,善与人处; ③面对现实,适应环境; ④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⑤情绪适中,反应有度; ⑥人格完整,稳定和谐 ⑦智力正常,喜欢学习; 6、举例说明能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能力的差异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能力类型的差异。(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是指不同人的同种能力在量方面的差异。(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人的能力显露也有早晚之别,有些人在儿童期就表现出非凡的能力,常被称为“神童”、“早慧”。但也有人智力表现比较晚,即所谓“大器晚成”。一般来说,能力突出表现的年龄阶段在中年。能力表现还有“大器晚成”的现象,即早期没有突出表现,后期却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如画家齐白石直到40岁才显露出杰出的绘画才能。生物学家达尔文50多岁才开始有研究成果,并完成巨著《物种起源》。摩尔根发表遗传理论时已经60多岁了。 7、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答: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8、简述动机、需要(内驱力)和诱因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内驱力是由于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诱因就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动机是在以需要为根本内驱力和各种内外诱因作用下形成的。需要是动机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 9、简述思维的过程和形式是什么? 答:思维的过程为:(1)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分解为若干属性、方面、要素、组成部分、发展阶段,而分别加以思考的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组成部分、属性、方面、要素和发展的阶段等按照一定关系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的过程。(2)比较和分类。比较是在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共同点和差异点的过程。思维的形式分为:(1)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特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思维形式的最基本单位。(2)判断。判断是人脑反映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思维形式。(3)推理。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判断组成的,反映判断与判断之间的关系。推理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 10、教师职业成熟的标准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成熟标准——专家型教师。 所谓“专家型教师”,就是指那些在教学领域中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敏锐洞察力的教师。 11、简述加涅的学习理论。 答:加涅是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加涅对学习理论中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的分类,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教学心理学思想。加涅的主要理论观点如下:第一,提出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加涅坚持用当代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观点来解释学习过程。他主张用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来解释学习的结构和过和。第二,划分了学习过程的8个阶段。①动机。②注意和选择必知觉。③预习。④编码。⑤寻找和恢复。⑥概括和学习的迁移。⑦反应的生成。⑧反馈。 第三,对学习的结果和学习的分类的研究。加涅认为学习过程会导致学习者心理形成或多少的持久的状态变化。他把这种具有可得性和持久性的心理状态称为能力和倾向。简言之,加涅把学习的结果看成是学生心理状态或能力和倾向的改变。主要表现在:言语信息、 12、什么是智力?你怎样看待智力测验? 答:智力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其本能力。智力测验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第一.智力测验存在文化偏差。第二.智力测验中的某些项目存在偏差。第三.对智力测验中的“智力”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第四.智力测验所测量的能力范围太小。第五.智力测验不能测量人的潜在能力。第六.智力测验的常模不合适。第七.智力测验只测量学习能力。第八.智力测验所得的IQ不一致。第九.对智力测验结果解释不慎和测验结果的误用。第十.智力测验实施人员影响测验的得分。 13、简述韦纳自我归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归因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和韦纳共同提出的。认为人们的行为获得成功或遭到失败主要可以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即努力程度、能力大小、任务难度、运气和机遇。对于行为的成败以何种原因作解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人此后的行为动机与行为方向。一般说来,人们都倾向于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个人的价值观和性格等特点。但作为激励者,则应该尽量帮助被激励者将成败归因自己的主观努力,特别是要避免归因于不可控的内因,这是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之所在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遵循那些原则? 答:(1)个别与全体相结合的原则 (2)矫正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3)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原则 (4)心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原则 (5)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六、论述题 1、试述学习心理学对从事教师职业有什么意义? 答:(一)心理学研究为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心理学从理论上描述阐释人的心理现象,探讨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与内在机制,为我们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实质、认知模式、个性差异等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知识与理论,这对于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确立教育思想、制定教育原则、选择教育方法、开展教育评价等工作活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心理学的许多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助于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掌握难度较大的学科知识。例如认知心理学的“表征”观点对于我们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教学水平便很有指导意义。 (二)教育工作实践丰富着心理学的研究 心理学一方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过程中,促进教育工作从经验水平向科学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理论是否正确,必须经得起教育实践的检验。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又在向心理学研究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呼唤着心理学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育以自身的复杂实践活动促进并丰富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价值。例如,在教师的素质结构问题研究中,近20年来,西方教师素质研究非常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教育信念”等问题的探讨。当前有关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教育信念理论学说的兴盛,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传统教师素质结构理论的研究。从而为我们 培训 焊锡培训资料ppt免费下载焊接培训教程 ppt 下载特设培训下载班长管理培训下载培训时间表下载 及提高教师的素质提供了新的发展线索。 2、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如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学习? 答:学习是经验获得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创造性学习是在发现学习与创造性思维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指能够引起变化、更新、改组和形成一系列问题的学习。 我国处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应该抓好以下三方面: 第一,培养创造性学习的兴趣、动机。具体目标是: ①持有强烈的好奇心。②好胜好强,不甘落后。③有强烈的求知欲。④兴趣广泛,对各种学问和学习活动都感兴趣。⑤敢于提问,即使遇到讥笑也不在乎。⑥勇于置疑。⑦有自信心。⑧讲求学习效率,能保持稳定的学习情绪。⑨学习时朝气蓬勃,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受累。⑩虚心,自己错了就承认,没有任何顾忌。 第二,发展创造性思维。具体目标是:①观察事物细致。②富于想象力。③对事物反应快,容易受到启发。④勤于动脑。对各种问题喜欢从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究底。⑤善于假设,能运用假设的办法,引发思维,寻求问题的解决。⑥不拘泥,不守旧,乐于创新。⑦有主见。不轻信他人的意见。⑧喜欢用新颖的或者异常的方法解答问题。⑨能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练地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⑩思维敏捷、开阔。 第三,进行创造性学习实践。具体目标是:①学习扎实,肯下功夫,会利用时间。②在学习过程中讲究效率,成绩突出,知识面广。③敢于大胆实践,急于求新。④在学习中,喜欢一气呵成,有不完不罢休的劲头。⑤有控制自己的能力。⑥自理能力强。 3、试述影响解决问题的认知因素有哪些? 答:(1)认知结构的限制。认知结构即个人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心理反应。 (2)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民有的知识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迁移的性质与程度取决于知识的概括化水平和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灵活、知识概括化水平高,迁移的范围和可能性就大;思维刻板,知识概括化水平低,迁移就难。 (3)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以前多次运用某一思维程序解决同类问题,从而逐步形成了习惯性的反应,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仍然沿用习惯程序去解决。 (4)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解决问题策略是指提出和选择解决问题新方案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5)功能的固着。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知道熟悉事物通常的用途(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用途的现象,就是功能的固着。 (6)原型启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其他事物的发展变化,凭借联想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途径的现象称为原型启发。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就叫原型。 4、影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如何促进人的能力的发展? 答:人的能力的个体差异,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长期的探索中,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 (一)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可以有两种类型或来源,一种是来自父母,另一种是后天的各种人为的生物影响。 (二)环境与教育 环境因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环境是指个体生活的整个社会环境,大到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小到个体居住的城市和家庭环境。狭义的环境是针对教育而言的,主要指学校教育环境和与学生的能力、性格发展有关的环境。 (三)个体实践活动 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活动要求人具有相应的能力,同时又给人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实践活动是人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基本途径。当一个人从事某种实践活动时,就必须具备相应的多种能力,这与他原有的能力水平将构成一个矛盾,人就是在解决矛盾中促进了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人能力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重视早期教育。关键期指某种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 (二)培养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开发。智力是一种能力,它的发展则取决于他的主观努力程度和意识能动状态。在实践活动中,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能干与不能干,非智力因素决定一个人肯不肯干,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是勤奋还是懒惰等等。(三)创设教学条件,积极发展能力。教育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但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正确处理好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二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三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 5、什么是教学 设计 领导形象设计圆作业设计ao工艺污水处理厂设计附属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清扫机器人结构设计 ?试分析说明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整体决策和规划。前者又叫课程决策,后者又叫教学决策。 6、根据影响遗忘的因素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答:影响遗忘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和数量。2材料的类似性和系列位置。3学习程度。4学习者的心理状态。 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19世纪德国哲学家狄慈根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要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规律,复习要在大量遗忘之前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一般来说,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但分散复习的时间间隔要视材料的性质、数量、难度等而定。一般应先密后疏。 (3)尝试回忆与反复相结合。(4)多样化复习。多样化复习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引起和加强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复习效率。 7、教师学习心理学对教育活动有哪些指导意义。 答: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有助于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所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于教育工作者和师范院校的学生而言更为重要。学习心理学还有助于我们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以便能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科学的把握。
本文档为【教育学)】,请使用软件OFFICE或WPS软件打开。作品中的文字与图均可以修改和编辑, 图片更改请在作品中右键图片并更换,文字修改请直接点击文字进行修改,也可以新增和删除文档中的内容。
该文档来自用户分享,如有侵权行为请发邮件ishare@vip.sina.com联系网站客服,我们会及时删除。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件isharekefu@iask.cn,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下载需要: 免费 已有0 人下载
最新资料
资料动态
专题动态
is_594905
暂无简介~
格式:doc
大小:36KB
软件:Word
页数:17
分类:教育学
上传时间:2019-05-27
浏览量:19